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化学说课稿(4.19)
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化学说课稿(4.19)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中学化学说课稿] 【示例一】初中化学《化学真奇妙》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真奇妙》。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化学真奇妙》是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课题包括“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和“物质构成的奥秘”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化学学习的第一堂课,所以教材从身边的化学引入,通过实验,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特征。本节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理念。
(过渡:基于对教材的认识,下面我再说一说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说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新学科的学习充满了学习兴趣,并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接触过大量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过多关注,也不能与概念相联系。因此教学开始不宜要求过高,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逐步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能力。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特征,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身边的化学物质,体会化学带给人类生活的便利,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水分子微观学习,体会微观世界的奇妙,初步建立微粒观。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难点】
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过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采用了:)
五、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
(过渡:下面详细说一下我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物品,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引入中学化学的第一堂课,能够使新学科的学习不陌生,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化学改变了世界
简单介绍身边化学物品后我会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是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自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在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带给生活的便利之后,再让学生假设周围所有的化学物品一瞬间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学习兴趣。
2.神奇的化学变化
这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首先我会展示一张纸的三种变化(揉皱、撕碎、点燃),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根据小学科学中已初步了解的“是否生成新物质”将三种变化进行分类,回顾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
对于才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尚不具备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因此,接下来我将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在演示的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根据现象来总结结论。通过水加热沸腾变成水蒸气、将块状的硫酸铜晶体研碎这两个实验让学生了解物理变化的特征是物质的状态虽然改变了,但是没有出现新的物质。接下来我会依次演示教材中的四个化学变化的实验:通过点燃镁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将锌粒放入稀盐酸中、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这四个实验帮助学生透过发生的现象如颜色、状态、气味、沉淀、发光、发热等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
在学生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会向学生提问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到底会出现什么变化?分析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让学生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间的一些联系。
这部分的内容采取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物质构成的奥秘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明确两个基本知识点:①物质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原子能构成分子;②认识到分子、原子很小。但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以及微观世界,所以我会从身边常见的水来讲解,结合多媒体以及水分子的微观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水分子的组成,初步建立微观意识。讲解一滴水中的水分子个数,以及水分子的表示形式、组成等让学生体会分子很小以及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原子更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熟悉所学的概念,我会通过PPT展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请同学们判断变化的类型,并说明理由,然后描述其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概念理解的片面性而导致
判断错误,也可能因为接触时间过短引起概念混淆,在描述上出现错误。我都会耐心指下,在及时纠错的基础上点明错因,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同时因为题目素材与生活联系密切,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的结尾,我主要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使学生对后续的学习产生兴趣,最后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同学课后去发现身边更多的化学变化。
七、说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氧化铝、氢氧化铝、铝盐-明矾等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金属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金属铝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它侧重于使学生理解怎样去学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价值,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
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也是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用武之地,所以在学习或者授课过程中我也会与之前所学的概念理论建立联系。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铝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模式,这为本节课学习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但两性化合物这个概念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要想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概念,就需要利用好化学学科的典型手段——实验,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会书写Al2O3和Al(OH)3分别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来判断两性化合物并验证其性质,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提高综合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铝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辩证的认识事物。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Al(OH)3的制备。【难点】
Al(OH)3的制备;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展示内容与先前学习的知识形成认知冲突进行导入,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随堂实验、多媒体展示、启发法、比较、归纳分析、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此环节中我准备用温故知新法进行导入。在课程开始之前给学生提出问题:回顾铝箔加热融化的实验现象,融化的铝不滴落,像是有一层膜兜着,这层膜是什么?为什么融化的铝不滴落?在学生充分的回顾之后,向学生介绍铝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就是由于氧化铝的保护作用,进一步通过氧化铝的性质及其氢氧化铝的性质如何,引入新课的学习。此环节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是为了建立起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环节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进入新课教学环节。此环节我将借助实物、学生动手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参与新知的建构。
1.氧化铝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先播放由氧化铝构成的耐火材料,如耐火坩埚、耐火管以及滚珠轴承等材料的图片及氧化铝的物理性质相关资料。并提问:结合铝箔加热融化的实验及上述氧化铝构成的耐火材料图片,说说氧化铝都有哪些物理性质?由此来认识氧化铝的物理性质。我会进一步提问铝表面的这层氧化膜如何去除?学生根据已有的铝性质的知识,可能猜想出氧化铝可以与酸、碱发生反应,紧接着我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氧化铝能同时与酸、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结论。最后向学生介绍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及氧化铝也是两性氧化物的知识。
2.氢氧化铝
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可以据此制取烧碱,那么如何制备氢氧化铝呢,能否采用氧化铝与水的反应制取,如果不可以,可以采用何种方法?学生通
过讨论得出可以用铝盐与碱反应来进行制备,但是对于制备时所用的碱的选取,学生不易理解。为降低学习难度,可直接演示硫酸铝与一水合氨反应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反应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我会借此向学生介绍此为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之后向学生介绍氢氧化铝的用途。
而对于氢氧化铝的两性,我采取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氢氧化铝分别与酸及碱发生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
在学生认识到氢氧化铝的两性之后,我会进一步让学生回顾思考在制备氢氧化铝时碱的选取问题,以深化对于氢氧化铝两性的理解。
对于氢氧化铝受热不稳定的特性,可以直接向学生介绍。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涉及氢氧化铝的用途,我会给学生呈现氢氧化铝可以缓解胃痛的资料及明矾净水的资料,让学生总结其原理。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结合今天所学知识查阅铝土矿制备铝资料,下节课来进行汇报实验原理?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的板书直观而简明,请各位老师看我的板书: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二篇:2018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化学学科说课稿(5.25)
2018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化学学科说课稿(5.25)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中学化学学科说课稿] 【示例一】初中化学《酸及其性质》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酸及其性质》,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酸及其性质》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酸是《新课程标准》中“主题二: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主要内容。本节授课“常见的酸”是酸学习的开始和引领。主要介绍了酸的特征,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以及浓硫酸的特殊性质和稀释方法。本节和第二课时酸的化学性质是一脉相承的。
(过渡:基于对教材的认识,下面我再说一说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学生对酸并不陌生,经常接触到酸雨、酸奶、碳酸饮料等名词,也知道许多物质有酸味,如水果、食醋等。通过前面的学习,又知道盐酸能和大理石反应。但是,酸究竟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其组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特点,这些学生并不清楚,也急于了解更多有关酸的知识。这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开始。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掌握浓盐酸、浓硫酸主要的物理性质,能认识到浓硫酸的腐蚀性、吸水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通过酸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提高回忆、类推、归纳和总结的能力。3.通过探究酸的性质的有关实验,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难点】
根据实验归纳酸的化学性质。
(过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采用了:)
五、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在教学中我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程的开始,我将向学生展示两瓶未贴标签的酸溶液,一瓶为浓盐酸,一瓶为浓硫酸,并提出问题,是否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分它们,待学生产生困惑时,我会引导学生研究物质要从性质开始学习,由此引出本节课《酸及其性质》的学习。在导入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设置了疑问,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能够让学生更注重学习的过程。
环节二:新课教学
在新课讲授环节中,我将按照三部分进行展开。1.几种常见的酸
首先我会请两位同学帮我轻轻摇晃一下这2个试剂瓶,并观察现象,然后揭开瓶盖,小心扇闻味道,并向其他同学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根据现象,学生交流讨论后总结出:浓硫酸是无色无味粘稠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产生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小液滴。浓硫酸没有
白雾说明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接下来我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寻找两种酸在生活当中的用途,这样处理也能让学生建立起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观,同时也将生活与化学相连,也体现了生活化学的理念。
在本环节中我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并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强调酸的使用注意安全措施,培养学生实验过程的安全意识。
2.浓硫酸的腐蚀性
根据上一环节,我会直接提出问题,既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于实验室干燥气体等使用,那么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顺势引入到浓硫酸性质的学习中。在探究浓硫酸的特殊的性质时,我会组织演示实验,并请两位同学协助表演“白水写黑字”、“木棍变黑炭”“水滴布穿”等趣味实验,其他同学仔细观察,通过观察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出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蔗糖、布料甚至皮肤等物质中的水分(按氢氧原子个数2:1的形式),生成黑色的炭,我们把这一特性叫作“脱水性”。
通过趣味实验一方面将学生注意力牢牢锁定在课堂上,同时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亲眼目睹浓硫酸腐蚀的现象,能够更加真实感受到使用浓硫酸要特别小心!3.浓硫酸的稀释
这个实验比较危险,可能会导致学生受伤,因此我会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结合教师的正确操作,以及视频模拟稀释实验的错误操作,总结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是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或是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在学生对浓硫酸的稀释的操作掌握了之后,我会让学生思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要如何操作,教师指导提出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缓解。
该环节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大胆猜想,再通过错误操作,强化正确操作的必要性,并让学生从浓硫酸的腐蚀性中学会处理应急伤害的方法。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的结尾,我主要引导学生从盐酸和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梳理整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后续的学习产生兴趣,最后并布置课
后作业:思考酸还具有哪些性质?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化学《蒸馏和萃取》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蒸馏和萃取。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节属于人教版化学1第一章第一节课题1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化学已经初步了解过蒸馏实验,但涉及不深且未真正操作过。本节课继上节粗盐提纯实验,从固液分离到液液分离,蒸馏以及萃取实验的学习和操作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过渡: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由于学生刚进入高中,虽然初中时已经学习过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的使用以及一些基本操作,但是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依旧欠缺,且分析能力较弱,所以本节课我会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以及其中需要注意的点,并鼓励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来。
(过渡: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
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掌握蒸馏、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掌握Cl-的检验方法。2.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步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3.激发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逐步形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蒸馏、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过渡: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过渡: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重点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在海边,渔民可以怎样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将盐水变为淡水,引导学生思考后进入新课的学习。
采用这种导入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事例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求知欲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蒸馏
首先利用“我们饮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提问学生,学生根据已有知
识以及生活经验能够回答出自来水不是纯净的水,其中还含有Cl-以及其他可溶性杂质。紧接着提出该怎样检验自来水中存在Cl-,学生能够回答出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以检验,但是很明显此方法只能检验Cl-的存在而不能除去Cl-,那么又该如何除去Cl-得到较为纯净的水呢? 在这里我会适时联系生活进行引导,让学生想一下在家中烧开水的时候锅盖上常有水珠出现,结合这个生活实例思考如何得到纯净的水,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发现想要得到纯净的水,可以先将水加热变为水蒸气,再收集冷凝后的水蒸气得到纯净的水。对于怎样确认冷凝后的水是纯净的蒸馏水,学生能够根据刚刚Cl-检验的方法想到如果冷凝后的水中不存在Cl-,则得到的水是纯净的蒸馏水。
通过一系列由简入深的问题以及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记忆更牢固,体现出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得到生活中制取纯净水的方式后,我会通过视频展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蒸馏装置的组成、每个装置的作用以及蒸馏经过了哪两个主要的过程,并思考通过这套装置得到纯净的蒸馏水的原理。师生共同总结出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的作用以及蒸馏原理。考虑到蒸馏装置中冷凝管中的冷凝水通入方向是个关键点,我会请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思考冷凝水下进上出的原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冷凝管作用的理解和应用。最后,再次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在蒸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由此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严谨的态度。请各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
这部分我采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体验化学实验过程,并通过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和注意点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萃取
在学生掌握了蒸馏操作之后,我会给学生们讲解第二种液液分离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萃取和分液。首先展示梨形分液漏斗并讲解其作用和用法,尤其仔细讲解检漏操作需要注意的点,在这过程中结合我的示范,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分液漏斗的检漏操作。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后让学生尝试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细心进行实验操作,思考分析产
品在哪层。萃取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上下层液体的流出方向,我会先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操作再让学生自行操作,完成分液操作的学习。
我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讲解加示范的方式让学生规范掌握萃取和分液的操作,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逐步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让学生结合本堂课的收获,解答导入时渔民用水的问题,既检测了学生对于本堂课的掌握程度,又可倡导学生珍惜淡水资源,提高学生将化学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意识。
最后布置分层作业:思考混合液体中含有多种组分的话,如何通过蒸馏装置分别得到各个组分,所用装置与本节课所学有何不同;并搜集淡化海水的其他方法。这样分层的作业设置,一来使学生加深对蒸馏原理的理解,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二来搜集形式的作业设计也符合新课标理念中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的板书直观而简明,请各位老师看我的板书:
在我的板书上呈现了有关蒸馏和萃取的重点内容,学生能够很容易把握本堂课的重难点和基本知识。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三篇:2018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初中历史《欧洲联盟》
2018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初中历史《欧洲联盟》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初中历史《欧洲联盟》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欧洲联盟》。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欧洲联盟》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0课的内容。本课由“战后初期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欧洲联盟的建立”三个子目构成,主要介绍了二战后西欧各国走向共赢发展的历程和影响。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两年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但是对世界史了解的仍然有限,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多加引导,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建立和影响等知识点;理解西欧走向联合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战后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
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战后初期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欧洲联盟的建立。【难点】
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史料分析法、谈话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名人名言导入新课。
我首先展示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接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在学生积极发言的基础上我出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先生对“法国梦”的憧憬,并提问学生从今天的现实来看,雨果的梦想是否实现了?那么这个更高层次的统一体是什么呢?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导入新课《欧洲联盟》。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所熟知的名人和名言导入新课,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战后初期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出示大战对西欧破坏的图片,以及1939年和1945年英、法、德等国煤、铁、钢产量表,并要求学生阅读本目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给欧洲国家带来的空前灾难,以及和平的可贵。接着提问学生,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西欧各国如何医治战争所留下的创伤呢?他们恢复和发展经济又有何有利条件呢?学生在阅读思考回答后,我进一步总结强调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以及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西欧,抵制苏联。在这里,我还会让学生了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最快,并且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欧国家领导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并开始朝着经济一体化的方向不断努力,由此使学生认识到西欧经济的迅速发展是走向联合的根本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历史信息,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图片的运用,能够丰富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方式,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讲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这一子目时,我会先出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和“欧共体成员国”图片,提问学生西欧国家是怎样走向联合的?欧共体正式成立于何时?当时有哪些成员国?学生结合教材和图片,思考回答后,我带领学生一起总结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欧共体形成的重要背景,欧共体正式成立的时间是1967年,主要成员国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接着我会播放欧共体形成的相关影视资料,让学生结合视频,思考欧共体成立的过程和影响。主要过程是20世纪50年代,“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和扩大,促进了成员国相互交易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也增强了成员国之间的企业竞争,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我会出示欧共体成立后,各成员国经济增长情况柱状图,并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欧共体成员国领导人,面对着巨大的经济增长量,你接下来会采取哪些措施?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过渡到第三子目欧洲联盟的建立。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的形式更加直观形象,能够让学生对于欧共体成立的过程和影响有个整体的把握;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求历史知识的兴趣。
(三)欧洲联盟的建立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回忆,这一时期的世界政治形势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欧、美、日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面对,只有加深彼此的合作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次,我会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欧盟成立的准备过程以及成立后的发展状况。在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回答后,我着重强调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欧共体从一个经贸组织开始向政治、外交、防务实体方向转变,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次突破性的进展;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1999年启用欧元。
在了解了欧盟成立相关史实的基础之上,我会抛出以下问题:欧盟的性质是什么?《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有何意义? 学生结合我在多媒体上呈现的史料,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出欧盟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各国的竞争力。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和史料分析法相结合的形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史料解读能力,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的理解。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布置了如下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欧盟各成员国的资料,下节课分享交流。本次作业的设计,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
七、说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四篇: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从今年的江西教招笔试公告里我们就知道,江西的面试采取的是说课和试讲两种形式,很多考生在笔试完了之后都开始默默地准备教招的面试了,因为毕竟准备的时间不多了。作为参加今年面试的小伙伴,易公教育已经在官网和公众号里准备各个专业的说课稿和电子课本,有兴趣和需求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去免费领取。说道说课稿,其实很多时候需要小伙伴们在领取了说课稿后,还需要自己亲自去一步一步的写,同时要把握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自己临场发挥的能力。下面是对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形式的一个具体步骤,希望对大家准备考试能够有作用:
一、说课或试讲
(1)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1.说教材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2.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目标导学法;演示实验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阅读法等。3.说学法
观察法;归纳法;阅读法;联想法;推理法等。4.教学程序
导入;授课;练习;作业;研究性学习。(2)试讲的内容
1、导入
可以采用故事、歌曲、名言、明知故问等形式。
2、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① 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参与到什么程度。
②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更有效。③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来展现教学内容。
3、板书
板书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的性、准确性、简洁性和直观性。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常见形式有课堂练习和提问。
5、总结
总结的意义在于对知识进行梳理,强化学生记忆
二:是说课后考官对考生进行现场提问,即面谈。
说课或试讲后,很多考官都会再加问1-2道问题,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应变能力。
第五篇: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鞠躬),我是来应聘高中化学的5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物质的量浓度》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在介绍“物质的量”基础上引入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课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探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扩充学生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来制定我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并加以运用,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感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根据教材内容剖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本节课重点:理解并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本节课难点:如何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学会用推理归纳等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知识经验来说,通过初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溶液体积和溶剂体积存在一定混淆;从认知发展水平说,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我将主要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应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本节课中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获得计算方法,并经过类比初中学习的物质的质量分数,感受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溶液浓度中的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开始说课的重要环节说教学过程,我将从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来展开。
环节一:情境导入
首先课前事先让学生准备生活中常见溶液的标签如:眼药水、消毒液、矿泉水、酒等,老师准备实验室常见的酸碱溶液的标签,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v/v;m/m; m/v; n/v,从而引出课题—物质的量浓度。通过创设情境导入,使同学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并锻炼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环节二:得出概念
下面探究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请同学叙述所理解的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并写出表达式。利用多媒体展示3个实例运用概念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板书),
1、1mol NaOH固体溶于水,配置体积1L的溶液;
2、1g NaOH固体溶于水,配置体积1L的溶液;
3、1mol NaOH固体溶于1L水配置的溶液,将同学前后分6个小组,讨论交流,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和修改。第一个练习,让同学体验简单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初步理解概念;第二个问题,巩固前一节学习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换算,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第三个练习,强调单位体积溶液与单位体积溶剂的区别,同时回顾质量的加和性与体积的非加和性,通过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找出所缺的条件—溶液的密度,再次进行计算,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环节三:建立知识联系
探究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板书)?同学之间讨论交流自行设计表格,引导同学从溶质单位、溶液单位、表达式进行对比,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完善表格。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环节四:巩固练习
为巩固知识,设计概念性题,判断1L 1mol/L H2SO4 溶液,氢离子浓度是否为1mol/L;判断1L 1mol/L NaOH 溶液是否含NaOH分子1mol,解释学生存在的误区。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实例层层递进,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
环节五:全课小结
在课堂小结中,我会让同学来发表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进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后,让大家讨论在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五、说板书设计
下面来说下我的板书设计,提纲式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符号:cB 单位:mol/L 表达式:cB = nB /V
二、物质的量浓度简单计算
三、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区别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2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具备终身体育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侧手翻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三体操项目技巧内容,该技术动作由助跑,踏跳,支撑,腾空,着地等环节组成。同时支撑跳跃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协调、灵敏、上肢力量等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还能逐步养成勇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消除恐惧心理,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三、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水平三的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同时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初步掌握支撑跳跃的动作要领,80%的学生能准确做出支撑跳跃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合作练习,纠正错误法等教学方法,发展协调、灵敏、上肢力量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勇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消除恐惧心理,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已经确立,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
【重点】
助跑与踏跳紧密结合,提臀、分腿、顶肩。
【难点】
助跑踏跳连贯,迅速有力;推手及时,抬上体。
六、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分解练习法、游戏法、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分组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开始部分
首先我会进行课堂常规,内容如下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在导入部分我会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做过俯卧撑,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技术动作和俯卧撑非常类似,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挑战一番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支撑跳跃。
2.队列队形练习:进行原地转法练习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由下课状态转变为上课状态的过渡,并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队列练习进一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身心都做好上课准备。
(二)准备部分
1.游戏:单腿长龙赛跑
方法:以体育小组为单位,组内前一名同学抓住后一名同学的一条腿,形成单腿长龙,从起点跑向终点,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越过终点线时计时结束,用时短的小组获胜,如果队伍在跑动的过程中发生了断裂,则必须要连接上才能继续参加比赛,否则直接淘汰。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设计意图:把平时枯燥的跑步活动寓于游戏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徒手操配上音乐,乐与律的结合,造成艺术的氛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三)基本部分
1.为了给学生呈现技术动作表象,我会采取教师示范技术动作,并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动作要点
提问: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在示范时,手臂是直臂还是曲臂?
通过教师示范技术动作为学生呈现动作直观表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动作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2.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助跑,双脚踏跳,双手支撑器械,提臀,两腿伸直向两侧分开,迅速推离器械,使身体向前上方越过器械,两腿向前制动挺身,两臂斜上举;并腿用前脚掌着地,屈膝成半蹲。
并介绍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帮助: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者站在山羊斜前方,面向练习者,两脚前后站立,当练习者撑器械后,双手握其上臂,顺势向上提拉过器械并顺势后撤步至落地,换至一手扶腰背,另一手护其胸腹。自我保护的方法:当落地不稳、身体过于前倾失去平衡时,应迅速低头团身前滚翻。切勿用手撑地,防止戳伤、骨折。
3.练习
(1)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习。
(2)助跑-支撑-分腿提臀-跳。组内一人保护帮助,2次一轮换。
纠错:在刚刚的练习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在分腿跳的过程中,有曲臂的现象,这样会导致跳跃的高度不够,支撑没有力量,大家可以来进行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练习。
(3)完整的支撑跳跃练习。
(4)个人技术熟练后,可进行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跳箱的高度完成动作。
4.教师选出优生进行展示,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5. 素质练习:“推小车接力”
规则:体育小组为单位,两人一组,一人俯卧,另一人抓住同伴的两条腿,从起点跑向终点的标志物,两人交换,回到起点,与下一组击掌接力,依次完成比赛,用时短的小组获胜。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八、场地器材
体操垫8块、跳台8个、体操馆。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3%~40%;平均心率:100次/分钟~120次/分钟;运动强度:中等。
十、课后反思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3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首先来谈一谈我的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本课的设计中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重要的桥梁,本节课具有参与性强、竞争激烈、客观条件限制小等特点。通过练习可以发展学生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特别是对增强下肢力量、耐力有显著作用,为以后学习其他运动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水平二的学生自我意识有所发展,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开始有独立见解,但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且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动摇。思维过程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分析与综合,比较能力也随之提高。在生理发育方面,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习小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要领,体会行进间手触球的部位;复习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提高助跑起跳结合的技术。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弹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的心理品质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为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
手按拍球的后上方;快速助跑,起跳准确、有力。
【难点】
手脚的协调配合;助跑与起跳的结合连贯,不停顿。
六、教学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因此我采用了:
教法:讲解法、示范法、纠正错误法
学法:分组练习、合作学习
七、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我的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中国长跑名将王军霞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体育常识。
2.队列队形练习:学生半面向左(右)转。
【教学步骤】
1.教师统一发令,练习原地左、右转法。
2.教师提问:“90°的一半是多少?”从而引出半面转的角度45°。
【教学意图】教师利用提问的形式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教师讲解并示范半面向左(右)转。
4.学生分散练习,教师指导。
5.集中展示,教师统一发令。
(二)准备部分
1.复习球操(4×8拍)
(1)伸展运动;(2)体转运动;(3)腹背运动;(4)下蹲运动;(5)踢腿运动;(6)全身运动;(7)跳跃运动;(8)整理运动。
2.专项准备活动
(1)各种方式的绕球:头上、腰部、胯下等。
(2)单手的原地运球。
【教学意图】充分的热身活动能够使学生体温升高,肌肉粘滞性降低,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
(三)基本部分
1.行进间运球
(1)技术动作示范与讲解
【动作方法】向前运球时,按拍球的后上方,同时后脚蹬地运球行进,球的落点在同侧肢的前侧方;跑动的步伐要与球弹起的节奏协调一致,手、臂的动作与原地运球相同。
【教学意图】良好的技术动作示范和详细的技术动作讲解能够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初步的技术动作印象,方便接下来的教学。
(2)学生散开,做“原地运球比多”游戏(2次)。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散开。
要求:听从教师统一口令进行运球,教师明确时间要求,统一计时。
【教学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玩中练,练中玩,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教师示范行进间运球,学生观察球的落点在同侧脚的前方。
(4)学生自己持球向前运球走。
组织教学:四人一组,进行向前运球走。
要求:每人运球三到四次。
【教学意图】以分小组的形式进行本个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利于技术动作的学习。
(5)学生15~20米慢跑运球。
组织教学:四人一组,慢跑运球。
要求:听从教师统一发令,跑动速度适中。
【教学意图】进行实际的慢跑运球,在慢速跑中逐渐体会运球动作与跑动姿势的协调配合。
2.跨越式跳高
(1)教师讲解并示范正确动作,然后强调重点、难点。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前两列蹲下。
要求:认真观察技术动作示范,聆听技术动作要领。
【教学意图】良好的技术动作示范和详细的技术动作讲解能够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初步的技术动作印象,方便接下来的教学。
(2)学生选择不同高度进行练习。
组织教学:男女分组,设置不同高度的横杆,进行练习
要求:依次进行,注意安全。
【教学意图】男女分组进行练习,结合了男女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实际状况,分层教学,便于体验获得成功的快感。
(3)检验
要求:择优讲评,互相学习。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充气塑料娃娃。
【组织方法】教师模仿“打气”的动作,学生模仿正在充气的塑料娃娃,身体由下蹲开始逐渐“长高”。随着教师“充气”与“放气”,不断变换身体的姿态,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2.课堂小结: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八、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九、场地器材
田径场、排球两个、音乐播放器。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4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我的说课分为五个步骤,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程序,五是说远程教育设施的运用。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所处的地位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家庭和亲情”,《金色花》是一首表现母爱诗歌的名篇,作者泰戈尔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本课时只讲授《金色花》,而后一首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体现了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
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音韵节奏、情感表达均了解不多。所以教学本单元时宜从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现代诗歌的技巧入手,在朗读过程中逐步激发起他们赏读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③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朗诵技巧,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表达对母亲的爱。
二、说教法
(一)美读感知法: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所以教授本文的重点就是多读。
(二)合作探究法:学习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二)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
(三)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期待永恒美
金色花许多学生都没有听说过,多媒体先播放学生熟悉的表现母爱的歌曲《鲁冰花》,在歌声中把学生带入预设的教学情境。
(二)自由朗读,感受图画美。
播放《鲁冰花》背景音乐,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先说给同桌听,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明确孩子变成金色花后的三幅图画。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三次嬉戏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三)倾情诵读,品读语言美。
1、学生听配乐示范朗读,提示学生听时注意诗歌的“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自由朗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自身也是充满身真童趣的,鼓励结合自身体验,读出自己的理解。
3、花样朗读比赛,看谁朗诵的好:自由组合,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合诵,也可以分角色朗诵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将自己的感悟与情感融入其中。花样朗读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果遇到冷场的话,老师适合时引导。
4、最后让学生满怀着对妈妈的爱,充满深情地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文中的语言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出示金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语言美都来自诗人想象的奇特,把自己变成了一朵美丽圣树上的花朵。
即: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结合文中小男孩子的表现,适时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也让学生们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变作什么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恩。
初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完善之中,我先给学生做示范的造句,再请学生动笔写。全班品评。当然,学生如果有其他的想象也是可以的。我们需要适时引导并评论,不要用老师的思维模式框住了学生的想象力。
示范:
(1)我愿变成xx,当妈妈xx的时候,我可以为妈妈x x
(2)假如变成了xx,我将xx。
例句:
(1)我愿变成一条清清溪流,当妈妈工作累的时候,我可以为妈妈唱出一首“叮叮咚咚”的曲子,让妈妈心情放松。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将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六)尽心回报,落实行动美。
世界上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件是行善,一件是尽孝。让同学们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一张贺卡上,今天晚上送给妈妈,如果妈妈不在家,就打电话念给妈妈听,把对母亲的回报落实在行动中。
五、说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
(一)《妈妈的吻》歌曲的播放,可以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其优越性。
(二)远程教育网上的资源中简洁的教案,给老师提示了教学重难点,同时也给老师留下了自我发挥的空间,加入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课文配乐图画朗读,在提高学生听看读能力的同时,能更快速感知全文;简单的练习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当堂消化知识,与传统在黑板上抄上相比,时间大大缩短。
(三)初一的新生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正在培养之中,多媒体上把课文重要的笔记显示出来,更迅速方便,节省了老师的板书时间,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结束语:这堂课我以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理解尊母、爱母这一伟大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恳请评委提出宝贵意见。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礼貌显魅力》,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礼貌显魅力》是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题。本课主要学习以礼待人,而本框礼貌显魅力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现在青少年缺少文明礼貌,随处可见不文明的现象。基于这些原因,本框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很有帮助,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接下来谈一谈我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树立不讲礼貌为耻、讲礼貌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
第二,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第三,知识目标:学生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掌握对人有礼貌的表现
难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课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德国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慧曾经说过: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分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要求,本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一起进入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运用歌曲导入,具体做法如下:
上课之初,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歌曲《我们从小讲礼貌》
接着问学生歌曲里讲的礼貌你做到了吗?
通过歌曲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更好的引出课题《礼貌显魅力》。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6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御风万里》,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阐述我的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御风万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第三十一节课的一节鉴赏课;作品为C大调,八七、八六、八五拍,情绪激动的快板,全曲曲式结构为引子+A+B+A1+尾声,乐曲以激情奔涌的快板开始,表现中国人民振奋和喜欢的情绪;中段慢板,用复调技巧将不同民族的民歌融为一体,表现五十六个民族间的团结和睦,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昌盛和世界和平的祝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族器乐创作的作品,感受民族化音乐魅力,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提升鉴赏能力。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聆听《御风万里》,感受五十六个民族永远一家亲的信念,产生对民族的热爱。
2.通过对《御风万里》的赏析,并配以讨论,判断主奏乐器,感受音乐风格,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对该乐曲的聆听,能够认识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元素。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聆听该乐曲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难点是分辨《御风万里》中的汉藏蒙等民族音调主题。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聆听法,小组讨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整体感知、分段赏析、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播放香港回归仪式图片方式进行导入,并提问:图片中是我国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通过学生的回答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是整体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播放《御风万里》,并提问歌曲开头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转述学生的回答并且总结得出:情绪激情奔涌。此时我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该作品的整体结构是什么?让学生试着划分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划分总结得出这首乐曲的结构为引子+A+B+A1+尾声。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将作品从整体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本首作品。
第三环节是分段赏析环节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先分别播放《御风万里》的不同段落并提问学生从创作技法上分别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转述学生回答并且总结得出:A段和A1段采用主调音乐的写法,B段中使用复调的手法将汉蒙藏、哈萨克民族的民歌融为一体;
其次,我引导学生聆听B段主题,提问:该段先后出现哪些民歌音调,表达了怎样主题思想?学生讨论后回答
总结:先后出现《黄河船夫曲》《嘎达梅林》《囊玛》《哈萨克族民歌》,表现了不同民族间的团结和睦。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聆听整体乐曲并提问:整首乐曲先后出现了哪些主奏乐器?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得出:先后主奏乐器有双簧管、圆号、小提琴、短笛等;最后,我会再次引导学生聆听整首乐曲并提问:该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出:乐曲以激情奔涌的快板开始,表现中国人民振奋和喜欢的情绪;中段慢板,用复调技巧将不同民族的民歌融为一体,表现五十六个民族间的团结和睦;在结尾乐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昌盛和世界和平的祝愿。
通过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围绕本节课重难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同时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思考及探究能力。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在这一环节我会以“新中国的器乐创作”为主题,请同学们来分享不同民族化的作品。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能主动吸收和了解不同器乐创作作品,同时也进一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提问学生通过这一节课所得到的收获。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让学生们搜集关于更多的民族化器乐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他们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也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7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花之圆舞曲》,接下来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设想。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花之圆舞曲》是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一节欣赏课;作品为四个主题,全曲的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乐曲为D大调,3/4拍,情绪轻快、活泼,旋律抒情、幽默。舞剧《胡桃夹子》音乐中最为著名的是《花之圆舞曲》,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经常单独演出。竖琴的华丽流畅的序奏之后,圆号以重奏形式奏出圆舞曲主题,旋律如歌,表现出糖果仙子与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在单簧管相呼应的独奏之后,乐曲的主题抒情而优美,是作为欢迎和歌颂善良勇敢的女孩子玛丽的热烈气氛达到高潮时演奏的。这首圆舞曲不仅是这部舞剧中的重要乐曲,而且在柴可夫斯基许多圆舞曲中也是最突出的一首,同时也是柴可夫斯基全部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通过对《花之圆舞曲》的聆听与欣赏,学生能够了解圆舞曲音乐风格特点,并能够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赏析音乐作品。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我会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我会通过教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欣赏作品《花之圆舞曲》,了解圆舞曲的音乐特点,并且从中体会作品所表达对善良勇敢的女孩的歌颂。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花之圆舞曲》的聆听与赏析,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学生能充分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并通过对竖琴的了解,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作品以及圆舞曲音乐特点的了解,体会作品的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与画面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聆听欣赏《花之圆舞曲》,了解圆舞曲的音乐特点。
难点是通过对乐曲分主题的聆听,正确把握对乐曲的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别有创设情境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播放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选段,请学生聆听感受,随之引出其中第二幕音乐《花之圆舞曲》,顺势引出新课。
运用视频导入,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听到所传达的内容,感受芭蕾舞剧,与课前做好过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快的引出新课,走进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课下到课上形成更好的衔接。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播放乐曲,请学生仔细聆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这首歌采用什么乐器进行演奏?
学生经过认真聆听后得出,歌曲情绪活泼、轻快,带给我们抒情而优美的感受;乐曲采用了管弦乐演奏,以竖琴圆号、单簧管为主。我会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之后我会简单介绍竖琴的相关知识:竖琴是一种大型弹弦乐器。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伊朗),据埃及古图记载,此种乐器出现于公元前三、四千年,当时的形状犹如一个有弦之弓。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紧接着再次播放乐曲,设问:乐曲属于什么音乐形式?是怎样的曲式结构?
学生通过乐曲三拍子的音乐特点以及乐曲轻快优美的主题中得知圆舞曲以及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我会补充总结,简单介绍歌曲背景以及圆舞曲:舞剧《胡桃夹子》音乐中最为著名的是《花之圆舞曲》,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经常单独演出。竖琴的华丽流畅的序奏之后,圆号以重奏形式奏出圆舞曲主题,旋律如歌,表现出糖果仙子与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在单簧管相呼应的独奏之后,乐曲的主题抒情而优美。
圆舞曲,又称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和德国的连德勒舞,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歌曲的情绪以及速度,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够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对乐曲进行分主题的聆听,首先播放引子与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提问:在这一主题中采用了哪些乐器进行演奏,表现出怎样的一种意境?
学生积极发言,补充总结出乐器有竖琴、提琴、圆号、单簧管;音乐情绪清新优美,犹如清晨花仙子从树林里慢慢苏醒的画面感。
其次我会再次播放第二主题音乐,并设问:在这一主题中又是采用了哪些乐器的演奏?音乐主题有何变化?
学生自由交流发言,我进行引导总结。
第二主题由弦乐演奏,明朗轻快,长笛用活泼、短促的五连音断音与之相对答,音乐主题慢慢由第二主题变得活泼明亮。
随后播放第三主题与第四主题,请学生以音乐小组的形式自行欣赏聆听,并对比整个乐曲的旋律发展,总结特点。
最后完整聆听整个乐曲,感受圆舞曲的韵律特点,并加入肢体动作感受音乐;轻声哼唱乐曲第一二主题旋律。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赏析作品的思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更全面地掌握歌曲情感以及所传达的精神,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把握作品。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欣赏观看《花之圆舞曲》视频选段,再次深入感受乐曲表达欢迎和歌颂善良勇敢的女孩子玛丽的热烈气氛。
通过以上这样的环节设计,根据新课标能够更加体现学生主体性,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完成已学知识建构的补充,再次巩固本次课堂内容
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聆听《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进行对比赏析,下节课进行分享。
这样一个开放性作业的布置,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8
各位考官好,我是应聘小学音乐教师的03号考生,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我的说课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日本歌曲,第一、第二乐句句尾都空出两拍,让演唱者表演动作,第三、四乐句密切相连,最后也空出两拍作动作,所以这首歌曲比较适合表演,情绪热烈欢快,富于感染力,为了让学生有创作的机会,课本中只出示三段歌词,其余的让学生自己进行创编。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演唱,感受歌曲的舞蹈性,学生带着快乐情绪,借助肢体、表情来参与活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唱演过程中引导学生集体合作意识编创歌词和对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唱歌曲,感受和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材的分析能够让我设定正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把握歌曲情绪,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并进行独特的音乐活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降记号,并知其用法。
二、说学情
该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是其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调动其自身的各个感知通道,参与音乐,使其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手段、不同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感受歌曲,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歌曲,培养他们的聆听习惯。
三、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猜谜法情景导入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 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说学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五、说教学过程
1、第一个环节:拓展思维,引入课堂。在创作中寻找乐趣,用课件出示(漂亮的草地,上面有花、树、房子、蓝天白云)。提问学生看这幅美丽的画面,他们觉得还缺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创作。
2、第二个环节:(跟伴奏作律动)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3、第三个环节:趣味游戏,操练节奏
1)听完音乐,让学生感受心情。
2)用这个节奏说一说你现在的心情。出示节奏 x x x x x 0 ?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铃鼓这一乐器来进行教学。我会对学生说,需要他们的帮助,并请他们和我一起配合。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充分的让学生述说自己的快乐、幸福的心情,为后面的学唱做好铺垫。
接着,我会出示歌词让学生跟我有感情的念第一段,然后,跟歌曲轻声唱。最后,完整的唱歌曲。
在教唱这个环节中,学生对乐曲的感受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和老师配合演出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多次的聆听中对这段音乐有了完整的深刻的体验,直至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这个过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使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成整首歌的学习。
4、第四个环节创编
A、创编题目,歌曲会唱了,你觉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呢?生尝试起名。
因为这是一首来自日本的歌曲,所以在中国,不同的人给他起了不同的题目,有的直接叫它《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有的简单的叫它《幸福拍手歌》。
B、创编歌词
我会问学生他们还能通过哪些动作,唱哪些歌词来表达心情,请他们来当一回小小词作家、生自由创编然后展示一段。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创编中得到快乐。
5、小结
请学生总结这堂课的内容,最后我进行情感升华,我会告诉学生音乐可以表达人们很多的情感,快乐的、开心的,等等。希望他们以后能够在生活中多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适合学生学习,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主要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内容以谱例为主,谱子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专心的学唱。副板书的内容以节奏型为主,来引导学生掌握节奏型的难点。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9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牧歌》,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牧歌》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唱歌课;作品为F宫六升加变宫调式调,2/4拍,情绪抒情宽广,旋律宛转悠扬,描绘了草原放牧的故事与场景,表达了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长调和短调知识,感受作品表达热爱家乡和生活,体会生活的美好,提升演唱技能。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牧歌》,加深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感受蒙族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增强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演唱,并配以讨论、欣赏、分析探究等活动/方法,学生能够了解长调的音乐特点,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的音乐特点,掌握其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的演唱特点。并能够用悠扬抒情的情绪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了解蒙古族民歌风格,掌握《牧歌》演唱特点。
难点:分辨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风格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请同学们演唱各地区的民歌并提问各地歌曲风格都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因为地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歌曲风格,有的细腻婉转,有的活泼跳跃、有的高亢嘹亮。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牧歌》。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教材是一节课的基础,要想上好一节课需要教师对教材有透彻的把握。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选自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ATP的结构、ATP与ADP的转化以及ATP的利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并且能认识到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关系。同时,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本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第四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因此好的老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抽象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大能源物质的功能、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结构。但是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障碍,在对问题的本质分析和协作交流方面还有待加强,所以需要教师多加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在充分把握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ATP的结构式,结合ATP的模型说出ATP的组成,归纳得出ATP的结构简式。
2.通过观看ATP和ADP的转化过程,能够阐明ATP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
3.通过生活实例以及观看肌肉收缩等实例的动画,能够描述ATP的作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ATP的结构及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难点理解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萤火虫在黑暗里发光的动画,并提问: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呢?这种发光的过程需要能量吗?由什么提供能量呢?进而引出本节课课题。
利用创设情境的形式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将学生顺利带入到课堂当中。
(二)新课教学
本节课分为两大部分:
1.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首先我会进行讲解:萤火虫发光需要能量,但是这种能量不是之前学过的糖以及脂肪直接提供的,而是转化成了另一种有机物——ATP,直接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紧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ATP的结构式,用红绿紫两种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基团,提问:ATP包含了哪些结构呢?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得出包括一分子碱基、一分子核糖以及三分子磷酸基团。此时我会做出解释和补充: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缩写,其中A代表腺苷,是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的结构,T是三的首字母,P代表三个磷酸基团。腺苷和磷酸基团通过普通化学键连接,用-表示。而磷酸基团之间的这种化学键是特殊的化学键,用~表示。
随后我会提问:如何用简单的方式表示ATP的结构呢?安排学生同桌两人一组讨论,最终能够得出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在此基础上,我会展示特殊的化学键的资料卡片,提问:这种化学键特殊在哪里?学生在阅读资料卡片的基础上能够说出:这种特殊的化学键由于相邻的磷酸基团具有排斥作用故而不稳定,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所以,这种特殊的化学键比普通的键更容易断开。
最后我会提问ATP是如何释放能量的呢?进而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这一环节采用直观展示以及学生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ATP的特点并进行讨论,目的是培养归纳观察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2.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
我会播放ATP水解释放能量的微观动画,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ATP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断裂的是哪一个特殊的化学键?(3)特殊的化学键断裂后,释放了多少能量?学生在观看微观动画的基础上,最终能得出答案:ATP最外侧的特殊化学键发生断裂,并释放30.54kJ的能量。此时我会补充:最外侧的化学键最容易断裂,释放能量,从而使ATP失去了一个磷酸基团。1mol的ATP水解能够释放30.54kJ能量,超过20.92kJ/mol这个界限,也因此ATP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紧接着我会继续提问:通过前面的动画已经知道了ATP水解放能的过程,那么失去了一个磷酸基团的物质是什么?引导学生对比ATP的命名原则说出它的中文名称。此时我会讲解补充,腺苷二磷酸的英文缩写是ADP。
然后我会再次追问:人体激烈运动,每分钟消耗0.5kg的ATP,但成人体内存在的ATP含量一般只有2-10mg,我们每天需要的大量能量都是由ATP提供的,那么生物体内如何补充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量ATP呢?在此基础上,我会展示ATP在体内不断循环供能的微观动画,提问:ATP是如何合成的?学生能够答出:ADP在酶的作用下吸收能量和Pi,能够合成ATP。此时我会继续追问: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不断进行水解和合成,ATP的合成反应和水解反应可逆吗?为什么呢?学生通过分析能说出是不可逆反应,因为能量不同。最后我会总结:ATP特殊的化学键断裂以后,生成ADP和Pi,并释放能量,而ADP和Pi也可以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ATP。两者在体内含量都很少,当人需要能量时,两者会迅速相互转化,提供能量。除了人以外,其他的生物也存在这种转化机制,这体现了生物的统一性。
这一环节采用播放视频以及启发式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构建转化模型,目的是培养总结归纳能力,树立建模的科学思维。
(三)巩固提升
这一环节我会组织学生绘制ATP和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我会采用学生分享收获的形式进行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作业部分我会请学生课下思考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有哪些?通过布置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采用了图文结合式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1.2的内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四种方法,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等相关知识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而且各个方面都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过程相对而言比较顺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四条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定理解决相应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和证明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几何思维的真正内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我将采用讲解法、启发引导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使之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请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然后提问怎么样的一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除定义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由此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探索新知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启发法等。
结合导入部分学生回答的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提出问题:反过来对边相等或对角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也就是它们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呢?
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一:取两长两短的四根木条用小钉钉在一起,做成一个四边形,其中两根长木条长度相等,两根短木条长度相等。如果等长的木条成为对边,那么无论如何转动这个四边形,它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实验二:取两根长短不一的细木条,将它们的中点重叠,并用小钉钉在一起,用橡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两根木条,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学生能初步得出结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紧接着继续提问学生: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证明它们吗?如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先请学生将命题翻译成符号语言,指出已知和待证结论。接着我给出提示:观察两条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什么样的图形?如何判定其中一组对边平行?判定平行需要的条件怎么得到?给出思路引导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证明。学生完成后,我规范证明过程的书写。由于时间所限,我会直接告诉学生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或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证明留给学生课后完成,并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相应的性质定理互为逆定理。
接着我会提出一个思考题:如果只考虑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它们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个四边形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呢?并给出思路引导:先想想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有什么性质?写出逆命题是否成立,能否作为判定方法?请学生稍作讨论,得出猜想: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继续小组合作证明。我会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方法,可以直接应用前三条判定定理。学生不难完成证明并得到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紧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分别从边、角、对角线等方面梳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时巩固。
在本环节中,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再结合老师的适时引导以及讲解,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全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以及林奈对生物的双命名法。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分类,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多样性做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内容上看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这时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表现自己,并且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所以在上课时应多创造条件让同学们充分的表现自己。但这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总结概括能力不是很全面,需要老师的细心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明确“种”是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了解分类等级的意义。
2.通过自主学习,锻炼自学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合的能力。
3.在教学中融入保护动物的思想,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单位,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
【难点】
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单位,概述生物分类的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会以邮递员寄信会按照信件的地址进行送出,并出示PPT课件,让同学们观察信件的地址包含哪些内容,同学们会发现包含省、市、区(县)、街道、住宅、姓名等。这时我会提问在自然界当中有许许多多的生物,那怎样才能准确的找到一种生物,生物学家是怎样来给这些生物进行分类的?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激发同学们的思考以及学习欲望并顺利的引出课题《从种到界》。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对于物种概念的学习,我打算采用:提出问题→引导提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的方式得出,通过这种思路,可以将课本中的结论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提出问题:如何将大自然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呢?在哪个分类里面表示他们的亲缘关系是最亲密的?最小的分类单位是什么?引导学生自学找到答案: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亲密的。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分类的理解,教师出示资料《饿狼寻亲记》,同学们自由阅读,并提出思考问题:狼是怎样被分类的,他与狗、狐狸有什么关系?所有的狼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吗?在思考结束之后组织学生以生物小组为单位,进行6分钟的讨论,在讨论结束之后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小组的结果。每个小组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会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想法,并对他们的想法提出肯定和表扬的评语,最后我会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结论:每一只狼是一个动物个体,但所有的狼都属于同一个物种。郊狼的体型比狼小得多,但是这两种动物都具有体型较长,眶间部为显著隆起等特征,因此它们被划分到同一个属——犬属。狐的眶间部平缓,但它与狼、郊狼都具有颜面部较长、吻端突出、爪钝而不能伸缩等共同特征,因此被划分到同一科——犬科。虎的爪锐利且能伸缩,不属于犬科,但它和狼、郊狼、狐一样,都具有尖锐的犬齿,因此它们都属于食肉目。马、兔、蝙蝠等动物与狼、郊狼、狐之间的差别很大,但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等特征,都属于哺乳纲。而这些所有的动物都具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它们同属于脊索动物
门的脊椎动物亚门。
在同学们自己能会分类之后,我会追问:生物学家对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分类的意义又是怎样?从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这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有很好的学习兴趣,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二)双命名法
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比价简单,我会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的名称。由于世界上各种语言之间差异很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往往有不同的叫法。名称不统一,常常造成混乱,妨碍了学术交流,让同学们想方法解决这个难点,这样可以激发同学们思考,这是在让学生自学课本的补充资料,学生能很快的得出答案。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环节三:巩固提升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我设计了不同的练习:
1、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演示《饿狼寻亲记》,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
2、引导植物的每种物种也可以用同样方法归属于相应的属、科、目、纲、门、界当中。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以桃为例,在分类上隶属于什么。这样可以拓展学习内容,也可看到生活中的美,树立保护生物的意识。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的尾声,采用学生总结收获,老师补充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对于课后作业,我让同学们,看一看植物园当中植物的标牌,看看不同的植物在分类上的不同。并搜集林奈的相关事迹,通过林奈来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情趣。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可以清晰直观的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掌握和理解。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是x号,我说课的题目是《乒乓变奏曲》。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乒乓变奏曲》是人音版四年级上册一节欣赏课。这是一首钢琴曲,主题音乐取材于《小小球儿闪银光》,旋律活泼欢快,表现了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的场景和熟练的球技。表达了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的目标既体现科学性也有针对性,具体内容如下:
说教学目标:
1、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主,因此情感目标是处于音乐教学第一位的核心目标。本节课通过歌曲的多次聆听,学生能够感受打乒乓的场景和激情,激发孩子对乒乓球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音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由音乐本身的表现型、实践性、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所决定的,本课学生通过问题驱动,深入探究,能够理性理解“变奏”和“变奏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并学唱部分主题,初步掌握几种变奏的方法。
依据新课改教学要求,我制订了如下重难点:
说重点:学生能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音区等方面的变化。
说完重点,接下来说难点。
说难点:了解每一个主题变化所展现的场景。
二、说学情
新课改中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因此了解学生的情况对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度的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兴趣更加广泛。只是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兴趣持续的时间短。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流程的连贯性,适当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我采用如下教法:
三、说教法
音乐课的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体验能力。在教学中我将以示范法为主,通过多次聆听,学生可以模唱旋律,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绪。通过用多媒体制作的图象动静结合,神形具备,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来体验音乐的美。
课堂教学是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特别注重学生学法的渗透。
四、说学法
对于学生,本课我将以听为本,重情感、美感,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由充分发挥。通过自己领悟去自主学习,老师起到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和教材知识的桥梁,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全面反映。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提起学生的注意力,导入环节非常重要。
(一)导入
我范唱《哦,十分钟》,学生刚学过的曲子,会立马跟着唱,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接着提出问题:你们下课的会做哪些体育运动?从而导入课题《乒乓变奏曲》。
(二)感受歌曲
首先,初听歌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听。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边听边思考问题:
作品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表现呢?
学声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去聆听,感受和思考,以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听完以后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及时反馈和总结。
其次、复听歌曲,感受作品的节奏及旋律特点
再次聆听乐曲,并引导学生伸出右手画旋律线,再次体会歌曲,加深理解,并了解乐曲节奏和旋律特点。这一环节通过反复听,学生不仅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更好的体会音乐的风格,为后面的欣赏做基础。
然后、我会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了解乒乓和有关的运动员。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再次聆听,看看哪一个旋律和白班上的图片可以对应起来。并用手去模仿这个动作。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拓展音乐文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最后、学唱主题,我会为学生范唱主题旋律,学生熟悉以后,再用多媒体播放主题,引导学生跟随着音频自学主题旋律。由于前面听了很多遍,学生已经对旋律很熟悉了,完全有能力自主学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音乐实践
我来做引导,根据课后第二个练习题的节奏,引导学生针对旋律进行简单的变奏练习,结合演唱和表演,吹奏竖笛,排练一个趣味性的《乒乓小品》。学生通过表演活动,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提高创造性意识和学习信心。
(四)课程小结
音乐应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学生周围,因此访谈式结课,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后,课下我要求学生去生活中搜集有关乒乓球的知识。课程在歌声中收尾。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14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内容《全等三角形》,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后面探究证明全等三角形成立的条件奠定了基础,也为后面要学习的几何证明奠定了基础,故而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故而本节课着重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知识,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测量等探究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激、导、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在探索中学、在动手操作中学。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在多媒体上播放生活中全等物体的图片,并提问:图片中的图形有什么特点?你们还能不能举出这样的例子?从而引出课题《全等三角形》。
这样导入的好处是生活中的实例生动有趣,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好的将数学融入到生活中去。
(二)讲解新知
其次是讲解新知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在开始的时候,我会先给学生分发纸板,请他们拿出三角尺按在纸板上,描出三角板,并裁下。在使用剪刀的过程中我会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完成裁剪操作后,我会抛出问题“照图形裁下来的纸板和三角尺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吗?”“把三角尺和裁得的纸板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吗?”
学生得到答案之后,我会继续在多媒体上给出用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尺寸一样的照片,请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两张照片中的图形放在一起是否也能完全重合?”由此我会给出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在提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之后,我会顺势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个三角形,并以此作出平移、翻折、旋转三种变换,请学生观察,并提问“对于操作前后的两个三角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期间,我会给学生发放三角形纸片,请学生自己在白纸上进行平移、翻折、旋转这三种变换,并将变换后得到的三角形剪下来,提示可以采取测量、剪裁重合等操作帮助观察,看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能够得到位置变化、形状大小不变的结论,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接下来,我会在黑板上呈现平移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请学生再次动手操作重合步骤,并将两个三角形中重合的顶点、边、角标注出来,也请学生上黑板进行标注,接着根据图示向学生讲解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在这里我会顺势讲解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
前面的教学当中,我让学生反复将全等三角形重合,并寻找其对应边和对应角,为后面学生发现其相等关系做好了铺垫。最后我会抛出问题,在这组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或者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基础性内容,这样就更需要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于是我不断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包括制作全等三角形并将其重合等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全等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的特点,更好的理解与记忆本堂课的重点知识。
通过这样一道习题再次巩固如何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
(四)小结作业
最后是课堂小结,我会请学生谈一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以学生自主总结的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还有助于我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调整自己的授课思路与节奏。
课后思考: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那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留下这样的思考问题,可以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部分,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1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x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冬阳·童年·骆驼队》。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组第6课,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这篇课文有种浓浓的回味和追忆的感觉。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童趣的事,像一个一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个准确的把握,对于学生情况也要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本次课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五年级的,他们已经能够读懂基本的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但是对于情感体会的过程和准确把握还不到位。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钟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1.认识“毡、卸、咀”三个生字,会写“嚼、袄”等九个生字;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读懂课文,看看文章叙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怀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课及学生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教学难点确定为:在反复阅读中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恋。
五、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会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会打开PPT(播放背景音乐《童年》)请同学们看看我展示的课文标题然后进行提问:看到这个标题同学们会想到什么,猜猜是什么意思,待同学们发表完自己看法我会在此设置一个悬念,然后带领大家进行学习,验证一下自己猜测的对不对。这样的导入既可以很自然的进行新课教学,也能锻炼学生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会让大家第一次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读完后我会让学生自己查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查完后还不理解的用圆圈勾画老师讲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解决完生字词后我会请同学来概述文章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是对文章进行大体了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再次朗读,深入体会。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读书,不待老师讲。鉴于此,本环节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首先,我会请同学们在上次阅读的基础之上再次仔细读,读完之后找出文章围绕骆驼写了哪几件事,写这些事是为了体现什么?学生不一定每件事都能找出来,那么在这里我会设置同桌互相合作,交流来找这四件事。四件事情找出来就要从中体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事,设置小组讨论找出写每件事时所用的具体句子,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具体设置如下: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这句话写出来时间很快过去,自己交替,但是骆驼却再也没有了,其实也是在说已经逝去的童年生活再也没有了。引导学生在一次一次的阅读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情感。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有些句子不太好理解,这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3分钟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鼓励组内每一位成员都能自勇敢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注意时间的把握。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有所思,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有感情地朗读、谈学习后的感受。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好词好句,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童年生活,哪些事情以后想起来可能会念念不忘。我将适时进行指导补充。
第五环节:作业小结。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所以我会给学生布置如下书写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段落。
2.写一件自己认为有趣的事。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冬阳·童年·骆驼队
好的板书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看来一目了然。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多重教学方式,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