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 第四课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时间:2019-05-13 03:5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政治 第四课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政治 第四课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篇:九年级政治 第四课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第4课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意义和要求;掌握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掌握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教学重点、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法、案例教学法、教师指导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并导入新课

(二)复习知识点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闭关自守只能 ;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如何正确地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2)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 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 结合起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3)既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4)既要

又要。(5)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3.我国人口特点是什么?

基本特点:

,;其它特点:。4.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的影响是什么? 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具体要求、意义是什么?

目的:。具体要求:。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6.我国面临怎样的环境、资源形势?

环境形势:从总体上看。资源形势:。7.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之间关系?)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把 放在突出位置; 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好环境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 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又。9.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10.面对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生态宿迁,请你向当地政府提几点建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强教育,增强人们环保节能意识。完善环保节能方面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推广使用环保节能产品。等等。

11.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宿迁,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1)学习环保节能知识,增强环保节能意识。(2)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基本国策。(3)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如:。(4)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12.我国有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基本国策:、、、; 发展战略:、、、。1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2)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3)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14.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

是第一生产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15.如何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2)。(3)。16.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①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掌握科学文化知识。②善于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③积极参加。【教学后记】

【教师总结】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故事引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知识归纳综合运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

二、教案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4.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领悟知识要点,通过设计并完成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2.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3.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重点和难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反应的原理.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把部分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仪器和药品:自制简易天平、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木条、饮料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讲小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农夫,养了一只小狗和他相依为命。一天,老农夫带了小狗一起去田里劳作。他背着锄头,悠闲地叼着烟斗,带着活蹦乱跳的小狗上路了。途中经过一低洼地段时,原本活蹦乱跳的小狗是越走越没劲,最后把舌头吐的长长的,趴在地上走不动了。于是农夫弯腰去摸摸小狗,想拖它走,可是发现小狗喘得好厉害,这时农夫也觉得自己呼吸有点不顺畅,吸了一下烟,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烟灭了;等他抱起小狗直起身后,很快觉得没事了,小狗也慢慢恢复过来了。[提问] 大家知道导致这一事件的元凶是谁吗?

[提问]同学们,请你用你所知道的化学知识解释这个故事里所有的现象。分组进行。[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

请各组的同学代表公布讨论结果,并在黑板上对结果作简要记录。(密度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倾听故事。[答]二氧化碳

对故事中的现象进行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公布讨论结果。

通过生动的化学故事将学生引入奥妙无穷的化学世界。使学生开动脑筋,大胆猜想,解释现象。

[演示实验]拿出一瓶事先制备好的CO2,让同学观察CO2状态,并请一名同学闻气味(指导动作)。

(下面我没来通过实验验证刚刚同学们推测的CO2性质。)

天平两端挂两只纸口袋,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气重。刚才故事中的低洼地段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密度大引起,因此,难于扩散。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所以在低洼处农夫和小狗才会感到呼吸困难,农夫抱起小狗直起身后,很快觉得没事了。

(这一实验证明了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除了我们得到的这四条性质,CO2还有什么性质呢?)

[提问] CO2溶解性如何?

[讲解] 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CO2的这一性质。

[演示实验]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继续演示实验]加热变红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讲解]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 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讲解]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所以溶液变浑浊。[板书] 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讲解]碳酸钙在水中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所以继续吹气溶液变澄清。

[板书] CaCO3+H2O+CO2====Ca(HCO3)2 [讲解]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讲解] 广西桂林著名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板书]二氧化碳的用途

[讲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板书]1.灭火器

[多媒体展示]干冰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图片并解释原理。[板书]2.人工降雨

[多媒体展示]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危害。

[板书]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讨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

[答]无色气体,无味。

观察并描述现象:天平偏向倒入CO2的纸袋一侧。

[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将一根点燃的木条伸入盛有CO2的机器瓶中,观察现象。实验并描述现象:木条熄灭。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学生实验] 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分析。打开汽水瓶,观察气泡。结论:CO2可以溶于水。

观察并描述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答]酸性。

观察并描述现象: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拿出一只试管,倒入适量的石灰水,并取一只洁净的玻璃管向内吹气,你能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并描述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吹又变澄清。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观看 观看

思考并讨论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CO2性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初步认识石蕊这种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巩固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

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讲解]

1、夏天把冷气的温度调高1度,冬天把暖气的温度降低1度。

2、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3、家人尽量在同一房间活动。

4、停止设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

5、每次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

6、购物时携带购物袋,避免购买过渡包装商品。

7、买东西时,尽量挑选简易包装物品。

我们自身能做到的环保措施也许是很微小的事情。但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环保意识,从我们自身开始做,一定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正是为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实际应用]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进入这些场所前应该怎么办?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巩固练习:

1.CO2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A)比空气大(B)比空气小(C)与空气相等(D)无法判断 2.CO2 在水中的溶解性是

(A)难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将CO2通入水中(B)将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附2:课堂练习二

4.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液变成(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5.常温下,二氧化碳跟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氧化反应 6.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A)它能溶于水(B)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

(C)它的密度比空气大(D)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 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

2.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第三篇:九年级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复习教学案2)

2012-2013学初三思品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复习教学案2)

设计者: 齐志伟

复习目标:

1、资源现状、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

2、科技的作用、现状。

3、教育的作用,发展教育事业的意义。

4、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创新?

5、怎样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创新? 复习重、难点:

1、资源现状、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

2、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怎样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复习过程:

一、提问导课

二、自主合作、成果共享:

(一)自读课文第三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的资源现状如何?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有哪些?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4、科学技术的作用?我国科技现状如何?

5、教育的作用?

6、发展教育事业的意义?

7、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创新?

8、怎样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创新?

三、案例分析:

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告诉同学们,从2008年前春季开始,部分学科免费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并组织同学就此事展开讨论,下面是两位同学的课堂发言:

小清:本教科书不就那么几块钱吗,还循环使用干什么?我宁可

买一本新的!

小玲:循环使用,值得提倡。但是我觉得需要一些保障措施,使每个后来使用者能用得放心,用得顺心!

1)请你向小清解释教科书循环使用有什么现实意义。(6分)

2)为了使每个后来者用得放心、顺心,你觉得作为使用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4分)[10分]

四、知识整合,强化记忆:

五、堂清巩固:

1.2010年2月至11月,中国面向全球开展首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其主题为“创新改变世界,创业成就梦想”。这说明 A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 B我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各方面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C成就任何梦想都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 D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发展农业的重要作用

2.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30多年来,少出生了4亿人,这意味着少消耗粮食1710亿公斤,少消耗水资源1867.5亿立方米,少占用耕地5.7亿公顷,人居、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减轻20%以上。这说明实行计划生育 A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C解决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D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3.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是[3分]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推进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C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

D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4、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出现,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生存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出现„„说明我们必须实施什么战略?(3分)

(2)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实施这一战略?(5分)

五、堂清巩固:

1.2010年2月至11月,中国面向全球开展首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其主题为“创新改变世界,创业成就梦想”。这说明 A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 B我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各方面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C成就任何梦想都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 D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发展农业的重要作用

2.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30多年来,少出生了4亿人,这意味着少消耗粮食1710亿公斤,少消耗水资源1867.5亿立方米,少占用耕地5.7亿公顷,人居、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减轻20%以上。这说明实行计划生育 A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C解决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D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3.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是[3分]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推进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C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

D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出现,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生存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出现„„说明我们必须实施什么战略?(3分)

(2)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实施这一战略?(5分)

学案案例分析答案:

参考答案:

1)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

②可以从小培养节约意识和节俭习惯,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6分)2)不在教材上乱涂乱画;保证清洁卫生;对教材不乱卷、乱折,保持教材完整、美观等。(4分,答到2点即可)

堂清题答案:

D、D、D(1)可持续发展战略。(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学案第四课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学案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我国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一、对外开放

1.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2.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怎样做?

3.怎样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加快我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什么?

5.什么是对外开放(怎么对外开放)?

6.对外开放的作用?

7.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8.如何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9.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注意的问题)?

二、计划生育 10.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国情是什么?

1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2.我国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

13.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影响是什么?

1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15.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我们必须实行什么国策?

16.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

17.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8.优生的好处有哪些?

19.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是什么?

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

20.从总体上看,我国环境国情(环境形势、基本状况)是什么?

21.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什么选择?

23.怎么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为什么在经济建设中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24.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25.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国情)是什么?

26.世界性问题有哪些?

27.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28.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什么?

29.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怎样走上和谐文明的发展道路)?

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

30.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1.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32.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现状(科技方面国情、成就与不足)?

33.为什么要发展教育(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34.教育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35.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6.面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现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什么的重大战略决策?

37.怎样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38.为什么要加强科技创新?

3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精讲精练:

40.合作探究:

41.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资源大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水能、太阳能分别居一、二位。同时,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1/6。

材料二;据统计,我国约有356万平方公里土地受水土流失的威胁,40年来因水土流失减少耕地267万平方公里;沙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约为332平方公里;城市大气环境面临煤烟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的双重压力,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居世界前列。

(1)、材料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什么问题?为什么说这些问题形势严峻?

(2)、针对上述材料中的问题,国家采取什么对策?具体要求怎么做?

(3)、作为中学生,对保护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你有什么好建议?

参考答案:

1.① 在开放的世界里,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② 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③ 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4.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5.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6.对外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和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7.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8.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9.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10.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2.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13.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消费资料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所需要的抚养、生活费用就越多,能够用于生产的费用和人均占有的消费资料就越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就越慢。

14.从本质上讲,人口、环境、资源问题都是发展问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15.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16.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7.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8.晚婚、晚育,一方面有利于青年男女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抚育后代;另一方面对于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也有重要的意义。少生,可以减轻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符合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优生,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19.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1.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22.要持续发展而不是自我毁灭。

23.(1)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2)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3)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4)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24.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25.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26.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

27.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8.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29.①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可持续发展战略。②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0.① 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②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31.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3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34.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5.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36.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37.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8.①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②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39.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篇:九年级第四课《走向小康》复习教案(教科版)

第四课 走向小康

(一)知识要点: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P25

2、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由邓小平提出来的。P26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27第一段最后一句)

(二)问题归纳:

1、举例说明老百姓生活水平小康化的具体表现(P23-25)

(1)靓起来的衣着服饰:人们衣着求新、求美,讲究舒适、大方,“一季多衣”取代了过去的“一衣多季”。(2)精起来的饮食:人们吃得越来越好,越来月精,食品消费逐渐向营养讲究、风味、方便等集约消费方式转变(3)大起来的住房 :危房改造工程、安居工程的实施,让不少人喜迁新居。(4)多起来的轿车:略(5)鼓起来的钱袋子:略(6)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略

①穿衣:从穿土布衣到追求时尚的流行服装;②住房:从土房到水泥钢筋楼房;③食:从定量供应到量多质好,讲究营养;④行:从步行、自行车到摩托车、小汽车;

2、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P26 最早由邓小平提出来的,也就是我国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具体地说,就是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翻,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是在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

3、①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②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丰富了“三步走”战略,形成了 “两个100年”的目标。第一个“100年”即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二个“100年”,即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至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4、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P27第一段第三句)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5、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P27方框的小字部分)(含义或目标):在2 1世纪的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6、全面的小康的含义: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P27第二段最后一句)

7、全面小康的三个显著特征:①较高标准的小康②共同富裕的小康③精神文明的小康(P28小字部分的大黑体字标题)

8、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义: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P28最后一段)

下载九年级政治 第四课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政治 第四课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