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进课堂进头脑教学指导(共5篇)

时间:2019-05-15 06:3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九大报告进课堂进头脑教学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九大报告进课堂进头脑教学指导》。

第一篇:十九大报告进课堂进头脑教学指导

十九大报告进课堂进头脑教学指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一)十九大进课堂的教学目标

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和精髓与课程教材有关章节内容相联系、互融通,通过对十九大报告核心要义和精髓的教育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报告蕴含的新内容、新思想、新理念;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进一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引导青年一代为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二)教学内容中融入十九大新提法新观点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上述内容可与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目“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二章第二节第三目第二个大问题“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飞跃,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当代青年学子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奋发有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十九大报告指出,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上述内容可与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目“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第三目的第一个大问题“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第二个大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第三个大问题“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稳定中国、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当代大学生应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3、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全党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上述内容可与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四章第三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第四章第四节第二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引导学生认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一切革命人民和先进分子的自觉要求。当代大学生要选择并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在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的人生实践中完善自我,创造美好的人生价值。

4、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上述内容可与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第四章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第三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因子,立足于中国国情、立足于中国人民,秉持自觉的文化态度、独立的自省精神与开放的创造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关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上述内容可与绪论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第四章第四节第三目“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的教学相结合,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增进当代大学生对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注重对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履行,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上述内容可与绪论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第四章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勇于创新的实践者,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掌握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婚姻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5、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上述内容可与第三章第三节第四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五章第一节第二目“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7、关于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十九大报告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上述内容可与第二章第二节第三目第三个问题“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第四目第一个问题“推进祖国统一”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这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公民和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要自觉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自觉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领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为实现祖国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

8、关于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上述内容可与绪论第一节第三目“确立成才目标”,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目“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9、关于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上述内容可与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的教学相结合,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法治建设成就,分析中国法治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明确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帮助学生清晰认识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两个阶段(即2020-2035年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2035年至本世界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帮助学生掌握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7个基本要求(即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推进,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0、关于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十九大报告还指出:“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建议:上述内容可与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路径解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发之水的相互促进性,并从司法责任制引导学生掌握法治观念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此外,从国家安全,需要加快法治建设;社会治理,需要法治方式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惩治腐败,需要厉行法治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执政兴国,需要法治思维领导等多个方面向学生解读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和法律权威的内容。

11、关于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上述内容可与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的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法治建设中公民所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从学法用法到尊法守法,从参与到当家做主,从承担义务和享有法律权利义务主体到共建共享共治主体的转变,重点解读分析以下内容:(1)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从宪法权威、科学立法、公正文明执法、司法责任制、全民普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到全体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予以落实;(2)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的建设,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3)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制定国家监察法,采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构建当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校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度、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

12.在绪论部分第一节第一目中,“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中,解析十九大主题

党的每一次代表大会,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19大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大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以永不懈怠、一住无前的姿态,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大会主题明确回答了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通过解析,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大会主题的重大指导意义。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13.在第一章第二节第一目中“认识大学生历史使命”中,揭示担负新使命的新途径。

习近平同志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必须把三者同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尤其要推进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坚强领导核心。通过专题解析,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4.在第一章第三节第二目中,融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9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原创成果重大安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智能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人才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通过展示创新型国家的美好前景,激发大学生追求美好人生的信心和力量。提升他们的“科教兴国”意识和“创新驱动”意识,促进大学生将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相结合,走好辉煌人生的每一步。

15.在第二章第二节第四目中,凸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9大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通过拓展国家安全视野,帮助大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对现代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16.在绪论第三节第二目“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

19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做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民族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持续开展和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社会各种精神文化载体有机结合,帮助大学生提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17.在第五章第四节第三目中“追求崇高道德境界”,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9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整体认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完整掌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自觉培养高尚道德修养和完美道德人格弘扬中华优良道德传统,增进社会主义道德实践。18.在第一章第三节第一目中“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中,贯穿新时代要求。

19大报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通过教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自觉担负新使命、新要求和新任务。激励大学生奋发自强、开拓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八、在第一章第三节第三目“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渗透新姿态,培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拼搏精神。

19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具有敢于胜利的优良革命传统。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通过学习,勉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9.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目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中,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19大报告修改《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专题学习,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20.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目中“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解说战略目标,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定力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学习,培养大学生对党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折知识认同、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鼓励大学生坚持“四个自信”,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21.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目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解读五年建设成就,突出社会新变革。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等。

通过解读成就,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和体会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我国社会发生的新变革划时代的意义,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2.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目“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剖析当代中国社会新矛盾 大报告郑重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通过解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并未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变的是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俗人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3.在第六章第四节“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阐明“全面依法治国”

19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十九大以后我国法治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起点、新阶段的重要特征,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跨越和突破:

第一,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十五大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大后强调法治建设必须全面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全新部署,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重大任务,推出了190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十九大报告又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开启了法治建设的新征程。

第二,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十八大以后,总书记明确提出“法治中国”的科学命题和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任务。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法治中国的内涵比法治国家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具时代特征:建设法治中国,不仅要建设法治国家,还要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不仅要推进依法治国,还要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不仅要推进法律制度硬实力建设,还要推进法治文化软实力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法治国家到法治中国的转型,意味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拓展、深化和跨越。

第三,从建设法律体系到建设法治体系。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由此,我国法治建设的总抓手开始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转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律体系是法律的规范体系,而法治体系则是法律的运行体系,不仅包括法律规范体系,而且包括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的实施环节,保证法律运行的保障监督机制和法治队伍建设,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整体要求,突出了法律的实施和实效。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飞跃,体现了我们党对法治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第四,从“法律之治”到“良法善治”。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统一的法治模式的精辟定型。中国法治不仅应当是形式上的法律之治,更应当是实质上的良法之治。所谓良法,就是反映人民意志、尊重保障人权、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保障改革发展、引领社会风尚的法律,就是体现民意民智、符合客观规律、便于遵守和执行的法律。良法善治的理论和实践超越了工具主义法治和形式主义法治的局限,是现代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质的飞跃。

用19大报告更新和充实“依法治国”教学内容,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完整地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和依法办事的现代程序意识,强化宪法意识、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

24.在在第六章第三节第一目中“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中,灌输“人民中心”理念

19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重点讲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凸显“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能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和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的认识与体验。

第二篇: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让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院的首要政治任务。在这一首要任务引领下基础部德育组教师在基础部主要领导的精心组织下通过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一致认为: 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报告内容非常丰富,各个学科都能从中找到适合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知识点,德育课教师首先应该深度阅读、理解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充分挖掘其中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话题;十九大报告鼓舞人心,教师对理论认同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会激发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将十九大精神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向学生传递十九大精神,是德育课的重要责任。德育课并不应该单纯传授知识点,而更应该关注知识点背后形成的过程,发挥其引导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功能。要引导学生思考理论背后的逻辑和意义,培养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德育课教师结合我校当前实际情况将首轮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1月份)德育课教师根据所任教课程特点将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四个重要概念讲清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阶段(12月份)德育课堂中开展“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的知识竞赛及主题演讲活动,为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概念采用以下方法:

(一)用问题贯穿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用问题贯穿讲课的主线,优点是思路清晰,循循善诱,旁征博引,可以将概念阐释得准确透彻;用问题更能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学习理论的热情。

(二)将身边的事与同学们共享,引发学生“校荣我荣”的自豪感 我院“六校合一”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院党委团结带领全院广大教职工,在整合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融合,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难以解决的历史难题,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新的一届院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学习十九大精神要使师生切实认识到,全院上下的凝聚共识,共同绘制战略愿景,实现我们的“学院梦”应该同党和国家一起,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入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时代。要为学院、为国家贡献属于我们青年的一份力量,尽全力成为时代的先锋和民族的脊梁!”

基础教学部德育教研组

关明霞

2017年11月20日

(电话3686或6179、5002)

第三篇:XX中学“三进”(十九大报告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活动实施方案

XX中学“三进”(十九大报告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依据《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通知》(教党〔2017〕54 号)要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经县教育局党委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十九大报告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主题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全体师生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为核心,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尤其是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为重点,以搭建师生学习的平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托,以开展多种形式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热潮,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深入开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初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内容

1.学习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十八届中纪委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修订版)》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的重要社论评论等。

2.集体备课。各学校要结合学段特点,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统一教学案,将十九大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集体备课要单列,备课教案要独立,活动要有专项档案记录。

3.课时保障。根据《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标和大纲规定,可单列课时分专题进行,也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

4.注重创新。为深化学习内容和效果,还可以采用知识竞赛、主题班(队)会、艺术作品创作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十九大精神进行广泛的宣传。

1、大力推进十八大精神进校园。各学校(教学点)要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制定学习措施和办法,交流学习经验和成果,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认真组织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专家、名师宣讲活动。

2、大力推进十八大精神进教材。各学校(教学点)要在组织编写校本课程中融入十八大精神内容,可单独编写适应小学生需要的十八大精神简易读本或手册。

3、大力推进十八大精神进课堂。各学校(教学点)在制定学习方案时,要把十八大精神纳入学科教研活动,把十八大精神核心内容纳入课堂教学,力争在学科课堂教学特别是品德与社会课中充分渗透。依据上级规定,本学生期末测试中要有十八大精神内容,以增强学生学习意识。

4、大力推进十八大精神进头脑。各学校(教学点)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针对小学生成长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使广大少年儿童入心入脑。要充分利用主题班队会、文体活动、演讲、竞赛、辩论等多种形式,增进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

(二)“四活动”

1、开展“树理想、做贡献”主题教育

各学校(教学点)要通过民主生活会、团班队会,组织全体党团员、教师、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实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组织开展“树理想、做贡献”主题教育,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同德育序列化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创建 “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活

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2、开展“学报告、话成长”主题实践活动

各学校(教学点)要结合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学报告、话成长”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街道、社区,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理解。深入推进小学生的“八大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坚定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3、开展“学微博、谈体会”征文评选活动 要运用微博客、校园网络和移动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网络新闻,转发和评论各地学生健康的“微党课”内容。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十八大微言”征集大赛,用“微言微语”的形式表达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体会。各校要在12月25日前推荐上交学生优秀原创作品(南燕竹3篇、太安驿2篇、教学点各一篇),镇中心校将对原创作品集中评选表彰,并择优选送参加上级举办的征文活动。

4、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竞赛活动 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活动,重温党的历史,加深学生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认识。在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要进行表彰奖励,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二、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我校党政负责人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宣讲活动,承担主要责任,为宣讲活动提供服务和保障,确保宣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营造氛围,扩大宣传覆盖面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运用黑板报、简报、宣传栏、校园网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形成良好氛围,把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

(三)创新形式,扩展宣讲载体

我校结合实际,采用市教育局或由学校根据宣讲提(附件三、四)制定的符合本校实际的宣讲稿,以上党课、班团队课或召开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开展集中宣讲活动。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以及各部门领导在宣讲活动中要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切实帮助广大师生领会、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使广大师生通过宣讲活动得到充分的启发和教育。

(四)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为主旨,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或学生代表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使广大师生明确在推进学校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

(五)抓好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

党支部充分利用政治理论学习时间,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做好学习笔记,人人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使十八大精神入耳、入心、入脑。

(六)开展各种团队活动

中小学要突出“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这一主题,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队会活动,使十八大精神进学校进学生头脑。

(七)抓好十八大精神进课堂活动

以班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召开主题班会、并在初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设十八大理论专题,让十八的精神深入班级,向学生传达、解读十八大精神,使十八大精神入校园、进课堂。

(八)开展面向全校教师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工会、德育处开展十八大主题系列活动,以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增进师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热情,引导广大师生用实际行动完善自我,勇担时代大任的责任意识。

(九)做好材料收集和报送工作

我校办公室于3月12日前上报宣讲活动方案,收集活动的相关材料(图片、信息、宣讲稿、征文、讨论稿、心得以及总结)宣讲情况反馈表(附件一),随时报送市教育局思政科。

六、宣讲工作总体要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确定好每项工作责任人,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保证“四进”主题活动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注重学习宣传。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十八大精神,交流学习方法和体会。要在校园适当位置悬挂标语,积极营造全校师生的学习气氛,充分认识宣传在学习部署中的重要性。要利用媒体广泛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中的方法和经验。

(三)确保取得实效。要把十八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党团组织和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学习意识。要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都能领会到“十八大”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增强工作热情、激发学习兴趣,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四)加强督导检查。要注重学习活动过程的落实,做好做实活动的记录记载,要注重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镇中心校要对此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计入教师年终绩效考核中。

学校各级领导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团结鼓劲、抓好正面宣传,按本方案的总体安排,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增强各项活动的实效性,使学习教育覆盖到每名教师,使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人心。

第四篇:十九大宣讲进农村

荆楚网消息(记者 李燕 通讯员 程志清)2018年1月8日下午,中华路街户部巷社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区级百姓宣讲团宣讲报告会在四楼会议室召开,中华路街党工委书记夏家新以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自身学习体会,深入讲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中华路街户部巷社区党员和居民党员、退休老党员、户部巷外来流动党员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学习、深入讨论总书记的报告。

夏家新书记在宣讲中指出,十九大报告最核心的一个字,就是“新”,报告中对新时代的论断、新目标的树立、新未来的畅想都让人倍感振奋。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再次表明了党对中国实际的准确把握,表明党始终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要求。作为基层组织,应时刻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也为新时代条件下农村事业的发展勾勒出宏伟蓝图。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立政之本则存乎农。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发展始终关乎社会发展,国家命运,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多年来,我们党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奋力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连续4年达到1.2万亿斤以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迅速,迈上生产结构更顺、产业结构更优、区域结构更合理的新台阶。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农民的钱袋子不断鼓起来。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1.2万元,广大农民的获得感持续增强。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3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4.5%,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党始终重视农业、牵挂农民、关注农村的为民情怀。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出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农民收入得到显著增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均获得新突破,农业、农村工作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和提质增效转变。另一方面,由于欠账较多,基础薄弱,我国仍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突出问题的挑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以来,城乡差距不断缩小,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长39.3%,实际增长28.6%,年均实际增长6.5%。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2012年增长47.4%,实际增长36.3%,年均实际增长8.0%。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72,比2012年下降0.16。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是要实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肯定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重要意义。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土地承包期限延长至十五年以上。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土地承包制度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不断深化完善。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党的土地政策是长期稳定的。稳定的土地政策对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进一步增进农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延长土地承包期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利于增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权益得到保障,对未来的信心不断增强,有助于农民在较长时期内合理规划农业经营,合理投入资金。延长土地承包期,还可以实现种地与养地相结合,农民拥有长期的土地承包权,就可以采用更为合理、有效、安全的耕种方式,实现土地资源最优利用。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较为薄弱,生产效率较低,农业技术配套等还不十分完善,使得我国在迈向农业强国,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还有一定距离。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尤为必要。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展迅速。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超过了65%。科技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良种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目前已经超过290万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40%。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一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作为,甚至乱作为,严重影响了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如何,是否真正理解执政为了谁,执政依靠谁,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得到有力贯彻和实施。农业要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要成为美丽的乡村,惠农富民政策要落到实处,一个拥有优秀治理能力的基层党组织是重要保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对于践行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根本政治理念,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农村农业发展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更多新问题、新挑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一个个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必将在不远的将来遍布中华大地。

同志们:

为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按照“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大落实”活动要求和镇党委安排,我今天到咱村进行十九大宣讲。

下面,我与各位一起共同交流学习。

一、认真学习悟深悟透,深入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

(一)充分认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

1、党的十九大为什么这么重要?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会做的报告就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

“书记讲的都是实际问题,让人开窍、十分解渴!句句都讲到我们的心坎里了„„”在白水镇,如何将汨罗市委书记喻文所做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运用到自身工作中,成了党员、群众热议的话题。

11月8日,汨罗市委书记喻文来到白水镇群玉村,结合自身体会、农村实际,从基层群众关心的民生、农业、健康、环境等话题入手,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加速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夯实基层党建五个方面,阐述了党的十九大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的“福利”,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反响和共鸣。

“听了宣讲,心里亮堂!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白水镇白水村村主任钟卫难抑内心激动,“这是今年继2月23日后,时隔8个半月又一次听喻文同志的现场报告。讲的都是大白话,却十分贴近我们农村实际。”43岁的钟卫之前一直在外做生意,4年前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干部。“我们来源于群众,却有别于群众,因为我们是党员。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将时刻牢记身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为党分忧,为民服务。”

白水镇群玉村是省级贫困村,有73户贫困户260人,目前有16户未脱贫。今年来,群玉村工作打开了新局面,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走在全市24个贫困村前列。“喻文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支招、为美丽乡村建设谋篇布局、为脱贫攻坚凝神聚力、为移风易俗工作出谋划策,听完宣讲,我们既感到压力倍增,也充满信心、劲头更足了。在以后的工作里,我们将认真落实各项扶贫举措,严守‘五个精准’,争取脱贫摘帽不落下一人。”群玉村党总支书卢四新信心十足。

王家坪村是岳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目前该村正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建设千亩油菜基地和蓝莓采摘园。“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让我们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回去以后,我们将结合宣讲精神和村级实际,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朝‘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坚实迈进。”王家坪村党总支书马雄波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儿跟大家宣讲十九大精神。众所周知、举世瞩目、举国关注的党的十九大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已经胜利闭幕了。我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就是要广泛传达、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和动员全镇上下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抓住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今天,我要从四大方面来宣讲此次的十九大精神。

1、大会盛况。党的十九大自始自终充满着团结奋进、民主和谐、活力洋溢的热烈氛围。18日上午9时,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24日胜利闭幕,共历时7天。大会听取、审查和批准了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查、批准了十八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我省蒋超良、王晓东同志当选中央委员,陈一新、于绍良、王艳玲、吴晓光同志当选候补中央委员,王立山同志当选中央纪委委员。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具有开创性、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关系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上下寄予厚望,全国人民热切期盼,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总书记在十九大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党员同志拿出勇气干劲,创造无愧时代的业绩。

2、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的重要意义 总体来说,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的重大意义,总书记在报告中也提到了。比如,改变国家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报告强调,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从五个维度对新时代进行了定位,指出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判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报告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报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报告用“四个伟大”集中概括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做到“五个更加自觉、五个坚决”: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希望党的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以及更久远的时间,我们各民族,各人民都能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共同构筑辉煌的新时代。谢谢大家!

来源链接:http:// 著作权归分享者所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国家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必然选择。

振兴乡村,需要深入调研反映农民呼声。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孕育着一个个美丽而独特的乡村,每个乡村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各不相同,要想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必须走村入户,了解实情,反映农民的呼声,尊重农民的意志。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实地细致的调查研究,挖掘乡村发展潜力,扫除制约乡村发展的因素,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为政策制定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奠定基础,保质量,出实效。

振兴乡村,需要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村级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始终是党连接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强化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着力培育“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支部好党员,以党建带动农村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来村民谋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结合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党代表“传党情、听民意、谋发展、促和谐”的作用,为振兴乡村贡献力量。

振兴乡村,需要广泛宣传调动农民积极性。振兴乡村的主体是亿万农民,必须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全面持续,久久为功”的宣传思路,宣传动员是一场持久战,通过网络平台和手机终端,将振兴乡村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持续的宣传;走访入户,走到田间地头,通过乡音熟语、闲话家常,面对面心贴心,巩固宣传效果。真正让农民领会文件精神、理解政策含义以及明白参与其中给自身、给家庭带来的实惠,积极参与其中。

积流成河,聚沙成塔。集聚起十三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不忘初心,励志奋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第五篇:让权威著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让权威著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座谈会发言材料

就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师生头脑工作,汇报三个方面的做法和打算。

迅速部署,努力在提高学习宣传的覆盖面上下功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擦亮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底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要组织师生党员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重要教材,系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教育教学过程,真正做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

精心组织,努力在提高研究阐释的质量水平上下功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党的这一理论创新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阐释,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我们将以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相关重点研究智库、研究基地等为依托,通过设立专题研究项目、举办高水平学术论坛等方式,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组织、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和聚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开展学理性、学术性研究和阐释,努力形成一批有思想高度、有学术深度、有分量、有影响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学以致用,在提高用学习成果指导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自觉性上下功夫。我们将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国制度面对面》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等系列重要读物,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疫情常态化防控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两篇大文章。我们还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世情、国情、省情新变化,切实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科学确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十四五”目标、任务和举措,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X”新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十九大报告进课堂进头脑教学指导(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九大报告进课堂进头脑教学指导(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校开展十九大报告精神进课堂活动大全

    我校开展“十九大报告精神进课堂”活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有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环节,就是习近平代表第十......

    小学语文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教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千秋伟业 奋勇前进-------------十九大精神进课堂 教学目标: 1.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让学生理解十九大精神,......

    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总结

    地掌中心小学 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总结 我校积极响应县局在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到行动上”的“三进一落实”主题教......

    01十八大精神进头脑进课堂进教案

    十八大精神进头脑进课堂进教案 作者:王伟 杨海庆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思政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推进十八大精神进头脑进课堂进教案,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感......

    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方案

    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实施方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说明报告

    城西小学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活动 说明报告 我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落实情况总结 我校积极积极响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到行动上”的“三进一落实”主题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总结

    何刘屯完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 进教材、进头脑落实情况总结 我校积极积极响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到行动上”的“三进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