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会构段方式,学会表达》微课程教案
《体会构段方式,学会表达》微课程教案
崂山区凤凰台小学 胡昭蕾
教材分析:
第四自然段写了秋天丰收的原野,先用“原野热闹非凡”这一中心句概括了原野的景象,接着从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绘,一方面写了大豆与高粱,另一方面写了榛子树。写大豆与高粱,用了“摇动、扬起、笑声、演唱”等词语,写出它们满心的欢喜,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田野;写榛树叶子用“像一团团火”这种打比方的方法,把北大荒人丰收的喜悦之情融在了对景色的描绘中。教学目标:
1、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理解“总分”结构
1、同学们,北大荒那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见底的小河,还有热闹非凡的原野,真是太美了。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结合学习任务单进行学习)
2、结合学习任务单,谈谈你从哪个词,哪些句子体会到“原野的热闹非凡”? 【出示: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哦,你从这个句子体会到“热闹非凡”。把这个句子换成下面的句子,怎么样?
【出示:成片的大豆成熟了;高粱也红了,成熟了。】
大家谈的很精彩,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高粱有黑红黑红的脸庞,会“乐呵呵”地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这样写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读。
3、你还从哪感受到“原野热闹非凡”?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红红的榛树叶比作火。巧妙的写出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出示:榛树叶子、火的图片)
4、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话先总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分写了怎样热闹,这就是先总写后分写的写作手法。并且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具体的写出了“热闹”。
二、拓展习作
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
看,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很热闹;游乐场,小朋友玩这玩那的很热闹;下课时的操场上同学们一起玩的时候很热闹;„„
2、看到这几幅图,你能不能也用上课文中先总写后分写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此时的热闹场面吧!(学生习作)
3、展示习作,讲评习作。
【下课了,操场上热闹非凡。有的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
第二篇:谈学术论文写作(三):构段、摘要及表达
谈学术论文写作
(三):构段、摘要及表达
作者:吴克明
七、论文的构段
论文布局结构的基础是段落,只有布局好每一个完整的段落,才能做到层次清晰,主旨突出。论文在构段上有其特殊的要求。以规范段为主
段,有规范段与不规范段。规范段是指统一、完整的单义段。所谓统一,是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所谓完整,是一段表达的意思要完整。这样的单义段叫做规范段。
不规范段是指兼义段和不完整段。所谓兼义段,是一段表达两个以上意思的段。所谓不完整段,是一段没有把一个意思表达完整,而在实际表达中是应该不再分段,把它集中在一个段里写完的段。在合适的位置表达段旨 段中主句在段中的位置:
(1)通常在段首
就是在段的开头第一句。段首是个题目的位置,它特别能引起读者的注目,把段中主句放在段的开头处,以领句地位出现,领起下文,这不但对于作者来说,限定了段旨,便于围绕这个中心铺陈展开下文;同时,也便于读者,在一段的开头处就能了解全段的中心,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全段的内容。
(2)有时在段尾
就是在段的最后一句。段尾,虽然不如段首醒目,但在全段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也是一个引起人们注意的地方。特别是,先列举一些材料,而后概括、归纳或引出结论,把段中主句安排在一段的末尾是顺理成章的写法。
(3)也有时在段中
段中主句在段的中间以腰句出现,这不是很容易一眼就看得出来的。但有时确有这种必要。当段中主句既是上半段的结论,又是下半段的前提时,只好放在段的中间。段中主句放在段的中间是比较少见的,总是由于叙述条理的必要,万不得已时才安排在这里。
(4)兼置于段首、段尾
长段,为了使读者对段中主句增强印象,常常把它放在段的开头领句位置,又让它在段的末尾,以结句再出现一次。这么前后照应,对段旨反复申说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段中主句的写法,要求概括性。要以短短的句子,十分鲜明地把段旨揭示出来。那么,一个句子很难概括出来怎么办?也可以先以一句话概括出全段的要点,接着再写一个补充句,把全段要展开论说的意思说完全。段的容量要适当
段的容量涉及到段的篇幅长短问题。段的篇幅由每一个段所表达的内容决定,内容多则长,内容少则短。对于一篇论文,在结构上尽量使各个分论点的论述大致匀称,不能结构失调。
每一个段落不要太长,太长的段落易产生层次不清,也不便于读者理解。如果内容多而复杂,则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当然,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均匀,其观点性质不同,论证所需材料也不同,篇幅的长短也就不一样。
八、论文的摘要
摘要又称内容提要,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标注规定,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陈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摘要应该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是一篇完整的短文。
摘要的内容应该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主要的信息。
摘要是文章观点的概括,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不应该出现图表、公式等。一般来说,摘要可分为报道性摘要和指示性摘要。
报道性提要,是指对文章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它概括的、不加注释的陈述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等主要信息。在有限的字数里包含与原文同等的信息量,读者不阅读原文就可了解文章的实质内容。一般而言,社会科学,更适宜采用报道性摘要。
例1:《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现象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13.9)
摘要: 从人力资本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影响社会流动的作用机制在于个体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更高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地位,从社会低层跻身于中上阶层。与高等教育精英阶段相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呈现弱化趋势, 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公平。因此,消除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现象的有效对策在于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大学毕业生供求均衡和就业公平。
指示性摘要,主要是简要地介绍研究前提、目的、任务和所涉及的主题范围。常运用于自然科学。不过,现在很多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也逐渐使用这种类型。例2:《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教育与辞职:基于中国城镇居民的研究》(《经济科学》2007.1)
摘要:本文在文献概述的基础上,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提出关于教育与辞职关系的两个命题,一是教育与辞职成正相关,二是高中学历者的辞职概率高于中职学历者,然后利用CHIP-2002数据进行了统计和计量分析,验证了命题,最后通过剖析中外教育与辞职关系的不同,发现原因是中外企业培训状况有着显著不同。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企业应加大对职工的培训投资。
写作要求:
1.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摘要不能为正文的补充、注释或总结,不能对论文内容做诠释或评论,更不能自我评价。
4.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5.摘要应该使用第三人称的写法。6.摘要不能简单重复标题中已有的信息。
如一篇文章的标题为“论学术管理理念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学术管理理念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研究”。也不能把应该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
九、论文的表达
学术论文不同于散文随笔,不同于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侧重于描述现象、抒情表意,非常注重语言的形象生动,经常运用夸张、比喻等各种文学修辞手法,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但学术论文以探求真理为己任,目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学术论文的表达方式有自身的特点,学术论文写作应该符合这些特点。
1.尽量多使用书面语、避免口语化。有的词语既能作为口语、也能作为书面语使用,例如:“兴趣”、“感情”。但是有的情况下,同样的意思,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不一样。学术论文应尽量使用书面语,避免口语化。因为学术论文不同于大会发言稿。
2.尽量多用专业术语、少用大众化术语。专业术语与大众化术语的区别在 于,专业术语更加严谨、准确、科学。很多情况下,专业术语和大众化术语是一致的,但在不一致的时候,应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因为学术论文在运用概念、陈述观点的时候,需要严谨、科学、准确。另外,好论文应该具有学术性,应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既然是理论,自然离不开相应的专业术语来表达了。
3.流畅准确、平实简洁。语言平实,不追求华丽词藻,这是学术论文文字表达的基本要求。不需要抒情式语言、不需要夸张、比喻等文学修辞。语言表达应该是实事求是、平实、简洁、准确,言简意赅。当然,如果能够做到准确而生动,那就更是求之不得!这就是学术论的最高境界:“深入浅出”的状态了。
注:学术论文的四个境界:浅入浅出(道理浅显、通俗易懂,例如中小学生读物)、浅入深出(道理浅显、故作高深、故弄悬殊)、深入深出(道理深奥、表达也深奥,很多哲学、逻辑具有这些特点)、深入浅出(道理深奥、通俗易懂,往往只有真正的学术大家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简洁,言简意赅,这一点也非常重要。能够有一句话说清楚,绝不用两句话。逻辑学上有一个原则:奥卡姆剃刀,基本思想就是,(在能够解释清楚的前提下)越简单越好。这一原则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好文章需要反复修改。论文刚完成,最好过一周,回过头再看,就很可能发现一些新问题。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多阅读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多阅读、多体会、多揣摩,自然就会逐渐提高、进步!
补充:西方有一句话,publish or perish。意思是说,论文“不发表,就发臭”。意思是说,写论文应该尽量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能够发表出来,否则没有什么价值。不过,我认为,写论文的价值有很多方面,从论文能够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表达水平等角度来看,论文即使没有发表,写论文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大家不要因为论文写了没有发表而觉得是做了无用功。事实上,因为写论文而增强的思维、写作能力等已经内化到你身上了,你的功力已经增长了,只是你未必感受到了而已。请相信“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结语:本文所谈仅仅是指论文的写作方法,并没有涉及研究过程和心态。实际上,研究过程和心态同样甚至更加重要。高质量的研究需要“慢工出细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耕耘,需要“心如止水”般的平静心态,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韧意志,需要“文章不写半句空”的至善追求,需要勤思考、勤阅读、勤动笔的良好习惯。。。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就此打住。
(完)
(注:本文参考了桂建生的著作《教育科研论文撰写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初识微课程体会
又一轮网上研修学习开始了。从学习中,我知道了:微课是一个教学视频,是一个浓缩在短短的5分钟之内的精华。简而言之,微课就是一个微型课堂,它拥有2大要素:声音+ppt制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我点击过一些微课,想要进行学习,但却无法打开,令我遗憾不止。当然,我也欣赏到了一些文质兼美的微课。专家告诉我:
1、微课绝不仅仅是一个视频那么简单,从视觉听觉上要舒服,从网络技术讲文件越小越好,所以要求ppt要简洁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从网络用户习惯上讲希望能精确搜素,所以要求微课名称要包含知识点,体现适用对象;从学习者角度来看希望越容易懂越好,所以建议要做微课设计。所以前期的微课设计、简洁大方的PPT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正文内容、有引导性的片尾,这些都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做好以上这些,再注意一下细节处理,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微课。
2、微课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呢?是声音。其它的元素都是起辅助作用的,所以一个具备教学意义的音频也可以说是一个微课。声音包含了大部分的信息,讲解时用“你”而不用“你们”满足的是用户被重视的心理,响亮清晰能够使人振奋,语言活泼自然能让人不觉的呆板,作者与用户的交流包括情感的交流大部分都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
3、制作微课一定要有耐心。接触新事物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没见过的困难,要有耐心一一去解决。
第四篇:微课程教案
健康教案《我爱吃蔬菜》
活动设计背景
蔬菜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为了使幼儿了解更多的蔬菜特征及营养,知道多 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教育幼儿多吃蔬菜,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我设计了《我爱吃蔬菜》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蔬菜,幼儿知道吃的是蔬菜的那部分及蔬菜的功用。
2.教育幼儿多吃蔬菜,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概括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蔬菜,了解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实物:西红柿、萝卜、白菜、大蒜、土豆、菠菜、芹菜等若干。
2.几种常见的蔬菜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猜一猜,它们是谁?
又红又圆像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当菜吃,又能当水果。(西红柿)
兄弟七八个,抱着柱子过,听说要分家,衣服都扯破。(蒜)
一个胖娃蛙,埋在地底下,头顶绿巾穿红褂,夏天播种冬天拔,我们人人都夸它。(萝卜)
(2)小朋友真聪明猜的对,它们都是可爱的蔬菜宝宝,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蔬菜王国去参观,你们高兴吗?蔬菜王国里有许多蔬菜宝宝你们想认识它们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讲述
1.师出示实物,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自己看到的蔬菜宝宝叫什么?
2.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味道等观察蔬菜的特征。
(二)经验分享
提问:1.你最喜欢吃的蔬菜是什么?为什么?
2.你知道吃蔬菜的哪一部分?
(1)小组交流
(2)师小结
蔬菜的种类很多,有的吃根、有的吃叶、有的吃茎、有的吃花、有的吃果实。
三.实践应用
1.蔬菜是我们每天都吃的食物,吃蔬菜的好处很多,你能光吃就自己喜欢的蔬菜吗?
2.听故事《挑食的豆豆》
3.幼儿交流。启发幼儿讨论我们要和蔬菜做朋友,我们离不开蔬菜。
四.游戏《找朋友》
师做蔬菜国王,小朋友戴头饰扮蔬菜宝宝。1.找颜色相同的蔬菜宝宝。
2.找可以吃叶的蔬菜宝宝。3.找自己喜欢的蔬菜宝宝。
五.活动结束
小结:蔬菜宝宝有各种丰富的营养我们和蔬菜做朋友会使我们健康成长。
六.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到活动区玩《开蔬菜商店》的游戏。
第五篇:《平构、色构》课程教案(第四部分)
《平构、色构》课程教案(第四部分)
色彩构成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教学
三、新授
概述
一、色彩构成的性质与科学地位
色彩构成是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平行互补的设计基础课,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理学、视觉心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多学科交叉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是研 究色彩向理性和多层次、多角度深化的构成表达课。理论系统,实践性强,是继素描、色彩、速写之后的设计基础造型课,也是所有艺术设计类院校形态造型基础的必修课。
二、色彩构成的基本内容
1、色彩的由来
2、色彩的视觉效应
3、色彩的调和
4、色彩的心理效应
5、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专业设计领域
三、学习色彩构成的目的
提高设计者对色彩全方位的悟性和表达能力,不断创造美的、合理的色彩,成为自由驾驭色彩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形成
一、光与色 没有光,什么也看不见。光是形成色彩的重要条件之一。从远古到17世纪之前,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真正对色彩的科学分析,是由牛顿于1667年通过三棱镜分解出来可见光谱色开始的。投在垂直的白色立面上出现一种连续的色带,相互渐次变化,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光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们的肉眼可以看到的仅仅是从380-780nm这一极小的范围。叫可见光谱。
二、色彩的形成
色彩之所以成为色彩是有条件的。光、物体、人眼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光的物理性质,决定于振幅和波长两个因素。振幅的大小决定明暗的变化;波长区别色彩,它的长短会产生色相的变化,波长最长的是红色,最短的是紫色。
红------780—610nm 橙------610—590nm 黄------590—570nm 绿------570—500nm 蓝------500—450nm 紫------450—380nm
光波振幅的大小决定了色彩的明度。亮色振幅宽,暗色振幅窄。
二、物理色与光
在正常的光线下色彩总要通过一定的形态或一定的条件体现出来,我们对某个物体总有一个俗成的色彩印象,就是固有色。
物体反射全部波长时成白色,吸收全部色光则成黑色。严格意义上说,不存在绝对的黑和白,也是一种固有色。物体呈现出什么颜色,就是反射了什么颜色。如:红色就是物体反射了红色。
三、小结
(1)光对物体色的影响是:光的强度、光的色彩倾向(有色光)。(2)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受光体、反光体、透光体、表面的光洁度。(3)物体固有色是相对的,使用固有色的概念比较方便简洁,适用于色彩设计、研究、教学。
色彩体系
一、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 无彩色系有黑、白、灰。无彩色系没有色相和纯度,只有明度变化。明度越高越接近白色,反之亦然。无彩色系通过由白或由黑渐变可呈梯度层次的灰色。
有彩色系光谱上呈现出的红、橙、黄、绿、蓝、紫再加上它们之间若干调和出来的色彩(其中还有有纯度和明度的变化形成的各色)。只有有彩色才具备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有彩色与黑、白、灰不同比例调配出的色彩仍为有彩色。无彩色仅有明度的变化,但它可以极大的丰富有彩色系的色彩层次变化。
二、色彩的三属性
色彩的三属性是指色相、明度、纯度。(一)色相(Hue)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和主要倾向,也指特定波长显现出的色彩感觉。如:桃红、曙红、大红、橘红等这是因为波长的细 微差别所 致。
(二)明度(Value)明度是辨别色彩的明暗程度。色度学上称光度、深浅度。可见光波振幅的宽窄,决定色彩的明亮程度。振幅宽,则明亮;振幅窄;则黑暗。:
明度可从两个方面分析:a、各种色相之间有明度差别
b、同一种色相的明度因光亮的不同而不同
明度的产生有几种情况:a、因光源的强弱造成明度差异
b、同一色相混入不同比例的黑白灰形成不同的明度变
化
c、同等光源下不同色相的明度差异
明度序列渐变推移可以构成不同的空间效果。(三)纯度(Chroma)纯度,也称彩度。指色彩的鲜浊或者纯净程度,取决于色彩波长的单一程度。可见光谱中的各种单色为极限纯度,是最纯的颜色。当一种色彩加入黑、白、灰以及其他色彩时纯度自然会降低。美国的孟塞尔色立体采用了14个步度的纯度变化。纯红色最高为14级,黑、白、灰纯度最低为零,橙、黄、紫居中,纯度最低的是绿色6级。
原色和间色为纯色。三原色纯度最高,无彩色的纯度为零,纯色与无彩色是纯度的两极色。
色彩的混合
(一)加光混合---色光混合
色光混合后产生的混合色光,比参加混合的各色光平均亮度更亮。所以,称加光混合或正混合。
(二)减光混合---色料混合
色料的混合,包括颜料、染料、印刷油墨等材料的混合。色料混合后的颜色比参加混合的色料平均明度低,且混合的次数愈多愈暗。
(三)中性混合---色彩空间混合
多种分散交织的色彩,在空间传播过程中自然混色映入视网膜所呈现的色彩,称色彩的空间混合。新印象派的点彩、彩色印刷网点、纺织品才色经纬交织等都属于色彩空间混合。
色立体的基本结构
1、色立体的基础骨架
2、色立体的区域划分及名称
色立体的中心轴为“无彩色”,之外的所有色标为“有彩色”。有彩色包括“清色”和“浊色”,清色分布在色立体的表层,全部由纯色及几纯色调混黑色或白色而构成。纯色调混白色的色标称“明清色”,在色立体的上半球面,纯色调混黑色的色标称“暗清色”,在色立体的下半球面。明清色、暗清色、纯色、黑色和白色共同构成色立体的表层色。
色立体的区域划分及名称:(图例见课件)
色立体表层与中心轴以外的广大色域为浊色区,即含灰色区。浊色由清色调和无彩灰色或由纯色加白色或加黑色调和成,因此浊色内含纯色和白色黑色三种颜色。而清色只含有纯色和白,或纯色与黑色两种色。:
几种常用的色立体
1、孟塞尔色立体
孟塞尔色立体由美国著名色彩学家、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孟塞尔于1905年采用立体模型把色彩的三属性的变化关系全部表示出来,城色立体。以后曾多次修改,更加丰富。孟塞尔色立体的特点:
外形:因各色相有不同的纯度阶段,参差不齐,所以外形为不规则球体,亦称“色树”。
色相:五个基本色:红、黄、绿、蓝、紫,加上五个间色:红黄、黄绿、绿蓝、蓝紫、紫红,以上共十个主色。每个主色渐变分割为十个色,以1—10表示,逢五为正色,这样构成孟塞尔色立体的100个色相环。色环中直径两端的二色为补色。
明度:孟氏色立体明度为11阶段,以0—10表示,0为黑,10为白,1—9为不同级的灰。孟塞尔色立体各层水平面上的所有色标明度相同。纯度:纯度极范围为0—14,无彩轴灰色的彩度为0,纯红色彩度为14,蓝 绿色是纯色中纯度最低的颜色,彩度为6。由于各纯色的纯度不等,使孟氏色立体的横剖面有些象偏心轮没,无彩轴在中心。
色标表示法:色立体中每个色标以HV/C为记号表示,HV/C即色相.明度/纯度,例如纯红的记号为5 R4/14,5R为正红,4/为明度第四级,/14为 纯度第14级。
2、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奥氏色立体是由德国化学家、诺贝尔奖金得者奥斯特瓦德所创制。1921年发表第一卷《奥斯特瓦德色系图册》一书,认为一切色彩都可以由纯色、白色、黑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1955年德国光学会对奥氏色彩体系进行重新测试并修订,创立德国工业标准色体系DIN。
奥氏色立体的特点:
外形:呈复圆锥体,规则、整齐。奥氏色立体由24面“等色相三角形”环绕一周构成。等色相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每边分8等分,共分割为28个菱形(中心无彩轴除外),即28个不同明度、纯度但色相相同的色标。等色相三角形的上角为白,下角为黑,外角较为纯色。
色相:以赫林的生理四原色红、黄、绿、蓝学说为基础,加之间色橙、黄绿、蓝绿、紫,构成八个主色,以红、橙、黄、黄绿、绿、蓝绿、蓝、紫顺序排列。每色过渡分割为三个色,以1--3表示,逢2为正色。这样一共构成24色相环,以1—24番号表示每块色标。奥氏色环的色谱按逆时针顺序排列,而番号顺序按顺时针方向,且从黄开始。24色相的纯色分布在奥氏色立体最外层的水平环状线上,像地 球的赤道线上。
明度:奥氏色立体中心轴为8级明度,以a、c、e、g、i、l、n、p8个英文字母表示,下端p为黑,上端a为白,中间6级由暗至亮的灰。奥氏色立体认为一般不存在纯白和纯黑,色立体中的白比理论上的纯白含有11%的黑,而黑则比理论上的黑含有3.5%的白。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等色相面各色标记号如下图:
色环中各色明度不等,而被奥氏放在最外层的水平环线上,故构成奥氏色立体水平面明度不等,不同于孟氏和日本色立体所有水平面等明度。黄色的一边亮,紫的一边暗,所以奥氏色立体中的等明度面大约是一个倾斜的面。(像一个陀螺)纯度:奥氏色立体没有明确的纯度级数,其纯度强弱体现在每块色标 由含白量+含黑量+含色量=100构成中色量的比例上。
色标表示法:奥氏色立体每块色标由色相番号+色标记号构成。例如:8pa,8是色相正红的番号,pa是等色相三角形外端的纯色色标记号,其中p来源于顺下斜边指向的明度轴上的p,a来源于顺上斜边 指向的明度轴上的a,所有等色相面上的28块色标都是这样确定色标记号的。
3、日本色研色立体 日本色研色立体是由财团法人日本色彩研究所于1951年创制,它由24面半圆形有机玻璃帖附色标竖立环绕构成,每面半圆形为等色相面。其基本结构由孟氏色立体演化而成。日本色研色立体的特点:
外形:比孟氏色立体略规则,似鸡蛋形。略倾斜,大头低,小头高。色相:日本色研色立体的色相环为24个色相,以红、橙、黄、绿、蓝、紫6色为基础,每两色之间加上三个过渡色构成24色相环。顺时针排列。因为日本色研色立体六个主色与光谱色一致,所以便于记忆。日本色研色相环,补色不在直径的两端,略偏斜,直径两端的二色为心理补色。明度:像孟塞尔色立体一样,有11级。以0—20表示,10为黑,20为白。中
间九级灰。后来改版为9级明度,以1、2.4、3.5、4.5、5.5、6.5、7.5、8.5、9.5数值表示,同一水平各色标明度相同。
纯度:最大范围0—10级,纯红色最高为10级,青味绿6G最低只有6级,比孟塞尔的纯度高低差小。凡与中心轴等距的色标,其纯度相同。日本色研色立体纯度记号后加S,以此与孟塞尔色立体纯度记号有所区别。日本色环24个色标分别给予色名。日本色研色彩体系另一个特点是加入了色调概念将明度和纯度 两个属性的变化综合考虑,几产生了色调分类。
4、配色实用型色立体
配色实用型色立体以孟塞尔色立体为基础改制而成。使用起来方便明了,很容易记忆在头脑中。
配色实用型色立体特点:
外形:类似孟氏色立体,但比原形规则。
色相:将孟氏色环100个色相简化为20个,选择逢5逢10的色相。在教学中多改用日本环主色,便于记忆。
明度:由孟塞尔色立体明度11级简化为9级明度,以1—9表示,1为黑,9为白。彩度:配色型色立体将各色相的彩度级整齐划一,各色彩度都归纳为五级:0无彩、1/4低彩、2/4中彩、3/4高彩、1纯色。也可为了增加层次统一增加为8级,即0、1/
8、2/
8、3/
8、4/
8、5/
8、6/
8、7/
8、1 共8级。
(图例见课件)
作业:
1、明度(纯度、色相)推移
2、色彩的空间混合
要求:
1、规格:23cm*23cm,8开纸
2、形式感强,渐变明显
3、颜色均匀,画面整洁(注:作业量根据课时安排有所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