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
兴化市第一中学教案
在风雪中寂寞的大街又号叫起来了 各色各样的人跑满了街
年轻的人排在商店的窗子前跟着音 乐唱歌,和姑娘们一道说笑
街道的转角也是人,哀哭的,老人,孩子,母亲们
大家讨论以后还有疑问的是3、4、5这三题,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3.三个场景中的人们可以归为哪两类?在这两类人活动的描写中运用何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些富人中实际上也包含了两种人:外国人和少数衣食无忧的中国人。他们在干什么?
外国人和一些衣食无忧的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谈情说爱,唱着欢快的歌,尽情享受春光;(批判讽刺)
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在春光里乞讨、哀哭。(同情悲悯)这两类人的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板书)
4、汪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从哪些方面勾勒汪林的形象?(我们先找一找文章中写汪林的句子)
明确:春光融融的白日,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逛逛街,晒晒太阳,吸着烟卷,腋夹情书;晚上,又来到中央大街与外国女人说说笑笑,享受着热闹的都市夜生活。“天真暖”,“又换一套衣裳”,她对天气的暖是敏感的,但她对被人间遗弃的人们的“冷”是迟钝的、麻木的。
汪林的快乐是建立在殷实的物质基础之上的。作者从衣着、语言、活动等方面,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个衣食无忧,心中只有自我,并不关心底层人民冷暖的小姐形象。
作者借此揭示出三十年代日伪统治下社会的冷酷,并且反衬出下层人民的辛酸和痛苦。
5、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题的含义?
自然界的春意的确挂上了树梢,而人间的春意呢?
这边是迫于基本生计的乞讨、卖艺,那边却是夜夜笙歌,舞影婆娑;这地方还是真正的人间春天吗?真正的春意应当注满每个人的心,不是偏向于极少数的人。可见题目中的“春意”是有其象征性的,不仅指自然界的春意,而且指社会的温暖。(板书)春意:自然春意 人间春意(象征)
(ppt)萧红用饱含忧虑的笔触抒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呼唤着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
除了3、4、5三道题目以外,还有位同学在小纸条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感觉这篇文章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当中。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联系写作背景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看ppt)
三、品味语言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在本文中的语言很有韵味,质朴之中不乏清丽,有些
兴化市第一中学教案
《春意挂上了树梢》教学反思
高二学生在学完《史记》《唐诗宋词选读》后再来学习现代散文,觉得文章一读就懂,没什么可抓了。于是上课时,学生的兴趣淡了,注意力分散了,课堂变得不如以前活跃了。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人只有通过主动加工信息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学生这样的状态无疑会影响学习效果。于是,我对自己所教内容进行反思并意识到,教学《现代散文选读》,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要针对教材的特点,要针对选修课的特点,来寻求突破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探寻创作意图,激发学生思考作家创作多是为了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文学是情感的产物,散文更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散文作家直接面对读者、面对人生,坦诚地表现自我的思想情感,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认识和体验的桥梁。《现代散文选读》中,很多文章都渗透了作家的深度思考,如《翡冷翠山居闲话》《云南冬天的树林》渗透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寒风吹彻》《大海和吹拂着的风》渗透了作家对“生命”的深度思考;《春意挂上了树梢》渗透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二、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风格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打破了传统的先介绍作者的教法,而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联系作者,而不仅仅是为了这一形式。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肯定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四、利用学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打破传统的形式,突出重点难点,通过小组内讨论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学案上有5个问题,请同学们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一下各自的答案。如哪条题目讨论以后还有疑问,把题号写在小纸条上,交给老师。如果哪位同学有学案上没有涉及到的其他问题,也写到小纸条上交给老师。
第二篇: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
春意挂上了树梢(萧红)
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
赵静
教学目标:
1、品读文章,感受萧红作品语言的感染力。
2、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及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及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上世纪30年代,在日本占领下的哈尔滨,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深受鲁迅的赏识,她的名字叫萧红。她的命运十分悲苦,正因为如此,她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和她有同样命运的底层劳动人民。曾有人这样评价萧红:“她絮絮地讲着无穷无尽的痛苦,她的眼睛里满是悲天悯人的善良,和‘我是这世界的一部分’,这样高度地责任感”。今天我们走进她的《春意挂上了树梢》,去体会她悲天悯人的情怀,学习她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二、整体感知:(以 “春意”为线索)
1、自然的春意
师:请同学自由朗读全文。读完后请告诉老师文章中描写自然春意的句子。(春意:自然)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老师都沉醉在这融融春意中了。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春意”的呢?老师先来做个示范,比如说第一句“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作者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北方三月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来了,人在哪里呢?自然的春意带动了哪些人的活动?
2、人间的“春意”
文章内容:(学生读课文相应的段落)
叫花子街头乞讨;瞎人拉琴卖艺;汪林逛街晒太阳,谈情说爱,和外国人狂歌曼舞,享受夜生活;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在墙角哀哭。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些人物活动分成两类来总结。生自由回答。
总结:极少的上层社会的人才能感受到春意,大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感受不到人间的春意。文章为我们展示了两类人,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反衬出底层人民的不幸与痛苦的,他们感受不到温暖,感受不到人间的春意。
师:那我们读到的这种社会现状,作者在文题中有没有暗示? 生:“树梢”
师总结:从“树梢”我们就能看出,春天的温暖和快乐只有少数上层人能感受到。师:由此可见,《春意挂上了树梢》这个标题虽表面上给人诗意和温暖,可是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但实则呈现的是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作者悲天悯人的善良。那文中还有没有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呢?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史铁生《我与地坛》“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明确:反语,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对富人的冷漠的不满。(2)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明确;运用对比,写出了两种人不同的生活遭遇,说明阶级的分野,人世的不公平与季节无关。揭示了世道的冷漠和不公平。
(3)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过渡:有一些情感是必须结合背景才能深刻的理解的。
四、问题探讨(小组讨论)
朗读第13-15小节,着重15小节,了解背景和社会状况。
1、“两类人都是不幸的人”,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请同学们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其实,老师觉得文中所写到的两类人都是不幸的人,这是特定的社会背景造成的。穷人的不幸主要是物质的贫困、身体的疾病及生存的艰难,他们时刻面临着饥饿甚至是死亡。外国人和像汪林那样的年轻人,虽然他们物质充裕,可是他们精神空虚、麻木,面对民族危亡,无动于衷,面对人民痛苦,冷漠麻木,病态的寻欢作乐。而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民族的问题,是因为民族遭受欺凌,人民生活才困苦不堪,那些纸醉金迷的人却意识不到,毫不觉醒,这是民族的悲哀,所以我要说作家要表明的是:两类人从民族生存状态来看,都是不幸的人。
2、前后两处照应的句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呢?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
第一处:从自然角度说,北方三月,春意尚浅,花还没有开放,人们嗅不到花香。第二处:(1)那些穷人,他们挣扎在贫困线上,面对饥饿、面对死亡,他们嗅不到人间春天的气息。(2)作者从汪林这样的年轻人身上是看不到希望的。他们关注的问题都与自我生活、自
我享受有关,他们嗅不到民族危亡的气息。(板书:民族)
作者向我们揭示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现实(阶级的分割、世道的不公平),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生存状态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忧虑和思考。
五、拓展提升:情感培养,价值引领。
是的,作者不仅关注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更注重揭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社会不公与黑暗。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善良,同时也看到她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强烈的爱国情绪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虽然萧红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我们不能完全体会作者的情感,但是作者强烈的爱国情绪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是任何时代都应该具备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应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民族的危亡和生存。
师:在我们生活中,依然还生活着这样一群人(展示图片),当我们哼唱着自己小小的幸福时,请别忘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们。因为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六、拓展练习:
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七、课堂总结: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善良的,但未必都是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做人不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还要有一颗责任心,要有自觉的责任感。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盎然的春意一定会洒满人间!
板书设计:
春意:
自然、人间、民族
树梢:
悲天悯人、社会责任感
教学反思:
第三篇:森林公安民警给树木挂上了
乌拉特后旗森林公安民警给树木挂上了“身份证”
近日,乌拉特后旗森林公安局的民警们为各派出所院内及房前屋后的树木上挂上了二维码标识牌,吸引了许多群众纷纷驻足,拿出手机扫码。原来,为了创建“园林式”派出所,宣传普及园林绿化知识,乌拉特后旗森林公安局将新红和西补隆两个派出所的房前屋后用小绿化带围成开放式的小广场,并特别制定了400多块树木二维码标识牌,分别悬挂在各派出所园林绿化带内,二维码标识牌就像树木的“身份证”,人们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它们的名称、科属、分布、生长习性等知识,增强了园林绿化的科普性和趣味性,吸引广大群众来到小广场休闲、健身。在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这一举动也极大地丰富了派出所的警营文化建设,绿化美化了周围环境,使群众更加了解森林公安工作,支持森林公安工作,推动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打造了森林公安“新名片”。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森林公安局将创建“园林式”派出所做为工作重点,从2016年开始起,先后投入建设资金280多万元,对西补隆派出所和新红派出所院内原有土地进行改造,回填换土,铺设浇水管道,安装防晒网,栽种云杉、樟子松、桧柏、垂柳、紫叶矮樱、水腊球、丁香常等绿树种900余株,栽种白腊、金叶榆、山桃等乔冠木500余株,栽种绿篱280米。同时根据规划整体要求,在新红派出所新建小游园3500平方米。两个派出所总体绿化面积达5100多平方米,占整个派出所建设用地的50%。现已建成了草坪、地被、树木、园路等花木交错搭配的园林景观。目前投入建设的两个园林式派出所已初具规模。
第四篇:五年级音乐第一课 春意 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 意
一、教学目标: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告“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锄头 的赞美。
3、在学唱歌曲的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4、聆听《春水》,感受比喻人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掌握切分音
2、了解挪威作曲家的创作背景。
3、用小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雨蒙蒙地下》里对春天的赞美,及唱好全曲。
4、学习儿歌与打击乐的配合
三、教学准备:
电子琴 录音机
四、教学课时: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表演《小鸟小鸟》
1、以生态环保导入
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 要加以保护。(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
答: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等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八六拍,该拍号)(2)画出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3)按曲调的欺负,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4)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B、在教师的知道下,两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视辅导二声部。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 相互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3、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 出欢跃,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曲,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喜悦的心情,注意没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换卡的情绪。(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情绪。
4、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 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等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学习乐理知识:切分音
1、认识切分音
2、正常的强弱节奏
3、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改写成 的节奏,并唱唱,四人小组讨论并唱一唱
第二课时 聆 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呢?那里的气候条件是这样的?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初听《致春天》
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区别每一段落主题曲的区别,和第二声部伴奏片段等)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要求学生讨论后完成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5、三度欣赏创作
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6、结:同学们对春天的热情和祈望的心情都描绘得非常完美。表演《春雨蒙蒙地下》
1、气象知识导入:
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问:(1)人们是这样来形容春雨的?(2)还有那种天气现象呢?(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问: 歌曲的情绪是这样的?
“刷刷刷”是什么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模仿的下雨声“刷刷刷”。(1)前面部分的小节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粒度的变化要求唱好二声部。
4、师生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部分。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2)讲解切份节奏及切分音唱法(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在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和讨论歌词词义问:(2)第一段歌词是什么含义呢?
(3)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借景抒情)
(4)在理解歌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和配上打击乐,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第三课时 聆 听《春 水》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问:春水从和出来?东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有这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问:(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这样的情绪?(3)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歌词上划上小节线
4、儿歌与打击乐
(1)在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2)两人彝族练习,即一人读一人拍(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5、播放歌曲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6、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7、各族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8、小结:研究成果表演。(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七、板书设计:
1.春意
对春天的赞美 切分音—— 强弱
第五篇:第一课 春意 1、2课时教案
第一课 春意
小鸟、小鸟
授课年级:五年级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第一乐段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乐的音乐动机“ ”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第二乐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调在六度大跳后紧接连续同音反复和下行级进进行,并用“ ”这样的节奏,配以连贯的衬词“啦啦啦„„”一气呵成,使得歌曲的情绪更加热情欢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演唱《小鸟小鸟》,感受歌曲借景抒情,节奏、节拍的不同变化来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培养对音乐审美能力、对歌曲的演唱能力的创作手法。[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教学难点] 表演《小鸟、小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随着春风暖暖的吹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到来。来让我们深吸一口气„„(师生同做),享受一下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暖意。你能用什么词语来描绘春天的词语呢?
2、师生交流。(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
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
1、引入学习:“瞧,春天的小鸟小鸟也在歌唱了!”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交流体会。
4、学唱歌曲调:(1)老师范唱曲调。
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
(2)先学唱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老师范唱——“边听边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复习6/8的指挥图式。
C、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划拍边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两小节)。D、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E、完整的演唱第一部分的曲调。(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部分)曲调。A、老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B、分声部学唱。
C、分声部练习,重点辅导低声部。(4)练习合唱
A、在老师指导下,两声部先唱好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两小节)。B、指导开头音的和声练习。
C、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5、学唱歌词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2)用“LA”唱全歌。
(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感情。
(4)指导演唱:注意指导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休止符。
6、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老师小结
板书设计: 小鸟 小鸟
6/8
第二课时
致春天
授课年级:五年级 [教材分析] 钢琴曲《致春天》
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苏醒,生机勃发。春天,她又是许多著名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致春天》这首钢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挪威地处北半球的高纬度,冬季漫长而黑暗,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人们热忱地企盼春天的降临。一旦大地回春,人们的心情将是何等的欣喜和珍爱啊!钢琴曲《致春天》正描绘了春天降临大地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乐曲为单三段体结构。由主三和弦构成,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的两小节前奏,向人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在这高音区清亮的和弦伴奏下,左手奏出了A段柔美、质朴、富有北欧风格的旋律,平静而深情。中段(B)出现了一个深沉而富有动力性的音调。它在低音声部的低八度音的配合下,由中音区不断向上推进,有如春天来临的脚步声,一刻也不停息。同时也表现了人们期盼春天降临的殷切心情。此时,高音声部以八度奏出强而有力的长音,中、低音声部则以四分音符的和弦为之伴奏。随着旋律不断上移,情绪益显激动,仿佛人们在向春天发出呼唤。在小节之间的短暂间奏后,A段柔美的旋律再次出现。但音区移高,并且八度演奏,加上流丽、晶莹的分解和弦音型伴奏,显得格外绚丽多彩,人们的情绪也更为欢畅热烈。尾声是一连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好似花蕾初绽,色彩缤纷,引起了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多少无穷遐想。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歌曲,引起了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多少无穷遐想。 [教学重点]
有效聆听《致春天》,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教学难点] 旋律的起伏与变化,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
1.分声部演唱歌曲。
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3.初步聆听,想: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
4.复听: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完成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饿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象在图形谱上填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饿平静、期待、热烈。
四、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 致春天 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