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九年级人教新课标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课案
复习目标
1、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5、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6、力的合成: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求合力。
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3、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为:
4、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常见的运动大多为变速运动。
5、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将物体运动路程S除以所用时间t得到的结果,用来表示物体在运动时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合力为零。
4、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一、力
1.理解力的概念时应注意三点:
(l)力的物质性 离开了物体,力是不能存在的.一个物体如果受到了力的作用,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2)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作用的力.这两个物体一个称为受力物体,另一个称为施力物体.单一的受力或施力物体是不存在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力的测量方法
力的测量仪器叫做测力计,其中常用的一种叫弹簧秤.
由实验可知:在弹性范围以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胡克定律).因此,可以由弹簧伸长的长度来表示拉力的大小.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
所谓弹簧的伸长量,指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和原长之差
3.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通常又把物体的重力叫做物体的重量,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
4.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三要素有关.
5.力的图示法和力的示意图
为是物理学中的抽象概念,为了使它形象化和便于研究,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叫力的图示法.用图示法画力时,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力的示意图是粗略地描述力的图,它是只沿着力的方向画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的受力作用.不严格追究箭头的起点和长度.
6、关于力的合成,要注意以下几点:
(l)合力与它的分力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换.
(2)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3)合力的大小不仅决定于各分力的大小,而且依赖于它们之间的夹角.因此,合力的大小并不一定大于每个分力的大小,如果两共点力的大小是F1、F2,则合力F合的大小,随F1、F2间的夹角θ而变化,0≤θ≤180°,θ变大时,F合减小,其变化范围是(F1+F2)≥F合≥|F1+F2|,F合方向亦因θ而变化。
二、简单的运动
1.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不能只会背诵定义和公式,就认为是懂了,要理解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l)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是不变的,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所谓“任何相等时间”是以测量精度和实验要求为依据的.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的大小在变化、所以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快慢的方法,引入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大体上的运动快慢程度.
(3)在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注意是求哪一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便应该用哪一段路程除以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不要张冠李戴。
(4)由于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所以在进行速度单位换算时,可以分别先把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到需要的单位,然后再进行运算。中间过程写上单位,可以防止错误产生。
2.在研究机械运动的时候,作为标准的,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以及运动情况跟选择的参照物有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观察的结果不同。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要选择那些使问题简化而且是最合适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力和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由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只能由物体本身的某种性质来决定.物体本身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所以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外界的因素没有关系.物体受力与否不会改变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惯性.
惯性和惯性定律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2.要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运动状态的变化可以是: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运动的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如由小到大(加速)或由大到小(减速);速度大小不变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等.
发生了上述四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我们便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种状态的变化必然是由于力的作用而引起的.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也就是说,不受外力作用时,静止的将永远静止,运动的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时候有力作用,什么时候就会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
3.如果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就互相抵消,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发生变化.所以,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实际上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如果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我们便可认为物体一定是受平衡力的作用.
必须学会物体在二力作用下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会用图示法表示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力.即:从物体所处的状态看,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应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从受力特征上看,所受的两个力必须满足二力的平衡条件。
4、在实际问题中区分平衡力和物体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力是难点。
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对二力平衡条件的深入理解,初学者往往只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记忆深刻,而对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这两个条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二力如果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就根本谈不上平衡.所以,这是讨论二力平衡问题的前提.那么,在讨论二力平衡问题时,为什么两个力的作用线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呢?这是因为:尽管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受力物体将发生转动而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5、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不能理解为阻碍物体的运动、如在自行车运动的过程中,后轮是主动轮,由于链条的作用后轮与地面的接触点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地面对后轮上的接触点施加向前的摩擦力f,f的方向与自行车运动的方向相同,这就是自行车在运动的过程中所受的牵引力。
研究滑动摩擦的实验.用弹簧秤拉木块在长木板上匀速运动,取三次压力和摩擦力的数据,根据此数据研究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
研究这些数据我们发现
这个常数即滑动摩擦系数μ,由于接触面性质(材料、光滑度)是确定的,所以μ为一个常数.实验结果刚好表明这一性质。
由此可知:在接触面性质一定时,摩擦力和正压力成正比。
6、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判断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反之也可以根据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来判断它的受力情况。
第二篇:物理九年级人教新课标运动和力教案
运动和力
一、知识点概括:
1.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
小明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这时一辆汽车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则小明是向_______运动的。
分析:参照物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我们以它为标准来判断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小明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在不断改变(距离增大)答案:向南
典例: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导航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这时人们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球 B.太阳
C.行星
D.月球
分析:地球同步卫星,理解“同步”,结合日常生活中“并肩”行走等现象,不难找出判断静止的“参照物” 答案:A 2.长度的测量(包括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例:裁缝师要给王强做衣服,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择哪种测量工具来测量尺寸最合适:()A.最小刻度是1mm,长度是20cm的学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1cm,长度是1.5m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1mm,长度是2m的钢卷尺
D.游标卡尺
分析:在实际测量中测量结果需要达到的要求不同,因此,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做衣服时只要准确到1cm即可。答案:B 典例:一名粗心的中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数据单位应该为米的是()A.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B.一支新钢笔的长度为0.175 D.一枚壹圆硬币的厚度为0.19 分析:日常生活中有些长度我们可以估测,同时应知道同一长度使用的单位记录结果数值不同,解答此类问题,最好通过换算单位变为比较熟悉的数值进行判断。答案:B 3.速度及计算
例:三位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的成绩记录如下:甲同学所用的时间为14.3s,乙同学所用时间为13.6s,丙同学所用时间为14.0s,其中______同学的平均速度最大,判定的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有:(1)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运动的路程长;(2)通过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多谁少。答案:乙;相同路程用时最少。
典例:“五·一”假期,李丽乘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时,她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1-1,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3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行,这辆车_____(填“是”或“不是”)违反了交通法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交通法规,这辆车从标志牌到苏州最快用___________min的时间。
分析: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标志牌,弄清牌上所表示的意义,是解答问题的关键。此题中“苏州40Km”是指此牌处距苏州40Km,“80”是指汽车通过此段路程时的最大行驶速度是80km/h。答案:是;30 4.声音的发生、传播及乐音的特征
例:元旦联欢会上,小王演奏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琴声是靠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演奏前,他对琴弦的松紧进行了调节,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_______________。
分析: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发出的,琴弦的松紧主要影响振动的快慢,即音调的高低。答案:琴弦;音调
典例: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A.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B.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苏州40Km 图1-1
分析:听诊器不能改变音调,它的作用是增加响度,是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而实现的。答案:C 5.重力及摩擦力
例:班内墙壁上挂几幅名人名言时,小张用自制的重锤来检查画是否挂正,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分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当画的边缘与重锤成平行时,画即挂正了。例:王华从电视上看到,棋类比赛现场附近的讲棋室内的棋盘是竖直放置的,棋子可以在棋盘上移动,但不会掉下来。原来,棋盘和棋子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棋子不会掉
落的原因是因为棋子()A.受到的重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C.受到棋盘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B.和棋盘间存在很大的吸引力 D.受到空气的浮力等于重力
分析:棋子不掉下来是因为受平衡力;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答案:C 典例: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锁生锈了不好打开,向锁孔中滴入润滑油 B.自行车的车轴上安装了滚动轴承 C.夹克衫的拉链不能流畅地拉动时,在拉链上抹上一点石蜡 D.胶鞋的鞋底上做有花纹 分析:增大摩擦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变粗糙;(3)变滚动为滑动。此题中A、C选项的作用都是润滑而减小摩擦,B项装上滚动轴承也是减小摩擦。答案:D 6.力与运动
例: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用跳板发生____________,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________发生改变。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答案:形变;运动状态
(1)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质量大小有关。
例: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有利”一面的是()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 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例
分析:惯性即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A项由于惯性赛车滑出赛道是“不利”的;B项是防止汽车因惯性出现交通事故,不是利用惯性;D项因惯性而摔例,是“不利”的,答案:C 典例: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是()A.抖落伞上的雨滴 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D.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分析:审题时要注意“防止”“不利”,这是确定答案的依据,A、B、C项都是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因此是不可选的。答案:D(2)力的合成
例:将重为4N的足球竖直向上踢出,足球在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受到空气阻力
大小为1N,则足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N。
分析:足球被踢出后,在竖直方向上只受两个力,即重力和阻力,但它们的方向相同。答案:5 典例: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1=20N, F2=30N, 它们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其合力可能是()A.大小为50N,方向与F1的方向相反 B.大小为50N,方向与F2的方向相反 C.大小为10N,方向与F1的方向相同 D.大小为10N,方向与F2的方向相同
分析:若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和,则它们必定同方向,合力方向应与它们的方向相同,因此A-B项不正确,若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则合力方向必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因此C错误。答案:D(3)力的平衡
例:相同的木块A和B,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受水平拉力FA和FB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分别为VA和VB,且VA>VB,则拉力FA和FB的大小关系是()A.FA > FB B.FA = FB
C.FA < FB
D.无法确定
分析: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它们必定受平衡力作用,而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阻力的作用,即拉力等于摩擦力,因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所以拉力相等。答案:B 典例: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分析:爬杆或爬绳上升时,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因为匀速上升,所以摩擦力的大小应等于各自的体重。答案:D
二、强化训练
图1-2
1、将细铜丝在铅笔上密绕50圈后,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进行测量,如图1-2所示,则细铜丝的直 径是___________cm。
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控制噪声,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呜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4.在实验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华估测的一些数据,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教室里的课桌高约是70cm 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D.物理课本上表面的面积约为200cm2
图1-3 5.图1-3为甲、乙两辆汽车运动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它们做________运动,__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6.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个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C.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7.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火柴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使火柴头燃烧 B.利用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把货物送到高处 C.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它可以使摩擦大大增加
D.气垫船通过船底向下喷气,在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使航行时阻力减小。8.王芳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自行车上学,她在加速前进时关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都向后
B.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都向前
D.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前轮受摩擦力方向向前,后轮受摩擦力向后 D.前轮受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受摩擦力向前
9.请你设想一下:假如物体没有惯性,我们生活中的现象会有哪些改变?
请你写出两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手握住酒瓶,使其口朝上底朝下竖直静止在手中,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酒瓶受到手对它摩擦力的作用 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到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D.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大于酒瓶的重力
11.你留意过以下事实吗?划船时,浆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行驶;溜旱冰时,相对静止的两人,只要一人用力去推对方,两人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将吹足了气的气球的嘴松开并放手,球内气体从气球嘴泄出的同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归纳出上述现象所共同遵循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只需写两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九年级物理 力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力的教学设计
课题 力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⑵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⑶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⑷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⑵ 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⑵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难点: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理解。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学生实验、小组合作学习
教材分析
用心
爱心
专心 1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和力的示意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4.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5.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通过学生大屏幕上誓词宣誓,师:刚才的宣誓,让老师看到了大家昂扬的斗志,不知道同学们留神了没有,誓词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学生回答),非常好,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力字特别大,颜色还不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比如张三推了李四一下,就有了推力;老师们经常提醒我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抗震救灾过程中需要提高我们部队的战斗力等等。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又有谁见过力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是方的?圆的?还是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吧!相信学完了这节课,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很好的认识它了。(板书力的课题)
二、自主学习
师: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纲对照课文自己先来学习,比一比看谁学的最专心,解决的问题最多!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认为的关键内容画下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利用携手助学中刚刚学过的Freemind,制作思维导图服务教学,脉络清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学生对照提纲,认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交流
师:从同学们专注的神情中,老师看到了大家的认真与努力,那么你还有哪些疑问,大胆的提出来,让我们来帮助你解决吧。(课件展示,合作交流环节)
经历了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不太清楚的问题,先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由物理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向组长提交问题,然后组长安排会的学生进行帮助学习。
四、师生(共同)释疑
师:刚才的合作交流中,组长的认真引领,成员的激烈讨论,动手参与设计实验,都让老师更加领略到凝聚力的魅力,哪个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创新和收获?(学生展示)
太精彩了!那么又一轮的思想碰撞,小组中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家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作用点和示意图、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还有一些细节地方不是太清楚,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先来认清力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会再次解决一部分问题,对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组长提交到班级进行交流,对于这部分问题,我则采用师生共同释疑的方法来进行,这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别的小组能解决的,教师坚决不讲,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同时还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间竞争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
1、对力的概念的认识
通过大屏幕举多个例子,⑴ 手拍桌子 ⑵ 人推车 ⑶ 磁铁吸引铁钉 ⑷ „„
让学生对照屏幕进行总结体会,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然后引领学生总结:
⑴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⑵ 要有力产生,至少有两个物体; ⑶ 有力产生时,物体不一定互相接触。
2、力的作用效果
可以让学生结合书中插图和身边的物品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难点在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此时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补充钟表的摆运动情况、小孩荡秋千、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等图片,强化学生对此的理解和认识。
用心
爱心
专心
3、对于力的三要素的学习
对于力的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的认识,学生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我设计采用让学生过来推教室门的方法,先让学生清楚力的作用点的含义,然后,学生亲自体验来感知,效果应该会好一点。再通过大屏幕展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用扳手拧螺丝的现象,帮助理解作用点对作用效果的影响,然后通过让学生解释大力士不敌小孩童的幽默漫画的原因,轻松化解难点。
4、力的示意图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在此,由于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各种常见的力,例如重力、摩擦力、支持力等,所以可以先给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口诀,再书中插图为例,进行简单练习,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进行练习巩固。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让同学们用力拍桌子,同桌相互谈感受,来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还可再举游泳的例子,人用手臂向后划水,而人会向前进。人穿溜冰鞋用力推墙,人反而会后退,都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合生活中熟悉的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五、巩固练习
1、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
2、画出悬挂的电灯的力的示意图。
3、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这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
4、游泳时,人用手臂向后划水,人会向前进,这是因为。
5、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A.发动汽车使它由静止变为运动; B.汽车匀速向右拐弯; C.石头在空中越落越快; D.降落伞从空中匀速下落。
用心
爱心
专心 5
6、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抓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会感到竖直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
六、小结
小组竞赛,更是把我们的团结拼搏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不愧是一群潜力无穷的人,相信只要我们去拼搏、去奋斗,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就一定会让我们克服重力、弹力、摩擦力,去战胜压力、浮力,获得更大的支持力!
这样的小结是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很好的导引,用物理的力一语双关,既让学生知道了力的种类,又利用其另外的含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的引导。布置作业
1、复习记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2、四点导学上相应练习;
3、预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反馈
这是我在5月份参加河南省教学技能比赛准备的课,用的是我校五环自主教学模式: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精彩点拨----反馈检测,我们的课前宣誓也是我校的一大亮点,此举在于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开始新课的学习,整个课堂设计理念坚持:学生自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会的坚决不讲,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工会运动会上,此课曾让我荣获了济源市技术能手称号、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初中物理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在此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请同伴们多提宝贵建议。
用心
爱心
专心 6
第四篇:物理八年级下(新版)人教新课标第八章运动和力同步复习导学案
物理八年级下(新版)人教新课标第八章运动和力同步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它们所处的状态认识什么叫平衡力
(2)通过讨论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或_______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通常又叫做________定律。
2.惯性
(1)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或________状态的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
(2)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而与其它无关。
3.力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的________大小或________发生改变,只要其中有一个发生改变,我们就认为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了。
(2)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它的________________要发生改变。所以,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分两种:一是物体处于(保持)________状态;二是物体做_____________运动。
2.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这几个力称为__________。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作__________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且在同一条________上。(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________________运动或_____________状态。
5.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力,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满足__________相等,_________相反,作用在________直线上,不同点是: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________物体上的。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_______________相反,有时起____作用,有时起____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___________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_____。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力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该研究采用了____________。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_________________、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___________________(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复习探究】
问题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例3】用绳子拉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的运动速度将()
A.变小 B.不发生变化 C.变大 D.立即变为零
闯关点拨 在光滑水平面上为理想情况:小车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沿小车运动方向没有外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车将保持绳子断裂这一瞬间的运动状态不变。
【例4】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A.立即停下来 B.立即向前倒下
C.立即向后倒下 D.仍继续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
闯关点拨(1)注意“光滑” 两字.
(2)原来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举一反三】 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体A和B(M>m)将它们分别放在水平且光滑的很长的车板上,如图所示,车以速度v向右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则()
A B
A.两物块都立即静止
B.B物块运动得快,A物块运动得慢,B将撞上A
C.B物块运动得慢,A物块运动得快,两物块间距离加大
D.两物块都以原来的速度v水平向右运动,它们之间距离保持不变
问题3: 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会解释惯性现象
【例5】(09江苏镇江)下图为小华拉着放有一盛水器具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瞬间所发生的现象,对此现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甲、乙所示的现象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
B.图甲、乙所示的现象都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
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加速时发生
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减速时发生
问题4:正确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例6】(08江苏连云港)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轮船所受的浮力增大
B.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高速公路上之所以对汽车有最大限速,原因是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举一反三】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
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
闯关点拨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必须明确力和物体的运动无关,力只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关。
问题2: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二力是否平衡
【例1】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一定是平衡力 B.可能是平衡力
C.一定不是平衡力 D.无法判断
闯关点拨 当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两力的作用线重合,显然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不可能成为平衡力,所以本题中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
【例2】某同学静立在磅秤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人的重力与磅砰对人的支承力 B.人对磅砰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承力 D.磅秤的重力与人的重力
闯关点拨 注意区分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问题3:会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判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如图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2)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相同。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若物体不是做匀速运动,而是做加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 摩擦力;若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 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实验时,小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 实际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实际操作时,手拉着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比较难做到的,因而测力计的读数不一定等于摩擦力的大小。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方法,确保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课堂检测】
()1.(09·上海)挂在树上的苹果,静止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A.苹果受到的重力和苹果对树的拉力 B.苹果受到的重力和树受到的重力
C.苹果对树的拉力和树对苹果的拉力 D.苹果受到的重力和树对苹果的拉力
()2.(09·宁夏)如图,灯泡处于静止状态。与灯泡所受的重力平衡的另一个力是
A.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C.灯泡对电线的拉力 D.电线对灯泡的拉力
()3.(09·青岛)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个石块,使石块在水平面上匀速转动。他想,若石块受到的力都消失了,石块将
A.立即停止运动 B.落到地面上 C.继续匀速转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4.(09·十堰)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既环保又锻炼身体,当骑自行车向右拐弯时,有关其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受力 B.受非平衡力 C.受平衡力 D.无法确定
()5.(09.河北).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用习惯喝饮料时,嘴的“吸力”使饮料上升到口中
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时,以伞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D.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6.(09·昆明)下面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静止 B.物体运动方向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会改变
()7.(09.江苏)下列事例中,属于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C.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D.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
()8.(09.湖南娄底)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安全警示语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A.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 B.汽车的尾部标有“保持车距”
C.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 D.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9.(09.杭州)如右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 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1 N,0 B.0,1N
C.2N,1N D.1N,1N
10.(09.湖南益阳)一个重4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不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推力为18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
为 N。
11.(09.赤峰)
如图所示,两个重为20N的相同物块A.B叠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B受到的阻力为 N。
12.(09·齐齐哈尔)京京同学手中握着一个圆柱形玻璃杯(杯重忽略不计),在空中静止,杯中装有重2 N的水,杯子受到的摩擦力是 N;当她喝掉一半水后用力握杯子,杯子仍在空中静止,此时杯子受到的摩擦力是 N。
()13.(09·包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投出去的铅球落地前,只受重力和推力的作用
B.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某物体从滑梯上滑下的过程中,其机械能减小,惯性增大
()14.以下安全提示中与摩擦力知识有关的是
A.请驾驶员系好安全带 B.雨天路滑,驾驶员小心行驶
C.天干物燥,注意防火 D.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请站在安全线以外
()15.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 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D.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3.下列事例中,能减小摩擦力的是()
A.运动鞋鞋底有花纹 B.行李箱下安装两个轮子
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D.在冰冻路面上撒沙子
()6.以下事例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走路时鞋底与路面间的摩擦 B.机械运转时轴承与滚珠间的摩擦
C.拿东西时手与物品间的摩擦 D.写字时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
()7.小明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推桌子的力小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B.人推桌子的力等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C.人推桌子的力和桌子的重力是平衡力 D.桌子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巩固提升】
1.(09.丽水)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同的现象,往往有着内在的联系,蕴含着相同的科学知识。请以下列事例中的两个为一组,找出它们共同的科学知识:
① 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 ② 用手把飞来的排球扣出去,手感到痛
③ 箭射出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 ④ 用力提起一桶水,感到手臂被向下拉
事 例 | 共同揭示的科学知识 | |
例一 | ①和②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例二 |
()2
.(09·天津)秦动同学做物理小制作时,发现锤子的锤头与木柄之间松动了。他将锤子倒着举起,用木柄的一端撞击硬木凳,锤头就紧套在木柄上了,如图4所示。他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A.惯性 B.速度 C.压力 D.压强
()3.(09·广西贵港)我们知道,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各项规则中,不是为了防止惯性早晨交通事故的是
A.转向时,机动车应减速慢行 B.车辆快速行驶时前后要保持车距
C.车辆要靠道路右侧行驶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上安全带
()4.(09·龙岩)乘客之所以会在汽车突然刹车时向前倾倒,其原因是
A.汽车和乘客都没有惯性 B.乘客有惯性
C.汽车和乘客都有惯性 D.汽车有惯性
()5.如图所示,升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为50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降机静止在十楼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N
B.升降机以1.5m/s速度匀速上升时对人的支持力大于500N
C.升降机以2m/s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等于500N
D.升降机以1m/s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N
()6.(2009·湖南岳阳)下面四个汽车部件与惯性知识有关的是
A.后视镜 B.速度计 C. 安全带 D.消声器
7.(09·沈阳)滑板是一种时尚的运动项目。在水平地面上,将一只脚踏在滑板上,另一只脚向后蹬地,滑板就能向前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此时若停止向后蹬地,由于__________滑板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8.(09·黄冈)篮球是大家喜欢的运动,有关篮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抛出去的球,上升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拍球时手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球出手后,继续运动,是受到了力的作用D.飞行中的球会落向地面是由于球具有惯性
()9.(08.山东烟台)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四种现象有弊的是
A.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B.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C.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10.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个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无法确定
()11.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越滚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因为-
A.推力减小的缘故 B.球受到阻力的缘故
C.小球的惯性比推力小的缘故 D.小球的惯性越来越小
12.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物块A和B叠放在一起,受10N的水平推力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图a),那么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若将物块B取下与物块A并列,再让它们一起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图b),那么需要的水平推力为___________N。
1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
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
14.如图,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填“前”或“后”)。仔细观察发现鞋底的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1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B.与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
C.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所用的木块完全相同,操作方法正确,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1)由第1和2次实验,可验证猜想__________是错误的。
(2)由第1和3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____ _______。
(3)由第1和4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除第2和5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D外,还有实验也可验证猜想D,请你写出两组,两组实验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只填实验次数)。
16.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
(1)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根据____________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N.
(2)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17.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和分析实验的结果。
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九年级物理 15-1-1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功的概念,3、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4、理解功率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功的计算、功的原理 教学难点: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力学中的功
1、力学中功的含义: ;
2、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3、理解:a、要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始终作用在物体上,b、要移动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在物体上且沿 的方向移动一段。
4、举例说明:a、有力但不移动距离。
b、移动距离,但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c、用力与移动距离的方向垂直
(二)功的计算
学生看书完成:
1、功的定义:。
2、功的计算公式:
3、功的单位及换算: ;
(三)例题分析(课本)教师分析:(1)解题格式
(2)思考:雪橇受重力,重力做功吗?为什么?
反馈练习:
1、一个同学用30N的力提书包沿水平方向前进20m,这个同学的提力做功是多少?
2、一个同学用30N的力提书包上12m高的四楼,然后沿水平方向前进20m,这个同学的提力做功是多少?
课堂小结:学生讨论学到了什么?
作业:P107 1——4
板书设计:
1、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2、功的计算
规定: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单位:牛*米(焦耳)1J=1Nm
3、例题分析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了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重点强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效果好。不过教师还要对克服物体重力做功的计算还要多举实例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