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案
海淀物理学案
八年级上
第三节比较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运动会上我们说小明跑得很快,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怎样来确定运动物体的快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来探究的问题。
(1)运动会的百米赛跑时,在比赛过程中判断哪位运动员跑的快些,根据每个人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来判断快慢。
(2)小华步行,而爸爸骑自行车,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十分钟后,观察他们的运动路程的多少来判断快慢。
总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运动相同路程,比较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也可以运动相同时间,比较物体在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路程短的运动慢。
二、速度
通过上面的结论,可知速度与两个因素有关 :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实际上是平均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速度常用单位有两个: 米/秒——m/s 千米/每小时——km/h 假如速度是1m/s,那么1h=3600s,一小时运动3600m。即3.6km,所以1m/s=3.6km/h,由m/s换算km/h时,只需乘以3.6,反之除以3.6 下面我们来练习下:(1)1m/s=_____ km/h(2)5m/s=______km/h(3)72km/h=_____m/s
所以上题的答案是:(1)3.6(2)18(3)20
三、匀速直线运动
1)速度是一个可以随时改变的物理量,就拿汽车来说,踩一脚油门,速度就变快了。所以我们现在提出两个概念,一个是瞬时速度,就是一个瞬间的速度大小。一个是平均速度,就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
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沿直线运动了一段路程,且速度始终不变,这个物体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即瞬时速度都相同。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海淀物理学案
八年级上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选C.
2)运动按照路线: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按照速度分为匀速、变速运动。3)运动相关的图像总共有两种:
一个是描述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我们称之为v-t图; 另一种就是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用s-t图来表示。
【例题】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A与B B.B与C C.C与D D.A与C
课堂练习
1、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3m/s B.7m/s C.3.5m/s D.2.5m/s
2、羚羊跑的速度是20m/s,一短跑运动员5S内跑完了50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运动员、羚羊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3、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男子100m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观众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海淀物理学案
八年级上
5、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经过4秒,两车相距10米 B.经过6秒,两车相距10米
C.通过4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 D.通过6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
7、一列长180m的列车匀速通过长900m的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求:
(1)列车运行的速度.(15m/s)(2)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48s)
8、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获取两物体运动情况的信息有:
(1)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 ;甲、乙物体都在做 运动。(2)若甲、乙同时运动5min,则甲物体比乙多走多少m?
答150;45
引用:哎呦 我递妈呀 太它刺激了 我和别人飙车着,轮椅呀 赢了也不光彩.哎呦 我递妈呀 太它刺激了 这简直就是在飞呀.
第二篇: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1
沪粤八下《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运动快慢,引入课题“速度”
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学生取出两张16开纸A和B,将A双折一次,将B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猜一猜:哪张纸片下落得较快?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纸片下落快,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物体运动快慢如何比较呢? 凭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
我们再做一次实验:让这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如何来比较他们下落的 快慢呢?
这和我们在体育比赛中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呢
第三篇: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长城中学教案
课题:学生实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1,2 课时
主备课人:魏延平
使用人: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用m/s表示。
3、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
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63页学生实验和小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指导二:
认真阅读课本P64,2分钟后观看实验并完成课本的问题: 自学指导三:
• 认真阅读课本P65-66例题上面的部分,3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速度?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速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分别是什么? 自学指导
(四)认真阅读课本P66例题,2分钟后看谁能够做的又快又准确。自学指导
(五)认真阅读课本P66,2分钟完成下列任务: 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能根据路程-时间图像求出速度。【检测交流】 附:堂清检测题:
检测一:
1、物理学中,把物体在___________ 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检测二:
2、10m/s=_____km/h
4m/s=______km/h
18km/h=______m/s 检测三:
3、汽车A在2h内行驶80km,汽车B在2h内行驶170km,哪辆汽车运动得快?
【小结及作业】 本节基础训练 附:【板书设计】
1.速度的定义、单位、公式。2.匀速直线运动
长城中学教案
教学反思:
第四篇: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
3.通过阅读、观察和讨论,感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知道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通过例题的学习掌握应用速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学习,经历思考与讨论,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兴趣,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速度的概念(2)速度的计算(3)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及速度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班班通,演示实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录像]:动会上的百米赛跑 [设疑]:如何判断运动员的快慢 ?
[学生猜想教师点评]:猜想是否合理、科学?应该用什么来探究验证?
二、新课教学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多媒体展示]:游泳池中,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在比赛过程中,观众是怎么判断谁游的快?裁判员是怎样判断输赢的?
[学生讨论]:观众看谁在前面,裁判员看用的时间
[讲解]:(1)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它是比较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例如:在1min内,骑自行车可通过200m,汽车可通过1000m,在相等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长,它的运动比自行车快.
(2)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它是比较物体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例如:百米赛跑时,11.25s的成绩比11.45s的成绩快.
[学生看图分析]:图7-13(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图(a)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的最快;而图(b)表明三个运动员在通过相同的路程内,中问运动员所用的时问最短,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
[总结归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快;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速度快.如果两个物体各自通过的路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在物理学中,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 只要将路程和时间相除,算出各自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可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了。
(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讲解]: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学生练习]:写出速度的数学表达式。若用字母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写出速度的字母表达式 s=v÷t [讲解](1)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S是在时间t内所通过的路程,t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2)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单位参与计算过程.
(3)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例如汽车1s通过10m记作“10m/s”,在交通运输中常用km/h.
[学生练习] 15m/s= ___km/h;1 = m/s
[例题讲解]:一辆汽车经高速公路从合肥开往南京,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始终指在100km/h位置。合肥到南京为160 km,需要多少时间?
已知:汽车的速度v=100km/h,两地之间的距离s=160km
求:汽车从合肥到南京需要的时间
解:由v=s/t可得
t=s/v=160km/100km/h=1.6h=96min
答:汽车从A地到B地需要96min [学生练习]:P43例题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看图]]:看图7-
15、7-16,感知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讲解]:物体在一条直线是上运动,如果速度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例如,火车在出站时速度逐渐增大,进站时速度逐渐减小。
[学生活动]:比较汽车速度的变化
[讨论]:图7-17(a)、(b)中,两车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讲解]: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如自动扶梯的上下;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其速度的大小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就叫变速直线运动。如图7-19小球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
[讨论]:你见过的直线运动中有匀速直线运动吗?有变速直线运动吗?
三、课堂小结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的意义、表达式、单位及应用。
3、匀速直线运动吗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四、自我评价与作业:第2、4、6题。
五、板书设计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时间相同比路程 2.路程相同比时间
二、速度
1.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速度 2.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s=v/t 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 换算单位:1m/s=3.6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般是不相等的
第五篇:运动的快慢教案
11.2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定义
2、能用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新课引入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新课教学
1,速度的定义
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呢?
活动:讨论,在百米赛跑中,我们如何判断一名运动员跑的快慢? 两种方法:
(1)在某一时刻,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跑的最快。这种方法本质上比较的是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2)最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的最快。这种方法本质上比较的是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这个时间最小的,运动最快。
综上所述,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也可以比较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据此,我们可以把相同的时间规定为一个单位时间(比如说一秒钟),这样,单位时间内物体的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我们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为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或m.s-1)除了“米每秒”,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或km.h-1。
1m/s=3.6km/h。
例一:书上例题。
2、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了解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是在暗室中进行的。每隔固定的时间,闪光灯闪一次,物体被照亮,物体的图像被记录下来。多次曝光之后得到的图像显示在同一张底片上。根据图像,我们可以看出物体的位置变化,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上图回答:哪个小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甲图中小球运动速度有什么特点?乙图中小球运动速度如何变化?
回答:甲图中小球运动时间比较长。甲图中小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不变。乙图中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沿着直线运动但是速度变化的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上图中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变速(加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变化。大部分时候,我们只需要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反映物体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叫做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v=s/t。例如刘翔在110米跨栏中跑出了12.88秒的成绩,平均速度
V=110m/12.88s=8.5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