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漫画教学个案探索(共5篇)

时间:2019-05-15 06:0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高年级漫画教学个案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高年级漫画教学个案探索》。

第一篇:小学高年级漫画教学个案探索

课外小学高年级学生漫画教学个案探索

摘要:处于小学4到6年级的学生普遍对更高级的动漫、漫画或者是接近于动漫风格的图像感兴趣。特别是课外美术教学中,一旦涉及到动漫内容,学生将表现出极大兴趣。笔者将简单分析其原因,并简述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关键词:课外美术 小学生 动漫 教学

1.漫画教学的背景

不得不说,日本动漫影响了不只一代中国人。像圣斗士、七龙珠、福音战士、灌篮高手等影响了80后和90后,像火影忍者、海贼王、柯南等影响了90后和00后,又比如东京食尸鬼、你的名字等动漫又在影响新的青年人群,等他们长大了,又变成了他们的回忆。

在大多数热血动漫中,都会表现主人公为了梦想坚持到底,为了友谊付诸热血等,从而传达出一种正能量,这样的正能量又在影响观看动漫的学生,难免不让他们热血沸腾。或者是动漫中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打斗画面,扣人心弦的剧情反转,都会让人心潮澎湃,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在学生想起这些人物形象的时候有一种感情基调。如果再告诉学生今天画这样一个他喜欢的人物,那么他将保持比平时更强的专注力,表现出比其他题材更浓厚的兴趣。俗话说“寓教于乐”,正是因为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笔者才如此重视在高年级小学生中开设漫画课程。

为什么动漫教学又是在4-6年的范围内?可以观察,4年级的学生在9-10岁左右,6年级的学生在11-12岁左右。4年级的学生正好渡过了“样式化阶段”[1]来到了“党群年龄”阶段[2]。而5、6年级的学生则到了“推理的阶段”[3]。如此学生才基本具备了学习漫画的心智,而没有违反教育心理的规律。在样式化阶段时,学生把房子、树等具体事物归结固定的图式,比如一个5岁的学生在他社区中没有三角顶的房子,他的画的房子也全部是三角房顶的,这些就不利于漫画学习,或者说可以画一些儿童动画片里的图像。到了“党群年龄”阶段,就开始摆脱图式,有了一些写实概念。到了“推理的阶段”就更是对视觉形象有了更深入的把握。年龄的成熟导致的身心成熟为漫画教学创造了客观条件。2.漫画教学的方法及经验

在正式上漫画前应该做一些铺垫,比如先穿插上一些线描人像、速写人体。讲授人体比例的基本知识,但是又不能对学生造型要求过高,只能大概依照比例,倚重于浪漫主义的方式来教学。第一阶段:漫画人体,首先不对漫画人物面部做任何要求。一开始力求学生把视野放在整体上。也就是人物动态和比例。此时应当给学生一些图片做临摹,正所谓“师今人,师古人。”图片应当是一些漫画大师的线稿,线条简单表现人体,不宜繁琐。图片涉及漫画人人应该尽量广,让学生挑选。人物面部可以准其不画。比如:火影忍者线稿集。通过伯里曼人体结构丛书等,讲解人体比例,然后教师以漫画线稿临摹做出示范。告诉学生要以之前画线描画速写的办法来,用几何图形,长线条来概括动态和比例,开始用铅笔画,一定要画轻一些,为了方便修改。接下来再用确定的线条来画出最后的效果。要求学生比之前画速写更简洁、流畅。同时区别简洁和简单的概念。画完后用马克笔勾型,再把铅笔画确定的线条勾勒一遍,过细的地方可用签字笔勾。对于速度快的同学,一堂课(2小时)可以要求其画两个人体。要求:基本达到比例结构一致,服饰能够进行描绘,有穿插关系。第二阶段:漫画人物,着重从人物五官、发型、头骨讲。三庭无眼的关系,用PPT来详细分析。画头的方法,相信很多动漫用丛书都有讲。先当作一个椭圆,然后用垂直水平两条线做面部位置确定,再在头骨的基础上画上头发。注意学生容易被头发吸引,而导致头骨结构变形。眼睛怎么画还要做一个专题讲解,漫画人头对于嘴巴和鼻子描绘都较少,重点是眼睛,特别是在日本动漫中,当然特写镜头列外。过程中遵循从整体入手到局部方法。图片准备的时候,要提前了解学生对于动漫的喜好,尽量准备学生喜欢的动漫内容。要求:头骨正确,五官位置基本合乎视觉经验。

第三阶段:漫画人物动作,此时要就要求学生结合面部和身体结构来临摹了。准备的图片还是基于学生兴趣的动漫人物造型,可以是一些动作大胆和表情丰富的人物形象了,也可以让学生课前自行准备感兴趣的动漫图片。(游戏人物也可)避开一些过于复杂的彩色CG图片。过程同样用铅笔起形后,用马克笔勾型,然后用马克涂色,像黑白漫画书一样涂出黑白灰区域,进一步向完整的漫画靠近。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些口诀也能用上,如“将无项,女无肩”、“文胸武肚”、“坐看五,立量七”、“若要笑,眉弯嘴翘;若要哭,眉锁额蹙。”要求:学生绘画的人物基本形态相似,动作大概一致。人物形象符合视觉审美经验。第四阶段:漫画故事情节,用直尺画好分镜头格子。结合前几个阶段的练习成果,临摹一整页漫画,向完整的一张漫画做出靠近,要包含故事情节、场景、对话等等。难点就在于学生可能不具备处理宏大场景的能力,选图时应该避免。然后是处理画面中灰色区域,可能用马克笔和签字处理黑和白很好说明,但是灰色区域就较难,应当尝试用速写和钢笔画里面的技法来做处理。要求:形态准确,涂色均匀,分镜头边框涂黑,简洁美观。总课时:8堂课(1堂课2小时)。每个阶段上2堂课。前三个阶段1堂课画一张作品,第四阶段分成2堂课画一张作品。工具准备:铅笔(2-4B),橡皮,马克笔,签字笔,直尺,A4-A3复印纸,图片素材。

此刻的漫画教学倾向于临摹为主,是为了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播下一颗漫画的种子,同时带动其他绘画方式的发展,而不是强人所难就要求学生就此进行漫画创作。漫画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在“科学理性”和“浪漫表现”的教学中平衡前进。“无论是单纯的科学理性倾向,还是单纯的浪漫表现倾向,在美术教育中都不足取,因为固守一种倾向会失掉另一种倾向的优势„„美术教育只注意科学理性,就会过分地强调科目结构、逻辑性、严谨性、教学活动就会变得单调而寒冷,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的美术教育只注意浪漫表现,就会过分地强调自由,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下降,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在两极之间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4]

[1][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131-174.[2][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178-209.[3][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212-249.[4]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6.

第二篇: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思路的几点探索

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思路的几点探索

【摘要】高年级语文教学和作文写作属于语言能力提升的不同方面,但在具体教学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指导相对孤立的情况。文本按照多年教学经验即“四步教学法”,使课文讲解与作文表达有效衔接,能够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高年级语文;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语文教学讲解课文从字、词入手,以总结课文中心思想收束。作文指导却恰恰相反,从确立中心思想入手,以遣责造句收束。课文讲解与作文指导相孤立,也是致使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方面。鉴于上述问题,本人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即“四步教学法”。

一、整体入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时,就让学生带着“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此时学生的体会可能是感性的、粗浅的、零碎的,但只要跟主题有一点儿联系的,教师都应当及时地给予肯定。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学生回答“对大榕树的喜爱”“对小鸟的喜爱”“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尽管不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

二、找出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在初步明确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文章主题之后,再看看作者围绕主题安排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安排的,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如《第一场雪》围绕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以时间顺序,安排了雪前、雪时、雪后、联想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对雪后的壮美景色做了重点描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原来这跟材料与主题的远近亲疏有关系。从而使学生明白,组织材料要有一定顺序,哪些内容该写,哪些内容不该写,哪些内容应详写,哪些内容应略写,都不是随心所欲的,它们都受到主题的制约。

三、交流精彩片段,积累好词好句,领悟表达方法

读完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些片段在心目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有的修辞手法新颖别致,如“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上的积雪震落下来”;有的用词准确,描写形象生动,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有的段落描写方法丰富多样,如“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既有整体描写又有重点描写,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交流这些精彩片段,并在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摘抄、朗诵、背诵达到积累的目的,为以后的应用做准备。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享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美,受到了美的陶冶,更使学生对多种多样的表达、描写、修辞方法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从而自觉地学习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四、回归整体,深化主题

学生开始体会、感悟到的思想感情往往是粗浅的、不完整的,但随着对课文理解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也会步步深化,教师应把握恰当的时机,使学生对主题有一个较为深入、完整的把握。如《第一场雪》学生开始回答“表现了作者爱雪、赞美雪的情感”,这无疑是正确的,通过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发现,作者爱雪不仅是因为雪后的景色壮美,更是因为“瑞雪兆丰年”。再适时介绍写作背景,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灾害,棉粮歉收,人民生活极度困难。此时作者发自内心地对雪的赞美无疑是对祖国、对人民挚爱的流露。从而深化主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以上四步骤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实质上它们又是一个整体,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灵活应用。

以上是我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思路的一点儿探索,其目的就在于使课文讲解与作文教学相互结合、渗透、促进,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承学.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思路刍议[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0(4).[2]王清明.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3]吴丽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须做好“过渡”教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7).[4]薛杨虹,苏文军.谈语文教学对学生预习的指导[J].山西教育,2002(9).[5]李洪.小学高年?语文教学要努力创设“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6(2).(编辑:张晓婧)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农村的教育也引起广大人民的重视。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在小学高年级中语文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农村留守儿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探索

1农村留守儿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的现状

1.1对语文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据调查,很多的留守儿童在语文的学习方面并不上心,他们把语文的学习只当做是一种任务,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的认真表现其实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很所任并没有真正的把心思放在语文课本的学习上。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学生的语文学习方面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注意力很容易被别的事物影响,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1.2对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发现很多的留守儿童都存在害怕学习语文的心理,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像教师请教,在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时候,即使有些学生知道答案也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在课堂当中重视扮演着默默接收知识的角色,即使有的学生自身的语文基础不差,可是对于在课堂主动向教师请教问题还是很胆怯。同时因为很多的留守儿童大多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而他们对于孙辈比较宠溺,在学生的课后学习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也让很多的留守儿童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对于课后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经常是应付式的了事。

2新课程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策略

2.1以情施教,打造幸福课堂: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人文关怀教学,而在留守儿童的教学方面更要如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都在不在身边,他们的心灵较为敏感脆弱,同时面临着六年级小考的这个难关也使得学生有着一定的心理负担,为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立足于情感关怀进行语文教学,打造一个充满温馨幸福的课堂,让学生快乐的进行语文学习。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中《小鸟与守林老人》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达父母就像老人守护小鸟、守护森林一样在守护着他们,让学生明白远在他乡的父母对孩子的牵挂和爱,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多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们和教师之间其实也可以像文中的守林老人和小鸟一样成为朋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及时的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消除学生的“教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心理,积极营造一种欢乐温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明白在语文的课堂里是没有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区别,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区别,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最关爱的人,让学生不再存在自卑心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

2.2开展小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新课改实施以后,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在留守儿童的语文教学课堂之中,很多学生的性格都是比较沉闷的,不敢向教师请教问题,在课堂上也鲜少和其他学生交流,为了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成果,使得学生们能够敞开心扉,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那桥,那河,那船》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赏析,因为学生之间的话语总是可以有很多的,将学生安排在一起进行探讨,可以使那些在课堂上害怕发言的学生在组内进行发言,详细的表达出自己的课文的理解,这样小组内的学生就会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于那些不理解课文的学生来说,在听了小组同学的发言后,可以有效的促进自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成长进步。还有就是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身份总是存在一定的权威性,让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在课堂上该如何和教师相处,但是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学生的心情是愉快放松的,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自觉投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

2.3巧借农村资源,设计有乡土特色的语文活动:在农村留守儿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情景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他们对于自然的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是城市学生无可比拟的。教师可以在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些优势,让语文活动的开展更加丰富有趣,有效的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春》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描述一下农村的春天是怎样的,在春天的时候学生们都有哪些好玩的时,成人们会在春天干哪些农活,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所以学生在交流讨论的时候就会特别的积极,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通过探讨加深对文章的认识,有效理解课本知识内容。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方面的投入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得留守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能获得健康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秀玉.语文情感教育对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弥补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吴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构建的路径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Z3).

[3]王娟.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第四篇:高年级作文复习探索

作文的学习和掌握是长期的,贵在平时。在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我们应该就作文的核心知识和考试热点进行系统回顾,选取部分新颖的、典型的作文题供学生进行各种考前练笔,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应考能力。

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后,我们一般按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

一、审清题意,明确内容

就是仔细分析作文题目,弄清题意及要求,明确写作内容及范围等。审题有以下几种简妙的方法:

(1)短题补充法

题目越短,范围越大。审题时,用“补充“的妙招来对付它!如《雨》:

①在前补充:春雨、夏雨、秋雨、听雨,一场暴雨、一场及时雨„„ ②前后补充:春雨贵如油、春雨也恼人、暴雨过后、秋雨绵绵„„ ③在后补充:雨后、雨思、雨夜、雨中情、雨的诉说、雨季来临„„

补充的文字只是帮我们审题用的,如果没有要求我们补充到题目上去,就不要随便写上去,不然,是要扣分的。如果明确要求我们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那就把补充的文字写上去。

如果补充好了几个文题,就选你认为最有话可说的那个,或者选你最先想到的那个。

(2)长题抓关键

一个长题目或者一段习作要求,我们只要抓住它的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来分析就行了。一般来说哪个词起“强调”作用,那个词就是关键词。如《铁面无私的赵大爷》关键词就是“铁面无私”,选材时就必须围绕它来展开。

(3)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甲想到乙。对具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如《圆月》、《白杨》、《长城颂》等一类题目,就要用联想法来审题,迅速由题目中的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与之相类的事物。如由“圆月”联想到台湾同胞胞;由“白杨”联想到扎根在边疆的建设者;由“长城”联想到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

(4)想象法

想象,就是虚构、创作,把无想成有。对于需要发挥充分想象才能完成作文的题目,如《20年后回母校》、《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飞上了月球》这类题目,所写的事物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现实,那就要运用想象法来审题,迅速把自己记忆中的有关事物进行加工,创作出一个全新的故事。

二、确定观点,选择材料 1.确定观点

明确了要写哪件或者哪几件事以后,接下来就要确定一个观点(中心):如“第一次XX”,在选择的这个“第一次”中,你主要是想通过写这件事表达什么?是表达充满了乐趣,还是表达体验到了辛苦?这就是要确定的观点。千万记住:只能从中确定一个做观点。

2.选择材料

观点确定以后,就要围绕这个观点选择最典型的材料来写。如写《第一次做饭》,如果确定的观点是:做饭也充满乐趣,就可以从做饭时“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本领”、“受到了表扬”等方面选择材料来写。若确定的观点是“体会到妈妈做饭的辛苦”,就可从做饭“很繁琐”、“夏天做饭热”、“很劳累”等方面选择材料来写。

三、按顺序写作,详写重点

1.按序写作: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详写重点:在叙述中,对最能突出表现观点的重点事例要不惜笔墨详写清楚。对最能突出表现观点的关键之处,要善于抓住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

四、照应开头,写出所感

1.照应开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联系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来写。

2.写出所感:“所感”指感想、感受或感悟。也就是说,通过以上正文部分的叙述,你取得了什么经验?吸取了什么教训?受到了什么教育?得到了什么启迪?有什么体会?产生了什么想法?有什么愿望?悟出了什么道理?等等,这些都是“所感”,选一个写出来,就能突出观点或升华观点。

五、认真检查

写好后,看看文章中是否出现错别字、丢字落字现象,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发现问题动笔改一改。

第五篇:小学高年级古诗

滁州西涧

韦应物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独

生,shàng yǎ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上

鸣。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春

急,yě

rãn zhōu zì

hãng 野

横。

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注词释义

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古诗今译

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所以格外生动。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塞下曲

卢 纶

lín

àn cǎo jīng fēng 林

风,jiāng jūn yâ

yǐn gōng 将

弓。Píng míng xún bái yǔ平

羽,mî

zài shí lãng zhōng 没

在 石

中。

作者背景

卢纶(748-800),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注词释义

引弓:拉弓,开弓。

平明:清早。

白羽:本指箭秆上的羽毛,这里借指箭。

没:陷入。指箭射入很深。古诗今译

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这是卢纶反映军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诗。塑造了一位将军的勇猛形象,篇幅极为简短,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前两句写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惊风阵阵。诗中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为将军拉弓射箭的壮举作了铺垫。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出猎时,远远看到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头居然稳稳地扎入石头之中。这里借用李广的故事,来形容将军的勇猛和神力,的确是非常恰当的。全诗语言精练准确,描写生动传神。

游子吟

孟 郊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 母 手 中 线,yï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 子 身 上 衣。Lín xíng mì mì fãng 临 行 密 密 缝,yì kǒng chí chí guī 意 恐 迟 迟 归。shuíyán cùn cǎo xīn 谁 言 寸 草 心,bào dã sān chūn huī 报 得 三 春 晖?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一生穷困,近50岁时才中进士。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注词释义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意恐:担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晖,阳光。古诗今译

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

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平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竹枝词

刘禹锡

yáng liǔ

qīng qīng jiāngshuǐ píng 杨

平,wãn láng jiāngshàngchàng gē

shēng 闻

声。Dōng biān rì

chū

biān yǔ 东

西

雨,dào

shì

qíng quâ

yǎu qíng 道

晴。

作者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注词释义

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今译

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名句赏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是采用民歌体裁写作的绝句,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夏天的午后常有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的奇妙天气,俗称“太阳雨”。正是一场太阳雨后,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高涨,平如镜面。突然从江上传来一阵歌声,岸边的姑娘听出是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所唱。好久没有他的音讯,以为他已忘记了自己,听到歌声,才知道他就像夏日晴雨不定的天气,以为没情,原来却是有情的。这里的“晴”是“情”的双关语,由上面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引出,写出姑娘的心理活动。诗人只用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她怦然心动由怨转喜的表情,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乌衣巷

刘禹锡

zhū

quâ

qiáo biān yě

cǎo huā 朱

花,wū

xiàng kǒu xī

yáng xiã 乌

斜。jiù shí

wáng xiâ táng qián yàn 旧

燕,fēi rù

xún cháng bǎi xìng jiā 飞

家。

作者背景

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乌衣巷: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南岸。六朝时为贵族聚居的地方。

朱雀桥:在南京城秦淮河上。

花:作动词用,即开花的意思。

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王谢:东晋时声望、权势最显赫的王导、谢安两大贵族世家。

寻常:普通。古诗今译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惟有夕阳斜挂。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

名句赏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这是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演出了无数历史故事,唐代诗人游览金陵,最易引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望洞庭

刘禹锡

guāng qiū

yuâ liǎngxiāng hã 湖

和,tán miàn wú

fēng jìng wâi mï 潭

磨。Yáo wàng dîng tíngshān shuǐ

cuì 遥

翠,bái yín pán

qīng luï 白

螺。

作者背景

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和:协调,这里指水天一色。

潭:指洞庭湖。

磨:磨拭。

翠:绿色。古诗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名句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寥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一点,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此时山更翠,山更清。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足见诗人的浪漫色彩。

浪淘沙

刘禹锡

jiǔ

huáng hã

wàn lǐ

shā 九

沙,làng táo fēng bǒ

tiān yá 浪

涯。rú

jīn zhí shàng yín hã

qù 如

去,tïng dào qiān niú

zhī

jiā 同

家。

作者背景

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古诗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yuán shàng cǎo 离

草,yì

suì

rïng 一

荣。yě

huǒ

shāo bù

jìn 野

尽,chūn fēng chuī

yîu shēng 春

生。Yuǎn fāng qīn

dào 远

道,qíng cuì

jiē huāngchãng 晴

城,yîu sîng wáng sūn qù 又

去,qī

mǎn biã qíng 萋

情。

作者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注词释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古诗今译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第二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

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十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生机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侵”、“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最后两句补足“送别”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伤,是意味深长的绝好结尾。忆江南

白居易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jiù

cãng ān 江

好,风

谙。rì

chū jiāng huā hïng shâng huǒ 日

火,chūn lái jiāng shuǐ

lán 春

绿

蓝,nãng bù

jiāng nán 能

南? 作者背景

见《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忆江南:词牌名。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忆:怀念。古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名句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一幅五彩的画,画出了江南好。白居易虽出生在北方,但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忆江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开篇就感叹“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处,当然是一言难尽,而一首词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详细叙述,白居易在这里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日出”二句对仗工整,色彩明丽,是一句广为后人传诵的名联。在作者笔下,江花与火对照,花的红艳令人赞叹;描绘江水,绿、蓝并举,水色的碧绿深浓似在眼前。短短两句十四个字,写尽了江南春日胜景。如此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魂牵梦绕?因此,末句“能不忆江南”便自然流出,而作者对江南的忆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也在不言中洋溢出来。悯 农

李 绅

chūn zhîng yī

sù 春

粟,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子。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

田,nïng fū

yïu â

sǐ 农

饿

死!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注词释义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犹:还是。古诗今译

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

名句赏析

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诗歌最后一句笔锋陡转,揭示出一个残酷的实现:创造丰收的农民却被活活饿死。这一巨大的反差形成极大的震憾力量,它迫使我们深思,是谁造成了农民的悲惨命运?诗人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声讨了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也使我们认识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极度不公正。

悯 农

李 绅

chú

dāng wǔ 锄

午,hàn

xià

tǔ 汗

土。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餐,lì

jiē

xīn

kǔ 粒

苦。

作者背景

见《悯农》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山 行

杜 牧

yuǎn shàng hán shān shí jìng xiã 远

斜,bái yún shēng chù yǒu rãn

jiā 白

家。Tíng chē

zuî

ài fēng lín wǎn 停

晚,shuāngyâ

hïng yú

âr

yuâ

huā 霜

花。

作者背景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注词释义

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

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

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白云生处:山向远处伸展。

坐:因为。

红于:比„„还要红。古诗今译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彻成的石屋石墙。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说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江南春

杜 牧

qiān lǐ

yīng tí

yìng hïng 千

绿

红,shuǐ cūn shān guō

jiǔ

fēng 水

风。nán cháo sì

bǎi bā

shí

sì 南

寺,duō shǎo lïu tái yān yǔ

zhōng 多

中。

作者背景

见《山行》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酒店门口的幌子。

南朝: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

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很多。南朝佛教非常盛行。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古诗今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名句赏析——“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绝句写春日即目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花鸟、酒旗、寺庙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拨,就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梁朝丘迟《与陈伯之书》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描写江南春景最脍炙人口的名句,杜牧将它的意思融化在诗里,让人在读诗时联想到丘迟信中的话,可以生发无穷的遐想,无形中拓展了诗歌的景色,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起雨中的江南景色来。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细雨笼罩的景物变得飘飘渺渺,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山 行

杜 牧

yuǎn shàng hán shān shí jìng xiã 远

斜,bái yún shēngchù

yǒu

rãn jiā 白

家。Tíng chē

zuî

ài fēng lín wǎn 停

晚,shuāngyâ

hïng yú

âr

yuâ

huā 霜

花。

作者背景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注词释义

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

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

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白云生处:山向远处伸展。

坐:因为。

红于:比„„还要红。古诗今译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彻成的石屋石墙。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说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 明

杜 牧

qīng míng shí

jiã

fēn

fēn 清

纷,lù

shàng xíng rãn yù

duàn hún 路

魂。jiâ

wân jiǔ

jiā

chù

yǒu 借

有,mù

tï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牧

村。

作者背景

见《山行》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古诗今译

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名句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秋 夕

杜 牧

yín zhú

qiū guāng lěng huà píng 银

屏,qīng luï

xiǎo shàn pū

liú

yíng 轻

萤。tiān jiē

liáng rú

shuǐ 天

水,zuî

kàn qiān niú

zhī

xīng 坐

星。

作者背景

见《山行》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秋夕: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银烛:白色的蜡烛。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萤:萤火虫。

天阶:皇宫中的石阶。古诗今译

烛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画屏,轻举罗扇追赶飞舞的流萤。夜色如水透着逼人的凉寒,独自坐看牵牛和织女双星。名句赏析——“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独自坐在石阶上眺望牛郎织女星。牛郎织女虽然远隔天河,但毕竟还能遥遥相望,毕竟还有一年一夕的相会,而自己呢?主人公坐看双星的动作暗示了她哀怨与期望交织的心理活动。

乐游原

李商隐

xiàng wǎn yì

shì 向

适,qū

chē dēng gǔ

yuán 驱

原。xī

yáng wú

xiàn hǎo 夕

好,zhǐ

shì

jìn huāng hūn 只

昏!

作者背景

李商隐(812-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奚+谷)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一生都寄人篱下,怀才不遇。他擅长写骈体文和诗歌,诗以七律最出名

与杜牧齐名,后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注词释义

乐游原:长安乐南方的游览胜地。地势高而宏敞,西汉曾在这里建有宫苑。

向晚:将近傍晚。

不适:不愉快。古诗今译

黄昏时分心绪烦闷,驾车登上郊外古原。夕阳灿烂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名句赏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自古诗人词客,善愁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时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古原苍茫的气势,开阔的视野,让他心情豁然开朗。在夕阳的映照下,西天的绚烂的晚霞发出夺目的光彩,这壮丽的景色给他异常的感动,使他不由得发出“夕阳无限好”的赞叹。然而这赞叹所引起的更多的是惋惜和遗憾,因为他想到自己的年龄和身世,想到大唐帝国正走向衰落的命运,他痛感人生和时代虽是如此美好,但它们终究已很有限,正无可挽回地在渐渐消逝。这无可奈何的命运使他对眼前美好的景色充满留恋,又十分哀伤。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人类一种普遍的情感,引起后人广泛的共鸣,成为传诵人口的警句。商山早行

温庭筠

chãn qǐ

dîng zhēng duï 晨

铎,kâ

xíng bēi gù

xiāng 客

乡。jī

shēng máo diàn yuâ 鸡

月,rãn jì

bǎn qiáo shuāng 人

霜。hú

luî shān lù 槲

路,zhǐ

huā míng yì

qiáng 枳

驿

墙。yīn sī

líng mâng 因

梦,fú

yàn

mǎn huí

táng 凫

塘。

作者背景

温庭筠(812-870),唐代诗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生在京兆鄠(hù)县(今陕西户县)。才思敏捷,参加考试,八叉手即写成八韵,人称“温八叉”。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又擅长填词,是最早大量写词的作家。注词释义

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

征铎:车马旅行时用的响铃。

槲: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古代道路沿途专供递政府文书的公务人员休息、住宿的地方。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作者曾在此寓居。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古诗今译

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人迹板桥相。”

这是一幅早行图。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名句赏析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使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紧接着诗人将镜头转向两种植物,一方面暗示出季节,同时也点明商山的风物特征。面对眼前独特的山景,诗人不禁想起夜里梦到故乡的情景,那儿没有这些绿叶白花的树木,却是野鸭、鸿雁栖满了堤岸曲折的池塘。这段对梦境的回味,不仅贴合商山早行的具体情境,也照应了开头的“客行悲故乡”,将诗人的羁愁旅思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元 日

王安石

bào

zhú shēngzhōng yī

suì chú 爆

除,chūn fēng sîng nuǎn rù

sū 春

苏。qiān mãn wàn hù

tïng tïng rì 千

日,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iù

fú 总

符。

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古诗今译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名句赏析——“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是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泊船瓜洲

王安石

jīng kǒu guā zhōu yī

shuǐ jiān 京

间,zhōngshān zhǐ

shù

chïng shān 钟

山。Chūn fēng yîu lǜ

jiāng nán àn 春

绿

岸,míng yuâ

shí

zhào wǒ

huán 明

我 还?

作者背景

见《元日》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瓜洲: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长江岸边。

京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与瓜洲隔江相对。

钟山: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名山。今南京紫金山。作者长期居住江宁,故以钟山(今称紫金山)代指住处。

绿:吹绿。

还:回家,归来。古诗今译

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两岸,回头望钟山家门只隔几重山。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千里岸边,问明月何时能照我再返家园? 名句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作者从江宁(今南京市)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今河南开封市)任职。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几重山也已经看不到了,这更涌起了对它的无限眷恋。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虽然此次赴京,是因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己也很高兴。但还是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

这首诗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据说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一个“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这也是他着意创造的一种意境。梅 花

王安石

qiángjiǎo shù

zhī

mãi 墙

梅,líng hán dú

kāi 凌

开。yáo zhí

shì

xuǎ 遥

雪,wâi yǒu

àn xiāng lái 为

来。

作者背景

见《元日》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

凌寒:冒着寒冷气候。

遥知:距离很远就知道。

为:因为。

暗香:不易感觉到的清香。古诗今译

墙角处有几枝洁白的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傲然盛开。远远看已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一阵阵清香飘来。

名句赏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bū)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誉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以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hēi yún fān mî

wâi zhē

shān 黑

山,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 白

船。juǎn dì

fēng lái hū

chuī

sàn 卷

散,wang hú

lïu xià shuǐ

tiān 望

天。

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注词释义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下载小学高年级漫画教学个案探索(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高年级漫画教学个案探索(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成长中的烦恼 教学目标 1 .大胆说出自已成长中的烦恼,激励学生敢说心里话,吐露真情实感。 2 .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内容具体,培养学生的习......

    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玉山镇黄峪完小 2012.1 本学期即将结束,我顺利地完成了音乐教学任务,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四(2)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当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文......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浅谈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策略苍梧县梨埠镇沙地小学:周锦荣浅谈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策略 苍梧县梨埠镇沙地小学:周锦荣 【摘要】自然中发现问题,扎根在语文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对症下......

    浅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浅谈六年级作文教学 唐俊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带领我的学生投入到灿烂的语言文学中去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让学生害怕也......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设计

    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以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2、二十年后都有大变化,如何表达自身的变化、......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做到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人结合个人工作经历,谈一下几点看法: 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