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小班童谣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推荐)
在小班童谣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镇江新区大路中心幼儿园 韦云勤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而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必须格外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责无旁贷。因此我园开展了《道德童谣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童谣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下面就谈谈我在小班童谣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学会选择童谣
童谣简短明快,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择了具有教育意义的、能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童谣,这些童谣大多是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符合小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为的是让道德童谣伴随小班孩子的习惯养成。
我们在幼儿园教材、参考资料以及网络中选择了很多有趣的、脍炙人口的童谣。如:《你是我的好朋友》、《两只小狗》、《大雁》、《分果果》、《玩具玩具我爱你》、《天天午睡身体好》、《滑滑梯》和《白米饭》等。这些童谣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促进作用。如童谣《你是我的好朋友》、《两只小狗》、《滑滑梯》能培养幼儿相互谦让、团结友爱;《大雁》能让孩子做到守纪律;《分果果》使孩子们懂得了分享;《玩具玩具我爱你》让幼儿学会爱护玩具;《天天午睡身体好》告诉孩子要养成午睡好习惯;《白米饭》则促进了幼儿自己吃饭、爱惜粮食的习惯养成。童谣《小小手》内容是:“我有一双小小手,拉来许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欢迎欢迎’握握手,‘谢谢谢谢’拍拍手,‘再见再见’摆摆手。”这首童谣具有丰富的内涵,能正确引导幼儿掌握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有助于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二、适时朗诵童谣
在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我们常常教孩子朗诵道德童谣,以提醒并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童谣教学时学念童谣 童谣教学时,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选择的童谣运用具体形象的手段教给幼儿。如童谣《两只小狗》教学时,我们采用了ppt课件、实物玩具和胸饰等形象生动的教具,帮助幼儿记忆童谣,理解童谣内容。而且在学念童谣时又运用了集体、分组、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幼儿能轻松快乐地学会童谣,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2、日常活动中常念童谣
在日常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在情急之中我想:为何不把它们编成童谣,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洗手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一首童谣《洗手歌》。童谣编好后,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洗手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只要在老师的点拨下,念一念童谣,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小手也洗得很干净。玩玩具时,我们会念《玩具玩具我爱你》后收拾玩具;吃饭前,我们会朗诵《白米饭》提醒孩子进餐时养成好习惯;午睡前,我们会念《天天午睡身体好》,朗诵完了,小朋友就闭上眼睛和嘴巴,不吵不闹地睡了;户外活动前,我们念着《滑滑梯》以提醒幼儿有先有后别着急。经过一段时间后,班级中的良好常规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三、尝试创编童谣
小班孩子是好奇、好动、好模仿的,他们喜欢变化新颖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要尝试创编童谣。
1、仿编童谣
有的童谣很好,对幼儿习惯养成有促进作用,但童谣里的动物不是幼儿,我们则进行仿编。如童谣《两只羊》里的小白羊和小黑羊,我们在学会后进行了仿编,把小白羊和小黑羊换成了其他小动物和小朋友的名字,这样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又如童谣《春游》是这样的:“小黄狗、小花狗,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抢前,不落后,整整齐齐去春游。”小朋友做操时,我们把它仿编成:“小朋友,小朋友,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抢前,不落后,整整齐齐去做操。”春游时我们把它变成:“小朋友,手拉手,两个跟着两个走,不抢前,不落后,圌山风景区去春游。”这样做后,孩子再也不要老师时时刻刻提醒,渐渐学会了自觉遵守和相互提醒。
2、创编童谣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现在的童谣虽然很多,但还不够,我们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精神,创编出更适合小班幼儿习惯养成的童谣。如在天热时晨间锻炼,幼儿带着衣服回教室,我会即兴编出童谣:“衣服小宝宝,我好喜欢你,抱着衣服小宝宝,走路小心别摔倒。”有了老师童谣的提醒,小朋友走得很好。童谣经过老师反复念,孩子已经记在头脑里了。每天喝豆浆时,我会编童谣给孩子们念:“小朋友快过来,把茶杯请过来,让茶杯坐桌上,等着老师倒豆浆。”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唱了《我上幼儿园》后,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创编歌词为:“爸爸妈妈来接我,我要回家了,老师再见!老师再见!”在师生合作创编中,孩子们不仅提高了学习童谣的兴趣,同时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我们在童谣教学中只要尽量做到时时提醒(童谣教学)、不断强化(日常生活)以及渐渐渗透(尝试创编),就能培养出天真、活泼、可爱而且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儿童。
邮箱:949273656@qq.com 电话:***
第二篇: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王静
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良好的习惯是最宝贵的,当孩子刚刚迈步的时候,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好的习惯,这将使他(她)在以后的长时间里得到益处。这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也是体现父母爱心的重要方面。
培养习惯,应从小处一点一滴做起,而且要讲究方法。有一位母亲在博客中发表文章说:“我女儿现在是一年级第二学期了,以前做作业还好,每天放学回家立即做作业。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每天下午他们三点种放学,回到家首先找东西吃,我催促她吃完东西快点做作业,磨蹭到三点半开始做作业,一边做作业一边还得吃东西,其实每天回家的作业也不算多,有时候就抄十个词语,她能从三点半一直到五点才做完,这样我给她买的资料根本没时间做,而且这样的效率考试的时候怎么能来得及做,真的让我很着急。”她接着说:“我女儿做作业的时候,我基本上都是坐在她旁边看的,现在,每次她做 1
作业的时候,我总是给她限制时间,然后我告诉她,如果你在这个时间完成不了的话,那我就惩罚你,让你把今天学过的生字各抄N遍,可她还是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而我也没惩罚她。”
从这位母亲的介绍和孩子的具体表现看,问题主要出在习惯的养成上,而这又与父母的督责不利和方法不当有关。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下面这三个案例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林源、张宇寒是2004年海南高考文、理科状元。他们的母亲在谈到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这一问题时,说法竟是惊人的相似。
林源的母亲卢秀芳说,林源很少让父母操心,因为从林源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特别注意让林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他做得不对,就要说他,不能因为他还小、还不懂事就算了。开始学习后,一定要让他先做完作业,再做其它的事。养成好习惯后,他就会变得很自觉,基本上不再需要父母操心。
张宇寒的妈妈张克琼说,宇寒小时候我就要求她放学回来要先做完作业再看电视,不写完就不能看,这是家长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她说,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从一年级就要开始,比如说让孩子做完作业后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当成一种“奖励”,慢慢让孩子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还要告诉
她为什么要学,当她从“要我学”到有“我要学”的意识后,到了初中、高中就可以很省心了。
另一位家教比较成功的家长说,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两种习惯:一是放学回家不许先听音乐、看电视等,而是抓紧复习和做作业。起初,孩子嘟着嘴,老大不高兴,例举出班里好几个同学的例子,来‘说服’爸爸妈妈。这时,我们决不让步,除了讲道理外,还采取相应‘缓冲措施’。比如他刚到家时,跟他聊聊天,问问当天的学习情况,班里同学之间的趣事,或者学校的‘新闻’。另外,我们也决不在他学习的时候打开电视,我们也在‘自习’。现在,有的家庭,‘麻将’通宵达旦,而又强迫孩子安心学习,这似乎有些不‘公平’,身教重于言教嘛。第二种习惯,就是要求他当天的事当天毕。晚上做完功课,一是要把书包整理好,把第二天上学应带的书本、文具都带齐,免得早上忙乱一番,还丢三落四。这一点,也是从他一入学就要求,并督促检查了一段实践,孩子很快就接受并做到了。现在,无论多么忙,他第二天早晨都没有‘抓瞎’过,也没有发生过半途回来取书的事。
这三位家长谈的虽然仅仅是个别习惯的培养,但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教
师。父母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的习惯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多半都形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做家长的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随时检点自己的品行,给孩子做好的榜样。
(2)父母要注意检查和督促。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而在培养过程中父母的检查和督促是十分重要的,必要时可能还要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毕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没有父母的督责,培养良好习惯就是一句空话。像前面提到那位母亲,讲好的惩罚措施(这些惩罚措施是否得当还有待商榷)最终都不能兑现,孩子形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不奇怪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习惯不是一会儿就会有的,也得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坐硬是要端正,站硬是要挺直,每天硬是要洗脸漱口,每事硬是要有头有尾。直到‘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
(3)要调查成因,多方处置。孩子在家中的行为习惯,往往是在学校的行为习惯的延续,是接触社会环境后的反应。所以,家长必须走出家门,走进孩子生活的学校与社会环境之中,与教师一起深入调查、分析孩子不良习惯的成因。属于学校因素的,要与教师统一认识和要求;属于社会因素的,要劝导孩
子避开不良的场所,摒绝不好的伴友。此外,家长还应指导孩子正确阅读课外读物,正确对待传奇、言情、侠义的书刊,以便让孩子的情趣和习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中年级孩子的思想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虽然独立性开始增强,但判断是非能力不稳,易冲动,易受外界影响。如果家长不及时加以引导,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上任其自流,必将造成长久之“症”。当然,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能急于求成。家长对孩子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除个别恶习之外,要和风细拂,春雨轻润;要防微杜渐,注重萌芽状态;要尊重孩子个性特点,决不可一律套框框。既要有收,又要有放。收其不正,不能收其不顺;放其所爱,不能放其所偏。从日常小事抓起,才能真正培养起孩子文明行为习惯。
第三篇: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对孩子来说好的习惯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学习成绩的竞争实际上是学习习惯的比赛。“习惯决定着命运”。小学阶段是孩子自觉性、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下面我从家庭角度,谈谈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体会,将其概括为两点:
一、玩乐和兴趣相结合,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一个孩子有了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老师教育起来省心,在家妈妈也少操心。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对的,什么事错的,什么时间该做作业,什么时间该玩。从孩子一岁半开始我们就为他订购《乐智小天地》,孩子对巧虎这一形象人物很感兴趣,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常仿效巧虎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三年的巧虎相伴给儿子的幼儿生活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也给孩子增添的不少的生活常识:玩具每次玩过后都会收拾放在玩具桶里,看过的卡通书、光碟都会还原摆放,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睡觉前刷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时还学着巧虎的样子批评偶尔有不好习惯的爸爸。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越发感觉到榜样的作用。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我们越来越感到责任的重大,时时处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我们深信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
正所谓有办事认真的父母,就有学习认真的孩子;有做事马虎的家长,就有作业马虎的孩子;有诚实守信的长辈,就有不说谎话的孩子;有不讲文明的家人,就有不懂礼貌的孩子„„因此,我们在家身先士卒,不仅在语言上教导孩子,更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孩子。平时在家早起整理床铺,闲时收拾家务,待人诚实守信,谦和坦诚,处事规规矩矩,有条不紊。
二、赏识、鼓励培养其独立性及动手能力。
对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不实行包办,让他学会做“大人”。说到做“大人”还有一段小插曲。记得那一次,儿子突发问我:“妈妈,我什么时候能像你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总是由你安排?”我脱口而出:“你能将自己的事情做得与妈妈一样的标准,你就是大人了!”不经意的一个回答让儿子走进自己的房间摆弄自己的床铺,收拾自己的玩具,虽然还是不够规范,但我很欣慰也很开心,因为给了孩子一个方向,孩子就会有一个标准,让他们学会历炼,才会长大。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难能可贵的是儿子现在已经完全的习惯了。很多时候,孩子自己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安排得理理落落的。用孩子自己的话说那就是这样不但方便拿,更加方便自己找。用妈妈的话说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快乐无比!
在生活中,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赏识孩子,多给孩子尝试或是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表现,学会自理。俗话说得好“数落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
评中纠缠做错的事,还不如适时的肯定,淡化问题,给孩子的每次进步来一次鼓掌,给孩子每一次犯错后一次机会!珺燚是个很懂事也很乖巧的孩子,在家经常学着我的样子帮收拾做家务,不管做得好与不好,我都给予肯定。从中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孩子的动手能力。自从上了小学开始,他的睡房、书房、书包都是自己收拾整理的,而且天天都保持很整齐,很干净。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在尝试—总结—发现的过程中成长的。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时我也会深深感到教育孩子真的很累,教育好一个孩子真的付出好多好多!这就需要我们长久的督促和指导。但回忆起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都会感到很欣慰。孩子是每个父母心中永远的希望!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他们一定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第四篇: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叶城幼儿园 王燕萍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小班学期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工作以来的幼教经历,联系自己教学实际,针对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初浅谈谈自己体会和见解。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其中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一日活动中,小班幼儿呈现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始终呈现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按其呈现的形式归纳为:生活活动行为,运动活动行为,学习活动行为和游戏活动行为。
生活活动暂不作交流。运动活动:
1、不独占、争抢活动器械,学习轮流使用器械和与同伴一起玩。
2、行动时能听从指挥,集合时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分散活动时能认真活动,不在场地内任意追逐。
3、爱护体育器具,轻拿轻放,玩后会放回原处。
学习活动: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1、能正确的搬椅子,不推挤,椅子轻轻放。
2、能保持正确的坐姿(以感觉自然舒服为宜)。
3、安静的倾听,说话先举手,发言时站姿自然大方。
4、活动时不乱动桌上放置的学具。游戏活动:
1、能与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不大声喊叫。
2、知道玩具是大家的,不争抢和独占玩具,学习轮流着玩,会互相谦让。游戏中能运用“请”“谢谢”“不用谢”“请你给我玩好吗?”等礼貌用语,与同伴商量着玩。
3、爱护玩具,不把玩具放在嘴里,轻拿轻放玩具,能自觉拣起地上的玩具,不擅自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
4、游戏时,愿意听信号做相应的事情。
5、自由活动中会和同伴友好地玩,不推人、打人,不在场地上乱跑。
6、自由活动时能注意保持衣服的整洁,不故意在地上爬滚,不玩脏物。
7、不摘花草树叶,爱惜公物,不随地涂痰,乱扔纸屑、脏物,注意环境整洁。
三、从实际案例中分析与思考
实录一:在玩大型玩具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停留在上面的小亭子里面不肯下来,于是出现了推挤的现象。
实录二: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旗旗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连忙跑过去,问怎么了,旗旗边哭边指着祯祯手说:“这个红色的圈是我的,她抢我的圈。”
实录三:乐乐是个控制能力和约束力比较弱的孩子,在一次户外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把器具整理好,然后排队。当我带着孩子们排好队准备回活动室时,发现乐乐还在原地玩皮球,当看到我们集合了时,乐乐把球一扔就跑了。
实录四:在一次谈话活动中,孩子们都安静的坐着,突然,华华连着坐着的椅子噗咚一下翻倒在地。孩子们都惊讶的看这华华。
实录五:集体活动时,老师请小朋友们都坐到前面来,乐乐飞快的揣起小椅子连拉带拖的往前走,在这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几个小朋友的椅子。
实录六:游戏活动时,君君在追逐并大声尖叫着,其他小朋友捂起了耳朵。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实录七:游戏活动中,浩浩着急的跑到老师跟前指着利利大声的说:“老师,她拿东西藏口袋里了!”
这些实录都是来自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反复的存在着每个环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到孩子的点滴行为,及时的进行分析思考与处理,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些实录,我们应该来分析处理呢?
(一)、寓理于生动活泼的谈话中。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针对实录一,我会通过一个小小的谈话活动,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使幼儿了解不同做法的后果,让幼儿明白大家一起运动时不能拥挤,通过比较式的谈话让幼儿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空间。
(二)、寓教于深动的角色扮演。通过扮演角色来再现活动场景,让孩子自己来判别对错,在角色中,通过教师或同伴正确的示范来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为幼儿树立初步的判断意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如实录二。
(三)、寓教育于反复的操作中。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操作,对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操作尤其重要。正如实录三,乐乐没有把器具放回原处的习惯,我就会有意识的在一次次的运动游戏中反复让乐乐进行器具整理,从而形成不用提醒的前提下,乐乐会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如果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鼓励肯定作用,那么乐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更有动力与信心了。
(四)、寓巩固于教师的身传言教中。实录四,当看到孩子连同椅子一起摔倒时,老师很多会因为自己教学的正常进展而轻描淡写的忽略了孩子这一行为,而以为是孩子不小心造成的。但是,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这个现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别的小朋友恶作剧,或许是这个孩子没有好好的坐造成的。而孩子的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培养是不能忽略的。像这样的行为一般都是些顽皮的孩子造成的,单靠老师的说教是不足以要求孩子的,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鼓励,同伴的榜样,以及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才能逐渐养成的。同样,实录五中,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正确的幼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五)、寓教于儿歌与故事,音乐等多形式的活动中。
实录六中,孩子在随意性较大的区域游戏中大声的尖叫,那是小班幼儿固有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很多时候教师会用“请轻声的说话”来引导孩子小声一点,但仅在这么一句提示的语言上对孩子的触动并不大,而且维持的效果也不长。针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利用儿歌《小猫走路静悄悄》,故事《不打搅别人有礼貌》,让孩子从喜爱的活动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借助音乐活动中对节拍的控制来提高孩子自我的控制力与约束力。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轻轻说话,轻轻走路的习惯。
(六)、寓教于家园共育。
实录七中,针对孩子将材料藏于口袋中的现象,首先要分析孩子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拿?可能是孩子喜欢这样的材料,可能孩子不是喜欢材料而是一个习惯性藏东西。对于这样一个不定性的可能,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意图,从而与孩子进行商量:“如果喜欢的话,老师把它会送给你,但你要先让老师知道你喜欢它好吗?”在与孩子沟通好之后,不能忽视的是家长工作,当孩子离开幼儿,在家里时也不排除会有藏东西的现象存在。与家长取得一致的教育,确保孩子得到家园双方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总结: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教师的作用:
(一)、教育环境的创设: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楼道张贴正确行走的图片,提醒幼儿安全行走。户外排队,随机性较强,老师可以与孩子边念儿歌:“小手小手拉一拉,眼睛眼睛看一看,小脚小脚站站齐,火车火车要开了”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的跟着做了。又如在区角活动中,各个游戏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游戏开始时搬小椅子,老师可提醒轻拿轻放,还可以以拟人化的口吻“抱抱小椅子,把你轻轻放”等。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二)、关注一日活动细节。
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把行为习惯教育始终渗透在一日活动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一日活动包括了孩子在园的所有的活动,教师细微敏锐的关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三)、艺术的沟通。
不管孩子还是家长,他们都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思维的复杂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自己的想法,如何去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进行艺术的沟通是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积累的。用我最为通俗的话来说,首先是要去尝试理解,其次是为他们找可得益之处,再次是建议如何得意,最后是肯定他们的配合。我们很难向作家一样拥有华丽的辞藻和艺术的语言,但求我们老师有真诚的心。
五、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可持续行为习惯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每个点滴中,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关注和引导的。我们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孩子的活动,要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去创设环境,要有智慧型的分析与思考去反思活动,抓住一切时机,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在帮助孩子塑造个性与习惯的同时,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有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
2008年6月
第五篇: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新源幼儿园 向春芳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小朋友又要上幼儿园了,经过家访问卷等情况反馈,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平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4合1”、“6合1”的家庭比比皆是,造成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孩子的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所以我们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对于文明的行为习惯来讲,主要包括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对于小班幼儿来讲,生活自理的培养很重要。主要包括: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依赖、自己吃饭、刷牙、洗脸,自己走路、穿脱衣裤、鞋子。卫生习惯包括:早晚刷牙、洗脸、漱口、饭前便后洗手、学习使用毛巾、手帕、纸巾,保持仪表整洁、手脸干净、勤洗澡洗头、剪指甲等,不乱扔垃圾。礼貌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谢谢,请,对不起等,学习礼貌做客,不打人骂人,不争抢玩具,乐意把自己爱吃好玩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乐意和人交往,喜欢集体生活。举止行为习惯包括正确的坐、站、走的姿势,不挖鼻孔,不乱咬手指等,爱护玩具,爱护幼儿的物品等。
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1、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例如:《我是一个大苹果》,通过儿歌教育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厕所张贴洗手的过程图片,供幼儿模仿、练习,激发洗手的兴趣,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儿歌、图片等,幼儿酒会非常乐意学习,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在一日活动的各项活动中,(如孩子们的进餐、午睡、游戏等)每个环节都可以贯穿着行为习惯教育。饭菜掉满桌,争抢玩具,便后不洗手,不遵守游戏规则等,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利情况。例如:饭前洗手,随机性较强,老师可以亲自示范,和幼儿一起洗手,边洗手边念儿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的跟着做了。慢慢的,就会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又如在区角活动中,各个游戏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游戏开始时搬小椅子,老师可提醒轻拿轻放,还可以以拟人化的口吻“抱小椅子”等。游戏进行中,既有交往习惯的培养(娃娃家等),又有卫生习惯的培养(美工区等),游戏结束后,还可以教育幼儿把玩具送回家等,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总之,老师一定要抓住有效的时机,机智、灵活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幼儿生活经验的源地,又有大家共同沟通,家园双方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可以向家长宣传有关科学知识与方法,让家长明白其中的意义,放手让孩子去动手操作,愿意配合老师,在家也创设环境,老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儿歌、故事,为家长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到我们的教育中来,同时,还可以把家庭、社区资源引进幼儿园,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是贯穿于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我们持之以恒要做的。我们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积极创设环境,抓住一切时机,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