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推荐文章《做教师,首先要做正常、健康、快乐的人》 - 副本
做教师,首先要做正常、健康、快乐的人
你是否曾对教师职业迷茫?你是否曾感觉应试压力下让人难以喘息?你是否有对教育悲观的时刻?你是否曾因教师职业远离富贵而动摇?
34岁,我才安静地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书面前坐下来。——王木春
最初的逃离
二十多年前,我带着一脑子的浪漫想法和几箱子书籍,告别大学校园,回到中学母校,开始了教书生涯。
我像被突然丢在闹市中的小孩,四顾茫然,单凭一股书生意气,跌跌撞撞前行。
这不是我想象中的校园和我所要的生活。一年半后我成家,当时工资极低,入不敷出,我陷入了深深的伤痛与迷茫:将来孩子怎么抚养?没有房子怎么办?
我决定改变自己的未来。
一个做水电工的亲戚让我业余去当他的“徒弟”,我答应了。我每周有一天没课,加上周日,这样每周可以有两天时间外出打工。和我一道做学徒的,是个不足20岁的小伙子,一问,他如果没在小学五年级辍学,刚好该念高二,很可能成为我的学生。但他当时却是我的半个师父。
那段日子,我学会了大口大口地抽劣质香烟,学会了闭着眼睛一手握铁钎一手砸铁锤,学会了叼着烟卷讲荤话……星期一早上,我换下满是尘泥的做工服,披上干净衣服,摇身一变,又成了“人民教师”。我做工的这家房主,在镇里当副科长。房子占地200多平方米,房间里各种配备很高档。一位中年水电师傅问我当教师月薪多少,我回答后,他指指一只正要安装的马桶,对我说:“小王老师,这马桶是你4个月的工资。”此时,房主进来了,一边甩好烟,一边吆吆喝喝,仿佛我们是他家里的一群仆人。
我爬上三楼,脚踩人字梯,手握铁锤,一锤一锤狠砸下去。蓦地,我从窗口瞥见远处的学校操场,虽杂草丛生,却安静如斯,诗意流淌。一会儿,钟声与广播操音乐相继响起,学生三三两两地走向操场。我认出自己班的学生了,他们正跟随旋律动作起来……我的双眼模糊了。
第二天,我早早到校,注视着学生一个个走进教室,内心脱胎换骨般清爽。我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等着自己,但我再也不会离开了。
我不做“不幸”的教师
十年后,也就是2004年,是我教育生涯中较为特殊的一年。因为连续两届带高三毕业班,学生成绩好,我侥幸获得了一项很高的荣誉。教师节前,我去某市参加颁奖仪式,其规格之高,场面之隆重,令我大开眼界。
颁奖之前,照例有几名模范教师代表作事迹报告。模范教师在台上慷慨激昂,我与不少同行在台下泪流满面。
一位在贫穷乡村坚守了几十年的老教师说,因为怕耽误上课,他甚至贻误了送自己发高烧的儿子求医,导致孩子终身残疾;一位女教师说,因为工作太忙(上面不断来检查工作),腾不出时间陪丈夫去体检,丈夫最后患癌症去世……
几乎每位模范教师的背后,都有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报告会后,我随众人在笑容可掬的礼仪小姐的引导下,踏着红地毯,走上高高的领奖台,掌声响起来,眼前到处是鲜花、横幅。望着台下的千余名同行,我一点“光荣感”都没有——我愧疚于自己和他们比起来,什么“不幸”也没有。接着,我从心底胡乱冒出许多疑问:教师活得如此艰辛和沉重,在学生面前,在人们心中,能赢得职业的尊严吗?
“敬业”,固然是教师应有的职业态度,但“敬业”等同于“牺牲”自我乃至“牺牲”家人吗?教育事业是殉道者的事业吗?在教书的同时,和学生一同获得身心的喜悦、生活的幸福,不是更令人欣慰吗?
我回想起1999年的一天,我们去看望一位刚做完大手术的退休教师。我第一次听说,这位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住院两年以来,医疗费一直无法报销,理由是地方财政没钱。学校替他垫付了一部分,其余的还没有着落。这位老教师的遭遇让大家唏嘘不已。
回家路上,一位我十分尊敬的老政治教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我们当教师的,要了解起码的经济学常识,懂得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生产与再生产的关系。我们一方面要负责任地工作,一方面还要善于保护自己,做到„可持续发展‟。要不然,干不了十几二十年便趴下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极不负责的。”
接着,老教师对有的学校领导不遗余力地表扬教师带病上课的行为表示不解与批评,认为这“不合人道”。他问我:“人们总爱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为什么我们教师要活得如此糟糕?为什么教师不能做太阳,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给予别人的同时也不过度地内耗,并使自己活得长久?”
老教师讲这番话是在十几年前,其思想在当时堪称异类,和我所接受的传统观念相左,况且彼时我年少轻狂,浑身是劲,更不以为意,觉得他“计较”、“自私”。
可是到了2004年的这天,听完几位模范教师的悲情故事,我回味起老教师的话,一边反思自己十二年来的生存方式,一边想象着如此全力以赴的结果将会是什么。我还回忆起,这些年来,为了会考和高考,如何挨过一个个难眠的夜晚。有一次公布会考成绩的前夕,我彻夜噩梦连连,浑身无端地战栗不停,妻子从身后抱紧我,陪着我叹息、流泪;我想到自己刚满35周岁,身体却快速地衰落,将来该怎么办?
我仿佛瞬间“通”了:不能做“不幸”的教师,我首先得做正常的、健康的、快乐的人!
走下领奖台,回到家中,我把奖状、奖章收进抽屉里,用奖金给家人买了新鞋、新衣服,余下的,用在了旅游上。
在一本书面前坐下
2002年,新课程改革启动的第二年,教育局组织全县十几位“爱读书”的教师成立读书班,开展教育名著阅读活动,读的第一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教育专著,在此之前,我似乎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但这个长长的名字念起来还是有些拗口。也许是因为读书班的班主任C君和我交往多年,加上我是县城一中的教师,我被选进了读书班,还被任命为班长。
书一领到手,我就丢在了一边。对所谓的读书班,我颇为不屑,觉得不过是搞“形象工程”,走过场而已。开班仪式后,班主任布置大家回家先读书中的某几篇,两周后在读书会上交流。
两周后,大家再次聚到了一起,C君点名班长第一个发言。我慌了手脚,准备已来不及,只好借口这段时间高三毕业班杂事缠身,没工夫阅读。说完尴尬地坐着听其他老师逐一发言。记得某小学教师发言后,C君表扬他那句“一些词渐渐清晰”说得好,我肃然起敬,没想到一句平淡的话经过C君三言两语的点拨与阐释,竟变得熠熠发光。我也佩服这位小学教师阅读的深入、体会的细腻。老师们的发言给我一种感觉:这是一群真正的读书人,这是一本有趣的书。
说到读书,实在惭愧。那时,我已大学毕业十年,十年来,也不间断地买书、读书,但准确地说,我是买而不读。
家里沙发右侧的一个座位陷下了几厘米,是我“坚持不懈”坐着看电视的最好见证。有好多年,我不曾完整读完一本书,最用心看的是教参、各类名师教案。
况且在我的意识里,所谓教育名著,无非是贩卖那些大道理,老调重弹,干巴乏味,无益于高考和评职称。因此,拿到《给教师的建议》后随手丢开,于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就在这次读书班交流会上,班主任C君又布置了作业,这回无处可逃了,我好歹要给他面子。回到家,硬着头皮打开厚厚的《给教师的建议》:
“在早秋的一个温暖而有阳光的中午,我和孩子们来到河岸边。我们分散在一片草地上。
在我们的眼前,是一片点缀着秋季花朵的草原,鱼儿在清可见底的河水里游来游去,蝴蝶在空中翩然飞舞,燕子在蔚蓝的天空飞翔。
我们来到一个高高的悬崖跟前,那上面经过多年的变迁已经露出土壤的剖面。孩子们很感兴趣地察看着各种颜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橙黄色的、白色的泥土层和砂层。阳光、草地、花朵、河水、蝴蝶、燕子、泥土,这也可以构成教育的一部分吗?我很吃惊。我第一次在教育书籍中遇见如此诗意的句子,它使我想起契诃夫笔下的大草原。”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教育名著,竟与想象中的迥然不同。它是教育书籍,但毋宁说是散文,是诗,字里行间有着别样的情怀。它纠正了我之前对教育书籍的偏见,并最终颠覆了我对教育的认识。我惊异地
发现:原来,在平淡的课堂、冰凉的分数背后,还有另一片天地。
一直以来,在我的词典里,“教育”二字简单得很,无非是把学生管好、教好,具体到学科教学,就是把课本内容讲清楚,题目搞通,让学生考试得高分。
那时每教完一届学生,最惊心动魄的时刻,就是高考公布成绩的那一夜和次日。深夜,不断有学生打进电话,告知分数,有时我还忍不住打电话给学生(一般是有希望上线的学生),询问成绩,接着再探听外地的考试情况,估计自己学生的成绩排名。
学生名次好,领导高兴,我高兴,大家皆大欢喜;反之,我就像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路上遇到熟人也不敢抬头,好像我的额上印着学校的名字。
有一年,我的一个学生总分居全市第二名,着实让我风光了一阵,新学年,年纪轻轻的我马上被提了“官”——当了高一段长,可谓名利双收。那时候,我以为,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成绩就是硬道理。”此外,对教育,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大道理。
走进《给教师的建议》,这些“硬道理”离我渐远。我在书中触摸到了教育柔软的一面,宽阔的一面,与分数毫不相关的一面。
我一口气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然后,用一本旧杂志的封面,把书包起来。当我能够安静地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书面前坐下来时,我已经34岁了。有一次到省城福州参加培训,在书店里读到一行文字:“当你的灵魂被唤醒时,你的阅读才真正开始。”不禁浑身颤抖。我感到,多年来,自己的灵魂其实未曾苏醒,读过的书亦如船行过水面,未曾在心里留下印迹。
而今回首,这与其说是我对阅读、对教育的发现,毋宁说是对自我的发现。年年都有“匿名信”
2007年的一天,我所在年段的一个学生写来一封“匿名信”。
敬爱的王段长: 您好!
我是高三年级慢班的学生,我代表我们广大慢班的同学对年段今天召开百日誓师大会的一些事情表示愤满(懑)。你知道吗,当我们那几个班级的同学搬着椅子走进会堂,见到其他班级的同学不用带椅子,是怎样一种心情?
我不晓得我们的班主任是怎样的心情,但是慢班的我们却觉得心里特别压抑!一种强烈的被歧视感拍击着我们的心坎,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那种被歧视的感觉如此强烈。老实说,搬椅子到那儿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可就是那么一把椅子显示着人与人的区别。您在会后对我们说感谢,这是一句让人觉得温暖的句子(话),然而我的心久久也温暖不起来!为什么偏偏就是我们那(这)4个所谓的慢班!仅仅是凑巧吗?为什么不按顺序,让年段后面那4个班级自带椅子呢?让人费解啊!平时召开年段重要会议,那些人们所说的快班、中等班都可以到阶梯教室去听老师讲话,而我们那(这)4个慢班没有这样的机会!
您总说我们慢班的同学不能泄气,可是今天这件事就足已(以)给我们沉重的打击。也许您认为这没什么,或许会认为这是一种鼓舞的方式,使我们为了改变地位而拼命学习。是不是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快慢班的差距?我的心里真的很难受,复杂的心情久久不能消去。
今天这个出席百日誓师大会的形式,真的觉得年段是在给我们4个慢班以一种无形无语的歧视!段长,真正鼓励我们前进的不应该是这种形式吧?也许我的语言有点偏激,但这真的是我们慢班广大同学的心声啊!
看完信,一双双责备的眼睛、一张张愤怒的脸闪动在眼前。
类似的经历我也有过。第一年参加高考,因为总分低,被学校剥夺了报考大学的资格(学校为了确保高考升学率),我不敢告诉家人,偷偷买了一瓶丹凤高粱酒,灌下半瓶,然后狼一样嚎哭起来……往事与现实交错,让我的心在滴血,同时产生了深深的负罪感。虽然,大会前我曾主张让快班的学生自带椅子(理由之一:快班的学生占有的优势资源已够多的了),后来该建议被大家否定了。然而,这不能说服自己走出自责的泥淖。
那一天,我魂不守舍,晕晕乎乎。这不是因为我是段长,而是因为我是教师,却无形中充当了一次“刽子手”,用人为的等级观念去伤害学生。可是,除了难过、愧疚,除了在心底说一句道歉,在200名受伤害的学生面前,我还能说什么、做什么呢?
一个人花费一二十年的大好时光来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外是学习知识、学习做人,为将来走进社会作各种储备,同时还要感受自由、平等与幸福,让心灵因教育的沐浴而健康、丰富。倘若学生在学校,心灵饱受戕害,变得碎裂,学校在本质上已背弃了教育的宗旨,走向了教育的对立面。即使学生“学富五车”,不难想象他们长大后的精神世界会是什么样,他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回应社会。
我把这件事写成文章,发表在省内一家刊物上,也许一些领导、老师看到了。可是,第二年,差不多同样的闹剧又在新一届学生身上重演。这次的理由是上面有大领导要光临会场,怕慢班的学生表现不好,会“出事”,所以只挑选年段快班的学生参加文艺汇演。于是,又有新一届的学生写长长的信给我……
我终于明白,社会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左右着学校,学校也是名利场。我跌入失望之中。那些夜里,我独自游荡在没有星光的路上,滋生了一个念头:离开学校。事有凑巧,2008年,我的大学母校百年校庆,几位在这所大学读书的学生知道我无法参加庆典,特地聚在一起,拍下100多张照片寄给我。这些照片,记录了校庆期间母校的热闹,也刻录下了校园一草一石的沧桑。而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在每张照片背后的题词:
“我们走在青石的阶梯上,寻找您远去的记忆……”
“曾经窗外的小树,如今已长成葱葱大树。岁月匆匆流逝,曾经的回忆却永驻心间。王老师,在您激情燃烧的往昔里,可曾见过它?”
“熟悉的小路,熟悉的长安山,一定留下了您许许多多的足迹吧?今天的我们踏着您曾经走过的路,不禁感慨:当年的王老师会在某一个角落留下什么故事呢?” “绿茵场上,曾经的你是否和我们一样在此谈笑风生?曾经的你是否和我们一样在此掩卷遐思?……” “这份沧桑的历史,穿过时空的隧道,依然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是的,有些故事是不可能重演的,有些人是不可能被遗忘的。就像您……”
“秋日午后/幽静的校园小径……/有人说:„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幸福的路。‟/可是和您一起度过的那段路上/我们可不可以赖着不走?” ……
熟悉的字迹以及一个个有点遥远的名字渐渐平息了我的心。我突然渴望为他们做点什么,以感谢他们给我带来的职业快乐与尊严。我该馈赠他们点什么呢? 在写作中慢慢“改善”,大致也是在新课程改革启动那些年,朋友J负责本地一家教育内刊的编辑工作,约我写篇轻松些的千字短文,内容要围绕“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这个主题。
这么熟悉的的话题,我却憋了半个月才勉强凑足字数。文章刊印出来,题目改了,正文也经过大手术。修改后的文字简洁、灵动,不像原先干巴巴的样子了。这让我既惊喜又羞愧。
“想不到当年中文系的才子,现在变得这般僵化。可见应试教育的可怕!”饭桌上,率直的J当着我和几位朋友的面,大为感慨。
是的,大学时代,我的散文曾获过大奖,也在一些小报上发表过若干篇豆腐块。可工作多年后,我简直变成了教书机器:终日趴在练习题上,对教学参考书顶礼膜拜,上课则照本宣科。自然,为了评职称,也奋力撰写过几篇学科论文,但我清楚自己肚里的货色究竟有多少。
除此以外,作为语文教师,我做过什么?还能做什么?一年到头读不了两本书,写不了几行日记。此时,听着J略带批评的感叹,我任由苦笑和悲哀从脸上麻麻地漾开。
后来,J一再“威逼利诱”,我勉强拼凑了两篇文章,题目倒有新意,内容也略有进步,可依然没几句自己的话。好在这期间,我开始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著作。
2006年,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写博客完全是“被迫”的,是屈从于教育局领导的“要求”。但想不到的是,我的教育人生从此改写了。
我的第一篇博文是《面对新闻,必要的警惕》。文章寄给《杂文选刊》,很快登载了出来。这给了我巨大的鼓舞:我还有足够的力气独立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
每月,在博客里挂出几篇文章,抒写对人生与教育的感受。一段时间后,重温这些文字,我感到过去的生活不再是破碎的、漂浮的、毫无意义的,虽然其间纠缠着苦乐与成败,迷茫与挣扎。
而每天经历过的大小事件,无论美的、丑的,真实的、虚假的,都自动转化为思考和写作的源泉。所有这一切,在昔日,完全是我所熟视无睹、感受不到的。
两三年的写作后,我发现自己面对教育的立场、注视学生的目光、对待生活的态度,都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改变,准确地说,是获得了“改善”。
每一个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人,大概都有自己的自救方式。对于我,除了阅读,就是思考和写作。
读书与思考,使人清醒;清醒,往往加剧痛苦。而痛苦则不断强化着我心底的念头:拿起笔,反省十几年走过的教育之路,并记录行进中的生活。我不想迷糊地挨到60岁,然后无声无息地退休,更不想白白浪费和辜负经历过的种种痛苦。
阅读、思考和写作还改变了我的语文教学观。当“人”的核心地位在意识深处竖起来之后,我的课堂也随之“变脸”。
我不再像往年一样,把教学的目标锁定在单一的高考上。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总是从读课外书开始。这些古今中外的优美文字、思想和情感,才是一个人到学校来该获得的重要元素。我抛开教参、教案,用心灵直接面对文本,解读文本,从我认为最有意义的角度切入,和学生共同质疑、探讨、发现。“我最喜欢文中这几句:„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
几个星期前,讲授弗洛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我让学生挑出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艺娟这样回答。我问她理由。“因为,我将来也要当母亲,当一个好母亲。”
我的课就是这样,常借题发挥,和学生“拉呱”。我还喜欢“无中生有”地和学生聊天,比如告诉他们刚才进校园时我看到木棉花开得正好。遗憾的是,不少学生每天途经树下,竟然对此熟视无睹。我也会对他们谈起周末自己读到一个美妙的句子,因而一整天沉浸在欢喜中。
这样的教学,回馈给我的东西更多,而不仅仅是不错的高考分数。
“我在北京搬了5次家,因为书多,每次搬家都很辛苦。一直觉得走到现在能比较独立、比较勇敢、比较中庸,都是因为有看书的习惯。我觉得这和当初受您的影响和指引有关,因为潜意识的力量真的很巨大!”某个寒夜,我突然收到一位多年前的学生的来信。
“当一切尘埃落定,痛与不痛、幸与不幸早已弥散在风中,拥有的是一颗逐渐坚强的善良的心。”热爱写作的K在去年高考中发挥失常,却给我发来这样的短信。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感受到了为师的乐趣和价值。
清晨,从玉兰树下走过 2011年的一个夏日清晨,我起床很早,出门散步。雨,迷迷蒙蒙下着。空荡荡的小街似乎为我而存在。我宛如漫步在通往另一个美好世界的途中。
突然闻到一股久违的幽香。哦,玉兰花!已经好久不见它了。我收起伞,在玉兰树下停住脚步。我突然想哭泣,悲伤又幸福地哭泣。
那段时间,为了应对上级的各种检查、校庆宣传,以及加重一倍的教学工作量,我的身心迷失在无边的重轭下。已经有几个月,我不再黎明早起,从容地从玉兰树下走过,感受它清新的气息。
一个周末,在远方朋友Y的棒喝下,我幡然醒悟:我再也不能贪图虚名,把宝贵的光阴出卖给没完没了的会议和材料造假,每日活在紧张的阴影中,从而忘却了自己该做的事——至少像正常人一样活着。
于是,两天后,我正式向领导提出口头辞呈,辞去学校德育处主任职务,也不愿再担任其他任何行政职务。妻子问:“你辞去主任,从此就没有痛苦了吗?”我回答:“人生一世,谁能摆脱痛苦?但也要看承受何种痛苦。如果有一种痛苦伴随着无休止的自我谴责,这种痛苦即使能带来许多„好处‟,为什么我还不拒绝?”
此时,伫立在玉兰树下,回想这些年的自我纠缠,再想象若干个月后,卸去行政职务,可以从此拥有相对单纯、安静的时光,读书、写作、喝茶、发呆,可以无牵无挂地散步,喜悦填满心窝。
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我正式向领导递交了书面辞职书。
临放假的最后一天,我到学校履行最后一项作为“主任”的公事——向九年级学生收取上级临时布置的某种投票。段长和另一位老师说:“王主任,今年莫名其妙的投票格外多,老师和学生都很烦啊。”我真诚地说:“对不起!”
而此时,我心里还有另一个声音在说:“对不起,全校的学生们,以及你们的学姐学兄们,这一年来,不,在我担任主任这些年来,由于我不敢违抗命令,一次次指使你们作假,我向你们道歉、忏悔……”
我爬上四楼的德育处办公室,简单“统计”好投票结果(其实,这结果上面早就“定”好了),把它们压在某干事的办公桌上。临走时,我又回头望了下办公室,熟悉的桌椅,熟悉的盆景,熟悉的窗外风景。四位勤恳的干事好像还坐在椅子上,朝我微笑,但我不复留恋。
走到行政楼一楼大厅,猛然觉得鞋底有异物硌脚。我脱下运动鞋,磕了磕,两三粒粗沙子跳到地板上。多么富有象征意味啊!我笑了笑,穿上鞋,轻松离去。
第二篇:正常健康人体格检查
体 格 检 查
体温36.8℃,脉 搏76/min,呼吸18/min,血压120-80mmHg,身高170cm,体重56kg.一般情况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检查合作.步入病房.皮肤 色泽正常,弹性良好,无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和蜘蛛痣.淋巴结 颊下 颌下 颈部 锁骨上 腋窝 腹股沟淋巴无肿大.头部及器官
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毛发浓密分布均匀.眼:无倒睫,无脱眉,眼睑无水肿,结膜不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两侧瞳孔同圆等大,对光反应正常,眼球运动正常,视力粗测正常.耳:两耳廓正常,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乳突区无压痛,两耳听力粗测正常.鼻:通畅,鼻中隔无偏曲,鼻翼无扇动,鼻窦区无压痛,无流涕和出血.口腔:唇不发绀,无龋齿,义齿,缺齿.牙龈不肿胀,无溢脓及色素沉着,口腔粘膜无溃疡,出血点,舌质淡,苔薄白,扁桃体不肿大,咽无充血,悬雍垂居中.颈部:两侧对称,无颈强直,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甲状腺不肿大,无血管杂音,气管居中.胸部 胸廓无畸形,乳房两侧对称.胸式呼吸为主,呼吸节律规整.肺脏
视:胸式呼吸稍弱,节律正常,两侧对称.触:两侧呼吸动度相等,语音震颤无增强,无胸膜摩擦感.叩:呈清音,肺下缘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肩胛线第九肋间;左侧肩胛线第十肋间,呼吸移动度3cm.听:两侧呼吸音清晰,无病理性呼吸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脏
视: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搏动范围直径约1.5cm.触:心尖搏动位置同上,心尖部无震颤,摩擦感,抬举性冲动.叩:心浊音界如附表.右(cm)肋间 左(cm)
2.5 Ⅱ 3
2.5 Ⅲ 4Ⅳ 7
Ⅴ 8.5
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9cm.听:心率76/min,心律齐,第一心音无增强,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和心包摩擦音.桡动脉:搏动有力,节律整齐,无奇脉或脉搏短绌.水冲脉,血管弹性正常,脉率76次/分周围血管征:无毛细血管搏动和枪击音.腹部
视:腹无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蠕动波.触:腹壁柔软,无肌紧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液波震颤.未触及包块.叩:肝脾区均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扣痛.听诊:肠鸣音正常,3~5/min,未闻及血管杂音.肛门及生殖器 肛门无外痔和瘘.指检括约肌正常,未发现肿物,无狭窄和压痛.外生殖器发育正常.脊柱及四肢 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关节无红肿,下肢无可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 皮肤划纹征(-).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
第三篇:做教师就要做最好的教师
做教师就要做最好的教师
马庄乡初中王贤
做老师就要做最好的老师
走上讲台的那一刻,看着台下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知道自己这一生将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我暗下决心:爱就要爱得深,干就要干得好,当老师就要当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最好的老师!
我一个师范毕业生想教好学,要当一个“最好的老师”,谈何容易?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挖掘知识的宝藏,疏通智慧的清泉,花蕾培育,我“扑到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除了上课吃饭外,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我如饥似喝地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业余时间自学《心理学》、《教育学》,订阅了《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河南教育》等十余种教育书刊。夏天,别人乘凉、聊天,我在电扇下苦读;冬天,别人钻进被窝看电视,我在灯下熬夜。几年来,我很少在十一点前休息。我结识了布鲁姆、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叶圣陶、陶行知等教育大师,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理论专题》《学生管理心理学》等专业书籍。同时我又参加了河南大学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我竭尽全力提高自我,即使稻秆之微也不放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任教伊始,我就以优异的教学表现取得了评课、备课、说课一等奖,我执教的优质课也首次受到了县里的表彰。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师德效仿的表率。时时处处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命令,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平时我就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如: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和学生一道起床出操,从不间断,饭后及时上班,准时上课,不迟到,举止文明,礼貌待人等。
我班有一女同学,家中条件较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娇里娇气的,害怕吃苦,从初一开始就经常迟到,有时干脆装病不上课,同学们都称她“迟到专业户”。冬天来了,这个女同学早上又连续迟到了两次,第一次她说离校远,不愿来,第二次迟到,她又说早上一个人来路上害怕。我便说:“既然这样,早上我到你家门口接你。”恰好当晚天下起了大雪,第二天早晨,我硬是在她家门口等了几十分钟,这位同学才出来,一看到我站在雪地里,身上披着雪花,她一下子愣在那里,因为她压根没有想到老师还真来接她。真诚唤醒心灵。从此,该生无论刮风下雨,从未迟到过。在和学生们相处中,可以说,我的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在学生中间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诚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才会对教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我坚持正面教育,诚恳地帮助学生,从不大声训斥和体罚学生,所以学生肯于对我倾诉心声,吐露真情,使我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恰当地选择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流行的黄色暴力书刊,影碟也逐步波及到学校,凶杀格斗成为部分学生谈论的热门话题,李新同学由于家长管教不严,溺爱娇惯,贪玩、任性,书包里装着武侠书刊,口袋里经常带一把刀子,扬言要象武侠那样走南闯北,用刀子捅死两个人才痛快。在他的影响下,一些学生打架成风,骂人成习,影响极坏,我就针对这种苗头,在班内开展了“英雄事迹知多少”,“争做十佳少年”“讲革命故事”“每周做一件好事”等一系统性列活动,并仔细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学校、家长双管齐下,共同教育,使家长和学生都认识到格斗、凶杀书刊的危害性,不少学生主动上交了武侠书刊,小刀、匕首,打架、骂人的现象也基本绝迹。
王晓丽是个典型的农村留守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剩下她和年迈的爷爷,痴呆的奶奶相依为命,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再加上爷爷的无力管教,她从小学开始就染上了上网的毒瘾。到了初中以后更是变本加利,有时整晚都泡在网吧里,以致白天极度困乏上课呼呼大睡,成绩急剧下滑。看着她那布满血丝的迷茫而又空洞的双眼,一种怜惜和痛心涌上心头。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在心中响起来,一定要救救这个孩子,一方面,我在班里进行“远离网吧,回归课堂”的主题演讲比赛,使全班同学都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性,从而都来帮助和监督王晓丽,另一方面,我时常地和王晓丽谈心,谈她的家庭,谈她的学习,谈她心里的委屈和不满,慢慢她变得开朗了许多。我还经常跟她的爷爷沟通,并联系到了她的爸爸妈妈,在我的多次劝说下,她的爸爸妈妈也认识到父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也时常地跟王晓丽打电话询问学习和生活,并答应每年都要回来几次,每次都要和王晓丽在一起住上一星期,并且寒暑假还会带王晓丽一起去。慢慢地同学们发现王晓丽活泼了,开朗了,爱参加各种活动了,老师们也发现——王晓丽上课不瞌睡了,爱动脑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看着她那双清澈、有神的眼睛,我会心的笑了。
教师只有对学生怀着“爱就要爱得深”的情感,才能在发现问题后冷静分析,因势利导,创造出好的育人方法。俗话说得好:“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其实这种本不是教育的教育,才是最能入脑入心,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教育。
如今我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7年了,今后我还将继续努力,为着一份对学生的深沉的爱,肩负着一种本就应该的责任,向着“最好的教师”这个目标奋进。
第四篇:做快乐健康的班主任
做快乐健康的班主任
班主任这一工作,不但要益人,也要益己;不但要促进孩子的发展也要促进自己的发展;不但要为幼儿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社会生活服务,也应该为自己的幸福服务,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教师的专业活动,不应该单纯是消耗型的,而应该是发展性的。
只要是工作就少不了压力。虽说要有效减轻压力需要多方努力,但作为个体,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改变工作方法等策略为自己减压并体味工作的快乐。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爱心,做到热爱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和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幼儿,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一条通道。”
1、做一个爱孩子的教师。
教师的“爱”能使他全身心地为孩子着想尽力为孩子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家长满意、得到社会肯定。
2、保持一份好奇心。
学会享受孩子的纯真,享受家长的信任,享受领导的期望,在忙碌的工作中体味快乐,体味幸福,体味成就感。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有健康心理、阳光心态,笑对人生,关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掌管好自己开心的钥匙。
“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这就使健康由单一要素扩大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力等三个要素,这才是现代健康的完整内涵。
3、乐于工作、均衡生活
以积极主动、轻松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中要敢于展示自我,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专长。抓住机遇,由“让我干”——为“我要干!”尝试自己喜欢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去研究,写真情实感的教育随笔,享受孩子的纯真,享受家长的信任,享受领导的期望,在忙碌的工作中体味快乐。
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片空间,丰富业余生活。工作之余,如果你喜欢写作,那么你尽可以用笔记录你的喜怒哀乐;如果你喜欢阅读,那么你尽可以让自己沉浸到故事中去,借此体味别样的人生;如果你喜欢音乐,那么你尽可以随时听听音乐,或引亢高歌为自己感动一把;如果你喜欢时尚,那么尽可以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让自己的心情焕然一新。只要你愿意,就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第五篇:做一个健康快乐教师
金龙中学教师讲坛材料
主持人:王勇 主讲人:沈美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地点:会议室
主题: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引子: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它维系着千百万孩子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快乐,因而应该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职业。教师们为了这一职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绚丽的晚霞……,荣誉的背后我们的教师们背负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压力。
正文:
一、教师 “心病”由何来?
我想,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社会环境: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导致教师压力大。日益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和不少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少数学生对教学的反叛,家长本着望子成龙心态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评价,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本人: 一是教师把完美作为为人处世的目标,时时事事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不能实现或受到障碍,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二是教师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职业特点:教师的生活空间狭小,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的世界里,教师90%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学生在一起的,他们进行反思和与新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因此,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使教师产生一种自卑感和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隔离感
二、莫叫“心病”扰人师。
教师不经心时心态的一点点偏差,对学生的伤害可能危及一生。教师长期处于心理重负之中,若不能及时解脱,只能以牺牲健康作为代价。心理失衡容易使教师和谐、互补的人际关系受到创伤。
下面,介绍几种小方法,帮助教师去除“心病”,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教师!
(一)对同事——学会相融
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特点以外,还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劳动,也是一种合作性很强的劳动。每个老师有每个老师鲜明的个人课堂特色,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鲜明的知识链系统,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同事关系和谐,身边有一些理解和关心自己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工作就会充满快乐。身边有几个事业上的伙伴,工作中的难题就可以互相分担,减轻自己的焦虑无助感。因此,要把自己当做同事虚心的“学生”,要把同事当成自己的“朋友“,互相扶持,和睦相处,共同学习。那么,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堆教育家中间,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很伟大!
(二)对学生——学会悦纳。
所谓“悦”即“喜欢”,“纳”即“接受”,“悦纳”就是喜欢和接受。关于悦纳学生我们来看看两个观点。金龙中学教师讲坛材料
观点一: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
我记得李校长在师德讲座时曾经提到一点:“谁都知道乐观者永远都看到美好的一面,对生活永远报有希望,不仅是老师,我觉得每个人都应有乐观开朗的性格。”我们要拥有乐观的的态度。
观点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我们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可是在现实中同事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叹:“我真想把这个学生送给某个教授,看看他怎么能把他教会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怎么看才有利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差异之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之也一样。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想,这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利,更利于我们自身。
本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学生评价的改革,实行“星光少年”评价体系,每月评出品德星、智慧星、守纪星、健体星、特长星。对于得不到“星光少年”称号的学生,我们引进了“雏鹰争章”的体系,随学校或班级活动评选自然章、观察章、体能章、国防章、礼仪章等20个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特长。李校长在师德讲座中也提到:“在教学中更要善用乐观态度。比如,班中有一个顽皮得无法容忍的孩子,你应当用你乐观的态度看到他在体育、劳动等方面的优点,而不是只瞅着顽皮紧抓不放,换一个角度去看人,你的心情或许就会豁然开朗。”老师们可以从学生获得的星和章中发现学生的特长,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成长,走出心理怪圈。
我们应该确信:每一株花最初都是草。每一棵草最后都会开出花。
(三)对自己——学会保护。
最大的杀手是自己——这不是危言耸听。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不是天方夜谭。
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危险性,那么怎么谈得上杀手、医生和保护呢?让我们从应激反应综合症说起。压力引起应激,应激状态下,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现,但这些超常的表现都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一个母亲会以比消防员还快的速度飞跑过去接住从楼上掉下来的孩子,就是一种超常的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容易患这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于第二位!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保护自己。
这样一个故事: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一片旷野,问: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铲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需要除根。哲学家摇摇头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他们突然醒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金龙中学教师讲坛材料
是的,铲除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植庄稼。如果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称之为杂草的话,那么教师的心理自助就是绿油油的庄稼。如果你觉得你近来不太好,有些抑郁、焦虑、透不过气来,不妨来试试下面这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轻装上阵。
“心是有限的舞台,那里不可能摆放太多的座位。”所以,从学生放学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把时间交给自己,整理整理一天的用品,写一写明天需要的东西,做这些事时可以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是悠扬的曲子,或者是最新流行的歌,都可以帮你缓解一天的压力。或者你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随手可触的地方,哪怕只看一两段,这一天里你总算给了自己一点时间,为自己而活着。你会发现,你不但是教师,还是一个不错的歌星、诗人、或者哲学家……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是美好的、美丽的、美不胜收的!
生活中,我们给自己的心理负载了太多的负担,不必要的禁忌、消极的思想、阴郁的情绪以及时时困扰心灵的焦虑等等,都让我们举步维艰,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我们总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试图获得他人的支持,更加重了对心灵的束缚。)所以,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这样既可以集中精力于你应该完成的事,也可以给内心腾出更多的空间,使心理的潜力释放出来,享受精神的自由。
第二个方法:简化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一篇文章吧!生活原来如此简单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洗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步踏车领回的第二天,年轻人被聘到那个车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如此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让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丛里,应该如何找?有人答:从草丛中间地方开始找。有人答:从草丛的最凹处开始找。有人答:从草最长的地方开始找。教练宣布答案:按部就班地从草地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
——原来寻找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从一数到十不要跳过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了。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时,刚好有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原来摆脱学生的负荷很简单,放弃固执就可以了。
有几个小孩都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要他们每天擦拭烛台使之光亮。结果一天天过去了,智者一直没有出现,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了。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孩子,在智者没来的日子里也每天擦拭烛台,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金龙中学教师讲坛材料
——原来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原来快乐很简单,不要斤斤计较就可以了。
原来生活很简单,简化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一切就轻松起来。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
当你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致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事物,把注意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注意转移的方式很多,可以看看电影,欣赏一下画报,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或者去郊外走一走等等,但对我们来说,有时候正在课堂上,不合理情绪来了,怎么办?不可能这节课我上了,我到操场透透气吧?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再等一分钟”,有时候再等等,远远比努力往前赶要好得多,因为这样的等等,可以让你在一分钟后变得冷静,本应该发的火不发,本应该生的气不生,学生在你等一分钟后再处理他时,他可就乖多了。所以,必要时给自己点时间,哪怕这一分钟让学生先做一道巩固练习,你先静静地看看窗外,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冷却后再处理,其实已经不用处理了。
:合理发泄。
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这就像水库里的水如果太多就有冲跨堤坝的危险,此时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就要通过泄洪道把多余的水释放出去一样。合理的宣泄方式通常有以下一些:(1)找人倾诉。
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合理的一种宣泄的方式,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有了烦恼和委屈时,如果没有人可以倾诉,常会使人感到憋的难受,如果能把心里的别扭向朋友倾诉一番,即使不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也能使自己感到轻松了许多。近年来一些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十分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它给那些需要倾诉但又找不到合适听众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2)书写日记。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又不打热线电话,也可以选择自我倾诉的方式,即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向自己倾诉,这种方式对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确是一种十分合适的宣泄方法。
(3)自我宣泄。
这是指独自一人时可以采用的宣泄方式,包括一些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危害的行为,如在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甚至可以对一些废弃物、软一点的垫子进行摔打等,都能起到宣泄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宣泄袋)(4)运动调节。
通过参加某些体育运动也可以达到释放消极情绪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激烈的、带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像拳击、足球等项目,这种调节作用就更明显。
三、教师如何熄灭心中愤怒的火焰
第一,承认人的差异性。生活中的人往往是形形色色的,有优秀者,也有较差者,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基本事实。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来说,存在一些不良的表现,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正常现象,大可不必生气动肝火。当然,这并不是说就不金龙中学教师讲坛材料
去管他们,只是不用动怒罢了。有了这样的认识,对待不同的学生,你就会以平常心态去看待,你也就不会总是对他们抱有过高的个人期待。戴尔有句名言:“避免动怒的唯一方法是在内心消除这样一种想法:即是,你要跟我一样就好了。”要求别人达到自己心中的标准,一个成人对待同龄人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何况是对待不成熟的学生呢?
第二,适当示弱。不要总以为自己是老师,在学生面前就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或者内心深处总固守着一种信念:我是老师,我就一定能够控制你。这两种心态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尊严感(不允许学生冒犯我,否则十分丢人)、自能感(即自以为是心理,相信自己有能力让别人完全听从自己)。这两种心理是产生“教师霸权”心理的主要因素。而事实上,教师也是普通人,不可能无所不能,不可能没有缺点和不足,在学生面前暴露出弱点并不是什么丑事,相反还可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亲近感。经常想想自己也是普通人,就可以淡化“霸权心理”;在与学生对立冲突的时候,退让一步,显示自己一定程度的无奈,这是消除矛盾、减少冲突的良策。同时,这也不会降低你的威信,也可能会激起其他同学的同情与支持。第三,要时刻记住:发火是无能的表现。愤怒与吼叫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表明了你的不满态度,但是也同时反映了你不佳的修养与别无它策的实力。要避免发怒,一要冷静地面对现实,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认清真相;二要尊重他人,哪怕是对待行为不怎么规范的学生,也应该以尊重为前提;三要考虑后果,愤怒的后果只会是激化矛盾,甚至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境地。情绪失控的人,往往会做出越轨的事情来。古语说得好:“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案例:莱芜一路某小学教师罚学生站。
22、23日连续两天《半岛都市报》报道了此事件,学校的处理意见。“当时提出四点处理意见,一是扣发2010年12月份绩效工资;二是取消我2010所有的评优资格;三是作出书面检讨,向学生及家长赔礼道歉;四是如果再有不适合的言行,将被直接在年终评审中评为合格以下。”强调: ⑴冷静、克制 ⑵团队解围 ⑶吃亏的是自己)
第四,对于学生中的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可以视而不见,冷冻处理。特别是上课的时候,应以绝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为重,不要受个别同学的小节所左右。只要不影响大局,有些事情可以课下处理。因此,作为老师,照样应该学会宽容,无论何时何地,善于宽容总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其实宽容与严格要求并不矛盾,宽容别人的人一定是心胸开阔的人。
教师的职业就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更为重要了。
如果你是绿色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健康的!
如果你是阳光的,你周围的人就是温暖的!
如果你是努力的,你周围的人就是进步的!
如果你是向上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可以展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