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阶段对函数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高中阶段对函数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临沧市云县一中
李维刚
函数概念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伊始便遇到的一个难点,由于运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诠释函数,因而这部分内容显得较为抽象,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比较吃力。数学实验教材人教版在讲述高中函数概念时是通过如下四个步骤来实现的:(1)回顾初中函数概念;(2)列举3~4个函数实例;(3)用集合的观点对实例中的函数进行解读;(4)陈述高中函数概念。为了克服函数概念在教学上的难点,本文结合教材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运用实例说明学习函数的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尽管过去我国的中学生用了大量时间学习函数知识,但部分学生对学习函数的目的及意义并不明确,不少学生学习函数就是为了考试。教材在引入函数概念时介绍的来自客观世界不同领域的实例,揭示了函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函数在描述变化现象的基本规律时的工具作用,这方便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解释学习函数的目的及意义。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运用教材中所选用的实例或其他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中变化现象的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有力工具。要让学生明白,函数概念及与之相关的函数思想与方法,是现代人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在高中阶段学习函数,除了为未来的学习作好数学准备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掌握并能初步运用函数这一工具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二、通过需求分析建立学习函数的心理基础
需求是学习的动力,通过需求分析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基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概念,为什么在高中还要重新论述函数概念,这是高中学生比较困惑的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剖析初中函数概念:“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初中函数的这一定义,尽管它对函数关系的描述采用的也是对应学说,但这一定义中有些地方的描述模糊不清。例如:“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的含义是什么?“对于每一个x,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的对应规律是什么?x,y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这些地方的模糊不清影响了学生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
从学习函数的目的及意义我们看到,函数是如此重要的一个数学概念,而初中函数概念又不够精确,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论述函数概念,这样,我们能从函数学习的意义和重新论述概念的必要性两个方面来构建学生学习高中函数概念的心理基础。
三、通过抽象归纳揭示函数概念的形式过程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要“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逐步形成形成过 程。”如何落实这样的课程理念?教学中应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法,引导学生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对实例中的函数逐一剖析,引导学生剥去这些函数的现实背景,寻求它们的共同特点,审视构成函数概念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高中函数概念。让学生亲自经历函数概念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形成过程。
四、通过实例作好后续学习的铺垫
从教材所举的实例不难看出,各例都分别采用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这将为要学习的函数的表示方法预留了伏笔。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的表述方法,让学生对函数的表述方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使学生对学习函数的表示方法的必要性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材在编排方式上有许多创新,认真领会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是将课程标准提倡的理念落实到教育行动中的关键。
第二篇: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
一.教材分析
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且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数学其它知识的学习,结合教学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函数的第一课应以函数概念的理解为中心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在初中初步探讨了函数的相关知识,通过高一 “集合”的学习,对集合思想的认识也日渐提高,为重新定义函数提供了知识保证。
从学生能力层面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函数概念的本质、抽象的函数符号f(x)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反馈精讲、当堂训练,经历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渗透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四、教学难重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难点: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理解函数符号y = f(x)的含义。
[重难点确立的依据]:函数的概念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挡题出现,所以近年来高考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从多个角度创设多个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围绕重点自主思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体会函数概念的本质从而突破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选择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等环节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发展数学思维,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现实世界是充满变化的,函数是描述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也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也是基本思想,另外函数的概念也是不断发展的。引出课题
问题提出
1.请回忆在初中我们学过那些函数?(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2、回忆初中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知识探究一 函数
给定两个非空的数集A,B,如果按照某个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与之对应,那么就把对应关系f叫做定义在集合A上的函数记作f:A→B 或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与x值相对应的f(x)值叫做函数值.x的取值范围称为定义域,函数值f(x)的取值范围称为值域.定义理解一——y=f(x)1.x是自变量,它是法则所施加的对象。
2.f是对应法则,它可以是解析式,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图像。
3.y=f(x)表示y是x的函数,不是f与x的乘积。f(x)只是函数值,f才是函数,()表示f对自变量x作用。
定义理解二——唯一确定
通过三个例子和学生共同总结出:
1.函数中每个x与y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多对一,但不能是一对多,即y是唯一确定的
2.A中元素不能剩,B中元素可以剩下。
定义理解三——定义域值域
根据定义,函数是两个数集A,B间的对应关系
自变量的集合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例如:A={0,1,2},B={0,2,4,5},f:A→B f(x)=2x
定义域为{0,1,2},值域为{0,2,4} 从而共同探究出: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的值域由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所确定; 定义域相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两个函数相等.f(x)=3x+1与f(t)=3t+1是同一个函数.x2f(x)=x与f(x)=不是同一个函数.x然后和学生共同探究常见的已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知识探究二 区间
(设a, b为实数,且a
(1){x|x ≤-1或5 ≤ x<6}(2){x|x ≥9}(3){x|1 (5){x|x≥0且x≠1} 练习作业:把常见的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用区间表示.七、小结 1.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三要素 3.用区间表示数集 八、作业 1.P28 练习1,2 2.P34习题2-1A组:1,2 函数概念教学反思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翟争艳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乃到一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然而函数这部分知识在教学中又是一大难点。这主要是因为概念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接受起来就更难。函数成了高一新生进入高中的一条拦路虎。有些学生高中毕业了,对函数这个概念也没有理解透彻。突破了它后面的学习就容易了。所以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上要下足功夫,争取不让学生吃夹生饭。我注意对知识进行重组,努力去揭示函数概念的本质,使学生真正理解它,觉得它有用,而乐于学习它。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积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员参与,热情高涨。应当说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节课比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以下几处: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复习初中函数的定义,强调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接着提出问题,在这个定义下,y=5是函数吗,大部分学生认为它不是函数,有的说:它只是一个式子,而没有自变量,有的说:5没有发生变化,用已有概念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急于解决问题。 二.探究课本三个实例,概念形成。 提出问题2:你从例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自变量,因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自变量与因变量有何关系?问题情景的设置应形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以问题解决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讨论、积极探索。学生独立思考2-3分钟,然后分组讨论,交流。讨论、整理出本组同学所想到的各种想法。实际问题引出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回答,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问题,同分享团队协作的喜悦成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强调在实践中完成学 生自身知识的建构,并要求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有所感悟、有所创造.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要通过表格、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关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范围,逐步使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同时也为下节课函数的表示法做好铺垫。在整个交流中,我既有对正确认识的赞赏,又有对错误见解的分析。师生互动,抓住函数概念这一重点,举出实例来突破理解对应法则f这一难点。函数是一个系统,而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式子。它由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组成。我形象地将这一系统比喻成计算机,输入的数集为定义域,输出的数集为值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把抽象的函数概念形象化,效果很好。 三、师生合作,总结归纳函数定义。 最后归纳出函数定义,并在全班交流。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结论,使学生尝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行描述,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来归纳结论,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进一步体验到在集合对应观下的函数内涵,从特殊到一般,揭示数学通常的发现过程,给学生“数学创造”的体验。这种引出概念的方式自然而又易于学生接受和形成概念。通过教师的再提炼又得到观点,再揭示近代函数定义的本质:在讲解概念时,在多媒体上有意识的用不同颜色的字体,突出强调重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理解概念。在这个近代函数定义下,完成提出的问题,y=5是函数,大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觉得学有所用。 四.对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知识应用的目标落实的比较好。 总体来说,这堂课较好地使学生在学习中完成了“引起关注----激发热情----参与体验”的过程。倡导课前预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能课前自主解决的内容课堂不讲,增加课堂容量,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由具体实例到抽象知识再用抽象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认知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语言方面还不够精炼,喜欢用口头禅,爱重复啰嗦生怕学生不懂,随口加一些不严格的内容。其实知识点够不够精简好记,重点难点学生是很轻松地懂了,还是说模模糊糊脑袋都懵了,这全在于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上下的功夫,在于老师自己想透了没,找到合适的讲授或类比方法没。突破完全在一瞬间一个简单的道理,所以在课下要下功夫,找到突破难点的好方法。 2.由于学生提前预习,先学后教,课堂教学中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课堂容量大,时间有些紧,课堂留白不足.3.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用恰当的语言给与肯定和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反思与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使自己更为成熟和完善,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函数概念教学反思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其重要性体现在: 1、函数源于在现实生活,具有广泛的应用。 2、函数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等内容的桥梁。 3、函数部分内容蕴涵重要数学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等。这些思想方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然而函数这部分知识在教学中又是一大难点这主要是因为概念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由于函数这部份知识的主要思想特点体现于一个“变”字,接受起来就更难。研究的主要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求用变量的眼光,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看待相关问题,所以函数成了高一新生进入高中的一条拦路虎。突破了它后面的学习就容易了。所以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上要下足功夫,争取不让学生吃夹生饭。我注意对知识进行重组。努力去提示函数概念的本质,使学生真正理解它,觉得它有用,而乐于学习它。 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勇于发言,而且能做到言之有理,还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团队协作的成果,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处理函数概念这部分教学的: 为了节省时间,我提前给学生复习范围,复习有关初中函数的定义,课本引例以及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学有准备。 一、激情引趣,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课本引例,引出初中函数的定义。 二、分析实例 在问题的设计和给出时,关键是要把握探究的新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点之间的距离“度”。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回答,由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要通过表格、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关注 和 的范围,逐步使学生体会到变化的过程,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同时也为下节课函数的表示法做好铺垫。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同时也渗透职业高中学生的奋斗目标。 三、数学建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突出“问题解决---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我先引导学生将实例1抽象出数学模型,再由学生自己将实例2抽象出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他学生补充,进一步理解通过函数的对应图来认识函数,达到数形结合的效果,使学生对概念理解上更直观。 然后归纳出函数定义,并在全班交流。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结论,使学生尝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行描述,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来归纳结论,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进一步体验到在集合对应观下的函数内涵,从特殊到一般,揭示数学通常的发现过程,给学生“数学创造”的体验。这种引出概念的方式自然而又易于学生接受和形成概念。 通过教师的再提炼又得到观点,再揭示近代函数定义的本质: 1、函数是描述的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 2、对于函数符号,学生较难理解,以符号的简洁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学生理解。 3、函数是一个系统,而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式子。它由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组成。通过例题的讲解,进一步地巩固了定义域与值域,同时突出了值域与集合b的关系。 总体来说,这堂课较好地使学生在学习中完成了“引起关注----激发热情----参与体验”的过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的时候语言方面还不够精炼,在今后的教学就中要不断的反思与探索,走向更为成熟与完善 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勇于发言,而且能做到言之有理,还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团队协作的成果,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我是这样处理函数概念这部分教学的: 为了节省时间,我提前给学生复习范围,复习有关初中函数的定义,二个引入的实例以。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其重要性体现在: 1、函数源于在现实生活,具有广泛的应用。 2、函数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等内容的桥梁。 3、函数部分内容蕴涵重要数学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等。这些思想方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 然而函数这部分知识在教学中又是一大难点这主要是因为概念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由于函数这部份知识的主要思想特点体现于一个“变”字,接受起来就更难。研究的主要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求用变量的眼光,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看待相关问题,所以函数成了高一新生进入高中的一条拦路虎。突破了它后面的学习就容易了。 函数的概念表现出来的都是抽象的数学形式,在数学的教学中,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所以函数概念的教学更忌照本宣科,我注意对知识进行重组。努力去提示函数概念的本质,使学生真正理解它,觉得它有用,而乐于学习它。 及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学有准备。 一、激情引趣,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复习初中函数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下,以学生乘车与车费问题,引出 是函数吗?大部分学生认为它不是函数,有的说:它只是一个式子,而没有自变量,有的说:0.5没有发生变化,用已有概念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营造出一种宽松的探究心向,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找准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二、分析实例 以 “2003-2008年二职高一学生入学人数表”,销“售计算器求收款总数 =25 ”两个实例引入,在问题的设计和给出时,关键是要把握探究的新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点之间的距离“度”。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回答,由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要通过表格、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关注 和 的范围,逐步使学生体会到变化的过程,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同时也为下节课函数的表示法做好铺垫。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同时也渗透职业高中学生的奋斗目标。 三、数学建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突出“问题解决---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我先引导学生将实例1抽象出数学模型,再由学生自己将实例2抽象出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他学生补充,进一步理解通过函数的对应图来认识函数,达到数形结合的效果,使学生对概念理解上更直观。 然后归纳出函数定义,并在全班交流。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结论,使学生尝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行描述,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来归纳结论,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进一步体验到在集合对应观下的函数内涵,从特殊到一般,揭示数学通常的发现过程,给学生“数学创造”的体验。这种引出概念的方式自然而又易于学生接受和形成概念。 通过教师的再提炼又得到观点,再揭示近代函数定义的本质: 1、函数是描述的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 2,对于函数符号,学生较难理解,以符号的简洁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学生理解。 3、函数是一个系统,而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式子。它由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组成。我形象地将这一系统比喻成计算机,输入的数集为定义域,输出的数集为值域。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我让学生设计了一个VB的小程序,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学生很快地现场编程,突出了计算机数学与专业紧密相联,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通过例题的讲解,进一步地巩固了定义域与值域,同时突出了值域与集合B的关系。 通过小组竞赛,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总体来说,这堂课较好地使学生在学习中完成了“引起关注----激发热情----参与体验”的过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学生编程的时候,我提出了要解决引入的“乘车问题”,但我马上发现学生的眼光都集中到编程那里,当时就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把这一问题能当堂解决就更好了。有的时候语言方面还不够精炼,在今后的教学就中要不断的反思与探索,走向更为成熟与完善。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乃到一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函数本身源于在现实生活,例如自然科学乃至于社会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函数本身是数学的重要内容,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等内容的桥梁。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和方法。 3、函数部分内容蕴涵大量的重要数学方法,如函数的思索,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换元法,侍定系数法、配方法等。这些思想方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重点讲解学生重点掌握的部分。 然而函数这部份知识在教学中又是一大难点这主要是因为概念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当不容易,接受起来就更难这又是由于函数这部份知识的主要思想特点体现于一个“变”字。即研究的主要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求用变量的眼光,运动变化的关点去看侍和接触相关问题,这与初中学习知识的以静态观点为中习的思维特点有较大差异,所以函数成了高一新生进入高中首先到的一条拦路虎,有些学生高中毕业了,对函数这个概念也没有理解透澈。 实际上,在学习函数这部份知识中,函数概念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最难的地方,突破了它后面的学习就容易了。现行的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表现的都是数学知识的技术形式。函数的概念亦是如此,不管是传统定义也好,还是近代定义也好,表现出来的都是抽象数学形式,在数学的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对数学知识的教学要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发展过程和本质。对越是抽象的数学概念,越是如此。所以函数概念的教学更忌照本宣科,要注意对知识进行重组。努力去提示函数概念的本质,使学生真正理解它,觉得它有用,而乐于学习它。 篇二: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 函数概念的引入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先学习映射,再学习函数;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即函数。为了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为了给抽象概念以足够的实例背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我采用后一种方式,即从三个背景实例入手,在体会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概念。继而,通过例题,思考、探究、练习中的问题从三个层次理解函数概念:函数定义、函数符号、函数三要素,并与初中定义进行对比。 在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还可以让学生先复习初中学习过的函数概念,并用课件进行模拟实验,画出某一具体函数的图像,在函数的图像上任取一点P,测出点P的坐标,观察点P 的坐标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变化规律。使学生看到函数描述了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即无论点P在哪个位置,点P的横坐标总对应唯一的纵坐标。由此,使学生体会到,函数中的函数值的变化总是依赖于自变量的变化,而且由自变量唯一确定。 篇三: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 学习培训提供的视频,结合本节课的上课经历,我反思如下: 一、备课要完备,上课按照备课来走 备课要多研究课本,研究课本的题目设置,备课前还要翻看海南省五年来高考题,以做到和编书者出题者步调一致。比如新课改后课本多是举例引入或得出概念、公式、定理,淡化逻辑证明,而高考更多是考基础性常规题,那么老实备课的时候就要注意重视应用,淡化理论。 我个人的问题是上课思路容易混乱,喜欢用口头禅,爱重复啰嗦生怕学生不懂,随口加一些不严格的内容。那么解决方法就是(1)备课的时候,通过举例和好玩的生活实例直接引入核心内容,从直观上接受重点“任意x唯一y”,尽可能简化解释,多做具体示例;(2)上课时铺开课本和备课本,是不是扫两眼,禁止临时加话。(3)在备课基础上,上课讲完备课的内容即可,在各内容之间加一句简单的承上启下的连接就行了。 二、对学生睡觉者记名上报德育处,没有观众的表演没有激情 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权利,而不是我强迫学,所以之前我从不管学生讲话玩手机睡觉。但是后面发现居然有一大片睡觉,而且我明明很有激情,讲着讲着我就困了。于是我采用了请班长科代表记名,每堂课交名单给我,期末汇总上交德育处的方法,正好12月12日学校在升旗时,发布了一个自动退学处分,学生都是害怕开除的,所以后面每节课,只有个别自我放弃的学生睡觉了。上课一眼扫下去,都坐得端端正正,我就有更多表演的欲望和随机应变的串场内容。 三、上课多一些夸张的表情和声调,以抵抗数学高难度带来的乏味 数学对海南学生来说,难是肯定的,所以极易疲惫。老师要充满爱的去搞笑,娇嗔耍宝装萌讲笑话,或者夸张发音,故意带口音,跟学生一唱一和瞎说,都可以带来学生一笑。长期还会融洽师生关系,得到学生的喜爱。 四、核心还是重点反复强调,难点要技巧性突破 对一个老师来说,不管你的课堂多么生动活泼,这只是形式,核心还是在知识点够不够精简好记,重点难点学生是很轻松地懂了,还是说模模糊糊脑袋都懵了,这全在于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上下的功夫,在于老师自己想透了没,找到合适的讲授或类比方法没。突破完全在一瞬间一个简单的道理,千万不要把师生都绕进去。 每章结束后,我会和学生一起在书皮上把本章核心知识点简洁总结,方便翻看。不重要的不需要记忆,我会直接告诉学生。 最后,把一本课本和高考强调的核心知识点总结成好记的数字:比如必修1是7。比如必修2是71221k。 篇四: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函数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函数的概念是学习后续“函数知识”的最重要的基础内容,而函数的概念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对它的理解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以及研究思路都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对以前学过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回顾与思考,力求提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归纳、概括出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辨析识别等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函数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函数,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出发,通过对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又通过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的例题,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为下一步学习《一次函数图像》奠定基础,并形成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与意识.学生第一次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感到陌生是正常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应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去发现,对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应让学生自己得出.在得出结论之后,让学生能运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很快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在巩固练习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状况,教学设计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固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但也可能容 易让学生关注与代数表达式的寻求,甚至队部分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障碍,因此该环节也可以直接开门见山,直切主题,如提出问题:一次函数的代数形式是y=kx+b,那么,一个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研究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特征—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对他们而言观察对象、探索思路、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通过有层次的问题串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探讨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逐步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及性质的认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索实践活动中,促成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完善;在巩固议练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的确定需要一个条件,一次函数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能由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能解决有关现实问题.本节课设计注重发展了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的过程由浅入深,并利用了丰富的实际情景,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一次函数就在我们身边,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注意到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递进,逐步让学生掌握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方法.教学中还注意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根据本班学生及教学情况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下述内容进行补充或拓展,也可留作课后作业.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的确定需要一个条件,一次函数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能由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能解决有关现实问题.本节课设计注重发展了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课设计注重发展了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探究的过程由浅入深,并利用了丰富的实际情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的确定需要一个探究的过程由浅入深,并利用了丰富的实际情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的确定需要一个条件,一次函数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能由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能解决有关现实问题.本节课设计注重发展了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篇五: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 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下是我在上了函数的概念之后的一点反思: 这堂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勇于发言,而且还敢于质疑并且能做到言之有理,还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团队协作的成果,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这堂课是研究函数的概念。这节课主要采用了探索、发现、归纳、反馈的教学流程,达成了对函数的概念的教学。 函数性质的研究是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函数概念的学习是研究函数性质时应予以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要在后续学习中体现这个性质的应用。它在计算函数值,讨论函数单调性,绘制函数图象均有用处,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概念。引进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作出归纳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没有生硬地提出问题,而是采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入,继而引出数值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对应关系导出新概念,不仅顺乎自然而且为以后研究函数奇偶性的几何意义(图形对称的两条定理)埋下伏笔。 本堂课的一个亮点是反馈过程中给出几个例题后所引起学生的思考、发言、争执、讨论以至正确答案的达成一致的过程,其中教师起了很及时和恰当的提示。学生的勇于质疑使课堂上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使学生对看似简单的函数的概念也产生了不容轻视感,同时也发展了能力。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时会觉得乏味,在组织教学时充分考虑了这些浅显、平淡的知识还有一些值得思索和注意的地方。真正体现出“浅显中有新意,平淡中有隽永”。 我上课的最大风格是注重将新概念讲清讲透,能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高度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举一反三。难能可贵有同学能概括出的结论,因此可以以它作为下节课研究函数奇偶性的引入语。 总体来说,这堂课较好地使学生在学习中完成了“引起关注----激发热情----参与体验”的过程,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遗憾之处是发言的学生由于受时间的约束,发言的人数和长度不够理想。 (1)函数的概念,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学习时也往往感觉的乏味。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必须考虑到如何使学生感到这些浅显、平淡的知识还有一些值得思索与注意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可将内容安排两节课的教学。 共2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Ⅰ必修本(A版)》第一章 概述: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需要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是一节函数的概念课.如何上好一节概念课,概念不是由老师讲出,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并归纳概括出概念呢?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熟练的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函数的概念是人教版数学必修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不仅对前面学习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三个要素,学习了本小节后,为以后学习其他类型的函数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函数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它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2.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会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且比较习惯的用解析式表示函数,但这是对函数很不全面的认识。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思维不成熟、不严密,故而整个教学环节总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三部分进行说明: 知识与技能: 1、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出发,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3、理解函数符号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实例中,通过关键词的强调和引导,使学生发现、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再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采用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方法,不仅为学生理解函数打下感性基础,而且注重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启发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表述、思考、解决现实世界中蕴涵的规律,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及y=f(x)的理解与深化。【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符号f(x)的理解。【教学关键】在集合与对应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课型结构】新授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为主,变式教学为辅,及引导、探究、讲解、演练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多一点情境和归纳,多一点探索和发现,多一点思考和回顾。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学法分析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注意运动变化观和集合对应观两个观点下函数定义的对比研究;注意借助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加深对函数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要重视符号f(x)的学习,借助于具体函数来理解符号y=f(x)的含义,由具体到抽象,克服由抽象函数的数学符号带来的理解困难,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分成以下几部分详细说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探求-形成知识、变式训练-巩固知识、讨论探究-深化知识、总结反思-提高认知。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函数的概念,函数并不像我们前面学习的集合一样一无所知,而是比较熟悉。所以我先找同学说说对函数的认识。问题1:什么是函数?初中学过什么函数?试举例说明 (让学生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并举出学过的函数的例子。)函数传统定义(板书)变量观点: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指出用函数可以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强调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设计意图】复习学生初中已学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函数的变量观点下的定义,为后面学习集合对应观点下的函数定义铺路,又能让学生了解函数发展的过程。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形成学生的“再创造”欲望,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新知识,使新知识和原知识形成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问题2:由上述定义你能判断“y=1”是否表示一个函数? (学生讨论,发表各自意见,有的同学认为不是,因为没有两个变量,有的同学认为是,理由是,它可以表示为y=0x+1.) 教师由此指出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函数定义不完善的地方,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研究函数定义的必要性,新的定义在与原来的定义不相违背的基础上从更高的观点,将它完善与深化。【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问题使学生知道仅用已有函数的概念不能解决问题2,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再创造欲望”,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新知识,使新知识和原知识形成联系。既是对初中已学函数概念的进一步深入,又是为下一步用集合语言刻画函数的本质做好伏笔。 二、引导探求-形成知识 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0≤t≤26}, 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h|0≤h≤845}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尝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在t的变化范围内,任给一个t,按照给定的解析式,都有唯一的一个高度h与之相对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启发:在t的变化范围内,任给一个t,按照给定的图象,都有唯一的一个臭氧空洞面积S与之相对应。 共同读表,然后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问题3: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与它对应,记作f:A→B 对于这个问题采用由学生分组讨论三个实例的共同特点然后归纳出函数的定义,并在全班交流的形式。 【设计意图】在三个实例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通过实例1,体会用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关注t和h的范围;通过实例2体会用图象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关注t和S的范围;通过实例3体会用表格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尝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行描述,可以设置教学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来归纳结论,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进一步体验到在集合对应观下的函数内涵,也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问题4:函数能否看做是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呢?如果能,怎样给函数重新下一个定义呢?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y=f(x).x∈A.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定义采取由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的方法,给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这种从特殊到一般,揭示数学通常的发现过程,给学生“数学创造”的体验。这种引出概念的方式自然而又易于学生接受和形成概念。概念剖析: 1.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对应; 2. 函数的核心是对应法则,通常用记号f表示函数的对应法则,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函数记号y=f(x)表明,对于定义域A的任意一个x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即在B中可得唯一的y.当x在定义域中取一个确定的a,对应的函数值即为f(a).集合B中并非所有的元素在定义域A中都有元素和它对应; 3. 函数符号y=f(x)的说明: (1)“y=f(x)”即为“y是x的函数”的符号表示;(2)y=f(x)不一定能用解析式表示; (3)f(x)与f(a)是不同的,通常,f(a)表示函数f(x)当x=a时的函数; 函数y=f(x)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一个抽象的数学符号。教学时首先要强调符号“y=f(x)”为“y是x的函数”这句话的数学表示,它仅仅是数学符号,而不是表示“y等于f与x的乘积”。在有些问题中,对应关系f可用一个解析式表示,但在不少问题中,对应关系f不便用或不可能用解析式表示,而用其他方式(如图象、列表)来表示。所以在此向学生明确指出,y=f(x)不一定就是解析式,函数的表示方式除了解析式外,还有其它表示方法,如实例2的图象法,实例3的列表法。 三、变式训练-巩固知识 下列图象中不能作为函数的图象的是() 【设计意图】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掌握函数的要点 四、讨论探究-深化知识 集合A(A=R)到集合B(B=R)的对应:f:A→B,使得集合B中的元素与集合A中的元素x对应,如何表示这个函数?定义域和值域各是什么?函数呢?函数呢? 教师演示动画,用《几何画板》显示这三种函数的动态图象,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并请同学们思考之后填写下表: 【设计意图】用函数的定义去解释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使得对函数的描述性定义上升到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定义。同时画出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结合在理解函数中的作用,更好地帮助理解函数的三个要素,从而加强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挖掘函数概念中集合与函数的联系。明确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是决定函数的三要素,这是一个整体,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深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 五、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强化概念。从正反两个方面抓住函数定义中的关键词“任意”、“都”、“唯一”让学生对函数概念及符号y=f(x)深刻理解。既考虑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也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六、归纳小结 你对“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这句话有什么体会?构成函数的要素有哪些?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函数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重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初步理解函数的一般概念。 七、作业 举出生活中函数的例子(2个),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同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八、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图】 【知识结构图】 【教学评价分析】 为了使学生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丰富函数的感性认识,获得认识客观世界的体验,本课采用“突出主题,螺旋上升,反复应用”的方式,以实际问题为主线,在不同的场合考察问题的不同侧面,由浅入深。本课在教学时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逐层深入,这样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逐层深入,从而准确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引入中的三个问题,既与初中时学习函数内容相联系,又蕴含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这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三个实际问题背景,既是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又突出了函数的本质,为从数学内部研究函数打下了基础。同时前三个例题也是这么设计的。 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本课也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探究、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通过揭示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能力;通过案例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 虽然函数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基本上能很好地理解了函数概念的本质,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课改的教学理念。第三篇:函数概念教学反思
第四篇:函数概念教学反思
第五篇:《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