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教案 学会积累 领悟表达
学会积累
领悟表达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养成积极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2.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之中。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几天校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夏天怎样?秋天又是怎样?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指名)
2.看来同学们对大自然的感悟还是比较丰富的,你还记得我们学的第一单元——神奇的大自然吗?我们在语言文字之中体会到了自然的神奇,语言的韵味。你能背诵一下你喜欢的句段吗?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韵味。(指名背诵)
3.通过你们的背诵,让我们跟随巴金游览了快乐美丽的《鸟的天堂》,跟萧红观赏了千变万化的《火烧云》,一起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和雅鲁藏布江的奇观,从他们的笔中我们还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喜欢与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你们想不想再来读一读这样的文章啊?
4.老师就给你推荐两篇文章,请你来用心读读,用心感悟。
二、指导阅读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夏日的晚霞》,利用工具书自己学会生字生词,看看文章是如何来写夏天的晚霞。
①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书中有一些词语非常的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课件出示)
②看来大家能够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真不错!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夏天的晚霞,你发现了吗?(指名回答:写作手法——三个拟人,生动、形象;动静结合„„)
③这么美的文章,除了了解它的写作手法,还要积累其中的优美句段、词语,你准备积累哪些词语呢?在书上标注出来。谁来说说你画的词语或是句段?
④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老师也想积累几句,(课件出示)
谁想读读?(指名读)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其实《迷人的小河》也同样运用了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写作手法,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文章。
①请你自己读读,看看《迷人的小河》哪些地方用到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做出标记。
②指名回答
③(课件出示)请你自己读读这几句,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
④你能带着这种恬静、欢乐再来读读这两句吗?
⑤这篇文章你想积累哪些词语?
⑥你愿不愿意把我们积累的词语和写作手法用到你的文字之中?
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老师给你准备了美丽的景物,请你用心体悟,然后选择一个景物,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3.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大作。
三、总结
同学们,读书使我们快乐,读书使我们长大,读书是我们美丽,醉心其间,慢慢品位,文字的清香让你优雅,你的心情就像花儿一样悄悄绽放!热爱读书吧!
四、拓展推荐
老舍 《济南的冬天》
朱自清 《春》
何其芳 《秋天》
宗璞 《紫藤萝瀑布》
迷人的小河
老家是个依山傍水的山村,我爱那里的一草一木,但我更爱那里的小河。
小河真美啊!清澈,碧绿,恬静,令人神往。远看它是那样的绿,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近看它是那样清,清得可以看见河底那游动的鱼虾。夜晚,弯弯的月牙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小河上,是那样的美丽,是那样的温柔。此时的小河更显得迷人。
春天来了。岸边的小草不知什么时候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草地在阳光下像一块碧绿的绒毯。孩子们在上面坐着,躺着,有的还打着滚。成群的牛羊欢快地来到河边吃草,饮水。小羊羔“咩咩”地在母亲身边跳跃。河两岸,一排排垂柳,长出嫩绿的枝芽。布谷鸟、喜鹊,在枝头蹦跳,唱出清脆婉转的歌。
夏天,小河涨水了,太阳照得小河波光粼粼,孩子们像泥鳅一样在河里穿梭往来,河面上溅出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小河两岸欢快的笑声,传遍了山村每个角落。
秋天,小河里的鱼虾肥了,孩子们总是到河里筑坝捉鱼。每次回来,篮子里都装满了鱼,他们别提有多高兴啦!拍着手,唱着歌。远处,金黄的稻谷也好像被这喜悦的声音所陶醉,频频点头招手。
淘气的北风顽皮地吹着口哨来了,亮晶晶的小雪花满天开放,给小河披上了银纱,给两岸的土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给垂柳穿上了白大衣。小河结冰了,孩子常常到那里滑冰,打陀螺„„小河充满了欢笑声。
夏天的晚霞
大自然中有许多的神奇的景观,如:朝霞,日出,晨曦,晨雾,夕阳,日落和晚霞等等。但我最喜欢的是——晚霞。
夏天的晚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怕得满脸通红,像抹上了一层薄薄的胭脂似的。
夏天的晚霞像一朵可爱的花朵一样,穿着火红色的日霞,还为我们表演了一段精彩的舞蹈。
夏天的晚霞像是一群热情的小演员,趁着人们吃完晚饭在接上散步乘凉时,就开始了精彩的表演,有哑剧,童话剧,相声和舞蹈等等。吸引着很多的‘观众’,使人留恋忘返。
夏天的晚霞像是一个小画家,画面上呈现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海,滔滔的江河,一艘艘军舰,一叶叶小舟,一群群绵羊,一头头骆驼,还有一只狼追一只小白兔,最后它们一跳进云朵里,就不见了。。。那边的火山爆发了,一只顽皮的猴子抓住长藤荡来荡去,笨拙的野鸭飞上了天。。。原来这都是小画的杰作呀!
它们的合唱开始了,由于我们隔得太远了,只看见化了妆的乐队,却听不见嘹亮的声音,慢慢地,火红的鲜花变成了一只飞翔的大雁,又变成在水中嬉戏的鱼儿,盛开的荷花。。。
当挂满金星的夜幕垂下时,表演结束了。正如有一句谚语说的:“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我不禁地赞叹道:多美的晚霞啊!
第二篇:学会积累
学会积累,提高自己
——听任小艾《班主任工作》有感
2011年6月25日,第六期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在文体中心如期举行了。任小艾老师用她风趣的语言,向我们列举了一系列鲜活的案例,生动的阐释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半天的培训课程虽然转眼间就过去了,但会议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让我一直回味无穷,尤其是她讲述的“名师成长的规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报告中任老师指出要“学会反思”。
她所指的反思,是指就调查的材料反思。在这一点上,我是深有同感的。虽然我深深的知道自己绝对不是什么名师,但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甚至优秀的老师,经常“反思”是非常必要的。一节新课上完,我们要及时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并把它写成书面材料加以记录,这样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会起到很大的警示作用;学生出现问题,班级管理上不去,我们更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客观的分析自己在哪处有做的不妥之处,要有勇于发现自己错误的决心和勇气,并能努力的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怨天尤人,为自己寻找不能改变的客观理由做开脱。总之,在我看来,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是一个理性的老师,更是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报告中还指出要“学会总结”,要做三能教师,即能干,能写,能讲。
“ 能干”很多老师都能做到,但能够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形成材料积累下来的老师属实不多。在“能写”这一点上,我也是在近几年随着电脑的普及才开始的,但一旦开始了,我就尝到了其中的甜头。记得在多媒体刚进校园之时,我在上《鸟的天堂》和《长城》两课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巧妙的利用和制作了这两课的课件,再加上课堂设计科学合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班后,坐在电脑前,突然间眼前一亮,既然这两课上后,我和学生的反响都那么大,为什么不把课堂的实录记录下来呢?于是一气呵成,完成了一篇信息稿,因为是第一次自己真正发自内心的要写东西,所以题目至今还记得,叫《浅谈六环三步与远程资源的综合利用》。虽然文章在今天再读起来感觉认识有些肤浅,但在多媒体刚引进校园之初,很多教师都还停留在做表面文章,写记录的层面上,相比较而然,我的认识已经算是比较深刻了。因此文章被选进了校博客,博得了领导的赞誉。后来我又陆续写了《走近教育家冉乃彦》等,并在教育局报刊上发表了。我从来没认为自己的文采好过,更没有觉得自己具有“能写”的天赋,但我发现,只要你的记录是真实的,你的感受是真实的,你的作品就会被大家认可。你在写的过程中,自己在思路上,就更清晰些,在理念上,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在能力上,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写,你的理念形成了,把他表达出来,给大家听,让大家去了解你的理念就不是问题了。所以我认为“三能”之中,“能写”很重要,而且要持之以恒。
总之,在我认为 把报告中的“学会反思”和“学会总结”归结起来就是最好的学会积累,提高自己的方法。在以后我工作中,我会常反思,常积累,打造一个高素质的自我!
第三篇:丰富词语积累,学会运用表达
丰富词语积累,学会运用表达
——《酸的和甜的》教学谈
将乐县实验小学
徐秀梅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笔者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着重从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抓起,为学生打好语言底色。学生有了丰富的词语积累,才能表达出繁复多样的世界感受;学生有了丰富的词语积累,才能把语言表达得准确生动。现结合本人今年所上的公开课《酸的和甜的》一课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让学生学会运用表达。
一、灵活运用,在交流中积累词语。
在汉语词汇中,常常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同一样事物。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灵活、恰当地运用词语,博采众长,不断积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积累的同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词语,更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我在《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就有一个教学片段很好诠释了这个教学理念。
教学片断:
师:为了让小朋友把这段话读得更好一些,徐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一个地方去,到葡萄架下去看看!(师播放葡萄架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齐)葡萄。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葡萄? 课件出示:()的葡萄 生1:紫红色的葡萄,紫莹莹的葡萄!师:紫红色、紫莹莹,这两个词用得太好了!看出了葡萄的颜色。生2:圆圆的葡萄 生3:椭圆形的葡萄
师:哦,还有椭圆形的葡萄?我看葡萄大部分是圆的!只有个别的葡萄是椭圆的,你很会观察!
生4:酸甜可口的葡萄
师:他说的和别人不一样!刚才小朋友很多都是从颜色上、形状上来说,而他说的是什么啊? 生:味道。
生5:晶莹剔透的葡萄,水灵灵的葡萄!
师:“晶莹剔透”这个词用得好,把葡萄的光泽度表现出来了。让我们记住这个词,来,大家一起说两遍“晶莹剔透”。(生齐读两遍词语)
在进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前,我创设情境,播放葡萄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说这是怎样的葡萄,用上自己认为准确的词语。汇报时学生争先恐后,发言十分踊跃,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积极性,“紫红色”“紫莹莹”“椭圆形” “水灵灵”“酸甜可口”“晶莹剔透”等词语学生脱口而出,分别从颜色、形状、味道、色泽几个方面表现出葡萄的诱人,这些词语并非老师生硬地强加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对图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去说,举一反三,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并学会了准确运用和表达。在接下来的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读狐狸的话时,我也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词语。我引导学生体会当狐狸忙乎了半天,还摘不到一颗葡萄时,他会怎样?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补充词语:狐狸()地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学生能用上“失望、生气、难过、气势汹汹、无可奈何、心不甘,情不愿”这些词语,并带着不同的心情去读出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学生既动口说,又用心听,收获颇丰。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运用词语的实践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自己创造力的机会,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消化吸收课文词汇,扩大词语积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能力,在兴味盎然中正确运用词语,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巧妙迁移,在理解中运用词语。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的教育思想,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迁移越发显得重要。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不能生硬提拉和灌输,而要根据学生原有水平设立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一步步向上攀援。心理学研究表明:机械记忆在效果上总比意义记忆差。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触类旁通,便于积累和运用。我在执教《酸的和甜的》小猴子的这个片断中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一个好词,又学会了运用表达。
教学片断:
(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师:读完了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个成语,请同学们读一遍。生:迫不及待。(让学生再连读两遍)
师:“迫不及待”是什么样子?谁知道“迫不及待”的意思? 生:“迫不及待”就是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很急切。师:文中这个词语是送给谁的?(小猴子)
(出示句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师:谁愿意读读这句话,把小猴子一刻也不能等的心情读出来。(指导学生朗读)师:刚才这个“迫不及待”,小朋友们读得非常好,其实我们生活当中也经常迫不及待地去做一些事。比如,天气很热,我来到游泳池,迫不及待地――
生:跳了下去
师:对啊,你们能不能像徐老师这样,也用“迫不及待”来说一句话。生:我做完早操,非常口渴,迫不及待地拿起水来喝了一口。师:你看活学活用,非常好!生:今天早晨我们学校要开校运会,我一起床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学校。师:跑到学校,因为你今天要参加比赛,你很激动!生:放学了,老师把考卷发下来,我考了100分,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把考卷拿给爸爸妈妈看。
师:我相信你爸爸妈妈看了你这100分,一定会夸你的,所以你迫不及待地回家报喜去了,是吗? 生:我生日那天,妈妈送了我一个小礼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礼品盒。生:不等老师说完,汤成越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生:„„
师:小朋友们不仅理解了迫不及待的意思,而且还能用了。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再来迫不及待地来读好这句话。(指导学生读句子)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迫不及待”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生难理解的词语,我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由理解到运用,让学生举一反三,很快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可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迁移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意积累语言。在语言接受的初期,学生往往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应用情绪,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促成学生的语言运用。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往往是直觉的,一个词可以给学生一个灵感,一句话可以给学生一个启迪,而一篇课文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情绪。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好词佳句进行迁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巧换词语,在语境中强化巩固
借助文本中的语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将文中词语替换成与课文语境相关的词语,不但能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更深入,而且能促成词语的不断呈现。在《酸的和甜的》这课中,我让学生体会“大口大口”的用法是这样进行的:
比较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比一比,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读一读,有不同的感受吗?说一说。
平时生活中还能说“大口大口”地吃起什么来? 你还能给“大口大口”换一个词吗?
在阅读感悟时,我要求学生将句中的“大口大口”替换成与语境相关的词语,通过前文的学习,学生读着句子,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心情,很快就想到“津津有味”“有滋有味”“兴致勃勃”“迫不及待”“狼吞虎咽”这些词语。学生借助这些词语充实了语言,凸显了语言内涵,不仅对小猴子敢于尝试的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在与课文原词语的替换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这样的换词练习不应简单地看成换一个词,实际上这是一个“替换——比较——吸收”的过程,既使学生积累了词语,又提高了学生辨析词义和准确用词的能力。文本词语看似单薄,实则意义丰富,因此,我们要不断唤醒学生的词语积累,让他们的思维在文本和词语间自由穿梭,在不停的激活、检索、运用中,词语的意义逐渐清晰,记忆逐渐巩固,并能够熟练运用、表达。
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言千日功,靠的是积累和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表达的能力,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真正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第四篇:学会积累素材
作文没素材,写作不具体怎么办?------学会观察 让文章有内容可写
‘不知写些什么’的困难比‘怎样写’的困难更大,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一、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没有内容可写?
1、不会观察
2、读书量少而面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老师命的题难写
4、没有积累,狗熊掰棒子
二、学会观察
学会积累
【第一关】学会观察
我们知道,建楼盖房需要砖瓦木石,烧菜做饭要备好柴米油盐,写字算题必须要有笔墨纸砚等等。那么作文不仅需要贮存大量的各方面的材料,而且更需要把多方面的材料整理、归纳好,随时准备拿来使用。
作文也是这样,应把材料存足,且很有规律地编排好。把每天用眼看的、用耳听的、用鼻嗅的诸多材料在脑中记住,这叫内贮信息;把了解到的材料记在笔记本上,这叫外存信息。每天都搜集,每天都记录,时间长了,你的信息量就大大增加了,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
每天两点一线,生活中没有新鲜事?
太阳花开放时,你也许会觉得每一天开得差不多,都是那么茂盛,那么艳丽。一位细心的作者发现,单朵的太阳花朝开夕谢,只有短暂的一天的生命。太阳花盛开不败的秘密是:每天有一批新的太阳花开放。如果你像这位作者一样去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每天都有新鲜事。
很多学生不重视这一点,往往看到一点就写,结果因观察不细,了解不深,到写作文时,需要叙述,则叙述的不具体;需要描写、则描写不细致;需要议论、则讲不清道理。
要想文章有内容可写,平时的观察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用我们的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我们的心去感悟,也就是所谓的听到、看到、想到,将这些内容融入作文让我们的作文有内容可写。
“观”就是看,“察”是仔细看,调查研究,据科学家测定,人们用眼睛获取的信息占人们得到的信息总量的70%以上,可见用眼观察对于“言之有物”的作文来说何等重要。但是,“观察”不仅仅是只用眼睛看,正确地认识事物,只凭眼睛看是远远不行的,还必须用耳听,用鼻嗅,用舌尝,用身触,在大脑的协调下,各种感官协同工作,用大脑思索、联想、想象等进行加工。所以,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才能较为准确地获取材料。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思考呢?
(一)观察生活
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课余生活,旅游见闻„„
1、观察事件的场面(活动)下一轮的比赛又开始了,参赛的小选手有的歪着头吹,有的仰着脸吹,有的笑着吹泡泡。大的、小的、长的、扁的、单个儿的、成串儿的„„在教室中翩翩起舞。随着我们的歌声,伴着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小泡泡们在笑声中尽情地漫天飞舞。
2、观察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
抓住生活的细节来仔细观察。这里的细节是指生活细节,对话细节,行动细节,心理活动细节,神态变化细节等等。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岸堡,两眼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在这里,作者认真观察了董存瑞的一处生活细节,用了“瞪,射,跑”等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董存瑞的坚决杀敌之心。一下子就把董存瑞写活了。
范文:想当孙子的奶奶
我们家的饭桌上,好像有一条“三八线”:靠我这边,鸡、鱼、蛋应有尽有,而靠奶奶那边,只放一碟老咸菜。
哎哟,把我都吃成胖墩儿,可爸爸还是往我碗里夹着菜。妈妈也喜眉笑眼地劝我说:“吃!你长大不是想当举重冠军吗?”
我望着对面的一碟老白菜,又见奶奶一脸哭相儿,也顾不得妈妈的白眼了,伸手给奶奶夹了块鸡蛋:“奶奶,你长大想当什么呢?”
“依奶奶看呀,”奶奶扒拉着碗里那块鸡蛋,眼里溢着泪花儿说,“还是当孙子好啊!”
妈妈羞红了脸。
爸爸低下了头。
我呢?也伴着奶奶掉眼泪。
一时间,大家都不说话,心里都在想着同一句话:孝敬老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呀!
评点:本文的小作者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来认真观察,通过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细节的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孝敬老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呀!用笔不多,却很精彩。
3、观察事件的意义
“我明白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4、观察景物
(1)观察景物的颜色 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你瞧,那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湖演奏动听的交响乐。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暇。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而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一样。粉红色的莲蓬,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陪衬着那肥绿的大荷叶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有颜色的景物比较好描写,那么没有颜色的景物呢? 作者观察到了春雨的颜色:
天晴了,我去寻觅春雨,春雨在哪里?小草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凉爽、嫩雅的绿色。桃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希望、热情的红色。李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纯洁、恬静的白色。油菜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兴奋、活泼的金色。多么美丽的春雨啊!我爱这美丽的春雨!
哇!原来春雨也有颜色啊
会观察和不会观察,写出来文章大不一样啊!观察景物的颜色,十分重要啊!
春雨有颜色,秋天也有颜色:秋天,一些鲜艳的花儿枯萎了,凋谢了,但菊花却迎着灿烂的阳光,盛开怒放。黄的、白的、紫的,像龙飞,像凤舞,像节日的焰火,像美丽的珊瑚,在微风中亭亭玉立,阿娜多姿,五彩缤纷。树叶枯黄了,但松柏依然那么苍翠。温山的枫叶红了,红得像晚霞,像在和寒秋挑战。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2)观察景物的声音
不同的景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描写景物的声音,可以使别人读了文章如闻其声,经久难忘。因此,我们观察景物,还应该注意观察景物的声音。要竖起耳朵来,仔细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尽力把这些声音写入文章。
你听过海潮的声音吗?没有,不要紧,你听,海潮来了──
过了一会儿,我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隆隆”声,好像滚雷由远而近。一眨眼的工夫,远处水平线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条又细又长的白线,横贯东西。随着潮声的增大,白线也越来越粗,像一群白天鹅展翅齐飞。前面的浪头还来不及靠岸,后面的浪头就匆忙地挤上来。真是后浪赶着前浪,一浪高过一浪。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无数朵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潮水向大堤冲来,浪头一个接一个地拍打着大提,发出“轰轰”的巨响。成千上万朵浪花争先恐后地奔上岸来,想加入我们的行列,分享我们的快乐。
(3)观察景物的形状
我们上了渔民的小划子,划进了荷花丛。荷叶像倒扣着的草帽,有的探出水面,站在水中,像个上岗的哨兵,守候在荷花的身旁;有的漂在水面上,像一个个碧绿的瓷盘,为荷花收集着雨露。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随着清风飘荡,真好像一幅无与伦比的风景画。
走近一看,荷叶丛中偶尔可见大大小小的莲蓬,它们仿佛对我们诉说着荷花淀夏天的美丽的景色。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大小不一,大的象一把撑开的小绿伞,亭亭玉立在水中,小的只有几厘米大。在这碧绿的荷叶中,无数艳丽多姿的荷花争芳都艳,謦香四溢。那含苞欲放的花蕾更富有一番迷人的情趣,活像一个熟透了的大鲜桃,使人垂涎欲滴。这时,一条鲤鱼跃出水面,溅起无数水珠撒落荷叶上。那小水珠,在微风吹拂下像颗颗珍珠调皮地在翠玉盘上来回滚动。
(4)观察景物的气味(5)观察景物的静态(6)观察景物的动态
5、观察一瞬间
《夏天的雨》片段:
“忽然,一道紫色的强光就像长蛇似的划破长空,从这边亮到那边,只见树木。庄稼在暴风雨中挣扎、摇曳;豆大的雨珠霹雳叭啦地从半空中砸下来,落在灰色的水流中,溅起朵朵水花。然后就是一串由远而近的闷雷。”这里,“挣扎、摇曳”的树木、庄稼,“豆大的雨珠”,“灰色的水流”,“朵朵水花”,也就是在紫色的闪电强光一划而过的一瞬间中观察到的。
用这种方法观察事物,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观察力、敏感力尤其重要。
6、联想观察法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展开充分的想象和联想,把观察到事物活化起来。
春的联想
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她悄悄地来到了人间,把一朵朵美丽的花插满了大地,它还把剩下的满天星,送给了夜姑娘,当作生日礼物。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她接到了玉帝下的圣旨之后,就驾着祥云下凡,使得原本冷冷清清的大地,一下子热闹起来。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她把可爱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们从寒冷的冬天叫醒,使得大地恢复了生机。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她在白白的大地上,画上了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还有露着笑脸的太阳及棉絮般的白云,更有那可爱的花朵,活泼的蜜蜂、蝴蝶,顽皮的小鸟,使得大地看起来更生动了。
(二)观察别人的表达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怎样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开头和结尾,哪里应该详写,哪里应该略写,怎样顺叙,怎样插叙,怎样倒叙等等,在平时要多多留心,多多注意,认真学习,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写作方法。在写文章时,不仅做到有话能说,还应做到有话会说,有话巧说,有话趣说。
【第二关】——学会积累
我们不但要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还要注意把观察的景物和自己当时的感受记录下来,以免前看后忘,这就是要求我们记好观察笔记,积累观察得来的写作素材。
记观察笔记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随观随记。这样记下来的材料,景物形象鲜明,作者感受真切。二是分类记录,可以分成四季景色,气候变化,江湖河海,山峰峡谷,寺庙园林,树木花草等不同的类别记录下来。
★ 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已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
读书就像熔化铜一样,把铜聚集起来放进火炉里,用大的鼓风器扇火炉,铜没有熔化鼓风器就不停地扇,很费力气。作文好像浇制器皿,铜已熔化,(人们)按照模型浇制器皿,一熔就成功,只要知道模型,根本不费力气。这叫做在读书上多用力,在作文时就轻松
第五篇: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初中语文教案
一,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
二,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三、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上述讲到的在现代文阅读中需要大量的阅读,这可以一举两得,学生可以从中积累一些自己生活体验相同的间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因此,在现阶段中,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会为没有写作的素材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