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井陉之战》教学设计
《井陉之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了解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学习古人的智慧。
3.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目标2和3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略。
二、导入新课
由“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和井陉之战“以少胜多”的矛盾导入课文。
三、整体感知 1.《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是汉初杰出军事家韩信的传记。策士蒯通、武涉作为相关人物附传。本传记载了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他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对此,司马迁注入了无限同情和感慨。
2.韩信
韩信(?~前196),西汉开国功臣,屡封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韩信是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历史人物,但他的才能发挥却是在楚汉战争中显现出来的。他本是淮阴一个流荡青年,贫无以食。秦末**,先投靠项羽,未得重用;又投奔刘邦,仍未被重用而逃离;后经萧何推荐,得以举拔为大将,由是感激汉王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从彭城败逃,靠韩信在京、索间挫败项羽,才稳住了楚汉相争的阵脚。然后,韩信率领一支队伍,开辟北方第二战场,以少胜众,取得了吞灭魏、赵、燕、齐的胜利,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最后与刘邦会师,在垓下歼灭了项羽。
韩信功高震主,遭刘邦猜忌。他的精锐部队,经常被刘邦抽走。但韩信却不知时务,竟然在楚汉相争难分难解之时,逞兵胁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这就种下了灭族的祸胎。项羽死后,韩信的兵权立即被解除,迁为楚王,随后又以谋反罪削王贬爵为淮阴侯,牢笼于京都。韩信失势,日益怏怏,于是暗中与陈豨通谋,企图谋反,被萧何用计捕杀,夷灭三族。
3.师生共同说出有关韩信的成语。4.播放课文相关视频。
5.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重点章节。6.学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粗知文义。7.课文内容概括。
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翟王、魏王相继叛汉。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韩信运用计谋,俘虏了魏王,平定了魏地。然后向东北进攻赵国和代国,摧毁代国之后,汉王又抽掉韩信精锐部队,去抵御楚军。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东下突破井陉口。广武君向成安君献计,能打败韩信的军队,成安君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韩信得知后非常高兴,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两千名轻装骑兵,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军队,等候时机,冲进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情况果然像韩信预料的一样,汉军前后夹击,打败了赵军,活捉了广武君。众将献上首级向韩信祝贺时,韩信才说出取胜的秘密,使汉将们由衷地佩服。
四、研讨探究
1.井陉之战韩信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制造和利用赵军的错误,巧妙地掌握士兵的心理状态,奇正并用,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
2.赵军为何失败? 提示:
主帅迂腐而傲慢,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作战方案,不能了解汉军的作战意图,最终丧失了优势和主动地位。
3.井陉之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提示:
井陉之战最宝贵的启示:兵法的运用贵在灵活创新,切忌死板教条。做其他的事情也一样。
4.结合韩信的其他事迹和遭遇,你如何看待韩信其人? 提示:
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灵活作战。有时又不识时务,埋下祸根,惨遭灭门。5.韩信的事迹和遭遇给你怎样的启发?
言之成理即可。注重对“识时务者为俊杰”一语的正面引导。
五、梳理积累 1.通假字
禽夏说阏与
通“擒”,捉拿
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通“麾”,军队中的帅旗
必为二子所禽矣
通“擒”,擒拿
亦已罢极
通“疲”,疲惫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通“蔽”,隐蔽
详应曰
通“佯”,假装
背水陈
通“阵”,布阵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
通“佯”,假装
东乡坐
通“向”,方向
兵法右倍山陵
通“背”,背后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通“抚”,抚爱
诣荥阳以距楚
通“拒”抵御
2.古今异义词
其实不过数千
古义:它的实际情况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一词多义 以
以信为左丞相
把(介词)
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
用(介词)
诣荥阳以距楚
来(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带领(动词)
与
齐、赵亦反汉与楚和
跟(介词)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和(连词)
下
信之下魏破代
攻克(动词)
欲东下井陉击赵
去(动词)
而
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
表示并列关系(连词)
此乘胜而去国远斗
表示修饰关系(连词)
今如此避而不击
表示转折关系(连词)
赵军望见而大笑
表示承接关系(连词)
壁皆汉赤帜,而大惊
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其其八月
这(代词)
其锋不可当
他的(代词)
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那(代词)
且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
将要(副词)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并且(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疾
归视亲疾
病(名词)若疾入赵壁
快速(形容词)
绝
即绝河关反汉
切断(动词)
从间道绝其辎重
断绝(动词)
乃
信乃益为疑兵
于是(副词)
乃敢引兵遂下
才(副词)
4.词类活用
引兵东
向东进军(名词活用作动词)
北击赵、代
向北(名词作状语)
欲东下井陉击赵
向东(名词作状语)
鼓行出井陉口
击鼓(名词作状语)
师事之
像对待老师那样(名词作状语)
5.特殊句式
汉之败却彭城
省略句
魏王盛兵蒲坂
省略句
禽夏说阏与
省略句
聚兵井陉口
省略句
新喋血阏与
省略句
坚营勿与战
省略句
必为二子所禽矣
被动句
广武君策不用
被动句
成安君,儒者也
判断句
何以加之
介词宾语前置
六、课后作业 1.笔译全文。
2.写一篇短文,说说你心中的韩信。3.预习《张良》。
第二篇:井陉之战历史故事
公元前206年,直极一时的秦帝国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别形成了两个新的集团,双方为争夺天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汉大将韩信表现出了“运筹帷幄,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20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反现韩信,麾下只有万余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人马疲惫,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赵军谋士李左车向陈余建议:正面坚壁不战,用一部分兵力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使韩信“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最后前后夹击,一战而擒韩信。但陈余却是一名崇尚正面攻击的古典派军人,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为韩信兵少而疲,不应避而不战。他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刻板地遵从兵书上“十则围之,倍则战”的公式行事。
韩信深谋远虑,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30里远地方扎下营来。半夜时分,韩信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等翌日见赵军出动。营垒空虚之时,攻入赵军大营,把赵军旗帜拔下,插上汉军旗帜。随后,韩信传令部队就餐,他对将校们说:“少餐即可,待天明破赵之后再饱餐。”将校们将信将疑,只能从命。韩信遂即传令击鼓,出大将旗仗,向井陉口进发。他说: “赵军已先我占据了有利地形,筑垒以待,看不到大将旗仗,怕他们疑我尚在后军,不肯发起攻击。”
当汉军接近井陉口时,韩信连骑哨都不派,立即传令中军主力全部前出到河边背水列阵,营垒上的赵军远远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退,纷纷讥笑韩信不懂兵法。少顷,天色已然大亮,汉军阵营扬起一阵轻尘,随着激越的鼓声,一队旗仗转出,韩信在众将校的簇拥下纵马来到阵前。陈余眼见韩信兵少,自己又占据有利地势,于是率轻骑锐卒蜂拥而出,欲生擒韩信。韩信令弃旗鼓仪仗,迅速转入阵中。陈余见此情景,当即下令全营出击,直逼汉阵。汉军因临河而战已无路可退,所以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双方厮杀半日有余,赵军仍未能获胜。这时赵军营垒已空,韩信预先伏下的两千轻骑直驰而入,在赵军营垒遍插汉军红旗。鏖战中的赵军突然发现背后营垒插满汉旗,队形立时大乱。韩信挥军趁势反击,将20万赵军杀得大败,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
战后,汉军将士们饮宴相贺,他们纷纷问韩信:“将军叫我们背水列阵,这是有悖兵法的啊,为什么竟然能取胜呢?”韩信哈哈大笑:“兵法上不是都说了吗? 置之死地而后生,置只亡地而后存。如果我给你们一条生路,士卒们能拼死作战吗?”诸将这才领悟了背水列阵致胜之奥妙,对韩信大为钦服。
井陉之战,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一举击破20万赵国大军,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谱写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精彩篇章。唐代诗人王维在《从军行》里,生动描述了井陉大战,盛赞韩信的高超谋略和指挥艺术: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第三篇:9 垓下之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文本,体悟人物的情感思想。
2:通过研读文本,学会全面深入的分析人物形象,探讨项羽的悲剧原因,获得人生启迪。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讨论评价项羽的人物性格,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项羽一直是个让人爱恨交织的人物,有人称他为失败的英雄,有人认为它是自取灭亡,大家的看法又是什么呢?(借助传统的看法,激发学生对项羽人物的兴趣,使学生对追寻项羽真实性格产生疑问,设置悬念。)
二、本文通过那几个场面描写来再现项羽的?
(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情节要点)
1、霸王别姬
2、东城快战
3、乌江自刎
三、文本分析
1、先看第一个场面:霸王别姬,?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提示学生逐句解读垓下歌,并让学生注意本段对项羽动作的描写)力拔山兮气盖世:回忆往昔辉煌,自信,孔武有力。时不利兮骓不逝:英雄末路的惆怅,不知自省。骓不利兮可奈何:面对人生的惋惜无奈。虞兮虞兮奈若何:无法保护心爱之人的无奈。
闻四面楚歌,项王夜起身,饮帐中: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2、再来赏析第二个场面:东城快战。表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突围失道—轻信农夫陷于大泽之中,表现其有勇无谋,只顾眼前。(此处引导学生联系文章第一段:项王已约,遂引兵解而东归。让学生联系此事分析项羽身上是否存在只顾眼前,遇事不仔细思考的特点。)兵败被围:自认为“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其恃勇自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天亡我”入手,再联系当时处境分析出项羽身上还有面对困难轻言放弃的特点。)
“余起兵至今八岁矣,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而今困于此”
(学身在分析此句时,将其切开,只看到了项羽的能征善战,自负,我提示他们将两句联系起来,立马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发现了他身上的又一特点:从未面临过挫折,一旦面对生命承受不起。从中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挫折的新认识:挫折是人生的财富。)东城快战:连斩敌将,说到做到,展现其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的英姿。“何如”(此二字非常传神,可学生只看到自负二字,我提示学生推敲下潜台词,再联系当时处境,学生会发现身为主帅在军队遇到危难的时候应以大局为重,可项羽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名声,太个人英雄主义,这样的人注定会输掉集体,输掉国家。)教师补充提示: “快战”的快字是什么意思,快战是场什么仗(学生会说是漂亮仗)人生的最后项羽不忘打场漂亮仗说明什么?
看重尊严(让学生联系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盛装打扮,革命烈士就义前的高昂气势等,启示学生,人生的结尾应华丽谢幕。)(本段人物语言很丰富,提示学生多角度解读,最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间接正确有理有据即可。)
3、乌江自刎:有着生的机会,他却选择了死,项羽在人生的最后又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面? 不渡江
赠马
自刎前的动作语言
教师小结:项羽一生最看重义字,从这个角度上讲,乌江自刎是以死践志(此处应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何所处环境来分析)
4、大家认为导致项羽失了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性格决定命运
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狄更斯(英)
(此处补充传统的两种评价:政策错误,战略错误。政策错误:放逐怀王,分封诸侯王。战略错误:定都彭城。分析后得出还是性格原因)
5、补充历史上名人对项羽的看法: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乌江
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四、写作训练
谈一谈你从项羽身上获得哪些人生启示?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形成书面文字,写一段200字的文字。
课后习题 课下练习:
本节课重在分析人物,所以导入之后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提出第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哪几个场面描写来刻画项羽?因为对文章把握的能力有区别,大部分同学能找出三处场面描写,并能用简洁的语言给相关场面拟小标题。然后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问题:从文本中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或性格的语句,反复诵读品味。通过对语句的解读来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学生能结合相关人物描写分析出享誉的主要性格,但只是停留在表层,不能深入分析,这时,我会随着课堂生成的东西联系人生,联系当时的情景给学生二次引申,最终让学生在引导下,发现项羽的另一面。最终全面的分析出项羽身上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后一个问题: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学生会分析很多,但最后发现都源于人物性格上的缺陷,最后让学生将自己从项羽身上的人生启示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有的写作人不能刚愎自用,有的写大丈夫应能屈能伸,还有的说做人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一节课下来,学生有了自己对人物的看法以及如何去看待人物的认知。
第四篇:井陉 文化概况
概述
在井陉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见义勇为的仁人志士,也不乏富有才华的文人、学者、能工巧匠、民间艺人。他们或著书立说,或从事艺术,或修建古刹,创造了绚烂多姿的古代文化,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光添彩。无论是苍岩山的桥楼殿阁,雄伟的长城关隘,还是各地的金石碑刻、名瓷古玩,以及琴棋书画、戏曲歌舞、花灯面塑都闻名遐迩,引人瞩目。建国以后,井陉文化艺术的发展,多彩多姿,灿烂辉煌。被誉为祖国民间艺术一枝奇葩的“井陉拉花”曾两度进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得到好评。井陉的晋剧也以自己独特的地方色彩进京演出,为井陉人民争得了荣誉。历代流传于井陉境内的“竹马”、“抬扛”、“跑驴”、“旱船”等民间艺术,品种繁多、风格别致,颇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井陉的文化艺术更加兴旺,戏剧、曲艺、电影、广播等事业蓬勃发展,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发展。在文艺方面更是人才迭出,许多人加入了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协会。他们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文章,展出作品,并多次参加省、市文艺会演,为井陉人民争得了荣誉。
近年来,井陉的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人们的文化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和参与也越来越多、越大。为了满足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800余万元,建起了“井陉文化中心大楼”和“井陉宣传文化中心大楼”,使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1985年后,井陉县以文化馆为主要阵地,聘请省、市专家,对县域内热爱文学、书画、摄影等方面的人才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优秀文化人才。除此之外,还积极鼓励人们组织民间文化组织,使井陉的文化氛围更浓、更强,既丰富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又保存了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井陉的体育事业发展很快,各种体育组织不断产生,并积极开展活动。群众体育活动遍及城乡。在省市举办的各项赛事中,连连夺冠,截至2004年底,共有39项创河北省纪录,2项创全国记录,1项创世界纪录。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使井陉的知名度不断提高,1996年,井陉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1999年,被河北省评为“文化先进县”。
★ 民俗文化研究
井陉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人文景观渊懿朴茂,闪耀着古朴而原始文明的璀璨。悠久的民俗文化长河之中,不仅有着个性的建筑等物质文化,而且还有丰富多彩的、相对统一的民间行为和思考方式,有区别于政令法规约束而自觉遵守的风俗习惯和历代相传的生活模式。这些,铸就了井陉大地民俗文化大厦的基石。
民俗文化,重在“俗”。约定俗成,反复出现,又被广泛遵行。它既包罗万象,制约着每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它又那样琐细具体。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无不显出民俗的痕迹。因而,它又是一种使万物凝聚,使人们亲合的文化。民俗文化,重在于“民”。辟土植谷,弄土成器,是其生存手段;乡野,村镇,市井,是其生存环境;红白喜事,相贺相吊,是其交际形式。种种世态人情,道德规范,无不真切地袒露于民俗文化之中。因而,了解井陉民俗文化,就能了解广大阶层社会的生活史,就能发现创造井陉历史的芸芸众生的心路历程。
历史上研究井陉民俗文化的乡贤绝非一人,但见诸文字且传世的仅有几种县志,寥寥几人,且极简的笔墨概述。井陉民俗文化的梳理抢救工作势在必行。我们今天把不断移步换形的民俗文化整理、收集、分析、探源、追流,既要着眼于历史进程中的传统,又要关注现当代的需要;既要弘扬传统民俗中优秀风尚,又不掩饰回避其中封建性的陋习鄙俗。必须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正视历史,关注未来,促使社会习尚向科学进步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移风易俗,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宏伟目标。
井陉民俗文化作为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支极小分支,难免感到它的多侧面存在所带来的扑溯迷离和难于把握。因而分析、认识它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指导理论。民俗文化是穿越各种性质社会的大众文化,因而积层繁复,错综复杂。尤其是古代通过口头对民俗事项的传承,传承者的主体精神无不渗透进去,使之形成的社会缘由与时代背景更加隐晦,甚至不易追溯其原生态。
民俗传承的渠道一般有四种。其一是由血缘路线传承。以家族和血亲关系为纽带,从儿童时期就口授心传。以传延民俗事项为由,同时传授者的气质、心态、好恶、秉性也沿续下来,如今井陉的 318 个村庄,其中 137 个村是由本县村庄的扩展、家族分支迁建的。可见有一半村庄的出现都与原来人口有着密切的血缘联系。其二是地缘路线传承。井陉虽为古赵,却毗晋接燕,井陉 91 个村由境外迁入,其中由山西移民的 55 个村间接告诉我们,井陉三晋民俗的渗透是怎么来的。“远亲不如近邻”,同村同乡同一地域,是同化人们感情、密切人际关系的重要因子。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中频繁接触,易于在传统民族心理基础上促成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如井陉人对三皇姑的崇祀和对各自村里神庙的祭拜,都受地缘文化圈的影响。其三是业缘传承。主要指同一行业内部,进行具有行业特点的民俗事项传承。井陉陶瓷业是一大古老的民俗实业。在行业民俗传承中,通过技术转让、制度规范等表相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总结,从而推动了社会进步,是更实用的民俗传承。其四是社会传承。千百年来,井陉的男人不少在外面闯荡江湖,与外界进行广泛文化交流。井陉古驿路附近的村庄常常接触外地商贾,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农耕之外自己独特的民俗氛围,促进了地域民俗文化的渗透和成熟。井陉民俗文化存活于井陉民众生活中,实践性是其最大特点。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不能脱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活动和井陉的社会经济基础。这就决定了它又是一种自发自选的下层文化,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样学样,人云亦云的从众性,是民俗文化的又一特点。它的发展不会是匀速直线运动,在当今信息时代,旧的狭隘封闭、约束人天性的封建性习俗,时时被人们毫不犹豫地抛弃,而代之明快又不乏深沉意蕴的新民俗,无不昭示着改革开放后井陉民俗的巨大变化。
★
艺文创作 艺文者,著述与诗文汇编也。井陉地处偏远之地,畿辅要冲,关塞名胜林立,虽地瘠民贫,然物华天宝。登临斯处,心旷神怡,醉物而忘情矣!故历代名家多涉足于此,把酒临风,题诗挥笔,饶有佳作留传于世。有联云:“六塞雄风,古道苍烟,三千年风月云漫漫;五陉胜景,山城秀色,二百里景观曲悠悠”盖抒形胜之壮美也。邑人擅作诗文者甚多,自唐代文学家崔行功修史作文成多卷皇皇巨著后,继之许国壁、刘应中、马席珍、梁韩镇、吴郡
三、蔡承泽诸乡儒,以诗词名世,文采飞扬,不乏传世佳作。当今文化繁荣,人才辈出,著述多达数百部,且题材广泛,立意深刻,自成特色,可谓洋洋之大观。
井陉书画艺术,历史上宋元以前虽无文献确考,然境内碑刻、壁画大量存在,且技法精湛,韵味悠长,地域特色显著。据记载,早期乡邑书家霍叔瑾,其书法“为上所许,屡蒙恩赐”,其余许权、霍元璋、陈畴等人,书画各有所长,均为一时之俊彦。井陉因其为关塞要地,背水阵、苍岩山远近驰名,文人雅士造访不绝,范志完、祁隽藻、李苦禅、楚图南等古今大家在境内均有留作。现代井陉书画蓬勃日上,霍济光、谷彦儒、萧朗、李悦民、谷文达、梁岩、李夜冰等书画造诣精深,卓然大家,影响遍及国内及海外。诸多创作者在各级书画展览展事中获奖,省级以上书、美协会员达百余人。独特的地域风情滋养着书画创作者,人才济济,被业内人士誉之为“井陉现象”。戏剧系井陉之传统文化,自其传人境内始,就得到乡人之偏爱,其间从艺者废寝忘食,好戏者如痴如醉,一时名伶竟出,戏班涌现,遂享有“戏乡”之美称。境内主要剧种有:晋剧、丝弦、豫剧、河北梆子、评剧等,其中以晋剧为最。1952 年,井陉晋剧团成立,剧团功底扎实,演技精湛,深得好评。1961 年,剧团应邀人太原演出,三处折子戏,艺压群芳,轰动并州。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牛桂英等纷纷收徒授艺,以致演技大进。新时期,戏剧呈萧条之象,然井陉晋剧宝刀不老、雄风犹在,终年演出不断。
井陉之民俗丰富多彩,向有“民俗文化之乡”之称谓,除井陉拉花质朴典雅,名扬华夏外,境内尚有:跑驴、转歌、颠杠、社火、秧歌、旱船等诸多民俗表演形式,可谓“一月当空,群星璀璨”。井陉拉花至晚产生于明、清时期,经历代艺人之传承,形成“含蓄大方,质朴粗犷”之表演风格,具有极高之文化价值。新中国成立后,井陉拉花多次进京表演,受到了朱总司令,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与褒奖,并多次荣获大奖,誉满中华,蜚声海外。音乐之提高,摄影之普及系时代进步之结果,已有众多的爱好者与参与者,且取得一定的成就,成为新时期境内的文化亮点。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古老、丰厚的井陉文化,不仅是井陉人之财富,她是中华文明之一草一木,当与国人共有。其灿烂之历史文化,必将服务于井陉之经济建设,使井陉更加美丽和富饶。
★ 历史文化 井陉——历史名地。其名著,一则曰“天下险塞”,再则曰“兵家必争”,此固其然。然而,历史的时空毕竟战乱时少而和平的年代长。即勿论战时平时,深处太行腹地的井陉先民都为古老的中华文明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现存的这些硕果,对于先民,那是他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对于今人,这是不可再生又无比珍贵的历史遗产,它们映证着井陉乃至东方华夏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对于来者,即后世子孙,它们又是倾注过我们的保护之功而传承的民族之魂。它们有些久已闻名,有些或许刚刚同读者见面,令人惊讶:兵家必争的险塞之地还有如此伟大的创造!这就是文物古迹神奇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启迪与教育作用。
1990 年河北省旧石器调查小组在孙庄乡东元村傍河台地发现了旧石器。著名旧石器考古专家谢飞研究员给出的鉴定结论是属于山西X(右框里一合字)河大石器文化系统。这一闪电般的信息,瞬间昭示了冀晋交通链上古人类开拓的足迹,将井陉乃至整个石家庄地区的历史由已知的五、六千年上推到五六万年以前。测鱼、西葛丹等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先民们定居于斯、发展于斯的遗迹。石桥头、杨树岭、微新庄、南良都、北岭坡、威西街等十余处龙山、先商遗址的发现,不仅使得井陉早早地发出了中华古老文明的光辉,而且如同1992年专家已指出的井陉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的商先民曼族的族源地,是商文化起源的祖地之一,绵蔓水,盖因曼族而得名。蔓葭城(今威州 6410 工厂处)是迄今已发现的井陉最早的古城,它是中山国都灵寿西南的首座重镇,属于王畿卫城。矿区天护城,乃肇基于战国赵之“五陉”,是秦汉的井陉治所。天长古城的出现时间有唐代文献可证,是唐天长军,宋天威军的塞城所在。东出土门,西度故关、娘子关,“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的井陉口内古道,就是将上述三座古老的城池一线相穿,成为中国最为驰名的古驿道之一。汉初著名的“背水之战”走的是这条古道;秦末始皇韫椋过井利用了这条古道;而直接导致中山国灭亡的战国蔓葭之战则开通了这条古道。至今,这条古驿道的遗迹尚历历可考。“荜路褴缕,以启山林”,井陉先民生息维艰,于家石头民俗村,正如石罅生翠柏,是这方土地所孕育出的千古传承的石头文化的真实写照和缩影。被誉为东方巨龙和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经查,其井陉段北起三县(井陉、平山、盂县)垴之达滴岩口,中经娘子关、故关属段,南抵控扼甘陶河的杨庄口,长度近百公里,起修自明嘉靖,止于明崇祯,是明内长城的组成部分,可谓一直修到了明亡为止。特别是杨庄口拦河长城——“九江口地束火城”,根据创修碑文,实际是同山海关九门口水关长城结构完全相同的御守工事,是为防堵李自成义军自晋人冀而筑。就明长城史来说有着重要的补证价值。
东方古典艺术奇葩之一的中国汉传佛教文化,亦在这方土地留下了圣迹。龙窝石窟寺,当年驿道由寺中经过,其实可纳入驿道文化加以考察。中国一绝的苍岩山福庆寺,那敞肩独拱石桥跨涧飞构,比享有“长虹饮涧”之誉、世界知名的赵州大石桥饮涧之势来的更为形象和突出。桥上起殿,雕甍凌空,望若仙宫。公主祠在妙法莲花经塔的映衬下,烟霞缭绕的暮霭中似蕴藏了无数的玄机;殿内壁画、彩塑,定格了当地民间的千古奇传。尤为奇 特的是山半悬寺,而山上竟然又山居石室,鸡犬桑麻——“窍开别天”,仿佛仙境之上幻化出了天上人间的海市蜃景。倒置仙凡!在山林寺庙中堪称化境的奇妙创典,举世无双,不可再遇。
1989 年开始发现的井陉窑,经 1993、1998、1999、2000 年几次抢救发掘,渐渐露出了它的神秘面容。大家知道,白瓷的产生是世界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创举。距今一千四百年前的隋代,井陉窑烧造出了白瓷,显示它同河北的邢窑、河南的巩县窑一并成为迄今所知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烧制白瓷窑口的三鼎足之一。唐代,发掘所获证实井陉窑生产各种极其精美白瓷制品的同时,还烧造出了有别于陕西、河南及同省的邢、定两窑而独具特色的唐三彩。井陉窑出现了第一个盛烧期。“官”字款器在窑址中的发现直接说明类银类雪的唐白瓷中应有不少井陉窑的产品。其妆饰手法多样,珍瓷琳琅。北陉窑址区晚唐墓精细白瓷塔式罐,三彩塔式罐;冯家沟窑址区唐墓所出瓷塑鞍马散乐吹奏俑等,即其时的代表之作。宋代,继在天长古城所在地烧制出大量的属于此窑独造的刻款“天威军官瓶”。金代井陉窑发展到鼎盛期。其精品不仅十分难能地在胎质釉色上保持了唐宋的高超水平,器形品类,尤其妆饰花色,烧造技艺都有重要的创新。论印花,以河东窑址一次性出土十二件完整的印花模子为证,业已超越了定窑。论发明,那小小戳模的出土,使得文献失载,而南北各窑口历年发掘所不见,陶瓷考古界所未知,制瓷工艺中已失传的一种技法——戳印点彩得以重新面世。庞大的的信息提供给文物部门,并将自己收集到的其中四件主动上交,分文不取,事迹十分感人。又如城关退休老教师杜慎庭,自发成立义务古城文物保护所,拿起法律的武器对破坏井陉窑,破坏古城文物的行为直面抗争。他们是井陉的优秀分子,井陉人民的真正代表。
天公赋于这片土地以奇山胜水,先民即凭借这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创造和传留了这一方名地的特色历史文化,永久地散发着璀灿的光芒,发挥着无尽的社会功效。
第五篇:井陉煤矿资料
井陉煤矿资料
井陉煤藏丰富,早在宋代即有开采。到明清两代,土法采煤发展很快,有小煤窑百余个。清末出现了两座机器化开采的近代化煤矿--井陉矿和正丰矿。
井陉矿,原由井陉县南正村绅士张风起创办。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风起集资购地18亩为矿区,以土法开矿,不久因资金短缺停工。1899年张风起赴天津招募股本,10月结识了德国人汉纳根,由汉纳根出银5万两,张风起出地18亩,合作开矿,定名为井陉煤矿局(又名井陉矿务公司)。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1月举行了开工典礼,开凿南井,三十一年(1905年)6月出煤,8月举行北井开工典礼。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取消张风起矿权,与汉纳根官商合办,名直隶井陉矿务局,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式开办。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汉纳根的股份被没收,并于1918年将汉纳根遣送回国。1920年汉纳根再度来华,经黎元洪总统的关系,于1922年10月重新获得四分之一股权,期限20年。1923年6月黎元洪再度下台后,直系军阀直隶省长王承斌重新“收回国有”。
民国初年天津巨商高星桥曾担任过井陉矿务局司磅、津保售煤处买办。
正丰矿,前身是华丰公司,由井陉县良都村杜英魁联合正定王土珍、吴雪门创办。井陉矿务局总办德国人汉纳根阻挠该矿采掘,官司打到清政府,裁定以绵河为界,华丰公司不得越届开采。因地形复杂,地下水大,华丰公司很不景气。民国元年(1912年)4月,王士珍、吴雪门拉拢陆军总长段祺瑞弟弟段祺勋入股,将华丰公司改为正丰公司,段祺勋为总经理。1918年欧战德国战败,正丰矿强行越过绵河,在荆蒲兰、凤山一带开凿新井。正丰矿从此兴盛起来。段家投巨资建总经理楼、服务娱乐楼、小姐楼、公子楼、小偏楼等。现总经理楼、小姐楼保存完好,均为双层建筑、土木结构。
1919年的民国政府交通总长曹汝霖,因五四运动学生抗议被免职之后,曾担任该公司董事长。1937年10月,井陉和正丰矿均被日军占领,于1938年5月分别被改为“兴中公司井陉采煤所”和“兴中公司正丰采煤所”。1940年10月,日方与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达成协议,将井陉、正丰、六河沟煤矿和石门炼焦厂合并,成立“井陉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于11月2日将井陉矿改为“河北省井陉矿务局第一矿厂”;11月4日将正丰矿改为“河北省井陉矿务局第二矿厂”。
井陉矿区东距京汉铁路石家庄站50公里,对于石家庄市的发展繁荣,具有推动作用。百团大战
1940年7月22日由八路军总部提出并下发《关于大举破袭正太路战役的预备命令》,要求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彻底破坏正太铁路要隘,扫除线路据点,截断交通线。”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百团大战历经三个阶段,历时三个月15天。相关史料记载,此次战役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6155人,俘虏日伪军18600多人,缴获骡马1510匹,枪支6000支,摧毁敌据点2900多个,使整个正太路全线瘫痪,大部分的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建筑物被摧毁。
百团大战共投入105个团20多万人,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进攻战役。
6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西50公里处,井陉矿区新井车站周边一片寂静。十几组铁轨交叉排列,如山的焦煤堆在旁边的广场上。远处的田地里,已有一尺多高的大豆上蒙着一层煤灰。
井陉煤矿已有百余年的开采历史,曾是中国三大煤矿之一。65年前,百团大战首战就是从这里打响。
根据《聂荣臻回忆录》,1940年7月22日由八路军总部提出并下发《关于大举破袭正太路战役的预备命令》,要求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彻底破坏正太铁路要隘,扫除线路据点,截断交通线。”“开始时候并没有提到百团大战。”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提到,后来“调动的部队越来越
多,对外宣传就成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共投入105个团20多万人,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进攻战役。日军本部曾哀叹,日军出师华北“三年来惨淡经营的资材几乎全部耗尽。”
小山村发出的命令
井陉县往西,车行40公里,可见一座石头山,一栋栋石头房子依山而建,这里叫做洪河漕村。
顺着村里惟一的一条柏油路攀至村庄之巅,一座四合院落颇引人注意。由于时光久远,房上的青砖均已斑驳,但门口两侧所书“聂帅故居今犹在千秋功绩载史册”依旧清晰可辨。
落款杨成武的“百团大战井陉县展览室”红色匾额表明着房子的当前用途。
1993年3月8日,红河漕村李花瑞等六名老人在此开办起一座民间纪念馆。而此处就是当年参加百团大战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指挥部。
1940年8月20日晚上,在洪河漕村,在一二九师前线指挥所驻地石拐村,在一二○师前线指挥所驻地兴县蔡家崖小院里,在八路军总部驻地王家峪,同时处于大战前的紧张气氛中。
22时整,彭德怀一声令下,各部队统一发起攻击。
2005年6月26日,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院子中间的石头方桌上。“大战打响的那一天也是下雨天,”40多岁的村支书许密锁介绍,他听村里的老人说,那天晚上,八路军部队冒雨翻山,很快,天空就划过红色的信号弹,轰隆的爆炸声传进村庄。
根据总部下达的任务,晋察冀军区负责破袭正太路东段。《聂荣臻回忆录》和井陉县档案馆资料显示,当时三个纵队分头出击:熊伯涛指挥的左纵队、杨成武指挥的中央纵队和郭天民、刘道生指挥的右纵队,按照八路军总部的要求,以娘子关到井陉煤矿段及其两侧地区为重点展开袭击。
接近黎明之时,右路纵队胜利的战旗插上娘子关头。在“收割”了大批电线后,第二日,增援日军赶到,八路军炸毁其堡垒后主动撤离。
而担负进攻井陉煤矿的中央纵队经过一夜激战进入矿区后,很多人舍不得撤出来。
“聂帅便打了电话,告诉他们占领矿区没有意义,主要的任务是歼敌和破坏。”6月26日,年已78岁的老党员李景堂介绍说。李景堂在百团大战时期为洪河槽村的儿童团员,从井陉县离休后,他再次回到洪河槽村,研究百团大战历史。
“百团大战”打响之初,并没有这一名称,只是被称作“正太路破袭战”,以交通大破袭为主要目标。在当时的华北七条铁路干线中,全长200多公里的正太路处于中心位置,为贯通山西、河北的交通命脉。如果正太线中断,山西境内日军的给养补充和外运掠夺的战略物资将发生极大困难。同时它还是日军实施“囚笼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日军曾称正太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地区。
在晋察冀军区成功完成预定目标同时,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的第129师,贺龙、关向应指挥下的第120师也分别传来捷报,至1940年9月10日,以交通大破袭为主要任务的第一阶段战事结束。
井陉县档案资料显示,1940年10月15日,日华北方面军向日本陆军省提出的报告称“正太路破坏极为严重,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
井陉煤矿歼敌战
歼灭井陉煤矿敌人的战斗,被聂荣臻视为晋察冀军区在战役第一阶段所取得的突出战果之一。
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资料显示,日统期,随着战争对能源的消耗,日本加剧掠夺资源,从河北获鹿(今鹿泉)、宁晋、南宫、邯郸和河南的内黄、安阳等地把农民骗至井陉矿,和被捕的八路合编成“增产报国队”,对这些人不发工资,关在三号劳工房里,周围架有电网,设岗把守,让这些人强制劳动。
“十来岁的孩子把窑下,饿着肚子挨着打,身单力薄活儿重,压弯腰背地上爬,瘦得童工皮包骨,肥了把头资本家”,东王舍村李明秀老人拄着拐杖,吐字含混,但他仍记得日军侵占时期流行在矿区的这首歌谣。据井陉矿区保存的有关日方调查资料记载,在日统期,井陉矿雇佣的童工至少保持在1000名以上。
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馆长田宏生介绍,矿工每天配给的食品都是变质的杂粮面,还有一些棉籽饼和草籽面,很多人饿冻而死。
矿工死后,开始给一薄板棺材,后来死的人多了,就两个人一个棺材,再后来,日本兵索性将尸体往野地里一扔了事。
百团大战打响前的五个月,即1940年3月22日,井陉矿区新井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田宏生说,根据史料和村民的说法,当时,日军赶忙抢救拉煤的毛驴骡子,却下令让警备队荷枪实弹堵住巷道和井口,结果没有死的工人也被烧死在煤洞。
井陉煤矿战斗打响前,三团政委王建中跃上八仙桌,讲述了这桩惨案。战士们听了愤怒至极,恨不得立即和敌人决战。
在破袭战发起的当晚,井陉煤矿的游击队员便和矿工拉掉了电闸,熄灭了所有照明电灯。八路军冲入矿区内,将新井矿内100多吨存煤浇上汽油后点燃,使新井矿彻底破坏,该次袭击共计毁坏大绞车两台、水滤大发动机3台、炼钢炉15个、风车5座,抽水机10台。
田宏生说,因电机停转,使得地下涨水约30余丈,因新井矿和老矿相连,使两井被迫停产半年之久。
战后,聂荣臻发专电,向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左权等中央领导和八路军总部以及其他将领作了汇报。专电说:敌人损失共计3600万元以上。据被俘日本工程师说:“此次大破坏后机器已无法修复,即使勉强改装,需时亦得半年”。
朱德总司令高度评价这次战斗:“在经济战中,井陉煤矿的破坏,是中国一个大胜利,在经济战中尤其有它特别的意义。”
烈火中救出日本孤儿
2002年,一位60多岁的日本妇女来到了洪河漕村,专程到两位村民的墓前拜望。离休干部李化瑞说,看到她的眼中含着泪,知道她就是在百团大战中被救起的日本小女孩美穗子。
大战打响当晚,杨成武率领的中央纵队向东王舍矿区的日军发起攻击,当时的日军据点就是现在的新井车站,由于日本掠夺的矿区资源主要通过该车站外输,车站周边布有重兵。
当日,新井车站被攻占后,盘踞在外围的敌人用迫击炮向东王舍矿轰击,结果将车站炸毁,副站长加藤清利夫妇当场殒命,在燃着烈火的废墟中传来的小孩哭泣声引起了八路军战士的注意。
一名战士将浸湿的衣服裹在身上,冲进火海将两个小孩抱了出来,一个五六岁,一个尚在襁褓中。其后,按照聂荣臻的指示,两个小孩被送到洪河漕村。
“很多人喊着宰了她们,甚至有人举着刀子冲上去就要动手。”时为儿童团团员的李景堂是事件的见证者,他说当时村民们甚至责怪攀山护送小孩的民兵,说他们应该在半路上将她们摔到山崖下。
“这时候,那个大官出来说话了。”李景堂回忆,当时只知道村里来个大官,但这个官到底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他说,乡亲们请正确理解,日本侵略中国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只要他们手持武器我们就会和他们拼命,可是放下武器,我们就再不能伤害他们,何况是孩子?孩子是无辜的。”李景堂看到,这个大官抱起襁褓中熟睡的小女孩,在她额头亲了一口,并让回娘家的村民许秀妮给她喂奶喝。大官自己还牵着大孩子的手,给她削雪花梨吃。
李景堂所说的大官就是聂荣臻。
8月22日,聂荣臻安排送两名孩子离开洪河漕村给日军,并修书一封给日本官兵,“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这封信的部分内容被摘抄在了洪河漕村“百团大战展室”的墙上。
除介绍救孤经过,聂荣臻还严词指出日军罪行,“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日阀之万恶罪行也。”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说,当时之所以要写这封信,是因为,“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涉及到军心的问题。”因此,这封信没有加封,希望能让传递的日军看到。
洪河漕村民李化堂担任了送孩子的任务。“没有交通工具,李化堂就将两个小孩装在箩筐里,用扁担挑着往敌军区走。”时任儿童团团长的李化瑞对当时的场面记忆深刻。
李化堂到常坪村,被驻守此处的八路军拦住,李化堂又担到石瓮村,同样被拦截。李化瑞说,不让通行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日军会伤害李化堂和孩子。
李化瑞介绍,聂荣臻给驻军打去电话,“送不过不能硬送。”。其后两个孩子被辗转送到河北平山县的晋察冀后方医院,之后交给了日军。后证实,只有较大的孩子活了下来,她的名字叫做美穗子。2002年,她回到井陉县和井陉矿区进行了一次“谢恩之旅”,其中一个行程就是拜望李化堂和许秀妮的坟墓。
游击队“锄奸”
1940年12月5日,经过三个月15天的战斗,百团大战历经三个阶段结束。
相关史料记载,此次战役收获颇丰,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6155人,俘虏日伪军18600多人,缴获骡马1510匹,枪支6000支,摧毁敌据点2900多个,使整个正太路全线瘫痪,大部分的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建筑物被摧毁。
遭到了重大损失之后,日军开始疯狂报复。根据石家庄市党史相关资料,从1941年到1943年,日本侵略者共对井陉路南路北扫荡达五六次,而1943年制造的黑水坪惨案乱杀无辜达千人以上。
1943年11月,日本侵略者纠集四万余兵力,对晋察冀军区的井陉一带进行扫荡。12日,5000多名日军包围了黑水坪、米汤崖等村,当时得到情报的村民和民兵均已转移到山洞中。
“我们看到火光冲天,昼夜不熄。”当地村民刘育书在回忆材料中提到,日军点火烧了整个村子。两天后,日军开始搜山,一场屠杀也随即展开。
6月24日,黑水坪村几位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场面:在山洞里,日军抓住群众,不论男女老幼,都先扒掉衣服,然后像赶牛一样押回黑水坪村,“有肢解的,有碾死的,有烧死的,有投水井的„„”
当时藏人最多的老虎洞成为日军杀戮的最大场所。此洞共藏有约150名村民,日军发现后,将年轻女子强行轮奸,在询问村民粮食藏处未获答复后,向洞内投放毒气弹,村民全部被毒死。
在井陉矿区,曾在破袭战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三支游击队伍开始了“锄奸”活动。三支游击队伍在日军强占井陉矿区后即已成立,一支由纽海峰、耿佩玉(耿晚子)、高汉成等人领导,约有200多人,另一支由苏玉连领导,也有100多人,另一支是活跃在正丰煤矿的由高先畴负责领导。
在当地,耿晚子“锄奸”的故事,80岁往上的老人都能说上一两段。
李爱克、范呆呆两人专门为日军搜集情报,当地群众送绰号“胎里坏”,耿晚子决定除掉二人。1941年7月,耿晚子和地下通讯员吴金桂商量一引蛇出洞计谋,由吴金桂找到李爱克,说“李哥,凤山村来了个逃荒的大闺女,长得挺漂亮,想找个主。”李爱克拉着吴直奔凤山村,行至半路,耿晚子从庄稼地里蹿出来,“砰”一枪,李倒地丧命。之后一日,耿直接摸到范住处,用范家乡口音喊了一句,待范开门时,耿朝其脑袋上连砍两刀。
另一个关于耿晚子的故事是,他的妻女被日军抓去,耿投书日军,限其三日释放家属,并将另两个汉奸的人头送去,日军遂释放耿的家属,以此为计引诱耿,结果耿又连杀多名汉奸和日伪军。
保存在万人坑纪念馆的一份资料显示,耿在抗日期间共除掉汉奸30余名,于1977年去世。
李景堂说,当时各村干部和当地民兵掩护群众和敌人打起了游击战,村民们自造的石雷发挥了作用。6月26日,记者在洪河槽村看到了这种石雷,在一块重约20公斤的石头上,凿出一个圆洞,直径约5厘米,深约15厘米。李景堂说,在里面装上炸药,放在日军必经的路上,日军一接近,点燃导火索,石块纷飞,以此打击敌人。
根据聂荣臻的回忆录,在抗日根据地军民面临“扫荡”等巨大困难时,对百团大战的评价曾出现过不同意见。有的人认为,战役过早地
但作为百团大战的总指挥,彭德怀坚持这一战役在总体上是正确的。他说,“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击中了它的痛处,日华北方面军哀称此役为‘挖心战’,并将每年8月20日定为‘挖心战’纪念日”。
“百度”一下“百团大战”,相关网页约65600篇。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投入105个团20多万人对日军展开进攻战役,毙伤日军2万多人,使整个正太铁路全线瘫痪。
百年井陉矿
《百年井陉矿》视频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能源的供应,而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样是以消耗更多的能量为代价的。
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常常以人均耗能量为标志。
在中国,历史最悠久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无疑就是煤炭。
而自古就享有“北方最良之煤田”之称的,当数坐落在太行山中麓、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的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
巍巍太行,千年井陉。
井陉,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是连接晋冀的雄关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有秦皇古道,是远在两千年前的“高速公路”。两条深深的车辙,显示出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相传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驾崩,他的灵柩就是沿着这条古道,伴着滚滚风尘,被护送回咸阳。
这里有雄浑绵河,公元前204年,韩信在此率3万汉军大胜20万赵军,留下了“背水之战”以少胜多、名垂千古的军事战例。
历史裹挟着悠悠烟云渐渐远去。然而,在井陉的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之中,闪耀着一颗乌亮的明珠,历经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却依然焕发着青春的绚彩,这就是百年煤炭企业——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
井陉煤田分布在太行山脉中段,以盛产优质主焦煤名扬海内外。
井陉矿区因矿而设,是省会石家庄6大市辖区之一。这里不仅是近代中国能源的产地,而且还是我国内陆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回溯这块煤田有记载的开采史,《续资治通鉴》中记载: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九月“废真定府(现正定县)石炭务”。当时,真定府治下惟有井陉产煤,说明早在宋代,井陉煤田就有民窑开采。
明代开采日渐兴盛。井陉矿区横涧老君庙碑文记载:“盖自前明以来,地基就有,原系煤窑会馆有事共议之所”。
清代煤窑星罗棋布。《井陉县志》记载:“清嘉庆、道光年间,仅凤山井田区就有煤窑108个”。清末,一些地主、绅商和窑主,纷纷集资合股开办煤矿,在矿区境内先后出现了井陉、正丰、宝昌、民兴、裕兴、和记、永兴、协和、中华等采煤公司。但是,这些以民窑为基础开办的煤矿,大多数相继夭折。只有井陉、正丰这两个依靠中德官商势力投资兴办的煤矿得以生存发展,并成为井陉矿务局的雏形。
1898年4月,井陉县南正村文生张凤起获得开矿权,第二年10月,张凤起与德国人汉纳根合资开办井陉矿。1908年8月5日,清政府与德国方面签订中德合办合同,正式定名为“井陉矿务局”。之后,这个称谓一直延用到2008年,整整一百年。
然而,井陉矿务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起步,是遭受外来侵略屈辱历史的一个缩影。
这个古老凝重的木质井架,至今还矗立在井陉矿务局第一口机械化开采矿井——南井的遗址上。一筐筐黑亮亮的优质主焦煤从这里挖出,然后变成德国资本家一堆堆黄灿灿的财富。
这座造型呈皇冠状的塔式建筑,是当年德国统治者建造的工业锅炉排烟和生产生活用水设施。在它雄伟、漂亮的背后,露出西洋人的狂傲与帝国主义掠夺的真面目。
德国人汉纳根,曾先后在李鸿章、袁世凯手下任职,参加过甲午战争、帮助清政府制造过战船、建造过炮台,依靠着这些特殊关系,他轻而易举地拿下了井陉煤田的开采权。民国时期,汉纳根起用大总统徐世昌之弟徐世纲为售煤处买办,并修建铁路,使井陉煤炭销路大增,汉纳根由此大发横财。
井陉煤田是我国内陆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在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05年,在德国人汉纳根开采井陉矿的同时,井陉绅商杜英魁与正定府官员吴雪门等人创办了正丰矿。1912年,时任国务院总理和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及阎锡山、吴霖森等军阀入股,成立正丰煤矿股份公司,由段祺瑞的胞弟段祺勋任总经理。
这些恢弘气派的建筑群,人称段家楼,是当年段氏家族管理正丰矿的驻地。大理石的外墙、木质的地板、坚固的保险柜,还有功能齐全的办公室、舞厅、休闲娱乐室等,虽历经百年,却依然能看出当时的豪华奢侈。
尽管正丰矿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但作为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工业,井陉煤田成为我国内陆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在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1899年到1937年,中外官商对井陉矿务局的染指,几乎牵扯到了从甲午战争到曹琨贿选这段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如:慈禧太后、汉纳根、德璀琳、李鸿章、袁世凯、曹琨、阎锡山、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等历史人物),甚至牵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足见其当年的腾达与荣耀。
在此期间,京汉、正太两条铁路在石家庄交汇,使处于晋冀要塞的井陉矿区得到巨大的运输便利,在由山西及直隶省各县经铁路输出的大宗货物中,井陉矿务局出产的煤炭占居首位。
1914年,井陉矿务局在石家庄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炼焦企业——石门焦化厂,即石家庄焦化厂的前身。其出产的清水焦炭与井陉矿优质块煤齐名,远销日本和东南亚,被列当时国内十大矿厂之一,为石家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跃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奠定了极其关键的基础。
井陉矿务局在天津设有售煤处,并于1928年建成了闻名中外的天津劝业场和交通旅馆。1929年初,国民党南京政府行政院下令,把井陉矿务局利润的四分之一拨归故宫博物院做文化建设基金。
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煤田的大规模开采,井陉矿务局周围的澡堂、理发店、饭馆、粮油店、日杂店、医院、银行、体育场等公共设施逐步增多,城镇开始萌芽,造就了井陉矿区成为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的辉煌历史。
这种辉煌,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1937年10月11日,侵华日军占领井陉矿区,井陉、正丰两矿沦陷于日军统治之下。
从1908年到1945年,井陉矿务局名为中德合办、中日合营,实际大权却掌控在德、日统治者手里。他们疯狂掠夺的井陉煤炭超过1800万吨,同时,对井陉矿工进行残酷的奴役和蹂躏。
从当年井陉、正丰两矿的职员工资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汉纳根一个人的收入,等于700名矿工收入的总和。
“十来岁的孩子把窑下,饿着肚子挨着打,身单力薄活儿重,压弯腰背地上爬,瘦的童工皮包骨,肥了把头资本家”。这首民谣是井陉煤矿童工生活的真实写照。1943年,日本的一份调查资料记载:在井陉煤矿,对童工的使用,经常保持在一千名以上。
日军侵占时期,井陉矿务局东门里20号工房被称为“二十号阎王殿”。房内设有审讯室、刑罚室,内有木笼、铁笼、水牢等,院落内经常传出日军的狞笑声和矿工的惨叫声。
1940年3月22日,新井矿(一矿)北大巷发生瓦斯爆炸,日军不管矿工的死活,强行封闭巷道和井口,致使357名矿工活活被烧死在井下。
在井陉矿区“南大沟”万人坑遗址,埋葬着4.6万死难矿工的遗骇。
这面“魂墙”象征着死难矿工灵魂,这从地下挣扎出一只只粗黑的大手,像是一颗颗不屈的灵魂,向世人诉说他们辛酸的往事。
这面“魂坡”上的鹅卵石象征着死难矿工的头骨,坡上五条黑色大理石带象征着五个煤层。“魂坡”告诉世人,旧社会井陉煤田的开采,是建立在井陉矿工累累白骨之上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随着近代煤炭工业的发展,井陉矿工的队伍日益壮大,由最初的反对外国资本家和封建把头,发展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觉斗争。
早在1927年,井陉矿区就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一潮接着一潮。
1938年,井陉矿工组织的游击队活跃在矿山,埋地雷、扒铁路、剪电线„„,使盘踞在矿区的日本军队惶惶不可终日。
1940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第一次战斗就发生在新井矿(一矿)。矿工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取得首战告捷。在这次战斗中救出了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和她的妹妹,后来,美穗子与聂荣臻司令员之间,演绎出一段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动人故事。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井陉矿务局被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1947年4月17日,井陉矿区宣告,杨成武、姚依林首任矿区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晋察冀边区政府接管井陉矿务局。
之后,井陉矿务局为了解放全中国,积极为前线作战提供物质保障:由500多矿工组成的前线运输队,把机床、钻床、汽锤等设备运送到兵工厂制造枪炮弹药;派出一大批技术工人到淴淴水发电厂制造机器、修理电机;为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援和电力供应。
在此期间,晋察冀边区工业局迁入矿山;华北大学工学院在矿区成立;新华社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在这里安家落户,当年,颁布土地法大纲的佳音、三大战役的捷报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喜讯,就是由井陉矿务局发电站产生的红色电波传遍神州大地的。
1949年春天,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司令员专程从西柏坡到矿区视察井陉、正丰两矿,鼓励矿工恢复生产,多出煤炭。
井陉矿务局迎来了一片新曙光。
新中国成立后,满目创痍的井陉煤田迎来了新的历史纪元。
1950年9月,华北煤炭管理局下令,井陉矿务局设五个矿,原井陉矿新井为一矿、南井为二矿、正丰矿为三矿、周斜井为四矿、北斜井为五矿。全局职工总数为6300多人,年产原煤97.28万吨。
炼钢急需煤炭,国家建设时不我待。知恩图报的井陉矿工,展现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奋斗精神。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艰苦奋斗,井陉矿务局先后恢复和改扩建了五对矿井,新建了十对矿井和三个洗煤厂。其中,被水淹没长达13年之久的三矿主井,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恢复了生产,其排出的积水,用一立方米的水槽排列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转一圈。
“二五”计划(1958年到1962年)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年到1965年),井陉矿务局处于鼎盛时期,全局煤炭生产最高年产量达到454万吨,洗煤生产能力达到180万吨,主焦煤和冶炼精煤产量分别居全国煤炭行业第六位和第二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煤炭行业的主力煤矿之一。1959年6月6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矿工们中间嘘寒问暖。
在党的关怀和激励下,井陉矿工夜以继日地加紧生产。滚滚的乌金源源不断地运往首钢、包钢、宣钢。从1947年到1965年,累计生产原煤3266万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矿山如人,几度春秋。
在“三五”至 “六五”(1966年—1985年)期间,随着煤炭资源逐年减少,全局有7对矿井相继关闭,饱经风霜的井陉矿务局日见艰难。
然而,近代德日列强的掠夺性开采,使井陉煤田遭受严重破坏,有60%—70%的资源被遗弃在采区,解放后高强度的开采也使不少资源丢在井下。
为了给国家多出煤炭,井陉矿务局决定在老区复采,把遗弃的原煤重新开采出来,闯出一条老矿挖潜的新路。
在已经开采过的老采煤区复采原煤,面临着煤层松软,顶板破碎,工作面小,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等重重困难。勤俭奋斗,知难而进的井陉矿人,大胆改革采煤工艺,创造了一种又快又净的近壁采煤法,让运输溜子贴近工作面,把遗弃的边角煤收拾的干干净净。通过支护改革,复采区实现了全金属支护,铁梁铁柱,把古老的巷道和大小工作面维护的整整齐齐。1982年,人民日报、新华社相继发表报道:井陉矿务局进入衰老期以来,共为国家复采原煤1450万吨,相当于一座年产90万吨大型矿井16年的产量;采煤回收率达到90%,比全国煤矿的回收率高
20%。十七年来,他们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完全靠现有的人力、物力,每年复采85万多吨。而如果新建这样规模的一座大型矿井,国家需要投入8000万元,时间要用上三、四年。
“七五”、“八五”(1986年—1995年)的十年间,井陉矿务局又有6对矿井陆续报废,煤炭可采储量由原来的1.6亿吨减少到0.31亿吨;产量从454万吨下降到142万吨,并且以平均每年减少10—20 %的速度递减。到90年代初,全局在册职工15000多人,离退休人员高达5000多人,并以年均200多人的幅度递增,合着三个职工中就有一个老人。沉重的历史包袱,使企业负重前行,步履维艰。
长期艰苦的生存环境使一代又一代的矿工身上潜流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生存性格与心理,成为井陉矿人血脉中奔涌的热情和力量。
老局长张风翔激动地对记者讲述当年矿务局自己想办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挤出20万在元氏县周边寻找煤炭的经历。
困境中,井陉矿务局提出了以煤为主,多种经营,快建新区,发展老区的办矿方针,并先后得到时任煤炭工业部部长于洪恩、时任能源部副部长、中国煤炭总公司经理胡富国的高度赞扬和重点扶持。
资金到位、技术为先,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井陉矿务局一方面开发新区、扩充资源,建设临城煤矿、蔚县崔家寨矿和元氏煤矿三大附属矿区;另一方面依托老区优势,新建和改扩建了焦化厂、凤山化工厂、机械总厂、橡胶厂、恒兴电厂、水泥厂、集体企业公司等一批煤炭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多种经营厂点。“八五”期末,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自古英雄多磨难,浪花淘尽有心人。
1996年华北地区遭遇了5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紧接着亚洲金融危机、煤炭市场低迷、临城矿井被淹、蔚县矿区划出等等,井陉矿务局被原煤炭部列为全国36家特困局之一。
回忆这段历史,原局领导董广昌说:面对这种情况,如何使老局振兴起来,就面临着一个二次创业的重大任务。要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同时要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使我们老局有一个新的崛起。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井陉矿人高举“二次创业”的发展旗帜,艰难而顽强地追寻着百年老局生存发展的光明前程。
勒紧腰带,筹措资金,建成了20万吨焦化厂这个“希望工程” ;积极回采井下残余资源,解放三矿永久煤柱储量105.3万吨;奋战两年治理水患,临城矿全面恢复生产。坚持边基建边生产,在元氏矿建成第一个综采工作面。
机械总厂、焦化厂、凤山化工厂等非煤企业,勇挑重担,勇闯市场,努力创收增效,使多种经营产值达到2.5亿元,占得半壁江山。
好事尽从难处得,风雨过后是彩虹。“十五”(2001年-2005年)计划时期,随着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分离企业办社会、沉陷治理和债权转股权、政策性破产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饱经风霜的井陉矿务局,迎来了解困发展的好时机。
凤凰涅磐,重组再生。对一矿、三矿实施政策性破产重组,以控股和参股两种形式重新组建注册成立7家公司。新厂新机制,企业债务负担减轻,资产和人员结构得到优化,全局生产经营形势逐年好转。
调整产业结构。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进行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煤炭采选、机械制造、焦化化工三大产业格局,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坚持以为本,着力关注民生。改造南井路、南园路,绿化厂区社区。新建25吨燃气锅炉,实现了集中供热。加快“民心工程”建设,新增了27栋职工住宅楼,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全局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亿大关,比2000年增长了3.3倍、职工人均收入增长了2.4倍,销售收入总量在全国百强煤炭企业中名列第62位,多元化经营收入总量名列第45位。
辛勤汗水耕耘出丰硕果实。改革开放以来,井陉矿务局先后获得中国统配煤矿质量标准化矿务局、首届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管理奖、国家二级企业、省煤系统和省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光荣称号。
人勤春来早,风正好扬帆。
“十一五”(2006年—2010年)开局之年,煤炭行业大整合的浩荡东风吹拂十里矿山。井陉矿务局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做出了实施联合重组,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性抉择。
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到邯郸、峰峰等兄弟单位学习取经;连续召开党政联席会、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职工代表团长扩大会,深入研究,广泛讨论;利用各种形式,对联合重组的目的、意义、目标、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十里矿山奏响了联合重组、做大做强的时代强音。
两座老煤矿半部北洋史
冀中能源井矿集团的前世今生(上)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清·孔尚任《桃花扇》)井陉矿务局的历史,要追溯至19世纪末的1898年,至今已近115个春秋。曾经,晚清至北洋时期的重量级人物,慈禧太后、李鸿章、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王士珍、曹琨„„都与井矿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而井矿和曾活跃在井矿历史上的人物,他们的命运沉浮,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那些大佬的得意与失意、兴盛与没落——
一个德国贵族的创业史
公元2012年12月27日,记者早晨8:00出发,一路堵车来到井陉矿区时,已然接近中午。烟霭沉沉之中,冀中能源井矿集团机关整洁的院落内,古朴典雅的皇冠塔端方肃穆,沉静安详,像一个垂首沉思的老式普鲁士贵族,缅怀着昔日的光荣与沧桑„„
■土地主与洋贵族的中外合资
书写井矿的历史,无论如何简略,汉纳根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汉纳根是正经八百的皇亲国戚——德国威廉二世的外甥。曾任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副官,后以总教习的身份,协助提督丁汝昌组建北洋水师。1894年9月,中国甲午海战爆发时,汉纳根就在旗舰“定远号”上指挥作战。是役,北洋水师几近全军覆没,汉纳根却得以幸免,并得到朝廷嘉奖,授双眼花翎提督衔。
虽然受到了无上荣宠,汉纳根却对大清军队失望之极,决意弃官从商。他通过李鸿章拜见慈禧,请求开矿事宜,老佛爷满口应允,并面谕李鸿章尽力给予方便。
汉纳根这里打瞌睡,就有人送上了枕头。这个人叫张凤起,是井陉矿业开采史上的关键人物。张凤起是井陉县正南村文生。听说清政府准备修筑卢沟桥——汉口的铁路(京汉铁路),从正定经过,张凤起敏锐地联想到这是井陉煤炭开采的天赐良机。后来的事实证明,张凤起的眼光非常超前,尽管这眼光并没有给他带来想象中的财富。
1898年,张凤起勘察了矿脉,购买了横西村马会廷家的18亩坟地,呈井陉知县筹办开矿,获直隶总督署批准。但是,由于传统开采工艺的落后,尤其是采煤是耗费资金的大项目,张凤起很快就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
张凤起决定招商引资。当时,天津是洋人云集的大商埠。张凤起来到天津,辗转结识了正在寻找合适项目的汉纳根。
汉纳根聘请德国工程师到井陉绵河一带考察,发现井陉煤藏资源丰富,且井陉在李鸿章的直隶总督署治下,天时地利人和,双方很快签订了中德试办“井陉县煤矿局”合同(草约),分呈清政府及德国驻华领事馆。按约定,汉纳根出银5万两,张凤起以18亩地作为资本,双方各占50%股份,合作成立“井陉县横西村煤矿公司”。
合同和申报材料递上去了,却迟迟得不到批复。这时,开矿权的审批已经收归朝廷。清政府路矿总局驳回的理由看起来也挺有道理:原申请没有提洋人入股之事。
之后,国事动荡,先是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接着是八国联军侵华,京城、直隶一带鸡飞狗跳,慈禧、光绪仓皇“西狩”自顾不暇,哪有心情理会一个地主和一个洋人开矿的事?好容易等到割地赔款的《辛丑条约》签订,时局稳定下来,汉纳根才继续运作开矿事宜。
不巧的是,1901年11月,他的老朋友李鸿章劳碌一生,辞世而去。袁世凯接替李鸿章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创建者被踢出局外
汉纳根开始领教中国官僚机构的做事风格和各种潜规则。
1902年3月,经过一次次的左审右批,清政府路矿总局的批示终于下来了:限张、汉10个月内将勘矿详情上报。张、汉修订合同,承诺开矿后每月采的煤,除正常缴纳出井煤价5%的官税外,另将每年税后利润的25%上交路矿总局。次年4月,路矿总局批准了他们的开矿申请,并呈送北洋大臣袁世凯。
张凤起、汉纳根一边申办手续,一边购机器,聘技师,勘井口,募工人。现代开采工艺的引进,使井陉煤矿的凿井进度与周边100多家民办小煤矿不可同日而语。1903年11月,开凿南井;次年夏,南井出煤。至1905年,已经开始大批出煤。
在辛苦奔波六七年之后,张凤起终于看到了自己见识和努力的回报。但这份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厄运降临了。
井矿的滚滚财源,招来大批饥饿的鹰隼,清政府的各级官员纷纷盯上了这块肥肉,其中最大的一只,就是北洋大臣袁世凯。袁世凯试图将井陉煤矿收入直隶总督署的囊中,对于洋人汉纳根,他尚有所忌惮,而对于土地主张凤起,则丝毫不用客气。对付张凤起的手段简单而具中国特色,一面连续5次以种种理由驳回张、汉的办矿申请,一面派官员找茬儿,查禁井陉煤矿非法开采的井口,再扣上一顶“刁生劣监”的帽子,直接将张凤起踢出局外。
袁世凯布好了局,却没有从井陉煤矿的财富中分得一杯羹。北洋势力的扩张,让满洲亲贵感到威胁。皇室亲贵们担心袁世凯会演变成曹操类的枭雄,无法驾驭,遂指使亲信御史屡屡上疏,弹劾袁世凯。1907年,袁世凯被调离北洋,赴京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
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杨士骧委派官员参照清政府与比利时合办临城煤矿的办法,与汉纳根磋商合资开矿。汉纳根以“井陉矿务公司”名义为一方,将矿产折合股本银25万两;井陉矿务总局代表清政府为另一方,将井陉煤田资源折合股本银25万两,中德合股开采。1908年7月,中德合办井陉煤矿合同正式签订,定名直隶井陉矿务局,办事机构设于天津,汉纳根任洋总办,后来当过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的弟弟徐世钢任华总办。百年井陉煤矿由此纪元,而“井陉矿务局”的名称一直延用到2008年。
井陉煤矿以盛产优质主焦煤享誉中外。1906年4月,京汉铁路全线通车,1907年正太铁路建成通车,井陉的煤,可以通过正太铁路和京汉铁路北运京城,南运汉口,煤矿业迅速发达。
■汉纳根的发达与最终结局
1908年——1918的10年,是井陉煤矿的中德合办时期,汉纳根一直经营井陉煤矿,也因此大发其财。他聚积多少财富,并无准确说法。不过,他手下的一个雇员高星桥,最初做过枰的司磅,凭借自己的才干,后来做到井陉煤矿驻天津、保定售煤处的买办。凭借卖煤积攒的巨资,于1928年在天津投资建成闻名中外的劝业场和交通旅馆,成为天津的顶级富豪之一。
1914年,汉纳根还在石门(石家庄)筹建井陉焦炭厂。炼出我国第一批优质焦炭,供应汉阳钢铁、兵器工厂,并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井陉焦炭厂的清水焦炭和井陉焦煤名扬世界,井陉焦煤被列当时国内十大矿之一。
1917年,段祺瑞主宰的北洋政府对德宣战。根据国际惯例,交战双方以往订立的条约一律废止,中德合办井陉煤矿合同随着中国对德宣战失效。井陉煤矿遂由北洋政府农商部、财政部、外交部和直隶省联合组成的“井陉矿务局清理委员会”接收。
1920年,段祺瑞下台了。已经65岁的汉纳根再度来华,想讨回自己的股份,一度未果。1922年,黎元洪重新当上民国总统,汉纳根看到了一丝希望。汉纳根在北洋学堂当总教习的时候,曾经给
黎元洪讲过课,有师生情谊。凭着这份交情,黎元洪批准汉纳根重新获得井陉煤矿1/4的股权,期限20年,期满后由直隶省无条件收回。
可是,仅仅过了一年,1923年6月黎元洪再次下台。通过贿选当上总统的曹锟,指使他的嫡系、直隶省长王承斌再次剥夺了汉纳根在井陉煤矿的股权,重新“收回国有”。为了贿选,曹锟还强行从井陉煤矿索取煤款200万元。两年后,70岁的汉纳根在天津郁郁而亡,临终留下遗嘱,遗体务必运回德国安葬。想来,这个德国人对北洋政府太失望了。
段家楼:一个动荡时代的缩影 在太行山中段的崇山峻岭之间,井陉煤矿像一颗明珠熠熠生辉,使井陉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
繁华落尽,细心人再度凝视这片拥有太多故事的土地,便会发现:就在井陉煤矿附近,另一座煤矿也分享着同样的光荣和辉煌,苦难与沧桑。这,就是创办于1905年的正丰煤矿。在井陉工业史上,两座煤矿互相抗衡,此消彼长,也同共印证着北京城头不断变幻的大王旗。
■井陉绅商盯上了汉纳根
德国人汉纳根大发横财,本土地主张凤起被踢出局,井陉煤矿两个创始人截然不同的命运,深深刺激了保守本分的井陉人不太敏感的神经。
据当时井陉煤矿的职工工资表显示,仅仅汉纳根一个人的工资收入,就等于700名矿工收入的总和。为什么井陉的煤让外国人挣了大钱?于是,1905年,井陉商民杜希五和封建绅士杜欣斋等人联手筹建“保井公司”,意为保卫井陉煤炭资源,与外商抗争。但是,因为资金匮乏,收效甚微。杜希五又联合正定富商、段祺瑞的内弟吴雪门,成立华丰公司,用现代工艺在井陉绵河以南的黄家沟办矿。
华丰公司的出现,让汉纳根深感不安。他担心华丰公司做大了,会对井陉矿务公司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于是,他借着自己的外资背景,通过德国驻华使馆和领事馆,以德国政府的名义向清政府提出抗议,要求撤销华丰公司矿权。官司一直打到清政府路矿总局。此时,正值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相继驾崩,年幼的溥仪继位,其父载沣摄政。载沣一直怀疑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致使光绪被幽禁,成为摄政王后立即解除袁世凯的官职,袁称疾返回河南。井陉矿务公司失去了靠山。最后,路矿总局和起了稀泥,裁决:以绵河为界,井陉矿务公司在北,华丰公司在南,严禁越界开采。华丰公司算是赢了一局,但黄家沟一带地质复杂,紧临绵河,地下水大,设备不足,一直很不景气。■华丰煤矿引进“外援”
是时,战乱频仍,国事飘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清帝退位,袁世凯卷土重来,北洋集团如日中天。而华丰公司资金链难以为继,又无政府背景,急着寻找靠山。杜希五通过吴雪门结识了吴的老乡王士珍。
王士珍是正定牛家庄人,4岁丧父,由母亲和婶母抚养成人。凭借小站练兵和镇压义和团的干练才能,得到袁世凯赏识,担任军政要职。王与段祺瑞、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其中王为“三杰”之龙,段为虎,冯为狗。袁世凯复出之后,任命王士珍为陆军大臣。不过,王士珍是铁杆儿的保皇派,反对段祺瑞的共和主张。溥仪退位之后,王士珍为表示忠于清廷,辞官退居家乡正定城内。
杜希五拜见王士珍,大谈汉纳根在井陉煤矿的发财之道。开采煤矿与王士珍“强军救国”“实业救国”的梦想一拍即合,遂决意入股华丰公司。同时,王士珍还把时任内阁总理兼陆军总长的段祺瑞拉了进来,并邀请阎锡山、曹汝霖等十余位政要、富商,筹资17.82万两银元,注资华丰公司,改名“正丰煤矿公司”,由段祺瑞的弟弟段祺勋任总经理。
此时井陉煤矿红红火火,汉纳根在横涧镇创建了气势恢弘的井陉矿务局办公区,由此形成了后来的矿市镇。而正丰煤矿仍然在艰难运营。不过,本土的绅商显然更懂得中国式实业的做法,现在的正丰煤矿拥有了运营资金,更把自己和一批政要、富商的利益捆到一起,雄心勃勃要与汉纳根一较短长。
■正丰矿的兴起与最终结局
作为正丰煤矿总后台的段祺瑞,在此期间,正在逐渐接近其人生权力的顶峰。经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一系列闹剧之后,段重新出任国务总理,王士珍则出任参谋部总长。段祺瑞“陟高位,执国柄。举措设施,动关大局,蔚为民国史上有声有色人物”。
1913年,段氏家族在正丰煤矿创建了集办公、生活、娱乐为一体的建筑群,称段家楼,是一处西洋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完美结合的大型花园式豪华别墅楼群。段家楼耗资不菲,可见段氏家族对正丰矿的重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段祺瑞力主对德奥宣战。
没有证据和资料证明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与其家族在正丰矿的利益有多少关联。在其毁誉参半的一生中,更多的是对于军事和权力的执迷,对于经济利益,段祺瑞实际上并不太看重,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全权委托他的同胞弟弟段祺勋经营正丰煤矿。
不过,对德宣战却给汉纳根以毁灭性的打击。汉纳根在井陉煤矿的股份被全部没收,本人也被遣送回国。从此段家控制的正丰煤矿,没有了竞争对手,迎来了空前发展的良机,段祺勋也成为直隶最具实力的富商。
1918年,正丰煤矿越过绵河寻找新的矿脉,在井陉西北的荆蒲兰村和凤山开凿大型矿井。之后正丰煤矿发展迅猛,至1926年,正丰公司股本增至660万元,超出井陉煤矿股本(450万元)近1/3。
1937年,随着卢沟桥的枪声,日本侵略军侵占了华北。这年10月,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井陉、正丰煤矿,段家楼成了侵略军的司令部。次年,执掌正丰煤矿的段祺瑞之子段宏业在侵略军威逼之下,以800万银元的价格将正丰矿及段家楼全部资产交给了日本人。虽然,在与日本的协商中,段宏业坚持是“抵押”,而不是“卖授”,但是被占领和被掠夺的屈辱,却是无奈的事实。
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
老井又称南井,开凿于1903年,是井陉矿区第一口进行机械化开采的井口。井口直径约4.5米,深184米,木质井架,占地面积125平方米。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井陉县南起码村文生张凤起经县署批准拟动工开办煤井,因其资本匮乏,1899年在天津与进任北洋海军提督的德国人汉纳根订立了中德试办井陉煤矿草约,1902年获清政府路矿总局批准。1903年11月开凿老井,次年6月出煤,至1980年10月关闭,使用了77年。
皇冠塔位于井陉矿务局机关院内,因整体造型呈皇冠状而得名。该塔始建于1915年(民国四年),高36米,占地38平方米,砖石结构。由德国人设计,塔身外形为八面体,内部结构功能又分为内外两层,内层走烟,外层有螺旋式台阶,八面开有20个窗口。基础及底层由青石砌成,设有石拱券门窗。塔顶上部突出部分为水塔,主要为老井(南井)工业锅炉排烟和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塔顶底沿由16块上大下小的石鼓组成,呈力士状将其托起,形成16孔小拱券,拱券上方为水塔可容水50立方米。该塔设计精巧,结构奇特,是井陉煤矿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外国建筑之一。1903年11月开凿老井,次年6月出煤,至1980年10月关闭,使用了77年。
皇冠塔位于井陉矿务局机关院内,因整体造型呈皇冠状而得名。该塔始建于1915年(民国四年),高36米,占地38平方米,砖石结构。由德国人设计,塔身外形为八面体,内部结构功能又分为内外两层,内层走烟,外层有螺旋式台阶,八面开有20个窗口。基础及底层由青石砌成,设有石拱券门窗。塔顶上部突出部分为水塔,主要为老井(南井)工业锅炉排烟和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塔顶底沿由16块上大下小的石鼓组成,呈力士状将其托起,形成16孔小拱券,拱券上方为水塔可容水50立方米。该塔设计精巧,结构奇特,是井陉煤矿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外国建筑之一。1903年11月开凿老井,次年6月出煤,至1980年10月关闭,使用了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