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生物必修1教案(三维目标)

时间:2019-05-12 23:4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教版生物必修1教案(三维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教版生物必修1教案(三维目标)》。

第一篇:浙教版生物必修1教案(三维目标)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幻灯片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蛋清、试管、熟鸡蛋、食盐、清水。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技能】: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材料(略)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难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本课的重点;而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一)化学组成:C、H、O,多数糖类的化学组成符合Cm(H2O)n,(二)糖类的分类:

1.单糖:葡萄糖(理科班写出分子式和结构式):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可以写一下分子式和结构式)、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化学式)2.二糖(化学式):写出几种二糖的水解产物 3.多糖:概念,化学通式淀粉:分解产物:葡萄糖糖原:分布、分解产物纤维素:分解产物

二.细胞中的脂质化学组成:C、H、O、(P、N)通常不溶于水,脂溶性

(一)脂肪1.作用:储存能量的物质、保温、保护。2.分布:动物的皮下、内脏周围

(二)磷脂:

1.作用: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2.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

(三)固醇

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协助钙、磷的吸收。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蒸馏水、佳得乐、绿茶各一瓶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阐述细组成胞膜的成分;了解细胞膜的功能 【技能】:设计实验证明细胞膜的存在。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膜的成分、功能是本课的重点;使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细胞膜的存在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材料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集中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情感】: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难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难点是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备临时装片,观察线粒体。

三、教学用具:ppt,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目标: 【知识】: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情感】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本节的重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技能】: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用具:ppt、实验材料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情感】: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教学重点:重点: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难点:生物膜的流动性

三、教学用具:ppt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知识】: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技能】: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难点)主动运输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预习相关内容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情感】: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技能】: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重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器材 21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学目标:【知识】: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第3章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技能】: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课件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3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了解);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理解);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了解)【技能】: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重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探究活动的VCD或者实验材料 第2节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细胞的分化(理解水平);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解水平)【技能】: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情感与态度】:探讨干细胞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难点-细胞分化的机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视频片断。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了解水平);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情感态度】: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技能】: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难点: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自由基学说相关的纪录片 第4节细胞的癌变

一、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

四、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第二篇:高中生物必修1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第1章 走进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过程与方法】

图片展示、问题讨论和讲解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2. 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第1课时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3.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过程与方法】

1.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2.训练归纳对比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第2课时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2.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过程与方法】

1.图片展示,问题讨论和内容讲解相结合。2.充分利用图表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对比总结,明确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2.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2.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3.认识细胞的统一性。难点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明确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性。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课时)第1课时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碳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难点

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

第2课时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要求。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颜色反应。【过程与方法】

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成分,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难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分析综合能力。2.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2.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过程与方法】 1.积极参加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过程与方法】

1.学会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2.充分利用图表进行归纳、比较、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难点

1.多糖的种类。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理解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3.知道各种化合物只能按照一定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列表比较各种化合物的异同点。2.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2.与同学们交流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难点

1.结合水的概念。2.无机盐的作用。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

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数据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意义。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2课时)第1课时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3.了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及其分工。

2.通过资料的阅读和设计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难点

1.如何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将生物膜系统与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应用。

第2课时 生物膜系统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2.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3.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4.了解生物膜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意义。【过程与方法】

1.思维训练:利用教材插图、教学挂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2.合作实验、自主探究、讨论答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的观点。

2.通过生物膜的研究成果的介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励他们对生物科学知识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渗透STS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难点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互动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2.分小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展开组间评价竞争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难点

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课时)第1课时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半透膜的特点。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过程与方法】

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及时清洗和摆放实验用具,爱护卫生等

二、重点难点重点

1.水分渗透原理。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第2课时 水分及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及其特点。【过程与方法】

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并描述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2.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正确认识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2.胞吞和胞吐。难点 主动运输。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课时)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和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在实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分析培养分享信息、分享实验成果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研究酶的作用和本质,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难点

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第2课时 酶的特性 【知识与技能】: 1.说明酶的特性。

2.进行有关的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2.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酶的特性。难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设计。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认识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货币流通的原因。2.通过分析和比较,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二、重点难点 重点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难点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课时)第1课时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生物呼吸作用的各种方式,了解生物多样性,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生命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第2课时 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原理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

2.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相关的图文资料,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3.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并实际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通过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2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尝试光合色素的提取。

3.描述各种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特点.4.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5.通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过程与方法】

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尝试将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养成质疑、求实、创新与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难点

分离和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2.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3.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4.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5.通过体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6.通过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从而乐于学习生物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创新精神。2.通过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问题的关注。难点

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2课时)第1课时 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2.举例说明细胞增殖与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关系。3.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4.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5.说出细胞分裂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方法。2.学会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2.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1.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周期的概念。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4.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第2课时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原理。

2.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3.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4.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验生物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明确实验原理。

2.掌握实验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并理解各步骤的实验目的。难点

1.探究实验思路,理解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2.积累实验技能,能够查漏补缺。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细胞的分化。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3.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收集和分析。【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学会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2.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书籍和分析。【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学会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2.通过有关衰老问题的讨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2.细胞凋亡的含义。难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2.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2.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 致癌因子。

第三篇:教案-三维目标

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二)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1.1.2弧度制

(一)教学目标

(四)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弧度的意义;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可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

(五)过程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能推导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新的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的引进,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通过对弧度制与角度制下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在弧度制下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弧度的概念.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教学难点:“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区别与联系.

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三)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与值域、符号、及诱导公式;

2.利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的三角函数值;

3.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两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及表示角的范围。

能力目标:掌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有更深的理解。

德育目标: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概念。教学难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利用。

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诱导公式

(一)。

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3)通过对定义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诱导公式一的推导,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

(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这三种函数的第一组诱导公式。公式一是本小节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难点: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他们的集合形式表示出来.4-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能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熟练掌握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的方法。

能力目标: 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三角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教学难点: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确定,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变式应用

1.3诱导公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⑵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

(1)能运用公式一、二、三的推导公式四、五.

(2)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之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公式四、五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诱导公式四、五的推导,能观察分析公式的特点,明确公式用途,熟练驾驭公式. 教学难点

运用诱导公式对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1.3诱导公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⑵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

(1)能运用公式一、二、三的推导公式四、五.

(2)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之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公式四、五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诱导公式四、五的推导,能观察分析公式的特点,明确公式用途,熟练驾驭公式. 教学难点

运用诱导公式对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出ysinx,xR的图象,明确图象的形状;

(2)根据关系cosxsin(x2),作出ycosx,xR的图象;

(3)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并利用图象解决一些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用单位圆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工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作正弦函数的图象;

教学难点:作余弦函数的图象。

1.4.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理解周期函数,周期函数的周期和最小正周期的定义;

能力目标:掌握正、余弦函数的周期和最小正周期,并能求出正、余弦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德育目标:让学生自己根据函数图像而导出周期性,领会从特殊推广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会三角函数图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教学难点:正、余弦函数周期性的理解与应用

1.4.2(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理解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能力目标:掌握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并能求出正、余弦函数的单调区间。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教学难点:正、余弦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理解与应用

1.4.3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用单位圆中的正切线作正切函数的图象;2.用正切函数图象解决函数有关的性质; 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作正切函数图象的方法;2.理解用函数图象解决有关性质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用单位圆中的正切线作正切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正切函数的性质。

1.5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二)教学目标

(七)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三种变换的有关概念;(2)能进行三种变换综合应用;

(3)掌握y=Asin(ωx+φ)+h的图像信息.

(八)过程与能力目标

能运用多种变换综合应用时的图象信息解题.

(九)情感与态度目标

渗透函数应抓住事物的本质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处理三种变换的综合应用时的图象信息. 教学难点

处理三种变换的综合应用时的图象信息.

第四篇:如何落实生物教学三维目标

如何落实生物教学三维目标

一、围绕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课堂不是简单的摆事实讲道理,而要把学生作为长久性发展目标来培养。生物学是社会的科学,自然的科学,与人类生活、环境保护、社会活动等息息相关,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所以生物教学有很大的创造空间。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在理解、掌握某知识点的基础上才会有相应的应用行为,学生之所以不能对题目正确的解决或无从下手,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少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学应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为以实为要,基础知识伴随学生的终生成长。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解题方法的选择,是对知识和技能的反思和应用,是其他目标达成的媒介。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全方位的人才,要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自强的自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和钻研精神。传统的教学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做人,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教育家陶行知深深体会到知的苦涩,行的坎坷,欲获真知必行,故从陶知行政名陶行知。因此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定应该以活见长,考虑掌握、记忆和再现知识的重要,也应考虑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重构、质疑知识的可能性。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以人为本,通过教与学达成个性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标,使学生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使之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陶行知认为:“这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是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学中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够具备学校人和社会人双重身份,走出课堂,走近生活。走向社会。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落实

三维教学目标强调教育的“平等性”,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首先要强调普及意识。在现实中,学生由于智力结构、思维习惯、知识积累等因人而异,在学科内容掌握上不可能齐头并进,甚至相差悬殊,这样就出现了学习成绩“优秀生”和“学困生”之分。搞好“学困生”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注重“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才的成长中,智能因素的差异只是一个基本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除智能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智能发展的动力因素。“学困生”与“优秀生”的差异并不仅仅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心、坚持性与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为了加快后进生的转化,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课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之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因材施教。应该承认,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所以教师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在处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时,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学案,注重分层作业的设计和分层评价机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被鼓励和被要求的评价。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1、通过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强,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随之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会在他们脑海中产生许多问号。所以在刨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尽可能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能够自己联系实际,产生疑问,引起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使学生学习毫无强迫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思维也处于最佳状态,智慧的火花也会不断闪烁。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师应在实验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动手中善于求异,创造新的方法: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1、德育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良好的品德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和谐生活、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生物教材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生动。可以说每一节生物专题都是德育教育的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素材,将德育教育贯穿在生物教学的全过程。

2、注重美、体、劳等其它方面的教育。三维目标同样强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渗透德育,强调刨新,而且要促进学生的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形态美和结构美的认识,使学生提高情趣,陶冶性情,从而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生理和营养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营养饮食、科学锻炼,以达到强健身心等目标。

在生物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从基础做起,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让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准确落实,使课堂焕发出教育的功能和活力。

第五篇:高中数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有三维目标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1.2.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2课时)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画出简单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1.2.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柱、锥、台体的研究,掌握柱、锥、台的表面积的求法。

(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体的表面积,并且熟悉台体与柱体和锥体之间的转换关系。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几何体的侧面展开过程,感知几何体的形状。(2)通过对照比较,理顺柱体、锥体、台体三者之间的面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几何体面积的求解过程,对自己空间思维能力的影响,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计算;难点:锥体、台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柱、锥、台体的研究,掌握柱、锥、台的体积的求法。

(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体的体积,并且熟悉台体与柱体和锥体之间的转换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照比较,理顺柱体、锥体、台体三者之间的体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几何体体积的求解过程,对自己空间思维能力的影响,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的计算;难点:台体体积公式的推导。1.3.2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1、知识与技能:了解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利用所学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球有关的面积与体积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公式的应用,了解球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内接与外切关系中边长与半径的关系,并能利用它们的关系进行解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球的有关公式的应用,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了解球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难点:应用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1.1平面

1、知识与技能: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对平面有了感性认识;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理解并掌握公理

4、等角定理。

2、过程与方法:师生的共同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归纳整理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掌握空间两直线关系的必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异面直线的概念;公理4及等角定理。难点:异面直线定义的理解。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熟记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会用平移转换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过程与方法:借助正方体、长方体这一主要载体,以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角的求解及其所蕴含的转化思想与化归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发现新知识的精神,渗透事物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范围与计算。难点:空间平移点的选取及解题规范。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借助已有知识,得出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培养空间问题平面化(降维)的思想,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难点:判定定理的应用,例题的证明。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理解并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借助已有知识,得出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培养空间问题平面化(降维)的思想,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难点:判定定理的应用,例题的证明。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借助实物模型理解性质及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体会类比的作用;渗透等价转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理解。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及正确运用。

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借助实物模型理解性质及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体会类比的作用,渗透等价转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理解。难点:面面平行性质定理的证明及正确应用。

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知识与技能(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2)掌握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

2、过程与方法(1)感受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形成过程;(2)探究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

三垂线定理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准确把握“空间三线”垂直关系的实质;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垂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体会空间线线、线面垂直关系的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和论证能力;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和初步应用。难点:三垂线定理中的垂直关系及证明过程。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熟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会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2、过程与方法:借助正方体、长方体这一主要载体,以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角的求解及其所蕴含的转化思想与化归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发现新知识的精神,渗透事物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范围与计算。难点:角的寻找(垂线)。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2)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3)学会“类比归纳”思想在数学问题解决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知“二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2)类比已学知识,归纳“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使学生理会教学存在于观实生活周围,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难点: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

(2)能运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联系。

2、过程与方法:从开放性的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立体几何复习

1、知识与技能:(1)掌握知识结构与联系,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2)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归纳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框图对本章知识进行系统的小结,直观、简明再现所学知识,化抽象为直观,易于识记,同时凸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知识的整合、梳理,理会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及其互相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各知识点间的网络关系。难点:在空间如何实现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垂直与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过程与方法:(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2)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斜率的概念,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难点:直线的斜率与它的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3.1.2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条件,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以及数形结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是重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难点:启发学生,把研究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问题,转化为研究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2、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在应用旧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获得到新的结论,并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分析、应用获得新知识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线方程的两点式。难点:直线两点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2)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和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之间的互化的方法;(3)了解在直角坐标系中,平面上的直线与x、y的一次方程是一一对应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对应关系的探究,体会直线的一般式与平面上直线的关系,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和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之间互化的方法;难点:平面上的直线与x、y的一次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

3.3.1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3.3.2 两点间的距离

1、知识与技能:(1)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2)掌握直角坐标系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会用坐标法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和方法:(1)学习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判断两直线位置的方法,归纳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

(2)推导两点间距离公式,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两直线交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从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的联系,能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重点: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求交点坐标;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难点:两直线相交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决几何问题。

3.3.3 3.3.4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探索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会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解两平行线距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难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小结与复习

1、知识与技能:(1)掌握知识结构与联系,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2)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归纳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对本章知识进行系统的小结,直观、简明再现所学知识,化抽象为直观,易于识记,同时凸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知识的整合、梳理,理会直线的方程及其相互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各知识点间的网络关系。难点:利用直线方程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4.1.1 圆的标准方程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重点:圆的标准方程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4.1.2 圆的一般方程

1、知识与技能:(1)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x2 + y2 + Dx + Ey + F = 0表示圆的条件。(2)能通过配方等手段,把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3)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方程x2 + y2 + Dx + Ey + F = 0表示圆的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重点: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间的互化,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方程中的系数:D、E、F。难点:对圆的一般方程的认识、掌握和运用。

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事例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经历利用点到直线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学会求弦长或圆的切线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及其判断方法。难点:用坐标法判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2.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给定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掌握求圆的切线方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会求圆的切线的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难点:用坐标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圆的切线的方程。

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性质;(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会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体会用“数”解决“形”的问题的具体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1、知识与技能: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会根据坐标找相应的点,会写一些简单几何体顶点的有关坐标,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会应用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空间两点距离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解决空间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化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解决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对立统一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

重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难点: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和根据点的位置表示出点的坐标。

下载浙教版生物必修1教案(三维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教版生物必修1教案(三维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生物下册三维目标(写教案专用)

    第四单元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2)概述人类在起源和......

    《作为生物的社会》三维目标教案[五篇范文]

    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休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中的现......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三维目标

    15、林黛玉进贾府 说课稿 教学目标 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知识与能力 (1)、 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案三维目标常用词汇

    教案三维目标常用词汇 知 识 : 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

    摩擦力教案 三维目标

    确定物理教学三维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制定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仅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边城》三维目标教案

    边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顺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环境的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

    《庖丁解牛》三维目标教案(合集)

    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 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等......

    《鸿门宴》三维目标教案

    鸿门宴 司马迁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司马迁及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掌握《史记》等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赏析文中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