第一篇:谈幼儿益智区域材料的投放
谈幼儿益智区材料的投放
潘德兰
益智游戏灵活多样,能开发幼儿潜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之一,但益智区的创设相对又是比较难的,投放什么材料?这些材料孩子是否感兴趣?能发展孩子哪些能力……?都需要我们去观察,去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认知水平、个别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合理地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兴趣,对此我们先从投放材料开始:
一、根据主题活动,科学投放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的延伸,根据孩子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与之相关的材料。如:在主题“绿色奥运”活动中,开始,孩子的兴趣点是奥运会的运动项目,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运动项目的资料、图片,在了解奥运项目的基础上,让孩子用动作表现出来,并说出运动项目的名称,为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针对孩子好玩的特点,在益智区我们投放了奥运小魔箱,在魔箱内放入许多写有奥运会项目名称的卡片。在投放奥运项目卡片时,我们并不是一下子全放进去,而且根据孩子对运动项目了解的程度,分批不断更新,由易到难,先从幼儿最熟悉的运动项目开始,慢慢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现状,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求,观察幼儿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哪种能力得到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能主动参与魔箱游戏活动的占1/3孩子,而有2/3孩子因为不认识卡片中的字词,每次想玩却不敢玩只能放弃,发现问题我们及时调整,在卡片字词的背面画上运动项目图标。这样孩子在玩游戏时不但能根据图标做出相应动作,同时也认识了不少字词。奥运小魔箱成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你表演我来猜,你说名字我来表演,你输了你得一个哭脸,你赢了你得一个笑脸。孩子们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进行生生互动、自主学习。
二、材料的投放与集体教学活动相结合,培养幼儿多种技能
在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先到区域活动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目的让幼儿积累直接经验,使教师更好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问题,如:在学习6的组成分解前,在益智区投放了与主题、教学内容相关的大树卡片、树叶、各种水果,大树卡片上写有数字6,幼儿通过老师为他们创设的情景,为大树粘贴与6的组成相应的带有数字卡片的树叶或苹果,孩子们对数的组成熟练后,老师观察孩子的兴趣有所降低,就在这些卡片上钻了几个洞,指导幼儿用线穿过洞与数字苹果固定,并系好。同样是数的组成,但难度增加了,幼儿的兴趣又提高了,这样,孩子们不但掌握了对数的组成的认识,还提高了幼儿串、系的技能,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随着幼儿能力的提高不断增加难度,幼儿经过观察、思考、反复操作,直到成功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判断智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多种能力。
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有目的的投放材料
1、在益智区,我们还投放了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需要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迷宫,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合适的迷宫,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努力来完成,体验成功的感受,在迷宫这一活动内容进一步深入后,我们就提供给孩子纸、笔,让孩子可以试着自己来设计迷宫。你瞧,董文博、邓斌、韩季余拿着自己设计的迷宫,互相欣赏、互相交流、讲述,他们讲的头头是道,虽然在我们看来是乱七八糟看不懂的多种线条,但在孩子眼里,这就是自己的创作、宝贝。
2、益智区的材料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教师在一个学期制定好的,而是根据主题的变化不断更新和调整,我们总是在一次活动结束后,进行自由讨论:在益智区还可以玩什么?还需要什么材料?在讨论协商的基础上确定下一次活动还需要补充的材料。比如在迷宫游戏中,当一部分孩子玩的比较熟练后,我们要求孩子来设计迷宫,一开始孩子们只在纸上画迷宫,后来他们想到的是立体的迷宫,用实物来制作,如:用积木、冰糕棍、小棒来制作迷宫,充分激发了幼儿创作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及想象力。
四、幼儿操作过程与教师的指导,挖掘材料的多种教育价值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强调要让每一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都有所发展,因此,在投放材料过程中,指导不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的幼儿按照不同要求选择材料。材料要追求多功能性,教师应对每一种材料的用法、功能有明确的认识,使之为不同教育目标和内容服务。如:在益智区我们创设了为手指戴戒指的游戏活动,目的是加深幼儿对数的组成、数的加减法的巩固和认识,在活动中总是单一的玩法,难免幼儿会失去兴趣,一物多用,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通过观察、研究,得出不同的手型可以让幼儿区分左、右,这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而戒指的制作,幼儿自己剪成粗细、颜色、长短不一样的纸条,写上10以内算式或数字,粘贴成戒指的形状,与美工区域有机互动起来。不但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按粗细、大小、长短、颜色进行排序比赛的游戏,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正如《纲要》所说,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师幼互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益智区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以前活动区的材料大多以教师准备为主,并发动孩子和家长收集,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现在,我们让孩子自己想,你可以提供什么物品?可以怎么玩?和原来完全是不一样的意义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象棋、跳棋、五子棋、游戏棋……,区域游戏中,孩子们之间互相切磋、互相学习、主动参与活动。每天早晨,为了占到位置,有的幼儿早早来到幼儿园,为对手摆好棋子。但我发现参加棋类游戏的孩子并不多,而且一直是那几个平时爱动脑筋、比较活跃的孩子。我们两位老师就有意识的参加到下棋的行列,我们的举动引起了孩子的注意,渐渐的下棋的孩子多了,观战的、参战的,热闹的很。
一段时间后,孩子们都会下象棋了。但每天重复玩这些游戏棋,时间长了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热情也随之减退。在一次总结评价中:“你们今天下棋谁赢了?赢了几次?”有的孩子竟说不出来,为激发孩子的兴趣,我们就与孩子们一起设计了一张“幼儿下棋统计表”,每天下棋的小朋友可以在上面记录,写上自己的名字,下什么棋?可以画图案做标记来表示,赢的小朋友在名字相对的一栏中画上小红花、笑脸或五角星。有了统计表,老师在讲评时一看就知道谁赢了,赢了几次,并为赢了的小朋友奖励。征得孩子们的同意,以此作为本期末评选“小棋王”的依据,为了得到“小棋王”的称号,孩子们参与棋类游戏的劲更足了。
在益智区,孩子们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我们心里高兴,家长更是见人就问:“你们的孩子会下象棋?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下象棋……”肖健波的父母为了检验自己的孩子下棋的水平,亲自坐在一边观战,为孩子加油。韩季余的爷爷每天早晨来问我们:“怎么办?自从韩季余学会了下象棋,每天缠着我们下棋,他爸爸、妈妈下不过他,我又不会下棋”。从家长的话语中,我们听出家长满意、骄傲、自豪的话语。我们趁热打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建议家长在家里创设棋类游戏氛围,丰富孩子在家的生活内容,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有许多家长都说:“我们孩子现在变得爱动脑筋了,以前总是一回家就看电视,没个完,现在就想着下棋,玩迷宫……”,这就是孩子主动学习的结果吧。
益智区材料要有层次性,并且经常更新,只有新的知识才会带来新的发展,新的提高。这些材料是教育活动的延伸和升华,是随着主题活动的变化,不断变化、更新,益智区的教育功能主要帮助幼儿发现、了解,并展开探讨的区域,每种材料的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因此,我们会注重挖掘活动材料的多样性,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努力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自主、有序、发展”的区域环境。
2008-11-6
第二篇:谈中班科学益智区材料的投放
谈中班科学益智区材料的投放
《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特别是科学益智区活动中,教师越来越重视科学、有效地投放操作材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在中班科学益智区材料投放的过程中,针对孩子年龄特点、主题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适时适宜地投放材料,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提供难易适宜的材料
科学益智区材料投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与已有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与能力,这是因为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才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探索欲望。材料投放不适宜,幼儿就会有“被游戏”的感觉,就会把活动区当做打发时间的地方,有时甚至成了发泄不良情绪和破坏玩具的地方。如果所提供材料的难易程度过低,幼儿摆弄几下就没了兴趣,根本谈不上探索;材料的难易程度过高,幼儿不会玩,就容易放弃或用与探索活动无关的手法敲打、破坏材料,发泄自己的着急情绪。只有投放难易程度适宜的材料,幼儿才能很快进入探索过程,在做做玩玩中学到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懂得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逐步养成探索品质。
提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材料的提供最好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幼儿在玩的同时,不但开发了智力,还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如我园幼儿大部分是幼儿园周边的孩子,为使幼儿尽快熟悉周边的路名和标志性建筑,我们就以幼儿园为中心,以路名和标志性建筑为点,设计了走迷宫的益智游戏。孩子们在玩的同时,记住了幼儿园的位置、周边的路名和标志性建筑,熟悉了周围环境以及从幼儿园到自己家的线路。这样,幼儿万一不慎走失,也能很快根据路名和标志性建筑,找到自己的家和幼儿园。再如“配对”游戏,我们将我市的名胜古迹和名牌产品的图片缩小到米粒大小,贴到纸板上,然后再提供大图片,让幼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后,进行大小图片配对。幼儿在仔细观察、配对操作的过程中,记住了我市的名胜古迹和名牌产品,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需要提供了便利。
提供便于幼儿获得操作经验的材料
幼儿是在操作中感知、体验和发展的。科学益智区材料的投放应注重操作性是否强,是否便于幼儿开展自主性的探索活动,还要蕴含要求幼儿探索解决的问题。如我们投放的“看谁滑得快”操作材料,不但为幼儿提供了同一性质不同形状的材料,而且设计了操作记录表,要求幼儿必须多次操作各种材料,经过观察、比较后才能得出结论,并在表格对应材料的地方作出记录。再如“有趣的磁铁”操作材料,我们在薯片桶上面架一块有机玻璃,在有机玻璃上贴上大马路的实线、虚线、斑马线,幼儿自主探索,把装有磁铁或铁制品的小汽车放到玻璃上,拿一块磁铁在玻璃下面带动玻璃上面的小汽车一起移动,玩起了在马路上开汽车的游戏。随着游戏的深入,有的男孩子还开动脑筋,玩起了汽车转圈和汽车飘移的游戏。新奇的操作探索,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满足感。从上述两种操作材料可以看出,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的操作性强,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操作材料后所获得的有益经验。
提供具有神秘感和趣味性的材料
中班孩子还是无意注意为主,以感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如果我们在活动中能多提供一些设计新颖有趣,特别是带点神秘感的材料,就容易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使他们在兴奋愉悦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探索活动,促进其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密电码”就是一种利用油水分离原理,并与幼儿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幼儿感到有一种神秘感的科学益智材料。具体做法是:把幼儿近期学的数学题,用油画棒写在与油画棒同色的纸上,看上去上面什么也没有,但用同色的水粉一抹,数学题就显现了出来,幼儿就可以根据题目做出答案。因为有了油水分离这个环节,幼儿感到了一种破译密电码的神秘感,所以就特别感兴趣。又如“好玩的气球”,是在一个大纸箱上面挖一个大洞,洞口密封套一个大塑料袋,箱子侧面再挖一个洞,箱子里面放一个气球,用扇子在侧面的洞口扇,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气球就会在塑料袋里忽高忽低地飞。因为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幼儿都排队等候操作。
第三篇:大班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摘要】区域活动(如科学区、数学区),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区域材料投放是否合理,对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很大。投放得好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能力,投放得不好,效果则相反。因此,本文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学习性区域的材料进行了策略性地投放,以有层次、有系统地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 投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47-02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因此,教师需投放能激发幼儿兴趣又能提升幼儿能力的材料。如何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同时又让幼儿怀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对大班幼儿学习性区域中的材料进行了选择性投放,如数学区、科学区。
一、大班幼儿学习性区域材料投放的现状与分析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如在目标表述上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向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因此,针对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性区域活动作为自主游戏、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备受关注,并一味地追求区域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可操作性等等,但同时忽略了幼儿与所投放材料的有效互动。如:1.追求材料的丰富性,忽视了材料的适宜性与挑战性2.追求材料的多样性,忽视了材料的层次性、系统性
二、大班学习性区域材料投放的调整策略和实施
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通过教师的观察等,本着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同时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对大班幼儿学习性区域材料的投放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实践。
1.数学区
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因此,教师可提供高结构的数学游戏材料。同时,为满足幼儿能力差异及能主动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我们把同个内容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
如:关于10以内数的分成(分穷尽),我们制定了不同的操作表,以拉开能力层次。以数字8的分成为例:
(1)纵向记录表,表上显示总数8,表格左侧纵向依次排列数字1―7,右侧纵向依次为空格。幼儿完成右侧对应数字的填写。
(2)纵向记录表,表上显示总数8,左右侧纵向各显示7个空格(对应)。幼儿完成左右侧对应数字的填写。
(3)纵向记录表,表上显示总数8。幼儿自由完成8的分成。
通过一系列的分成练习,幼儿逐步掌握了分成的技巧,并能在教师不引导的情况下将数分穷尽,还能相对熟练地完成交错的分成,为数的加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说明我们的调整是有效的。
2.科?W区
为让幼儿能深入探究某个现象或某个事物,而不至于只停留在表面,我们也相应地分阶段创设小主题,如第一阶段可研究光与镜子或空气与风,下一阶段可以研究沉与浮等。并根据小主题,确定一个需要完成的终极目标。
三、反思
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1.材料与幼儿操作之互动性
(1)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为了让幼儿能更好更顺利地学习数的加减,为编应用题做准备,我们有意识地在数学区投放了关于数的分成的操作材料,并分成难易程度不同的若干份,以帮助幼儿理解分成的含义。当然,每个区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由易而难。如数学区包括分成、加减、应用题的创编等;科学区,根据幼儿的探究逐步增加材料,通过探究其原理完成科学小制作。教师可选择适当的载体,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或是根据预成的主题背景下的内容,进行延伸。
(2)操作材料的主题性
大班的孩子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教给他“1+1=2”,不但想知道“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用什么做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希望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因此,区域材料的投放需具有引导性。
(3)操作材料的结构性
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因此,大班学习性区域的活动材料可以以高结构的材料为主。教师可以投放一些有具体规则或玩法的材料,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发展。
2.区域呈现方式之整体性
一个区域或不同个区域组合的整个区域,需要一个整体性。因为所有区域的创设或材料的投放都是为了帮助幼儿,但前提是教师要有观察,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果地支持、帮助、引导幼儿。所以,教师还需要全面掌握每个区域时间段幼儿的整体活动状况。
3.教师指导之有效性
《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以观察为主,并给予足够的支持,最后才做适当的引导。由于大班幼儿在理解分析问题上有了一定的经验,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是教师判断使用指导策略的一个重要依据,大班幼儿主要以教师的间接指导为主。一方面针对操作材料,需通过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及反馈及时进行更新或提升。
皮亚杰指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而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探索为幼儿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幼儿园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四篇:益智区的材料投放
• 益智区的材料投放
• 成品玩具或材料:七巧板,乐高组合玩具,几何形状拼板、各种拼图、穿线板、子母扣、接龙玩具、彩蛋娃娃、橡皮筋、钉板、子母套杯、套盒、镶嵌积木、以形状分类嵌通与形状模型、各种宾果游戏卡(如颜色、动物、数字、文字、几何图形等)、纸牌、游戏棒、记忆卡、大小木珠或塑料珠、大小雪花片、套锁小方块、象棋、围棋、五子棋、跳棋、蒙氏教具等。• 教师自制的玩具或材料:如迷津游戏图、各种自制的转盘游戏板、接龙卡、统计图表等。
• 收集各种真实的材料,如钟面或真实的时钟、硬币、供幼儿测量的工具(吸管、尺子等)、钥匙和锁等。
• 收集各种自然材料或废旧材料,如豆子、夹衣夹子、扣子、瓶盖等
• 供幼儿记录、绘画和书写的纸和笔。
第五篇: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投放材料和活动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投放材料
和活动
(一)、(二)
活动
(一)喂小动物
小动物制作方法:
用塑料瓶做成小动物,贴上眼睛、嘴巴。然后,再用剪刀在鼻子下边给塑料瓶剪一个小洞洞,做小动物的嘴巴,再用花布妆饰一下,小动物做成了。喂小动物的食物:
这也是一个区域活动的投放材料。把废旧的彩纸,剪成又小又短的小纸条,让幼儿搓成小虫子,放在小碗里,然后在碗里放上小勺子,准备喂小动物用。喂小动物:
幼儿抱着小动物,一边和小动物说话,一边用小勺喂小动物。在喂小动物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勺子一次只能舀一个小虫子给小动物吃,不能多也不能多也不能少,还要注意不要把小虫子掉在地上,也不要给小动物弄脏了衣服,当然,也就是不能丢在小动物的身上。
通过“喂小动物”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生活卫生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幼儿的自理能力。
活动
(二)给狗狗喂食
狗狗的制作方法:
给长方体的大奶盒戴上狗狗的头饰(没有嘴巴),再在头饰下边用剪刀剪一个像舌头一样的弧形,把剪开的弧形纸往下折平,压一下,做狗狗的舌头;那上边的弧形洞洞就是狗狗的嘴巴。
狗狗的食物制作方法:
用废旧的报纸团成团(纸团适当稍大点),然后用即时贴包装一下,狗狗的食物做好了,放在篮子里,准备喂小狗狗用。
喂小狗狗:
小狗狗的食物放在离小狗狗2米远的地方,还要在放食物的地方画个圆圈,来固定喂狗狗的“饲养员”所处的位置,喂小狗狗是要注意,只能站在圆圈里把食物投向狗狗,投到小狗狗的嘴巴里为胜,看谁投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