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略阳县黑河坝小学 郭敏 唐秀梅 邮编:724306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师一根粉笔走天下的传统模式也受到了先进教育手段的冲击。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走进了学校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指引下,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正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信息时代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好信息化手段为教学服务,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学习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语文
教学
多媒体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充分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
信息环境下的课程教学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确实能提高课程教学的显著效果。我们研究的市电教馆《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与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立项近一年来,通过对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逐步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在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浅认识。
一、教师要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教育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融合到课程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主要作为工具手段存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主,但并不是全部,而是与其它信息技术多种媒体共同发挥作用,但灵魂仍是教学设计本身,计算机起辅助作用,以展示传统教学无法实现或很难实现的教学任务。整合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整合的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难点,要求展示事物变化过程,刺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二、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感知、想象能力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ncher)作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现代教育技术,将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形式和过程,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表现出来。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发现、体验、利用生动的资源,透过现象探索本质,从而形象地建立起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图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学时,教师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放在特定的网络文件夹中,让学生调用,弥补学生因时间和生活阅历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而出现的“断层”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阅读、写作时会感到一些困难。我们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写作辅助材料。这些材料,解决了学生在阅读与作文中的“困惑”的问题。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过程,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强化。学生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查看网络资料,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提高了阅读、作文水平。学生通过查阅图书和浏览下载网络资料,结合自己平常对附近工厂的所闻所见,很快就写出了有理有据的作文。它既锻炼了学生的查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猜想、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可实现实时交互的功能,实时干预、引导、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在阅读教学中逐段讲解,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还有些什么不理解,或没有看清楚,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单击课件的交互按钮,重新进行阅读,查看,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默会知识。所谓默会知识,是相对明确知识而言,是指不能言传,不能系统表述的那部份知识。根据专家的研究,人类的默会知识远远多于明确知识,而且有着不同于明确知识的显著的特征:(1)默会知识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的,是情境性的和个体化的;(2)默会知识是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的;(3)默会知识是不能被加以批判反思的。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共同影响、决定着人们的思维。学生通过网络课件获得个别化指导,就能较快较好地把握了课文重点,理解了难点,从而在默会知识方面得到了强化,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这可以从原来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身上体现出来,这些学生特别喜欢网络,一进入网络环境就充满生气,遇到困难,也一点不害怕,真是“多做多得”,从而在学习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通过网络把学生的见解与全班学生交流;即评即改,互相启发,激励了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自由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为学生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让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文本新课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所以实践操作,自由探究,是网络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践中,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新学内容,让学生登录教师的专题网页,进行趣味作业,动手、动脑,很有兴趣地轻轻松松地完成作业,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留给时间让学生围绕课上学习的内容,自由地在网上搜集其它相关资料,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资源,扩充信息量,拓宽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领域,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优异的条件。
五、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打造高效课堂
事实上,任何先进的技术引入到教学当中来,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解决教学当中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困难,并将信息化环境作为学习、教学、管理、沟通等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而最核心、最关键的工作是信息化如何在学科教学上发挥作用,也就是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
教学多媒体要通过教学才能发挥作用,而在进入课堂教学环节之前,必须经过周全的备课过程,这其实就是在进行一种最常见的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制作教学课件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因为良好的课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制作出的课件过于亮丽花哨,使用的材料也不精简,这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优秀的课件应该是画面简洁、色彩搭配合理、重点突出、内容精简的,给学生展示出的都是经过筛选,最最精华的内容。另外,课件的制作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搭配音乐和视频。而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的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等特点,把多媒体信息集成为一体,多种教学形式交替,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在语文教学中,其质量与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很大的关联性,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有效的教学功能,为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面,推动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促进课程体系及课堂结构的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发生巨大的变化使教师对教学设计考虑得更细致、周全,达到最大的可用值。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的指导功能,又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总之,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方法将成为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而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正确并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现代信息环境下的新型的语文教与学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郑文富《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整合过程中教师的六个转变》,中国教育技术网,2008.2.19
3.张建伟、陈琦《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 年第 3 期 4.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教育研究》,1999 年第 5 期
5.骆坤勇《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及思考》,中国秘书网,2006.10.12
6.禹飚《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实践和体会》,中国秘书网,2006.10.12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何克抗
2、《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郭伟
3、《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彭绍东
4、《关于新的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张人杰译
5、《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教学模式研究》吴洁,盛琳阳
第二篇: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
赣州市兴国县东村中心小学 江平邮编:342406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联系更加紧密。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充分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学习工具,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正朝着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
教学
整合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所谓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教学,就是充分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信息环境下的课程教学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确实能提高课程教学的显著效果。下面以“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例加以说明。
一、实验的操作与探讨
在研究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途径、方法。研究已取得较明显效果,学生不论在阅读还是在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结构的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
(一)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习主体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心理取向,促进学与教的优化。具体操作: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把教学内容细化为具体“学习任务”,通过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过程:
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特点。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找出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划出文中描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体会双龙洞的神奇。
2、创设情境,网络浏览,制作简报。根据课文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分成山上、外洞、孔隙、内洞四个组,明确各组的学习任务。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在教师提供的网站上搜索查寻金华双龙洞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出一份电子简报。
3、展示汇报,转换角色,深化理解。学生当小导游向全班学生演示电子简报并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阅读教学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而定。在教学古诗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之后学生独立探究、互相协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自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学习结果。学生有的把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背景资料说给同学们;有的把诗做成多媒体电子幻灯片展示给大家;还有的把自己熟悉的歌曲调子用在这首诗上唱出来;更有想想丰富的学生把自己学了某一句诗的感受谈出来。学生展开的想象翅膀,填补了诗中的空白,有利于领略诗人对思想感情的含蓄表达,正确理解其意。
(二)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在课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采用网上互评、互议、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学生在上描写景物的作文课时,教师让学生上网自由搜索,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黄山、故宫、颐和园等旅游风景区都有自己的网页。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信息化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到网上去说自己想说的话,探讨自己喜欢的问题。
二、收获与体会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
1.转变了教学理念。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1、改变了学习工具。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2、建立了新型模式。在实验中,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
3、培养了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4、训练了实践能力。传统学校教育强调的只是书本知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课堂教学的小环境与学生丰富多采的家庭、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严重脱节,面对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通过整合,把以教科书为中心转向利用多媒体组成的教材体系和社会大课程中。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得书籍、光盘、网络上的信息及软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以此提高实践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信息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方法将成为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三篇:“互联网+”环境下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一体化教学常采用的“六步法”,分析了互联网+对一体化教学所起的作用,并对一体化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 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师
一体化教学体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一般通过项目教学中六步法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最终目标是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有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一、“互联网+”环境下一体化教学的“六步法”
一体化教学常采用项目教学法,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六步法”来完成授课。通过六个教学环节,互联网+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
1.资讯
资讯环节需要对任务进行分析,识读任务书,确定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最终的输出是成果、是任务分析报告。
为了能够明确内涵,需要理解和分析任务书的各项参数,需要对相关关键词进行检索和消化。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使用手机就可以查阅相关的资讯。为了保证效率和检索的正确率,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常用的专业网站或者相关文献库的检索方法。
2.计划
计划环节要求学生编制工作流程,编制仪器设备清单,最后输出检测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对于计划,通过教学app蓝墨云班课提供作业指导书和检测方案模板等,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输出。在执行计划时,信息化的发展使小组在线讨论成为现实,而且分工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完成。在进行课程统计时,对每个学生参与的工作都会进行统计和评价,形成一个类似档案袋的文件,便于后续的项目总结和评价。
3.决策
决策环节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加便捷和快速,教师通过点赞成或者批阅,直接实现电子签名授权并开展工作。如果有相关建议,也可通过邮件或者建立线上小组讨论组,直接对该小组进行指导。这样既保证了小组计划的私密性,又尊重了他们的劳动成果,还能确保计划的正确性。
4.实施
在信息化背景下,实施环节最大的体现是实时汇报、沟通、监控和答疑。在进行分析检测的过程中,所有的过程都记录在cnas要求中,现在也允许电子记录,这也是目前分析检测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适应行业发展。在实施环节中,学生的照片、语音、视频等记录和求助均可以及时地得到反馈意见,也能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数字化资源的课程素材也为实施检测提供了技术保障,学生能够通过线上和线下来获得关键操作点的学习与实践。
5.评价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常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的评价方式,信息化背景下,通过app就能够快速地实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繁琐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6.反馈
反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总结和编制一个近似项目的检测方案,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点评和提出意见、疑问。在互联网+背景下,提交作业一般采用电子文档形式,对学生的办公软件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对教师的建议等采用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现场答疑等形式进行。当然,这些都是基于信息化平台开展的,能够快速获得反馈信息,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获取学生关注或提出的下次课堂需要加强或进行授课的内容,师生关系更趋近于一种平等关系。
二、“互联网+”让一体化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六大特性,让一体化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地发挥了一体化教学的作用。
1.“互联网+”能更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学校有智慧校园平台建设,课程也开发了相关的数字化资源,教师收集、整理、分类放置的电子课件等,学生均可以通过手机、平板或其他网络终端查阅,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可以与二维码、蓝墨云app结合,实现手机浏览。通过邀请家长加入平台,教师和家长均可以查看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和评价结果,包括积分排名、资源阅读情况、撰写的总结、分工等情况。比如,要求学生课外收听一场自己感兴趣的仪器信息网的在线专业讲座并撰写总结,总分10分,纳入平时成绩,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时间安排。
此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预习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碎片化知识的学习,为完成项目做好准备。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均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分工、执行、评价、反馈、求助、答疑、提出要求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互联网+”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一体化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体化教学开展能够使学生咨询、计划、决策、思考、讨论、表达、总结、创意等方面的能力快速提高。
首先,面对着海量信息和知识,学生须学会如何选择、深入思考挖掘核心知识点,提高了其检索、选择的能力;其次,在项目中,计划和决策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表述方法,也不能够得到通过,所以对学生的软件应用、表达方式等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了工作方案,得到了全班学生的掌声和赞美;再次,所有成果、过程中沟通等在信息化平台上的交流媒介也发生了变化,有视频总结、图文总结等,充分展示了学生作为“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土著”一代的特点。3.“互联网+”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导向作用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评价、决策、导向,构建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项目。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更好地设置学习情景,通过超链接或者在线视频、图文,甚至是当前热点新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化手段,设置好引导问题,可以是集中讨论、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投票、测试等,能更好地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确保教育的公平。
在评价上,信息化手段能够实现评价的及时性、针对性和保密性,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质量。课程采用蓝墨云实时积分排名模式开展评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教学中采用积分悬赏方式,学生的竞争意识非常强,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保证了教学效果。
三、“互联网+”对一体化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互联网+教育是以思维方式培养为导向,真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启发、开拓和训练,最终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所以迫切要求广大教师了解 “数字一代”学生的学习习惯,熟悉数字化的教学环境,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以适应他们的诉求。
1.开放心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的热潮正在席卷整个社会,“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慕课、蓝墨云、腾讯等一系列在线教育平台、机构都在进行尝试,这是教育的趋势,也是职业教育必须接受的事实。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增强了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生动性和多样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相关联的网络课堂,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融为一体,通过线下各类活动的设计,通过师生互动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动眼耳鼻舌身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所以,我们要开放心态,不能故步自封。不接受新鲜事物,很容易被时代抛弃。即使不能做潮流的领军人,也得作为参与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开展一体化教学实践,积累经验,成为“数字教师”。
2.冷静应对,坚持教育为本
“互联网+”环境下,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其次,学习的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也需要去辨识与选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冷静应对,不能过分地放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失去了教师的知识构建作用。
所以,信息化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和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育。教师的深度讲解、示范、剖析、点评等在课堂中也是不可获取的元素,在课堂中要加强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好信息化平台,为教育所用。
3.提高素养,加强自身信息化知识的储备
“互联网+”环境下,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尤其是资源的整合能力,包括信息页、数字化资源、链接和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料的开发和整合,并在合适的平台上使用和分享,所以前期的教学设计、备课等特别重要。
其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要求也提高了,比如相关app的使用、试题盒子、慕课平台的使用等,对软件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所以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学习。
再次,由于“互联网+”模式下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教学过程中需要解答的问题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还包括信息化检索技术、视频制作、多媒体制作技术等方面的技能,这对一体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小结
总之,“互联网+”时代来临,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不断冲击,如何构建适合“数字一代”学习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实践,“互联网+”让一体化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只有开放思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才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学习工具,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正朝着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为深入探讨整合给带来的效益,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总结以上课题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这里仅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为例,用以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确实有显著的效果。
一、实验的操作与探讨
在研究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研究已取得较明显效果,学生不论在阅读还是在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结构的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
一、“多变”的文字,良好的效果。
语文课件中文字运用较多,如字词的教学,精美的语句、片段欣赏都离不开文字。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字体总是穿着黑地白花的“外套”,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于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体;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动态的、静态的;字的颜色也可以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作衬托,文字的魅力尽现,可唤醒学生的注意。
二、直观的图片,独特的优势。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直观的图像更有利于信息的传入和吸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获取的知识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显然,语文课件在听觉和视觉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在选择语文课件上就很注意突出图片这方面的优势。对于图片的要求,我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1、拉进学生与课文的关系,能起到缩短学生理解内容的距离。
2、突出教学重点,这是课件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3、图片要清晰、悦目有情趣,让学生有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见其人的感觉例如,我在讲《化石吟》时,同学们对化石的概念比较模糊,我就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鱼化石的图片,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受。《看云识天气》中我搜集了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云的多姿多彩。这些图片的恰当使用,既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又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多变的动画,无穷的魅力。
动态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一方面色彩斑斓,生动丰富的画面,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另一方面动态图景与课文内容互补,图文互相映衬,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制作动画不易,可以从动画素材库中截取、粘贴动画,也可借鉴网上优秀的素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泥墙根”一带的美丽,“雪地中捕鸟”的快乐,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那缤纷的色彩、各异的形状,动听的声音,让学生一下子融入其中,马上领略到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丑小鸭》一文中精彩的FLASH动画的插入,让学生兴味盎然,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倍增。
四、情景的设置,想象的源泉。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创设与主题有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选择既能扣住文章的主题,又能较好地体现重点和难点,同时还应具有启发性的情景,这是一个关键,使教学内容情景化,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将学生的情感引入轨道,以期引起审美的共振,并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情景的设置可以是音乐情景的设置。如上学期我们在讲《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一曲“爱的奉献”引入,让同学们一下子把握住了文章的主题。也可利用动画效果,如在讲泰戈尔《金色花》和冰心的《纸船》前,我从网上搜集了精彩的FLASH《猫》,感人的情节,许多学生看了以后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领悟到了“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这句话的真谛。这两首诗不讲,学生也明白了主题。在讲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先选择了一曲带有画面的动画《送别》,一下子就引发了学生的种种联想。语文教学中种种情景的设置,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主动探索、加深、加快对课文的理解。
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更高的信息素养。而电脑知识的缺乏,可以与电脑老师相配合,协调,达到教学的统一性。毋庸置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给语文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而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更大的挑战。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我们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整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一步步成熟,一步步前进,一步步实现。在我们不断的探讨中,我们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将会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第五篇:信息化环境下英语分层教学的探索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分层教学的探索
红光中学 崔守会
以现代网络环境为大背景,随着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的发展已进入各个领域,并发挥着它强大的作用。成为这个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而作为人名教师,我们也应运用信息化来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时效性,教育信息化指的就是在教育领域我们教师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来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水平,来适应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个性、心理、知识储备与接受能力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的要求、任务、及老师对于不层次学生的不同程度的辅导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学习意识。
英语分层教学中重要就是面向班级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学习中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主动学习,爱上学习,参与学习,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以此改变两级分化的局面。让优秀的学生再优秀的行列里更优秀,让中等学生在赶、追、超中得以提升,让学困生多些自信,多谢学习的主动性,在优带差中缩小差异。分层教学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让每一位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收获,得到进步,得到提升、得到发展。
而教育信息化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它让我们的教材多媒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这些无疑不让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让孩子兴趣盎然、课堂效率最大化。教育信息化的这些显著特点恰好为层教学创造了条件。教育信息化能为分层教学的实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信息化促预习
预习使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主要环节,我们的学生预习习惯差,大都不爱预习,尤其是在乡村可供查阅、参考的书籍较少,家长不懂英语,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最大困难,导致孩子们预习困难,无法自我预习的现状。对此现状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它的系统开放性为孩子们提供了海量的知识信息,供他们查阅、参考。有声字典,有声影像更为孩子们提供了第二位英语教师,使孩子脱离了英语不会无人问,学习哑巴英语的尴尬局面。而相对于死板板的书本孩子们更细化在方便快捷,充满神奇色彩的互联网上查阅他们所需要的资料。教师可以激励引导学生进行分层预习,为不同层次的孩子们
布置不同层次的预习任务,比如在上新课之前可让C层次的学生参照多媒体查阅不会的词及短语,校准单词发音。让B层次的学生查阅相关语法项目,及较难理解的词句。而A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本课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查阅相关较深的语法内容、相关的英美习惯表达及文化。这样学生们都会在预习中得到形影层次的学习,不同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和增加知识的储备量,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孩子们在信息化的今天爱上预习,信息化的介入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预习兴趣,提高了预习效果,更为孩子们养成了好的预习习惯。
二、信息化助教学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是第二门语言。学生对此学习较为困难,脱离语言环境及文化背景的学习,多数学生对其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乐学,愿学。久而久之对英语学科放弃,从而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本课所讲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影音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死书”变成生动的形象的“活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讲授对话或课文时可借助有声材料将学生带入英语的语言环境及氛围中去,体会地道的语音语调,分层去模仿去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不同层次的的学习内容,教学内容分层、层层递进,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增强每一为学生的自信心,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教)接受”为“主动式探求”,一般来说,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C层基础层次;B层技能层次;A层创造层次,基础差的学生完成C级内容,即基础词句的掌握,基本内容的理解,中等层次的学生完成B级内容,即关键句子的理解和使用,文章内容的课外迁移等.较好的学生完成A级内容,即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及鉴赏,对英语语言的深层次挖掘,这些教学内容的体现与达成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工具来完成体现。使知识灵活化、层次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基础完成本节课不同层次的任务,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比如在学习”Mom knows best”这篇诗歌时,考虑到孩子们没有接触过这种形式的短文,怕孩子们不感兴趣,不能很好地理解和理解这篇诗歌,我借助多媒体查阅英语诗歌的相关知识,并制作了教学课件,以一句英文字谜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母亲在孩子们的不同阶段抚养陪伴他们的图片将孩子们带入本篇诗歌所要表达的伟大的母爱中,为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并加以诗歌的配乐诵读音频播放给学生听,来让学生感受英语诗歌的读的形式,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诗歌的感知程度,并让孩子们汇报在家通过互联网查阅到的预习相关英语诗歌的写作形式加以回报,来提升和迁移
本课内容。在分段讲解中利用课件呈现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此篇诗歌有不同层次的理解,C层学生回答显而易见的容易理解的问题。B层学生回答概括性较强的内容,文章的内容课外迁移等。A层次的学生深入了解此篇诗歌的内涵,并掌握其一定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并升级到写作中。以此加大课堂的容量,拓展课堂的知识范围,提升课堂的时效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兴趣浓厚中对此篇诗歌都有不同层次的掌握。
三、信息化提效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那么落实提升巩固所学知识自然也得分层。课后提升巩固的分层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分层布置作业,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完成相应的任务,也最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来布置相应的任务,而分层布置作业也可以起到个别辅导的作用。用学生的完成相应层次作业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布置分层作业要体现由易到难的特点,必做题与选做题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可自主选择完成作业,这样学生的作业量少了,作业的目的性更强了,教师批改作业的任务量也小了,教师发现学生作业的问题后可认真地写好评语或面批,评语应当注重鼓励那些B、C层次的学生,只要这些学生有一点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以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改变一部分学困生不愿意做作业的毛病。不知道作业要少而精,要有典型性和层次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灵活地选做。而这一过程的恰好可以网络来完成,可以将作业通过互联网分发给学生,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上传给老师。比如说“一起作业网”“班班通平台”都是完成个性作业的很好地平台。这样既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可以时时监督,辅导。检查,通过网络完成作业的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四、信息化连沟通。
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客观有效的评价,评价具有导向,激励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标准的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他们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自信心,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能达到相应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师就应给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表扬和适当的评价。而对于不好的表现也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在校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评价。而父母却很难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学生在校的学习状态等情况。而教育的实质应是家、校、社会的三方面教育,而网络平台则是这三方面能够及时沟通的平台,班班通,微信群都能及时架起这座沟通的桥梁,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的不同层次的进步,我们可以发往
班级的网站,微信群等大家和家长可以及时关注的地方,既能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又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孩子们的表现。这样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更便捷,更及时。使之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
总而言之通过教育信息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的不同阶段,提高分层教学的教学效率,实现, 信息化促预习,信息化助教学,信息化提效率、信息化连沟通的四个方面在分层教学中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避免在课堂生出现好学生主动,中等学生被动,较差学生生不动的现象,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学习时最佳的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而真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