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探析(2010年)
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探析
----以大理学院为例
[摘要]大理学院是一所设立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其主旨是服务当地经济和文化建设。白族传统体育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弘扬白族文化就应当重视将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的体系。作为设在大理白族地区的高等院校,也就必然担负起弘扬白族文化,传承白族传统体育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对丰富学校体育教育内容也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白族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教学
白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健身性、娱乐性、审美性和趣味性,多数项目对场地条件要求不高,适宜性强,而且简单易行,与现代体育相比更容易开展,是全民难得的健身方式,是现代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补充。
一、白族传统体育项目及特点
据调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二十余种,其中较为流行的有霸王鞭、三月街赛马、赛龙舟、舞龙、美猴戏傻僧、上刀山等,多在喜庆节日开展,此外还有一些体育项目,则在闲暇之时在田边地头开展。如:武术、跳马、陀螺等。
1.大理白族三月街赛马。三月街是大理白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大理古城西门外的苍山中和峰下举行,为期六天。三月街期间,白族男女青年身着民族服装,打起霸王鞭,敲起金钱鼓边歌边舞。同时,还有赛龙舟、舞龙等体育活动。其中,三月街赛马场举行的赛马活动,是最受白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曾描写三月街赛马的盛况:“由西门出一里半,入演武场,俱结棚为市,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马而驰于市,更队以见高下。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
2.霸王鞭。霸王鞭又称为“花棍舞”,也叫“英雄鞭”、“金银鞭”,相传起源于南诏时期。霸王鞭是一项男女混合的集体传统体育项目,一般女的舞霸王鞭,男的舞“金钱鼓”。霸王鞭是用竹子制成,长约三尺,上有小孔,孔上系有铜线,两端饰有花穗装饰,推打时发出“哗哗”的响声。金钱鼓又叫“门角鼓”,是一种六角形的手鼓,鼓的一面绷上羊皮,角边钉上铁钉,串上铜钱,推打时发出“咚咚”的豉声。打霸王鞭时,白族男女身着民族服装,人数不限,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用霸王鞭有节奏地依次拍打肩、臂、胸、脚、腿、膝,手、腰,完成整套跳跃、舞打的连续动作。霸王鞭花样极多,有二龙抢宝、双凤朝阳、金鸡打架、五梅花、凤穿花、背合背、心合心、脚勾脚等10 余种技法。
3.武术。大理地区武术活动开展得较早,南诏时期就有一整套军事制度和比赛制度。明清时期,大理宾川鸡足山有大小寺庙100 余座,常住僧人有5000余人。僧侣中爱好武术者甚多,较出名的武术大师有兰宗禅师、大力禅师、智锋、龙育女武师等。白族传统武术拳种流传到今已为数不多,现拳术有白族拳、犬尾拳、花拳、鹭鸶伸腿拳、破四门拳等;刀剑术有白族双刀术、链夹、双头棍术、剑术等。
4.人拉人拔河赛。拔河,据说源于拉纤。最早是水军操练的项目,隋唐以后,在民间极为盛行,唐代宫廷中举行过千人参加的拔河大赛。从古诗歌中看出,举行拔河是祈庆丰收的意义。白族青年喜欢人拉人的拔河赛,不用绳索和其他任何器械,两人手拉手相对而立,每人背后依次接数人,抱住前者腰部,连成两列长队对拉。
5.跳马。跳马又称跳山羊、跳小黄牛,是大理州剑川、鹤庆、洱源、祥云和弥渡一带白族青年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项目。跳马不受时间、场地和人数限制,在田边地角或草地上均可进行,一般经猜拳方式选一人或多人扮马,也可自告奋勇扮马。扮马者弯腰,双手触地,身体弯曲成马站立状,跳马者排好队依次分腿腾越,从“马”身上跳过。每跳过一轮,扮马者触地的双手和腰要升高一级,依次为双手触脚背、小腿、膝,直至双手抱头直立。如果跳马者的腿碰到“马”或跳不过去,则换为“马”。
二、大理学院开设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必要性
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突出学校特色。当前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普遍以竞技体育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具有鲜明娱乐性、地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将有效的弥补竞技体育的不足。大理学院的学生由于对当地的白族文化和传统体育项目相对熟悉,容易产生兴趣,这就使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增加,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同时,白族的传统体育走进大理学院,将使学校体育更加独具特色。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白族传统体育是白族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其背后蕴涵着白族传统哲学、美学、艺术、医学、军事、宗教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学生在学习白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必将接触和了解到白族人民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有利于促进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是要实现终身体育,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由于白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时间,年限等方面没有特殊的限制,并且其娱乐性、群众性、民族传统性,符合终身体育的目标。
三、影响白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大理学院体育教学的因素
1.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校体育教学由于受现代竞技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一方面,教师的思想认识被竞技体育所桎梏;另一方面,学生从小接受的是现代体育文化教育,体操、田径、球类等体育项目深植学生内心,要从观念上接受民族传统体育尚须一个过程。
2.白族传统体育要进入大理学院体育教学,如何建立完善的理论和教材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一门学科的建设,如果缺少系统、成熟的理论和教材体系的支撑,尤其是项目还处于初始的研究探索阶段,在实际运作中就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开展哪些项目,具体的内容与规则,怎样开展,如何管理,都将困扰着我们。
3.由于缺少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支持和投入,民族传统体育场地、器材长期投入不足。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器材生产厂家受经济利益驱使,很少涉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场地、器材的开发、研制和生产,使得学校想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却苦于缺乏体育器材的尴尬局面。
4.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局限性。首先,白族传统体育与其它民族传统体育一样多以嬉戏、娱乐的形式出现,缺少了竞争性和规范性。而竞争是现代体育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我们在把白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教学时,要不断改革白族传统体育,统一规范教学内容,增加其竞技性,适应现代体育的发展要求。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区域性,加之各民族的民族习惯不同,民族之间缺乏交流,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和发展。
四、大理学院开设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适应性分析
1.大理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招生,现全日制生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28%。来至全国各地的广大学生学习、生活在充满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大理学院校园中,耳闻目染白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容易使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增进民族团结。同时,白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将深深植入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之中,这就为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大理学院体育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理学院的民族文化研究所和云南省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是全国独有的专门研究大理白族民族文化的机构。学科带头人张锡禄研究员、薛祖军教授、赵敏编辑等是大理电视台“大理讲坛”的讲述人。分别播、讲了《南诏国史话》、《大理国史话》、《大理街市文化》等专题,为传播、弘扬白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3.大理学院的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对本地的民族政策,白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较为了解,有利于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顺利开展。
4.大理学院拥有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3块,综合室内体育馆2座,以及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多功能风雨馆等多种体育设施;体育科学学院专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学院丰富的场地、器材、设备和体育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等软硬件条件,能满足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需求。
五、大理学院开设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构想 1.构建白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
学校和体育学院要加大对白族传统体育的科研投入力度,成立一个由专家、学者组成的科研团队。深入挖掘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系统整理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知识体系,使之成为一门系统化、专门化的学科,为白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大理学院,保驾护航。
2.转变传统体育观念、突出学校体育特色
摆脱长期受现代竞技体育模式的素缚,充分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功能性、民族性、实用性,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使白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大理学院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走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路子,优选部分白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并对其进行适当改造,将使大理学院体育教学地区性、民族性、独特性更加突出。
3.借鉴其它民族传统体育的成就 加强与全国各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吸取其它民族传统体育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创新和改革白族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邀请国内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专家学者讲学授艺。
4.改革白族传统体育项目
白族传统体育项目普遍具有较高娱乐性和趣味性,但缺少的竞技性和规范性,须对其进行适当整合和改造才能适应学校体育教学。在将白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体育教学时,可根据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分类引入和开展。如:赛马、龙舟、舞龙等项目,参与人数多,且对场地条件要求高,较适合庆典活动和组织竞赛;霸王鞭、武术等项目,规范成熟,竞技较强,能作为体育必修或选修课开设;人拉人拔河赛、跳马等项目,充满娱乐性和趣味性,可作为游戏项目和趣味体育项目开展。
5.重视白族传统体育的宣传
通过设立白族文化和传统体育宣传专栏,利用网络、板报、研讨、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师生对白族文化和传统体育的认识。同时,通过组织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和活动,促进推广,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 1 ]赵静冬,云南省特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 2 ]云南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论[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3 ]白族简史编写组。白族简史[ 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4 ]李瓒绪,杨应新。白族文化大观[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5 ]詹承绪,张 旭。白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6 ]张锡禄,南诏与白族文化[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2。
作者简介:张宏诚,男,彝族,1966年3月,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作者姓名: 张宏诚
单位名称: 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671000(电话: 0872-2200816 手机: ***)
通讯场址:云南省大理市榆宾路17号,大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第二篇: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介
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介
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鞋竞速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相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带,广西河池地区的瓦氏夫人率兵赴沿海抗倭。瓦氏夫人为了让士兵上步调一致,令3名士兵穿上一副长板鞋齐跑。长期如此训练,士兵的素质大大提高了,斗志高涨,所向披靡,失败了倭寇。后来南丹那地州壮族人民模仿瓦氏夫人练兵方法,开展3人板鞋竞技活动自娱自乐,挖掘了这项民间体育活动。吹枪
吹枪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吹枪是用竹、木材料制成,长100厘米或120厘米不等。使用的是黄泥做成的弹丸,比赛是把弹丸放到枪管内,以嘴对枪管猛吹气,将弹丸射出击中目标,比赛分立姿和跪姿两种形式。抢花炮
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其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至今以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抢花炮就是把铁制圆环用红布或红绸扎成的花球用发炮器送入空中,待落下时众人奋力抢夺,抢到者即为优胜者。
武术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的武术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风格。武术的竞赛项目一般分为:拳术、器械、套路三大类。
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原名为高脚马,是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它与我国北方的踩高跷有其近似之处,运动员需两脚分别踏在两个高脚马的脚蹬上,一步一步地前进或后退,在高脚马上进行速度和力量的比赛。
马术
马上项目是蒙、藏、哈萨克、彝等众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的内容和形式也各有千秋。
射弩
射弩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广西、贵州开展较为普遍。虽然射弩在国际比赛中也有,但是民族射弩比赛和国际标准射弩比赛是有很大区别的。民族射弩的弩箭必须由是竹制的,比赛时不得使用瞄准器。民族射弩包含立资和跪姿两种射姿而且都不能使用附加物,一场比赛的成绩是两种姿态的综合成绩。民族射弩比赛运动员还必须穿着本民族服饰更是射弩比赛的一大亮点。打陀螺
陀螺又叫“得螺”、“格螺”。打陀螺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在民间流传已久。打陀螺玩法多样,有单人对打、双人对打、赶动打、赛旋、打中赛旋等多种形式。陀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木制、陶制、竹制、牛角;有鸡型的、盘状的、最常见的是上部似圆柱下部似圆锥的。
蹴球
蹴球:来源于清代的踢石球,经过十几年来不断的表演、比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则,进入了在群众中推广普及的阶段。蹴球比赛是在一声10米×10米的正方形平整土地上进行,分两队进行比赛,每队2名运动员。古代踢石球是用石头琢成的健身球,现代用塑料球代替。
摔跤
摔跤在古代又被称为“角力戏”在我国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古老流传较广的一项运动。在我国根据各民族的习俗不同摔跤又被分为5类即:搏克(蒙古式)、北嗄(藏族式)、格(彝族式)、且里西(唯吾尔式)、绊跤(满族、回族式)。我省民运会中主要是以格、北嘎、且里西等方式为主。龙舟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仿龙造型,以龙取名的龙舟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一个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创造。传统龙舟竞赛一般认为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举行的,多在端午期间举行,但是有的民族举行龙舟比赛是为了其它祭祀活动,则时间不在端午期间。
秋千
秋千是许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如苗族、阿昌族喜欢打形状似纺车的四人秋千和八人秋千;哈尼族、布依族喜欢打既像跷跷板能上下升降,又像石磨能水平循环旋转的磨秋;纳西族喜欢用两根绳子拴在树上或架子山的秋千。
秋千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1986年2月,国家体委制订了《秋千竞赛规则》(草案),同年,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到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秋千已发展为包括6个单项的较大项目。
秋千比赛按体重分级进行比奏,分为55公斤级和55公厅以上2个级别,每个级别设有单人触铃、单人高度、双人触铃、双人高度等四个比赛项目。
第三篇:民族传统体育
浅谈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
肖安堂 汤 龙
(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
湖北 建始 44530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在广袤的、差异性的土地上生存者56个民族,发展了56种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蕴藏着丰厚的民族传统体育瑰宝。就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恩施州而言,被挖掘整理出来的就有舞狮舞龙、抢花炮、打陀螺、爬坡杆、抛绣球、赛龙
[1]舟、踩高跷、跳皮筋、踢毽子、大象拔河、拔腰带、排排坐、棉花球、树球等,还有一些未被挖掘整理的少数民族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场地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和普及,要求游戏者积极地、有创造性的参与,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不仅可充实丰富小学体育教学资源,更能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对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此,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本地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资源,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是各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具有典型的民族特点。它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展现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鲜明生动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历史面貌。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逐渐形成具有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历史人文气息浓厚、民族教育性强、有着较高的趣味性和竞技性等特点。其游戏内容从走跑类到跳跃类、从投掷类到攀爬类、从平衡类到益智类,从体能类到棋牌类,从速度类到耐力类、从力量类到柔韧协调类,非常丰富。
1、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具有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特点。在游戏形式上:有的游戏只需要用到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玩得很开心,如花样跳绳、花毽、大象拔河、拔腰带踩高跷、五子棋等;有的只需要两名学生或者多名学生相互配合就可以游戏,如拔河、抢花炮、排排坐、舞狮舞龙、棉花球等;在选择玩具器材方面:有很多项目可以自制和利用废旧物代替,如毽子就可利用快餐面袋制作,抢花炮所有的花炮也可以用废弃的铁丝做成圈或者直接用透明胶的内圈代替,其制作起来即方便又环保,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游戏。
2、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例如侗族的抢花炮运动,每当到抢花炮的日子里,侗乡男女老少都会着节日的盛装,天还没有亮就争先恐后的跑要岩坪,目的是为本村寨加油助威,有的姑娘目的是为了找抢花炮的勇敢者做自己的如意郎君。当时侗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诗“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称[2]英豪。”这正是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浓厚历史人文气息的体现。
3、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教育性。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项目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民族信仰、经济、心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影响,各个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如佛教的“虚极静笃,悟于自身”和道教的“阴阳变化,太极之理”等思想就渗透到了武术、太极拳、导引养生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游[3]戏之中。因此,每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者游戏都蕴含着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由于原始教育没有书和纸,我们就只能从原始的体育游戏和运动中,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去体验,去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4、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要求游戏者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参与,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学生好动、好奇、好模仿、好游戏的特点。其趣味性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小学体育活动中,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自发地、自主的学习。
二、在小学开展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意义
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我们要“倡导
[4]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现今的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本国本民族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并把它作为本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恩施作为古老而年轻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浓厚的趣味性.它即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又简单易行,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合理利用这种健康向上,具有浓郁民族意蕴的体育形式,引导小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培育民族精神,发展小学生创新能力,促使小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使小学体育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在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可行性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有着博大的知识容量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纵观学校体育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千篇一律,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性不大,兴趣附属于动作练习,干扰了孩子们愉快的体验。恩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中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游戏娱乐性强,动作发展全面,内容丰富、学生易学喜玩,而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易于普及,家长也会指导,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及社会基础,有利于游戏的持久开展;游戏的组织形式也是灵活多样,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结伴游戏,不受时间、空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弥补了体育器材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缺陷。
四、对恩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改造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调整和改革体系结构,建
[5]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强调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6]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从古至今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以“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本”的需要。恩施地处武陵山脉,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其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非常丰富。为此,对恩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开发与创造并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展现本地区本民族的个性风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而且能更好地为学生的三维健康观服务。
案例一: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棉花球。棉花球运动是土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保留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曾是贫困山区学生生活中最主要也是最普及的球类活动.传统的土家棉花球运动没有场地、人数限制,双方在奔跑中传,抢球,力争将球控制在本方队员手中。后经过挖掘整理,逐渐形成了以手脚运动为基础,以控制球和支配球为主要争夺手段,以扣篮为中心,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以投球或扣球得分为最终目的的攻守对抗性竞赛运动。在各种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技术战术动作,其健身观赏价值可以和篮球媲美。在日常教学训练中,我们欣慰地看到了学生自创的“快板球”、“空中飞人”、“背飞”等技术动作。案例二:毽球的妙用。毽球,也称网毽,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健身运动。它是从踢毽子游戏逐步发展而来,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和隋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运动方法来看,踢毽子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器材简便易制,活动形式活泼多样,踢法也变换无穷。它可不受时间、空间、天气环境的限制,可以自由规定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室内室外进行。常见的基本技术有,盘、拐、绷、磕、抹子等;其玩法也非常多,它既可以单人踢、多人踢,也可以表演,还可以进行隔网对抗比赛。更有一线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毽子和乒乓球拍相结合,采用羽毛球的打法,发明出“板球”游戏,让学生体验到毽球的无穷魅力,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明新的玩法。
案例三: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广泛流传的棋艺游戏——争王棋。争王棋是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境县土家族聚居地区的少年儿童十分喜欢的民族传统体育棋类游戏之一。其棋盘由两个同心圆、三个家、一个三角形、一个“王位”、一个厕所、一个水井和一个平坝组成,共计35个行棋点。如果正常行棋,38步棋即可登上“王位”。争王棋的比赛方法:由三人同时对奕,一人为东,代号一四七;另一人为南,代号二五八;第三人为西,代号三六九。三人在正式行棋前,每人各找一颗走子,放在家门前行棋点上,另找三颗出子拿在手中,作为行棋猜子时任意出子之用。采取三人同时暗出自己手中的棋子,在计算三人所出之和来判断哪个人先行,然后依次重复这个步骤进行,直到有一人走上“王位”宝座。像此类棋艺游戏,制作工艺简单,三五成群,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特别适合因天气状况,无法在室外上课时在室内开展。这样既开发学生的智力,又丰富了室内教学资源。
五、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引入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教学策略
1、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游戏内容
小学阶段正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的不同,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的项目穿插进去,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兴趣,同时还有效的学会了体育基本技能。如在小学一至三年级体育课中,我们挖掘整理了打陀螺、跳房子、踢毽子、滚铁环、跳皮筋等游戏内容,而在四至六年级体育课中,我们引进了一些具有挑战性而且活动量较大的游戏,如抢花炮、武术、高脚竞速、棉花球、树球、三人板鞋等项目,以游戏形式开展,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根据不同的季节及气候情况安排相应的活动内容
恩施气候四季分明,并伴有梅雨季节。以往在雨天由于缺乏游戏内容体育课大多改为自修或下象棋、讲故事等来应付,而引进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后,在雨天上体育课时同样让学生开心、愉快,并且能学到体育知识。如雨天室内课,可安排学生做室内体操、凳上徒手操、玩徒手游戏、下成三棋、争王棋、摸高等练习,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春冬季节,天气寒冷,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我们安排了一些趣味性强但运动量不是很大的民间体育活动,如滚铁环、打陀螺、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拔腰带等项目。
3、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运动量,安排适宜的活动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课前:我们选择诸如徒手操、大渔网、叫数报团、贴膏药等以热身为主,运动量较小的游戏活动;课中:我们将剧烈的游戏活动与体育项目相结合,开展如壮族的三人板鞋、土家族的押加及综合趣味类的爬杆、两人三足走、毽球、抽陀螺等易于在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又有较大运动负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后:我们配以轻音乐,做可以愉悦身心、放松全身的有氧操或民族健身操。这样我们就可达到课前活动身心各个关节,提高学生注意力,课时有相应的运动量,课后能充分放松,学生整堂课都在一个宽松、欢快的环境下学习娱乐的目的。
4、根据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类别,合理有效地安排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队列类游戏:块块集合、开火车、一切行动听指挥、红绿灯等;奔跑类游戏:丢手帕、贴膏药、老鹰捉小鸡、割麦子、三人板鞋、踩高跷等;跳跃类游戏:跳山羊、跳房子、跳皮筋、跳绳等;投掷类:投物掷准、投沙包、移动节抛物、打龙尾等;球类游戏棉花球、树球、板球、毽球等;棋牌类:五子棋、成三棋、对角棋、争王棋等;综合类游戏:抢花炮、打陀螺、舞狮舞龙、爬坡杆、过云梯、排排坐等。这些游戏项目每个都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每个都能不同程度的运用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每个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乐趣。为此,合理有效地把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贯穿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能很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智育、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
5、引入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应注意安全教育
我们在引入恩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其教育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大多数游戏项目教学内容简单易学,危险性较小,但也有几个内容,如三人板鞋、抢花炮、棉花球、爬坡杆等,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安全性。在参与棉花球和抢花炮运动时,我们要注意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身体碰撞,平时加强技术战术配合练习及安全防范意识教育,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王光炎.对鄂西地区旅游开发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41~42 [2] 中国式橄榄球—抢花炮运动[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4220.htm [3] 徐万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J].宁夏社会科学.2003.5 [4] 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国家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R].2000 [5]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M].1999.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7:1 [7] 季浏,汪晓赞主编.小学体育新课程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8] 张选惠主编.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 [9] 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10] 蒋雪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教学几点认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
第四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教学课题结题报...
关于《广州四中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教学》结题报告
广州市四中聚贤中学 尹迎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一重要论述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民间体育活动是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并广为流传的体育游戏项目,它既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娱乐性,又具有技艺性、健身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教育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民间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这些体育活动的上述特点及其简便易行,开展起来十分方便,所以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但是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受竞技运动体系的影响,其技术要求高,动作难度大,场地器材要求高,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难以掌握,课外和校外不易开展锻炼等因素所制约,因此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内容兴趣不高。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脱离主体需要的实际,缺乏生气和个性的教学内容,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将我国优秀而宝贵的,流传在民间的体育活动内容经过收集、整理、筛选、创编和实验,改编成适合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充实到现行教材中去,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体育教材体系,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工作。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未来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人的知识与智慧,依赖于创新精神与创造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需要。我们应以素质教育的观点来重新审视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素质教育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属。
(二)、教材改革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民间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综观世界各国学校体育教学,无一不把本国民族的优秀体育活动项目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体育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是没有国界的。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引进吸收国外的,具有鲜明的世界性特点。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民间的传统体育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少,也不被教师所重视。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只是通过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身教言传”而“代代相传”的,缺少文字记载与资料,更缺乏研究。为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我们有责任去重视它,搜集它和研究它,让其焕发出时代的光芒。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验证经过收集、整理和创编的民族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二)、编写符合中学生特点,便于在学校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的民间体育活动教材。
(三)、经过验证,选取合适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研究对象:
(一)、竹竿舞、武术、舞龙、高脚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二)、对通过群体抽样,选择出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培训,以点到面,再到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研究。研究步骤与方法
(一)、步骤
1、宣传准备阶段:
(1)课题小组通过认真研究,制订了《关于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2)通过学校广播站、墙报宣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民族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成立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兴趣小组。
(3)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比较有兴趣的项目——竹竿舞、武术、舞龙、高脚等为基础进行引入课堂的前期准备工作。
2、培训学习提高阶段
3、实验阶段
2由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竹竿舞、武术、舞龙、高脚等民族传统体育
尝试教学,并在实验中及时调整教学时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4、结题阶段
对课题小组的工作和实验成效进行全面的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
(二)、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竹竿舞、武术、舞龙、高脚等项目的兴趣和引入课堂的看法。
2、组建兴趣小组、社团、选修班等。加深学生对这些项目的了解,为各个项目引入课堂教学积累经验。
五、做法:
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健全机构
为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教学”教学实验能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以车明健科组长负责课题组工作的全程管理的领导小组,指导课题组开展教学研究、实验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科组长车明健负责课题组的领导管理工作。
课题组组长车明健老师负责课题研究实验的具体组织、落实与实施,负责做好阶段小结和课题总结。
组员尹迎春教师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工作。
学校体育科组全体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实验,主要按照体育课教学的环节、规律和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课堂教学实验。
2、开展社团活动和进行课堂教学互相促进。我们组织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小组,加深了学生对这些项目的了解,同时为我们教师积累了这些项目的授课经验,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体质。
3、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环节进行教学,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我校的具体实际设计课时计划。
4、听课、评课与研讨交流相结合。我们课题组在实验阶段每次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时,全体 3 组员都参加听课,再进行评课,主要对教学内容安排和教法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研讨,从而在评课的过程中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学习提高与教学实验同步进行。课题组除了组织集体备课、公开课、听课、评课外,我们还多次派出教师到外地学习、观摩。学习这些项目的技术、技能、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借鉴别人的经验;同时还利用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并注意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要求每位课题成员要写好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并都要撰写教学论文,每个学期都要写民族体育的教学总结等。力争以理论来指导实验,以实验探索来验证理论,提升理论水平。
6、课题组成员做到分工不分家,个人完成工作与同事互助相结合。全体组员尽心尽力,完成课题任务,全体科组老师一直忠于职守、勤勤恳恳为本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且效果显著,体育科组教师不多,承接了本课题后,教师们都能认认真真学习课题的基本知识,然后按照课题分工,广泛收集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资料,即使是在各种条件困难下,教师们都能以极大的耐心收集资料,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课题组其它成员共享。
7、学习借鉴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体育的教学虽然各个项目都有其特点,教学方法也各有不同,但体育教学是以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所以我们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课堂教学。
六、实验成效和成绩
民间体育活动项目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特色,我校通过对武术、舞龙、高脚等项目的开展,使学生对这些项目从了解到喜爱。在课堂上,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课余时间丰富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内容。实践证明,武术、舞龙、高脚等项目进行课堂教学受到学生欢迎,符合素质教育在我校开展,得到学校领导及体育老师的支持,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2011.1.1.
第五篇: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顶罐走
用头顶水罐是朝鲜族妇女生活中一种习俗。顶罐走既是一种民俗展示,也是一种负重竞走。游戏时可用象征物体代替水罐。
雪地走
相传满族妇女在雪地走为了不湿鞋,把鞋底垫起一定的高度,久之就穿着这样的鞋走路,每逢节日,人们就用这种形式别有民族风趣的“雪地走”比赛。类似竞走,赛速度,赛耐力,比赛距离根据对象而定。
走矮子
蹲着走路叫“走矮子”,是古代戏班子里武丑常表演的动作。孩子们作为一种游戏学练走矮子,还比赛看谁蹲得低,走得远,说明腿力好,为了走得稳走得远,孩子们还自创很多动作,如边走,双臂边前举、上举,胸前抱肘,扶胯或背手等很多花样。
踩马夹走
水族男童喜欢玩踩马夹,这种游戏活动雨后地面泥泞、行走不便时进行。马夹的制作简单,形似“高跷”,两根直木棍长至肩下,距下端30厘米处,在圆木棍的两侧削切两个凹槽,再将两根约20厘米长的短木棒,在一端破开,分别横夹住长棍的凹槽,并用铁丝或麻绳系牢,一副马夹便制成。游戏时两手握木棍上端,两脚踏在短棒上即可行走。
学踩高跷走
踩高跷是我国流传已久、难度较高的民间游戏,每逢年节,庙会都有大人表演。孩子们效仿大人学踩高跷,利用一定难度的棍木或罐子,并在木或罐子上系一条松紧的带子,把脚穿在带子下面踩着小罐子就走起来。开始站立不稳,还需手扶墙或木棍帮助,熟练后,不但能走还能舞动、转圈等。
踩铁锹走
孩子们跟随大人下田去劳动,自找乐趣,玩的开心。两把铁锹立起来,两手分别抓住把端,两脚依次往铁锹上一站,有的两脚蹬地一下子跳上,就一步一步地往前移动,还可比赛看谁走得稳,走得远。
走石过河
将几块转头和石块搬放在河中当作过河桥,是小孩子们仿效大人过河时的方法作为游戏玩耍。大家都小心翼翼地踏着石头走,怕的是一不小心两脚落在水里。在旁围观的孩子,又喊又笑,还拍手助兴。
踩高跷
这是流传民间的娱乐活动。高跷的高度以游戏者实际水平而定。娱乐时,把双脚踩在可落脚的木棍上,在锣鼓等乐器的伴奏下,时而进退,时而跳起,时而旋转。不仅行走自如,而且还能进行各种谐趣的技巧表演。
踩绳走 踩绳走是一种花样走路的游戏。沿着绳走直线、横着向侧走、双脚交叉走、仿蜗牛形走,或两手扶地走,走时两臂随着自然摆动或侧平举,走得又稳又有节奏。
蜈蚣上下梯
这是一种模仿性的儿童游戏。集体前后抱腰,仿效蜈蚣走路,平地走,向上、下走,既要协调步子统一,还要不散架。
棍子蜈蚣
棍子蜈蚣是模仿性游戏。排成一路纵队,两手体侧(或两腿间)同握一根棍学蜈蚣走路。
好朋友接力是排成一列横队,两手体前同握一根棍,向前走或跑均可,绕过前边一定距离,再返回,赛合作、赛速度。
搬运轮胎
小孩搬轮胎走,这是一种负重游戏。有一人搬运、二至多人搬运,走直线、走曲线,通过障碍走均可,走的距离自定。
猴子抬轿子
港、澳小孩喜欢化妆游戏模仿小动物玩耍,猴子抬轿子类似负重走,二人前后肩上担一木棍,中间盆里装上一定质量的物体,二人动作要一致,走的既要协调还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