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物理 12.2《运动的快慢》教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12.2《运动的快慢》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学法指导
在机械运动中最简单形式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绝对的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可以把一些物体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思考】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它们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判断乌龟胜利的依据是什么? 2.百米短跑中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冠军的?
3.在路上行驶的小汽车和自行车,谁运动得快?又以什么为依据?
二、预习检测 知识点1: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 。
2、速度
定义:。它是表示 的物理量。公式:,单位:,符号是,常用单位有,符号为,换算关系:。
3、看课本31页,知道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人步行: ;骑自行车:。知识点2: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说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变速运功:可以用公式 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
三、交流提升
1、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甲)、(乙)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30 km/h,由此可计算出此隧道长约_______km。
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m的路程时用了30s的时间,那么它前15s内的速度为()A 0.5m/s B 1.5m/s C 2m/s D 3m/s
用心
爱心
专心 1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速度V由物体运动情况决定,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2)高速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2)(3)B、(3)(2)(1)C、(2)(3)(1)D、(1)(3)(2)
6、一列火车长 200m,以 36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四、当堂训练:本节能力训练
五、课后反思: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
作业布置:预习12.3掌握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教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九年级物理 15.2《机械效率》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15.2《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能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能说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会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自己设计实验测量机械效率。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结合计算结果分析图15.2-1中哪种方法好,并得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方法一: 方法三:
对砂子做功:W1= 对砂子做功:W1= 对桶做功:W2=
对口袋做功:W2= 克服自身重力做功:W3= 对滑轮做功:W3= 方法二: 对砂子做功:W1= 对桶做功:W2= 对滑轮做功:W3= 2.________ _______叫做有用功。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额外功。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总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其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 6.机械效率总是_________原因是。
7.斜面机械效率及其提高方法:
有用功W有用= 总功W总= 机械效率η=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1、用图示滑轮组把重G=12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绳端的拉力为F=50N,则:绳端移动的距离为 m,有用功W有用= J,总功W总= J,额外功W额外=,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2、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
爱心
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在5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m,则泥桶上升________m,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__N,拉力的功率为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3、一斜面长为5m,高2m,现用沿斜面向上的100N的力把重200N的物体
匀速拉上斜面顶端,则:有用功W有用= J,总功W总= J,额外功W额外=,该斜面的机械效率η=。
4、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B.机械效率总小于1
C.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D.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
四、牛刀小试 素质提升
1、小冯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l,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A.Wl=W2 ηl=η
B.W1=W2 ηl<η2 C.W1
D.W1>W2 ηl<η2
2、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减少提升重物重力,减小拉力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
3、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机械效率越高,越省力 C.机械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D.机械的功率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五、课堂小结,反思整合(请同学们将整理学习内容后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本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疑问,并主动举手提问!)
教后记:
用心
专心 1
第三篇:九年级物理 17.3 太阳能教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太阳能
一.教材自阅(课外)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
2.了解一些和太阳能有关的知识
3.知道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太阳能的利用.难点:太阳能的发明装置.四.教学内容(牢记):
1.太阳能的优点:A.太阳能十分巨大;B.太阳能的供应时间十分长久;C.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无需挖掘开采和运输;D.太阳能安全、不污染环境。
2.太阳能的利用:①直接利用②间接利用:集热器、太阳电池
3.广泛利用太阳能的困难:A.太阳能虽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B.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气候、季节等原因,太阳能的功率变化大,不稳定,给正常连续地使用造成困难;C.目前太阳能转换器的效率不高。
五.基础练习(巩固):
1.太阳炉和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成______装置,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成______装置.2.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太阳能转化成______和______.3.下列哪些能源不是来自太阳能()
A.水能B.风能C.核能D.煤石油天然气
4.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可以转化为内能B.太阳能不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利用太阳能安全清洁无污染D.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5.关于能源及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我国煤和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
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是能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C.现在人类社会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
D.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6.下列能源中不是来自太阳能的是()
A.潮汐能B.铀矿中的原子能C.化石燃料D.风能
六.中考练习(提高):
1.关于太阳能的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可转化为风能和水能
B.太阳能可转化为动植物的化学能
C.太阳能可转化为核能和地热能能
D.太阳能可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2.2010年上海世博会采用高效彩色太阳能电池板、锂离子电池等技术,真正达到碳的“零排放”.太阳能属于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世博会上,以警用电动车为参照物,车上的锂离子电池是的,警用电动车和地面指挥中心无线
通信时用(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进行联络.
3.上海世博会很多展馆安装了太阳电池,太阳电池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四篇:九年级物理 15.2机械效率教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机械效率(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 第二节)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能区别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会用公式计算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理解机械效率总小于1 重点突破:
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什么叫做有用功(W有用)?。
2、什么叫做额外功(W额)?。
3、什么叫做总功(W总)?。
4、什么叫做机械效率(η)?。
练习:当你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你对水桶做的功是 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水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一些水,这时你对水桶做的功是 功。
自主学习:
1、课本107页图15.2--1,请分别计算出三种方法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别是多少?
2、请计算出三种办法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用哪种方法好?
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2)。练一练:判断的下面说法是否正确.(1)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2)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3)做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4)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5)做相同的总功时,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6)用不同的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时,机械效率一定相同()(7)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8)做的额外功一定时,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9)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4、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用心
爱心
专心
5、为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的关系,小明利用长木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方木块、小车等器材设计如图实验,请回答:
(1)实验中如何改变页面的倾斜程度。
(2)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需要计算的物理量有哪些,并根据所测物理量写出表达式。
达标自查:
用一动滑轮将重200N的砂子提到9m高的脚手架上,所用力是120N,求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各是多少?
课堂总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板书设计:
自我点评: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尤其体现在让学生探究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的关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集体优势,体现了物理学习方法中的合作交流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性和感性上很好的掌握机械效率的知识。
授课方式与授课过程能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九年级物理 16.1分子热运动教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分子热运动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且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能认识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
③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④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③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了解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本节课实验较多,采用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学)
1、情景导入(质疑): 欣赏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花香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鼓励学生诠释这首所描述的意境),提出两个问题①我们没有靠近花朵就早已闻到了香味,这是为什么?②诗句中“花香袭人知骤暖”是说若闻到袭人的浓浓花香,就可以判断气温突然变暖,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教师指出:带这两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题--分子热运动
3、引导学生看书P124---P126,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
二、完成预习作业(验)
1: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的物质相互 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它其实是证明了:不同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 运动到对方物质内部的结果,同时也说明了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之间有。
2: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气体之间,也能发生在 和 之间;扩散现象的快慢跟物体的 有关;并且 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得越剧烈,扩散现象越。
3:分子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物理学中把物质内部的分子的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 运动;温度越高时,分子的热运动越。
4: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力。且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 的,即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产生和消失。
5: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2)一切物质的分子在____ ______运动;(3)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_;(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和_____。三:交流合作(讲)
1、分小组讨论预习作业,然后分组抽问答案,教师纠正个别错误。
2、教师抽问各小组刚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由其他组的学生或教师解答。
问题(1):
(2):
(3):
3、由教师引导强调:
用心
爱心
专心
①演示书上的16.1-1;16.1-2;扩散现象的快慢实验和16.1-5实验 解释说明学生的提问。
②强调:实验结果两铅块能吸引在一起,并能负重达500克以上。这表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只有在分子靠得很近时,才能表现出来。一般分子距离要小于10-9米时才能表现出引力。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分子间有吸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一般焊接是靠溶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指出:液体分子之间也存在吸引力。课本图图16.1-7的小实验就说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
实验证实了我们关于分子引力的猜想。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又会发现新的矛盾: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又有引力,这两者是矛盾的,分子想互吸引最终应该相互靠紧,而不应该有间隙。既然分子间有间隙,物体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却是固体、液体极难压缩。我们只有根据事实,深化认识,事实表明我们对分子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有没认识到的方面。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当分子距离小于r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距离再增大,分子引力继续减小,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有了对分子间存在斥力的认识,前面所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四:当堂练习(测)
1.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是:(1)________ ________(2)____ _______(3)______ _________(4)_________ _______。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_______________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示了物体里的分子在______________并且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___。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5.如图15-1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6.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A.物质的温度
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图15-1 C.物质的分子结构
7.“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 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 9.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用心
爱心
专心
10.一张纸从边缘稍一用力就可将它撕开,可是若用两只手向相反方向拉纸,却要用较大的力气,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五、学习评价(评)
1、评选出本节课的聪明1、2、3号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哪些问题自己还不理解:
评价本堂课自己的表现(自学过程是否投入、听老师讲课注意力是否集中、讨论问题是否参与等):
用心
爱心
专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