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国防教学设计
《中国国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建立情感。
(一)掌握国防基础知识
阐述:国防的含义与功能;国防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国防的基本要素(国家实体、武装力量、领导体制、政策法规、国防动员等);国防的历史发展。
(二)明确国防与公民的内在联系与辩证关系
阐明:国防是全体公民普遍享有的安全公共品;国防建设是全体公民的共同权力与普遍义务;公民是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的终极实现者;青年学生是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的优质要素和后备力量。
(三)培育国防价值认知与情感
育立:对国防在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全局利益、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安全与尊严价值功能的全面认知;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积极履行国防义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教学思路
找准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结合点,以增强教学实效;运用教学对象较为关注的典型事例,以激发学习兴趣;借助名人名家名著的经典理论观点,以提升学习品味;综合运用情感、事实和艺术因素,以丰富教学感染力。
三、学时分配(略)
四、教学提纲
第一节 国防概述
一、什么是国防(一)国防的起源及其含义 1.国防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简体的“国”字,“口”字里面装个“玉”,玉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美好的象征,但没有四边的防,这块玉是必碎无疑;繁体的“国”字,“或”,邦也,把国与象征兵器的“戈”联在一起,从戈守口(人)与一(土地),具有明确的保卫之意,有兵器的防卫才有国。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国防注入了它新的内涵,是一个大系统。
随着国家的出现,就有了领土、疆界和主权的概念。
领土,指在一国管辖下的区域。领土由领陆、底土、领水和领空四个部分组成。疆界,是国家领土范围周边的界限。主权,指国家对所属疆域领土拥有的权利。对国家疆域规模的认识,必须具备空间意识、主权意识、历史意识、职责意识、民族意识和统一意识,这是建立完整的国防观念的认识论基础。
2.国防的定义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和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一是进攻型国防,包括扩张型和联盟型。二是防御型国防,包括自卫型和中立型。(三)国防的实质 1.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2.多种斗争手段的综合运用 3.国家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2、中国国防历史
分中国古代国防、近代国防和国防历史的启示三个部分进行表述。
二、中国古代国防(一)兵制建设
(1)高度集权的国防领导体制
我国古代实行皇权至上的军事领导体制。皇帝掌握着军事大权,将军由皇帝任命,有指挥权,而军队的管理和训练由太尉负责。调兵通过符、玺、节(通行证)实行。
(2)内容丰富的武装力量建设 1.多样化的兵种类型
车兵、步兵、水师。战国时步兵从车兵的依附地位中解脱出来,成为一支独立的兵种。继车兵、步兵之后,春秋战国之交产生的建制骑兵,在战国时也成为战场上的一个重要兵种。同时,有的诸侯国,为了战争的需要,水师也成为能独立作战的兵种。师兵、郡县兵、边兵。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全国有了统一的军队,并形成了由京师兵、郡县兵、边兵组成的武装力量体制。
京师兵——类似现在的野战部队或战略机动部队(兵称正卒),由皇帝直接指挥调遣。
郡县兵——类似现在的地方部队,部署在各郡县,维护地方政权(兵称更卒)。
边兵——主要部署在边境地区,类似现在的海、边防守备部队(兵称戍卒)。
秦朝以后,汉承秦制,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热兵器代替了冷兵器,兵役制度进行了更改,根据作战空间又进行了陆、海、空军的分工,但武装力量体制基本上沿用了中央部队、地方部队、边防部队这三种基本类型。此外,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后,随着士族门阀制度的盛行,出现了以士族门阀的家丁、部曲为主的私人武装集团。
2.丰富多彩的兵役制度
我国古代实行了民军制、征兵制、世兵制、府兵制和募兵制等多种制度。
民军制:军民合一,寓兵于农;只用兵,不养兵。
征兵制:有明确的服役年龄和年限;现代征兵制度的雏形。世兵制:军民分离,各有户籍;一旦编为军户,则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代为兵。
府兵制:兵制与田赋税制紧密结合。募兵制:以国家名义招募士兵,一旦应募,终身为兵,由国家发粮饷。
(二)国防工程建设
总体上讲,我国古代国防奉行以防御为主的国防政策,因而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到了明朝就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完整的边、海防体系。
1.边防建设
著名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当时中华民族内部纷争中分裂的各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修建起来的巨大的国防工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负责,征集大量人员,大力修建和扩展,把北部长城连接起来。以后,经各个朝代的多次修建,到明代形成了东起辽东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5千多公里(1.27万多华里)的长城。
历代还沿着长城一线设置重镇,驻守重兵,边防线上一旦有事,即可机动作战。历史上著名的有“九镇”、“三关”。“九镇”指的就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及甘肃镇。
“九镇”作为一个整体,前有外三卫,后有内、外三关。外三卫指的是: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外三卫为九镇中坚部的外围要地,防御边塞。内三关为: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内三关起着直接屏障京师的作用;外三关为:雁门关、宁武关、偏关,固山西而联全陕,互为犄角,形成防卫整体,以卫京师。
2.海防建设 我国古代海防建设是从明代开始的。明朝初期,倭寇的侵扰活动日益严重,给沿海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明代著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在浙江组成戚家军,在沿海地区构筑水城,编练军队,与倭寇斗争中,在浙江九战九胜,并先后消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于1566年彻底平定了倭寇,使海防得到巩固。
清朝前期,在明代卫、所的基础上,逐步将沿海建成炮台要塞式的防御体系。分为海岛要塞、海口要塞、海岸要塞和江防要塞。
海岛要塞有:长山、舟山、澎湖等。
海口要塞有:虎门、温州、镇海、吴淞、大沽等。
海岸要塞有:厦门、福州、乍浦、威海、烟台、山海关、旅顺、大连等。
江防要塞有:江阴、江宁(南京)、营口等。
除了建有这些炮台要塞式的防御体系,还编有江河水师和外海水师。在天津还建有满蒙八旗水师营(相当于海军基地)。
但是,随着清朝政府的腐败,到清朝中期海防也日渐虚弱。(三)国防思想的基本精神
中国古代国防思想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谋统一、求和平、重防御、讲凝聚。
谋统一:在中国古代国防历史上,统一是主流。
求和平:和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中是一个具有终极意义的目标。
重防御:这是中国区别于西方崇尚进攻军事传统的一个根本区别。
讲凝聚:这是中华民族的无形精神力量,也是近代以来屡遭侵略而不亡的根本原因。
三、中国近代国防
中国近代国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也就是清朝后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国防。
这一百多年间,随着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衰落,中国的国防每况愈下,中华民族屡遭外敌的侵略欺侮。其国防史,是一部遭受民族耻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列强侵略和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史。
四、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一)主要成就
1.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2.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日新月异 3.国防科技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综合配套 4.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稳步发展(二)我国现行国防政策
1.实行积极防御,坚决保卫国家利益 2.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3.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4.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5.实现国防现代化 6.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
7.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第二节 国防法规
一、什么是国防法规(一)国防法规的内涵
国防法规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用以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二)国防法规的意义 1.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 3.坚持依法治军,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4.做好战争准备,赢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三)国防法规的主要形式 国防法规的两种形式:
一是规范的存在于一些法律条文中(如宪法、国家安全法、民法和刑法等)。
二是规范的规定于某些独立的法规文件中(如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
二、国防法规的产生和发展 关于法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学说: 神创说:法来源于神,是上帝的一贯的意志。
契约说:人类在进入政治社会之前处于自然状态,后来为了社会安定和发展生产,人们通过订立契约,放弃和让出一部分自然权力,组成政府,这最初的契约就是法。
发展说:人的能力发展或者精神发展产生了法。
暴力说:法是暴力斗争的结果,是暴力统治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主张暴力说。
三、国防法规的特性
共性: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
个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公开程度的有限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四、国防法规的主要类型
国防基本法类;兵役法类;国防教育法类。
五、公民的国防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国防权利与义务具有同一性、一致性,就是说国防权利同时也是国防义务,享有国防权利的同时或者首先要履行国防义务。概括地讲,主要有: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依法服兵役。
第三节 我国的武装力量
一、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组成。
我国武装力量主要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民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主要力量。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民兵,是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力量。
二、我军各军兵种的编成、任务和武器装备(一)陆军
陆军是以步兵、装甲兵、炮兵为主体,主要在陆地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是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多兵种的合成军队,具有强大的火力、突击力和快速的机动力,既能独立作战,又能与海、空军协同作战,是决定陆战场胜负的主要力量。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陆军部队已经发展成为诸兵种合成的军种。80年代以后,编组了装备有先进水平的坦克、装甲车、火炮、武装直升机和导弹的陆军集团军,使其成为一支具有强大火力、突击力和高度机动能力的合成军队。
(二)海军
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洋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它具有在水面、水下和空中作战的能力,既能单独在海上作战,又能协同陆军和空军作战。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海军部队已经成为一支兵种齐全、常规和尖端武器兼备,具有立体攻防能力,能有效保卫国家领海的战斗力量。
(三)空军
空军是以航空兵为主体,主要遂行空中作战任务的军种。它既能协同陆军、海军作战,又能单独作战。其作战行动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能产生重大影响。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空军部队已经具备了执行空中突击、空中支援、空中运输、航空侦察和防空等任务的能力,成为一支既能独立完成国土防空任务,又能协同陆、海军作战的战斗力量。
(四)第二炮兵
第二炮兵是以地地战略导弹部队为基本单位,实现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重要核反击力量。它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可单独作战,或与其它军种协同作战。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第二炮兵部队已经成为一支装备多种型号导弹、配套齐全的合成兵种,具有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的主要战略核反击的作战力量。
三、我国武装力量的历史发展
建国后,我国先后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影响较大且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纵观这几次大阅兵,可以看出中国军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陆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海军:由近岸防卫型向近、远海防卫型转变。空军: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第二炮兵:由单一威慑向双重威慑转变。武警部队:从构成单一向合成多能转变。
后备力量:由数量规模型和直接参战型向质量效能型和支援保障型转变。
第四节 国防动员
一、国防动员基本概念
国防动员是为了应对战争、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的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国家体制及其相应的活动,全部或者部分地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急时)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二、国家动员的基本功能
国防动员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实施平战转换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形成支持战争或国防斗争的整体力量。
从功效上讲,国防动员具有战时应战、急时应争和平时服务的综合功能。
三、国防动员的主要领域(一)人民武装动员(二)国民经济动员(三)政治动员(四)人民防空动员(五)交通运输动员
四、国防动员的组织与实施
主要程序是:进行动员决策→发布动员令→充实动员机构→修订动员计划→落实动员任务
五、国防动员的发展趋势
一是由单一应战向应对多种安全威胁转变; 二是由平战结合向军民融合拓展; 三是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型;
四是由维护国土安全向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全局利益拓展 五是由依行政命令动员向依法动员转变
第二篇:中国国防教案
第一章中国国防
教学内容:
一、国防概述
二、中国国防建设
三、军队建设成就
四、国防法规
教学重点: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和国防法规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国防动员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授课时间:3学时
教学要求:同学们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认真学习,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激发为国防建设事业献身的热情。
第一节 国防概述
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历来与国防息息相关。生存与发展构成国家的两大基本利益,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生存是人类繁衍延续的第一需要,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途径,是生存的条件,国不可一日无防,国无防不立,国离不开防,防是为国,防是保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
现代国防主要包括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国防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工程、国防经济、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交通、国防法规以及与国防有关的其他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一、国防的含义
“国防”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孔融传》。孔融在给皇帝上书时说:“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这里的“国防”是指为维护国体,严明礼义而采取的防禁措施。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防已与古代所说的国防有了根本的变化。也就是说,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是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而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国防是国家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目前,世界的国防类型大致有四种: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我国属于自卫型国防)(1)扩张型。该类国家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它们以国家安全和防务需要为幌子,将其疆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纳入本国的势力范围,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如美国为了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个军事基地,在全球各地实行军事力量“前沿存在”的国防,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同时对他国进行侵犯和干涉。
(2)自卫型。该类国家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以达到维护本国的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是自卫型的国防。
(3)联盟型。该类国家为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以结盟的形式联合相关国家进行防卫。联盟型国防又分为两种:一是一元体联盟;二是多元体联盟。
(4)中立型。该类国家为保障本国的安全、发展和繁荣,实行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实施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如瑞士和圣马力诺。/]所谓自卫型国防,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方面一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公开向世界承诺,永远不称霸,不做超级大国,不侵略别国。在战略上采取防御态势。我国国防建设的宗旨是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在国防力量的运用上,坚持自卫立场,实施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因此,我国属于自卫型国防。
三、国防的基本要素
国防的主体: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国防是国家的事业,是国家的固有职能。任何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要固国强边,防备和抵御各种外来侵略,以保障国家安全,维系国家生存。因此,国防必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只能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国防的对象: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象,一是“外敌侵略”;二是“武装颠覆”。课外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共有十二章、七十条,标志着我国的国防建设在依法治国的纲领之下,进人一个依法固防、依法治军的崭新阶段。
四、国防的目的
1.捍卫国家的主权。国家和主权不可分割,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如果丧失国家的主权,那么国家的独立、领土完整、传统的生活方式、基本的政治制度、社会准则和国家荣誉、尊严等都无从谈起。捍卫国家主权始终是一个国家国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2.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家的统一是指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对领土内一切居民和事物行使完整的管辖权,不允许另立政府或分割国家的管辖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历来是国防的重要任务。
当外国敌对势力插手我国的民族事务、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危及国家的统一和完整时,国防力量必须予以坚决打击,发挥其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的职能作用。
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领土是指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家主权与国家领土具有密切关系,领土既是国家行使其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没有领土,主权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和行使的对象。
国家的领土被侵占,主权必然要遭到侵犯。国防捍卫国家主权的独立,必然要保卫国家领土完整。4.维护国家的安全。国家要正常地生存和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全的内外环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难以建设和发展,而且生存也会受到威胁。维护国家的安全也是国防的主要目的之一。一旦国家遭到外来侵略和颠覆,安全受到威胁,国防就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能,抵御和挫败外来的侵略和颠覆,确保国家的和平、稳定状态;当国内敌对分子勾结外国敌对势力进行武装**,危及国家安全时,国防力量就要采取措施,平息**,保卫国家安全。
五、国防的手段
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我国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手段: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对付武装入侵和武装**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采取军事手段。
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构成国防手段的政治活动主要是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工作和政治宣传等。
经济手段: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主要有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等。
外交手段: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由于这种外交主要涉及军事领域,所以称之为军事外交。国防外交主要涉及国家与国家之间、军事集团与军事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关系、军队关系、军事战略关系、军事科技关系和军事经济关系等。
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教育等也是国防的重要手段。
六、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它具有不同于传统国防的基本特征。现代国防,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对抗。综合国力主要由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和国防力等组成。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
国家的安全统一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可靠保证。国无防不立。经济与国防,历来是国家独立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条件。巩固的国防担负着防备和抵抗侵略,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际权益的重要职能;没有巩固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安全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就没有人民和平劳动和各民族团结奋斗所需要的社会稳定条件。
2、综合国力的对抗与较量
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经济实力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现代国防与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和国防力量的总规模。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国防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
3、多种形式的斗争和角逐
现代国防虽然是以军事力量为主体,但它还要靠国家潜力转化为作战的实力。国家潜力包含: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地形气候、生产能力、科技和文化水平、交通运输、通信状况、社会制度、国家政策、管理能力、国际关系和国际地位等诸多方面。如:南联盟战争的中后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打击军事目标到向民用基础设施开火,以主要力量轰炸南联盟的制造工厂、炼油厂、发电厂、道路和桥梁等,其目的就是摧毁南联盟的战争潜力。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讲,就是彻底打垮南联盟的国防,“将其倒退到原始状态”,最后是剥夺南联盟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4、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政治、经济对现代国防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使现代国防呈现出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上,也可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在国家面临严重威胁时,国防目标要首先解决存亡问题;在和平与发展的情况下,要致力于保障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同时还应努力营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5、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更加紧密
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我国国防建设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国防现代化需要国家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国防现代化水平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步提高。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军队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6、国防教育的普及与开展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动。
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项基本教育,涉及到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范围非常广泛。国防建设的整体性决定国防教育内容,现代国防不仅仅是指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以及战场和战略要地的建设,而且同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状况、民族心理、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质等因素息息相关。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是以国防为目的、教育为手段的一种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教育的活动。
第二节 国防法规
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是调整国防领域中各种关系,坚持依法治军,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做好战争准备,赢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一、国防法规定义
国防法规,通常是指国家为加强国家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二、我国现行的国防法规
根据我国的立法体制,我国国防法规在纵向结构上包括四个方面:国防法律、国防行政法规、国防行政规章及国防地方法规。
国防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国防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的;国防行政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的;国防地方法规是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制定的具体条令、行政规定。这四个层次的国防法律规范关系是,上一层次的法规要成为下一层次的法规的指导和依据,下一层次的法规不得与上一层次的法规相抵触。
第三节 国防动员
一、国防动员含义 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
国防动员按规模可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总动员是在全国范围内所进行的全面动员;局部动员是在部分地区或部门进行的动员。按战争进程可分为战争初期动员和持续动员。战争初期动员是在战争爆发前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的动员;持续动员是在战争初期动员后所进行的中后期动员。按方式可分为公开动员和秘密动员。公开动员是公开发布动员令,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实施的动员;秘密动员是在各种伪装措施掩护下隐蔽实施的动员。
二、国防动员的内容
国防动员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国防交通动员等。国防动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国防动员的现实针对性很强,动员内容十分丰富。满足战争和应对各种危机的需求以确保国家安全是国防动员内容的核心和基本出发点。
(1)武装力量动员是国家为适应战争或其他重大突发事件的需要,扩充和调整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遂行任务所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人民解放军动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动员和民兵动员。
人民解放军动员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作战预案,拟制战时部队动员计划及各种保障计划;抓好平时现役部队预编满员和预备役部队组建的各项工作;在国家发布动员令后,根据需要立即实施相应动员,按战时体制编制,扩编和组建部队;根据战局发展,完成持续动员任务。武警部队动员的主要内容,包括武警现役部队人员动员,以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后勤和技术勤务保障的动员。
民兵动员的任务:一是保证部队兵员补充;二是配合军队作战,或单独执行敌后作战任务;三是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巩固后方,担负支前、抢救伤员等战争勤务。(2)国民经济动员
国民经济动员,是指国家将经济部门及其相应的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体制的措施和活动,是战争动员的基础。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国家经济能力,提高生产水平,扩大军品生产,保障战争的需要。通常包括工业、农业、物资、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邮电通信、卫生力量等方面的动员。国民经济动员是把和平时期的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充分调动国家经济力量,保障战争的物质需要。(3)人民防空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有的国家称为民防动员),是指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取的措施,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动员社会力量,进行防空设施建设,组建防空专业队伍,普及防空知识教育,组织隐蔽疏散,配合防空作战,消除空袭后果。
动员目的是保护居民、经济设施及其它重要目标安全,减少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保存战争潜力。(4)国防交通动员
国防交通动员是指在全国或部分地区调集交通力量,全力保障战争需要的紧急行动。国防交通动员,通常在国家动员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协同政府、军队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国防交通动员准备包括,在平时制定完备的国防交通动员的法规和计划,健全国防交通机构和机制,建立国防交通保障队伍,储备必要的国防交通物资和器材等。
三、国防动员的本质
国防动员就是通过造成一种特定的社会条件,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即“平战转换”的过程。所谓“平战转换”,既指社会管理体制由和平状态向战争状态的转换,又指改变国家部分综合国力的存在状态,即由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前者为后者服务。
四、国防动员的组织体系
国防动员组织体系是国防动员活动的行为主体,具有发起、控制和管理动员活动的作用,是国防动员体系中最活跃和最具有能动性的部分。它通常由动员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协调机构三部分组成。
(1)决策机构,就是确定在整个国防动员体制中由谁来负责决策、决策什么、如何决策等。国防动员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一个拥有高度权威的机构,它在国家遭受侵略时,宣布战争状态,决定局部动员或者全国动员,发布动员令等。主要职责是:预测判断战略环境,适时做出国防动员准备决策;制定、颁布动员法律;发布动员令和复员令。
我国的动员决策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有权“公布法律”,“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2)协调机构,是在各级政府中负责动员的计划、综合平衡等各方面的机构。通常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协调机构(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贯彻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组织实施国防动员工作;协调国防动员工作中经济与军事、军队与政府、人力与物力之间的关系,以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平战转换能力。它对加强国防动员工作的领导,做好国防动员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作用。1994年11月成立。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总理兼任)、部际协调机构、民间协调机构。(3)执行机构,
第三篇:中国国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国防。
2、武装力量建设。
3、总动员(全面动员)。
4、国防动员。
5、国防法制。
6、国防立法。
7、国防观。
8、战争观。
9、国防建设。
二、填空: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已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根据《公约》,我国应该享有的海洋领土。
2、国防的主体是,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是国家存在的标志。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我国的国防对象一是 二是,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
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组成。
5、我国宪法规定,国防动员令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务委员会决定,以的名义发布。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的星期六定为我国
“”。
7、学生军训制度属于《兵役法》中的 中的内容。
8、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
《》,该法共有6章38条。
三、简答题:
1、国防由基本要素构成?
2、国防的手段有哪些,请列举4种以上。
3、现代国防的基本特
征有哪些?
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有哪些?
5、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职能是什么?
6、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为什么说我国武装力量的建设目标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8、我国武装力量的建设与发展有哪些指导原则?
9、什么是国防动员,国防动员有何
意义?
10、战争动员有何特征?
11、国防动员的内容有哪些?请列举4项。
12、国防动员的要求是什么?
13、国防动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4、在国防建设中,需要为国防动员做那些
准备?
15、请简述动员实施的程序。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主要内容有哪几部分?
四、论述题:
1、据你对我国国防教育历史的学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试论述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目
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试述科学技术与军事的关系。
4、大学生军训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11.大学生如何居安思危增强国防观念?
5、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投身国防活动中?
6、你如何
看待国家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中征集新兵?
第四篇:中国国防作业
1.国防的含义和类型?
答: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国防有四种类型:1.扩张型。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权主义,侵略、颠覆和渗透他国。2自卫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我国的国防属于自卫型,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永不扩张,也不容别国侵犯我国一寸土地。3联盟型。以结盟形式,联合他国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又分为扩张和自卫型,还可分为一元和多元联盟,前者有一个大国做盟主。4中立型。中小发达国家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子民的防御体系。
2.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答:(1)强调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2)强调国防力量的综合性;(3)强调国防手段的多元性;(4)强调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5)强调国防事业的社会性。
3.中国国防历史的的启示?
答:(1)强大的国防,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2)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前提;(3)科学技术是建设强大国防的根本动力;
(4)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力量源泉;(5)坚持党的领导和建立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现代化革命军队是建设强大国防的根本保证。
4.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
答:1 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4)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5.我国现行的国防政策?
三、答: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第五篇:中国国防论文
中国国防
内容提要: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进程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但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也在发展,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日益明显。
正文: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我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家就早已看到了国放在国家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并且,我国古代一度建立起了强大的国防,促进了社会的全面的发展。
中国的国防是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众所周知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直至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活动。
我国的国防历史源远流长,也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
唐朝圣世。我国的国防建设已经相当完备,在几次对外的战争中我们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且保障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我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清朝初期到鸦片战
争前。这个时期,中国的各住人民不惜流血牺牲。不断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使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中国近代的国防。西方列强抓住了我国:“国防不固,军队不精”这一致命的弱点。开始了对我国的赤裸裸的侵略。到抗日战争得结束。近20多个国家先后侵略我国。侵略者踏遍了我国的大部分国土。掠走了我国大量的钱财。屠杀了我国大量的同胞,参与了损害我国主权的罪恶行动,使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蒙受了巨大的屈辱和损失。直到1937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取得了抗日占这个胜利。在敌后歼灭了大量的日军。解放了近百万平房千米的领土和1.25亿的人口。在解放战争中先后歼灭了国民党的800余万的人。终于把日本侵略者和美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了中国。从而永远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为所欲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一个独立的.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得到不断的发展。国防的到了不断的巩固,并且不过建立起了强大的陆军。海军。空军。并且用有了自己的和威慑力量那就是二炮部队。是这样的军队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定的发展环境。真正的功不可没。
从国我国4000年的国防历史。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安泰的自豪,也有过变体创伤,不堪回首的屈辱。还有过抗敌卫国的巨大胜利。在整形中华。实现小康的征途中。我们得到这样的歧视;“经济发展是
国防强大的基础,正值开明是国防巩固的给本。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强大的国防是我们必须要建立起来的。历史的证明告诉了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新时期中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有以下内容: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防备和抵抗侵略,保卫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的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在太空、电磁、网络空间的安全利益。反对和遏制“台独”,打击“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独立自主和全民自卫原则,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和边防、海防、空防建设,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新时期中国国防要科学提升军事建设。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人民解放军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建设部队。把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作为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科技强军战略,逐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走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以军事斗争准备牵引现代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面对国家安全需求的新发展新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现代化。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强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实现火力、机动力、防护力、保障力和信息力整体提高。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10级一班刘念唐2011.4.23电子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