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炮火的屈辱下走出的历史
-china 第 1 页 2013/3/31 从炮火的屈辱下走出的历史
试析《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关于那段历史的诉说
一个民族总是在她走向繁荣,走向稳定的时候才愿意用包容的心态回顾自己曾经走过的那一段路。在动荡的年代里对历史的回眸往往容易走向一个极端。170年过去了,在民族走向空前的复兴之时,我们也试图用多种角度去分析那段历史,但国人始终都无法忘记那段血泪的屈辱史,那段开启屈辱大门的历史,那段开启近代化的历史。
西方列强的一声炮火断送了大清王朝的天朝迷蒙,也送来了西方文明。在列强的炮火下用,用国人的鲜血和民族的灾难换取西方的文明。天朝上国的迷梦被西方列强的炮火击得粉碎,换取了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新的救国方式。
二.回眸“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一).鸦片战争
那是一场由“虎门硝烟”英气的中英矛盾表面化,英国于1840年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挑起的对华战争,历时两年多的“鸦片战争”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十几万八旗子弟兵被几千英国海军远征军击的惨败而宣告结束,最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的屈辱的《南京条约》。
(二).《南京条约》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清政府于二十四日在英舰“汉华丽”号上签订了开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
1.割让香港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
4.取消旧的公行制度,英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
5.协定关税,即英商“应纳进出口税饷费均应秉公议定则例”。
三.屈辱条约的历史性负作用
(一)打开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的大门
马克思曾经对鸦片战争有过这样的评述:“鸦片战争结果之一是英大炮毁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世界接触”。鸦片战争打开了大清王朝的大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让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海上日不落”的英国获得了诸多经济政治利益,同时也开启了晚清政府签订屈辱条约的大门。-2-china 第 2 页 2013/3/31 之后,美国、法国争相效尤为攫取权益于1844年7月3日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同年10月24 日签订中法《黄埔条约》。美法两国获得了英国在华所没有的权益,随后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葡萄牙、丹麦等国纷至沓来,要求与清政府正式定立通商条约,清政府采取“妥协退让、一视同仁”的政策方针,一一允应。
《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血泪屈辱史,开启了西方列强奴役我中华的历史大门。这段历史知道100年后才被终止,这一百年中,中华民族同外国签订的屈辱条约有29个,其中这29个不平等条约还包含诸多附属条约。如《中英通商章程》、《中法通商章程》都作为《天津条约》的附属条约,这是一段列强奴役我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
(二)《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中国主权,战火施虐,是中国大好河山破碎肢解。
偌大的中国,大好河山,自鸦片战争以来为起点逐渐被肢解,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给英国,此后列强都觊觎中国领土。中国政府在1858年和1860年2年里割让东北100多平方公里给沙俄,1895年割台湾给弹丸小国日本,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协定关税”,控制中国关税自主权,进口关税为当时世界最低5%,严重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侵犯领土主权、关税主权的神圣性、完整性。低海关关税从此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大量的外国商品、工业品由此倾销而来,再换取大量的原料,生成工业品倾销而来,给本国的农业、手工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南京条约》签订后,1842年至1845年英国对华贸易迅速上升。据统计:1842年英国对华输出969000英镑,1843年英国对华输出1456000英镑,1844年英国对华输出2305000英镑,1845年英国对华输出2295000英镑。
(三)主要矛盾的转变
鸦片战争的爆发及清政府的惨败,《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原有体制下的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的矛盾一直试图推动社会的转型。2000年来君主专制的统治思维与小农思想一直使封建社会的转型陷入“王朝更迭”的深渊。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让列强开始了奴役中华民族的百年历史,中华民族为争取独立、自由、富强与西方列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经历过无数次改革与革命。中华民族和西方列强的矛盾盖过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不管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挽救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清政府统治阶层开明地主、官员等提出“师夷长计以制夷”洋务派则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清末推行“新政”与“立宪”。资产阶级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并且还开展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农民阶级曾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各个阶级都已自己的方式挽救民族的危亡。
(四)对民族感情的严重伤害和践踏 西方列强的入侵,《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严重的伤害了人民群众对民族的感情。在民族感情的创伤之后,民族尊严强化的要求日益提高,民族情绪、爱国心理受到空前的激发。西方列强的为所欲为,割地、赔款、-3-china 第 3 页 2013/3/31 扶植代理人甚至贩卖华工造成了严重的民族伤害心理。不平等条约的强加,战火在国土的施虐,火烧圆明园,被撮尔小国日本割让台湾,一直都让民族主义处于亢奋的最高点。由此,中国人民在看待西方列强的眼神没有哪一刻不是带上仇恨的心理去的。曾经的感情伤害对近代中国人和现代中国人的影响至深至切,中国人民对国家的感情一旦受到伤害就极容易爆发。时至今日乃至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西方、对日本等国的情绪都打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五)民众与外来宗教的矛盾,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
宗教矛盾引发的民教冲突,两种文明,两种观念,多种利益矛盾冲突与撞击。继《南京条约》后,1844年中美《五口通商章程》:“准合众国”在口岸设“礼拜堂”,同年,中法签订中法《五口通商章程》:准“弗兰西人一律可以建造礼拜堂”。这2个后来分别被称为《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章程使西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合法性。随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其间共有的“内地传教”是西方宗教源源东来。由此宗教与民众的冲突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直层出不穷。随着基督教的传入中国,因中西文化的传统不同与历史背景的差异,而引起中西文化在交流情况下发生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一旦文化的传播方式逾越正常的传播方式,以一种强制的传播方式进行渗透那带来的就是反抗的结局。”据有人统计从1860年到1899年教案即发生841起,今人做过统计数中数量最多的达到1998起,而最多的年份在1900年为411起,次数第二为1899年173起,其中仅山东就121起。
教案的发生一般是先由传教士对国人的侵犯如占用土地、干涉内政、包庇教民等激起国人反抗,而传教士则向公使馆告状,公使向清政府施压,清政府对人民的镇压因而使双方的矛盾日益积累,恶性循环,最终爆发教案之争。如清道光二十四年“青浦教案”,道光三十年“福州教案”;咸丰二年“定海教案”,咸丰六年“西林教案”,咸丰十一年“贵阳教案”,“海门教案”;同治元年“南昌教案”、“湘潭教案”、“衡州教案”,同治二年“平山教案”、“重庆教案”、“福安教案”,同治三年“酆都教案”,“同治四年“西阳教案”,同治五年“贵溪教案”、“海门教案”,同治七年“秀山教案”、“扬州教案”、“彭水教案”,同治八年“庐陵教案”、“遵义教案”、“罗源教案”、“安庆教案”、“天门教案”等,一年后“天津教案你”。一场场聚众反洋教演变成了中国人与西方世界笼罩全聚德政治危机、外交危机。自从《南京条约》的签订,教案问题就一直陪伴着中国近代史的始末,两种文化、两种信仰、两种文明的冲突碰壁便始终没有间断过。
四:传播改革新样式,催生新文明
(一)王朝国家向近代化国家转变的历史使命
十九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完全向近代化国家转变,只有英法美已经完成向近代化转变的转变,直到十九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在经历资产阶级革命不后,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确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的国家才向近代化的转变完成。
而十九世纪的中国清政府为典型的王朝国家。鸦片战争后,这个典型的王朝国家被迫打开了缺口,王朝国家的体制受到冲击,但王朝国家的王朝思想根深蒂固,当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后,特别是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王朝国家的王朝思想始终认为西方国家所发动的战争是为取代清政府而发动的一场“王朝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这种思想表现得尤为强烈。直到鸦片战争的结束,-4-china 第 4 页 2013/3/31 双方议和,英法联军从北京、天津撤军。清政府部分内部统治阶层才认识到列强来华并非为其领土而来。双方的停战,统治阶层的洋务派不仅认识到列强来华的动机——市场和原料,还认识到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便掀起了人一场学习西方技术火炮的“洋务运动”,开始了大清王朝的“工业近代化”、“军事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随后掀起的“戊戌变法”和内部的“清末立宪”开始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将中国这个古老的王朝国家卷入资本主义开创近代意义的世界潮流,为王朝国家走向近代化奠定历史使命,不仅是“制度”的近代化、“工业”的近代化、“军事”的近代化还包括“思想观念”的近代化。从独处一隅的“王朝国家”向世界各国进行平等的国际交流而转变为拥有“近代体制的”、“近代思想”、“近代工业”、“近代军事”的“近代化国家”的转变。
(二)新阶层、新思想、新观念的诞生对原有封建体制的冲击
自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南京条约》签订后,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清政府仍未认识到要害。只有部分开明人士、开明官僚、开明士大夫、开明地主、买办阶层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并主张学西方先进的技术科技,于是在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一个新阶层,以林则徐、魏源、龚自珍为首的新阶层,既区别于下层阶级,也区别于上层阶级,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些出现的新阶层。
每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必然有这个阶层的思想主张,这个阶层的出现尽管处于统治地位却受到排挤。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师夷长计已之夷”的新思想。对根深蒂固的“上国”观念相冲突,有学者提出:“鸦片战争”催生了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突破夷夏之防,外交称谓发生转变从“夷”到“洋”等一些新思想在“天朝上国”观念站统治地位的基础上提出,对传统观念的巨大冲击力,为近代化提供新思想、新要素。
(三)海洋意识的觉醒与国家意识的转变,强国之梦的追求
新航路开辟至今,世界即进入到海洋时代,而鸦片战争则将“天朝上国”带入到海洋时代的近代世界。从西班牙、葡萄牙在新航路的开辟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拥有了广泛的殖民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继而“日不落”的英国以及今天的美国在拥有广阔的海洋是都证明一个真理:“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世界,谁就拥有了霸主地位而且是难以动摇的霸主地位”。为什么西方的英国够着几千远征军跨过大西洋印度洋能够将天朝上国的十几万军队击的粉碎?首要原因原因就是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漫长的东部海岸线,没有正规的海军阻击,使得原本就颓废不堪的八旗子弟兵在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被击的粉碎。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的要求和建议,并且身体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在两次海防筹议的推动下,清政府对筹建海军和加强海防逐步加以重视,1875年5月30日(光绪元年四月二十六日)李鸿章、沈葆桢分别被任命北洋海防大臣,着手建设海军。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支近代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其中,北洋海军规模最大,体质完备。只一系列举动都能-5-china 第 5 页 2013/3/31 说明大清王朝的海洋意识开始觉醒,渴望拥有强大的海防力量。从1875年筹建海防到1881年初具规模,北洋水师拥有十四艘军舰,8艘购至国外,六艘由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制造。在中法战争中尽管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水师初露锋芒。战后,清政府决定大治水师,特别是加强北洋水师的建设。李鸿章认识道:“跨海远征之举,莫切于水师,而整顿水师之要,莫切于战舰。”然而,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在世界的第五位被在世界居于第八位的日本击败而全军覆没。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空前强化,清政府决定重建海军在即将覆亡之际,然而这却证明海洋意识已经觉醒,对国家的定义重新划分,统治集团内部出现重建海军的呼声,海洋也是领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近代军事体系建立
1、传统八旗子弟兵的衰落
清见过两百多年,原驰骋天下的铁骑如今已发展到只识琴棋书画,市区当年威震天下的雄风。鸦片战争的惨败已是验证,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八旗兵被一群农民军击得一败涂地,只得依靠地方团练“湘军”巩固大清王朝。
2、“湘军”、“淮军”“楚军”的建立开始了近代军事体系的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甚至直逼北京、天津,正规军的彻底腐败已无法控制局势,只得依靠地方团练,相继出现了曾国藩创办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及左宗棠的“楚军”,募勇择将、使用西洋火炮、西式操练法,开始了近代军事体系的探索,并且相继成为国防正规军。
后来又相继出现的“防军”、“练军”、,在“定武军”、“自强军”、“新式陆军”的建立之后,最终完成了向近代军事体系的过度。
(五)对晚清政治的重新思索
鸦片战争前后,作为地主阶级的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龚自珍就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描绘衰世是:“将萎之花,惨于槁木”整个国家:“俄焉寂然,灯烛无光,不闻余言,但闻鼾声,夜之漫,鹖旦不鸣,则上中之民,有大音声气,天地为之钟鼓,神人为之波涛夷。”将整个死气沉沉埋首故纸堆的国家深刻揭露。改良派冯桂珍认为:“官僚机构重叠,冗员太多”;王韬、郑观应等都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作出深刻的揭露。正是由于开明人士对政治危机的深刻揭露与抨击,支持者人们对新政治制度的思考。
(六)晚清经济的步履蹒跚
1、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化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在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最早因西方国家船泊厂与加工而开启了工业近代化的历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同治元年,清政府开始兴办军事工业,同治末年兴办民用工业,民间的机器也相继出现,我国的机器工业在相机的30年里逐渐发展且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已经初具规模。
2、农业的商品化程度增加
外来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着顽固的中然经济,推动着小农经济体制下的农产-6-china 第 6 页 2013/3/31 品商品化。在通商口岸有不少农民购买洋纱织布,购买洋布、洋钉洋烛等生活生产资料。同时外国资本在华企业及洋务运动期间对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需求也加速了农作物的商品化。据统计:1840年至1895年粮食商品率增长59.2%,棉花增长32%,土丝增长105%,茶叶增长79%的商品率。
3.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变革
尽管商业和对外贸易受到种种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影响,但商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因开放通商口岸而不可避免。五口通商的开放中哇噢贸易的大幅提升。对外贸易的中心也有广州向上海转移,1847年底上海洋行24家,1850年为30家,1859年扩大为62家。主要业务扩大为经融汇兑、武装走私鸦片、非法转运贸易、苦力贸易、(贩卖华工)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长江和北方各港口的开放,外商纷纷向新口岸设商行,洋行势力进一步扩张,虽然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涌现了大批民族资本家,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催生劳动力和市场、资金、机器等诸多有利因素。但也因此极大的制约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其客观的进步影响已经给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引导和启发已是不容忽视。
4.近代交通的追索和新式通信的来临
(1)近代铁路与“千年未有之变局”
鸦片战争后,一个逐渐为人所注视的西方工业文明——铁路。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清政府乃至民间对铁路都是抵制并且在1867年10月12日到1868年1月16日对铁路历经3个月的讨论,整个60年代清政府上下都一直反对修建铁路,认为铁路扰民、破坏国防。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的洋务派对修建铁路悄然发生变化。1874年12月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提出仿设:火车铁路,屯兵于边,闻警而驰援,可一日千数百里。福建巡抚丁日昌、两江总督沈葆桢主张修建铁路,出使大臣郭嵩焘、催国因等为中国修建铁路呐喊,在整个70年代为防务而主张自筑铁路。
1880年12月,刘铭传上奏《筹集铁路折》提出修建铁路的紧迫性,并且掀起第三次对铁路的讨论。1888年津沽铁路竣工通车,1889年5月5日清政府宣布兴办铁路,推行全国。自光绪7年到宣统三年清亡,共有929公里铁路。
(2)新式通信的启动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美俄等国为加强中国军政情报及各类信息的纷纷在我国开设电线、开办电报、引进电话,尽管开始清政府对此类通讯拒接,但随着今后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认识到新式通讯的先进性。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开设电报总局、设立电报学堂。电报也、电话、近代邮政相继开设并得到相当的规模。
(七)新式教育模式的培养新式人才
1.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质疑
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到了晚清已显露出其极大的局限性。学风问题埋首故纸堆,绝口不谈政治,“心学”、“理学”严重束缚了新式人才的培养。
鸦片战争后,中国惨败,西学的大量引入,八股取士的制度越来越受到质疑。改科举加实用科学已成为有识之士普遍要求。1861年冯桂芬评科举:“一再败坏天下之才,非欲造就天下之才。”主张废除八股取士,改科举、改会试、停武举、停捐输;考试内容为经解、古学、策问三者;主张以功名奖励工艺技术人员;重-7-china 第 7 页 2013/3/31 其事、尊其选,特设一科,以待能者采用西学,提出《改科举议》、《改会试议》、《停武举议》、《广取士议》。
(2)新式学堂的建立与留洋学生
鸦片战争与镇压太平天国的教训,及洋务运动对新式人才的要求各类新式学堂相继设立,1862年创“京师同文馆”并举办了西文、西艺学堂。随着兴学诏书的颁布及科举制度的废除,各类新式教育猛增及留洋学生的培养,培养出大量的外交人才、翻译人才、科技人才、军事人才、教育人才。1907年全国实业学堂137所学生3693人。
(3)部分外国人士对近代化的贡献
西学的引进很大一部分需要国外人士的配合,并且给近代化提供大量的帮助。付兰雅在洋务运动区间翻译大量的科学技术、化学物理等各方面的书籍;丁伟良被称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赫德整顿了海关税收 ;海军聘请大量的洋教官如郎威理。
(八)对外交往逐渐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鸦片战争前后,由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和少数民族事务,西方同样被称为夷,随着列强进一步扩展和要求,洋务运动开始设“总理衙门”专管洋务,列强名称也由“夷”为“洋”。中外扩大交往。《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出现全面化、正规化、专业化的外交机构。由于各国公使入京并要求互派使臣,同时由于近代教育的推广与发展,相继出现了一批职业化的外交官,将中国进一步引入国际社会起重要作用陈伟著名的外交官,如郭嵩焘、曾纪泽、刘瑞芬及民国初年的顾维钧等。他们熟知国际交往公则并且有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外交使馆与外交官及外务部的设立开启了外交史的新起点。
五:结语
在战火的屈辱下走出的复杂多元的历史不仅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接触那一段中华民族走过的慷慨悲歌的历史,振兴民族,更重要的是,面对那段受伤的民族史,我们不能让这个曾经伤痕累累的民族再受一点点伤害了。我们民族需要拥有强硬的声音对伤害我们民族和民族感情的任何国家说“不”。
参考书目
1.郑剑顺:《晚清史研究》 岳麓书社 2004年版 2.李斌:《顿挫与擅变》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4.中村哲:《东亚近代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5.凤凰大视野:《近代人曾国藩》、《血色黄昏》 6.探索发现:《燃烧的黄龙旗》
7.黄丛林:《中西交冲:19世纪后期的传教与教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0-8-china 第 8 页 2013/3/31 年1月
8.马媛媛:《对清光绪年间洛河教案的考察》 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5月
9.德鸿:《发现之旅:鸦片战争催生了洋务运动》 科技大观园 1994年 10.张仲礼、熊月之、沈祖伟:《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第二篇:八年级下_历史与社会屈辱的岁月说课稿
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与本教材对应的课标是:
2、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
教材重点描述了
3、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4、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归纳、角色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合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 难点定为:因为这些知识必须要求学生在了解当时特定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再对历史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根据学生实际有一定的难度。二,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探究、能否主动的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才能得以实现。
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主要运用媒体直观演示教学、问题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采用演示教学和问题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与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教学有的放矢,顺利实现课标要求。采用对比教学法则主要为了强化知识之间的对比,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可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针对本课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我主要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阅读、感悟体验等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等。让学生做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探究质疑—自主合作—情感提升—知识巩固五个教学环节,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五,教学预设
1、情景导入、新课呈现:
播放《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历史介绍片视频片段,时间约4分钟,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尽量获取更多信息,并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观看《鸦片战争》视频最强烈的感受。学生可能会说:悲痛、愤怒、气愤、屈辱等,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屈辱的岁月(板书),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目的是运用直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升学生情感,让学生迅速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并直奔主题,并且学生直观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服务。
2、层层质疑 探究原因
导入新课后,我随即提问“英国为什么对中国民动鸦片战争呢?”,围绕这一问题向学生展示一组围绕鸦片战争的提问。让学生围绕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1)刚才在《虎门销烟》中介绍的民族英雄是谁?(2)为什么称他为民族英雄?(3)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鸦片的危害)
(4)《鸦片战争》介绍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时间、发动者和直接导火线分别是什么?
(5)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探掘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
(6)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要求学生根据视频信息,结合课本,积极思考、作答。估计学生对(1)(2)(4)题能够回答林则徐;他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民族尊严,因此称他为民族英雄;鸦片战争、时间是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虎门销烟是直接导火线等答案;对第三问,学生可能知道从鸦片的危害上回答,但往往比较片面,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卡后,我从对个人、对国家与社会等方面进行启发引导,达成鸦片摧残身心、导致国力空虚、国防脆弱、社会混乱等共识后,我趁机进行禁毒教育,希望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对第五问,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可能会有争议,我将引导学生认识林则徐禁烟是其爱国的表现,而爱国之人绝非林则徐一人,应该可以迎刃而解。既然鸦片战争无法避免,那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绝不仅仅是因为虎门销烟,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用武力保护鸦片贸易,他们把战争建立在通商贸易基础上,发动殖民主义侵略战争是其真正原因,虎门销烟仅仅是借口而已。对第六问,鸦片战争的结果学生容易回答,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我将引导学生从对中国经济(赔款)、领土(割地)、海关(关税)等主权方面的损害等方面加以分析。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浅入深,顺理成章,便于把握学习重点,通过层层释疑,得出鸦片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意味着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岁月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板书: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3、自主学习、独立讲解
解决了“英国为什么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问题后,我进一步提问:那么,近代中国还饱受了哪些屈辱呢? 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确定好记录员、发言员,下发探究单(展示探究单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本P66-67图画、地图、文字资料等,像老师那样提问,相互回答,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寻找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屈辱的表现,每组尽量能回答2—3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说出理由。(提示:理由可以主要从中国权利丧失的角度考虑)
小组探究时间设计为约5分钟,然后由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学生在学习,借鉴了刚才老师告诉的学习方法,估计他们能顺利的开展。学生可能会探究下列问题:(1)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发动者分别是什么?(2)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3)《辛丑条约》的内容是怎样的?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等等,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用课件及时呈现事先已设计好的如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会审公廨等相关图文资料。并在学生汇报后,逐一做总结强调,特别是对理由的分析。并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肯定,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之中。(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适时板书: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等内容)
为突破难点,我又启发学生思考“西方列强的几次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否相同?”展示《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战争)条约内容,要求学生从割地、赔款、通商口岸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再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67关于《辛丑条约》的阅读卡,得出: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统治国人的工具,这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的极端体现。最终得出: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中,中国丧失越来越多的主权,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锻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我再加以适当点拔与指导,使学生比较、分析等能力得到提高与拓展,努力使教师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感悟体验 情感提升
学习历史就是要反思历史,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对中国近代屈辱历史进行反思与感悟,反思
1、为什么极度辉煌的中国,此时却遭到来自西方如此的屈辱?主要是指导学生分析控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的原因。为了突破难点,我和学生一起回顾已学知识分别从中国和西方进行分析,并分别展示西欧国家体制的变化、工业革命成果、殖民扩张和中国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皇权加强,专制腐败、落后的社会生产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欧与中国的巨大反差,从而分析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
反思
2、为促使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我设问:假如你身处屈辱岁月之时,你会怎样做?现在的你,了解了这段屈辱的岁月,你想对后人说些什么?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即兴演说。学生可能会说我会象林则徐一样;我要与侵略者抗争;我要号召全中国人团结起来等等。现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落后就要挨打,要避免历史重演我们必须奋发图强等等;
这样设计的目的既是为了突破难点,分析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培养学生知识比较的综合分析能力。由感性到抽象有助于得出主要原因有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落后等,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清政府腐败的认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通过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情感得到升华,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为下一课《悲壮的抗争》的学习做好铺垫。
5、巩固练习,知识升华
1.把《屈辱的岁月》的内容编成歌谣,加深对基本认知结构的记忆,并体现情感教育。
自编的歌谣内容:鸦片甲午八国侵,南京马关辛丑订;丧权辱国权尽失,落后挨打铭记心。
2.布置相关作业,并建议学生观看电影《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写观后感,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即将下课时,我将用激动的话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
同学们,近代史让我们辛酸,近代史更让我们坚强,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历史无法改变,但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开创共和国的美好未来。
最后,我说一下本课的板书设计:(省略)
六、设计反思 教师教学设计的自我反思是客观、合理的自我总结,对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我认为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注意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方法上,教学体系上,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但是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能否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都能参与进来?再次,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课堂上提供大量的史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势必不能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这些都值得去思考。我想要解决上述问题:
1、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学习相关资料,或者课前老师印发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预习,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这样才能保证课堂小组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也就是平常说的肚中有货,心中不慌,打有准备之仗。
2、平时学习时,要有固定的历史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这样就能保住小组学习氛围的延续性。
3、小组学习探究的问题有利于吸引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始终保持高度的探究热情。
4、老师要注意探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引导,避免盲目性。方法要科学,效果要实在,避免花架子。
第三篇:1894-2014从屈辱到辉煌
1894-2014从屈辱到辉煌
高一(4)班吴丹
“故垒萧条大树凋,高衙依旧俯寒。英名左邓同千古,白骨沉沙恨未消。”邓世昌那“与船共存荣”的气魄令是人敬佩。而清政府委曲求全,贪图享乐令人愤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铮铮铁骨的邓世昌也逃脱不了命运的残酷。一心壮志为国,满腔热血抗战,谁与曾料?国已腐败不堪,战已注定失败。当慈禧太后奢华与颐和园时,日军大炮已对准国门。“难道我大清抗击倭寇卑鄙无耻的偷袭叫惹是生非?难道我大清保卫自己的江山叫轻举妄动?难道我们只能坐以待毙任人宰割?”这是«甲午风云»中邓世昌的一段肺腑之言。可是在外援决断,内部叛乱的情况下,他早已知晓,大势已去,着以身殉国。“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或许是邓世昌在生命终结之际的真实写照吧!
甲午中日战争区区不到一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军全面溃败,京津危急,情急之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条条不平等,件件灭人性。使我国半殖民半殖民地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落后就要挨打,”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我们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所以我们定要一步步壮大自己。回古望今,“我是中国人”投来的是艳羡,而不是东亚病夫。“China is very good!”是对我们如今发展的肯定。1970年的第一颗人造卫星,1983年的第一台巨型计算机,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圆满飞行,2008年我国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用黄渤在春晚上唱的“咱老百姓腰板很硬。”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如今,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康。
然而,自古以来,天下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争也紧追时代的步伐。那些贪婪的政客们,他们像一头头虎视眈眈的狼,望着别人的国家留着口水,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我不禁疑惑“是谁开启了战争的这扇大门?”不久前我国与日本的“钓鱼岛”问题,日本想借钓鱼岛对华示威是打错了算盘。强硬言辞改变不了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事实。而韩国语朝鲜也争议不断,泰国近来局势也不稳定,以及乌克兰,利比亚等等。每个国家都企图给自己最大的利益,可却忽视了我们都是“人”,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战争?
何源益?«垂老别»中的“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来益?«淮村兵后»的“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何处益?
爱因斯坦曾言“这次战争我们用核子,那么下次我们只能用棍子。”历史的每一页都有血腥的画面,和平的白鸽倘若沾上鲜血就再难高飞,蔚蓝的天空倘若弥漫硝烟世界就再难安定。看吧!那一声声痛苦的呻吟,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那一幢幢倒塌的楼房。罪恶的战争,停息吧!不要在回顾历史时,却只给予后人满是战争的伤痕。
一样的天空下留着一样的血,和平的白鸽,飞吧!
第四篇:中国的屈辱历史作文
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些传奇,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有属于自己的国家梦——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巅!
想起1945年10月1日,中国人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想起刚建国时,人民解放军是来自全国各地,手中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可是他们并没有气馁。因为,他们有一个梦,有一个中国梦——为了保卫全中国,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想起那一场场的战役,想起那一个个的英雄用生命,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我非常的感动。
2003年10月,随着那一道亮丽的火焰,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顺利升空,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而后又顺利返回。我有幸观看了这一幕,心潮澎湃,并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宇航员。为此,我缠着父母为我买了一些关于航天方面的书籍。当我得知,当一名宇航员必须有良好的体质时,我就坚持每天锻炼。每天转100多圈,在玩半个小时秋千,当做是转椅和电秋千。
慢慢的,我对当航天员的热情降了下来。这时,我又有了一个新志向——当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想象着我开着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来挑战的美国F-22战机,被我一个个的击落,我就十分兴奋。此后美国人再见到我的座机时,就吓的屁滚尿流,抱头鼠窜,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再后来,我忽然发现,当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十分危险,经常还会有生命危险。但我又不愿放弃飞行。这该怎么办呢?于是,我的目光又瞄准了客机飞行员。因为我看过一些关于客机的文章。让我知道了开客机很安全。
就比如2001年8月23日深夜,越洋航空(又译环大西洋航空)236号航班从加拿大的多伦多起飞,满载着291名乘客和13名机组人员,准备飞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这架A330客机飞行到距里斯本300英里处的北大西洋亚速尔群岛附近约200英里上空时,飞机发生漏油。在两个引擎完全瘫痪的危急情况下,48岁的驾驶员罗伯特·皮奇和28岁的副手迪尔科·德亚格凭着智慧和勇气,使飞机成功迫降在亚速尔群岛的拉格斯机场,机上304人逃脱了葬身大西洋的厄运,只有9人受轻伤,这些飞行员精湛的技术和莫大的勇气使我心生佩服。
上了中学以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大,我的眼睛看东西慢慢慢慢的变得模糊了。到医院检查一看,原来是假性近视。这么说,如果我再不好好保护眼睛,就可能真近视了,也就与开飞机无缘了。我如五雷轰顶,像被人打了一棒一样,十分的沮丧,我的梦想,你就要这样离我远去吗?
那晚,我想了一夜。为什么非得开飞机才算给国家的航天事业作贡献呢?如果我当一名设计飞行器的工程师也不一样给国家做贡献吗?于是我暗暗下决心:我要当一名设计飞行器的工程师。天蒙蒙亮时,我终于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经过呕心沥血的设计,安装,调试,试飞,终于成功的研制出Z-14C超音高速深空天多用途飞船。它可以停在近地轨道上,也可以巡航在远地轨道上,甚至是太阳静止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上。可以用空间站来对它补给。它可以载重二十吨的货物或弹药,它也可以凭借太阳能电池和自身电池运行365天。在必要时刻还可以充当运输飞船和多用途战斗机。比美国的X-37B厉害多了。
自从我国有了这件利器,世界上那几个超级大国再也不敢找事了,我国也正式进入超级大国的行列。从此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争。为此我还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
站起来了!中国终于站起来了!中国终于屹立在世界之巅!
世上正是有了两次世界大战,才加快了科技的发展。而我,也势必会成为改变这个世界的人,因为我说:“我不是世上第二个爱迪生,但我一定会成为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设计飞行器的工程师,是为了给中国造福,给世界造福,乃至给全人类造福。
自从我上一年级开始,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兴趣班。在科技班里我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飞机模型,有“先锋号”战斗机、有“新世纪号”客运机、有“飞龙号”直升机„...这些飞机一个个都让我爱不释手。我想要是我长大了当一位飞行员,驾驶着自己喜欢的飞机,那该多好啊!我开着飞机观看碧绿的森林,蓝蓝的湖泊,宽广的草原,高高的冰山和人迹罕见的沙漠,心里肯定很高兴。开着飞机还可以到天空看看,与蓝天握握手,跟白云说说话,像小鸟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飞来飞去,遨游四海,飞遍世界的每个角落。我知道:当飞行员不仅要身体好、还要眼睛好、品德好、学习好、为了当上飞行员,我现在就要好好学习,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学好每门功课。
中国的历史屈辱中国的历史耻辱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名为《列强的罪恶》,他揭露了帝国之一的罪行,剖析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遭受苦难的根源。
圆明园是列强罪恶的铁证之一。在它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记载着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圆明园本是我们中国的奇迹,可英法联军侵占了我们的圆明园,不,是掠夺了。想起这件事,心中不觉激荡起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说到圆明园,我又想起了我们中国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那是我国禁烟大臣林则徐种下的果子,但也不能说是他的错。他是一个大忠臣,他禁烟也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只是那群强盗太可恶了,不讲一点道理。《南京条约》使我们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地。我,作为炎黄子孙,21世纪的主人,就应该立下用自己的双 手与血汗,使祖国繁荣昌盛的远大志向。
在这本书里,它记录了一个个耻辱,更把思考留给了我们。然而,爱国,报国,不能只挂在嘴边,应该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否则,就只能营造出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俗话说的好,光说不练假把式。
第五篇:勿忘中国屈辱历史演讲稿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勿忘中国屈辱历史演讲稿,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东方,有一条巨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她养育着14多亿个孩子,他们有个共同名称——龙的传人,炎黄子孙,中华儿女!这位伟大的母亲已经五千多岁了,在这五千年里,母亲一直在成长,在奋斗!
母亲的成长记载在五千年的历史之中。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从五千年前恶劣的环境,到现在生活的奔小康;从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的声势浩大,到汉武帝的聪明才干;从英勇的唐太宗,到宋太祖的威武;从宣统帝的无奈,到毛泽东开创的新中国。中华啊,在时代的洗礼中用方块字记录着自己的成长史。
在中华母亲的成长中,除了辉煌,也有饱受侮辱屈辱史:八国联军的火烧圆明园,盗取中国的宝物;英国引起的鸦的片战争,夺去无数人的金钱和性命;一条条邪恶的约定,将中华陷入久久的愤怒;日本鬼子南京大屠杀,死亡之歌在大地上空唱响……八国联军的罪恶罄竹难书,无辜的百姓在他们眼下都成了罪恶的代言人……在战乱之中,一支正义的组织共产党出现了。在毛主席的带领下,邪恶被赶出了这块圣土,证明了祖国的成长!
毛泽东开创新中国,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逮捕四人帮,邓小平春天的故事……共产党为母亲除去田中的杂草,撒上春天的希望,祖国在这他们的带领下继续成长;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钱学森研究原子核,邓稼先两弹一勋……母亲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成长:零一年申奥成功;零三年母亲第一艘载人火箭神舟五号升入太空;一二年母亲拥有航母;一四年神舟十号已经成功上天……祖**亲,在炎黄子孙的帮助下,一点一滴的成长。
同学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接班人,是龙的传人!让我们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祖国因为有我们的未来而更加辉煌,让祖国因为我们成长的更加迅速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篇二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挟工业革命之利,加紧对外扩张。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鸦的片和炮舰首先打开中国国门。美国、法国、俄国、日本接踵而至。在鸦的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列强逼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损害,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一步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虽然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没有退让屈服,他们同仇敌忾,不畏强敌,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而这一切的一切中国当时的清政府一手造成的,更让我痛心是,当我们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还感激涕零地对列强表示,今后要“以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话,让生活在现在的我们都倍感羞愧,这简直就是对中国的侮辱。
当写到这里时,我的笔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心中顿时涌出一团来自内心的怒火,这种愤怒,我已无法用我那平乏的比笔表达出来了。
曾经,在北京西郊,有一座让世界惊叹的黄家园林——圆明园,它曾被世人喻为“万园之园”,但在第二次鸦的片战争中,却被可恨的侵略者一把火烧掉了,但当时腐朽的清王朝却无动于衷,对此不闻不问,真让我感到寒心。现在,当我们走到这里,看到的却是满眼的断壁和残垣。我们能不对外国侵略者感到痛恨,能不对当时的清政府感到痛心吗?也许,如果当时中国可以予以外国侵略者强有力的打击,也不会让这一建筑奇迹被销毁,也不会造成现在的后果。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再也无法更改,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努力学习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开辟美好的明天。
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的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