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4:3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个性化的作文离不开老师个性化的指导,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地捕捉训练契机,在灵活多样的指导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培养语感,学会借鉴与评价,从而提高习作水平。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年来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指导实践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张扬的一些探索,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鼓励形式多样,让学生写出个性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受写作训练的导向和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写作中,面对一个文题或一个素料,学生的构思立意和表达形式往往表现出令人吃惊的趋同化,没有个性,没有自我。因此要想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表达形式上就应大胆求异,形式多样。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方式指导:

1.文体形式多样

可让学生用形式多样的文体来表达同一题材的内容,以求构思新颖,表达巧妙。如我们学习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指导学生以“保护地球母亲“为题材写一篇文章。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呼吁人类要珍惜地球资源„„我要求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文体来表达,用议论文的形式发表自己对现状的看法,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真实见闻、感受。用书信或建议书的形式,向地球村的居民或联合国或各国政府提出建议„„这样解开文体的禁锢,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用自己喜爱的体裁方式表现自己的看法、见闻和感受,很能体现习作的个性,也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2.不同角色的表达

让学生变换角色,对同一场面,同一人或同一事物,改变一种观察思考的方式,用不同的角色来表达,用心去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态。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学校周围种了很多的龙眼树,龙眼树下又种了一畦畦的青菜。当龙眼成熟的时候,有些学生会爬到树上去摘果子,有时不仅把树枝折断,还把树下的蔬菜都糟蹋了,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倾向,为了能给学生一个改正和认识的机会,我先不对这些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在课堂上针对这种现象,启发学生变换角色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叙述,用第三人称叙述,还可用第一人称“我”的方式,以蔬菜、龙眼树、树枝或果实的角色描述事件。我采用了这种方式,维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又能让他们把自己的愧疚抒写到文章中去。既达到了教育的,又提高了他们的习作水平,可谓一箭双雕。

二、放飞想象翅膀,让学生写出色彩

1.作文教学讲求虚实相合,高年级学生心理和身体相对来说都相对成熟,教师学会把想象和创作的自由和乐趣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大胆构建思维空间,按照自己的意愿,合理地将那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与自己的感情有机结合。有时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生成机智可以让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郊果。有一次我正在上语文课,我正好讲到精彩之处时,忽然发现有一个中等生正望着窗外出神,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问他在看什么?没想到他的回答竟让我如此出忽意料,他说自己在看雨,我于是就问他说你看到的雨是什么样子的,他说他这时看到的雨是“神奇的魔术师,让世界千变万化,又是不受拘束的疯子,披散着零乱的长发。”我当场表扬了他,说你的语言多有灵性,你能够自由释放自己的想象。我肯定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引导他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写作时才去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从此以后,他不仅上课不再走神,而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和生活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把大量的知识、表象和感悟储存在大脑中,为写想象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如写想象文,要求学生想象20年后的情景,教师要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打开学生想象的思路,20年是个不长不短的时间,20年后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但不能凭空想象,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在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令人吃惊的是,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驰骋,他们想象到的内容多姿多彩。有美好的一面,如台湾的回归、新式的农民、未来的人类、经济的腾飞、新的生活方式等。也有并不美好的一面,如从现实可能会想到由于重男轻女而造成的男女比例失调,由于破坏环境而导致的全球沙漠化,沙尘暴肆虐,从恐怖活动想象到世界战争的灾难等。写得活灵活现,质量远远高于平时的记事文。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提供想象的天地,学生便会在习作中尽情地张扬着自己的个性。

三、挖掘习作资源,让学生写出真实

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写文的倾向。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是拓宽习作训练的重要渠道,我认为从以下两点入手:

1.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步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后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实践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要想使写作文的生活材料要丰富就不必要求学生当场完成写作任务,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作文课要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沟通,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是续写式,如学了《荔枝》后以“如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以是填补式,如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抓住孩子对父亲的牺牲的悲痛进行练笔,把孩子和母亲去机场迎接父亲遗体的场景刻画出来;可以是感悟式,如学《小青石》一文时,谈谈对“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解和体会;可以是反向式,如学了《小音乐家杨科》写一写《杨科不出生在那个时代》;可以是故事发展式,如学了《凡卡》,写一写“凡卡来到我们当中„„”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了习作动情入理的方法,而且为孩子构建了一个想象的平台、创新的基础。

四、多种途径评价,让学生写出自信

1.让学生、家长参与评改。评改摒弃传统教学中“学生写教师批”的单一做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来。常用的方法有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大组评等。学生在作文本上写上评语或批注,然后自行反馈交流。如果有时候意见不统一,可能还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但这又有何妨呢?争论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把经过修改的文章带回去请家长评价,有利于家长更真实地了解孩子。也让有能力的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辅导中去。

2.多途径保护写作的自信心。比如采用星级评价,作文出色可以推荐到报纸刊物上发表。取消低分,作文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评价不搞终身制,允许修改之后再重新评价。重视评优激励。通过当众读,贴在墙壁上展览,个人自编作文集,办班刊班报等多种方法满足学生发表的欲望。

总之,要让学生的习作灵活自主,张扬个性,须采用开放性的作文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打开作文教学中禁锢学生心灵的枷锁,解开捆绑学生创新翅膀的链条,让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地写作,深刻地感悟,欢畅的幻想,勇敢地创新,让一篇篇作文充满灵性,让孩子的个性在开放的世界中张扬!

【/ 】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一、专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1、作文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能全面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多方面的知识。既体现了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阅读水平的高低,最能代表一个人的语文水平。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写作”的要求有:

①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③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④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⑤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⑥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⑦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⑧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⑨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⑩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3、而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实施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教师方面。

①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指导性、实用性、针对性、随意现象普遍,多年延用“开头点题”、“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紧扣中心”等等一系列大而不当的概念,其结果是:学生只有模糊的印象,学生一到临场就发现,老师平时讲的这些概念全用不上,只好搜肠刮肚,凑够六七百字完事。

②“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作文教学模式仍在教学中大面积应用,这种模式既不合乎教学规律,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不合乎写作规律,使学生丧失作文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再次,也不符合心理规律,削弱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与动机。

第二、教材资料。

重课文案例和综合性学习的案例,关于作文的教学案例寥寥无几,甚或就是几十篇作文加上简单点评凑成一本作文选,这些的作文选发挥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匮乏了。

第三、学生方面。

参加过中考的作文改卷的老师都有个共识:有个性、有特色、有亮点,文采飞扬、才气横溢的作文固然有,但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几乎是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有的甚至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胡扯一通,真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主题越来越远,不知所云,让人“临表涕零了”。无病呻吟,内容空虚,词不达意,味同嚼蜡,别字连篇的惨不忍睹的低幼化作文也是屡屡可见,更有甚者,不少考生竟荒唐到抄袭试卷上的短文以敷衍了事!我们总结一下,学生主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①生活体验少;

②文化积淀薄;

③技能训练不到位。

二、新课程标准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作文教学。——基本要点及核心要素。

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与实施建议中有如下要求: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这应该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从发展的观念看,是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去着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专题运作的基本方法及要求。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拥抱生活,让题材鲜活异常。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认为,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让学生的写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他们的个性魅力,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中多彩的广阔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参观访问,浏览风光,调查研究,亲身体验,以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当然,在各种与生活密切接触的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意识的一个启发者、点拨者。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积累。

案例1:一个家长讲的故事……

主题:亲人的关爱无所不在。

案例2:学生生病请求回家……

主题:师爱总在平凡之处体现。

案例3:老师手指划伤继续上课,学生互相借面巾纸……

主题:许多微小藏有博大,短暂蕴育着永恒。

案例4:放发试卷或书本……

主题:点点滴滴,一言一行见精神。

…………

结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法〃罗丹。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以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分感动,走进生活发现美,描绘生活展示美,让他们时时记住,我手写我心,一切都来源于生活,一切又都要回到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不仅是需要观察,更重要的是在观察时触到内心深处的共鸣。精彩的文章就在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体现独特的视角,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写出个性。

一句话: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

2、腹有诗书气自华。

——大量阅读,传承文化精髓。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由于文化积淀少,所以写出的文章就缺乏文采,语言干瘪无味,思路狭窄,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显得非常粗糙,我戏之为“乡土气息浓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的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使课内课外的互相促进(关于这一点,《标准》里面有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句段,从古今中外的古代优秀的文化典籍,精品美文中汲取营养。这一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对文章的评价鉴赏要作适当的指导:如怎样欣赏文章的语言、结构、思想,教给阅读的方法:读开头和结尾,读过渡与照应,读修辞句子,读特色段落,读思路章法等。②检查要落实,生检师检随机进行。

③时间要落实,做到每周一次,每天抽10分钟对摘抄内容进行诵读。

④内容要多样化,不要限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天文、地理、政治、体育、军事都可以,努力做到情趣开放零约束,创导个性化阅读。

⑤方式也要多样化:摘、抄、复印、剪贴都可以,不要命令式的一刀切。

案例:学生毕业后不愿将倾注心血的摘抄录送给老师。

我想:学生经常品读《孟子》的汪洋雄辩,《庄子》的深邃哲理,《离骚》的哀怨惆怅,五柳先生的高远恬淡,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李白的豪放浪漫,杜甫的沉郁顿挫,宋词的婉约豪放,明清小说的讽谑鞭鞑,鲁迅的嬉笑怒骂,冰心的童真母爱……我们的学生会写出怎样的文章来呢?

3、“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用发展的理念来评价习作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评价理念。这一评价理念的确立,是对作文教学评价理念的一大突破,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的作文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和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被评价的差异,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地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的改进,使学生的习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评价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泵。习作的发展性评价,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应该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美妙的作文教学的工具。

第一,作文评价绝不吝惜赞美的语言。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亮点,要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给予学生各种各样的积极评价,或赞许或肯定或点拔或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或拍拍学生的肩膀以激励,或与学生握手……要尽量谨慎使用否定性语言,即使要用语言也要委婉。心理学表理,学生的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得到及时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

案例:一篇作文挑出了八九个优点甚至更多的优点。这种强化评价过程弱化等级划分和筛选功能的做法,使学生体验到了习作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非常受学生欢迎。

第2,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究竟谁是评价的主体,这是评价改革不容回避的的问题。以往,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中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累死人,学生不领情,徒劳而无功。如今,评价的主体发生变化,教改实验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到评价当中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案例1:一个家长否定了学生的奥运征文

案例2:学生的互评比教师更认真更细致,教师也从繁难苦累当中得到解脱。

第3,评价手段多样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我在教室里经常举办作文展览,有小组展览、个人展览、同题作文展览,插图作文展览,然后号召大家都来当小先生,人人参与品头论足,个个都当一回小编辑、小教师。举办“夸夸我的作文”演讲比赛,举办“写作经验交流会”,举办“我当小先生”评论研讨会。有时还配乐朗诵,把优秀作文推荐到刊物发表等等。这样,就把学生推向了评价的第一线,使他们全员参与,全程评价,全面评价。结合评价过程的表现,评选最佳(小作家、小编辑、小评论……)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能力。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开始,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评价别人的习作,有时甚至会在评议中引起冲突。所以每一次评价前,都要指导学生学会本次作文的评价要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对一些无关痛痒的溢美之辞,则可以任其自然。

别外,我还在班上成立了春蕾文学社。尝试引导学生自编作文集,指导学生写前言,写后记,写评语等多种方式,力求创造更新的评价方式。这样,学生习作的成绩不再是一个登记或分数,而是全面地刻画一个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状况,包括知识背景、经验、认识特点、思维水平、习作才能的发展过程和习作能力倾向等。使评价成为教学的一种参照,成为学生习作历程的一种记载。教师慎重的认真对待学生平时的每一次、每一期的自评、互评的结果,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总结,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也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一方面激发学生的习作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一方面极大地释放学生创新习作的潜能。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能训练

掌握方法、技巧,与阅读精彩文章,对写作来说同样的重要。高尔基说:“必须知道写作技巧。懂得一件工作的技巧,也就是懂得这一工作本身。”现在市场上的《优秀作文选》、《分类作文大全》等等作文辅导书籍很多,但缺乏对写作技巧的归纳和总结,难以让学生洞察其中奥妙,学生的收益自然要打折扣。

对于技能的训练,我想重点谈两点。

第一,各种技能讲解要浅显、易记易懂易操作,把训练思路的开拓作为重点,最好口诀化。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吸引到作文训练的情境中来,进而沿着教师的指导思路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既受到思想启迪,又获得相应的实际训练。同时加强了针对性、实用性,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1:观察景物的技巧

调动感官细观察,眼耳鼻舌身挥洒。

色形声气和味道,加上感受人人夸。

案例2:写读后感技巧

细读原作多生发,择其一点具体化。

叙议结合方法好,联系现实巧添花。

案例:开关(结尾)技巧

开门见山话题点穿,引用名言诗词,文采凸现。

排比点题铺排文气。

故事寓言倍感新鲜

……

案例4:思路展技巧之主人公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风花雪月皆入诗,乌兽虫鱼同列文。

山川草木能知秋,神仙鬼怪也发愁。案例5:思路技巧之内容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名言事例消息现象,作为引子,仔细思量。

平民百姓,王侯将相,三钱七两,数量适当。

中国故事,亘古悠长,老外话题,天地四方。

案例6:思路技巧之体裁

——文附于质,质待于文

——为情造文

戏剧小品演绎人生百态,童话寓言寄寓深刻哲理。

通讯报道记录人间真情,对话访谈触及灵魂深处。

故事新编尽显奇思妙想,杂文随笔直击社会病态。

日记书信袒露真实自我,电子公告书写网络神奇。

抒情诗歌唱响时代旋律。

第二,一次指导不宜过多,重点突破一项就可行了,形式上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或者与课外阅读接轨,尽量让大多数同学能过得了手。

案例: 语言的使用

1、巧用修辞,为语言增添情趣美。

2、妙用诗词,为语言增添典雅美。

3、化叙述性语言为描述性语言,为语言增添形象美。

4、活用成语,为语言增添睿智美。

5、善用整散句,为语言增添音韵美。

这一部分的理想目标是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思维能穿越时空,自由驰骋,思如泉涌,运笔如风,笔走龙蛇,所谓“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新课程标准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新的变化、新的亮点、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困惑、新的契机、新的思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九万里风鹏正举”愿我们携起手来,不断创造新的更加适用的理论和实用技能,在作文教学的天空中一翅冲天,“声闻于野”。

走到茶几边,我认出了外婆的杯子,但是哪一个才是妈妈的杯子呢?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真得太不了解父母了。当妈妈为我倒水时,我却不知她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当妈妈为我夹我喜欢吃的菜时,我却没想过他们是爱吃淡一点,还是浓一点。。。2009年到了,意味着过去一年的逝去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妈妈为我操劳了一整年,仔细想想,现在的我也应该为她做一点点事了。

于是,我决定先将茶沏好再找杯子。学着爸爸平时沏茶的顺序,我先从茶柜里找出了一罐普洱茶,再往烧水的壶里加入水放在电茶炉上烧,接着,我将爸爸已经掰好的普洱茶片拿了两片放在盖碗里,等了一会,水开了,我小心地将水注入盖碗,将盖盖上,把盖碗里第一遍的茶水滤掉,然后再次注水,盖上盖,焖一会才两手并用地将茶水倒入茶海里,因为第一次自己动手,盖碗的烫手是我所没想到的,手忙脚乱的我弄得茶几上一片片的水渍。重复几次这样的程序后,我先帮外婆倒了一杯茶,因为外婆特别喜欢喝茶。当外婆从厨房走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把茶都给倒好了,这时,外婆才告诉我哪一个是妈妈的杯子。

妈妈起床了,我双手捧着水杯送到她的面前,就像捧着一颗温热的心。妈妈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一手接过水杯,伸出另一只手将我拉进了她的怀里,那手轻轻柔柔地在我的头上抚摸着,接着妈妈在我的脸上深深地亲了一口。虽然妈妈经常亲我,但这一刻的亲吻却最让我感到幸福。我抬起头对妈妈说:“妈妈快喝吧,要不茶要凉了。”妈妈仰起了脖子,张着嘴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看她那甜蜜蜜的样子,仿佛微苦的普洱茶也是蜜一般甜。

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侯,就读过一首曹值的七步诗:“煮豆持作梗,辘毂以为汁;秸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时只知其大意,只知道曹操的长子曹丕继位,他在一些奸臣的影响下,担心他的同胞弟弟曹值篡位,便逼迫曹值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处死;结果他的弟弟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七步诗”。当时这首诗对曹丕也是一种极大的潮讽。

几个世纪过去了,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应该说人的素质也应有所提高;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离不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有人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兄弟姐妹的团结并不是真对与他人打架斗殴,在生活上,事业上应是不可或缺的照应;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可见,团结是一种力量,只有团结才有攻不破的堡垒。

然而,就在生活优越的今天,兄弟姐妹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一点利益而你争我斗,反目成仇,甚而相残;我和我的朋友在聊天时有时聊及这个问题,有人这样评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不顾亲情,对兄弟姐妹甚至父母于不顾,那他在这个社会上和任何人都不要谈“情”字,特别是友情。

树大分枝,各自成立家庭后,在生活中一些小事是难免发生的,但要看你怎样去对待,把金钱和利益看的太重,那麽,你就会值亲情于不顾;看淡名利,注重亲情才是做人的底线;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我们何不礼让一点,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亲情的人呢?

家和万事兴,团结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为个人的事业、为家庭的生活、为国家的兴盛而看重亲情、友情、爱情;把金钱和利益看淡一些吧!人过留名,雁去留声,希望在几十年之后,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侯,留给后人的不是唾泣,而是美愉。

今天是她父亲的生日,她要回家和父亲一起过生日.我很理解她的想法,更理解她的思念之情.是的,她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了子女的成长与幸福,含辛茹苦,真的的不容易.话说过来,人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人年老时非常希望能够和子女在一起,即使不能在一起,哪怕一个电话甚至一个短信,父母也已经很知足了.我由于长期在外,很想念爸爸妈妈.想起过去,心里真的很辛酸,父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真的付出了很多,然而他们现在又生活得怎么样呢?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我心里很难受!我很希望做做子女的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让父母担忧,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应当做的事情.谈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影片,暂且不管故事的真实性,主要考究它的内涵.主人公齐思甜和哥哥齐忆苦、妹妹奇妙、弟弟齐天生活在一个不富裕却充满温馨和爱的家。然而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他们的母亲旧病复发,咳得吐血了。父亲背她去医院,却出了意外,他们俩都亡故了。次日,另一家人搬进了四个孩子的家。性格刚强的哥哥无法忍受这个新家庭的种种,无奈地带着弟弟妹妹离开了家。他们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落脚之处。当实在没有能力照顾弟弟妹妹的时候,他把妹妹齐思甜送给一对正要出国的夫妇;把弟弟送给他的舅妈一家;又把小妹妹带到一对老人家中请他们收养。他自己和弟弟妹妹们便各奔东西„„20年后,齐忆苦在北京当上了出租车司机;齐思甜出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了音乐家;齐天成为东北大学学生;齐妙却当上了舞厅小姐。在北京的音乐会上,思甜蓦然回首的瞬间,音乐霎时凝固了。他们四人拥抱在一起,泪水顺着另一支悠扬的乐曲落下,听众的掌声久久不息„„终于,他们有了一次永久的重逢。

齐思甜的父亲是一个音乐教师,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在音乐的天堂里,这也为后来思甜成为音乐家打好了基础。父亲说:“人生路上有许多困难的事情,只要有音乐在,你的灵魂便不再寂寞。”这位父亲是伟大的,他乐观开朗,以身作则。尽管他和蔼可亲,但同时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一回,齐忆苦偷邻居家的鸡蛋,是为了满足妹妹小小的心愿。而他却因此挨了父亲的鞭子,还罚他站在雪地里很久。在父亲被分配到别的地方边劳动边教音乐时,他对这“莫须有的罪名”并没有悲愤倒下,而是瞒着家人当搬运工挨家挨户送木材,还干各种各样的粗活。他也没有一丝怨言,还对孩子说:“我没事。”懂事的孩子们也拿起了工具,帮父亲干活。他哼着小调,阳光幸福地洒在他们脸上。可见,这位父亲是多么伟大,他以他的行动告诉了孩子们音乐的重要性及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后来的四个孩子重逢,使他们欢聚,使他们接受心灵的洗礼?

毋庸置疑,是亲情。

寒冷的冬天,四个孩子依偎在车站。他们在为下一餐饭而担心着。“哥,我饿。”、“哥,我冷。”、“哥,我想回家„„”弟妹们的话刺痛了哥哥。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让你们受委屈。”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如果不是亲情,他又何必活得如此累呢?他又怎能忘记,那一晚,父母临走时对他的嘱咐:“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生活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也改变了他们。但是,亲情是始终不渝的。最小的妹妹齐妙长大后竟成了舞厅小姐!她离开原来的家后,养父母去世得早,加上无人看管,就开始堕落下去了。她在20年后与齐思甜相遇时,大言不惭地对她说她满足于当前腐朽昏暗的生活方式。但是自那以后,她回忆起以前的一点一滴,又不免伤感和懊悔。她发现自己对不起所有爱她的人,她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于是,亲情的归来使她的精神方面的巨人复活了!她的灵魂才得以解放。

亲情给人以新生,亲情又犹如一支镇心剂。

亲情是心中的太阳,照耀着我们;亲情是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我们;亲情如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

亲情是雪,晶莹剔透;亲情也可以是雷,惊天撼地。

亲情可以是灯,温暖柔和;亲情也可以是微弱的烛光,不亮却很辉煌。不管怎么说,亲情一定是无价的宝藏。没有了亲情,世界变得荒芜、凄凉;没有了亲情,生命则无法繁衍后代;没有了亲情,生活就单调枯燥;没有了亲情,人间也成了地狱。

亲情是沟通两代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是一条连结两颗心的纽带。“兄弟姐妹原是天上掉下的水花,谁也不认得谁。但落在地下后,结成一体,结成冰,化成水,就永远也分不开了。”

“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是亲情。“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也是亲情。

无价的亲情呵,愿我们在你的鼓舞下,驶向美好灿烂的明天。关于亲情的影片..我看这部影片时,心情很沉重,流泪了.我想,不论一个人的出身是多么卑微,只要我们能够记住亲情的鼓舞与期待,只要我们我们去刻苦努力,只要我们在心理上能够战胜自己,那么我们就是生活的强者!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谈高年级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

新课程背景下

谈高年级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

扬州市花园小学 邓慧

摘要:随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文教学越来越急功近利,学生只能“闭门造车”,在“虚假”中失去了“真情”,在“空洞”中失去了“实感”,在“内涵”中失去了“纯真”,在“模仿”中失去了“自我”。借助综合实践的这把东风,为孩子的作文水平提升推波助澜„„ 关键词:教学 综合 整合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

新课程要求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无疑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内容。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恰当的习作训练,又能得以强化和提高,这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与体验生活情感相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将学生的作文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写出真情实感。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教材习作2,要求是让学生向父母表达自己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这次习作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情,而且还要让他们用语言和行动向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表达敬意。育人大于教书,所以这是一堂融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和习作训练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

1.调动情感。课的开始,可以播放歌曲《母亲》,创设温馨的爱的氛围,使学生在动情的旋律中受到深深的感动,让爱浸染每一个人的心灵。为了让这份爱多一丝感动,孩子们找来朱自清的《背影》电视散文的录像,清晰的画面,细腻的场面,感人的细节,让学生思想上产生了震撼,许多同学泪流满面,情为所动。感悟爱就在身边,父母的爱是最伟大无私的。

2.启发感恩。

启发学生学会感恩,将自己想对父母说的感谢的话写在纸上,请学生回家后向父母直接或间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想一想父母关爱自己的事。

3.回归生活实践。

要求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爱,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父母的神态和动作。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体验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爱是博大无私的,因此他们的习作篇篇感人肺腑。

生活处处有作文,只要用心体会,用情感悟,生活就会色彩斑澜,习作内容也会鲜活而具个性。由此深信,这样的课,教育的意义大于教学本身,将会使他们记忆一生,萦绕于梦。

二、与体验地方特色相整合。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写作能力的提高源于生活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活动,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借助古城扬州的地方特色,我们设计了“扬州美食”的活动,学生查阅资料,走进社会,去寻找发现扬州美食。大到正餐大菜,小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学生兴趣盎然。

活动过程设计如下: 1.调查美食。

在每个人的记忆中总有一些美味给我们的味觉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调查身边有哪些美食这一部分的活动学生兴致很高,纷纷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认为最具有特色的美味。2.收集各种美食的相关资料:形状、颜色、材料、做法以及文人骚客的诗词评价等相关资料,知道扬州名点的起源、特点、制作原料等相关的知识,对自己钟情的美味作一个全面的了解。

3.动手锻炼。

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自己尝试动手做一做自己最喜欢的美味,从而更清楚的了解美味的材料,更准确的掌握美味的营养,更加深自己对美味的情感。当然这项练习也要量力而行。

4.推广美食。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的欲望,生活中真实的美味把孩子的思维激活,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了表达的欲望作文也就轻松了很多。

综上所述,尽管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课在作文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勇于将综合实践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融入到作文教学中来,对孩子的作文水平的提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与活动作文实践相整合

所谓活动, 特指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活动。孩子们是最喜欢活动的, 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可以释放学生的天性, 挖掘学生的潜能, 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成长。以训练为目的, 活动过程细节化。

一般的活动都以其教育意义为重, 而作文实践活动除了这一作用外, 更重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服务的。所以, 它的活动过程形式要比一般的活动更细节化、更容易控制, 教师可以随时进行点拨指导。

例如,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习作7》, 要求描写一次体验活动。为了写好体验活动的真实情感, 我先组织学生举办了班级跳蚤市场, 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既有时代感, 又很有创意, 培养了学生的“理财”意识。活动虽为创设, 但是真买真卖, 学生有“真情实感”, 写作起来能自然“流露”, 且极富个性。再穿插的几个典型的情境, 帮助孩子提炼主题的作用, 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能力。

随后,写作指导贯穿整个活动, 叙述活动经历和感受在活动中, 文章结构指导放在最后, 这样既指导了学生整体构思, 又交流、点拨了细节描述, 学生动手写起来能得心应手, 毫无畏难的情绪。通过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家庭,走向社会,亲近自然,最后再回归课堂,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能够在生活这片沃土上撒下希望的种子,并生根、发芽、成长,最终迎来收获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张菊娣.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点整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24)

[2] 徐爱芬.新课标背景下的实践作文探究[J].校长阅刊, 2005,(Z2)

[3] 周范恒.跳蚤市场——体验作文案例与反思[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 2006,(35)

第四篇: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文罗中心小学 林妹

在新程实验中,广大教师能不能走向自觉,与新课程共生成,共发展,既关系到每个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新课程的平台上进一步提高,更关系到课改实验能否取得成功。这些依赖于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促成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小学学校分散、教师的数量多,学校设施条件和教师教学水平差距大,因此,对小学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将是目前与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中,县、市级教研工作的一个重点与难点。有专家提出,教师的理论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倡导的理论”,这种理论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表达出来,它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所采用的理论”,这类理论知识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它不容易被教师意识到,而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它更多地受文化与习惯的影响。这两类知识之间并非总是一致的,有时,教师“所采用的理论”与其“所倡导的理论”常常两样而不自知。为此,探索和实践符合课程改革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在新课程实验中,“把倡导的理论”主动地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先进的教育行为的新课程培训模式显得十分重要。在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培训模式较为有效。

1、以发展为目标的自主式培训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主动引领新课程,新课程呼唤“教师专业化”。所谓教师专业化,从静态的角度说,是指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有不可替代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水准保障制度有相应的社会经济地位。从动态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制度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说:“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以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我们在新课程培训中总结了前几年教师队伍建设和名优教师培养的成功做法,在促进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创设专业自主、专业对话的氛围,提高教师专业伦理水平,使每位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更佳的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求教师面对新课程,自己设计成长目标,制订发展计划,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提出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开展读一本教育理论书、写一万字的学习笔记、设计一节课、上一节研究课、写一个教学案例与分析、参与一个有关新课程的课题研究的“六个一”活动。学校与教研部门为教师提供资料、信息等服务,培养有个性、教学有风格的教师,让每位教师与新课程同发展、与学生共成长。

2、以课堂为阵地的研讨式培训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开展“新课程、新理念、新要求、新教法”系列活动,开展小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调研活动,举行以了解教师课堂行为为重点的“听课周”活动。从听课、调研中发现,有的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只是浮于表面,较大一部分教师并不是不想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变先进的教育行动,而是缺乏转化的能力,即“非不会也,是不能也”。实践告诉我们,新课程培训,除了必要的课程、课程改革理论的通识培训外,对广大教师来说,懂得如何教,远比教什么更重要。在新课程、新教材在教什么的问题上已发生了重大更新的情况下,立足课堂、研究课堂,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将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我们采用的是“学、写、说、上、评、”的有机结合。

3、学理论。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标准》、《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课程标准解读》等书,结合看一些课程专家的文章,学习先行学校课程改革的经验。围绕教材内容,学习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明确本学段教学的要求。写教学设计

在学习新课标的理念与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一节课的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人人参与写教案,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重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资源准备、教师的教学行为预设、学生学习方式预设、课堂氛围的创设、教学效果的预定等方面进行设计,把理论落实到教学设计方案中去。

4、说课。

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说给同行听。说课时,教师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更要说出怎样让学生学,学生会怎么学。说课可以是上课前说,也可放在上课后说。上课前的说课主要说:(1)我是怎样备课的?(2)是怎样预设教学过程的?(3)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有哪些困难,我打算怎样解决?(4)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起点在哪里?(5)我对预期的学生达标度已有多少把握?上课后的说课可说:(1)备课中哪些环节的设计感到最满意,还有哪些疏漏;(2)教学设计与上课进程是否吻合;(3)课堂中哪些环节的教学最成功;(4)对某些突发事件处理得怎样;(5)学生的预期达标度与实际有否差距,原因何在?(6)我对本节课的整体感觉,如何使教学更完善?

5、上课。

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上汇报课、比较课、研究课、观摩课。在设计教案、说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培训、研究的重点,派代表上课。如计算教学中,怎样体现“算法多样化”?分别选择“20以内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上研究课。上课者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过程安排、教学方法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使听课者在了解上课者意图的基础上,学习上课者的经验、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领悟新教材教学的要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上课者在上课过程中能发现设计与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提高把握新材教学的重点与目标。评课。

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等有关理论,对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对本节课的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师的行为、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评析。通过评课,使听课与上课的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听课者与上课者的交流、研讨,对新教材的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每位参与教师的教学实能力。以课例为载体的案例式培训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作为第一线的多数教师,除需理念更新以外,亟需增丰富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案例知识。我们在培训时,采用以课例为载体的培训形式,并把此形式作为新课程实施后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进行推广。案例与分析。

由教师自己提供几个教学案例或选择几节典型性的录像课,对照课标要求,分析研究。如围绕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问题设计、小组活动的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角色作用的发挥等进行分析讨论。提高教师实际运用新课程理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例与点评。

一般采取上“系列研究课”的形式,即同一内容上3~4节研究课,由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全程指导。第一次上课是根据施教者自己的认识,设计教案、上课。上课后专家点评,其他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施教者吸收了众人的意见,特别是在专家的点拨后,修改设计方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再上课。然后,集中研讨,施教者自己谈认识、听课者提意见、专家作评析。在两次上课两次讨论的基础上,由原施教老师或参与全程活动的其他老师,再上一节研究课。上课后,广泛听取意见与建议,整理出课例与评析材料,作为今后校本培训的教材。在此基础上,还可由教师再上相同内容的观摩课,展示研讨活动的成果。这样的一次次扎实有效的,以每位教师作为研究者,以课堂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课例与点评活动,能有效提高教师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诊断与改进。

请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来听课、请人用录像、录音将自己上的课录下来,对这些课进行诊断,找出缺陷、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这种形式是找差、不说优,旨在寻求解决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策略。或收集本校本地教师平时的课,作为研究的课例,让参与培训的教师以旁观者的身分来“会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样的“诊断”对自己教学中的疑难困惑有所认识,从而能从中更好地吸收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反思中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四、以对话为手段的交互式培训

交谈与对话对于沟通信息和情感交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同行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需要进行专业的交谈与对话,对话中使自己的思想产生碰撞,在碰撞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体验、领悟,古人早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体会。

开展以对话为手段的交互式教师培训,为教师交流创设一种良好氛围,这种培训使人人参与,各抒已见,集思广益,每个教师在贡献自己经验的同时,也在分享其他教师的的成功。与专家对话。

聘请有关课改及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直接与一线教师对话,为教师释疑解惑,通过和专家直接接触交流,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明确了课改的方向。教学沙龙。

收集教师们在学习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就一个或几个问题畅谈想法。这种培训形式比较自由,给教师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参与率高。给培训者与组织之间创造了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使教师的不同意见可以相互交锋,从而产生思想火花,生成新的知识。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一般每次围绕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问题,参加论坛的教师事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好准备,然后集中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论坛重在过程,不追求统一的答案,在参与论坛的过程中,让每位老师自己体会与领悟,参加活动的人,都会有新的认识与所得。热点聚集。

这种培训可以打破学科界限,由行政领导、学校领导、实验教等参加,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如家长、社会、教师、学生对新课程的方向,评价改革后师生的心态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以利及时了解课程改革的动向,明确阶段性重点与方向。专题研讨。

根据课程改革的进程与交流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交流,与解决一些有关新课程实施中共性问题的研讨活动。如地方课程教材使用的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新课程阶段性情况介绍等。这种培训有利于命使课程改革中取得的经验及时推广,对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寻求对策,使之得到及时的解决,保证课改顺利推进。以反思为途径的开放式培训

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经验进行回忆、思考、评价的过程,它既是对原有经验的总结,又是做出新计划和开展新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目的。反思能促进自我教育,在反思使教师学会科研,通过反思能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这种培训,时间上可以每时每刻、空间上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形式上不拘一格,目标上可以开放,这样的培训多以个体为主的“体悟式”的培训。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改革备课,注重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创新性。根据教学内容,思考怎么落实、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预测学生学习会遇到什么困难与问题,当遇到这些问题时,教师应采取哪些策略;选用什么手段、采取何种途径比较好;如何检测、评价教与学的成效等,这种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智慧与技能的发展。教学中的反思。

(1)学生的学习起点在何处,怎样较好地引入新知识?

(2)学生学习某一部分知识时产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学习障碍,如何处理较好?(3)质疑问难时,对某个问题,师生、生生之间产生争论与分歧时,怎么处理?(4)小组合作学习时,确定合适的活动时间的依据是什么?

(5)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能按预设时间完成任务,如何调整原有的设计?

(6)学生在讨论某一问题时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但如果继续让学生讨论、发表意见,难以完成原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应如何有效调控? 教学后的反思。

这是一节课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包括体现的教育观念,教师自己的行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及原因等进行理性的反思与分析。如:(1)教学中的预设与实践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能如期完成?为什么?(2)当教师提出某个问题时,课堂气氛沉闷,原因及调控策略。(3)小组活动时,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学习研究,应该如何处理?

(4)课堂中出现了哪些使自己感到欣喜的“亮点”?这个“亮点”是怎样产生的?(5)如果要再上这节课,我会怎样上?

反思还可在独立学习活动中,在听专家报告中,在参加教学论坛活动中,在平时外出听课活动后,在批改学生作业后,在同事中就某一个问题交流后等进行,形式可撰写写课后回顾、案例与分析、反思日记。也可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即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某一个问题,通过观察、访谈、测试、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多种手段,分析产生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办法,最后写出研究报告。

总之,小学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应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探索多层次、全方位、全员式的培训,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探索符合小学实际、高效的培训组织形式,如开展校本培训、采取校际联动、创建网络培训平台,开创教研工作的新格局等,都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去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叶澜·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教育发展研究,2003,(3)<2>吴志宏·把教育专业自主权回归教师,教育发展研究,2002,(9)<3>袁贵仁·与时俱进 深化改革 努力开创“十五”期间教师教育工作新局面

<4>王 湛·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03 <5>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4)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地理课的内容非常丰富,时空跨度较大。既有美不胜收,风景迷人的自然地理内容,又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还包括抽象的自然地理规律的形成。由于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演示播放音像、动画,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能变静态为动态,形象地展现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说明概念、规律时,简明准确,省时省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因此,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可以说是地理教学方式的革命,其继承和丰富了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优点,使地理教学进入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根据我这几年地理教学实践,我认为把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可充分利用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表现手法形象化、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方面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想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能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海陆变迁这一节“地震和火山”这一环节时,我首先提出相关问题,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了一段有关地震和火山爆发的视频,使学生通过声、色、图像等的渲染,很直观地了解地震和火山爆发形成的原因及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的严重灾害,而且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学生对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用自制的幻灯片来演示“ 地震的形成和火山的爆发”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既充分理解了地震和火山产生的原因,又为在实际生活中防震、抗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既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又突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我们通常说:“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因为地图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如何掌握好这些地图的内容、发挥好它的作用,是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如果用一般教学手段展示地图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利用幻灯片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直观图像来帮助理解和记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世界陆地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的特点”时,假如按课本照本宣读,学生确实会感到乏味,远不如教师利用所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制作相关幻灯片,指导学生自己看图进行分析、比较、归纳、评价得出结论。教学中采用这种新颖活泼的教学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认识中的时空限制

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往往会受到自身认识器官的限制,只能观察到此时、次地的情景,只能观察到肉眼看见的客观事物。对于微观现象,却无法观察和体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模拟显示,使学生观察那些经过微观的客观现象,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展示的地理现象,并把具体图景生动地再现学生眼前。例 2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运动”时,由于既要考虑地球的公转又要考虑地球的自转,因素太多,而且要有丰富的空间现象能力,教师讲起来困难,学生听起来也很吃力。我采用“地球—太阳系”FLASH动画来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整个过程,形象直观地表现出了地球运动的规律,使学生非常轻松地理解了地球运动与产生的地理意义。因此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学生可超越时空的限制去遨游知识的海洋。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从“教书匠”向“探索型”、“创新型”的教师转变,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而学生要从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主动地位,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下载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技术的设计......

    新课程下的《历史与社会》创新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新课程下的《历史与社会》创新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佚名 更新:2009-9-4 阅读:652次 关键词: 新课标 创新教育 探索与实践 [摘要]精心设计的课堂激发了学生浓厚......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精选五篇)

    经纶教研新课改第29期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丁文彦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一年多了,作为一线教师,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困惑到了解、适应并逐渐把握的过程。......

    新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要:新课程对体育课程有了全新的基本理念,“健康第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包括将新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和教师将新课程现实化制度化的过程,而后者就需要广大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把课程落实到课堂教学层......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与实践[全文5篇]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与实践 【摘 要】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在目前的环境下,信息......

    新课程体系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新课程体系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灵台县梁原中心小学丰国武农村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朴实、踏实。在数学学习上,表现为勤奋、好学;但不足也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机动灵......

    谈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作文互动式评改(共5篇)

    谈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作文互动式评改 内容提要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提出以下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