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让吟诵为文言文的教学插上翅膀》

时间:2019-05-15 06:0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让吟诵为文言文的教学插上翅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让吟诵为文言文的教学插上翅膀》》。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让吟诵为文言文的教学插上翅膀》

让吟诵为文言文的教学插上翅膀

内容摘要: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法都只能是特定时空的产物,不能僵化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有效度,只要紧扣课标,把握好考试方向,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能力,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比如——吟诵。

关键词:文言文 吟诵 兴趣 传承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真正喜欢文言文的学生并不多,除了由于文言文本身比较生涩难懂之外,恐怕还与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关系。大多数老师十分注重语句翻译及记忆,教学过程也很严谨,然而,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比较枯燥,效率不高、体会不深,懵懂如学另外一门外语,想让他们把文章背下来,那简直是比上蜀道还难。

文言文,是几千年来老祖宗积累下来的文化宝库,在这座宏伟的艺术殿堂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治世良方,人言“半部论语治天下”。作为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明白文言文对他们以后考试的重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并在他们的生命里打下深深的烙印呢?我在给学生上以“孝”为主题的班会课时,受到了启发。当时,我给学生播放了北京大学吟诵团吟诵的《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领唱的天籁之声和团员昂扬的合唱深深的打动了学生,听完一遍之后,学生主动要求再放一遍,不少学生都在台下小声的跟唱起来,而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也变得比以往热烈得多。我想,这应该归功于吟诵的魅力,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为什么不试试用这种吟诵法呢?

据有关调查,有过旧时私塾童子功的老先生们,尽管已是发稀齿落的耄耋之年,但儿时诵读过的诗词歌赋却能倒背如流,令现在的莘莘学子自叹不如。现代人背古文如上蜀道,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没有契合诗词教学的规则。《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这几种方式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在用呢?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它凝聚着先人的智慧,蕴涵着汉语的声韵之美,也是品味咀嚼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如果我们读书也像古人一样“诵之,歌之,弦之,舞之”,依着诗词固有的音律,循着 1 一定的调式“唱”出来,而不是企图通过详尽而枯燥的讲解使学生记下要诵读的诗文,那么,经由“口口相传”的方式一定会被学生模仿传承,一如儿时母亲给孩子哼唱的摇篮曲,必将终身不忘。

在吟诵时要注意分清基本的“平仄入”字音,吟诵的规则是:平长仄短入声急,依字行腔气要匀。当然,在诗词中并不是每一个字都要按“平长仄短”来读,否则,就显得太单调枯燥,也不能表现感情的变化。有一个约定成俗的诗词格律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具体规则如下:

平长仄短:其中平声指1、2声,仄声是3、4声。五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平声),则第1、4行第二个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七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则第1、4行2、6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

还有几点要特别注意:1.除入声字外所有行的尾韵拖长;2.入声字在古代有许多,例如“国”、“泊”、“月”、“骨”等,必须读的短而快;

3、依字行腔。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严。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涵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近。因此,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

4、文读语音。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北方也有,而又以入声字的处理最为突出。综合以往的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也须文读。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押韵的字要尽量按平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平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

老歌唱家戴学忱女士认为,吟诵的传承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进行适度的音乐化处理。我们听广州陈琴老师带领孩子学习的吟诵调,里面其实已经揉进了相当的流行音乐元素,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风情,很符合当下孩子的审美趣味,所以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浓厚。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只是反映语音的符号,那平长仄短、高低清浊、轻重疾缓的错落之声;那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音韵之美,那复沓回环、对偶互文的形式之妙都藏在凝固的文字里了。就这样吟诵着、传习着,不需要更多繁琐、低效的分析,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悌,“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澄澈,“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达观都将一一习得,母语的可爱也将深入人心。

第二篇:为文言文教学插上一双翅膀

为文言文教学插上一双翅膀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情感对话 灵江中学 夏秀秀

[内容提要]目前高效课堂中存在着“形式对话”现象,浮华而缺乏深度,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情感对话”的概念,与“形式对话”相对,提出对话是指向心灵和思维的碰撞,是一种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并从教学实例出发,探讨如何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情感对话。

[关键词] 文言文 情感 对话

高中教材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领地。因此,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词句疏通上,不能只为了应付考试而教,文言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浸润传统文化的精华,产生情感共鸣。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大汗淋漓的讲解无法替代学生“悟”。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个理念很多老师都有了,但是,怎么还?却还是一个问题。多年来许多老师尝试用对话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课堂主权的回归。从形式上看来,学生确实有所动作,但成效似乎不太理想。当前存在的问题:

1、假用: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不给每个小组成员落实明确的任务,听之任之,教师不参与,学生野放。

例有位老师教《兰亭集序》:读第二段,写了哪两种人?有何异同?概括出为什么“痛”。同桌讨论。约20秒钟老师就开始提问了。20秒的时间学生来得及思考吗?没有思考就没有自身情感的参与,没有自身参与,又如何与作者对话?王夫之说,“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没有与作者的对话,哪里来的“自得”;没有自己的观点,小组讨论价值何在?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浮华和肤浅的。

有些课就更夸张了,老师干脆课外抛给学生几个问题,课堂上学生忙忙碌碌,忙于在各块黑板上呈现自己从参考资料里抄的答案,一阵忙乱后,老师把每块黑板上的答案读一遍,或者再来帖太平方:“不错”“很好”。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确实挺高效的,单位时间内可以呈现很多学生的答案,但深究下去呢?这些答案真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吗?学生真的进入文本了吗?学生与教师、与同学在课堂上的互动有心灵的触动吗?如果没有,那课堂上的对话就只是一种形式。

2、滥用:不管有无必要,不管具体内容,仅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

还是《兰亭集序》,老师介绍完文学常识,让学生读课文讨论每段写了什么内容,讨论文章的情感。我认为内容的归纳没必要讨论。至于情感,浅层次的有原文“乐”“痛”“悲”,学生马上能找到,不需要讨论。深层次的生命悲感,此环节学生讨论也讨论不出来。所以这里的讨论就流于形式的热闹。

随着“高效课堂”的逐步推广,许多浅层次的“形式对话”纷纷浮现出来。学习从模仿开始,但我又不禁杞人忧天,形式的模仿很容易,浅层次的“形式对话”也不耗精力,长此以往,会不会给老师形成一种误解?会不会成为老师逃避备课的借口?于是针对上述的“形式对话”,我提出一个“情感对话”的概念。下面从一个例子说起,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情

感对话。

一位教师在教学《刘姥姥进大观园》时,与学生进行了一段问答—— 师:《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哪部作品? 生:《红楼梦》。师:《红楼梦》谁写的? 生:曹雪芹。

生:老师,曹雪芹男的还是女的? 师:你们说呢?

这下炸开锅了,有说男的有说女的,气氛异常活跃!老师笑而不语,争论了足有一分钟,老师说:男的,学生一声“哦”结束了一场的争论。

这种问答式对话,就属于形式对话,缺少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也缺乏自我思考和相互唤醒,仅仅停留在对话形式上,而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我觉得这种看似热闹实则无多大实效的对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本来学生的疑惑也正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若能抓住契机问:“你认为他是男人或女人的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把学生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去解读文本,在文本中寻找依据,学生再给出性别的答案就有了一定的意义。因为这里有了学生自己的融入,有了个人的思考和与他人的对话。

《现代汉语词典》对对话的解释是:1.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谈话(多指小说或戏剧里的人物之间的);2.两方或几方之间接触、商量或谈判。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显然又有所区别。教学是知识的传承,情感与灵魂的升华,所以课堂中的对话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说话和交谈,而是指向心灵和思维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是与作品展开无声的对话和对自我进行深刻的反思,是将自我的情感体验呈现并与他人的经验进行碰撞交流。相对于形式对话而言,我把这种对话称为情感对话。有时情感对话是非言语性的。比如在教《赤壁赋》时,我就借用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把周瑜与苏轼的人生经历进行对比,“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早生华发”。一个年少得志,一个却壮志难酬,就在一张周瑜与苏轼的人生经历对照表中,学生悟出了辛酸和无奈。情感对话是超越了形式的精神唤醒,与发不发声没有本质的关系。

那么,如何展开情感对话呢?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在情感对话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呢?下面我将从自己的教学实例出发去探讨这些问题。

首先,情感对话必须保障时间,重视每一个个体的反思性行为。巴赫金认为 “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 ”[1](P387)。英国的物理学家、思想家戴维·伯姆则认为,“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

教《陈情表》时,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奄奄一息的老祖母,如果你是李密,你会选哪边?”很多学生提出第三种方案:背着祖母去上任。我又问:“李密智商不比我们低,为何他没想到这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学生于是想到,李密肯定是不想出仕,于是我们探讨他为什么不想出仕。晋武帝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

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作为亡国之臣,不愿背负叛国之名,况且司马氏刚刚取得皇位,朝中矛盾重重,李密也不想此时进入这个政治漩窝。于是关键的问题出来了,我追问:“但这是拒绝皇帝,若不能感动他便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李密是如何打动皇帝的?”这时学生已经按捺不住自己说话的欲望了,有的说用真情打动皇帝,李密从小孤苦伶仃,与祖母相依为命,如今祖母年迈,正是反哺之时。“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愿乞终养”的拳拳之心被学生朗读得淋漓尽致。有的说李密善于说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孝治天下”是你皇帝的治国口号,我现在是响应号召,若遗弃祖母不顾就是抗旨。甚至有学生提出,说李密会说话,也是他达到目的的很重要的原因。以退为进,贬低自己,抬高对方,信誓旦旦,留有退路。学生进行了换位思考,解读文本的过程,成了他们自己人生修炼的过程,有了自己情感的渗透,才能悟透作者的内心,与作者精神融合,这才有了跨越千年的平等对话。

其次,情感对话要体现平等性,一个主体不能被另一个主体淹没,尤其是师生对话过程中,如果教师是神坛上的俯视,学生就会在沉默中遗失了情感,忘记了思考,成为没有思想的知识储蓄罐。巴赫金说“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1](P387)教师在教学中要成为与学生情感对话的另一个声音。

我教《项脊轩志》一课时,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老婆婆告诉作者“某所,而母立于兹。”“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作者就哭泣了。觉得这些句子没什么特别。如何引导学生穿越时空与作者归有光对话成了我教学的关键。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母亲都为你做过哪些让你感觉温暖的事。学生七嘴八舌地聊开了,说着说着,学生发现母亲为我们做了很多,她很爱我们,我们也依恋母亲。接着我告诉学生归有光八岁丧母,十八岁写此文,十年间缺失母爱,却又深深地渴望和怀念母爱。我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于这样的境况,你对母亲会是怎样的情感?让学生分享一下这种感受,我也分享我的感受,我母亲在我九岁时外出打工,我几乎在无人照应的情况下,跌跌撞撞的成长,有时看着别人跟母亲一起会辛酸,看到母亲用过的东西会难受,听到歌唱母亲的歌曲会哭泣。我带着我的情感深情朗读“先妣尝一至”“某所,而母立于兹”“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音容依旧在,物是人非,读来不禁为之动容,潸然泪下。学生似乎也走进了文本,与作者的情感有了共鸣,他们觉得这些句子看似简单,却处处透露出母亲对儿女的爱,而对于十年间再也不曾得到这种爱的归有光来说,母亲是他心底最温暖的记忆。在读者面前的不再是一束印着黑色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的人。现在的孩子普遍情感麻木,生活中他们感觉不到父母的付出,作品中他们体会不到人物和作者的情感,写作时,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是赤裸裸的告白。这节课后我让学生练笔写自己的母亲,很多学生写得细腻而感人,有感动于母亲为自己一日三餐的奔忙,有感动于母亲为家计的操劳,有感动于母亲深夜为自己掖被子,学生在这种情感对话中也净化和升华了自己。

第三,情感对话过程是集体合作学习的过程。通过情感对话式的合作,学习成为社会的而不是个人的过程,在对话中,解释给他人自己所理解的观点,通过挑战彼此的偏见和假定去建立新知识,然后形成新的思考和理解;共同发展彼此的思想和理论以挑战和检验传统的知识来源的局限性;最终,在合作中并不只是保持知识而是创造了新知识。

在教学《报任安书》时,有一学生朗读时把“《说难》”读成“shuō nàn”,另有学生指

正应该读“shuì nàn”也有人说读“ shuì nán”“shuō nán”,一时间很难定夺。我让他们寻找说服他人的依据。最后学生找出韩非的原文,弄明白题目的意思是“游说的困难”,在碰撞之后形成了共识“shuì nán”。

《逍遥游》,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学生不喜欢它,觉得它太抽象,尽管疏通了字词,还是不知所云。我提炼出关键词“无所待”,与《劝学》中的“善假于物”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展开讨论。学生谈到这是两种人生态度,儒家入世,凭借外物和他人完善自己,从而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完美的人,而道家出世,追求自我精神的自由。有的学生同意儒家观点,认为人活一世,应该有所作为,有些学生则喜欢道家思想,觉得人生苦短,“无名”“无功”多轻松,何必为难自己。讨论很激烈,但我发现学生的情感有偏差,对庄子的“逍遥”有误解。因而我又提出这样的问题:鲲鹏、学鸠等为什么会有所待?学生间探讨后明确,是因为他们自己还不够强大,还不足以无所待而遨游于无穷。学生终于领会了,逍遥不是无能者的精神避难所,“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生命的一种超越,自身足够强大,能掌握一切自然规律,顺应天理。它对个人的修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穿越千年,从先哲身上汲取智慧,完成了自我精神的重建和自我人格的完善。

文言文教学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教学上,最终只剩下文字而湮没了人文,我觉得愧对中国五千年文化。我们的课堂若只留下形式的喧嚣,而不能沉下心来进行情感的对话,我觉得愧对一个民族。《论语》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对话已经相当成功了,我觉得我们要做的是回归。在课堂中展开情感对话,让学生的心灵和思维从参考答案中解放出来。为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插上一双翅膀,让学生以更美的姿态穿梭时空。

参考文献

[1] 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为教学插上多媒体翅膀

为语文教学插上多媒体翅膀:

“我们的教室里装上电脑了!”一开学,同学们就兴奋地老围在讲台旁指指划划着,不停地说着。确实,电脑走进我们的教室,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那是我们早已盼望着的。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生动性、直观性、参与性等特点,调动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关注、质疑和进一步探讨的兴趣。摆脱了过去那种单一的、静止的状态,带来的是一个多彩的、流动的世界。鲁迅 先生曾说过:“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正符合孩子认识世界的规律,把抽象的变成形象的,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把枯燥的变成趣味的,激发学生想象,使学生更能接受,并能够突出要点,为语文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此外多媒体还能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印象。

在学习《九寨沟》一文时,我通过制作课件,链接网页,借助多媒体手段,把九寨沟的自然景色、珍禽异兽如数家珍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并通过文字资料等相关信息的阅读,让学生去感受到九寨沟的神奇,体味九寨沟是个充满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这些单靠我们老师的嘴巴可是达不到的。

先前作文讲评课上,一直把学生的习作,挑几篇拿出来读读,之后稍微提出点修改意见便罢。如今有了电脑,在作文讲评课时我可以有针对性地把需要修改的作文输入电脑,然后请全班同学一起集思广益,大家边读边修改,你一言我一语,反复斟酌,反复推敲。同学们热情高涨,那作文水平自然也就得到提高。长此以往,如此这般,语文课堂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借助网络也是语文多媒体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让学生利用网络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能够充分发挥其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素质和创新素质,可以说向老师学习是有限的,向网络学习是无限的。课间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如:九寨沟有哪些自然景色?徐悲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美术方面有哪些成就?通过上网搜索信息,让学生掌握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他们的阅读面,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真可谓益处多多。另外上网,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关心学校网站,闲时可以上网瞧一瞧,看看学校新闻,最近校园内发生的重大事情;也可以看看我校学生写的日记,感兴趣的也可发发帖子,或者自己也写上一篇,一展才华。

总之,一间进入宽带网络的多媒体教室,就是一个世界,它能够让师生自由、轻松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但愿多媒体普及之后,我们的老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早日插上坚硬的双翅,自由飞翔!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四篇:让仿写为作文教学插上个性化翅膀

让仿写为作文教学插上个性化翅膀

四川省平昌县坦溪小学 王正科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作文教学千人一面,平淡化、简单化、模式化倾向,用实践经验探寻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仿写途径。文章提出了破解困境的三个渠道:个性化思维是基础,引导学生言为心声是关键,坚持多样训练是方法。主题鲜明,论据充分,举例详实,具有借鉴意义。

【关 键 词】仿写 作文教学 个性化

走独特之路,品百味人生,写锦绣文章,做真实自我,这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常给学生讲的一句话,可是面对学生实际,仍深感作文教学面临着许多困境,诸如学生思维方式的单一呆板,情感体验的空泛拘谨,结构布局的简单机械,行文手法的如出一辙,文字语言的苍白无力,换言之,生活体验的局促单调,人文精神的日渐匮乏与活跃思维的凝滞扼杀,最终导致了写作的千篇一律,面目可憎。

我以为,许多学生在写作中之所以失去灵动、灵巧、灵性,与沟通交流环境的相对狭小,急功近利的心态,快餐式、多元 ‚文化‛的夹击有着紧密的联系,凡此种种加速了作文教学的平淡化、简单化、模式化倾向。学生作文中少了生命深处生动而丰盈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真实体验,最终导致了鲜活个性的缺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等等。这些描述无一不是作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和基本要求。从这点延展开去,写作其实就是用心灵与自然、人文、社会的过去、现在、将来的自主自由交流,因此它必须是人文性的、生活化的、个性化的,我们要坚持倡导做真人,叙真事,诉真情,真正让学生成为个性化的人。无疑,这最好的工具就是个性化的语言。

那么怎样才能驾驭和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呢?我以为,加强仿写,就是最佳途径。仿写是不仅是习作的起点,也是创作的起点。写作要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把眼睛看到的、心灵感悟到的、头脑思考到的写下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生命出发,使作文成为学生张扬生命、激扬文字、放飞想象、袒露心灵的途径和方 1 式,张扬个性,才可能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尽管我们看到了学生作文中出现了新的词汇、新的题材、新的语气,但很难感受生活的美丽、语言的魅力,生命轨迹的真实,情感的真诚体验。要使学生作文有生气,充满个性,我们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模仿起步,学会学习,不断提高。

因此,我们要重视仿写这一起点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仿写入手,使学生能言之有物,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关于仿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7-9年级学生‚能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进行仿写、扩写、续写等,做到语言准确,连贯,流畅。‛仿写便以此为依据,主要涉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能力、创新能力。它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下,要求我们参照提供的某些条件而模仿写作,它常常兼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义连贯、修辞运用、风格协调等许多方面,间接检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及文化修养,反映出判断、分析、理解、归纳、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有较强的综合性。我们要强调学生把学过读过的好的句子、段落或篇章,就要及时运用,加以模仿,借以表达自己熟知的人、事物、景物或阐述自己的见解,观点,感受。

一、仿写,从仿思始,鼓励和培养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宋代大家陆游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苏东坡也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作文是思维方式和能力的综合展示,所以首先要追求写作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主题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是需要长期坚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启发思路,授人以渔,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很畅通了。”联想很像串联的灯,电通灯亮,一亮一串,形成一条链。联想力、想象力,是衡量创造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同时,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联想力、想象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桥接。

例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内涵丰富,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它所展示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应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教师指导学生从诗句词语入手,反复感受诗的意境,调动生活和知识积累,多角度(形、态、声、色、味)多方面描绘想象的图景。从学生习作看,学生心中的图景各具个性色彩,我们允许大同小异,鼓励多样化,以此起到激发作用。

学过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美的四季,我们都要给学生这样的一些作文要求:

一年四季,春去秋来。秋色,秋晨,秋夕,秋味,秋意,秋韵……请你以“秋”为主要对象,多感官,多角度,多方式去描写你所熟知的秋天,写景状物,表达感情,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注意动静、虚实结合,写一篇作文。

我常常都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的,不论天晴下雨,只有让学生臵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才会写出有内容的文章来。走出户外还是受时空的限制,就要求学生要适当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游目骋怀,放飞思维,从秋蝉的残声想到它夏日的绝唱,从黄叶的跌落想到它昔日的浓阴,想到秋虫的欢快,冬的慈善,农民秋收秋种的喜悦,甚至自己变成一只自由的鸟儿在湛蓝中飞翔……让学生注意联想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注意联想桥梁的架构,注意联想的丰富性,注意联想的定位和联想的引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增强了联想想象的能力,使文章丰满而立体,重要的是增强了创造思维能力,在表现个性的过程中发展了个性。

2、重视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深刻的思维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刘心武曾对文学青年说,倘若仅仅是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学生们在写作中只要能够做到有新的发现,能够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做出创造性的运用,就算是具有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对文章主题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语言的创新诸方面都起着决定作用。

大家熟知的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曾写过《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显然,曹植以豆自比,以豆萁比兄长曹丕,同情自我,指责豆萁。而郭沫若反其意而行之,以创造性思维写了一首《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本是同根生,缘何甘自毁?”郭老笔下的豆萁,完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表现了一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令人耳目一新。又如,关于‚爱‛的话题的作文时,我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老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老师能关注全体,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希望社会更多关爱那些需要关心的弱势群体。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其实,这种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

很显然,仿写离不开思维的模仿,其关键是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作文教学就是要诱导学生将侧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有张力的思维空间。事实证明,大量这样的练习,可以逐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设了良好的作文环境。

二、仿写,要重仿说,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情感。

当代中学生尽管生活在亲情与社会的呵护中,虽然少了更多苦难生活的磨砺,但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这是写作教学万万不能忽视的。

对于学生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老师要时刻去发现,大胆去肯定,积极去引导。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出来。如何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出“只有我才有”的心灵话语,表达唯我独有的个性化思想?

第一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将假话、套话、空话拒之门外。

第二要鼓励学生真正说出从自己心里悟出的理,将大话拒之门外。

最后要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真正感动着、感动了自己而又非抒不可的真情实感,将空话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拒之门外。

老师们只有以宽松和谐的思辩氛围才能催生出具有一定深度感的创见,学生才能从习焉不察的生活素材中挖掘出烁烁意蕴,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与人类精神现象的契合,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来振聋发聩的启迪。要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不用唯一标准去衡量学生的思想认识,要善待学生的创见,惟此才能让学生保持新奇,善于捕捉,不惟权威,勇于自主,彰显个性。

例如,今年四月我们九年级3班举行的一次校本课综合性学习——语言的力量。我和几个学生经过精心准备,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的空间,配合相关的报道片段,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了几组热点的新闻图片,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从中让同学们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同学们踊跃发言,言之凿凿,其中一个平时矜持,寡言少语的女生语惊四座:

‚当‚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以后,国人无不震撼,一个庞大的知名品牌轰然倒地;‚地沟油‛事件被再次搬上大众媒体时,国人无不触目惊心,一个廉价简单的利益链条仍在继续;还有‚学生手机串黄‛事件、煤矿死亡数误报瞒报事件,‚范跑跑‛‚楼倒倒‛‚躲猫猫‛事件,诸如此类,层出不穷……‛

有学生接着说:‚一时间,我发现人的好多东西都在退化,不仅仅只有创造了人的本身的劳动,更多的还是良知,习惯于安全事故后的亡羊补牢,习惯于事不关己的侥幸,习惯于被骗被坑被宰被涮的麻木。……‛

又有学生及时补充:‚穿越历史的窗棂,我们透视了无数奸商、政客与小人的魂灵,或隐匿、或标榜、或潜藏、或招摇,但都是贪婪凌驾了本性。如果有一天,人类在地球上消失,那一定是变异的‘良知’种下的祸根。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理应承担起呼吁的重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良知成为做人的宏伟蓝图上最亮丽的底色。‛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平等、民主和自由是何等的重要,只要我们肯于动脑筋,让每一课都充满新鲜与生动,那么我们的教学必将活力无限,学生有了说的自由,就会自然产生说的欲望,就可将真正自己的思想、性情、审美趣味、人品等随口语与文字一同流泻出来,汇入我们的心灵深处,激起波澜。

三、仿写,走向创新,鼓励作文语言风格的个性化。

写作时如何让每一个词都能触碰到情感的温度和个性的震颤,怎样让每一个词都鲜活灵动起来,从而深深打上作者个性化的印痕呢? 通过仿写可以让学生从词语生动、句式多样、善于修辞、意蕴丰厚方面寻到新路,且形式多样,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用语生动首先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词语的灵活搭配需要打破常规,认真揣摩,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如“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积淀。读它的青、读它的绿、读它的和谐、读它的静谧。”这一“读”字就是应超 常搭配的需要产生的。

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如 ‚岁月在您额头镌刻苍劲的年轮,您的身旁却崛起一片蓊郁的森林;岁月在您头上抖落缕缕银发,您的面前却展开无数灿烂的笑脸;岁月在您的肩上重压烦恼的印记,您的脚下却延伸无数锦绣的前程;亲爱的老师,谢谢您!‛ 还如‚您润物无声,催百花争艳;您艳阳普照,令万木葱茏,老师,谢谢您!‛语言别具风格,新颖别致。长短句结合,整散结合在表达上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娴熟使用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像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应用比喻关键是要准确、新颖,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喻体要新。如给老师赠言“你是港湾,送出远行的航船;你是苗圃,哺育参天的大树;你是蓝天,放飞激情的梦幻。你是我梦想升起的地方,你是我心灵启程的跑道,你是我翻飞翅膀的苍穹,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对你的爱,永远不变!”这段比喻排比新奇而合理,广博而贴切。

文句有意蕴主要表现为句子含有丰厚的内蕴,追求警策性、哲理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使句子增加厚重感,让人读后产生思想的享受,以及联想的收获。要写出文句的意蕴,需要常常对事理进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常常优化自己的语言习惯。只要有心追求,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写一些这样的句子并不难。下面辑录一些我与学生们仿写的语句片段。

毕业晚会的开场白:青春是一杯醇香的美酒,青春是一首雄壮的乐曲,青春是一江澎湃的潮水。同学们,人生最值得珍惜的就是青春。面临毕业盛宴的终场,我们无需悲伤与惆怅:昨天,老师的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今天,我们的并肩作战历历在目;明天,共同的美好梦想热情招手。三年前,是老师牵着我们的手,今天,让我们牵着老师的手,一起跳起来,唱起来,舞起来……青春无限,创造未来!

青春寄语:

1、我们的生活是一本书,在每一页晴朗的日子上,都闪耀着太阳鲜红的印章”。

2、你纯如水晶,亮如明月,沉如潭渊,洁如白雪……相信你,前程似锦。

3、愁也罢,悲也罢,都会随风而逝;思也罢,念也罢,都会沉如心底;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挂云帆,济沧海。

4、送你阳光,替你驱散阴霾;送你细雨,替你洗却疲惫;送你清风,替你拂去轻愁;送你明月,替你分享烦忧。

5、惦记,无声,却很甘甜;问候,平常,却很温暖;信任,无言,却很真切;祝福,遥远,却很贴心。

6、成长旅途 6 的酸甜苦辣,缤纷岁月的嬉笑怒骂,青春年少的爱恨情仇。终成记忆,终成风景,终成诗行。让我们把一切美好,珍藏心底。

写给母校,老师——

1、三年前,我们慕名而来,因为你的宽容、豁达与慈爱;三年中,我们惺惺相惜,因为你的仁爱,渊博与进取;三年后,我们难舍难分,因为你的博大,开拓与爱恋。

2、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你都是我梦的唯一;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你都是我心的知己;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你都是我情的归依。

3、一支粉笔书写您生命的轨迹,两袖清风挥洒您人生的华章,三尺讲台留下您灿烂的笑容,四季安康是我永恒的祝福。

4、忘不了您和风细雨的安抚,荡涤了我心灵的淤积;忘不了您浩瀚东风的叮咛,唤醒了我心灵的沉睡;忘不了您急风骤雨的批评,鞭笞了我心灵的狂傲。

5、您用美的信念耕耘心灵,您用爱的阳光温暖心灵,您用善的甘露滋润心灵,您用花的事业浸染心灵。

6、您,太阳一般公正,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比父亲更严峻,比母亲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天底下最亮丽,最温暖、最灿烂的名字。

给神舟勇士的短信:神舟跃寰宇,五星笑苍穹。是你们,令华夏儿女扬眉吐气;是你们,令神州大地威震四海;是你们令世界肃然起敬;谢谢你们——天之骄子

课本插图的注释:(‚神舟五号在太空‛图片的注释)蓝宇深处的中国使者。(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插图的注释)月球上的外星人;(青年时代的冰心照片题写注释)一片冰心在玉壶,万千真爱写春秋。

创建和谐社会的宣传语:自然和则美,生命和则康。人类和则安,世界和则宁。和谐是鸟儿强健的翅膀,没有它,人类就无法飞翔;和谐是汽车提供动力的引擎,没有它,人类就无法奔驰;和谐是桅船的白帆,没有它,人类就无法远航……

推介自己的家乡:巴中——川东北的门户,红色的革命圣地。她是绿色宝库,天然氧吧,银耳之乡,核桃之乡,巴蜀酒乡;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素有诺水洞天,光雾红叶,南龛造像,白衣古镇的旖旎风光,更孕育了天文学家张思训,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坚,世界文化名人晏阳初,神舟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人……风景这边独好——巴中

新解人名: 孙家栋:问苍穹,探月宫,家国栋梁 谷超豪:穷数理,求百通,志超群豪 邓静怡:宁静致远,怡然自得……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建立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勤于思考,认真动笔,追求个性,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见到应有的效果。当然,模仿,仿写只是个性化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才是目的,个性化的仿写必然会激发出创新的火花。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展示才情,弘扬个性,在模仿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充分体会范文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基础上,独立思考,独立写作,写出个性化鲜明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刘正伟、王尊亚《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写作》《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年第7期

2、张虹《质朴中绽放个性》《语文教学之友》2006年第5期

3、王先海《建构个性化作文评价的新体系》《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2期

4、孙树元《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5B期。

第五篇: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常州市五星中心小学

谈丽婷

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己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关系到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结果的评价等。

(1)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科学技术发展,趋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苏教版的小学语文第十册《秦兵马俑》这一课,兵马俑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威武的兵马俑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还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2)与教学活动的导向的整合

同传统教育信息的组织形式相比,计算机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信息结构类似人,特别是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信息组织形式。利用这种计算机信息结构,可以充分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生活生存能力。

按照杜威的观点,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以及事物怎样做有密切关系。网络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在“做中学”展开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的展开和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成。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进行的。这种方式适应了儿童喜欢自主参与、探索体验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获得学习动机的原型,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很自然就形成不确认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肯罢休的心理,加之软件提供的生动的多媒体反馈信息,又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搜索与提取过程,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致勃勃的创造活动中,在真切把握认知对象的感受下展开学习过程。学生在获得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亦获得了具有创造意义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完《秦兵马俑》这课后,我让学生针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有关兵马俑的问题,利用网络,进行深入地研究,再把学习研究的成果通过电子小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的乐趣,也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3)与教学方式的运用整合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秦兵马俑》这一课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兵马俑的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整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

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些课中,我就从网上下载了许多金字塔、维也纳的照片,以及记述金字塔、维也纳及音乐家的的文字,链接在自己的课件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直观的资料。

又如在《一次特殊的葬礼》教学中,我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情感的整合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白鹭》是一篇介绍白鹭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课件,课件里的白鹭高贵优雅,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白鹭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白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白鹭很美丽,真可爱,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白鹭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白鹭。”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白鹭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课件中白鹭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我认为:组合“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怎样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

运用声像媒体,创设创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地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紧张的智力劳动。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下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如: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荔枝》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对学生说:“为了明年的荔枝节有更多的人来深圳品尝荔枝、观赏观赏,看看荔枝有哪些地方逗人喜爱,然后写信向外地的亲朋介绍,好吗?”下面我们一起去深圳。接着播放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呈现一片荔枝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一下子被吸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荔枝,堆满筐的荔枝,剥开壳的荔枝,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共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荔枝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荔枝成熟时,当你走进荔枝园,就能看到树上一串串鲜红的荔枝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荔枝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品尝美味可口的佳果呢!”„„当我再放放录像,选择“荔枝森”“一串串荔枝”“荔枝外形”“荔枝肉”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抓装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观察方法,“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写”的兴趣。

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让吟诵为文言文的教学插上翅膀》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让吟诵为文言文的教学插上翅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多媒体为音乐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让多媒体为音乐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当前情况下我们如何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发挥网络的作用,进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中学音乐教学实践和研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结合......

    让兴趣教学为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

    龙源期刊网 http://.cn让兴趣教学为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作者:赵秋亚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04期摘 要:本文分析了学生化学学科越学越差现象背后的原因,即学习方法不正确、学......

    让教学反思为化学教学插上翅膀(5篇范文)

    让教学反思为化学教学插上翅膀 宜兴市官林中学 胡一平214251 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教,如何教得更有效,更切合新课程实际,更切合新时期学生实际,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

    让多媒体为课堂插上翅膀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指出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通过自己教学中的实例和经验论述了在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避免的一些......

    让思想为生命插上翅膀

    让思想为生命插上翅膀近期,我阅读了薛瑞萍老师所著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是薛瑞萍老师所写的一本教育随笔。读完这本教育随笔,我深深佩服老师精湛的教育技巧,渊博......

    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插上翅膀

    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插上翅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一线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比较......

    信息技术让小学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信息技术让小学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摘要:本文从六个方面谈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所彰显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训练听力和朗读能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