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4.2《光合作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2节 光合作用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光合作用效率的概念以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措施和原理(知道)。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对学生进行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中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难,关键是要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整体上建立起知识的联系。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要从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两方面考虑,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STS思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模式
设疑激趣——师生互动——建构知识。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思路
以问题引导学生,以历史文献吸引学生,以生产实践带动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言
民以食为天。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个要素——粮食却面临着日益短缺的严重局面,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光合作用效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
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得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CO2+H2O(CH2O)+O2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讨论的中心)。
得出结论:作物需要良好的通风,使大量空气通过叶面,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教师活动】肯定学生的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
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系吸收的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把植物种成一定规格的行列,相互保持一定的距离,使植物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使流动的空气送进农田的四面八方,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手段。《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古书中还记载:“种植桃、李、梨、柿三丈一树,八尺为行,果类相从,纵横得当。”“通风见日,实大而美。”即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作物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作物增产。
另外,不同的光质对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也有影响。例如,在蓝紫光下光合产物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多;在红光的照射下,光合产物中的糖类含量较多。【学生活动】分析在作物壮秧的时候,塑料大棚用什么颜色的塑料薄膜较好。
结论:蓝色。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日光温室种植果蔬已成为我国优质高效农业的一枝奇秀,日光温室中如何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1.施用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2.使用农家肥,可以使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多,活动增强,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秸秆通过深耕埋于地下,也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4.使用NH4HCO3肥料,既可以为植物提供铵盐,又可以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5.温室作物也要合理密植和通风透光。
6.日光温室可与养殖场的鸡舍和猪圈相连,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用于动物的呼吸作用。
【教师补充】温室中还可以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发生器的原理是利用硫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当全球范围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无限制地提高时,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学生活动】讨论并分析回答。
结论:会促成温室效应的出现,使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气候异常。(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讲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多种必需的矿质元素,如N、P、K、Mg等,这些元素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都有哪些作用? 【学生活动】讨论氮元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结论:
充分肯定了豆类植物轮作的地位,使我国的传统农业走上了种地养地的道路。我国有“庄稼要长好,底粪要上饱”,“庄稼上底粪,粮食打满囤”,“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的农谚,足以说明矿质元素对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作用。但是过多地使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板结,使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生态农业。
另外,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品种也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措施。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这个内容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介绍。
要点提示
1.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要从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和叶绿体中的色素与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等方面考虑。
2.提高作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及增加施用矿质元素一定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在讲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时,要注意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并向学生渗透生态农业的思想。板书设计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效率: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
从光合作用的条件看:
1.增加光照,控制光照强弱(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2.增加矿质元素的供应。
3.控制温度,大棚作物白天可适当降低温度,夜晚适当升高温度。
从光合作用的原料看:
1.增加作物周围二氧化碳浓度(措施)。
2.合理灌溉,增加植物体内的水分来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
第二篇:必修三教案4.2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教者:张一弓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了解区域工业化的城市化的推动力和发展规律。
2.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3.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4.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5.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结合本案例掌握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不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教具安排】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21 课时)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导入
回忆城市化的概念与标志。2.了解
工业化:所谓工业化即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工业国。
3.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差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类似我国先富带后富政策)。
二、案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学生自学完成)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图:4.17)①由哪三条河流冲积而成?(东江 北江 西江)②位于我国哪个方位?(南部沿海)
③由哪几个地级市组成?(广州、中山、肈庆、江门、珠海、东莞、惠州、佛山、深圳,现还包括香港、澳门。)
2.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优势 开放的前沿,有着特定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如何调整?)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内条件: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东南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4)良好的人文基础: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三、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阶段(自学完成)1.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
(1)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2)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也相对较慢。(图: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外资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3)一些工厂迅速成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2.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
(1)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图: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
──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工资水平的提高,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由于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使得原有的政策优势丧失。
转: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渐增大,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2)城市化进程加快
A.一方面,许多乡村地区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的规模迅速扩大。B.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第二课时(总22 课时)
四、问题与对策(分小组讨论)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脆弱性
思考:为什么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具有脆弱性?
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在外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受外资的制约性很明显,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劲日显不足。
──珠江三角洲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市场腹地范围较小。学生通过读地形图来体会(教师出示课件)。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难(与长江三角洲相比)
A.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B.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的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国内的其他地区,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A.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B.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严重滞后。
C.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3)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全国的酸雨中心之一。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水质性缺水:即水质受到污染,以致水不能使用,或使水生生物死亡。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地肥力下降。E.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3.采取的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
思考:如何来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2)构建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思考:形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遍地开花,分散发展”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实施大珠三角经济圈(区),包括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形成可以与境内外区域经济相竞争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它将拥有中国20%以上的GDP总量,和占有60%左右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和出口量,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世界重量级的“成长大三角”。
(3)加强规划与管理
A.各城市都制定了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B.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一方面,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另一方面,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五、总结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珠江三角洲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背景,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外资的推动下,得以迅速发展。也正由于外资的作用,使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呈现了一定的脆弱性。
六、补充:泛珠三角的发展
泛珠三角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①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区域合作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大市场。②有利于发挥区域内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整合,建立共生共赢的经济体系。
③区域合作是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④“泛珠三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并且在不同体制框架下实现的区域组合,区域内互补性很强,加强合作将给区域内各个地区和城市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七、课堂练习
1.珠三角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着重发展的产业部门有()A.石化 B.纺织 C.玩具 D.服装 2.下列不是珠三角面临的生态问题是()
A.酸雨严重 B.水污染严重 C.耕地锐减 D.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3.下列不是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的是()
A.国际经济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侨乡 D.重化工基地
第三篇:[苏教必修3]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赏析“散文中三峡的神韵”。
2、借助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人们常用“亘古未变”来形容山川河流,现在,山川河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三峡是灵异的、浪漫的、富有诗意的,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心去认读三峡、研究三峡。
二、播放三峡风光片
1、学生谈从“风光片” 中获得的信息。(风光片中的三峡过于文静、单薄)
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人们的心中存在两种三峡:一个是自然的三峡,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三峡。那么,到底哪个更具魅力?
三、明确研究专题
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要消失了,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研读“文学作品中的三峡”。文学作品的样式很多,可研究的领域依然很广阔,一节课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我们只可能就一种样式展开研究,我们这一节课的研究专题是:“散文中的三峡神韵”。
四、比较阅读 要求:
自读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提示:可以从景物特点、写作角度、语言风格、情感态度等方面比较)让学生跳读两分钟,然后让同一爱好的学生自由组合,学习研讨,进而双方擂台赛。
(谈到情感态度的差异时插入的资料: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作者,由此写出不同的意韵;其实,就同一作者,对同一景物也会写出不同的篇章。如李白58岁时流放到夜郎,经过三峡时,他的感觉是“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而到白帝城时,忽然接到大赦的消息,这时的李白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无不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
五、老师引导大家梳理归纳讨论结果
大家刚才找出了许多的不同点,现在我们把它归纳整理一下,着重是哪几方面?
异同点主要体现在:①景物特点②情感态度③语言风格④写作角度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围绕研究专题重点探讨的四个方面,即四个切入点。
六、引导学生探究研究课题
我们从散文中去看三峡,还是一孔之见,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随着“高峡出平湖”的奇观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三峡的灵异、浪漫也将不复存在,它将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下面就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哪方面的研究专题。(小小组讨论,后大班交流;所研究的专题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如果时间允许,就其中的某一课题探讨研究方向)
七、老师总结
你们关注、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积淀的确很丰厚的。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近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第四篇:4.2 电动机 教案1
电动机(2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2、知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方向与哪些元素有关。
3、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矩形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情况。
4、了解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理解换向器的作用。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理解换向器的作用
难点:磁场对电流作用的现象和规律,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理解换向器的作用
教、学 预 设
【引入】出示电动机,闭合开关,让电动机工作--电动机提升重物。问电动机工作时,能是如何转化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其实电动机也是利用了电和磁的原理制成的。那么,通电后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呢? 【实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一、磁场对通电导线和线圈的作用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1)当合上开关使导线AB通电时,实验现象:原来静止在导轨上的导体AB会沿导轨运动。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2)改变电流方向或磁铁的磁极方向时,实验现象:导体AB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实验现象分析:导体AB的运动方向改变,说明导体AB所受力的方向发生改变。表示磁场对导体AB的作用力的方向发生改变。即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1)通电线圈处于(a)位置--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时,线圈发生转动。
通电线圈处于(b)位置--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时,线圈不发生转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为什么在(a)位置会发生转动?转到什么位置会停下来,为什么?在(b)位置为什么不发生转动?
分析:如图4所示,由于通电线圈的两条对边中电流方向相反,它们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相反且不在一条直线上,在这两个力作用下线圈会发生转动。当线圈从(a)位置转过90°时,这两上力恰好在同一直线上,而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平衡力。线圈在这对平衡力作用下可以在该位置保持静止。线圈的这一位置(b)叫做平衡位置,此时线圈的平面恰与磁感线垂直。
(2)通电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为什么不立即停下来,而是在位置附近摆地动几下才停下来?--通电线圈转到平衡位置前具有一定速度,由于惯性它会继续向前运动,但由于这时受到的磁场力及摩擦力等又会使它返回平衡位置,所以它要摆动几下后再停下来。
二、直流电动机 【问题】:怎样使线圈在转过平衡位置后继续沿原来的方向转动下去?
1.直流电动机靠直流电源供电,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的现象制成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第五篇:4.2透镜 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了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2.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3.知道凸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4.会简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二.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三.教学过程: 1.上章复习:(1)概念抽查;(2)作业讲解.2.透镜:(1)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3)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近处物体的成像区别: 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正立);通过凹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正立).(4)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一是从这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着眼,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即用“摸”的方法);二是从透镜的成像特点着眼,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如书上的文字),看它是成正立、放大的像,还是正立、缩小的像,从而加以辨别(即用“看”的方法);三是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入手加以辨别,看它能否使平行光(太阳光)会聚在一点加以辨别(即用“照”的方法).(5)凸透镜的相关知识 光心(O):透镜的中心;主轴: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简称主轴;焦点(F):跟主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的点;焦距(f):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6)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聚焦法:将凸透镜放在太阳光底下,在凸透镜下方放一白纸,移动凸透镜使白纸上有光斑.当光斑最小最亮时,测量此时纸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就是焦距.(7)透镜的特殊光线: 三条:一是过光心,出射时方向不变;二是平行主光轴,出射时过焦点(凸透镜)或反
向延长线过焦点(凹透镜);三是过焦点(凸透镜)或延长线过焦点(凹透镜),出射时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3.课堂练习:(1)透镜有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叫凸透镜;一类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叫凹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