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教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千秋伟业
奋勇前进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
教学目标:
1.“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让学生理解十九大精神,牢记使命,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做一个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文明人。
教学重难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再望奋斗历程,重温入党誓词,阐明“红船精神”,一系列活动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凝聚起全党担当使命、矢志奋斗的磅礴力量。今天我们十九大进课堂将从爱国主义与文明创建两个方面来谈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
1.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什么是爱国主义?
(1)错误的倾向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网络舆论中出现一种倾向,即贬低爱国主义精神,否定爱国主义情感,贬损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以至于如果有人公开说自己爱国就会引来冷嘲热讽。在某些人眼里,爱国主义成了一个邪恶的字眼,认为爱国主义侵犯个人自由,压制个人权利。在他们看来,爱国主义是一种偏激而狭隘的情感,远远比不上普遍的人类之爱伟大和高尚。他们宣称要爱自己、爱人类,却不要爱自己生活于其中的那个国家。但实际上,这些观点恰恰暴露了某些人对历史的无知,对现实的隔膜。就历史而言,国家并不是某个野心家设计出来的圈套,然后诱骗和强迫所有人接受。
(2)爱国主义的理解
爱国主义是天然的正义,是高尚的情感。国家和人类一样,是进化的产物。在面对自然、敌人和社会三大挑战时,组织起来共同应对,提高个体的生存几率,这就是国家最初诞生的意义。换句话说,国家是为保护个体而诞生的。在漫长的人类演化史里,凡是没能从部落形态进一步形成国家的族群要么消失要么停滞,而组成了国家的民族往往延绵长久。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调查了新几内亚的原始部落后得出结论,部落之间发生战争等暴力行为的频率及其伤亡率要远远高于国家之间。从历史上看,国家并不是个人自由权利的压制者;恰恰相反,正是国家使个体得以生存。把国家和个人完全对立起来是典型的缺乏历史知识的表现。没有国家这一超越个体和小集团的仲裁者的出现,个人所面对的不是什么田园牧歌,而是地狱;对于弱者而言,就更是如此。爱国主义正是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国家的诞生而出现的。对国家的热爱激励着人们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奋斗拼搏乃至献出生命。
(3)否定爱国主义的后果
从现实来看,否定爱国主义的错误观念曾导致严重后果,给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鉴于空前惨重的伤亡,欧洲知识分子掀起了反对战争的和平运动,爱国主义因此成为批判的对象。法国小说家尚·乔诺在二战爆发前说,如果德国入侵法国,他“宁可成为一个活着的德国人,也不愿意成为一个死去的法国人。”法国知识界、媒体界所大力宣扬的“爱国主义有害论”否定了法国反抗侵略的正当性,瓦解了法国政府与军队的抵抗意志,结果纳粹德国短时期内就迫使法国投降。曾经极力鼓吹“爱国主义有害论”的法国全国教师工会主席乔治·拉皮埃尔最终死在了德国集中营里。“国家不值得爱”,由此所推导出来的必然是“国家不值得保卫”,但纳粹的铁蹄使那些天真的“公知”终于醒悟到这种想法的荒谬,可为时已晚。
(4)弘扬爱国主义如何行动
爱国主义是一种力量,一个敢于迎击一切侵略者的国家所展现出的决心与意志,会给任何企图发动侵略战争的人以巨大威慑。爱国主义是一种责任,是对自己以及同胞的责任。因为任何个体的生存、幸福和安全都离不开组成这个国家的其他同胞,人们所爱的不是什么抽象的国家,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同胞。同胞们彼此扶助才能抵御自然和外族的挑战,所谓国家只是这个共同体的名称而已。但这些事实,有些人要么不知道,要么视而不见。
弘扬爱国主义并不等于要求人们放弃批评国家的权利。“爱之深、责之切”,正是出于对国家的热爱,许多人才会严厉地批评国家的缺点,但这种批评和不负责任的“逢中必反”式的批评有天壤之别——前者是爱国,而后者是害国。某些人把讽刺挖苦国家当成抢占道德高地的一场表演秀,仿佛越是批评得尖锐,讽刺得尖刻,越能显示自己不同凡响的目光见识,但这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
在法律的护航下,相信国歌一定会更加嘹亮。中国人必将凝聚在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下奋勇前进,这是任何讽刺挖苦都阻挡不了的
第二课时
文明创建,“种桃种李种春风”
1.谈谈你对文明创建的认识?
创城带来的市民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是城市走向更高层次文明最深厚的土壤
近日,中国文明网发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以及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该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面对这一颇具含金量的荣誉,当选城市有理由自豪,其经验值得借鉴。自2005年开始以来,这一评比在得到广泛认可的同时,不断提升着城市文明的水位。
2.长沙创建文明城市,你做了些什么?
结合实际来谈
3.你觉得如何才能做一个文明人
文明,是现代城市的底色。作为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一直被视为最具价值的“城市名片”。不管最终是否获选,参与评选本身就足以表明地方对于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的态度。可以说,结合地方实际,让文明特色不断扩展,汇成美丽的城市风景,是一个城市上上下下共同的努力目标。
然而,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城市文明的涵养,也要久久为功。现实中,也有创城不在平时而在“评时”的怪象,验收来了焕然一新,评比完了退回起点。评比中杜绝一阵风式的急躁冒进、防止走过场式的注水掺假,正是对城市文明发展规律的把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张家港市,上世纪90年代至今市委领导换了8任,却从未改变对“文明”的重视。20多年来,城市志愿者组织增加到400多个,“中国好人”数量位居江苏省县(市)第一„„如当地一位网友所言,“文明就像身边的一盏明灯,不仅净化了人们的灵魂,还指引了城市进步的方向。”当文明成为城市管理者的主动追求,当文明成为城市生活者的自觉意识,城市发展才有可能做到内外兼修,“里”“面”并重。
4.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准是什么?
文明人创文明城,文明城养文明人。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看“颜值”,更看“气质”。来到一个城市,以前人们看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公共服务,现在则更关注市民素质、文明风尚、精神状态。市民对待文明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软实力”。一位游客在海口游玩时随地吐痰,一旁经过的当地姑娘默默掏出纸巾擦掉,这让他感到十分羞愧,下决心从此不再随地吐痰。“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文明存在于每个市民的行动中,创城带来的市民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无疑是城市走向更高层次文明最深厚的土壤。
城市的核心是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做大文明增量的过程,就是分享文明成果、为民谋福祉的过程。一位文明办的干部曾说,“文明牵着民生,创城的每项标准都对应着民生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食品安全、医疗卫生,还是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很多问题和投诉,从本质上看都是文明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果。正因此,除了评选时注重城市文明建设,城市管理者更要多了解市民的关切,将文明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对接。通过全社会的参与,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创城为我”“创城惠我”。
5.在城市文明创建中,我们该怎样要求自己?
文明创建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社会的长效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十九大报告在展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景时,用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的描述。随着城市发展理念和人们生活观念的不断进步,文明的涵义必然会不断拓展。用越来越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推进绣花一样的精细管理,呵护成风化人的共同愿望,必定会出现更多环境优美、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第二篇: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让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院的首要政治任务。在这一首要任务引领下基础部德育组教师在基础部主要领导的精心组织下通过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一致认为: 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报告内容非常丰富,各个学科都能从中找到适合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知识点,德育课教师首先应该深度阅读、理解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充分挖掘其中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话题;十九大报告鼓舞人心,教师对理论认同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会激发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将十九大精神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向学生传递十九大精神,是德育课的重要责任。德育课并不应该单纯传授知识点,而更应该关注知识点背后形成的过程,发挥其引导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功能。要引导学生思考理论背后的逻辑和意义,培养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德育课教师结合我校当前实际情况将首轮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1月份)德育课教师根据所任教课程特点将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四个重要概念讲清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阶段(12月份)德育课堂中开展“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的知识竞赛及主题演讲活动,为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概念采用以下方法:
(一)用问题贯穿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用问题贯穿讲课的主线,优点是思路清晰,循循善诱,旁征博引,可以将概念阐释得准确透彻;用问题更能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学习理论的热情。
(二)将身边的事与同学们共享,引发学生“校荣我荣”的自豪感 我院“六校合一”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院党委团结带领全院广大教职工,在整合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融合,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难以解决的历史难题,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新的一届院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学习十九大精神要使师生切实认识到,全院上下的凝聚共识,共同绘制战略愿景,实现我们的“学院梦”应该同党和国家一起,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入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时代。要为学院、为国家贡献属于我们青年的一份力量,尽全力成为时代的先锋和民族的脊梁!”
基础教学部德育教研组
关明霞
2017年11月20日
(电话3686或6179、5002)
第三篇:我校开展十九大报告精神进课堂活动
我校开展“十九大报告精神进课堂”活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有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环节,就是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为了更好的落实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深入学习报告内容,我校开展了“十九大报告精神进课堂”活动:
1.下发学习资料。我校根据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一级教授韩庆祥解读报告的内容,整编了《侯马市职业中专学校十九大学习资料》,发动全校师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2.召开主题班会。10月30日,我校组织全校召开“十九大报告精神进课堂”主题班会活动,使更多的在校学生能深入学习到十九大报告的精髓。
3.课堂渗透落实。我校号召全校教师要适时开展课堂渗透活动,使十九大报告在课堂上“开花结果”。教育学生对未来祖国的发展有所了解,努力学好知识,不断精进技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我校学习十九大报告活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更使全校师生对祖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为我校的教风和学风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017年10月31日
我校整编的学习资料
教师课堂讲解“十九大报告精神”
学生干部组织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作动员发言
教师讲解“十九大报告精神”要点
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学生表态发言
学生表态发言
学生表态发言
学生表态发言
第四篇:朱德精神进课堂
《朱德精神进课堂》活动课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朱德生平及历史评价。
2.认识朱德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以及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崇高风范。
3.以朱德为楷模,做新世纪好少年,用行动来传承朱德精神。
活动方式:
1.交流有关朱德革命经历的材料。
2.观看《长征》、《太行山上》、《开国元勋朱德》等电影电视片段。
3.讲收集到的朱德的故事。
活动形式:先集体指导,然后分组活动,再集中交流。
活动程序:
一 播放歌曲《绣金匾》,要求仔细倾听,思考:
这首歌的歌词中分别提到哪几位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人物?歌词对他们分别作了怎样的评价?
(毛主席:人民的好主席
朱总司令:革命的老英雄
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
二 围绕“革命的老英雄”这一主题,交流朱德革命经历的材料。
(一)按年份先后顺序,梳理出朱德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二)借助视频资料和课件,了解朱德戎马倥偬的一生。
辛亥革命→讨袁护国 →北伐革命→ 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历次反“围剿”→ 长征途中 →太行山上 →解放战争
(三)评价与褒奖
(1)民族英雄 开国元勋
(2)人民之光——“功盖千秋,名垂青史”
(3)“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三 讲朱德的故事,谈体会与收获。
(一)专心听故事,引导谈体会。
(1)朱德的扁担:与战士同甘共苦,崇高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2)一块银元:爱民守纪,以身作则,平易近人
(3)机智脱险:朴实无华、临危不乱
(4)宁死不屈:坚持原则、忠于革命、信念不改
(5)给战士打草鞋:关心下级、和蔼可亲
(6)大公无私:严于律己、不搞特殊
(二)讨论发言:(1)在新时代,我们作为朱德家乡的少年儿童,怎样来传承和发扬朱德的崇高精神呢? 朱德忠于祖国,矢志不渝干革命——我们学习他,做一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 朱德勤劳节俭,艰苦朴素过生活——我们学习他,做一个爱劳动、朴实无华的人; 朱德仁厚宽容,热心友善待他人——我们学习他,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奉献的人; 朱德不讲特殊,与同志打成一片——我们学习他,做一个爱集体、一心为公的人; 朱德勇于担当,坚持原则不动摇——我们学习他,做一个守纪律、严于责已的人; 朱德坚韧不拔,意志坚定不松懈——我们学习他,做一个能坚持、奋发有为的人。(2)具体应该从哪些事做起呢?请各抒己见。如:立常志,定目标(写座右铭,选择竞争对手)
有爱心,乐助人(公交让座,帮助老弱病残)爱集体,讲奉献(为班争光,主动承担任务)勤学习,增才干(兴趣广泛,积极锻炼能力)养习惯,守规矩(遵章守纪,德智体齐发展)去私心,尚公正(实事求是,宽容谦让体谅)......四 总结,提出希望。
朱德是家乡仪陇的骄傲,更是我们做人的楷模。我们缅怀朱德的丰功伟绩,是为了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鼓舞斗志。作为朱德家乡少年儿童,传承朱德精神,我们义不容辞。愿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去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培养像朱德那样的崇高品质和大爱情怀,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去追求卓越,成就梦想,赢得荣光!
最后,请齐诵下面的这首小诗:
致今天的我和你
参天的大树,当它还是破土而出的幼苗时,可曾想过 有朝一日
自己也能与天公试比高?
奔流的江河,当它还是涓涓流淌的小溪时,是否料到 千里之外
自己将会卷起层层怒涛?
年少天真的你和我,是否也应该对未来有所思考? 做怎样的人,走怎样的路,可不能将人生的答卷写成草稿!
要立志,要奋斗,心中始终有个明确的目标;
要执著,要坚韧,明天的风景才会更美好!
第五篇: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方案
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实施方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将十九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切实做好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简称“三进”)工作,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和把握十九大精神,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基础部的教学实际,特制定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与领导,构建十九大精神“三进”的工作机制
1、成立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领导小组。由系主任、书记任组长,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全面负责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的组织领导。
2、建立与学院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积极加强与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充分发挥基础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师资优势,积极融入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总体工作部署。
二、强化研究与培训,为十九大精神“三进”提供师资保障
1、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十九大精神的理论研究。召开理论研讨会,营造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学术氛围;在教研活动和组织生活中开展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会,组织各个层面的理论热点大家谈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撰写学术论文,对教师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给予后期资助。
2、加强对广大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陕西省高教工委有关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培训班,邀请专家对全院教师开展十九大精神的专题辅导报告,帮助全院教师准确、全面、深入把握十九大精神。
3、组织思想政治教研室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思想政治教研室要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形成“十九大精神专题解读”的基本教案,将十九大精神精神与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有机衔接和融合,将十九大精神全面融入各门课程的各章节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每一位老师围绕十九大精神,或精心设计一个教学专题,或精心撰写一篇高水平论文,或精心开展一场理论宣讲会,或精心指导一次学生学习活动。
三、全面融入、重点突破,切实推进十九大精神“系统进教材”
1、将十九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提纲。认真梳理十九大报告的重大理论创新,根据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找准找好结合点,及时将十九大精神融入各门课程的相关章节之中,明确讲授的重点内容,全面更新各门课程的教学提纲。
2、组织编撰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教辅资料。编印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学习十九大精神教学参考资料》,编印供学生使用《十九大精神学生学习手册》,为学生提供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学习材料,形成统编教材与教辅资料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教材体系。
四、点面结合、突出实效,切实推进十九大精神“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
1、以专题教学为抓手,实现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的全覆盖。在二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专门安排2—4学时,开展十九大精神的宣讲和讨论。本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和《形势与政策》要结合十九大精神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以学生理论社团为载体,营造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理论氛围。与学生处、团委紧密合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面深入各学生理论社团,指导各社团开展各种理论学习活动,在全校学生中形成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