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物理学科说课稿(5.28)
2018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物理学科说课稿(5.28)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中学物理学科说课稿]
[示例一]初中物理《电压》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电压》。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电压”一节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压和电压表。电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电学概念和电学规律的重要的基础知识。电压表是电学实验中的重要仪表之一,学生通过用电压表测电路中的电压,不仅锻炼了使用电学仪表的技能,而且可以加深对运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的认识。
二、说学情
(过渡句: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电流和电路”这一章内容,已经具有了学习电压这一节的前提基础。而电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一词听起来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其潜能,老师仅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索电压的作用及测量方法,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学会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压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换算,会正确使用电压表,会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养成自学的能力,通过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尝试探究活动的乐趣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知道电压表正确的使用方法。【难点】
能够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大小。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在初中物理的电学知识体系中,电压的概念是深入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电流表的使用,通过实验现象对比电流表、电压表使用的异同点加深掌握电压表使用的方法。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验探究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关于各种用电器电源铭牌的图片,播放城市夜景,闪电图片。电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电压”这个词。用电器要在一定的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伏;电视机供电的电压是220伏;输电用的高压电线的电压可达几万伏甚至更高;它们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引出课题电压。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实例与电压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展示两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用一节干电池与其他元件组成闭合回路,观察小灯泡亮度较暗;然后再用两节干电池接入电路中,在闭合开关之前提问同学们灯泡亮度如何变化,观察到实验现象之后,发现灯泡较亮,总结实验现象,说明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与电源有关。提问学生电流的强弱与电源的什么量有关? 组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通过讨论和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得出,电压是电源提供的,电源有正负两个极,两极间有一定的电压。把用电器的两端分别于电源的正负极链接,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设计意图:改换电路中串联电池节数的多少引起灯泡明亮程度发生变化的实验,引出不同电源的电压不同,产生的电学效果也不同,从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方法】
教师讲解电压通常用字母U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
在讲解完电压的相关概念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常见的电压(教材中小资料中常见的电压表格)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电压的作用、提供装置、单位及单位换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桌同学面前都有一个电压表,让同学们拿起来并观察,教师讲解电压的高低可以用电压表测量,并说明学生面前的是学生用的电压表。
让学生独立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阅读完以后提问学生一下问题。
1、电压表应该跟被测用电器串联还是并联?
2、电压表标有“-”号的接线柱应该连接在什么位置?另一个接线柱应该连接在什么位置?
3、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3”字样的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15”字样的接线柱?在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小时,为了保护电压表,应先选用大量程,还是小量程?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改正并总结。教师讲解电压表的使用步骤:
1、调:调节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处
2、认: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3、连:连接电压表
4、读:读数
教师组织学生开始练习使用电压表先将电压表接在小灯泡两端,接通电路,读取数据;再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接通电路,读取数据。电压表两次读数是否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电压表两次的示数是相等的,即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紧接着让学生回忆电流表的读书方法,说出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的异同点。
学生通过实验室电压表测量电路电压,体会应用物理知识带来的快感,学以致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给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题,以进一步加强对电压及电压表相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既让学生巩固了基本概念,又让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基本问题上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
和提高,用“快学快练”的方式巩固刚学过的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对新知识的巩固,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拓展认知领域。】
七、说板书设计
(过渡句: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是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理解变成自己教学的素材加以利用,首先我就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分子间作用力》这一节是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第3节的内容,前两节分别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和《分子的热运动》,这三节共同构成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因此教材在本节课设置了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分子间作用力,另一个就是分子动理论。本节在本章中既是前三节的一个小结,也为后面的第五节《内能》中关于“分子势能”的学习做了准备。
二、说学情
(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内容,因此接下来再分析一下我所面对的学生)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微观思想,也知道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以及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但是还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而本节课的内容要分析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难度要大一些,因此需要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一些宏观的例子进行引导,在理解宏观现象的基础上去分析微观状态。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经过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能够根据图像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经过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分析过程,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初步树立微观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不同,产生探究物理奥秘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重点】
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分子动理论的内容。【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句: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因为本节课需要的内容有一部分需要老师进行讲解,因此会用到讲授法,但是在讲解的时候不能一味的灌输,还要进行启发引导;(2)演示法:在引出分子间有间隙的这个内容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现象去进行
推理,所以演示法是最合适的办法。(3)读书指导法:在分子动理论部分我打算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方式进行。此外还会用到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接下来是我说课的核心部分——教学过程的设计,这一部分共分为四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环节一:新课导入
(过渡句:首先是新课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我会用多媒体播放酒精和水混合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能够发现混合之后的体积变小了,引发猜想,当然学生可能会想到是酒精挥发了,但是我会让他们思考密封的玻璃管在十几秒钟很难挥发,同时举出一杯装满大豆的杯子还能再加进去一小杯小米的例子,这样学生基本上就能发现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从而导出新课。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因为能够让学生在宏观层面上发现分子间存在空隙,有助于他们的理解】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过渡句:导入新课之后就顺势进入到了新课讲授环节)这一环节有两个大的知识点,一是分子间的作用力,二是分子动理论。首先进行第一个知识点。顺着刚才的导入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空隙,而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又会形成固体或液体,并有固定的体积呢?学生思考后能够想到是因为有某种力使它们聚集在一起,而我会告诉学生这种力是分子间的引力;然后再抛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分子间存在空隙,但是用力压缩物体,物体内又会产生反抗压缩的弹力呢?这对于高中生来说就不难了,他们很容易就能想到是分子间存在斥力,也就得到了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结论,然后我会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再举几个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例子加深理解。
在知道了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和斥力的条件下,就可以进行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问题的探讨了,但是这个问题无法通过例子来呈现,只能通过理论推导,我会先在多媒体上展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图像,让学生先观察两个力的变化趋势,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得到斥力和引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
小,但是斥力减小的快,而引力减小的慢,此时我再抛出分子间作用力合力的问题: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是如何变化的?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用描点法画出分子作用力合力的图像,根据图像进行分析。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打算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找几名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描述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的变化趋势,如果遇到困难我会提示引导,比如让他们抓住引力和斥力刚好相等的时候的距离,以这个点为中心进行分析,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其中一个分子所受的引力等于斥力,那么这个分子所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为0,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设计意图:这个知识点学习的整体设计思路就是让学生先根据宏观现象推出微观实质,进而再去分析作用力的变化情况,层层递进,由宏观到微观,利于学生的理解】
然后进行第二个知识点:分子动理论。这一部分其实就是在前面几节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得到分子动理论的全部内容。我会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教材的内容,然后小组汇报,我再进行总结得到: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然后就是统计规律的学习,依然采取学生先自学我再解释说明的方式进行。
【设计意图:这个知识点其实有前面的知识做铺垫,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就不大了,因此可以采用自学的方式进行,但是为了保证学生自学的效果,我在此过程中依然会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启发以及总结】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分析当一个分子从无穷远处靠近另一个分子的过程中,引力、斥力和合力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分析过程能够了解学生对于分子间作用力的掌握情况,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过渡句: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了)小结我会以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的方式进行,作业就是让学生课后
思考练习题中的第2题。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的板书设计,采用系统化的板书,归纳出本节课的专业知识,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二篇:2018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7.25)
2018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历史学科说课稿(7.25)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中学历史说课稿] [示例一]初中历史《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是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5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由“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南京大屠杀”三个子目构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和结果,南京大屠杀。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上承局部侵华的史实,下启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不强。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对历史充满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图片和史实材料,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的基本史实;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过程;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围绕当前日本右翼的否认历史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学习,体会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发现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理念以及正视历史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七七事变的意义及南京大屠杀的内容。【难点】
南京大屠杀的启示。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情境创设教学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为此,我采用情境导入法。
我会在大屏幕上播放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新闻片段,提出问题:“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为什么会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与历史相关的现实新闻,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同时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七七事变
我会在大屏幕播放七七事变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归纳出七七事变的基本史
实,包括时间、地点、经过。
接下来我会出示《卢沟桥事变形式示意图》,提出问题:(1)七七事变有怎样的意义呢?(2)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让学生与同桌两人,进行5分钟的讨论后,能够理解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能够通过分析七七事变的经过,发现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
接下来我会出示淞沪会战的图片以及国民党发表的《自卫抗战宣言》片段,提出问题:淞沪会战的时间、地点是什么?国民党的抗战态度有了哪些变化? 学生自主回答出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爆发,又称“八一三事变”。国民党抗战态度转为坚决抗战。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国民党态度转变是由于淞沪会战直接关系着南京——国民党首都的安危。
【设计意图】通过纪录片和地图的使用,创设历史情境,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掌握七七事变的基本史实,同时在同桌交流中理解七七事变,提升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过渡语: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我在大屏幕出示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第二天发表的抗日通电的部分内容,提出问题:这个通电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抗战态度?抗战态度是否坚决?主张如何抗战? 学生通过同桌讨论能够回答出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全民族共同抗战,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我会再次重申淞沪会战及《自卫抗战宣言》后国民党的抗战态度,引导学生明白国共两党在事关民族根本利益的基点上达成了协议。同时在大屏幕出示军队改编示意图,提出问题:红军如何改编的?有什么意义?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后,我会指出这就是“八路军”“新四军”的由来,并进一步总结红军改编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析史料和同桌讨论,提升史料分析能力和沟通交流
能力。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结果
我会出示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事迹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根据地建设的相关史实,如平型关大捷、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等。并进行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抗日队伍的力量空前壮大,从而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自学,了解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史实,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南京大屠杀
过渡语: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淞沪会战以失败告终。1.背景
我会在大屏幕上出示日军入侵示意图,提问:南京大屠杀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国民党政府做出了哪些反应? 学生结合教材读图后能够回答出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进一步入侵,南京沦陷。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
2.内容
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内容,回答如下问题:(1)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哪些暴行? 学生能够回答:(1)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四十多天。(2)侵略者用活埋、火烧、刀劈等手段屠杀达30万人,南京城被洗劫一空,侵略者进行杀人比赛等内容。
我会进一步出示南京大屠杀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进一步进行情感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相关图片并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播放纪录片、图片进行情境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爱,同时增强历史代入感,提升情感体验。
3.启示
过渡句:面对证据确凿的南京大屠杀,日本现在是作何反应呢?是诚挚道歉,还是不见悔改呢? 我会出示日本右翼篡改历史的相关材料,提出问题:面对日本侵略的事实,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其否认侵略行为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一名中国人,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是什么?让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8分钟的讨论。
学生讨论时,我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学生回答后,我会进一步总结: 面对铁证如山,右翼势力妄想掩盖事实真相的这种行为,其目的是向青少年灌输虚假的历史知识,从而美化侵略战争,破坏中日人民友好关系。面对这种行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对这种否认历史的行径予以谴责。中日两国人民应当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同时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为维护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难点知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加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会,达成目标。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把课堂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认知。因此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设计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合作交流。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直观、简洁为原则,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实例二]高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
一、说教材
如果把设计一堂课比作完成一道精美菜肴的话,那么教材就是原材料,因此我们需要对教材有个深刻的把握和理解。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十九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俄国十月革命展开,主要讲述社会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为现实,世界上出现了新的社会制度。十月革命不仅对俄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也发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课地位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
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而设计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所面对的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中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我将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够分析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能够复述十月革命的过程,以及胜利后采取的措施,理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分析史料,获取重要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十月革命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十月革命的爆发,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理
解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过程。【难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法、小组讨论法、史料阅读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小结作业三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法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我会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苏联虽然解体了,但是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来临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以此来缅怀那激情如歌的岁月。此时我会提问:那么为什么十月革命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十月革命经历了哪些过程?顺势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法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这段峥嵘岁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新课的讲授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环节二:新课教学
首先是感知背景的环节。我会通过展示史料的方式,向学生出示一战前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战后俄国影响的相关史料,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这些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俄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反映了俄国哪方面的矛盾?给俄国带来什么影响?一战对俄国的具体影响是什么?在此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学生能够回答出:俄国是一个
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为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层层递进,解决问题,请学生从问题中寻找十月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以此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之后我会继续追问:十月革命的爆发,除了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哪些主观原因?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史料的阅读,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把握,让学生对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其次是走进过程。我将播放十月革命的视频,请学生看完后结合教材回答如下问题:视频中包含哪几个重大事件?结合视频归纳总结十月革命爆发的过程。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也更加生动形象,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十月革命的过程。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为十月革命奠定了基础;七月流血事件使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不可能;于是列宁提出《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后的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此时学生已经对十月革命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会继续追问: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是什么?作为政权实施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会及时的给予评价并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通过问题的设置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对于学生语言表达方面也有一定的提高。
对于十月革命的意义,我将出示《列宁全集》第38卷中的相关内容,顺势提问:十月革命使俄国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讨论,之后派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并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学生回答后我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进行总结:对于俄国来说,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对世界来说开创了新局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提高团队协作和探究能力,也真正彰显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十月革命的相关资料,谈一谈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下节课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历史,同时将课上有效的延续到课下,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过程,秉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清晰,简洁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三篇: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语文学科说课稿(11.27)
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语文学科说课稿(11.27)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语文学科说课稿] [示例一]小学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的民族小学》是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课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地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及说话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体悟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反复的阅读能够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和体会小学的美丽。难点则为通过理解文章内容,能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我打算以歌曲《爱我中华》导入,并播放视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了解的民族。接下来顺势导入本堂课的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播放音乐并且范读,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画出每段不认识的生字词。接下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展示本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生字词。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归纳概括本文主要出现了哪几个场景。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把握散文的整体结构,理解形散神不散的意义。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研读赏析。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接下来让学生分组朗读,分段朗读课文,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句,进行圈画讨论。在上课与下课的场景描写中作者并没有具体的描写出学生都在做什么,此处可让学生自由讨论,他们认为每一位学生都在做什么。下课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联想。让同学们在分好的组里讨论,总结出自己的答案,这里就可以体现课标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然后,让同学们一起朗读最后一段,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进行自由回答,学生可能会说我们的民族很和谐,大家的生活很美好,学校的景色很美丽等。由此发言,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我们要热爱自己的民族,五十六个民族要团结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他们热爱各个民族。
(四)拓展发现,巩固提升
让学生动笔画一画这所民族小学的人物和景色。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拓展各方面的能力,旨在通过语文课堂,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并通过各种方式去理解文章内容。
(五)作业布置
课下搜集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下堂课我们进行交流。设计意图:将课上课下有机融合在一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本堂课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简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一、说教材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本文通过一个从未进过贾府的少女林黛玉的眼光,对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巩固深化小说鉴赏知识。学习课文中塑造人物时运用的细腻鲜明的刻画笔法,提高阅读小说的能力。
二、说学情
良好的教材设计不单要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更要了解学生的情况。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好,逻辑概况能力较好,但由于阅历较浅,课外积累也较少,较难理解名著的内容与情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了解、与新课程目标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如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学会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反复阅读与自主讨论的方法,学生能理解人物的形象与刻画方法;
3、提高言语阅读审美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重难点
重点: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难点:学生能学会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手法,并进行相似的写作。
五、教学方法
教法: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 学法:自主学习、预习、自由讨论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中,我将采用电视剧《红楼梦》节选的视频播放来进行导入。在播放完视频后,我将这样引出标题“同学们,看完了精彩的红楼梦电视剧后,我们一起来研读下更为精彩,让人拍案叫绝的林黛玉进贾府”。从生动形象的视频到小说原文的过渡,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进入课堂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语文的教学中,要求“以读促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充分读课文,从阅读中理解文章的大意,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会如何刻画人物。
我将让学生通读课文一遍,概括总结出文章主要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让增加阅读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之后我会通过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总结。本篇文章中主要描写了,林黛玉进贾府与众人见面,并透过她的视角,看到了贾府的地位气派,以及贾府众人的形象性格特点。
(三)深入研读
在进贾府这一过程中,借着黛玉的视角,作者在安排人物出场的出场中,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有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因而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将重点分析本篇的主角林黛玉。通过对一个人物的描写探析,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从而学会分析其他人物的性格描写。
在这环节中,我将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画出描写黛玉外貌的句子。在学生找出三处外貌描写后。即众人、王熙凤与贾宝玉的视角对黛玉的外貌描写之后。我会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两个问题。即这三次各描写了林黛玉外貌的哪个方面,说明了林黛玉的什么特点。
在学生思考完毕后,我将找几位学生进行回答,并加以引导。从而得出,在众人的描写中,”只是对黛玉进行初步的勾画,注意点在于黛玉的身体,身体面庞怯弱不胜说明了他的体质的病弱与不足。王熙凤的描写中,“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突出了黛玉容貌的标致与气派的不凡。之后借着宝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等。这一描写形象得写出了黛玉的气质风姿与神韵。抓住了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并且这三次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了林黛玉的神态风度,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之后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黛玉性格特点,我将引导学生找出黛玉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让学生前后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黛玉进贾府前是抱着怎样的心态的?
2、进贾府后她的哪些描写说明这种心态?
3、这些描写突出了黛玉的哪些性格特点?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能更为深入理解到黛玉敏感谨慎的性格特点,并学会从不同角度上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拓展延伸
本节课主要从林黛玉这一人物入手,学会如何刻画人物与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之后将请学生自己试着研读下本文对贾宝玉与王熙凤的描写,选其他一个人物自己分析该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小结作业
学生找一个熟悉的人物,用不同的方面如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出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本着清晰、简洁、直观的原则,将本次的课堂重点写于板书上。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四篇:2018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说课:信息技术学科说课稿(6.8)
2018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说课:信息技术学科说课稿(6.8)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信息技术学科说课稿]
[示例一]
小学信息技术《制作表格》说课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表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过渡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Word是我们处理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而插入表格又是Word中排版必不可少的部分。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学会本节内容会为后面更高层次的排版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他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的表格,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在授课过程中将着重把握学生对操作和知识之间的结合。
三、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Word中创建表格的方法,以及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操作步骤。【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和观察老师示范演示,学生能熟练掌握建立表格和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步骤,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 【重点】在word中建立表格。【难点】合并单元格。
五、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置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和演示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过渡语】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情景导入法,具体的做法是我先假设这样一个情景:(植物园内有很多植物,为了植物的健康成长,园长要求工作人员在每次工作之后都要进行记录。如果你是植物园工人,你会如何记录呢?)然后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采用纯文字记录的植物生长档案,并且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否快速找到西红柿3月20日的长势情况吗?)学生会发现纯文本信息记录的全面,但是却不能直接快速找到有效信息。此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记录才能更加清晰,更加直观呢?)引导同学想到,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能够符合以上特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制作表格》
【设计意图】在本次导入,我设置了一个任务,引领本课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在任务的选取上我注意情境性、意义性、可操作性、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通过循序渐进有梯度的任务链,便于学生他这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环节
二、新课教学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
承接导入的情景,利用制作植物生长记录表为任务进行教学,在学习插入表
格的操作步骤之前,我会先让学生对表格的一些基本概念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讲解横为行,竖成列,然后让学生观察我给定的表格,并且提问表格有几行几列。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的回答出“七行五列”。然后提问,如何插入一个七行五列的表格呢?引出插入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观察是操作的基础,只有了解了表格才能够制作表格,通过观察为制作表格做铺垫。插入表格的操作,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我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操作,我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能够全部掌握插入表格的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产生有序又有效的互动,插入表格的学习。
表格插入之后,还需要制作标题,就涉及到了合并单元和的操作,在这个部分我会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我们制作的表格和植物园实际应用的表格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在第一行,植物园是标题,是已经把单元格进行了合并的操作。以此开始进入我们合并单元格的学习。
在这个部分我将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首先,我先选中第一行的所有单元格,并且提问,大家看,选中的单元格和未选中的单元格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会发现,选中的单元格的背景变成了蓝色。此时我再点击右键,让学生观察对话框并且找到合并单元格,点击,完成操作。
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表格,因此我边演示边讲解,对一些细节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在老师演示,讲解,学生观察操作中,让每一位学生都牢固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操作,突破难点。
表格调整完成之后,我继续带领同学进行输入文字和调整行高和列宽的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营造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在引导学生完成《植物生长小档案》的基础上,夯实知识体系,内化操作技巧。学会操作并且能够理解Word中表格制作的一般规律。完成本课的教学。
环节
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将设计制作一个课程表,这样及复习了本课的操作,对于学生又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环节
四、小结作业
我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后,会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找出Word制作表格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并请同学们进行制作,下节上课前进行简单交流和分享。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体系和内容的重要体现方式。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的展示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
初中信息技术《动作补间动画》说课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作补间动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过渡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Flash操作的重要动画方式之一:动作补间动画,学生学完本节课内容,对
于学习后面的形状补间动画的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过渡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
具有了经验型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思维也具有片面性,容易钻牛角尖,有叛逆心理,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要多关注学生情绪的波动,给予正确的指导。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逐帧动画,对动画制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补间动画的概念的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区分元件和实例。能够利用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动画作品。【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动画的形式,初步感受补间动画的制作一般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子相册的形式,回顾过去,从而树立珍惜时间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
【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
【难点】关键帧的运用,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五、教法学法
【过渡语】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交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所以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过渡语】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
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在导入环节,首先我将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方式,上课之前我将首先请同学们利用上节课作业我要求大家带的照片,做一个自我介绍,而后,我利用Flash制作的电子相册来进行自我介绍。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利用电子相册的形式,让电子相册更形象、直观、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做一个“炫酷”的电子相册呢?那我们就利用Flash中的动作补间动画的这个技巧来制作吧。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动作补间动画》
【设计意图】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就设置了和生活相关的内容,既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和生活的联系。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观察是操作的基础,首先我先展示一个刚刚播放电子相册的Flash源文件,学生注意观察我的场景、时间轴和属性的部分,分析我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并且让学生总结操作步骤,学生会发现,想要制作一个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需要四个步骤,1.导入图片;2.设置起始关键帧;3.创设结束关键帧;4.插入动作补间动画。
分析人物之后我会进行具体的操作,虽然操作步骤只有四步,但是每个步骤都会有操作的细节,因此我在讲授的过程中,要一边演示一遍讲解,操作之前,我会让学生认真观察导入中的两幅图片的区别,并且提问,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有哪些地方是有区别的呢?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在加工之后的图片中,增加了初升的太阳,碧绿的草地,还有天空中的大雁。我会适时总结,只要我们从下到上依次绘制草地,大雁和太阳,再把大公鸡放在背景中,就能够完成任务了。
分析任务之后我开始进行具体操作的学习。首先我会通过演示法进行草地的绘制。1.选择不规则的区域;2.选择羽化;3.填充绿色;4.用混合画笔工具绘画小
草和大雁。完成背景中草地和大雁的操作。在演示过程中,对羽化和混合画笔这两个学生最新接触的工具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两个新工具的意义、操作、效果。
给演示文稿增加动画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直接添加动画,一个是设置切换模式
首先我会通过演示法进行添加动画的学习。我会演示添加动画效果的操作,并且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添加动画可以对演示文稿中的哪些内容进行操作。2.添加演示文稿中有哪些动作效果。
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会发现演示文稿不但能够给文字添加动画,还可以给图形、图片等多种内容添加动画。同时添加演示文稿中的动画效果非常多。由于时间有限我并不能够介绍所有的动画效果,因此我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尝试使用一种动画效果,掌握之后,要来到讲台上演示这个动画效果,并且向同学们介绍这个动画效果的特点。通过演示,操作,交流分享学会添加动画效果的内容。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我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操作、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在学生掌握了操作步骤和操作原理之后,我将带领同学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操作步骤是为了设计出漂亮的动画而服务的,因此在讲授设计动画效果的环节,我会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电子相册只有照片的移动会不会还是太单调呢,我们能不能做出其他的效果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答案。学生会发现,利用动作补间动画还可以改变图片大小、改变对象的不透明度,旋转对象。此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合作探究,集体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会设置一个比赛,让学生通过看书来学习,不但要学习操作步骤,也要设计相册效果。制作好之后,会对作品内容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气氛中,会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操作完成之后,我会请学生自愿到台前来进行演示,并且让这样的小老师进行讲解。让其他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小老师的教学,完善自己的作
品。从而完成电子相册的设计和操作。并且让学生能够发布动画。
【设计意图】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任务来学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
(三)小结作业
本节课学习了比较多的概念,工具和操作方法,因此在小结部分,我会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在复习时我将从概念的角度,比如关键帧、起始关键帧、元件、实例。从操作的角度,比如如何做位移动画,缩放动画,旋转动画等,还要从设计的角度,细节的角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复习。将本课内容中的知识都进行全面的整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内容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本课的内容。
在作业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子相册,并且思考,是否能够有今天所学的内容作出相应的效果。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略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三]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IP地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认识IP地址》一课选自地图出版社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分册第二单元。
以电话网络中对不同电话机识别为例,引导学生联想利用数字来表示计算机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从而引出核心内容“IP地址”。在深入剖析IP地址的两个部分后,介绍IP地址的分类,进而帮助学生了解IP地址的管理机构与分配手段。最后提出目前使用的IP地址存在的严重问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引出IPV6协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按照教材中提示的步骤完成了两台计算机对等连接的工作,期间提到了IP地址的设置问题,但IP地址知识作为一个数值填写到了TCP/IP协议属性中,学生并不了解它的内涵。因此本节课在学习中,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联系实际,多种教法学法相结合完成本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地址格式及分类方法.【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理解IP地址的概念,熟记IP地址的格式组成和分类方法。【难点】
能进行IP地址类型识别。
五、教学方法
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用的是设置情境的导入方法。具体 的做法是展示公安机关网络警察通过IP地址破案的案例,提问,公安机关是根据什么线索进行破案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认识IP地址。
【设计意图】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通过有趣味,联系生活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环节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一)IP地址的格式
IP地址的格式在书中已经进行讲解,但是我并不从书本入手,而是从学生的电脑入手,我会让学生打开自己的网上邻居,找到IP地址并且说出来。老师板书出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生可能会发现,IP地址是有四组数字组成的,中间用“.”来连接。此时我让学生修改他们的IP地址。看看这四组数字有什么规律。学生会发现,最大的数字是255。此时我会继续引导学生为什么IP地址的格式是这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学生会发现IP地址的规律:IP地址是32位二进制数,为了方便记忆,人们一般讲组成计算机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数分成4个字节,中间用点隔开,并且将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
【设计意图】在具体而具有吸引力的任务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中,学会复制的操作,并且通过问题和活动,将操作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做到内外兼修。
(二)IP地址的分类
在IP地址的分类这个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首先我会先说一个电话号码有区号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电话号码分成了区号和主机号。通过学生生活中实际的案例,让学生类比来理解IP地址,并引导学生发现IP地址也需要分类。此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IP地址又是怎么来进行分类的呢? 接下来我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各是多少位呢?第二、IP地址一共分为几类,第三、子网掩码是什么?第四、如何利用子网掩码来确定一个IP地址属于哪一类地址。然后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讲解。
在学生明白了IP地址分类的道理之后,我将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总结A、B、C、D、E类IP地址的分类。
【设计意图】IP地址的分类内容较多,逻辑复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层层递进,步步引导,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总结,整理,变成知识体系。这样,将复杂的逻辑逐步的建构在学生的知识体系 里。在经过图表式的方法。让学生对自己思考的结论固化,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三)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IP地址的发展前景
IP地址分类是为了方便分配和管理,那么如何来分配和管理IP地址呢?我将通过播放动画的形式展示IP地址,让学生在了解分配和管理IP地址的方法。并且让学生查看自己的IP地址然后来思考自己所处在的网络。
在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中,学生很容易的发现,我们的IP地址应对现在的电脑是不够的,从而进入IP地址的发展前景的学习,引出IPv6的概念,让学生分析IPv6在生活中的运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设置IP地址格式,IP地址分类等相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夯实学习内容,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进行复习,在题目中,具体的一组IP地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搜集资料,或者计算IPv6能够分配多少个人同时使用计算机网络。【设计意图】IP地址冲突的现象很多同学可能见到过,大家对IPv4的弊端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因此对IP网络的新技术会充满好奇,通过本次作业,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熟悉IP地址的相关知识,在查阅资料的时候还能拓展学生的眼界。突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和实用性。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略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五篇:2018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体育学科说课稿(7.10)
2018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中学体育学科说课稿(7.10)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中学体育学科说课稿] [示例一]初中体育乒乓球《反手推挡球》说课稿
开场: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过程中我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转变到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二、教材分析
乒乓球反手推挡球选自人教版,水平四七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乒乓球是一项广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球小、速度快、娱乐性强、变化多的特点,很受青少年学生的欢迎。乒乓球既能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又在发展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终身体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很多国家的教育部门将乒乓球列为中小学生必修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掌握乒乓球技能;形成端正的身体姿态,提高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培养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泳有着很大的兴趣,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很快,模仿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但是注意力的指向性较弱,认知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自我保护意识不是很强,团结协作意识不强。应该加强学习和发展他们的保护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开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良好的素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叙述出乒乓球反手推挡球动作的技术要领,80%的学生能展示出乒乓球反手推挡球的技术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练习,讲解示范等方法,发展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勇敢果断、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正确的拍面击球。【难点】
身体的协调发力,对来球落点的准确判断。
六、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简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2.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习得正确的技术动作,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分组练习法:通过体育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并进行组间竞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七、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强调纪律安全,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教学:二列横队。
【教学意图】课堂常规的进行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并以热情饱满的态度进行学习,锻炼学生做事不拖沓的习惯;课前对于着装的检查以及安全的提醒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 1.慢跑热身
教师带领学生绕乒乓球场地慢跑5圈。组织教学:四路纵队,教师喊口令。要求:队伍整齐,步伐一致。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节拍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教学意图】慢跑热身可以升高骨骼肌的温度,降低肌肉的粘滞性,预防运动损伤;配乐韵律操替代了传统的徒手操,在活动关节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放松心情,融入课堂。
(三)基本部分 1.示范导入
教师示范乒乓球反手推挡球技术,并向学生提问:“老师在反手推挡球的时候,球有没有下旋?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有下旋,因为球拍高度适宜,只有当球拍高度高于球时,球才会产生下旋。”
【教学意图】通过示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初步认识乒乓球反手推挡球的动作特点。
2.讲解
(1)直拍推挡:近台站反手位;食指夹拍、拇指推拍、中指顶拍,执拍横于腹前;来球时,球拍后引、肘部自然下垂、大臂带动小臂向前上方推出,击球后迅速还原。
(2)横拍拨球:近台站反手位;执拍于腹前;来球时球拍后引,大臂向前、小臂自然向外旋,拍形固定不宜随意翻转;击球后迅速还原。
【教学意图】边讲解边做示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分解动作更好的理解,使动作理论迅速回归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练习
(1)徒手做反手推挡球动作模仿练习。
(2)学生离墙1.5米左右,做对墙反手推挡球练习。纠错:对来球落点判断不准。
纠正方法:反复练习,主动迎球,提高对落点的判断能力。
(3)学生两人一组台上做慢速的反手推挡球练习,注意向前迎击球的动作。纠错:推挡时,球拍高于球,导致击球轨迹由上至下,使球产生下旋。纠正方法:要求学生引拍低于来球,击球轨迹由后下向前上方推出,保持球拍倾斜角度。
(4)教师与每个学生分别进行反手推挡球练习,教师给学生供球,并逐个检查学生的动作情况。
【教学意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学生逐渐的掌握动作要领,更好地学习本节内容。通过教师的个别纠错与集体纠错,能够迅速帮助学生回归正确动作,解决重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
4.优生展示
在练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展示。
【教学意图】优生展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既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有利于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创新的能力及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二列横队体操队形。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布置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教学意图】通过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恢复机体稳定状态,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并通过学生和教师的总结,强化本节动作要点。针对本节课进行鼓励性评价,为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自我评价的意识。
八、场地器材
乒乓球馆、乒乓球拍20个,乒乓球10个,录音机1台、磁带。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5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体育《羽毛球—反手发平快球》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授课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力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快乐中学习成长。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为羽毛球的反手发平快球。羽毛球反手发平快球属于进攻发球,球速很快,著称发球抢攻的战术,对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刻苦锻炼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本课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使学生一步一步掌握技术, 增加练习难度、使学生通过认真刻苦的精神学习每个动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水平五阶段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经过多年的学习,思维模式有所提升,并且对于抽象事物能有了一定的认知,由于其好奇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充分的进行问题的思考,学习兴趣比较高。并且在此阶段学生渐渐步入青春期,逐渐的在意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竞争意识也比较强烈。因此,应当充分的借助学生的好奇心以及竞争意识来进行展开教学。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标准的作出反手平快球的动作技术,80%学生可以进行两两对打。【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提高学生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羽毛球速度快、变化多的特点,热爱体育,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拍面与地面形成的仰角,击球力与方向。【难点】
拍面与地面形成的仰角,击球力与方向。
六、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2.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习得正确的技术动作,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完整练习法:通过完整动作的学练,帮助学生建立动作的整体概念和动作间的练习。
4.递进分解练习法:便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5.分组练习法:通过体育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并进行组间竞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七、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强调纪律安全,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教学意图】课堂常规的进行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并以热情饱满的态度进行学习,锻炼学生做事不拖沓的习惯;课前对于着装的检查以及安全的提醒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
准备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体温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且也能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有效的避免了在后续联系中出现运动损伤:
1.慢跑
方法:四路总队围绕体育场进行慢跑2圈,慢跑过程中要求队伍整齐。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节拍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教学意图】慢跑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身体热量,并且整齐划一的慢跑也有助于培养集体意识以及整个班级的纪律性;配乐韵律操替代了传统的徒手操,在活动关节和肌肉拉伸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放松心情,融入课堂。
(三)基本部分
1.提问导入:教师利用规则提问学生,问题是:可以在第一局结束、第三局开始、第三局中或只进行一局的比赛进行至一方达到11分时运动员交换场地的球类比赛是什么? 【教学意图】利用规则导入符合学情,相比开门见山的导入更能够激发学生想要参与体育课堂的欲望和兴趣。
(2)讲解:
发平快球和网前球配合,争取创造第三拍的主动进攻机会,著称了发球抢攻的战术。发平快球属于进攻发球,球速很快,著称了发球抢攻的战术。发平快球属于进攻性发球,球速很快,作为突袭手段如运用得当,往往能取得主动。但当接球方有所准备时,也能半途拦截,以快制快,发球方反会处于被动。发平快球时球的落点一般应在对方反手区,或直接对准接发球的身体,使对手措手不及。
3.完整练习
(1)握拍练习:练习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2)徒手挥拍练习练习:练习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体会拍面与地面的仰角。
(3)对墙发平快球练习:每人5球,对墙反复练习,体会用力及用力方向。(4)自抛自击隔网练习:两两隔网对面站立,脚下各10球,自己抛起自己击球,练习时间5分钟。
【教学意图】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并且有重点的进行环节突破,有助于加强动作的学习,能更好的解决重难点。讲解与练习相结合也有助于学生对于整个技
术动作的把握,学习中不断的进行巩固。
4.展示:小组展示,学生互评、教师评价。5.教学比赛——反手发球过网砸线
【教学意图】通过分小组练习、交流、讨论、评价,提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设置优生展示的环节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进行比拼。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总结,表扬优生,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教学意图】通过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恢复机体稳定状态,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并通过学生和教师的总结,强化本节动作要点。针对本节课进行鼓励性评价,为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自我评价的意识。
八、场地器材
体育场、录音机、磁带、羽毛球若干、羽毛球拍若干。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来源于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