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舞蹈教学案例1[本站推荐]
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高二年级的艺术课。
在民意艺术中,每一首民歌、每一段舞蹈都是一种文化象征,蕴涵着一种生命的力量。其中渗透着勇敢、抗争的民族精神、散发着质朴、热情、诙谐、生动活泼的生活 情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各民族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古老的民歌涌动着他们的心声,奔放的舞蹈,洋溢着他们的激情。透过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中华民族淳朴、善良、勇敢的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通过参与艺术活动,激发热爱民族民意艺术的情感,增强弘扬民间文化的意识,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情结。
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开始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有了探索和思考的欲望,古老的民歌、神秘的民俗也是他们想了解的内容之一。他们从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接触到了一些民歌、舞蹈。他们有分辨一些各地的民歌、舞蹈的能力,但没有认识到这些艺术作品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作品是表现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学生也不了解各民族的民歌、舞蹈有其不同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以及运用这些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高二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被动接受,他们乐于参与,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民意艺术的情感。
高二年级学生不喜欢、不满足简单的临摹、模仿,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布置发挥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自我的作业,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音乐或美术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舞蹈、文学诗歌、人文地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2、在指导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歌舞的同时,培养他们从发现美、表现美到创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课程设计以围绕人文主题的学习和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民意歌舞的学习,体会歌舞所表达的情感,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了解民歌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感受运用舞蹈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有关表现民族风情、民族舞蹈、民间工艺美术的影集资料和图片资料料,和教材相关的民歌,舞蹈等音像资料,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流程
1、组织教学
学生随音乐进教室,按半圆形位置坐好。
2、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引入课题——优美的民歌、多彩的舞姿。
3、分组表演
组织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民歌、歌谣、谚语进行表演。教师及时鼓励并提示方言、习俗与民歌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民歌与生活习俗有密切关系]
4、欣赏民歌
播放不同民族对比鲜明的民歌片段,并出示一组与歌曲风格相关的民族风情图片和其他美术作品。
例如:
急促紧张、扣人心弦的《拼命号子》,高亢有力,激昂奔放的《赶生灵》,悠扬辽阔的《牧歌》,深情叙事的《嘎达梅林》,曲调流畅、委婉抒情的《茉莉花》。
在欣赏中找出与歌曲相关的画面,欣赏后学生进行简短的比较讨论,并说出这些歌曲具有的风格特点,分别属于哪个民族。教师简述
民歌的基本特征:
1、始终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联系;
2、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3、民歌的形式简明朴素,短小精悍,易于传唱,进而揭示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形成了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音调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即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学生体会艺术和生活和密切关系,感受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的风格特点,加深对民歌的了解。]
4、学唱民歌:学唱民歌《嘎达梅林》,并尝试用竖笛演奏《嘎达梅林》的旋律。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5、欣赏舞蹈:欣赏民歌舞蹈片段和民族风情图片以及民间工艺美术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讲述民族舞蹈所反映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并进行比较讨论。例如:蒙古族舞蹈粗犷豪放、傣族舞蹈欢乐活泼、新疆舞蹈热情奔放、汉族舞蹈欢快、热烈等。
[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6、用速写的方法来画出你喜欢的舞蹈动作。
作品展示,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让学生体会舞蹈所展示的形体美。]
8、教师总结:
优美的民歌、多彩的舞姿,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各族人民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同学们,要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热爱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9、课堂作业
为民歌《猜调》填新词(内容:科学、生活、文化、学习等方面)并尝试为其创编舞蹈。
[赋予学生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0、结束活动:
播放《青春舞曲》,全体师生唱起来,跳起来。最后,在欢乐的歌舞中结束本课。
课后总结
本课的设置就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歌舞。从而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通过参与艺术活动,激发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情绪。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各民族风情、民歌、舞蹈及相关文化。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而且增进其对民族多元文化价值的认识与尊重。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和互动中,获得用艺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第二篇:舞蹈教学案例
把舞蹈请进小学音乐课
——《金孔雀轻轻跳》舞蹈教学案例
一、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二、案例背景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孔雀舞蹈,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音乐,认识傣族音乐的风格,并且掌握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3、通过学习舞蹈,准确掌握孔雀舞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四、教学重难点:学习舞蹈。
五、精彩片段:
课堂一:孔雀舞
我以一段形象、优美的孔雀舞导入。表演前提示学生我是要用一块布围成一条漂亮的裙子开始跳舞。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跳一段舞蹈,这是跳的一种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跳的是什么动物?(放伴奏音乐老师表演)生(们):孔雀。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啊,老师哪个动作最像孔雀呀?(出示孔雀图片)
生:孔雀的手势看出来的。啊,好漂亮的孔雀啊!(学生看图片)师:那老师想问问小朋友觉得老师跳的好不好呢? 生(们):好,好漂亮的孔雀。师:那老师怎么没有听见掌声呢? 生:(啪-啪-啪)的拍掌声响起。
:师:刚才老师表演的是大孔雀,小朋友想不想学小孔雀怎么跳舞的呢? 生:想。
(因为我学舞蹈专业的,所以以一段优美的孔雀舞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好玩,爱模仿是小朋友的天性。抓住学生其特点并且轻松地跟学生对话,使小朋友们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开始了新课。)课堂二:学习孔雀舞音乐 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生:二拍子。
师:我想看看哪小朋友最聪明,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小朋友听听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生:„„
师:小朋友有没有注意看老师拍掌很重,拍肩很轻啊!注意重轻的区别,所以二拍子的节奏特征是强弱的区分。希望小朋友记住,呆会跳小孔雀肯定是活泼的孔雀。
师:巩固练习节拍(要求学生在身体其他部位拍打出节奏型)师:好小孔雀音乐熟悉了,那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孔雀舞蹈。
(更好的熟悉和掌握音乐,为学习孔雀舞打下基础。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我们舞蹈课的音乐教学是为舞蹈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了解舞蹈,学习舞蹈,激发学生舞蹈兴趣)课堂三:学习孔雀舞蹈
师: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 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
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们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生:(模仿)
师:后三指一定要立起,那样才是漂亮、有精神的小孔雀。你们看,大孔雀漂亮吗?摆好后我们手腕法力碎抖动 生:跟音乐练习手势(碎抖动)
(形象的模仿动物,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可是我们小孔雀还是不会动啊!那么我们来学下小孔雀怎么走路。(学习踮脚走)
师:老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大孔雀跟那么这些小孔雀有什么不一样。我立起前脚掌。
生:老师立起来了。
师:踮脚走(一拍一下地走),现在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走起来了,大孔雀立着走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
(我设计这样教学充分体现探索性教学,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不是老是老师教学生学。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的实现学生自主)
六、案例分析:
(一)1、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部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注重“美”,以审美为核心,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更好的让学生第一感觉喜欢上舞蹈,欣赏优美的舞蹈,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我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为了营造轻松的环境,我一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如“小朋友觉得大孔雀表演的怎么样?那怎么听不到掌声呢?”等这些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自主,模仿,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保证。创设大孔雀和小孔雀的互动情境。学生为主体扮演小孔雀参与学习中来。在教学中,1)先由我师范动作(为了更形象我把自己比成大孔雀,学生为小孔雀),学生跟着模仿。2)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补血习(主要用了我问学生答)。3)要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减少老师教,学生学的程式化教学。要发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来教老师的互动学习。4)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我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5)完全掌握好动作后,要求学生与学生合作,在整齐有序对型上表演。(六个小圆圈变成六个列队有序的在教室穿插)“今天大孔雀和小孔雀相处得非常开心,现在大孔雀要跟小孔雀说再见了。我们抖动孔雀手势配上踮脚走跟老师说再见” 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刚好响起.此时此刻我的心理充满喜悦。因为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得很成功,基本实现我的教学设想。更值得高兴的是准时完成教学任务,时间掌握恰到好处,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二)要让孩子喜欢舞蹈,首先应该让孩子喜欢你——舞蹈老师。要想让孩子喜欢你,就必须做到爱孩子,要有一颗童心,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孩子般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形体动作,唤起他们的兴奋感,把他们吸引到奇妙的舞蹈世界里来。
总之,舞蹈艺术的融入,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继续改进、完善、落实,使舞蹈艺术更进一步的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加砖添瓦。
第三篇:舞蹈教学总结1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莆田学院艺术系 兰宇
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我认真参加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新的知识,通过学习新知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时间欣赏各类舞蹈的排练和队形等使自己在舞蹈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力求让我的舞蹈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班级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外加强基本功训练和舞蹈组合练习,使学生对舞蹈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舞蹈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舞蹈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我利用课外活动和晚自习时间编排各类舞蹈,让学生能够充分显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对于舞蹈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对于舞蹈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舞蹈教学的特色点进行因材施教.
第四篇:舞蹈活动《过家家》教学活动案例
舞蹈活动《过家家》教学活动案例
厦门市思明区艺术幼儿园陈琼媛
一、有关背景
1、该班幼儿对舞蹈活动充满了兴趣,孩子们每次一听到音乐就开始手舞足蹈起来。特别是选择孩子们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内容,孩子们能根据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本次活动—《过家家》正是通过让幼儿在娃娃家中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扮演各个角色(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干活的样子,将各种不同的动作美化并配上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让幼儿在创编各种过家家的动作,在创编各种舞蹈动作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2、教师是一名年轻教师,教龄2年。工作以来主要从事音乐方面的教学活动,自身也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结合新《纲要》的精神,在活动中突出幼儿的自主学习,并通过结伴表演、化妆表演等形式,促进幼儿在舞蹈的过程中对美的感受。
二、实施(课堂教学节录)
(1)师:你们记得吗前几天我们到谁家做客?他们家里有谁?他们在做什
么?
(2)生:有爸爸、妈妈。爸爸在打电脑,妈妈在洗菜、浇花、洗衣服(教师
在活动室的四周布置了6个娃娃家,让幼儿分组到6个娃娃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模仿各个角色在家中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3)师:你刚才在娃娃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干什么?
蒲珊:我扮演妈妈,在家里煮饭
苏晴:我扮演妈妈,在家里洗衣服。(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妈妈在煮饭、洗衣服的动作做出来,但在这是孩子们做出的煮饭、炒菜、打电脑、拍摄的动作都比较呆板、单
一、没有节奏)
(4)师:刚才小朋友表演得真好!老师带来了一首《过家家》的歌曲,我们
一起来听一听吧!
生:听完很高兴、热闹、欢快。
(教师再次引导幼儿边拍手边小声地哼唱曲子)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好象谁在做什么事情?
生:这首歌曲听起来感觉很热闹、欢快、好象看到妈妈在洗衣服。
师:现在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唱这首歌。
(教师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能边听音乐做简单的拍手动作,孩子们在第一遍听音乐时,已能根据歌词,感知音乐中的所带来的意境)
(5)师:现在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把你扮演的角色的动作表演出来。
(孩子们几个人围成一个小组,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结合自己平时的角色游戏“娃娃家”中的游戏的生活经验,模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样子做简单的洗衣、切菜、打电脑、拍照等动作)
(教师观察发现:世霖小朋友正模仿平时爸爸打电脑的样子,但只是手指动一动,动作的幅度比较小,不够夸张。显得比较拘谨,而旁边的周延小朋友在模仿爸爸拍照的动作是,在最后结束时配上一个下腰的造型动作,动作夸张表现力也很强)
教师抓住这一典型及时发现幼儿创编的闪光点,并提出表扬,引导其他小朋友也向她学习。
(6)师:刚才小朋友都把一些主要动作编出来了,现在小朋友在想想平时爷
爷奶奶在家还会做些什么事情?
生:爷爷在家里浇花、妈妈在家里炒菜、爸爸在家里看报纸,奶奶在家里擦窗户。(这时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
(7)师:先老师看看水最聪明能够把你们干的事情表演出来,看谁的动作最
漂亮,还能带上好看的表情。(教师引导幼儿将动作美化,鼓励幼儿想创编得好的同伴学习)
(这时孩子们浇花、切菜、看报纸就不仅仅是简单、单一的手部模仿,世霖小朋友在创编打电脑的动作时,又能加上脚的动作。而在音乐结束的造型动作时,有的下腰、下叉、有的金圆宝、开胯。在此时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各种动作美化了,并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和满足)
(8)师:老师看许多小朋友都编的很好,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服
装,等一下小朋友可以互相和同伴商量一下你要扮演什么角色?
(教师再次引导幼儿和同伴商量好角色后进行简单的化妆,扮演不同的角
色,组成一个家,再次表演)
(教师观察发现:此时,孩子们的表现的欲望更强了,大家带上爷爷的胡子,奶奶的头、爸爸的领结、妈妈的围兜组成了一个家,听音乐有节奏地表演)(孩子们不仅动作夸张、优美、有节奏,还能带上好看的表情做动作,从中真正体验的舞蹈所带了的快乐)
三、讨论:
1、幼儿的审美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过程。幼儿在创编舞蹈动作的过程中,由于他们创编的动作的能力不同,本案例采用哪些教学方式或手段培养幼儿的美感?
2、在本案例中是如何让幼儿培养在舞蹈活动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简析:
1、通过创编舞蹈动作,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的能力
“动”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好办法,在本次创编舞蹈活动《过家家》中,我先让幼儿欣赏音乐,同时结合角色游戏过家家的形式,引导幼儿到娃娃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干活的样子。如:洗菜、洗衣服、看报纸、打电脑、炒菜等。从中孩子们在欣赏别人的表演的同时对其进行的评介——“XX小朋友的洗衣服的动作很漂亮,是因为……。”可见幼儿已能初步感受动作美。
音乐为舞蹈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并激励的情绪。特别是与孩子们生活贴近的歌曲。幼儿边唱边跳、主动、愉悦地体验音乐和舞蹈的艺术氛围,并把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例如在本次活动《过家家》中,教师启发幼儿结合歌词的内容创编舞蹈动作,如“你来做爸爸,我来做妈妈我们一起来玩过家家…。”引导幼儿结合平时的游戏和生活中看到爸爸妈妈在家干活的样子将其模仿表现出来。这些“洗衣服、炒菜的动作都非常的生活化,富有童趣,幼儿容易掌握,乐意用自己最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
2、通过创设美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
新《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曾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
趣。”而对幼儿审美素质的培养应着重于通过启发和引导,提高幼儿的审美认识,明辨善恶美丑,塑造他们美的心灵,陶冶他们美的情操。因此,首先应注意创造美的环境。如在执教《过家家》活动中,教师提供娃娃家中各种鲜艳、形象、美观的娃娃家中的餐具、床、桌子、椅子把家布置得美观、整洁、温馨、有序,使幼儿处处感受美的存在,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美好的情感。
3、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舞蹈是一种随音乐旋律有节奏地运动舞蹈教育应着眼于让幼儿在舞蹈游戏中,得到快乐,享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为此,教师首先要确立幼儿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幼儿根据音乐旋律各自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在音乐中感受快乐,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喜悦,享受自己表演动作,并欣赏同伴动作的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本次《过家家》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幼儿自由分组表演、请个别幼儿表演、集体表演等形式,让没有参与表演的小观众进行评价“你觉得谁表演地好?哪个动作表演好?为什么?”在评价中,也初步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评价能力。其次,教师要用以点带面的形式,鼓励幼儿向同伴学习,例如在案例中由于周延小朋友在最后音乐结束的造型动作中,加入了下腰的动作教师及时的表演肯定,使得所有的小朋友都展现出自己的扎实的舞蹈基本功。最后,教师也应该提供各种道具、服饰进一步深化幼儿对美的需求。例如在活动最后,教师提供各种角色的服饰道具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角色,这样一来,幼儿的兴趣盎然,学起来兴趣很浓,脸上自然露出了笑容,动作也很优美。
总之,舞蹈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之一,对发展幼儿的美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教学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无限的潜力,还需要人们去挖掘。为此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本声审美艺术氛围和刺激,采用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创造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和探索,提高幼儿对音乐敏感性和表现力,使幼儿在审美感知充分积累的同时,进行比较随意的情感创造,从而促进幼儿审美意识和潜能的发展,以体验创造的快乐和满足。
2004年9月
第五篇:学前舞蹈幼师教学案例
儿童舞蹈《老鹰捉小鸡》 二拍舞步的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
【案例背景】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幼师专业舞蹈课,儿童舞蹈这一部分中,采用了北京舞蹈学院的儿童舞考级教材二拍舞步《老鹰捉小鸡》这一教材,是对幼师专业学生学习儿童基本舞步和创编能力的培养。
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与调查,观察到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其毕业之后大多是从事幼儿教育,因此,其幼儿教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幼儿产生莫大的影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来说,其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幼儿舞蹈教育知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可以安排学生设计幼儿舞蹈活动的方案;通过课下作业,鼓励学生去大胆的创作幼儿舞蹈等。通过这些方法,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者这一工作。【案例描述】
课例:《儿童舞蹈——二拍舞步及运用》 流程1---创设情境、启动体验
结合儿童舞蹈动律,开启儿童舞蹈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流程2----设计问题、激活体验
1.播放课件“老鹰做小鸡”视频,请学生观看,引出课题《二拍舞步及运用》。2.设计问题:(1)有哪些二拍舞步,分哪几个角色,队形上有什么变化?(2)注意追步与蹦跳步的连接。流程3---实践纵情、主动体验 教师活动:
1、讲解单一动作,实际操作演练。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生理、心理、掌握动作情况。
2、将学生分为4组组,每组设组长1人,观察员1人。
3、布置学习任务
4、体验活动中巡视、适时点拨、引导。
对学生情绪、课堂气氛的调控措施,有张有驰、边收边放,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参与的有序、可控,收到预期效果。学生活动:(主动体验)
学生分4组,每组都选出角色互换的人选,自定学习形式,可以分角色表演,讲练。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问题。镜头一: 《二拍舞步》中老鹰捉小鸡的动作学习 思维广角:为什么要采取这个横追步来表演,此动作适合多大年龄的儿童。镜头二:
《二拍舞步》中母鸡与小鸡的动作学习
思维广角:组合中还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表现形式,队形变化。镜头三:组合学习方法上的创新
思维广角:讨论角色互换时候,你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教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镜头四: 分组改编《老鹰捉小鸡》不同年龄段的二拍舞步组合
思维广角:你抓住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了吗?
流程4 ——交流感悟、分享体验 1.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2.其他组成员和老师参与讨论、补充、互评。3.全体师生共享学习成果。
这三项流程,我通过设计三个活动来体现完成: 活动1——学生表演。(学生参与体验表演活动)
活动2——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问题。(学生参与体验小组探究、学习、讨论过程、学习成果分享活动,教师巡视、点拨、提升。)
在这一活动中,每个个体的独立思考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进行,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团队贡献智慧,不是单一个体的封闭式思考。它有利于激发个体思考的积极性,确保个体思维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同时,每个个体在团队合作中将彼此的智慧成果进行了交换与分享。
活动3——展示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其小组学习成果。其他组成员和老师参与讨论、补充、互评、全班共享学习成果。(师生参与体验全班各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分享活动)
展示分享。参与式教学方法特别倡导成果的展示与分享。这一环节主要是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学习成果通过互相展示,在全体师生的范围内进行更大范围的分享。流程5——评价反思、升华体验
1.通过以上流程的学习,体验,总结区分出7岁与8岁的二拍舞步的特点。
2、说出二拍舞步的音乐特点 第一拍重,第二拍轻,音乐性格活泼、跳跃。
3、讲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组合,由原地到流动,及动作速度由慢到快”这一基本规律。4.重点通过角色互换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换位思考,利用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课外作业:
1.根据所学《老鹰捉小鸡》的动物模拟形象,自创其他动物模拟形象,编排动作,形成训练二拍舞步的组合。
2.利用角色互换体验式教学方法,模拟教授一小段儿童舞蹈组合。【案例评析】
作为一个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有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举行“角色转换体验式”分组比赛的形式。例如:在教授《二拍舞步》这一课中,教师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熟知作为一个幼儿教员应该掌握哪些多元化的理论知识,如何用儿童易懂易接受的规范性语言讲授舞蹈组合,如何用规范性动作示范给儿童,调动儿童情绪,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还能够增强其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应对毕业后的教学工作。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逐渐重视以及社会的全方位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也必须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舞蹈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在传授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加同时加强对其幼儿舞蹈设计能力的培养,坚持“角色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于实际教学应用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方法,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针对社会实际需要不断的完善舞蹈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