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育

时间:2019-05-15 06:3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育》。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育

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 教学案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在假日里你们常会跟妈妈上市场买东西吗?(电脑出示情境图)

师:看!星期天,妈妈带着小明去水果批发市场,走进市场,看到一袋袋、一箱箱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一个、一箱苹果)。看一个苹果有多重,约重150();那一箱苹果约重10(),能填上什么单位呢?

生:一个苹果约重 150(克),一箱苹果约重10(千克)。

师:“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知道了一个苹果的重量用“克”做单位,一箱苹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单位。这些苹果都是用大卡车运来的,大卡车能装很多很多的苹果,一辆大卡车能装多重是苹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

1、教学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师: 1吨到底有多重呢?

生: 1吨是1000个1千克。

生: 1吨有10袋大米那么重。„„

师:你们想体验一下吗?老师准备了一大桶水,现在请同学们推举出我们班的一位大力士,先来提一提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实力。提得困难,再请一个来提!

师:请问你感觉重不重?重!(不重!那就请你从这儿提到教室后面来返 10趟,行吗?)到底有多重?我们来称一称。(20千克)你们觉得这桶 20千克的水重吗? 生:重!

师:这桶水的质量是 20千克,50桶这样的水大约重1吨,想象一下一次提得起1吨吗?可见1吨是很——重!50桶这样的水才大约重1吨,说明1吨=()

师:大家都提过水,这两位也是大家推选的大力士,看他俩提这桶水的样子,千克?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想一桶水重 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板书: 1吨=(1000)千克)

师: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一下。有哪些同学的体重大约重25千克的?好!现在请你们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请问大约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才够1吨重?

生: 40个同学。

师:你能一次背起 40个同学吗?

(学生都做出了惊讶的表情,笑了起来。)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师:填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吨=()千克 2000千克=()吨

生: 1吨就是1000千克,5吨就是5个1000千克,就是5000千克。

生: 1000千克就是1吨,2000千克就是2个1吨,就是2吨。

3、归纳小结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吨——千克——克)

师:比较这三个质量单位,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很重、很轻)用“吨”做单位?

师:“吨”用来表示很重的物体质量,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在什么情况下要

学生先自由发表看法。上标的载重 60吨。

(电脑显示:四幅图)卡车、桥头的标志(能承受的物体质量),电梯、火车

师:许多物体的载重量用“吨”表示。

师:计量较轻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常用“吨”做单位。

三、趣味练习

1、填空。

一只鸡约重 2()一条鲸鱼约重48()一个足球约重250()

6000千克=()吨()千克=3吨 3000克=()千克

2、(电脑显示)师:早两天我看到淘气的一篇日记挺有意思,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

师:听了这篇日记,大家为什么会笑?

师:日记的最后——“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 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看到这点你有什么感想?

生:注意交通安全!

3、(电脑显示)拓展应用。

师:最后老师需要你们帮帮忙。看!小明家里每月用水约7吨,当他知道我们国家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后,决定每月少用一吨水,怎样节约水呢?请你们帮他想想办法好吗?

师:刚才大家介绍了几个好办法,希望大家也去试试,更希望将来,你们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想更多的节水和处理污水的办法。

【 教学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如:激趣导入中,我创设了和妈妈上水果市场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既是熟悉,又感觉亲切,很快就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引发了他们对新知识“吨”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就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选大力士提水”、“同学互相背一背”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设计出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满足学生的愿望。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威力。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

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段,“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侧重点

《标准》在第一学段设立了“实践活动”,第二学段为“综合应用”,第三学段为“课题学习”,便于教师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实践活动” 与“综合应用”有什么重点呢?第一学段“实践活动”强调的是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具体化的实践活动,综合应用的成分较少,因为第一学段的学生知识比较少,综合思维能力还比较低;第二学段“综合应用”,就是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对于学生综合应用的要求提高了,不仅有实践的要求,还要求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综合应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数学的各方面知识;另外是沟通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课题学习”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经历一个研究的过程。

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不是在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现实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年龄的特点,《标准》把小学阶段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分为两个学段:第一学段主要强调“实践”,强调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第二学段在继续强调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增强了“综合应用”的要求,即强调学生能将已学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在假日里你们常会跟妈妈上市场买东西吗?(电脑出示情境图)

师:看!星期天,妈妈带着小明去水果批发市场,走进市场,看到一袋袋、一箱箱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一个、一箱苹果)。看一个苹果有多重,约重 150();那一箱苹果约重10(),能填上什么单位呢?

生:一个苹果约重 150(克),一箱苹果约重10(千克)。

师:“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知道了一个苹果的重量用“克”做单位,一箱苹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单位。这些苹果都是用大卡车运来的,大卡车能装很多很多的苹果,一辆大卡车能装多重是苹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吨的认识

师: 1吨到底有多重呢?

生: 1吨是1000个1千克。生: 1吨有10袋大米那么重。…… 师:你们想体验一下吗?老师准备了一大桶水,现在请同学们推举出我们班的一位大力士,先来提一提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实力。提得困难,再请一个来提!

师:请问你感觉重不重?重!(不重!那就请你从这儿提到教室后面来返 10趟,行吗?)到底有多重?我们来称一称。(20千克)师:大家都提过水,这两位也是大家推选的大力士,看他俩提这桶水的样子,你们觉得这桶 20千克的水重吗? 生:重!

师:这桶水的质量是 20千克,50桶这样的水大约重1吨,想象一下一次提得起1吨吗?可见1吨是很——重!50桶这样的水才大约重1吨,说明1吨=()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想一桶水重 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板书: 1吨=(1000)千克)

师: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一下。有哪些同学的体重大约重 25千克的?好!现在请你们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请问大约多少个同学的体重

合起来才够1吨重?生: 40个同学。

师:你能一次背起 40个同学吗?(学生都做出了惊讶的表情,笑了起来。)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师:填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吨=()千克 2000千克=()吨

生: 1吨就是1000千克,5吨就是5个1000千克,就是5000千克。生: 1000千克就是1吨,2000千克就是2个1吨,就是2吨。

3、归纳小结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吨——千克——克)

师:比较这三个质量单位,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很重、很轻)

师:“吨”用来表示很重的物体质量,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吨”做单位?

学生先自由发表看法。

(电脑显示:四幅图)卡车、桥头的标志(能承受的物体质量),电梯、火车上标的载重 60吨。

师:许多物体的载重量用“吨”表示。

师:计量较轻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常用“吨”做单位。

三、趣味练习

1、填空。

一只鸡约重 2()一条鲸鱼约重48()一个足球约重250()6000千克=()吨()千克=3吨 3000克=()千克

2、(电脑显示)师:早两天我看到淘气的一篇日记挺有意思,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早晨,我从 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

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

师:听了这篇日记,大家为什么会笑?

师:日记的最后——“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 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看到这点你有什么感想? 生:注意交通安全!

【 教学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就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 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 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设计出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满足学生的愿望。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

2010年10月

第三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而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记得《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

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吨”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获得充分的体验,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建立数学概念,要尽量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表象。虽然学生已学习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许见到过“吨”,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凭观察得到,再说像“吨”这么大的质量单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更谈不上有什么体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我先让每位学生轮流抱一抱一袋10千克的大米,说说感觉,再选一位班中的“大力士”来抱一抱一次能抱几袋大米,然后推算10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既“吨”,再让学生做游戏,同桌互相抱一抱,说说感受,如抱两、三位同学又有什么感觉呢,按三年级学生每人25千克计算,全班40位同学约重1吨。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重约1吨重(如2头牛、10头猪、200只鸭、电梯的载重量等)。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借助100袋大米,40位同学总重量、2头牛等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吨”这个单位。

二、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设计者:高钦佩 单位:南康十八塘红岭小学

学情和教材分析: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2.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3.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课前活动:1.交流学生体重。2.猜老师体重。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给小白鼠和兔子加质量单位。

师:上周六,小明和妈妈一起去逛动物园时,把部分动物的体重给记录了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一只小白鼠大约重200 一只兔子大约重2 师:他记录得怎么样啊?哎呀,真是个小马虎!咱们帮他补上吧。

师追问:为什么用克作单位?是啊,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板书:克)克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板书:g)那一只小白兔大约重多少呢?这次你们为什么用千克做单位呢?对,记录像小白兔这样的一般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千克作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板书:kg)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通过为小白鼠和小兔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引出了克、千克,并进行适当的归整: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2、回忆大象的质量单位,引出“吨”。

(出示大象图片)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课外阅读中看到有关大象的资料时是用什么来做它的质量单位的? 为什么不用千克或者克呢? 像大象这样比较重的物品,我们通常用“吨”来作它的质量单位。(板书:吨)

师:除了大象,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很大很重,比较适合用吨作单位呢?

生活中通常用“吨”作质量单位的物品可多了!(点击课件出示鲨鱼、恐龙、孔子雕像、儿童号飞机的雕塑、大飞机、码头的货物、货物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箱)小结:通常我们计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就用“吨”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同学们,关于吨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大象质量单位的回忆,引出今天要认识质量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吨,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图片展示等途径,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新知,亲身体验。

(一)、体验不同重量,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10千克大米的重量。

师 :老师这里有一袋大米,重10千克,谁愿意到前面来搬一搬?请2~3名同学搬一搬并谈谈感受。

2、体验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师:同学们,这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这样的大米合起来是多少千克?老师这里就准备了一袋100千克的大米,谁愿意来试试? 生体验。(先后邀请4~6位力气大的男生)

1人拎拎不起,接着3人、4人合作,如果还不行就增加到6人合作。请体验的学生谈感受。

3、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师:同学们,100千克的大米已经这么重了,那1吨是多少袋100千克的大米呢?咱们一起来数数吧。(课件依次出示10袋100千克的大米)

师:10袋是多少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学生齐读。【设计意图:感受和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1吨是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它究竟有多重是难以用语言来叙述的,只有在亲身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来把握。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搬10千克的大米谈感受(有点重),再让几位学生合作搬100千克的大米并谈谈感受(太重了),使学生获得直观体验。在此基础上,再配合课件10袋100千克的大米像下雨般“轰轰”从天而降,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直接感知体会到了1吨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4、小组活动,继续体验1吨的质量。

师:还想继续来感受一吨有多重吗?老师啊给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二两组一颗大白菜重1千克,三四两组是一桶重10千克的水,第五第六组材料就在你们身边,课前老师调查了一下,咱们三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大约是30千克,这位同学、还有这位同学,这两位同学的体重正好是30千克,等会儿就请你们抱一抱他们,好吗? 好,那活动之前啊,咱们先来看看活动要求:

(1)、按照组号每人轮流搬或者抱一次,搬离地面,坚持2秒钟,然后在小组内说说感受。(2)、接着填写体验卡,大家一起算一算多少个这样重的物体是1吨。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小组汇报: 一二两组汇报完。

课件展示大白菜堆积的过程。先1~10颗,再10~100颗,这时师追问:有1吨了吗?继续100~1000颗。三四两组汇报。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课件:水龙头)如果让一个普通的自来水龙头像这样开1个半小时,想象一下,大约就是1吨水。同学们都看过洗车吗?用高压水枪洗一辆车大约5分钟,要流失200千克的水,那么洗5辆车差不多就要流失1吨水。同学们,看着水这样一吨一吨地流失,你想说什么? 五六两组汇报。

师:他算对了吗?(如果不正确,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一起算出大约33位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请我们学号是1号到33号的同学起立,大家互相看一看。现在这里的33位同学的体重加起来差不多是1吨。

站着的同学一起向上跳。告诉大家听到了什么?感觉怎样?

小结: 尽管1吨的物品落下的声音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都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可见1吨的物体确实非常重。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一吨物体的重量,理解了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搬、抱、计算、想象、跳、谈感受等一系列的活动贯穿,正是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间接体验感受了1吨的质量,很自然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

(二)、欣赏一段关于吨的传说。

多媒体演示:以前,人们把很大很重,大约900多千克的油桶,从岸上滚着往船上搬运,每次当油桶滚落到船上的时候,都会发出“嗵”的一声巨响,后来人们就用这个声音的音近词“ton”,来作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的质量单位。“ton”也就是我们中国的“吨”。人们还规定了1吨=1000千克。

师介绍:吨的符号与“ton”有关,我们用“ton”的第一个字母“t”来表示吨(板书:t)【设计意图:背景知识的介绍,丰富了数学教学的人文性,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 小结:学到这儿,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都找到答案了吧!你能说说1吨有多重吗?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再次感受一下“吨”。告诉大家,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闭上眼睛,静静地再次感受一下吨”这一环节,及时地让学生从热闹的小组合作中跳出来,进入理性思考,内化吨的概念。】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题

师:(先出示第一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呢? 怎么知道的?

(出示后三幅图:每个都只出示其中一个,旁边打上问号)。再看像这样的水泥、装满油的油桶、还有大肥猪各需要多少才能合成1吨呢? 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师:思考80袋水泥重多少?怎么计算的?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4题

2吨 =()千克 7000克 =()千克

5000千克 =()吨

8吨 = 8000()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交流。

四、实际应用,深化认识。想想做做第5题、第6题。

一只河马大约重3()

一只羊大约重45()一只苹果大约重200()

师追问:为什么不用吨作单位?小结: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物品,恰当的使用质量单位里的吨、千克、和克这三兄弟,不然可是会闹笑话的!

【设计意图:学生整节课都在感受“吨”的重量,学习“吨”的知识,“为什么不用吨做单位”这样的追问打破了学生习惯性的思维定势,促进了学生对“吨”这一概念的清晰认知。】 师:水果卖完了,批发市场准备再进一批水果,瞧,他们调来了一辆大卡车,这辆卡车载重多少呢?这3000千克水果,这辆载重3吨的卡车能一次运走吗?为什么? “载重3吨”是 什么意思呢?

师:装满3吨水果的卡车出发啦!咦,卡车为什么停住不过桥呢? 谁知道这个交通标志牌的意思吗?(禁止总重超过3吨的车辆通行)唉,不好过桥,只好绕道行驶了。这辆卡车用了15次才把这批水果运完,你能算出批发市场这次一共进了多少吨水果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设计意图:完整连续的情境串,打破了练习的枯燥沉闷。其中,“卡车过桥”的生活情境,既包含了“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载重量”的含义,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吨”。你想跟他成为好朋友吗?那就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到生活中去寻找他、体验它并且合理利用他吧!【反思】

反思自己的课堂,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精细,评价不够及时。整节课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再想想,学生体验的都是1千克、10千克、33千克、100千克的重量,对1吨还是没有直观的感受,1吨的大白菜也只是课件做出来的动画,学生缺少一个实物的直观体验。改进措施1:课前可让学生到食堂帮助搬大米,食堂的大米一般为25千克一袋,40袋为1吨。这个活动可能会让学生的感受更深。

改进措施2:在小组合作体验1吨水的重量这一环节,可插入一张照片:1吨水的水池旁站立一个同学,这样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再从喝水难和喝1吨水的时间长的想象,相信学生会对1吨有更深层的理解。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的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5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大米各一袋、CAI课件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在丰富的情景中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并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说明“吨”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质量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吨”的概念,并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通过让学生计算每个同学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千克,是几吨?通过推算,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吨与千克的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推理过程相同。因此教材未安排例题,而由学生自己试做。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一些题目,以提高学生对物体重量的估计能力。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接触过这些数量关系,只是没有概括总结出有关的术语,如果创设一种情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教学过程:

一、引用故事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听过),曹冲在记录大象的重量时要用到什么单位?(重量单位),那你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千克、克、公斤、斤),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很好!下面我们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来做口答题。(CAI课件出示题目)

口答:

1千克=()克

3千克=()克

1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

教师叙述:请同学们看,当曹冲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时发现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都不合适,你们能帮助他找一个合适的重量单位吗?(能,用吨)为什么大象的重量一般是用吨来作单位呢?(因为大象比较重)。什么样的物体可以用“吨”来做单位,“吨”和我们以前学的重量单位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设计目的: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并营造“情景问题”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体的重量,用什么样的单位合适。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设计目的:用CAI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1)小组同学掂不同重量的物品,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感受5千克

指名一学生汇报掂5千克的大米,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感受10千克

指名另一学生汇报掂10千克的大米,并说说自己的受。

③感受25千克

指名同一学生掂25千克的大米,掂不动,需要2个同学才能抬起来。

④感受50千克

⑤感受1吨

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 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设计目的: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

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1)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2)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设计目的:通过猜体重的游戏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爱学数学的兴趣。)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设计目的:这个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看书质疑的能力。)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3吨=()千克

8000千克=()吨

9000千克=()吨

9千克=()克

2、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3、在()里添上合适的单位。(课件出示图片)

4、想一想:每幅图旁边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它的重量是1吨。

5、扩展题: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限坐十三个成人,出示问题:

提问:

(1)如果老师要带他们去乘坐电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

(2)如果全班54个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几次呢?

(设计目的:通过看图填重量单位的练习,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对事物重量的估计能力.通过填空的练习,巩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互化.第四题,意在激发学生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条理性.最后一道练习题我利用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概念。并提高了学生日常的事物现象用数学的经验,思想与方法进行观察、推测、尝试、计划并合情合理地思考的意识与能力。)

五、合作总结

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帮助曹冲称的大象找到一个合适的重量单位吗?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目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六、板书:

吨的认识

千克 = 1 0 0 0 克

1吨 = 1 0 0 0千克

下载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 “吨的认识”是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 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倍的认识”,整个过程教师花时不多,但学生学得充实快乐。也许正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了学生的心......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是一节常见量......

    《认识吨》教学反思

    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1吨有多重是非常抽象的,让学生正确地建立1吨的质量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将 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

    《吨的认识》教学案例

    《吨的认识》教学案例 常乐小学 李丽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的吨的认识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⒉能......

    吨的认识教学案例

    吨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

    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说课稿

    《吨的认识》说课稿 大兴小学李文英 一、说教材 《 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且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