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导读教案

时间:2019-05-15 06:5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易导读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易导读教案》。

第一篇:周易导读教案

绪言

《周易》原本是西周时期形成的占筮典籍,即算卦用书。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春秋时期开始,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形成了“易传”和“易学”两大部分。当我们说周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时,所谈的是指周易系统的典籍,包括后人对它所作的种种解释在内。在我国历史上,解释《周易》的著作有两三千种,目前流传下来的就有近千种。

一、周易系统的内容和范围

1、经、传、学共同构成一个知识系统

“经”是指西周时期形成的典籍,即原本《周易》,汉代尊之为经,即《易经》。经有恒久不变之义。汉代对儒学尊奉的典籍,《诗》、《书》、《礼》、《春秋》等皆称为经。

“传”是指先秦时期形成的解释《易经》的十篇著作,即“十翼”。“翼”是辅助的意思。

“学”是指汉代以来的经师、学者对《周易》经传所作的种种解释。之所以称为学,是因为从汉代开始,凡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皆称为学,即经学。

2、易学是一涵盖广大的学术思想体系 围绕《周易》经传的解释,形成了一个以阴阳变易学说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到人文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中去。依其对易学原理的理解可考察社会的治乱、王朝的兴衰、人生的顺逆、做人做事的原则、道德修养的境界、审美的准则以及经世治国的策略,依其易理可考察天文气象、生命、地理和物理等现象的变化。总之,易学所研究的领域涉及到文字学、哲学、宗教、政治、历史、人伦、天文、数学、物理、医学、美学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术思想体系。

3、周易的价值在学而不在术

《易经》包含“学”和“术”两方面。“学”指的是天地人三才之道;“术”指的是用蓍草算卦的方法。前者引申出有关天地人生的种种道理,从而形成了易学;后者引伸出五行变化、阴阳生克的算命方法,从而形成了术数。孔子言“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即少犯错误,不是为了占问个人的吉凶祸福。他认为懂得易理,用不着去占卜,所谓“不占而已”。荀子将这一学易的原则概括为“善为易者不占”。这是儒家一以贯之的立场。

二、易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学习方法:

第一,必须的入手程序,是扫清文字障碍。

第二,学习期间,不鼓励不经选择地乱看参考书。

第三,记认熟习卦爻名称和形状,能随时画出并作各种排列组合。第四,弄清一卦的含义,再研究另一卦;明白一爻的含义,再研究另一爻。最好学一卦背诵一卦,学一爻背诵一爻。第五,学习过了基础阶段后,可自己为某些特定事情作点占筮,记录下来,留待日后验证。

第六,学“易”之人,做事须为君子之所为,方能体会“易”中真义。“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第七,“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学易者需修身养性,澡雪精神。研究途径:

第一、从源溯流。易学研究的根本对象是《周易》经传,故研究者首需熟习经传本文,考明《左转》、《国语》所载古筮例;其次,研读汉魏古注(李鼎祚《周易集解》);再次,观六朝、隋唐诸家义疏(孔颖达《周易正义》);最后,参考宋、元以来各家之经说。不从古注入手,是为迷不知本源。

第二,强干弱枝。《周易》源本象数,发为义理,故当以象数、义理为主干;外此而旁及者,如天文、地理、算术等,皆其枝附。不由主干而寻枝附,是为浑不辨主客。

第三.在明确经传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基础上,应当以《易传》为解经的首要依据。

第四,应当掌握六十四卦表现哲理的特殊方式:象征。《易》之用虽在占筮,《易》的本质内蕴则为哲学。而“象”与“理”的结合,正是《周易》卦形、卦爻辞“象征”特色的体现。掌握了“象征”规律,有利于熔“象数”、“义理”于一炉,较完整地挖掘《周易》的内在思想。

第五,应当掌握前人总结出来的切实可行的易学条例。如六爻居位、乘、承、比、应等规律。

三、周易学习的目的和主要参考书

目的: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当代文化,体悟天地人三才之道,建构中华民族共有之精神家园。

主要参考书“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3、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

4、王弼、孔颖达:《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易经

第一节 周易考释

一、“周”字训解

1、周全完备:《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东汉郑玄释:“《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2、周代之名: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歧阳地名。《毛诗》云‘周原膴膴’是也。”

二、“易”字训解

1、阴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意即“易”字上半部是日字,下半部是月字,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易”表示阴和阳。

2、易有三义:《易纬·乾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又云:“‘易’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简易立节,天以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张列,通精无门,藏神无穴,不烦不扰,淡泊不失,此其‘易’也。‘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者息,必专者败,此其‘变易’也。‘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东汉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又云:“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此言其“易简”之法则也。又云:“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此言顺时变易,出入移动者也。又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此言其张设布列“不易”者也。

3、占卜:尚秉和:“吴先生曰:易者占卜之名。„„简易、不易、变易,皆易之用,非易字本诂。”(《周易尚氏学》)

三、周易大义

易理至明。庄子曰:“易以道阴阳。”阴阳之理,同性相敌,异性相感。否泰往来,剥复循环,天道与人事,无二理也。包括万有,孕育深宏,凡哲学无不根源于是。而居易俟命,与时偕行,尤学易之准则。

第二节、周易的由来与构成

一、由来:班固在《汉书》中谓《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孟康注:“《易·系辞》曰:‘《易》之兴其于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易》之演变由远古之圣人伏羲画八卦,周文王继之重八为六十四卦,并在六十四卦之下各系属了相应的卦辞。周公则尊照父亲文王之意,析诸卦之爻而各系附以相应的爻辞。而生逢周道衰微之春秋乱世之孔子,又五十学《易》,苦力究心,最后述三圣之奥蕴,而作十翼。经以上数圣之作,众述所成就的《周易》一书,涵盖了一切天人宇宙之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上古时把周易称为羲经,共计二万四千七百零七个字。

二、构成:《周易》一书由经、传两部分组成。通常称之为《易经》和《易传》。《易经》全经分上、下两篇,共六十四卦,每卦由六爻组成(爻即阴阳符号),共计三百八十六爻(本三百八十四爻,因乾卦和坤卦各多一用爻,故为三百八十六爻)。每卦又包括卦象(也叫卦画)、卦名、卦辞和爻辞四部分内容。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是《周易》的“经”的部分。“经”分上、下两篇,上经由乾卦到离卦共三十卦,下经由咸卦到未济卦共三十四卦。

第三节、周易的性质

一、卜筮之书:宋朱熹《答赵提举》:“大抵《易》之书本为卜筮而作,故其词必根于象数,而非圣人己意之所为。其所劝戒,亦以施诸筮得此卦此爻之人,而非反以戒夫卦爻者。近世言《易》者殊不知此,所以其说虽有义理而无情意,虽大儒先生有所不免。”

二、传道之书:清胡煦《周易函书》:“《周易》传道之书也。道理显于文字,文字肇于图书。图也者,数之聚,象之设,而理之寓也。”又云:“圣人之道,尽在《易象》《春秋》。《易象》,其大本也;《春秋》,其大用也。《易象》所阐,乃天人合一之旨;《春秋》所著,乃天人感应之机。故言圣道者,未有不体用流通而无间,天人合一而不分,而可谓一以贯之者也。”《周易函书序》:“《易》函万有者也。伏羲立象以尽《易》,文周系辞以尽象,孔子翼传以尽辞。一元之理,二五之精,三极之道,旁达于天文地理人事,磕着触着,靡不包举。”《周易函书·易学须知一》:“须知卜筮之说,是圣人导人学《易》之路,至其精蕴,则性命之原本,天人之一致也。”

第二篇:《周易》导读-期末论文

《易经》与管理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古人誉为六经之首,无所不包.理应与管理学有联系。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周易》,即是一部管理学经典。易学中的许多管理学原理或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按照西方管理学理论,管理本身是一种决策学。所谓决策,就是对各种可能行 《周易》成书后参与了古代重大决策,成为重要决策方法之一。例如,在周代专设筮官,名曰大卜,掌管卜筮之书,对于国家大事如建国、迁都、战争、立嗣、分封等进行决策。同时《周易》卜筮又是管理国家的重要工具,主要表现在古代管理者利用《周易》卜筮这种神圣的权威让百姓相信自己制定的决策的正确性,并使这一决策得以顺利实施。

其次,经过儒家整理和阐发的《周易》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本身即是管理哲学。《周易》与其他五经成为汉以后的官学,充当了管理国家的理论工具,被称为“儒术”。仪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尺度。汉之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天文、历法、音律等制度皆以此为基石建立起来。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各种制度皆可从《周易》和其他经学理论中找到根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易学理论及其精神是培养和造就古代管理者的工具和教化被管理者的法宝。同时,《周易》又是选拔古代优秀管理者的重要尺度。汉武帝以后包括《周易》在内的经学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经学成为时人晋身入仕的阶梯。

在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种种问题和挑战,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周易》经传所蕴涵的丰富管理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强调天人合一。整体性原则是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这种原则强调天与人、人与人的和谐理想状态。人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从客观事物的整体联系出发,从其内在矛盾着眼,特别是以寻求事物间的和谐统一为旨趣,推动事物的和谐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管理效益。例如,在改造、征服自然时,应本着“天人合一”的精神,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不能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即《易传·文言》所谓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2、彰显变易。变易原则是《周易》的核心。《系辞》曰:“一阖一辟谓之变。”、“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周易》作为一个系统,是动态、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实际上就是现代管理所谓的动态系统。它要求管理者树立变易观,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把管理视为动态过程,充分认识系统内各种联系,牢牢掌握弹性原则、联系原则、创新原则;掌握《周易》中所强调的“时”的内涵,随时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调控,修正错误,克服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使管理系统始终保持良好的循环。另一方面,《周易》在强调变化的同时,又认为这个变化是有规律的,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遵循管理方法、规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

3、讲求阴阳互补。阴阳互补是《周易》内涵的一个重要原则。《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补在管理学中就是强调分工协作,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树立整体观念,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避免只关注自己部门或自己的工作,忽略或影响其他甚至整体利益,做到责任分明,合作有序。

4、注重中和均衡。中和是一种理想境界,同时也是一种方法。备物与聚人兼备的均衡发展原则,体现了“自强不息”的主体意识。在管理学中,中和均衡思想即表现为管理的终极目标,同时更是一种管理方法。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中庸方法,不偏不倚、适量守度,通过选择最佳的管理方法,达到消融管理矛盾、避免管理冲突、稳定管理秩序的目的,保证管理活动合理有效运行,实现管理的最佳效果。

5、尊重义利关系。《周易》的功利价值蕴涵着管理的合理选择。“义”就是对利益的合理分配。管理者应当正确评价劳动者的工作,做到赏罚分明,分配合理公正,以物质利益作为杠杆,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最高的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财富。

6、强调进德修业。“盛德大业”为解决管理伦理问题指明了方向。《易传》反复强调学问思辩、进德修业,挖掘人的德性。为了实现管理的最终目标,管理者应具有宽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修养。例如乾卦强调在成为最高管理者之前后要采取的不同决策;坤卦和泰卦说的是内刚外柔的品行和宽厚远大的胸怀;中孚卦说的是管理者具备的诚信品格;谦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具备中谦和退让的品德;比卦、同人卦、观卦和咸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当亲比下民,体察民情,关心民众疾苦,有的放矢,制定相关策略,实现宏大的管理目标等。

《易经》中又有三易原则:变易、不易、简易。这三个原则对管理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应用意义。

变易:运动变化就是变易。变易的法则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则,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则。不易:变化不息的宇宙和社会,乃至人的生命运动,在变化中各自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些相对不变的规律性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这就是不易的法则。管理也是如此,要从纷繁的变易中找出不易的规律和原则。简易:由于熟悉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进一步探索出驾驭这些规律的智慧和要领,运用时能得心应手。这就是简易法则。

一、变易是管理的应有之义。

管理组织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对组织的管理过程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当管理要素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组织目的四者任何之一发生变化时,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这就是变易原理。

变易之“易”为“变化之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管理也不例外,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总是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也没有永远最优的管理方法。宽松的管理不一定比严格的好;专业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权未必比集权好;在此企业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业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在此部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门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在此时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来的时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同一时期在此国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国同样不一定最有效。任何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总是相应于特定的组织和特定的环境中,当组织和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方法也应相应地做出改变。任何管理都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实行动态管理。管理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灵活地选用管理方式,论文范文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实现组织的目标,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

管理者不同,对相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管理者去执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组织环境也是影响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组织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来处理日常事务。以固定的结构,明确规定的等级和给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出具体任务的情况下进行业务活动,但是组织的这种机构章程都是仅适应组织所处的环境的,一旦组织环境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形式则必然行不通,如市场经济建立之后,许多国有组织由于没有随之变革,纷纷倒闭破产,相应于管理要素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地改变,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找出能够适应管理要素一切变化的固定的管理行为和职能,组织必须建立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动态管理系统。变易原理从整体上说明管理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反映出了管理的整体性质。变易原理要求每个管理者,从思想上明确管理对象、环境都在发展、变化,因而管理不能一成不变。每个管理者必须重视收集信息,及时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客观事物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二、不易是管理的本质所在。

尽管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行为,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时期管理行为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行为,但管理行为仍是可以把握和预测的,这是由管理的本质所决定的。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率,管理行为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围绕着追求效率的,追求效率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目的,管理的这一不易性反映出了管理的另一个原理――不易原理。不易原理反映了管理的根本属性问题,是对管理本质的认识。

任何企业的管理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使企业获得更高效益,而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必须增强效率意识。每一项决策,每一项管理措施,都必须考虑它的结果,它所带来的效率。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效率上,并自始至终抓住提高效率这个中心,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展开的,科学地、高效地安排、调度和处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以期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本世纪,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管理的理论之多之复杂,在科学理论中是少有的,在管理学派中就有如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大小10多门学派,管理方法中有任务管理法、系统管理法、参与管理、例外管理法、走动管理、目标管理等,有关管理的组织理论有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组织行为学等,还有许多是其他管理学家早已得出来的,而管理学家加一个新的名词后又创新出来的。其实,当我们回顾过去的管理理论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管理学派是管理学家在不同环境下的实践,所有的管理理论无一不是为了提高效率,只是方法有所不同。而方法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管理学家当时所处的环境与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就每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管理理论而言,无一不是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生产率,为当时的企业和社会获取了更多的效益。

就组织而言,在影响管理行为的四个要素中,组织环境、管理客体、管理主体都是随着组织的不同而不同,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导致管理行为的变化,但另一个要素组织目的无论在任何组织中都是相同的,即组织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的,正是组织目的的不变,在任何组织中,管理目的也是不变的,即追求效率是管理的灵魂,它既是管理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管理成败的最终标准,它还是管理的手段。管理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率,为了把管理工作搞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必须把一切工作转到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三、简易是管理的科学方法。

变易原理和不易原理说明,管理行为随着管理要素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但管理行为无论如何变化,但管理行为的本质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条件,要根据管理要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但无论管理行为和方式如何不同、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管理行为实质都是追求效率,管理者都应当抓住管理的本质即追求效率不变,这就是简易原理的含义。“简易”意指“简单易行”。掌握简易原理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现代社会管理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追求简易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才能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运用自如。这样,领导者就可从事务堆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对重要事项的管理。

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力求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决关键问题,着重从整体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追求事物整体的效率,而不要拘泥于具体的管理方法。用一个成语解释比较贴切,那就是“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在管理中,我们不可能事先设计好静态的管理职能、方法和过程,但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管理的目的追求效率不放,随时进行调节和反馈控制,最终是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

其实,最卓越的管理应是最简单的管理。对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来说,他的管理水平体现在了解最基本的管理原理。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认为管理很简单,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基本的管理观点,他们在处理管理工作时都是按这个基本观点来判断,始终专注于这一点。世界第一流的管理专家都是采用简明的方法。美国股王巴菲特在阐述他的投资原则时说:在我看来,投资的决定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说它简单,你只要记住下面的法则就够了,那就是:第一条法则: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永远记住第一条。如果你能将这三种理念植根于你的思想框架中,你就不可能不在股票市场上理性地操作。本·格雷厄姆在《精明投资者》一书的最后一章道出了投资中最重要的四个字:“保证安全”。我认为即使一百年之后,这些理念也是投资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地扩大和加深,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矛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组织内部、组织与个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出现各种交织、渗透、转化的复杂关系,管理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化,需要设立越来越多的专门机构来进行协调。人们依靠过去的经验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管理,管理的各种职能内容越来越广泛、组织的行为方式更加多样化、管理的方法技术日益复杂,这一切,最后又归结为对管理人员要求的复杂化。因此,许多新的管理职能被人们“创新”出来。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很简单,就是掌握正确的管理原理,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

第三篇:周易导读随堂个人感受

周易导读随堂个人感受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封建的制度在不断的废除,但是有一项文化却是与时代潮流相反——易经文化,随着现代人思想上的进步,开始探索老祖先留下来的精神食粮。朱熹说过:不知易,无以习。老子得易之体,孟子的易之用。但对于这本集中代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书,我们还存在着太多的疑问,若没有杨老师的指导,我也许无法体,也无所用了。

首先,我澄清了多年在心中的误解,以前,总以为易经是用来算命的,但是杨老师给了我很好的解释:易经里的说词只是给你参考用的,并不是算准你的是非祸福。算的命有事都是:真作假时假作真。有时都是不可信的。算出来的是上天给你的参考工具,用不用都是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切身环境去使用罢了。周易》由《经》与《传》两部分构成。

我们现在所说的《周易》一般包括两部分,即《易经》和《易传》。其中经包括六十四卦及其卦辞和爻辞,《易传》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十翼”,因为它一共十篇,被附在经后来解释经,其作用和形式犹如鸟的翅膀一般,所以叫“十翼”。其实《易传》只有七部分,即《系辞》、《彖辞》、《象》、《文言》、《说卦》、《序卦》和《杂卦》,因为《系辞》、《彖辞》和《象》分别为上下两篇,所以加在一起就是十篇。《易传》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研究《周易》的专著,它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应该是前人吸收各家学说集体编撰的结果,由于在易学史上它第一次把《周易》哲理化,所以其地位相当的重要性,以至于后来它也成为《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所说的《易经》是指不包括《易传》在内的六十四卦卦爻辞,而广义的《易经》则等同于《周易》。

《易经》告诉我们凡事都有阴阳两方面,为人处世如此,思考问题亦如此。所谓阴阳就是相对的正反两方面,你不能太阴,也不能太阳。因为物极必反,万物都讲究平衡。万物既是对立又是统一,互生互换。

杨老师说学习易经的意义一个是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第二个是具有神秘性道德性第三个是求同存异。何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万物都是在自然规律中生长成熟,而易经就是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所以现在我们心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只有在用自然去比较是最合适的。

杨老师讲到过天地人三才。易传里有张三才图,上阳为天,下阴为地,人在天与地阴与阳之间,图像边框是圆的,所以又称为天人合一,意为人与宇宙互为协调。

系辞里讲过八卦变化的问题: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意思是:八卦排成阵列,天地间的万物变在其中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尽在其中了;刚爻柔爻递相推移,变化之理便尽在其中了。从中可以看出周易是多么的广大以及它深怕的哲学思想。

《易传》作为现存最早、最系统的注释《周易》的著作,它是我们学习、研究《周易》的必读篇目。它从抽象意义上对《周易》作了注释,将作为卜筮用的《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这种宗教巫术性文辞上升到一种哲理化的高度,从而淡化了《周易》的神密性色彩,赋予它一种理性的智慧,因此它的影响和意义都是深远的。

然而,杨老师也讲到过,每一个人只讲对一部分,很难把它讲的很全,所以要研究易经一定要比较宽广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以上只是一点新的和感悟,不成完美。更何况易经还要人更三圣,世立三古呢,眼下自己的感悟又能算什么呢?无非献丑罢了。

表演系声乐表演张镤元

第四篇:周易

作业题目:

用本課所介紹的任意一種方法為自己占一卦,詳細記錄起卦的過程以及你對此卦的斷占。

作业要求:

1.使用廣東工業大學公選課平時作業樣板 2.與期末論文分開裝訂,第八講課後交

论文题目:自由选择课程中你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发表见解,有个人创见者为佳.论文要求:

1.3000字以内 以A4紙5號字雙面打印

2.格式比照學位論文要求 引文標明出處及參考文獻 不要求列出關鍵詞及摘要 3.考試序列號位于論文封面右上角

4.不得使用訂書釘 可用膠水在左上角粘貼裝訂 5.第八講課後交

第五篇:周易

《周易》阅读文献

主讲人:燕连福

一、《周易》的命名

(一)“周”,1.指周代

《易经》有三个版本:《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分别形成于夏、商、周三代,其中《连山易》最早,《周易》最晚。《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 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2.指周普

“连山者,像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今天所说的《周易》,实际上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二)“易”,关于[易]字的解释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 月为易,刚柔相当。”

2.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

3.蜥蜴变化为易。“易,即蜴。蜥蜴因坏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 变化之义。”

4.化繁就简则为易。《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 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

5.《系辞》则说:“生生之谓易”。也就是说因为日月轮转,寒暑交替才有 了生生不息的世界景象。

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

⑴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⑵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7.此外,“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

⑴ 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定理”,一切

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定理”里,都可以用这个“定理”来释解。即“大 道至简是也”。

⑵ 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⑶ 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 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三)周易既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

易经是群经之首,群经之始,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但是,不能过分扩大易经。如果说“潜水艇”、“原子弹”的思想来自易经,并以 六十四卦通解元素周期表和 DNA,这就有点过分夸大易经的作用。也不能完全贬 低易经的作用,杨振宁曾批评“易经影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何祚庥说“易 经还影响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这需要辩证地看。

要实事求是地看到易经的作用,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2

易经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确实是巨大的,它无形中塑造了中国人的七观:

中华民族与时偕行革故鼎新的革命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 道德品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对立统一”的世界 观,“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利用安身”的价值观,以及阴阳爻就是 0 和

1、使思维与数发生联系的科学观。

(四)学习周易三个意义

第一点,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

比如:自信。人应不应该有自信,这种话不能用有或者没有来回答,《易经》 里面“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是包括自信在内,但是我们中国人只讲自,只讲 自觉、只讲自反、自省、自律,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自信。现在年轻人太自我、太 自信,恰恰缺少一些自省和对他人的观照。

第二点,理解神秘性道德性

现在我们科学发达了,我们可以把《易经》里面的神秘性(风水、算命、择 日、起名、符咒、八字、命理、预测、铁板神数),整个把它用现代化来诠释。但是它的道德性,你是没有办法取代的,所以《易经》的道德性在二十一世纪还 会得到很大的发扬。

第三点,求同存异

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谁也挡不了。可是现在大家看到,凡是全球性的活动,都有人很激烈的抗争,这是为什么?就是缺乏对差异性的尊重。而《易经》,四 个字就解决了:求同存异。我们会尊重每个地区的文化,但是我们会在这当中找 出一个最大公约数,变成大同的基因,这个只有《易经》做得到。

二、《易经》的基本内容

(一)“经”,指六十四卦的卦形和卦辞、爻辞

卦形:包括六十四卦、八卦和爻。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成的;八卦的构成基础,是阴(— —)和(——)的符号,古人用这两种符号三叠为八种不同形状的三划线条组合体,其卦名、卦 形及象征物的对应关系是:、八卦:周礼称为“经卦”

2、六十四卦:

八卦两两相重,出现 64 种不同形状的六划线条组合本,即六十四卦,周礼称 为“别卦”。六十四卦各有其名及所喻示的象征意义。

如两乾自重仍名乾卦,取天体运行不止之象,喻示开创万物的阳刚之气;坤 下离上为晋卦,取火在地上,如日升起之象,喻示事物晋长的情状。其他诸卦无 不如是,均以特定的象征形象,喻示各种事物、现象的发展情态。

3、爻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皆有六条线形,称为“爻”,阳爻(——)均以数字“九” 代表,阴爻(— —)皆以数字“六”代表。每卦诸爻自下而上,各有位次,称初、二、三、四、五、上。因此,各卦凡阳爻居此六位者,分别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

五、上九。凡阴爻居此六位者,分别称初六、六二、六三、**、六

五、上六。

4、卦爻辞

在六十四卦符号下撰系文辞,揭明各卦各爻的寓意,即为“卦爻辞”。

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义。爻辞每爻一则,指示该爻寓旨。这样《周易》 共有六十四卦 384 爻,故相应地系有 64 则卦辞,384 则爻辞。(乾、坤两卦分别 多出一则用

九、用六文辞)。卦爻辞阐说哲理,多用“假象喻意”的譬喻方式,使隐含在“卦形”背后的义理 较为具体、生动地显示出来。

5、编卦次序

六十四卦有一定的编排次序,(详见《序卦传》),前三十卦为上经,后三十

四卦为下经。早期文献所称周易者,特指“经”部分。因此,当卦爻辞撰成之后,一部兼具卦形和文辞两大要素的独特的古代哲学专著——《周易》,终于以完整 的面目,严密的体系出现于世,流传不衰。

六十四卦:

7、读易要例

(1)卦时

卦表示 64“时”,即塑造出 64 种特定背景,从不同角度喻示自然界、人 类社会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理。如“泰”卦象征通泰之时的事理,“讼”卦 象征争讼之时的事理,“未济”卦象征事未成之时的事理,余可类推。

每卦六爻的变化情状,均规限在特定的时中反映事物发展到某一阶段的规律。阅读 64 卦,不能不把握卦时这一概念。

(2)爻位

卦每卦各有 6 爻,分处六级高低不同的等次,象征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 的或上或下,或贵或贱的地位、条件、身份等。六爻分处的六级等次,称为“爻 位”。

六级爻位的基本特点:

初位:象征事物发端萌芽,主于潜藏勿用;

二位:象征事物崭露头角,主于适当进取;

三位:象征事物功业小成,主于慎行防凶;

四位:象征事物新进高层,主于警惕审时;

五位:象征事物圆满成功,主于处盛戒盈;

上位:象征事物发展终尽,主于穷极必反。

古代六位分别象征:初为士民、二为卿大夫、三为诸侯、四为三公近臣、五 为天子,上为太上皇。

(3)三才 6

把六爻位序两两并列,则体现三级层次,前人认为:

初、二:象征“地”位。

三、四:象征“人”位

五、上:象征“天”位。

合天、地、人而言,谓之三才。这是从另一种角度观察爻位,亦可表明六爻 的高低等级区别。

“系辞下传”: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说卦传”: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书而成卦。

《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在中医中药里三才为“天冬”、“地黄”、“人参”。

(4)当位与不当位

六爻位次,有奇偶之分:初、三、五为奇,属阳位;

二、四、上为偶,属阴 位。

六十四卦 384 爻,凡阴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均称“当位”、得位、得正; 凡阴爻居阳位、阳爻居阴位,均称不当位、失正、失位。

当位就象征着事物的发展遵循规律,具有合理性;不当位就象征着偏离或者 背离了正道违反了规律。当位不是意味必然吉,不当位也不是意味着必然凶;因 为当位可能转化为不当位,不当位也可能转化为当位。

(5)中

六爻所居位次,第二爻为下卦中位,第五爻为上卦中位,两者象征事物守持 中道、行为不偏,周易称“中”。

凡阳爻居中位,象征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象征柔中之德。若阴爻居二位,阳爻居五位,则是既中且正,称为“中正”,在易爻中尤具美善的象征。

中和正相比:中德优于正。因为正未必中,而中则无不正也。六爻当位者未 必皆吉,而二五之中,则吉者独多。

与先秦儒家中庸思想,正相吻合。

(6)乘、承、比、应

上爻乘凌下爻谓之乘。

下爻紧承上爻谓之承。

诸爻相连并列者谓比。

下三爻与上三爻两两交感对应。

(7)二体

卦中每卦均含两个八卦符号,凡居下者称:下卦、内卦、贞卦。凡居上 者称上卦、外卦、悔卦。

上下体可象征事物发展的两个阶段,下为小成阶段,上为大成阶段;又可象 征事物所处地位的高低、或所居地域的内外、远近等。

三、《易传》的思想

《易传》包括《文言传》、《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 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七种十篇。诸传的内容要点如下:

1、《文言传》,共两章,分别阐发《乾》、《坤》两卦的意义。可能因为两卦 为周易哲学入门之根本,故专为衍释。

2、《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两篇。每卦均有一则,共六十四则,分别解释六 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及一卦要旨。7

3、《象传》亦随上下经分为两篇。包括《大象传》和《小象传》两类。前者

每卦一则,共 64 则,分别阐述 64 卦卦形的取象原理及其象征意义;后者每爻一 则,共 384 则。(乾坤两卦各多一则用

九、用六文辞,故小象传也相应多了两则)分别解释诸爻象旨。

4、《系辞传》,因其篇幅较长,自分为上下。主于通说《易》理,兼论周易

作者、创作方法、成书年代、占筮原则等问题。并穿插解说 19 则爻辞的意义。

5、《说卦传》,先说八卦起源、八卦方位等问题,然后集中说明八卦的取象 特点,并广引众多象例,是今天探讨易象的产生及推展的重要资料。

6、《序卦传》,分析 64 卦的编排次序,并揭示诸卦前后相承的意义。

7、《杂卦传》,另外把 64 卦分为三十二组两两相举,以精要的语言说明卦义。

四、易的四种方法

易经看世界,有四种方法:

1、象

“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任何复杂的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范畴、特定层次、特定位置上都会表现出其形象,天文、地理、人相,都是象;如果能 够直观感觉到事物的形象,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体会、总结、归纳,并了解事物 发展变化之规律。《易传.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在 易经中,象就是卦和爻体现出来的。人们常用象的方法来认识事物,所谓心随相 转,是说人的象是由心决定的,心决定相貌的转换,心正、则舌头正、则五官正、则相正。

2、数

《易经》节卦有“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系辞上》“极数知来谓之占”,; 《说卦传》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 体现出周易用数来理解和把握世界的特征。数,是《周易》特有的符号和数量形 式;所谓数者,尺度分寸也。有条不紊、进退有据、乘势而起、顺势而为、借势 而雄,皆为数也。易经的数,不是数学,数学是死的,易经的数是活的。这个数 是定数,是状态、是结果,是我们把握事物的依据。

3、理

《易经》坤卦有“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 业,美之至也”;《系辞上》有“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 乎其中矣”;《系辞下》有“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说卦传》有“和顺 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 之理。”理即对象数以哲学上的阐述,跟科学相近。一个人按照道理去推,他就 可以未卜先知,不需要占卜就知道结果。

4、占

《易经》革卦有“大人虎变,未占有孚”;《系辞上》有“是故君子居则观 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系辞下》有“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占是象、数、理在社会生活,人生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易经里有很多吉凶,那就 是占卜的用语。占出来的有可能是吉,有可能是凶,这并不是宿命论。

易经用的最多的一个字:如。假如,如果的意思。如果这样,你会怎么样,如果那样,你会怎么样。易经的吉凶是有条件的,可以变动的。所以,不要铁口 直断。

下载周易导读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易导读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易

    1被誉为“大道之源”的《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典籍。它包含融汇了儒道思想精华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蕴藏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和朴素经典的思想。《周易》历......

    周易

    《周易》的人文伦理精神 “周易”是中国人最早的一本道德行为训诫,它提出了人生最高的道德境界和人文伦理精神,也提出了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最低的行为规范“底线”。 1、......

    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 实意......

    《水浒传》导读教案

    《水浒传》导读教案 沙东 张绪琴 导读目的: 1、知道《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2、通过对《水浒传》的......

    导读课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单元教学导读课》 教学设计 [导读]引导学生凭借教材这个“例子”初探童话特点,总结学法,积累语言,悟出规律。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本以外的文章,从......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教学目的:1、理清《三国演义》全书脉络,2、熟悉其中重点情节,3、了解主要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1、概括其中的主要情节,2、从重点情节中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教学......

    安妮导读教案

    《绿山墙的安妮》导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2.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乐于讨论,与他人分享阅读感受。 3.通过对书中故事的导读......

    红楼梦导读 教案

    《红楼梦》导读 教案 一、 导入 《红楼梦》的巨大影响 1.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清•《竹枝词》 2.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