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5篇可选)

时间:2019-05-15 06:0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

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

一、情景导入

口答算式与结果,根据哪个公式来列式的?

谈话:一个直径是100毫米的圆,它的周长是多少?我们会用到那个公式? 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一个长为3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口答:求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d=4cm c= s= • C=πd

=3.14×

4=12.56(cm)

• S=πr²

=3.14×2×

2=12.56(cm)

二、互动新授

出示教材P11例2分析圆柱体的侧面积 总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__长方_____形 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又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看图总结: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高)。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根据题意可得:

• • • S侧=ch =3.14×11×15

=518.1 根据给出的数据求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C=31.4cm

h=15cm

• S侧=ch

=31.4×15

出示P12例3分析圆柱体进行分析。(把下面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

总结:圆柱体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作圆柱的表面积。、小组合作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 ①S侧=ch

=3.14×2×2

=12.56(cm²)②S底=πr²

=3.14×1²

=3.14(cm²)③S表= S侧+2S底

=12.56+3.14×=12.56+6.28

=18.84(cm²)

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作圆柱的表面积。即: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易错提醒:

以P12练一练2为例。圆柱体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很多同学总是计算一个底面,如课件所示。

纠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学以致用

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直径,宽等于圆柱的高。()

2、给大厅的圆柱刷油漆,刷油漆的部分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

()

3、圆柱形通风管的表面积等于它的侧面积。()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

以P13练习二第四题为例:

圆柱形队鼓的侧面由铝皮围成,上下底面围的是羊皮。做一个这样的队鼓,至少需要铝皮多少平方分米?羊皮呢? ①铝皮: S侧=ch

=3.14×6×2.6

=3.14×15.6

=48.984(dm²)②羊皮: 2S底=πr²×=3.14×3²×2

=3.14×18

=56.52(cm²)以P13练习二第五题为例:

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直径是0.6米,高是1米。做一个这样的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 ①S侧=ch

=3.14×2×

1=6.28(m²)②S底=πr²

=3.14×0.3²

=0.2826(m²)③S表= S侧+2S底

=6.28+0.2826×2

=6.8452

≈6.85(m²)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2.生活中的圆柱体表面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吗?哪些不是?又该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呢? 畅谈体会。

3、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优质课教案

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复习课教案

小寨小学 阿怀梅

一、复习内容: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复习目标 :

1、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

2、能准确找出数量关系。

3、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三、复习重点 :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系。

四、复习难点 :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五、复习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我们已经对分数乘法进行了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进行复习。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多少千克?

如果想求出吃了多少千克,要分哪几步去思考?怎样分析这道题?(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2)找出数量关系。(3)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做单位“1”。(1)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5。()(2)甲的6/7相当于乙。()(3)乙的5/9与甲相等。()

(4)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1/8。()

2、填空题

(1)、学校买来新书240本,其中的1/8分给五年级。这里是把()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级分到多少本?列式是()。(2)、小红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1/2,小明的邮票是小新2/3的。如果求小新的邮票有多少张?是把()看作单位“1”,列式是()。如果求小明有多少张是把()看作单位“1”,列式是()。

3、应用题

(1)、一堆煤12吨,又运来它的1/6,现在共有煤多少吨?

(2)、李庄共有小麦地320公亩,水稻地比小麦地多1/5,这个庄的水稻地比小麦地多多少公亩?有水稻地多少公亩?

(3)、修一条公路,长1000米,甲队已经修了这条路的2/5,剩下的由乙队修,乙队修多少米?

(4)、教师公寓有三居室180套,二居室的套数是三居室的1/3,一居室的套数是二居室的 3/4。教师公寓有一居室多少套?

指生板演,集体订正,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

(四)、自主评价,完善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说一说自己哪些方面表现的比较好,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匆匆》教案

寮步育贤小学

彭友军

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蒸融、游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突破方法: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读,议,体会。难点: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突破方法:读读,议议,说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学法:读、品、讨论法。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欣赏,激趣导入

1、同学们,时间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你们能背出一些有关时间的格言 吗?生: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齐读名言。

2、读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同学们,再过几个月你们就小学毕业了,童年即 将离我们而去。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日子了。80多 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下了散文《匆匆》。(板 书课题,齐读课题)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

4、文章的体裁是什么?(散文)散文是以抒发作者内心感情和思想体验为创作 目的。

过渡: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精炼,文笔清新如水,自然如风,令人回味无 穷。在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里,他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情怀呢?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1、整体感知:听录音朗读《匆匆》,注意要求。师:同学们,就在刚才,就在 我们入情入境聆听录音朗读时,时光老人又向前迈了几步,时间又流逝了4分5秒。你们感受到了吗?

(1)欣赏完这篇美文,你有什么感受?(2)文中指什么匆匆?(时间)

(3)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出示句子: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4)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了吗?能找出来吗?

2、指导有侧重点地读好问句。

(1)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强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板 书:日子——一去不复返)

(3)小结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读法和感受。

三、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我们先来看作者的第一次追问。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能读出什么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是啊,无论是燕子、杨柳、还是桃花,它们走了,没关系,在来年的春天都会回来,那将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把你的感觉读出来吧。

师:读得真美,这三种事物去了可以再来,都会在时间上留下痕迹,那么日子去了也应该可以回来的啊?日子和燕子、杨柳、桃花比有什么不同?(燕子去了会再来,杨柳枯了会再青,桃花谢了会再开,时间一去不复返。)

师:那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呢?(排比句式,和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读后引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觉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来。)师:(出示句子)“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在反反复复的追问中,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再读一读。

师:说明作者很留恋一去不复返的时间,但是却又很无奈,读出那种留恋、无奈、怅然若失的感觉。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齐读句子。

过渡:课文一开始提出了一个问题,也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无影无踪的。但在作者笔下,日子是匆匆的,能看得到、摸得着感觉得到的,那么,在作者的眼里,日子的影子是怎样的呢?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呢?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读品品,并在旁边做些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3、学生自读自悟。

4、学生汇报。交流,随机出示语句,相机指导朗读。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指名学生读,谈体会。(在交流中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写作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师:想像一下针尖上的一滴水有多大,用一个词形容它吗?(渺小)想看看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情景吗?好,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辽阔的大海一望无垠,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这时,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进了这浩瀚的大海里。同学们,你看得到烟波浩渺的大海里的那一滴水吗?(无影无踪)你听得到奔涌着大海里的那一滴水的声音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无声无息)

师:是啊,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稍纵即逝了。带着你的感受把作者的叹息读出来吧!

师:算一算,空虚了,溜走了的这八千多个日日夜夜有多少年呢?(23年)

师:当作者突然间想到了自己的23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文中哪一个词可以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感受?(头涔涔、泪潸潸)把你体会到的作者的这种心情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齐读)

师: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继续汇报你刚才画的句子。(比喻)

师:写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读,能声情并茂地再读一遍吗?多么形象的比喻,真有几分朱自清的味道。

小结方法:朗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读好。师: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师:指名读,读了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A、教师导读:朱先生眼里的时光是这样流逝的:洗手的时候-----();吃饭 的时候-----();默默时-----()。伸出手遮挽时-----();天黑时-----();等我和太阳告别时-----()。(第一遍导读结束时,紧跟着来第二遍,加强学生的紧迫感。)

B、指导学生读好叠词,体会感情。C、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D、齐读句子。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A、教师范读,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到了那些时光飞逝的词?(光阴似箭)B、时间能“跨”能“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谁也能把日子的这种飞逝的感觉读出来?和老师比一比。指名读。C、男女生赛读。D、学生齐读。

E、面对时光的匆匆,朱先生是怎样的心情呢?文中哪一个词可以准确地表达先生的感受?(生答:叹息)

师:过渡:朱先生一声长长的叹息穿越时空,幽幽地回响在我们的耳际。先生叹岁月匆匆,叹时光无情,悔平生无为。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面对时间的流逝,你们的三千多个日子就这样白白地流逝了,你们甘心吗?作者八千多个日子流逝,作者甘心吗?请大家快速读第四段,在文中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4)“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又剩些什么呢?” 教师引读: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引读重复两次,增强感性认识。)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蒸融了。”(生齐读)

师:那么,你眼里的时间是什么样的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用诗意的语言去 描述自己的感受.)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

过渡:“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时光如朝露,转瞬即逝,无痕无迹,忧国 忧民的诗人一次次追问自己,一次次拷问内心。他是这样问的---------教师引读,可辅以恰当的肢体语言。

师 :诗人一问,问---------

生:我留着些„„痕迹呢?

师 :诗人再问,问---------

生:我何曾„„痕迹呢?

师 :诗人三问,问---------

生:我赤裸裸„„回去罢?

师 :诗人四问,问---------

生:但不能平的,„„这一遭啊?

(6)“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 师:发现这句话中有两个重复的词了吗?是什么词?那么,这两个赤裸裸写法一 模一样,意思一样吗?(前一个指人出生光着身子,没穿衣服;后一个指人浪费时间,无所作为)

师:作者不愿就这样白白走这一遭,他对自己过去的日子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也开 始自责、后悔,你们读出这种感受来,师:齐读句子。

师: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师:作者为时光匆匆流逝感到痛苦和无奈,不愿白白走这一遭,感悟到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通过努力取得了后来的成就。那么,你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这一遭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在即将逝去的日子里,能做些什么呢?

5、完成写话练习

在即将逝去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那么我们应该——板书:珍惜时间

6、时间它来去匆匆,总在人们不经意间流逝,留给人们对它深深地思考,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7、此刻让我们再来回味文章开头的问句,你是否有新的体会呢?再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反问等写法的精妙)

2、学到这里,让我想起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和时间赛跑》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同学们,时间老人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马上就要结束了,那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说什么话?请你想好一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学生自由倾诉)

3、齐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出示句子)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总结全文:同学们,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使有限的生命散发出绚丽的光彩?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珍惜时间。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在明天。过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相信你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五、布置作业

1、课外读一读《和时间赛跑》。

2、把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背影》、《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

六、板书设计

匆匆-----朱自清

花无重开日

时间匆匆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人无再少年

七、教学反思

语文是充满“诗意”与“美”的艺术,语文课堂也离不开一个“美”。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美感”的课堂应该是我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凸现“美”,做到:

一、营造氛围美。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我恰时恰度地利用潺潺又略带幽幽的音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美。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互动,营造出和谐美。

二、挖掘文本美。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是他散文代表作之一,也凸现出他散文的特点,语言诗般优美。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文本美,特别是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尝“语言美”,酿造课堂的“语文味”。如品味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推敲,体会时光匆匆等,这样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落实工具性的目标,也让课堂充满着语文味。《匆匆》的第一自然段,朱自清在倾吐自己对时日匆匆这一瞬息间的感受时,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语言像诗般优美,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着的小诗。挖掘到这一文本美的特点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文中排比、比较、追问等精妙的表达方法,进而发现文本诗意的美,然后顺学而导通过学生个性化朗读、师生合作朗读,配乐朗读等美读积累和升华。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美。

三、流露情感美。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和思想性。细读课文,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优美的语言中充满深挚情感。教学时就是要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身临其境,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我以学生自主感悟为本,进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背景穿插帮助理解。用换位思维体会、仿说联想引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走进了文本,深切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联想到自己小学时光的匆匆流逝,更深切地体会到朱自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与无奈的感受。进而反复朗读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环节螺旋上升,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体会情感。朗读自然做到真情流露,入情入境。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抽屉原理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 :课件 笔筒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老师说开始,请3个身手敏捷的同学上来,谁愿来?

游戏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吗3个都要坐在凳子上,每各人必须都坐下,好吗?(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背对3名学生)

2、、准备-------开始。都坐下了吗?

3、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可以肯定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个的凳子上至少坐2个同学。”我说对了吗?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同学们想知道这个原理的名字吗?想知道它有哪些知识吗?我们共同来研究和学习吧!

二、尝试学习

1、出示例1 有4枝铅笔,3个文具盒,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1)请同学们分组试着放放看,并请每个小组做好记录,待会儿到前面来汇报一下。

(2)学生汇报(演示),教师板书放法:(4,0,0)(3,1,0)(2,2,0)(2,1,1)

2、交流:3个人坐2把椅子,不管怎么坐总有1把椅子至少坐()位同学,那么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不管怎么放你会发现什么?

3、汇报总结: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重点强调“总有、至少”,让学生弄清其含义。

4、继续做实验,探寻数学规律。①布置实验要求

我们把笔放进4个文具盒里,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你又发现了什么?并做好记录,进行集中汇报演示。

②学生动手实验。教师重点做好巡回指导。③学生汇报。

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出自己发现的结论—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支铅笔。

5、尝试猜想验证

①提出问题:咱们先不做实验,请你试猜一猜—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②实验验证

要求:比比看哪个小组能用最简单、快捷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③实验汇报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分的。

6、反馈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什么规律没有?

归纳得出: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盒数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三、尝试练习:

1、如果把100支铅笔放到99个文具盒中,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2、考考你们,5个苹果放入4个抽屉,至少有2个苹果要放入同一个抽屉里,为什么? 3、8只鸽子飞回3个鸽笼,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个鸽笼,为什么?

四、总结归纳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它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课堂实践,感受颇深,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可取之处:

一、游戏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开始利用“五人坐四凳”的游戏导入,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发现无论怎么坐都有一张凳子上坐两人,引导学生去思考,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翅膀,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注重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1、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2、在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铅笔尽量多的“平均分”给各个笔筒,看每个笔筒能分到多少枝铅笔,剩下的笔不管放到哪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比平均分得的枝数多1枝,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3、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

三、注重“说理”活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在这节课中,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的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的难点突破处,也就是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学生很难分清谁是物体谁是抽屉。教学知识不光是让学生按照公式来套用公式,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让学生充分说理的基础上,明确把什么当作“抽屉数”,把什么当作“物体数”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把教育教学看作一门艺术,那么我就是那个孜孜不倦追求艺术的人,虽然前进的路上会有坎坷,会有荆棘,但是有了我的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收获硕果。

第五篇:数学优质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

《种子排队(7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数学活动中如果仅给孩子以语言讲解,而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将抽象的数学符号强加给孩子,孩子学的很枯燥,久而久之会对数学活动失去兴趣。俄国数学家欧拉说得好“数学这门学科需要的是观察,也需要实验。”这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可以运用操作法来学习数学,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即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这种在动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数学知识才是最牢固,最不会忘记的知识。

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现在正值秋收季节,“种子”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熟悉的。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种子排队。活动目标:

1、巩固数量,能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赤豆若干)记录表。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看看口袋里有什么?(蚕豆、黄豆、赤豆)。

2、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现在老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记录纸)

2、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三排全排完了,数一数,每排有几颗种子,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3、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4、交流: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5、红豆有几颗?(七颗)黄豆有几颗?(七颗)蚕豆呢?(七颗)它们都是七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6、讨论:为什么都是七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7、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观察纸板。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设疑、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用不同的种子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交流: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多,蚕豆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小结:大小不一的种子,数量相同,排列长短不一样。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数量不同。

2、想一想,我们到后面墙边,老师用的步子多,还是你们小朋友用的步子多?是吗?呆会我们一起去试一试。

下载六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课教案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一节公式推导与计算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型”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以及圆的周长的基础......

    5-11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 六年级上册2015年 5月 11日 教师:阿卜杜克热木。图尔迪 课题: 比例 教学内容: 比例 第55页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

    5-25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 六年级上册2015年 5月 25日 教师:阿卜杜克热木。图尔迪 课题: 比例 教学内容: 比例 第67页自行车里的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

    六年级下册数学成数教案

    百分数:成数 学习内容:第9页“成数”、做一做及练习二第4、5题。 学习目标:1、 明确成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 2、通过成数的计算,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12册教案------2007年春 1 二、圆柱和圆锥 单元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 数学广角 第一时《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2、会用“抽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