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黎族竹竿舞的起源与分析

时间:2019-05-13 00:4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黎族竹竿舞的起源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黎族竹竿舞的起源与分析》。

第一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黎族竹竿舞的起源与分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黎族竹竿舞的起源与分析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杆舞”的形成与生产劳动、风俗习惯等有着紧密联系,是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适应生存和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竹竿舞是我国黎族、哈尼族、畲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以竹竿为道具而跳的一种舞蹈,而以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最为出名,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武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的诗句。可见,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而且有其独特的魅力。内容简介:

真正的竹竿舞起源于黎族民间,也叫跳竹竿,是佤族、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在黎族民间已经流传了数百年的历史,目前已经被国务院正式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跳竹竿,黎语叫“转沙”,意为“跳柴”。最早是在丧葬仪式中表演,已成为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登场,人们都要跳竹竿,而且往往跳个通宵达旦。一般是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早年是男子跳,女子扶竿击节,后来发展为男女同跳,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两人一对,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在演出中女性更多。因为女子步态轻盈灵巧,爽快活泼。舞者在竹竿间跳跃,像小鹿欢蹦,不断地表演出磨刀、筛米、穿门、鹿跳、转身、来回等花样动作,舞姿十分优美迷人。据了解,20世纪50年代黎族舞蹈竹竿舞在1957年的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获金奖,从此海南黎族闻名于世。黎族竹竿舞历史悠久,发源于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带有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如今的黎族竹竿舞吸纳了许多新的元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特色舞蹈。所以要看正宗的竹竿舞就到海南去,体验流传数百年的古老舞蹈。特色分析:

1、流传于我国少数民族,以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最为流行。就地域而言,其他地区的人对这种舞蹈会产生浓厚的新鲜感,增强了民俗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2、竹竿舞不仅可以作为少数民族民俗的代表,它还是一项体育运动,是现代生活所追求的健康活动,一个永恒的主题;

3、欣赏艺术和参与活动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

4、该民俗活动简单易学,可参与性强、竞争性强;

5、在满足人们外出求轻松、娱乐心理的基础上,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默契,结交更多朋友;

6、通过观赏和参与竹竿舞的表演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黎族和黎族的传统文化。

跳竹竿舞的价值:

第一,培养了合作能力。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

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我们利用结伴一起跳竹竿舞的方法和小组学习创编动作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运动的乐趣,同时让能力强的学生带能力弱的学生,使能力弱的学生能较快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第二,促进了身体的协调发展。竹竿舞是可以利用音乐来活动的全身心的体育运动。首先,运动能使大脑发达。运动中的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传到大脑,从而提高大脑的调节功能,使大脑对动作的反应更加灵活。其次,运动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在机体组织和器官不断发育的重要时期,学生不仅需要有足够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和充足的睡眠,而且需要积极、科学的体育运动。最后,运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发利用:

舞蹈表演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不同形式的舞蹈表演代表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起源、传统和民族特征。海南黎族竹竿舞使游客有机会接触并了解欣赏黎族文化传统,让他们身临其境参与到这种跨文化交流的体验中来。从上世纪80年代年至今,海南建立了许多黎族民族文化村,黎族竹竿舞是最常见的节庆活动表演项目。

具体的推广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集体性:竹竿舞需要团队精神,很多人共同配合才能发挥出很好的水平,跳出优美的舞蹈。个体性,需要参与者俱备一定节律训练和对身体协调平衡的把握。健身性,是一项比较好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有利于青少年甚至是中老年身心健康发育。娱乐性,运动与乐感的结合使人精神奋发,心情愉悦。潜意识性改变其打击节奏和开合形式,将给人无限的潜意识的创造力。因为竹竿舞有很强的参与性,可大家参与互动。由于大多数人不谙熟竹竿舞的规则和节奏,只任自己沉浸在模仿的舞步顺序中,不会随着音乐和手势跳动,往往丑态百出笑料不断。为了让参与者更加随意即兴的发挥,在舞蹈的编排上可作相应的改进,亦或请少数民族同胞充当教练,使他们能够亲身领会竹竿舞的动感与欢快。同时,还能够缩小黎族人民和各民族之间对竹竿舞文化理解的鸿沟。

2、举行竹竿舞表演:毕竟朋友们对竹竿舞不是很熟,只能先跳一些简单的,但是简单的这些根本不能满足旅客们对竹竿舞的认知欲望,而且为了能更好的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应该表演一些难度大、不易模仿的舞技,将游客的感知建立在导游讲解的基础上,加深参与者对竹竿舞的认识和喜爱程度。民族舞蹈在增进民族文化交流和理解中是一项有效的手段,应该让人们在娱乐放松的状态下充分了解丰富真实的民族文化,因此,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形象生动地向人们解释竹竿舞的历史起源及其象征意义非常重要。在国内外所有的竹竿舞中,黎族的竹竿舞动作难度最大,而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外地普遍采用4对竹竿,而海南却使用5对竹竿,而且竹竿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翻飞,时而脚下、时而头上,最惊险的时候,竟然有三对竹竿在头上、两对竹竿在脚下同时夹击,跳舞者稍不留神,就会被竹竿打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跳舞的黎族青年男女居然胜似闲庭信步,在竹竿的夹缝中随意追逐、打闹,而且还不时摆出梅花型、8字型等优美的造型,有的甚至还会做出腾飞、手撑地等超高难度的动作,令人叹为观止,在开阔他们眼界的同时给游客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和享受。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

3、竹竿舞走进艺术的殿堂:早在1950年,当时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广东民族歌舞团、海南省歌舞团的前身)就把竹竿舞改编成《打柴舞》,在省内

外演出,深受欢迎。经过几代文艺工作者的继承和发扬,《打柴舞》至今仍然是海南省歌舞团的保留节目,常演不衰。在1970年竹竿舞《野营大军过山来》拍成舞台艺术片,舞姿优美、音乐动听的竹竿舞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很快赢得了文艺工作者的青睐。赋于竹竿舞情节和人物,把竹竿舞上升到艺术的舞台,使之剧情化,这样的民俗表演再配上民俗歌曲,不仅是一顿民俗大餐更是一顿艺术大餐。竹竿舞的动作也是对黎族生产、生活的再现:从“磨刀”到“割稻”再到“打鹿”“青蛙跳”,然后是“恋爱”、“结婚”等,具有很系统完整的顺序和步骤,通过竹竿舞,人们可以了解到黎族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风俗。竹竿舞跳的不仅仅是舞,还是故事,更是生活,用歌声唱出故事,用舞蹈跳出情节,用节奏敲出感情。

4.竹竿舞的健身:外国的游客称竹竿舞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竹竿舞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对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竹竿舞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娱乐性强,而且场地器材要求也不高,极易掌握和推广。目前已高校体育课堂引入竹竿舞,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而且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据研究表明竹竿舞练习能增强心脏功能、发展下肢弹跳力。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对此,可以开始竹竿舞教学班,刻成教学光碟;地道的竹竿舞是需要辅助工具的,即竹竿,虽然设备简单,但对有些人来说还是不方便。我们可以取长补短,摒弃竹竿舞的辅助工具,保留其舞蹈形式和节奏,使竹竿舞容易被更多的人接受,溯本求源更多的人愿意去领略原汁原味的竹竿舞。

5.竹竿舞比赛:通过竹竿舞比赛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竹竿舞。据介绍,竹竿舞最初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选拔村寨中机智、勇敢、富有胆略的青年。因为竹竿舞一开始并非用竹竿,而是用又粗又重的树杆,有的上面还有刺,跳的人如果不小心被打到,不仅疼痛难忍,甚至还会受伤,因此需要跳舞的人胆大、心细。如今超女快男各种比赛层出不穷,我们不妨也来设置不同名目的竹竿舞比赛。在黎族,跳舞者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倒,并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跳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的青睐。所以我们可以组成美女评委团,让男游客参加比赛;还可以让黎族人跳旅客当评委,在他们比赛跳之前还可以让旅客们“下注”猜谁会赢,赢的观众拿礼品,输的表演节目……对于大多数的旅游者来说,很多的时候是全家人的一起出游,在这样的旅游团中可以举行竹竿舞的“亲子比赛”,所谓的亲子比赛就是在旅游团中由各自家庭的父母和子女组成不同的团队,团队之间进行跳竹竿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拉近游客之间的距离,也能给旅途带来更多的欢笑,更重要的是增强父母子女之间的默契和情感。

6.形象宣传:作为一种产生于生产、生活中的艺术形式,竹竿舞表演具有很强的大众性和形式感。在海南,竹竿舞已经成为欢迎来宾的一种形式,而在外地人的眼中,竹竿舞也已经成为海南和黎族的一种象征、符号,被广泛运用。

竹竿舞是黎族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结婚的时候女方家庭在等男方来迎亲,竹竿舞就是为新郎专门设下的,新郎只有顺利闯过竹竿舞阵,才能将新娘娶回家。这种风俗在海南三亚等地的黎族村寨至今仍保留着。这种习俗的宣传也是对竹竿舞的宣传。“三月三”为黎寨的山恋节,现今也增进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义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同理,在许多的闯关节目游戏中也可以设置竹竿舞阵。

除了民俗活动,旅游活动,“竹竿舞”健身操等等是对竹竿舞很好的宣传。我们还可以将竹竿舞制成旅游纪念品或旅游商品:(1)刻成碟。制作的CD不仅可以借用瑜珈之类的教学方式,分步骤解说和表演竹竿舞,而且,我们还可以将游客在旅游途中参与舞蹈的过程录制下来,制作成另一张碟赠送给游客。这样的两张CD作为一套包装买一送一,专业的讲解和表演付费作卖品,游客的参与过程作为纪念品,让游客朋友们不时的重温跳竹竿舞的热闹和欢悦,让没有亲身体验过竹竿舞的人也能感受它的魅力。(2)做成三维立体变换卡。它的成像原理,其实就是成排的小三棱镜密布在一张图片上。图片上是两个或三个图像成排分列间隔组成。当人通过不同的角度透过三棱镜,可以看到对应三棱镜该侧面的像素点组成的图,当我们晃动手中印有竹竿舞的卡片时,卡片上的人物就动起来了。将其印在手机充值卡、201卡、IC卡等电话卡上不仅好看更是一种宣传,有兴趣的还可以收藏起来集成一套,有竹竿舞表演的景区门票若是做成这样那更有收藏价值了。这种三维立体变换卡可以应用在许多物品上,通过这些会跳舞的卡片作为竹竿舞的形象代言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民俗舞,同时喜欢上这种舞文化。(3)专门谱写一些关于竹竿舞的谱子和歌曲,通过歌来宣传舞,通过舞来记住民俗,歌和舞相互促进。

7.竹竿舞的延伸:竹竿舞流行于黎族,位于亚热带地区的海南,竹林很普遍,而竹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之处,那么我们可以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以竹竿舞为重要内容开展以竹为主题的活动。具体的设想是这样的:建一个或几个大型的竹楼,在竹楼里放置用竹子制成的生活用品,以竹笋为主要的菜品提供食用。白天可以赛竹筏,参观主编艺术,还可以亲手编竹质物品,参加各种游戏和活动。晚上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吃竹筒饭(客人愿意的话可以自己烧制),很多人在一起用竹管吸酒(黎族一种传统的喝酒方式),围着篝火大家可以尽兴的跳竹竿舞,第二天白天举办各种竹竿舞表演,有可能的话演绎“万人齐跳竹竿舞”的壮观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在每一年的某个特定的适宜的季节,推出以“竹”为主题的旅游,用竹子所做的一切为游客的衣、食、住提供服务,铸造精彩纷呈的万物与“竹竿共舞”的景象,举办这样的主题性节日一定能吸引很多的游客!

8.开发与保护:对于任何旅游资源来说有开发就有破坏,怎样在开发的过程中减少破坏是我们现在要关注的问题。像竹竿舞这类民俗活动的保护具体要从哪些方面着手,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尊重民俗,因地制宜:竹竿舞的主要流行地在黎族,这已是黎族的一种文化,把本土的发展做到“软件”与“硬件”相结合,软件就是指搞好活动的组织,活动的策划,还有管理人员的培训,硬件就是指物质方面的,旅游者可以亲自感触的实物。因地制宜的发展应该是在适应的地方发展让精益求精,若一味的扩张,那么个性就不再是特色,而是在泛滥侵蚀中渐被同化,这样的活动也就没什么新意可言了,更加吸引不了游客了。(2)在开发和发展黎族民俗资源竹竿舞的过程中,要让更多的黎族人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旅游开发和管理中来,对旅游者来说他们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表现力。对于发展他们自己的文化、当地的经济,他们应该更有责任,这样也会更有效地推动黎族文化发展。(3)以保护为基础的开发。前面多次提到要改编竹竿舞,这种改变并不是完全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将其变得面目全非,也不是因为它的变动可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而将其全部形式化,我们要取其精华留其本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悠远年代的遗存,同时,少数

民族体育又是剖析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和形式的源泉,是一笔特殊的宝贵财富。姿态优美、节奏感强的竹杆舞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我们应高大力发展这种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此来弘扬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传统的中国文化,并且应该引入现代体育发展观和管理机制,与时俱进,大力推广,增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使竹竿舞这样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二篇: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介

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介

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鞋竞速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相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带,广西河池地区的瓦氏夫人率兵赴沿海抗倭。瓦氏夫人为了让士兵上步调一致,令3名士兵穿上一副长板鞋齐跑。长期如此训练,士兵的素质大大提高了,斗志高涨,所向披靡,失败了倭寇。后来南丹那地州壮族人民模仿瓦氏夫人练兵方法,开展3人板鞋竞技活动自娱自乐,挖掘了这项民间体育活动。吹枪

吹枪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吹枪是用竹、木材料制成,长100厘米或120厘米不等。使用的是黄泥做成的弹丸,比赛是把弹丸放到枪管内,以嘴对枪管猛吹气,将弹丸射出击中目标,比赛分立姿和跪姿两种形式。抢花炮

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其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至今以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抢花炮就是把铁制圆环用红布或红绸扎成的花球用发炮器送入空中,待落下时众人奋力抢夺,抢到者即为优胜者。

武术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的武术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风格。武术的竞赛项目一般分为:拳术、器械、套路三大类。

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原名为高脚马,是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它与我国北方的踩高跷有其近似之处,运动员需两脚分别踏在两个高脚马的脚蹬上,一步一步地前进或后退,在高脚马上进行速度和力量的比赛。

马术

马上项目是蒙、藏、哈萨克、彝等众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的内容和形式也各有千秋。

射弩

射弩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广西、贵州开展较为普遍。虽然射弩在国际比赛中也有,但是民族射弩比赛和国际标准射弩比赛是有很大区别的。民族射弩的弩箭必须由是竹制的,比赛时不得使用瞄准器。民族射弩包含立资和跪姿两种射姿而且都不能使用附加物,一场比赛的成绩是两种姿态的综合成绩。民族射弩比赛运动员还必须穿着本民族服饰更是射弩比赛的一大亮点。打陀螺

陀螺又叫“得螺”、“格螺”。打陀螺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在民间流传已久。打陀螺玩法多样,有单人对打、双人对打、赶动打、赛旋、打中赛旋等多种形式。陀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木制、陶制、竹制、牛角;有鸡型的、盘状的、最常见的是上部似圆柱下部似圆锥的。

蹴球

蹴球:来源于清代的踢石球,经过十几年来不断的表演、比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则,进入了在群众中推广普及的阶段。蹴球比赛是在一声10米×10米的正方形平整土地上进行,分两队进行比赛,每队2名运动员。古代踢石球是用石头琢成的健身球,现代用塑料球代替。

摔跤

摔跤在古代又被称为“角力戏”在我国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古老流传较广的一项运动。在我国根据各民族的习俗不同摔跤又被分为5类即:搏克(蒙古式)、北嗄(藏族式)、格(彝族式)、且里西(唯吾尔式)、绊跤(满族、回族式)。我省民运会中主要是以格、北嘎、且里西等方式为主。龙舟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仿龙造型,以龙取名的龙舟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一个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创造。传统龙舟竞赛一般认为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举行的,多在端午期间举行,但是有的民族举行龙舟比赛是为了其它祭祀活动,则时间不在端午期间。

秋千

秋千是许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如苗族、阿昌族喜欢打形状似纺车的四人秋千和八人秋千;哈尼族、布依族喜欢打既像跷跷板能上下升降,又像石磨能水平循环旋转的磨秋;纳西族喜欢用两根绳子拴在树上或架子山的秋千。

秋千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1986年2月,国家体委制订了《秋千竞赛规则》(草案),同年,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到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秋千已发展为包括6个单项的较大项目。

秋千比赛按体重分级进行比奏,分为55公斤级和55公厅以上2个级别,每个级别设有单人触铃、单人高度、双人触铃、双人高度等四个比赛项目。

第三篇: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案例)

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教学案例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勐汞中学

杨重开

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是当前体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面临场地有限,器材短缺的农村学校,把有着浓郁民族文化的体育活动带进课堂,带进大课间,让学生在开心教学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了解民族的文化。

一、案例背景

竹竿舞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把他运用到课堂和大课间中,能提搞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节奏感发扬弹跳力,同时又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舞动中体验为民族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让学生弘扬民族文化。

二、简介竹竿舞的历史

竹竿舞又叫打柴舞,是能歌善舞而又勤劳的黎族,傣族,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跳竹竿舞的人随着竹竿一开一合,在竹竿间跳跃,整个动作优美,舒张,将艺术与体育融为一体,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另外,竹竿舞跳法多样,竹竿的开合变化灵和,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创新意识。

三、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受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经过正规的体育课训练,对体育课堂纪律要求认识不够,传统的体育教法不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兴趣。七年级的学生有比较好

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事物,班上很多学生都喜欢民族舞。

四、教学特色

1、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自我创新,自我批评和相互评价,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伙伴关系。并将音乐引进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

2、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学,更贴近日常生活,努力营造一种欢快和谐的喜庆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跳竹竿的器材与场地设施

竹竿长3米至四米而且杆直,竹竿两端粗细不能悬殊太大,丝带,红绿色各若干条,每条四十厘米左右,均匀捆在杆的两端。

场地,运动场,两边的人自定,相对的两个人为一组打杆,其余的同学排队跳杆。

六、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主要采取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升温,让学生分组进行趣味游戏,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

2基本部分,因为竹竿舞有它的特殊性,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动作要求进行教学,采用完整示范。。分解示范,在动作传授结束以后,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步伐,互相讨论,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同时让动作完成好的同学进行示范,表演,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在教的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位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3 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比较简单,只是课堂常规,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欠缺,在管理方面也不能达到完美的要求。竹竿舞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教学效果良好。从整个练习环节的情况来看,有好的地方,也存在不足之处,在此反思一下,以便于今后能更进一步的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的推广与普及

专业代码: 学号:

贵州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的推广与普及 ——当以黔南荔波县“打陀螺”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专业:级别: 课题名称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的推广与普及 ——以黔南荔波县“打陀螺”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姓名

职称学位

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研究动态、见解

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4.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

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文化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趣味性和娱乐性特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其健身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突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同时也对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的了解等,而学校又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中介,是原始形态的体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重要途径。本课题以贵州省荔波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荔波县各中学体育教学课程,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教学中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在体育课程中如何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进体育教学模式,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开展情况提供建设性意见。研究动态、见解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说这对体育课的内容提供了很大选择空间,有研究者对全国几所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课总体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为34%,但有些传统体育项目是形同虚设。但是,能够引入普通中学体育课的民族体育项目却寥寥无几。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课程的研究主要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的推广,如喀什师范学院的杨忠、艾克拜尔·玉素甫的《南疆中学体育课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可行性研究》。贵州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教学中开展很少,具有代表性的是罗正琴、毛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当地农村学校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以“打篾鸡蛋”为实验项目》,该文阐述了遵义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开展的可行性,对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今后在中学教学的推广具有指导性意义。但是缺乏全面性、针对性。本课题以贵州省荔波县——打陀螺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开展情况及现状,何如运用现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力求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所以该课题具有研究价值。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通过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以及实地的走访调查,了解目前荔波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情况和荔波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对荔波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进一步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和收集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相关的文献材料。

2.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考察: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调查该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状况、学生满意程度以及受重视程度等,掌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3.数理统计法:对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

(三)技术路线

查阅及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查及访谈→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四、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期限为5个月左右,2011年6月开题,2011年11月结题。主要分为:

2011.06——2011.07

文献资料收集

2011.07——2011.08

进行访谈、材料整理

2011.08——2011.10

论文初稿与征求意见

2011.10——2011.11

论文修改、定稿与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 程二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研究综述[J].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3

[2] 李全德,赵福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体育的可行性[J].[3] 沈茂金,宋允清,廖洁莹,蒋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J].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4] 杨忠,艾克拜尔·玉素甫.南疆中学体育课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可行性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体育系,新疆喀什844007 [5] 刘思阳.探析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贵州大学贵州贵阳 5500025 [6] 张选惠等,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 [7] 郭琼珠,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241-243 [8] 罗正琴,毛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当地农村学校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以“打篾鸡蛋”为实验项目[J]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第五篇:关于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关于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作者:向益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9-7-8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作为整个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体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普及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对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的身体素质,使各民族以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的推动作用。

鹤峰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总人口22.02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70%以上,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体育项目在鹤峰代代传承,有着优良的传统。在鹤峰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建有利于这一项目的继承和发扬。鹤峰职校位于鹤峰县城,办学规模大、基础条件好,建有蹴球、板鞋、木马等训练场,长年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教学和训练,选派的运动员多次在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取得好的成绩,对这一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有着良好的先期条件。现对该项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由政府组织、各方支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进一步加强对民族体育与民族进步,民族体育与社会发展等相互关系和重要意义的宣传,努力提高各界人士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体育运动之重大意义的认识。从而使“发展民族体育”支持民族体育的口号变成千万人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领导,综合协调

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工作的领导,由县政府牵头,发改、财政、民宗、文体、教育和项目基地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积极提倡、改革提高、稳步发展”为工作方针,积极把开展民族体育运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大事来抓。相关部门积极支持传统民族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设施、资金、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支持。

三、拓宽经费来源,加大经费投入

可采取用政府拨款,地方财政补贴,社会捐资,群众集资等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实行政府社会个人多方融资的形式,促进少数民族体育基地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培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信息服务,体育器材,运动器材、运动服饰及民族体育吉祥物和其他体育综合开发。拓宽各种经费来源,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投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大规模发展。

四、与教学衔接,在中、小学开设民族传统项目体育课

从基础教学入手,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相关学校的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及中小学和大中专民族院校,可按层次适量开设民族体育课程和训练课目,使民族体育训练有一个从普及到提高的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永不失传,培养人才和民族体育爱好者,才能实现全民健身。

五、多举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竞赛活动,加强交流,发展优势项目

每年以国家、省、州、县名义组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不仅可设单项或多项民族项目的友谊赛,邀请赛,争赢赛,排名赛等,还可以多举行多项民族体育竞赛活动,并以此赛成绩的好坏,评定各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程度的好坏,促进各地区少数民族体育的开展,加强交流,促进传统体育项目水平的提高。民族体育基地要加快优势项目的训练和发展,多开展当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逐步建立和培养地方特色和地方优势。

六、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研究

对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来看待其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民族体育,是民族精神的窗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把继承民族传统体育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创造出有规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生活的内容。鹤峰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发要面向各民族群众,用科学的规律做好少数民族体育的普及和提高,用科学原理对少数民族体育进行挖掘、整理和提炼,使其大众化,通俗化,扩大群众基础。为此,建议成立专门从事民族体育研究和管理的机构,由各级民族体育文化工作部门领导专人专职负责这项工作,同时建立民族体育干部队伍,在县乡镇建立民族体育协会。

七、政府在经济投入的同时,应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实现宏观调控

重视培养、选拔和使用民族体育方向的专门人才。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科研、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多组织他们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开展好的单位给与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使他们对民族体育事业充满信心。(向益民)

下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黎族竹竿舞的起源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黎族竹竿舞的起源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