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19-05-13 00:2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第一篇: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教育行政 | 文件专区 | 德育教育 | 教学研究 | 信息技术

| 招生考试 | 队伍建设 | | 职成教育 | 安全教育 | 学校文化 | 家校互动 | 党建园地 | 教育督导 | 资源下载

| 贫困救助 | 在线留言 |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网络 点击数:422 更新时间:2008-10-6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感与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也是“完整的人”应具备的两个方面。然而为了培养“完整的人”,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变化和学习,培养他们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现阶段开设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以实际操作或数学游戏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因此,教师要摆脱重知识传授、灌输,轻教法、学法、能力的指导,要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在当前要强调“乐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乐园式”教学要通过创设愉快的活动情景和新奇有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愉快。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靠教师搜寻、制作素材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泼、有趣”,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创设的情境还不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在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盟,给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我们逐渐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一、借助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泼、最现实的成分。因此我们可以用网页来制作出一个虚拟的问题情境,这样会使画面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课开始,兴趣生。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在电脑中反复看到这个问题情境,方便他们收集相关数学信息。

二、在网络环境中自主收集数学信息。通过电脑游戏(或网页中的视频),把单调乏味的活动过程变为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把学生推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去,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旨在“玩中学,学中玩。”

把知识加以引伸、运用,促使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鼓励学生互相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电脑,对于小学生而言,电脑游戏就好比一块美味的蛋糕,充满了诱惑。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就要利用这块蛋糕的,不仅让它“美味”,还要让它有“营养”。在设计游戏(或网络视频)时,让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游戏找到数学信息。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就要在游戏中多设计提示信息;如果是高年级学生,就要让这个游戏设计的富有挑战性。

三、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合作交流。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习活动可以通过在电脑上输入一些文字或数据来完成。(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把要用的文字或数据事先准备好,让学生通过鼠标拖动来完成。)在这样的过程中,既方便学生进行修改,还可以省去学生写的时间。学生完成之后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提交给老师。比较传统的课堂,这样更增加了一节课的机动性、灵活性。

四、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及时的课堂反馈与评价。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不能全面看到学生的反馈情况,但在网络环境下,局域网的支持,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结论上传到教师机上,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学生的反馈,从而加以正确、有效的指导。但在此时学生可能会乐而忘返。教师如果在课结束前进一步做到评价激励,就能把学生的情绪引向远方、引向未来。教师要采取正面的评价。因为学生通过电脑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还可以欣赏到别人的作品,所以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全班评价,也是很重要的。比较传统的课堂,这样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顾及到更多的学生,甚至是全班,并且能及时调控学生的上课状态,有张有弛。

五、在网络环境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和延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内容,只能在这一节课上发挥它们的作用。这节课结束后便缺乏可操作性,学生不能对所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在网络环境下,如果我们设置了BBS这样的交流版块,这节课的素材可以随时再拿出来看,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教师进行交流。使这节课得到很好的延续。题目:24时计时法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综述:

1、《24时计时法实践活动课》是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五册24时计时法这一单元中的综合练习课。学生对于24时计时法的学习是在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的,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使学生能够;

(1)分别会用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使学生感悟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2)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体验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时间观念。

2、这节课就它的知识性质分类而言,应属于问题知识,因此在教学策略上就要能够让学生设疑思辩,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情境的设置上,我安排了一个很自由、又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帮助外国小朋友设计在北京一天的行程安排。在这样一个情境下学生很容易,也很乐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能很大程度的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这个年龄很难胜任这样一项任务,我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有意增加了拼图游戏这个小插曲,并在后面的设计行程安排的学习活动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3、在信息媒体方面,综合运用flash和网页技术,提供了其它媒体和手段很难代替的丰富资源;给学生的主动学习、自我探究创造了更为理想的操作性平台。用Flash制作一个小动画,首先满足学生喜欢卡通动画的特点;其次在网页中插入的flash拼图游戏,又再次满足学生喜欢电脑游戏的特点;而这些卡通和游戏又恰好是学生在设计行程安排时的一些必要资源,因此不仅学生乐于参与,还把多媒体资源加以很好的发挥和利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支持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效的改善了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题,教师则起到指导、帮助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使每位学生的优质潜能得以有效发挥。

教学模式流程图(方框图):

开始

在网页中插播flash动画——引出要用到的24时计时法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通过拼图游戏复习、巩固24时计时法的知识—→教师个别辅导

提交统计拼图的结果——同时引出下一个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的形象化情境

在网页上进行行程安排的设计 为学生提供多样性资源—→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间相互浏览不同的设计方案——体会什么样的安排叫做合理安排

教师总结 学生互相评价——师生、生生间开展开放式教学

教学策略分步阐述(教案模板):

课题24时计时法实践活动课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分别会用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使学生感悟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体验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时间观念。

重难点

1、会用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使学生逐步养成时间观念。

信息环境及媒体网页(插有flash动画和小游戏)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 Flash 动画引入:明明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很喜欢数学,平时经常和当数学老师的爸爸一起探讨数学问题。这天爸爸邀明明一起玩个电脑拼图的游戏,你们想一起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游戏吗?

拼图游戏结束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北京几个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

Flash动画继续:爸爸的学校要来几位外国的小客人,爸爸平时总是带明明去玩;这次爸爸想考验考验明明能不能带着别人去玩?你们愿意给明明帮帮忙吗?

设计完的小组可以通过点击提交按扭,传到教师机上,教师可以了解到每个组的情况,并针对个别情况,进行有力的辅导。

设计比较合理的小组向其他小组介绍,并说明理由。说说你回选择哪一种方案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拼图游戏。如果从图形上看不出来,可以通过点击单块拼图查看上面的24时记时法是大图上的哪个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这两块就对应。前10名拼完的同学可以有奖励。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拖动景点图片和输入时间,来完成行程安排

学生提交设计好的形成安排。

学生介绍设计方案。通过多媒体技术,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进行电脑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到后面学习活动的资料。

学生玩的同时还能复习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为学生后面设计行程安排创设了情境。

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学会和同学沟通。

教育科研录入:jysxjlwt 责任编辑:jysxjlwt 上一篇教育科研: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

下一篇教育科研: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最新热点最新推荐相关教育科研

我县教育学会 教研室荣获2„

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

高考英语复习与应试策略

高考前良好心理状态调整策„

增强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

陕西省2010年新高考方案主„

丹教研字[2009]13号丹凤县„

商洛市关于在全市组织实施„

如何上好物理专题复习课

在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

丹凤县小学教学质量中部崛„

基础教育质量建设工程暨“„

关于全面开展学困生教育实„

丹凤县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实„ 丹凤县2009年素质化课堂教„ [组图]铁中以整顿“三风”„ [组图]铁峪铺中学抢先召开„

实施有效教学管理 落实有„

县教研室注重发挥对基层学„

丹凤县幼儿园积极开展教师„

没有相关教育科研

友情链接

教育部 中国教育信息网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新闻网 新课程资源网中小学课件网

陕西教育网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陕西教研网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陕西教育在线陕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商洛教育网商洛信息港丹凤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名校试卷网中学生学习库101远程教育网

商州教育网山阳教育网洛南教育网商南教育信息网镇安教育网柞水教育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主办:商洛市丹凤县教育局 信箱:df88861@126.com 地址:商洛市丹凤县北新街38号 电话:0914-3388861 3322675 建议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教学模式

一、模式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教育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必须使每个学生达到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规定的合格标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在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的基础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做人”。

2、现代教育理论。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个过程,但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其所知道的过程,而是师生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探究新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引导教师从“教”知识向“教” 方法转变,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在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一种新的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把学生片断的学习经验联系起来,使之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是由内向外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灌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注重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的过程;注重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兴趣;注重创设情境、发展能力;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最终达到使学习者有效地实现当前所学习知识、能力建构的目的。

4、《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独立设置研究性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推动教学方式的转换。本模式强调教师在掌握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主题活动设计、过程、组织、指导方法、策略的研究,关注选题方法、开展主题活动的方法、指导活动的策略等的研究与实践,力求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并把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应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成为一种终身学习的好方法。

二、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及操作要点

主题活动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践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三个阶段,整个主题活动的教学流程为:

创设问题情境----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计划)----实践探究----汇报成果----活动评价----活动拓展。

针对主题活动的不同阶段及四大领域的内容特点,相互整合分别设计了起始课教学模式,方案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成果展示课教学模式、手工制作指导课教学模式。

(一)起始课教学模式:

起始课的教学目标是:围绕“话题’的讨论与交流,提出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话题逐步过渡到活动主题,通过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对自己要研究的活动内容有了清晰透彻的了解,便于学生确定自己的活动子课题及制定活动计划。具体操作如下:

情境引入---了解旧知---提出问题---整理归纳---提炼主题---选题分组。

情境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恰如其分的方式如以音像、图片、谜语、故事、游戏、现场新闻事件分析、实物模型、学生生活见闻、科学小实验等创设具体的谈话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引出要研究内容的大致范围即“话题”,形成探究活动的问题。设计情境引入的要求:(1)情境引入与要研究的内容能够对应起来。

(2)情境引入要能产生问题或能呈现问题,但开放度不能太大,避免产生太多无法研究的问题。(3)情境引入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不能离他们的生活太远。

(4)情境引入的活动要难易适度,要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要能制造一定的认知困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5)情境引入最好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了解旧知:了解学生关于“话题”的内容了解、掌握程度,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方法,启发学生对“话题”内容的思考。

提出问题:通过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的理解、分析,围绕话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存在困惑和疑问想研究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1)教师要了解该话题所涉及的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相关知识,能熟练地把“话题”分类,即不同内容的知识点可以包括哪些问题。(2)针对不懂的知识点设计不同的引导方式如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情境回忆法等。

(3)要适当控制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与方向。质量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可研究性,即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方向是指学生必须在话题内容涉及的范围内提出问题,不能跑题。

(4)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词不达意,没有真正把学生想说的问题表达清楚,教师要适当的引导、调控,要善于从学生的语言表述中分析出学生的表达意图,然后引导学生把真正想问的问题提出来。

强调避免重复问题的提出,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当堂回答,匪夷所思,词不达意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具体指向可能是什么。

整理归纳:把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整理、筛选、归类。归纳整理问题的方法:

(1)把简单浅显学生很快就能回答的问题舍去(2)把相类似的、相包含的内容归为一类

(3)把有研究价值,但在现有的教学条件、经济条件下无法开展研究的问题进行归档记录,有研究条件时在研究。

(4)对同一类问题进行概括、提炼,标明所属即子课题。

提炼主题:把学生感兴趣、有研究条件,切入口小的一类或几类问题提炼升华,确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选题分组:选择同一类问题的学生划分为一个活动小组,由于学生的研究能力有限,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只选择一个子课题开展研究活动。

(二)方案设计指导课:

方案制定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研究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由于主题活动时间、地点较为分散,加之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活动计划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活动根本,缺少了它,活动就极易陷入随意性,活动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指导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完整的方案有基本的认识,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理解各部分的基本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大组交流,逐步完善方案的各个环节,明确活动目标和活动步骤,使学生的活动过程更科学。制定主题活动方案主要包括:

1、研究哪个子课题?

2、选择哪种研究方法?

3、研究时间怎样安排?

4、小组成员怎样分工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每个同学的聪明才智?

5、研究成果采用哪种汇报形式?

6、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等等。具体操作模式:

激趣导入---方案预设---合作探究---矫正指引---问题反思---总结提升

激趣导入:教师可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事例或小故事等导入,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方案预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策划,初步制定活动计划表。合作探究:各组学生通过汇报、实物投影等形式,分别交流展示本组研究制定的方法操作方案,让大家共享活动成果的同时,针对活动方法的具体操作细节组织小组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辩论等,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指出方案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明白应从哪些方面去完善自己小组的计划。

矫正指引:对学生普遍存在操作困惑的研究方法或操作细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该方法的定义、使用功能、适用范围、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使学生切实掌握该种方法的基本特征和操作要领,形成正确、全面的方法操作模型。

问题反思:学生根据大家的建议和教师的引导,反思自己制定的活动方案问题出在哪里?是方法选择不适当,还是操作不够规范,还是忽视了某些细节,或是时间安排不合理、人物选择不符合实际、方法操作的不清晰等等,根据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本组的活动方案。

总结提升:师生对全课进行总结。

(三)成果展示课:

成果展示课是教师根据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指导学生对通过实践、体验、探究、制作收集的大量子课题信息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或把制作的模型、手工艺品等进一步完善,组织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全班展示、汇报的课型。成果展示课通常是主题活动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课型。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学生展示与汇报自己的成果,包括是成型的小调查、小论文、幻灯片,实物模型、手工艺品,也可以是过程中产生的体会、经验与疑惑。二是对下一研究主题的拓展,可以在学生交流的时机生成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具体操作模式:

教师导入---活动准---小组介绍---成果展示---互动评价---总结延伸

教师导入:一般采用谈话导入。

活动准备:各小组拿出所有的相关资料,整理、讨论汇报形式与分工。

小组介绍:各小组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调查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利用大屏幕或直接展示各小组制作的手抄报、幻灯、音像作品、图片、手工作品等

互动评价:

1、学生自我反思:学生们在成果展示完成之后,让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在研究小组中的具体表现,对自我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评价。

2、学生互相评价:可以同一研究小组内组员之间互相评价也可以评价其他小组的表现。

总结延伸:教师对整个主题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引导学生回忆开展了哪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体验,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开展一个活动需要些什么条件、必须做哪些事情,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对活动中新生成的有研究价值、可操作的问题,可引导学生作为新的活动主题开展个人兴趣研究。

(四)手工制作课: 教学流程:

观赏激趣---原型解剖---要点分析(示范讲解)---设计图样---动手制作---评价展示(原理分析)---拓展应用 观赏激趣:

教师通过实物、图片、投影或录像等,让学生欣赏本节课要制作的物品或物品群,意在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原型解剖:

学生通过观察、分解手工作品,了解作品的组成结构、选用的材料、制作技术、衔接方法等。要点分析(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要点,学生模仿。师生共同分析制作技术、技巧的操作要点,了解、掌握作品的细节操作技巧及主要注意事项(学生容易出现问题分析、点拨)。设计图样:

学生个性化的整体局部模型设计、材料选择、衔接技术。动手制作:

学生按照自己的图样设计动手制作作品,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集体、个别指导。指导的策略是指导的内容主要针对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焦点问题、指导的时机选择为学生交流后无所得时进行指导、指导的深度要点到为止,不要包办代替,也不要放任自流。

评价展示(原理分析):

学生作品展示、评价、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纠错,修正自己的制作技术技巧。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材料的优化、制作技术的体现、作品各部分的组合与设计、制作目标(工作原理)能否实现、个性化部分的展示、新知识的获得、新问题的产生等。拓展应用:

作品或制作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新问题、新主题的在研究与制作等。

第三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性的发展,初步形成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目标,我们将数学实践活动课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实践中利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实践活动经验的方法及成功体验,体会数学的作用,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研究出适合本地的实践活动教学策略。以下是本人在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中进行的探索。

一、确定主题,精心策划,为学生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知不觉的会接触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数学是有用的。为了让小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的确定首先应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题也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生活中的数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而现有的实践活动的教材、资源比较少,加上数学实 践活动课的教学背景、材料、研究主题与常规教学不同,教学的手段、方式、方法也有很大的改变。为了让学生有充分实践的机会,开设实践教学课前,充分挖掘教材中可进行实践活动的因素,选取简明的、有意义的、趣味性强的活动主题尤为重要。为确保活动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广泛的收集实践活动的背景材料,积累实践活动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背景材料及学生的知识状况考虑活动主题的确定,同时要考虑采用何种模式和活动方式,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智慧及活动的能力。

二、组织探究学习是开展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发展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技巧,表现为多种形式的、在课堂和社区进行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探究发现等创造性活动。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学会搜集数据和资料并进行整理,经过分析、探索,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运用探究式学习策略时,教师主要起问题引领作用,即教师借助一系列提问促使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所选择的主题,透过现象发现或归纳结果,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研究能力。

自主探究式即研究性学习,它是一个学习领域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这里的自主性包括教师教的自主性和学生学的自主性,教师可以自创实践活动主题、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而学生 学的方式是有更多的改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更重要的是,学生具有一定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选择,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对主题的自主选择和对活动的主动探索,是实施实践活动的关键。如测量学校活动场所的占地面积,可以先提出问题:学校进行美化、绿化后,校长要核实一下学生活动场所的占地面积,我们班接受了这个任务。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次任务?提出活动要求:懂得多种测量的方法,并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测量内容:如:

1、测量篮球场占地面积;

2、测量乒乓球场的占地面积;

3、测量跑道的占地面积;选择活动方式:如:独立测量、小组合作测量、师生合作测量等。选择测量工具:测绳、测尺、米尺、标杆、目测、步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研究的主题,学生可自由的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测量工具、合作伙伴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的方案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这是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主体部分。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如下四性:

(1)自主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过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探索、求知的主体。因此,我们深深懂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 3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问题,自己制定解决方案,给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权。

(2)情境性。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数学实践的探究活动。如,教学“圆面积”课始,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学生喜欢看的解放军叔叔打仗中用手榴弹炸敌人的情境,通过电脑模拟实际的爆炸场面,再由此提炼出圆及圆面积公式推导简图,让学生回答: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选择有关信息,你可以求出什么问题?采用这种音像式问题情境,声像并茂、真实生动,使学生如临其境,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3)合作性。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如让学生设计“郊游乘车”方案时,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4)开放性。综合性的学习探究活动,必须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例如,在复习“利息”时,六年级张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式的探究练习:2001年春节,张大伯把18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再过一个月就要到期了,但是前几天张大婶突遇车祸住院治疗,急需用这18000元钱,可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计息,为这张大伯左右为难,请你替张大伯想想办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了多种解决办法:方法一:救人如救火,先治伤要紧,损失一点钱就算了;方法二:向亲戚朋友暂借一个月,一个月后归还;方法三……

三、教师参与,指导帮助,共同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任何教学过程的活动方式都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授方式。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方式表现为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教师的活动方式则表现为参与合作与指导帮助。师生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参与,这是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在小学阶段,实践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过程的切实指导。数学实践活动课,无论从内容、形式上,还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上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学生要从过去那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活动方式,学生不知道如何探 究,或出现探究上的偏差,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如对研究主题的确定与选择、实践活动的范围及操作的指导,对开展实践活动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的指导;实践活动中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方法、合作形式、研究策略的调整等方面的指导;实践活动中选择成果的呈现方式、对活动的反思及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其指导的力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活动能力进行确定,一般来说,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要大一些。如二年级的“运动会选拔赛”这一实践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班级举办的踢毽子、跳绳选拔赛中得出的比赛成绩,选出参加本班比赛的选手。活动中,要求学生以比赛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量少,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选择活动的方式、合作方式、收集信息的方法等方面教师都要具体地指导。而像四年级的“对常用食品的成分调查分析”一课的实践活动,由于学生年龄稍大,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和辨别能力,教师可直接让学生拿家中现有的食品袋或是到商场直接进行社会调查,教师只是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活动中指导的力度可小一些。

2、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改变传统的“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做法,不独占整个活动,也不包办代替,要以平等的关系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充分的沟通与合作,做学生最好的合作伙伴,当学生的好参谋。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适时 地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观察与实践、猜想与验证、收集与处理、选择与判断、推理与交流等可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材料,创设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的实践。同时,教师还要充分的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索的潜能,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建立师生间、生生间的密切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探索与创造之中。如“成长的快乐”实践活动课,研究内容包括6个活动:量身高、量教室门宽、量伸出手臂的长度、量走一步的距离及掷骰子的数学游戏,前5项主要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知识的渗透,后者则是通过掷骰子的游戏,进行百以内数的训练,同时训练学生观察数目的敏捷性。这样的活动,如果教师与学生同时活动,参与其中,学生会感到活动更有意义,参与活动的兴致会更浓。

3、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探索、交流思想的过程,交流能帮助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做出有根据的教学决策,交流也同时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认知的发展。在活动中,教师应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环境,将学生放在问题情景之中,鼓励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主动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共享、互补、竞争氛围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倾听者和交往者,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并 给予相应的认可和鼓励,使他们的天赋得以充分的施展。如“如何使用压岁钱”的实践活动,教师设计谈话形式,让学生汇报压岁钱的使用情况,用讨论、交谈的方式说一说怎样使用压岁钱最好?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其在交谈中明白道理,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进行计算,通过数据计算让学生自悟。教师引导学生应鼓励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力图理解他人的想法,把别人的思想与自己的想法联系起来,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既发现别人的长处,又学会表达自己思想、完善自己的思想,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信心培养。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应协调好的几个关系

1、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应该把活动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教师的这种“放”,不是减轻责任、推卸责任,学生的研究如果出现了方法、方向方面的问题,教师还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指导。此外,要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不能放任自流。如果放任自流,有些学生可能会避重就轻,选择一些有兴趣但没有研究价值、能轻易完成的活动。对此,教师必须加以指导,防止学生出现避重就轻,完全被兴趣左右的情况。

2、学生的个体活动与小组集体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于每个学生的自主独立活动。但大部分情况下课程实施是建立在学生互动、合作的基础上。所以要协调好这 两方面的关系,既要提高学生独立活动的水平,又要加强对互动合作的指导,但也不能因为强调了互动合作而忽略了学生独立活动水平的提高。如果每个学生的独立活动水平不高,那么集体合作的水平也不会高。

3、课时的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的关系

目前的课程纲要中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每周3课时,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大量、持续的活动任务不现实,因此,必须注意课时的分散使用和集中使用相结合,如可以把3周或4周的课时集中在某一时段使用,进行较大型的活动等。

总之,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策略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活动的方法,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中学数学,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懂得要学什么样的数学和如何用数学,体验和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第四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课题总结

大营盘小学

李鹏

通过近几个月的科研工作来看,我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重视了思想、理念和方法的引领,收集了大量的原始的过程性材料,有了一点儿切身体验,这主要得益于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参与,得益于课题组成员的帮助。为总结得失,明确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现特将前一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准。

理论学习是开展课题科研的先导,课题的研究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需要一支观念先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做到“三个一”:每人每学期精读一本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专著,每人每学期至少执教一节汇报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与本课题相关的课题论文。“三个一”的落实,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的提高,为课题顺利研究提供了保障。

二、分层研究,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设定了“实践活动”领域,第二学段设定了“综合应用”领域,第三学段设定了“课题学习”领域,可见新课标在实践活动方面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有着不同要求。为此,我们确立了分层研究的策略。即在低年级实践活动中,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意识;在中高级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运用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和几何知识等数学知识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和信息,用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们把优化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来抓。第一要优化实践活动的环境,营造一个宽松的实践活动环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第二要优化实践活动的材料,精选与学生生活有关并具有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材料,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索数学规律;第三要优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第四优化作业设计,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通过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形式,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记录下来。

四、形成了数学活动课的系统操作体系

数学活动课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是落实新课标中“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目标的重要载体。我们首先对数学活动课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1、数学活动课的类型

总结我校的数学活动课,按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游戏竞赛活动课。将数学知识、实践活动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竞赛活动巧妙的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动手操作活动课。操作是智力的起源,这类活动课通过让学生拼、摆、折、画、量、说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社会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社区活动,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体会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

(4)思维训练活动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趣题、思考题等形式组织的知识延伸或提高的活动课,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

(5)课题研究活动课。21世纪是信息时代,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越来越显得重要。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又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

2、数学活动课的选材策略

(1)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我们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让活动素材源与生活,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

(2)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进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一种形式,所以活动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知识经验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想性、可操作性,教学中可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安排相应的活动。

五、探讨出了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活动的新模式和教学策略。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实践活动素材,因此,我们要结合平时教学,充分挖掘教材的实践活动因素,在运用数学教材学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1、构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拓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这一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展开实质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目标定向、以思考为内涵的探索活动。“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引起学生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以求解决问题,这里的“问题”必须具备障碍性、相对性、探索性的特征。在“建立模型、寻求结论”的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同时,感悟了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学会学习,促进发展。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将知识巩固和实际应用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没有合适的和现成的模式、程序下,只有通过探索和尝试,才能获得解决。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要巧妙揭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给学生创设发现的机会;

二、要积极组织动手操作实验,创造探索、求真的机会;

三、要适时组织交流讨论,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四、要巧设问题和练习,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

五、要注重联系实际,给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六、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1、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不断转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成员的脑海中,并落实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上。教师能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培养目标上由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素质的培养转变为关注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全面素质的发展。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行为得到了根本的转变。在教学环境上打破了教师的绝对权威,代之以师生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教学环境。新的课堂教学,学生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主动吸收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的主人。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已经形成了四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发现式、实践探索式、创作交流式、相互评价式。

七、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和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培养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2、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造学认为人的创造潜能不存在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识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创造潜能。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实践活动创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学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释疑或完善他人意见,学生能够从多种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同同学教师争辩,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激发。

3、促进了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

实践活动经学生创设了自主参与的机会,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和“做中学”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数形结合、对应、化归、类比、统筹等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渗透,同时也获得了较多的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发展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学习是实践活动中经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懂得了沟通和包容、尊重与信任,懂得了共同创造与分享,他们能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能热情帮助别人,这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开展是辩证统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础,实践活动的开展又促进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如何正确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2、评价是新课程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数学实践活动内教学评价体系尚有待研究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索

摘 要:在科技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教学过程中,它能将复杂的教学简单化,对比传统的课堂方式也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网络环境;学习兴趣

一、利用网络技术创建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一上课就直奔主题开展教学,并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多学生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往往还沉浸在上一节课所教的内容或者是课间活动中,所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学效率很低。那么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教师可以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学的过程中。比如,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个关于小学生跟随父母或爷爷奶奶去菜市场买菜的视频,看看家长一共带了多少钱,每一样菜花了多少钱,最后又剩下了多少,学生跟着家长买菜计算花销的过程,也就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过程。这种利用多媒体搜集的教学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情境的创建过程。学生对于视频、图片的兴趣肯定比粉笔和黑板要浓烈得多,利用这种形式也能通过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利用网络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兴趣

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课堂教学过程也死板无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提高他们的兴趣的话,那么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一定不会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能够发现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学知识很难学会,而玩游戏却不需要别人教”,这就说明学生对游戏充满了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课堂上融入游戏的元素,例如在?W习“两位数的加法”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制作成抽签的形式,把所有学生的名字统计到电脑上,随机抽取一个名字让他来答题,当然题目也是提前录入电脑中让学生自己抽取的,这种教学的方式就是利用网络技术把游戏融入教学中方式。学生对于这种随机的事件肯定会比传统“填鸭式”教学要更有兴趣,而且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很反感教师对自己进行提问,生怕自己答错了教师会不满意,这种形式是利用游戏的形式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更大一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把游戏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网络技术有效开展复习

在网络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都是用自己的语言并借助黑板、粉笔进行教学,一旦讲完了黑板也就擦了,学生有不懂的地方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提问,想要在课下进行复习也只能靠回忆以及手里的课本来进行,这种教学形式导致教学效率一直很低下。而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模式具有可保存性,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完知识之后把教学资源分享到网络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下载教学课件进行复习,这种形式提升了教学效率,这是网络技术对于学生单独复习时的作用。那么,教师在开展统一复习课时,网络技术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首先,教师在开展复习的时候可以随意调阅之前自己讲课的课件,不用再单独备课;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制作一个空的框架,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容的填写和连线,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对于有效开展复习工作、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都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利用网络技术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虽然说网络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之后给课堂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教师在应用的时候也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注意事项:首先,不滥用原则,有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合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重量时,教师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比理论讲解更有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滥用网络技术;其次,不能让学生沉迷于网络中,我们承认利用网络技术来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很有趣,但是教师也不能滥用网络技术,不能让学生沉迷其中,要掌握好运用的“度”;再次,教师要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教师认为用网络技术来教学就不用再对课堂进行监督了,反正学生都对网络比较感兴趣,其实不然,即使使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教师也要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疑问并及时进行引导,这样课堂的效率才能提高。

综上所述,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呢?以上只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总结与思考,希望能够对各位数学教师有所帮助,也相信教师都能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让它切实地为教学服务,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雪梅.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探索[J].教育,2015(36).[2]郝玉霞.浅析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策略[J].读与写,2015(19).编辑 李琴芳

下载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

    教 学 论 文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 雪枫小学宁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让......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 要: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起到了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想提高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门全新的、系统的课程,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主要指以......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日益成熟,正成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不断地渗入人们的生活, 其影响亦辐射到了教学之中。网络在教学中的介入必定对传......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纲要(试行)》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网络......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 目前,全国有一百多所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通过近5年的教学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喜欢使用的软件是word和pow......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保德县第二小学 王玉珍 网络教学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数学课堂,悄然改变着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效的、......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初探 一、网络环境下的典型课例分析 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促进了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的深刻改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