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特征及其教学意义

时间:2019-05-15 06:2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童话特征及其教学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童话特征及其教学意义》。

第一篇:童话特征及其教学意义

童话特征及其教学意义

内容摘要:童话是面向儿童的一种文学体裁,幻想、拟人、夸张等是其基本特征。童话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童话 特征 教学 意义

一.童话特征

童话是面向儿童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根据儿童的特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运用夸张手法编写的故事。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采取拟人化的描写,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也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

1.幻想。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而引起,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像。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来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植根于生活,往往又对生活作夸张的叙述和描绘达到一种升华,因而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童话中充满丰富的诗意的幻想,作家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例如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幻想和现实的典范。

2.拟人和夸张。拟人就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思想情感、行为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夸张夸张是文学艺术中通用的一种艺术手法,童话的夸张不是对生活中某一部分简单而适度地放大或缩小,而是极度的夸张,全面的夸张。童话中精彩的童话人物形象往往是由夸张产生的。宝葫芦能说人话,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是拟人的夸张。

3.语言简洁活泼。童话的语言具有一般的文学语言所具有的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和音乐性等特征。童话的语言通过动物或人物之口来表达,这些语言来自生活发自内心,与儿童自身的语言比较接近。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很容易进入童话创设的情境,同文本进行对话,与童话作者和作品人物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二.童话教学的意义

1.童话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童话通过语言来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童话的语言浅近、口语化,但并不等于平庸、苍白,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既通俗明白、晓畅而又有艺术的美感。童话的语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这些特点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因此,童话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儿童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感知语言,而且这种感知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2.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情感。儿童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多变,激情占优势,心境的持续时间短。童话是以一种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描绘了世界上一切情感:爱与恨、情和仇、喜和悲、乐与苦、敬与畏等等。儿童在欣赏和感悟童话时获得的情感体验丰富来自他们的生活体验,在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中,他们体会到了喜欢、愤怒、悲伤、爱慕、厌恶、赞赏等等情感体验。这些体验的获得,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也是很有好处的。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会进入光怪陆离的童话幻境,体验现实生活中未曾体验的过程,同时还可以从童话作家独具特色的审美个性、粗犷的美、幽默的美、抒情的美以及喜剧美、悲剧美。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会使儿童的心灵日渐丰富,审美品位不断提高。

3.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是在外界的刺激的影响下,人们在头脑中通过先前感知过的事物加工改造,是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它在人类认识客观、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创新精神。儿童因为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的不足,很难对一些千奇百怪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要解开这些疑团,儿童惟有借助想象去解读童话。儿童比起成年人来,更喜欢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比成人更富于创造性。在儿童对丑小鸭的遐想中,在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中,在对动物们的生活的向往中,都是儿童的想象在活动。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7]GHB1770)子课题。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镇教育管理中心)

第二篇:王尔德童话的审美特征

王尔德童话的审美特征

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唯美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以自身的创作实践了唯美主义的艺术主张,对二十世纪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影响深远。他的童话更是以美轮美奂的情境和蕴含于其中的深刻哲理流传至今。王尔德的审美性伦理观植根于其非理性哲学观中, 衍生于“世纪末”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它通过生活模仿艺术和感觉论个人主义, 确定了个体与自身、个体与他者的美学关系。为了给审美人寻找适宜的社会政治空间。本文旨在通过对王尔德童话的审美特征分析挖掘出作者对传统民间故事的叙事手法的继承和发展、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他对文学语言效果的创新三个方面对唯美主义思想的实践与超越。关键词:唯美主义;王尔德;童话;审美;特征 Abstract:Oscar Wilde is the 19th century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aestheticism, he was on their own creation practice the art of aestheticism claim to 20th-century European literature, and even world literature far-reaching influence.His fairy tale is more beautiful ornate situations and contains profound philosophy in which circulates.The fairy tales aestheticism principles for characterization, the pursuit of pure beauty, emphasizing the forms of innovation and art gimmick apply, in absorption and developed the traditional folk literature is built on the foundation of a full of interest artistic conception.The aim is to analysis the Wilde fairy tale to excavate the author traditional folk story narrative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symbolism of usage and he the innovation of literary language effect, three aspects of aestheticism thought practice and beyond.Keywords: aestheticism;Oscar Wilde;Fairy tale;Aestheticism;features

目录 引言...............................................4 2 王尔德童话的文艺思想................................5 2.1 生活模仿艺术...................................5 2.2 追求形式的创新.................................5 2.3 重视想象的重要性................................5 3 王尔德童话的审美特征................................6 3.1 多种叙事手法的综合运用..........................6 3.2 意象的巧妙呈现.................................7 3.3 语言的突破性功效................................9 4 结论..............................................12 5 参考文献..........................................13 6 致谢..............................................13 引言

近年来, 随着对现代性、后现代性以及审美文化理论探讨的深入, 伦理生活审美化或者审美伦理问题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尼采、纪德、维特根斯坦、福柯以及韦尔施、罗蒂等人的相关论述, 都曾引起国内学者不同程度的关注, 然而,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作为现代伦理生活审美化的典型例子, 尚未见有人论及。

王尔德是欧洲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 一向认为美学高于伦理学。在对话体批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中, 他曾对二者做过如下对比: 伦理学像自然选择一样, 使生存成为可能; 而美学则像性别选择一样, 赋予生活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 使其变得可爱而美好。本文依照王尔德研究的惯例, 将对话体批评中的主要发言人视为作家的代言人。在王尔德看来,“鉴别事物的美是我们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他将优先权赋予美学, 并希图以审美对生活的证明来取代伦理道德。王尔德童话的文艺思想

2.1 生活模仿艺术

王尔德在著名的文艺论文《谎言的衰朽》中提出“生活模仿艺术。生活事实上是镜子,而艺术却是现实。”作者颠覆了从古希腊起就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说”观点认为艺术才是具有第一l生的,生活则只是对艺术的模仿性呈现,人们往往是认识了艺术之后才能更好地认识生活,从而否定了生活对艺术创造的作用和价值。

2.2 追求形式的创新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序言》中关于文学的道德问题进行了阐释。他说:“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书只有写的好的或写的糟的。”“艺术的道德在于完美的运用并不完美的手段”。这既是说,艺术本不存在道德臧否和功利目的,艺术的目的仅在于通过对形式的革新和创造将人们引入千姿百态的艺术境界,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可见,王尔德对于当时所流行的艺术功利性极为反感,主张进行形式的创新并以此为标准衡量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2.3 重视想象的重要性

王尔德颠倒了传统观点中生活和艺术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生活模仿艺术,这就使艺术的来源具有了不确定性,在他看来,想象是艺术的源泉之一。他曾说“我们必须去寻找那些富有形象和想象的艺术,而不是那些明确是模仿的艺术”。他认为想象在本质上讲是创造性的,并且总是寻求一种新的形式。因而创造形式美就必须依靠想象,想象的成功与否则直接决定着艺术成就的高低。这自然是与现实主义,尤其是与左拉的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相悖,而与浪漫主义的要义更为切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先锋性的。简言之,王尔德的作品主要从叙事手法,意象创造以及语言三个方面的创新实践了唯美主义的文学观。王尔德童话的审美特征

3.1 多种叙事手法的综合运用

王尔德从小痴迷于爱尔兰的民间故事,在其童话创作上也深受民间叙事的影响。他既继承了民间叙事中的“三段原则”又将其进行了丰富和深化,使得作品在具有清晰的叙事脉络之外还具有旁逸斜出、错综复杂的特点。

所谓“三段原则”是指“一方面把时间分为发端、经过和解决三个阶段,一方面人物事件的配置也已‘三’为单位。它紧凑而有趣味,便于记忆,使故事发展得比较自然。”蔡晓玉硕士在学位论文《论王尔德童话的特点及其创作动因》中首先使用这一理论来解读王尔德的童话。作者借鉴了民间文学的理论将王尔德的童话分为“明显运用三段原则”与“巧妙化用三段原则”两类举例论述,这是具有创新性和一定价值的。然而,在对是否明显运用三段原则的划分上,作者的划分较为笼统,只是粗略地从童话表面结构进行归类而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剖析,难免有武断之嫌。例如,作者将童话《少年国王》归于“明显运用三段原则”中,我认为是不恰当的,这片童话不仅仅是对“三段原则”的简单执行而是突破性地打破了传统理论的束缚,创造了具有两个高潮的驼峰式结构。

《少年国王》由三个梦境连缀而成。加冕典礼前夜,少年国王在怀抱着对新奇事物的好奇中人眠,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里,他梦到赢弱的妇女正站在一间又长又矮的阁楼里织着他加冕典礼时穿的袍子。第二个梦里,他梦到自己来到一艘大帆船上,船上的奴隶为了寻找他权杖上的珍珠而累死。第三个梦则是在一个阴森森的树林里,为了寻找他王冠上的红宝石“贪婪”驱使着她的奴隶作者苦役,而“死亡”则指使他的奴仆“瘟疫”给人们带来灾难。比较这三个梦境。我们可以发现:三个梦境都是以“他睡着了做了一个梦,他的梦是这样的”[4。为开头并且三个梦境都是通过少年国王的眼睛观察到的世界,而所观察的内容都是奴隶们为了他的加冕礼而在主人的欺压下辛勤劳作。三个梦境的整体框架是固定的,其中,变量仅只是奴隶主的身份、完成的任务、地点和完成方式的不同。三个梦境的叠加强调了贫富的悬殊和奴隶们所受的苦难,这一切使少年国王感到恐惧、惊慌和震撼,但在梦境中他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眼见一个个悲剧的发生却无能为 力。

行文至此,文章主旨呼之欲出,读者对少年国王惊醒之后是否会改变梦中所见的惨剧而产生了强烈的期待。之后,作者顺应读者期待的方向让少年国王在参加典礼时改穿着牧羊人的衣服而并非之前期望的华美长袍,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故事情节也由高潮回落归于平静。然而,王尔德并不满足于对“三段原则”的严格执行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突破,在前一个高潮逐渐回落之后又掀起另个个高潮,创造出如同驼峰般起伏的结构模式。读者对少年国王最终的穿着怀有强烈的好奇,作者在写到他身穿破衣烂衫出席典礼已经将故事的交待完整,满足了读者的期待,但作者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写到大臣和百姓对少年国王此举的反映。文中写道大臣们认为他疯了,百姓们嘲笑他,甚至主教也不理解他。这一节外生枝的情节正是王尔德的高妙之出,他在传统叙事模式之外另辟蹊径,在完成了主要故事之外旁逸斜出,给读者带来了新鲜的感受和新的心理期待,也对主题进行了深化,将情节又一次推向了高潮。最后,作者给少年国王披上了上帝赐予的由阳光织成的长袍,他被上帝赋予了一种神性的光辉,脱离了世俗凡人所认知的由金银装饰而成的华美而带有神圣的荣光之美。可见,脱离于“三段原则”之外的结尾才是本文的点睛之笔,作者在此突破了原有的三段格局加人了新的插曲,从而不仅打破了传统原则的束缚,更升华了主题。

作为执着于形式美的唯美主义者,王尔德从传统叙事的“三段原则”吸取养分却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别出心裁地进行发挥,将其丰富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创造出新的形式美,让读者在迭起的情节中体会到新奇和趣味。3.2 意象的巧妙呈现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已经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使自然科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然而大机器生产也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改变了原有道德原则和价值取向,从而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走向异化,简言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把所有的精神,情感都加以物化”。从而导致了现实生活的混乱和丑陋。王尔德厌弃丑陋的现实世界因而逃避现实,反对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描写生活的现实主义尤其反对以精确和实证为宗旨的自然主义创作原则,提出“不是艺术反映了 现实,而是现实反映了艺术,现实世界是丑恶的,只有美才具有永恒的价值”。而艺术之美则主要体现在形式上,因此,王尔德不遗余力地进行形式探索,甚至认为将作品的道德判断用在形式判断上是荒谬的,艺术的道德取决于形式创造是否成功。然而,在具体创作中,作者并不能完全摒除内容,这不仅是由于内容对形式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由于作者的创作初衷。在王尔德看来,爱是人间最高贵的情感,这种情感本身就是美的,是值得歌颂的,他将至爱和至美相等同在 作品中着力描绘,希望借由美的手段传播至爱的观点。但是,他又不愿以现实主义手法进行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通过对蕴含着深厚象征寓意的特殊意象的塑造传达出作者隐含于其中的作者的内心世界。

童话《叶莺与玫瑰》讲述了一个穷学生为了赢取心爱的人的芳心,在冬日里寻找玫瑰。夜莺为了实现穷学生的愿望,不惜以自己的鲜血来浇灌玫瑰,最后更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冬日里盛开的花朵。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朵珍贵的玫瑰最后却被学生和他的心上人所抛弃,最终只能“落人阴沟里,一辆马车从他的身上碾了过去”。这个故事虽短却是极富象征意义,它不仅表现了王尔德对失落的美好爱情的惋惜,更是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者的王尔德内心的控诉。因为,文中的玫瑰象征着纯洁的浪漫主义爱情,黑格尔将这种爱情描述为“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这种爱情以两个人的相互忠诚为根基,在他们的世界里,除了爱情别的都可以不顾,然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颠覆了这种唯爱情至上的浪漫主义的爱情观,人们汲汲以求的是“珍贵的珠宝”“钉有银扣子的鞋”,而爱情本身已经被忽略了。夜莺则象征着执着于追求美好爱情的人,它仍然笃信传统的唯爱至上的爱情观,为了爱情它愿意牺牲生命,以自己的鲜血去灌溉爱情,以自己的生命去歌颂真挚的爱情。与为爱而献身的夜莺相比,穷学生和教授的女儿则象征着为物欲所吞噬的浅薄之人,对穷学生而言,他对心上人的爱只是为了证明某些东西,而教授的女JL.~U是肤浅地追求物质享受,他们都已经失去了爱情的真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夜莺与玫瑰》是一首哀悼已逝的真挚爱情的挽歌,无奈而伤感。

上文从歌颂爱情的角度分析得出:童话中的夜莺象征着执着追求爱情的人,而穷学生和教授的女儿则是失去爱情真谛而屈服与物欲之人。因此,《夜莺与玫 瑰》表现了王尔德对真挚爱情的歌颂和对追名逐利的世人的批判。但是,换一个角度,结合作者本人的生活,我们又可以得出另一种观点:如果玫瑰象征着纯粹的美即唯美主义,那么夜莺就是执着追求美的夸父,也就是王尔德本人。在当时,王尔德身体力行地实践和宣传着唯美主义艺术观,他不仅在国内奔走演讲还去美国进行宣传演说,并进行文学创作实践自己的艺术主张。然而,在当时他的观点却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他的衣着也被嘲笑为奇装异服。这些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麻痹的人就如同文中的穷学生和少女,他们已经失去了寻找美和爱的灵魂而变得麻木和浅薄。王尔德借助夜莺的形象含蓄而坚定地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和创造美的决心,以及不惜为此奉献一切的勇气。从这个层面而言,《叶莺与玫瑰》是王尔德心声的表白,是他唱给自己的赞歌。值得注意的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穷学生与少女则各具有深层蕴意。穷学生以实证和实用为最高追求,他 认为“爱情是多么愚昧啊!”“它不及逻辑的一半管用,应为他什么都证明不了,它一点也不实用,在这个年代,一切都要讲实际”。他以实用性来评判美,恰如同以实证主义,遗传学等自然科学理论来创作文学的自然主义作家。在作者看来,他们处处讲求证明和实用反而失去了真正的美。而少女则可视为那些追求被金钱和物质摧垮的追求功利性的人们,他们已经失去了美,因为美本身是不具有功利性的。

3.3 语言的突破性功效

唯美主义文学注重文学形式美,而王尔德则将这种形式主义进行了深化和发展,在他看来,区分优秀文学作品与一般作品的标准是能否运用不完美的手段进行形式的创新。在众多手段中,王尔德对语言尤其注重,他甚至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父母”将语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体到文学作品中,一般评论者认为王尔德的著作文辞华美,典雅明晰,极尽修饰,这固然是对其语言的赞誉。然而,如果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思考,王尔德的语言又具有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

西方文学理论通常将文学语言划入文学形式的范畴,它作为内容的从属而受到内容的制约,简言之,内容决定了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然而在王尔德笔下,语言不仅作为文学形式决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语言更能够直接与内容叠加从而超越了内容对形式的束缚而决定情节的发展。在王尔德的作品中语言往往具有惊 人的力量和无限的可能性,语言决定了思维,决定了行动,在语言面前,行动甚至可有可无,就如同神话中的“咒语”话一出口就具有了无穷大魔力,这集中体现在《快乐王子》中快乐王子的四次“请求”以及《星孩》中星孩的“恶语”上。

在童话《快乐王子》中,快乐王子对小燕子进行了四次请求。第一次,快乐王子请求小燕子陪他过一夜将剑柄上的红宝石送给贫穷的女裁缝;第二次的请求是将自己蓝宝石做的一只眼睛送给一个写剧本的穷学生;第三次请求则是将剩下的一只眼睛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的请求是将快乐王子身上的金叶片分发给穷人们。失去了华美外表的雕像被市长和参议院们下令推到了,小燕子则为了留下来陪王子而没有飞往埃及冻死在雕像的脚下。最终,快乐王子铅做的心和死去的燕子被天使送往了上帝的花园。快乐王子作为一尊不能动雕像,白始至终都没有付出实际的行动而仅仅凭借四次请求小燕子留下来陪自己甚至在寒冷的冬天不辞辛劳奔波致死。在此,王子的请求无疑是他和小燕子命运的决定因素。全文以四次请求为中心展开情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快乐王子》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是王子的语言,其不仅具有形式上的意义,更具有内容上的价值,将形式与内容直接叠合超越了传统的内容决定论。王尔德将自己的理想与艺术主张赋予语言之中,通过童话这一充满想象和魔力的文体将语言的作用进行夸大,从而突出“说”的重要性,在娓娓道来的倾诉中传递美的情思,即所谓“字面上的说促成了现实的更替”。

如果说,《快乐王子》中的请求是善意的祈福,那么在王尔德的童话中还有一部分则是惩罚性的咒语,例如《星孩》中的主人公因为自己恶毒的语言而招致惩戒。星孩本是王后的小儿子,阴错阳差地被一位农夫抚养长大。长大后的星孩虽然长得非常美貌但性格却十分骄傲、自私和残忍,甚至对千辛万苦才寻找到自己的母亲也毫不怜悯,直至口出恶言:“你真是太丑陋了啊,我宁愿去亲吻毒蛇,去吻蟾蜍,也不要吻你”。这句恶语如同诅咒让原本美丽的星孩变得像蟾蜍和蜘蛛一样丑陋。王尔德再一次突出了“说”的作用,赋以没有实体的“话语”以强大的力量,从而使星孩的外貌发生改变,以“虚”的语言来决定“实”的内容,再次强调了语言对内容的突破作用。自此之后,星孩反省了自己的过错,他一边寻找母亲希望得到母亲的宽恕,一边帮助别人,以此尽力赎罪,最终历尽艰难才得到父母的宽恕从新恢复美貌并继承王位。在这篇童话中,王尔德以诅咒的形式 强调了语言的力量,恶言恶语会招致不幸,从而导致口出恶言的人遭到惩罚。这里作者采取了特殊的方式强调语言的行动力,突出了语言作为形式和内容的双重作用。在本文中,作者同样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星孩通过忏悔和赎罪才得到宽恕诅咒才得以解除,语言指引了行动,行动则可以推进语言的实施效果。

王尔德的童话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形式新颖,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唯美主义创作原则。王尔德推崇纯粹的艺术美,认为艺术的宗旨仅是展现艺术本身,从而极力强调艺术的形式美,摒弃艺术作品的教化意义,在温良而亲切的叙述中传递出哲理的情思,通过对传统民间文学的吸收和创新,以及多种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形式。结论

王尔德的审美性伦理观深深植根于他的非理性哲学观中。它的形成有赖于“世纪末”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宏观背景, 但它又是对这一时代语境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结果。通过生活模仿艺术,王尔德的审美伦理确定了个体与自身的美学关系。而感觉论个人主义, 既是人生艺术化追求的外在理论形态, 也是审美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王尔德以其优美的文笔和犀利的辩才成为了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对于美的赞扬,对于丑的揭露,对于社会不平事的仗义执言都显示了他身上的唯美气质。唯美主义或许是不完善、不全面的,但是它在历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记录了人们从一个浪漫纯真的年代步入颓废、荒诞的新世纪的心态转变。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也许有些偏激并过大的强调了主观而忽视了客观,但是他对于如何坚持文学本性,选择何种表达形式,不断努力探索美的最恰当的主体与内容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参考文献

[1] 袁锋.从《夜莺与玫瑰》看王尔德唯美思想与现实的博弈[J].文史博览,2008.

[2] 张介明.唯美的叙事:王尔德新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 蔡晓玉.论王尔德童话的特点及其创作动因[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尔德.快乐王子:王尔德童话全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5] 郑克鲁等.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7] 陆建德.破碎思想体系的残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8] 钱青主编.英国19世纪文学史[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9] 颜翔林.死亡美学[M].学林出版社,1998年.

[10] 吴其尧.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致谢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意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意义

洛琅初小 段丽波

童话作为一种文字浅显的儿童文学体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 文学形式,简单的故事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告诉孩子们真、善、美的道理,教会他们如何去爱与宽容,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想象与启迪。我在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接触到了很多童话,那天真烂漫,充满乐趣的文风深深吸引和打动着我。童话不仅受教师喜爱,更是深受儿童喜爱,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童话中那些新奇的幻想启发了儿童想象,培养了他们崇高的理想。因此童话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有很大的意义。

一、童话教学可以加强学生读与思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就是要多读,朗读和背诵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学生理解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在朗读和背诵前,教师以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儿童读童话,能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读,读那些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段落,读出狐狸的狡猾语调、大灰狼的凶狠、小白兔的活泼、老牛的善良等。读的过程应是语言、情感与思想和谐交融的过程。通过这样足够量的言语实践,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品味并实践文学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多读、大声读,自己听,这样就能有效地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一些难以言传的词句通过朗读可以意会,想象其情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所知,还能有所感,有所悟。让孩子们明白更多的道理。儿童对童话的理解会因为自生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的不同而变得非常丰富。语言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教师就应用童话这个载体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

俄国小说家邦达列夫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考的答案,不由自主会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哭、会笑、会同情和参与。”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在情感的促动下牵引想象,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利用音乐或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等。因为,审美熏陶、道德感化、理性思考都与对文学形象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密不可分,而这一再现并感悟文学形象的过程,往往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充满灵感。它不仅有助于丰富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想象力,使儿童体悟到童话文学的情感美与形象美,而且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童话本身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也只有理解和接受了童话想要表达给儿童的内涵,才会激发起他们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有写作的灵感。以童话的形式打开写作大门,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感情,全部智慧去写作,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情感。

三、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儿童的情感发展特点是:情感的表现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多变,激情占优势,心境的持续时间短;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高级社会性情感逐步发展。引导儿童思考并讨论童话内容,使他们能通过语言、透过形象认识到童话所传达出的文学意蕴美。

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内外阅读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引导儿童练习讲童话。比如可以先从复述入手,指导儿童先学会合理的展开故事情节,进而融入情感,加入表情色彩。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启发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情节去续讲童话,或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独立编(讲或写)童话。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童话文学的情节美、表达美。

除了阅读体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过的或观看过的童话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与品评,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儿童去阅读或观看一些优秀童话作品。教师要善于了解并利用儿童在课外通过阅读、影视、网络所接触到的大量童话作品,通过讨论与正确的引导使儿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美,进而逐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四、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是童话的突出特点,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童话。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是编写童话的主要核心。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培养学生想象力。比如鼓励学生给童话改写结尾,更改人物角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重写童话,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儿童思绪一旦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使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想象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以上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悟到的一些童话教学的意义。童话不只是故事,还是一种思维、一种态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善用教材中的童话不断的总结、探索童话的教法,把完整而又富有童趣的童话带给学生,用童话点亮孩子的人生。

第四篇:Iaorpg童话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手法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童话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手法

一、童话的基本特征

(一)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豪夫在他的《童话年鉴》中形象地指出:童话是一个美丽可爱的仙女,她是“想象”女王的大公主。安徒生曾把他自己的童话作品解释为“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童话就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写成的故事。如最古老的童话《五卷书》中有落网的鸽子一齐拖着网在空中飞,老鼠、乌龟、小鹿、乌鸦四个好朋友设计脱险,猴子智胜海怪,老鼠变女,美女嫁蛇等奇异有趣的故事。最现实的童话《稻草人》中一个插在田野里的稻草人竟因目睹了人间的惨剧而难过得“昏了过去”,最荒诞的童话《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丝阿姨》中到底也弄不清玛丽阿姨的身份,她是随着东风而来的,当风向变了的时候,她又随着西风而去。这一切故事都是现实生活里不可能发生的,它们只存在于幻想世界之中。当然,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存在着幻想成分,然而,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童话的人物是幻想世界里的人物,童话的故事是幻想世界的故事,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二)幻想与现实是紧密相联的。尽管童话的幻想的翱翔不是依据合乎常理的理由,而是建筑在不合逻辑的逻辑之上的。但是任何艺术形象都产生于现实的基础上,幻想形象亦然。鲁迅曾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幻想,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反映罢了。童话中的幻想情节、幻想形象,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诞怪异、不可思议,但仔细琢磨考察,仍可寻出些现实世界的痕迹。武玉桂的《蓝色的皮鞋》中,乔利穿上驴皮做的皮鞋就见东西便踢,这荒诞的构思是作者抓住了现实世界中毛驴踢人的特征延伸夸张而得来的幻想情节。童话的幻想无论怎样变幻多姿、神奇莫测,幻想境界无论怎样地超乎现实世界之上,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纳吉什金曾阐述了童话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在童话故事中,社会的各种力量的配置总是十分确定的,阶级同情、反感也十分确定。童话故事并不向我们展开生产力水平的画面,也不提供生产关系的广阔的图画,但它是从这些生产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安徒生也说过“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夸张的、假定式的童话形象和情节,也是作家对整个生活进行观照和审美评断的结果。优秀的童话作家都善于将幻想和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反映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叶圣陶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石像》,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陈伯吹的《阿丽思小姐》等都反映了当时人民被压制在心底的强烈呼声,触及时弊,抨击专制统治者的凶残和腐败,鼓励受难者觉醒、起来反抗和斗争。葛翠琳《翻跟头的小木偶》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对人们心灵的戕害。幻想世界产生于现实世界之上,现实世界映照在幻想世界之中。

(三)幻想是童话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幻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美学家王朝闻曾指出:“艺术幻想,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固有的形态,而按自己新的需要从而虚构形象的创作方式。”童话作者正是利用这一方式去反映生活,使自己所描绘的对象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并且达到一种升华。《五卷书》中一个吠舍出身的织匠借三界大神那罗耶那的力量与国王的女儿结婚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命运不是不可改变的,这要靠自己敢于冲破一切樊篱的勇敢斗争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及精勤不懈的努力。为此,神竟也屈从了人的意志,成了人实现自己意志的帮手。格林童话中“勇敢的小裁缝”勇敢机智地战胜了巨人、国王、独角兽、野猪等人世间、自然界强大力量的代表,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不畏强暴、不怕困难的美德,劳动群众的形象就在童话的境遇中高大起来。童话以幻想为形式,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能产生特殊的效果。在《稻草人》这样一篇特定题材的作品中,用作者的我来反映当时苦难农村的现实,和用稻草人的“我”来反映当时苦难农村的真实,效果是不同的。用稻草人的“我”要有力得多,因为连这样木然无知的稻草人都感到不平和愤懑,这说明当时民众的苦难何等深重,这给读者的感染就不同了。周锐的《扣子老三》以一枚扣子身不由己的历险故事向小读者讲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来不及体验的人生沧桑和人生真谛。

不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借助幻想这一艺术手段去塑造并非实有却具现实意义的形象,对生活作折射的反映,这正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四)童话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方式。幻想的水平决定了童话的水平,而幻想的水平又主要为幻想与现实结合的巧妙程度所决定。幻想与现实的结合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幻想与现实的寻常结合,其主要特点是幻想有机地融合于现实之中,幻想故事如同真实发生的事情一样。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那个小女孩除夕夜晚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正是当时丹麦社会中贫富悬殊、下层人民饥寒交迫的现实写照;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既表现了小女孩纯洁美好的心灵和对生活的企求,又与丑恶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二是幻想与现实的异常结合,其主要待点是幻想以离奇夸张的形式使现实生活变形,其结合效果是幻想十分大胆、新颖,总是出人意料。如科洛狄《木偶奇遇记》,其中把说谎这一儿童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与鼻子长长的奇异幻想结合起来,使幻想新颖有趣、形象深刻。三是幻想与现实的反常结合,其主要特点是幻想超乎自然,从而在一种看似荒诞不稽的境界中表现人们对向往的现实的追求与意愿。如洪汛涛《神笔马良》,在那把法力无边的“神笔”下,幻想超越时空、驾驭自然、随心所欲、近乎神话。三种结合方式的任何一种,只要驾驭巧妙,都可以写出成功的童话作品。

(五)童话的幻想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1)在童话中,只要作者创造了一定的假定条件之后,幻想的展开要多自由有多自由。如郑渊洁的《红沙发音乐城》,作者首先假定了皮皮鲁和鲁西西总是碰到好玩的事情,并由此进一步假定了红沙发是一座秘密的不为外人所知的奇异的音乐城,于是离奇的故事出人意料地发生。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作者假定了整个故事是王葆做的梦、所以幻想出的宝葫芦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神出鬼没。(2)只要反映本质的真实,允许忽略、变更事物的表面形态和某些属性。《小红帽》中被狼吞的小姑娘又从狼肚子里爬出来是违反了生活逻辑的,但这个故事反映了在善与恶的斗争中,终究会善胜恶败的最大真实。黄一辉的《小儿郎小儿狼》讲述了一只小狼和猎人成为好朋友的悖于情理的故事,但这个童话真实地体现了作家的社会理想,真实地反映了生活中真、善、美的力量。所以,只要把握了本质的真实,童话可以超越现实逻辑以童话的逻辑去反映生活真谛。但为使幻想的一切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要尽量创设各种进入幻想的条件。常见的“入幻”办法有以下几种:

1.梦游法。通过做梦进入幻想世界。梦实际上是人的潜意识在睡眠状态中的自然流动,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与跳跃性。因而,以梦为由,创造活泼多变、既虚幻又真实的童话世界,方便而自然。梦的开始就是童话幻想的开始,梦的结束在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童话的结束。

2.遇仙法、魔力法。这两种有相通之处。有时,靠巧遇仙人,在仙人魔法指点下达到现实所无法达到的目的;有时靠仙人的宝物发挥神奇作用,产生奇特的幻想效果。如洪汛涛的《神笔马良》中的“神笔”、安徒生《打火匣》中的“打火匣”等等,都属此类。

3.入画法。靠某种幻觉进入某个画面,从而引出幻想的境界。如郑渊洁的《鲁西西外传》,写一天下午,鲁西西放学后在家里写作业,在刮铅笔芯时不小心把刀刮到桌面上,这时,从桌面上传来“哎哟!疼死了!”的喊声,鲁西西仔细一看,桌面上有块木纹像一张小女孩的脸。小女孩的声音教她静坐10分钟就可进入桌子里的另一世界。鲁西西照办,就进入了另一世界,幻想亦由此展开。这样,现实与幻想的结合显得自然贴切。

4.拟人法。用人格化的手法让动植物、无生物能像人一样说话、活动,不需要用任何媒介引入,直接写出“鸟言兽语”的童话世界。这种方法在童话中最为常见。

5.药水法。通过形同科学的假定,让科学家制造出某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药水,然后让某一人物饮用,自然产生奇妙的童话效果。这也是描写幻想的一种现代方法。

以上列举的各种办法,并不能代表童话在展示幻想方面的全部手段。只是想以此说明:在状写幻想世界时,需要尽量创设各种有利于表达、也有利于接受的“入幻”条件。

二、童话的表现手法

童话的幻想情境是通过某些特殊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的,这些艺术手法主要是夸张、象征、拟人、神化、变形、怪诞等。

(一)夸张。夸张即夸大,言过其词。作为修辞手法,夸张就是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的特点。作为艺术手段,夸张要借助丰富的想象,扩大和强调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突出其本质特征,达到增强艺术效果的目的。任何艺术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夸张来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童话的夸张有其独具的特点。

1.童话的夸张是强烈的、极度的、全面的夸张。(1)对于人物的刻画和环境的描绘,小说即使运用最夸张的笔调,也还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突出强调了英雄的与众不同,但仍离生活很近。而《木偶奇遇记》中的戏院经理则是“长胡须像墨水瓶那么黑,从下巴一直拖到地板上,走起路来老要给自己踏着。嘴大得跟炉灶差不多,两只眼睛好像里边点着两盏玻璃灯”,生活中再怪异奇特的人也不会如此。普希金小说《暴风雪》中对暴风雪的描绘是“刹那间路就被塞住;四周的一切完全消失于混沌和微黄的云雾中,云雾中穿来穿去飞舞着白色的雪片,天地溶成了一体”。而在德国童话《敏豪生奇游记》中,敏豪生到俄国去,到了一个地方,天晚了,想找个地方过夜,但一路找不到村庄,也没有一棵大树可以拴马,后来找到一个突出在雪地里的小木桩把马拴上,自己躺在雪地上睡觉。他醒来时,发觉自己却睡在一个小镇里,四周是房屋,只见他的马拴在钟楼屋顶的十字架上。作者把这夜间融化的雪夸张到生活中无法寻觅其踪影的程度。如果说,小说的夸张是极言以显其真,目的是让读者信服作者所言,那么童话的夸张是极言以造其“假”,着意去表现让读者叹服的奇异大胆的幻想所造就的决非真实的子虚乌有。(2)其他艺术形式常常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上采用夸张手法,而童话的夸张则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夸张,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刻画、环境气氛的描绘与烘托,还是情节细节的叙述描写,都可以用夸张的语言表述。如葛翠琳的《野葡萄》,对可爱的白鹅女的外貌的夸张,“皮肤像鹅毛一样白”;对奇异的野葡萄的夸张,“深红的,像红色的珍珠,长在深山里的”野葡萄是能使瞎眼人复明的妙药;对情节的夸张,11年仅岁的双目失明的白鹅女毅然地到深山中去寻找传说中的野葡萄,她穿过湍急的小河,翻过满是怪石、刺蒺藜的荒山,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野葡萄,治好了自己的眼睛,还治好了田边老农、机上老妇、山坡上小牧童等许多失明的善良人的眼睛。在这种全方位的夸张中,充分展示了白鹅女的美丽、善良、坚毅、勇敢。

2.极度无限的夸张,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生活中的真实,具有反映生活本质的意义。如安徒生的《豌豆上的公主》里面的娇贵的公主,因为在20床垫子、20床鸭绒被下有一粒小小的豌豆竟觉得不舒服极了,硌得全身青紫。强烈的夸张反映了贵族生活奢靡的本质,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讽刺。郑渊洁在《皮皮鲁全传》中夸张地描述学生作业之多,每天晚上写的作业,第二天都要用麻袋装了背到学校去,“他的铅笔一支就有一米长。要不然,老换铅笔,多麻烦呀!”“妈妈给儿子拉了一卡车作业本。”作者就是以这样荒诞的夸张反映了对生活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忧虑;形容一位教师为学生费心操劳“脸一天天瘦下去,眼镜都戴不住了,只好在眼镜腿和脸之间塞了好多层纸”,夸张的语言却真实地反映了教师呕心沥血的精神。童话是折射式地反映生活的艺术,童话作家采用夸张式的放大,把生活的本质清

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强烈的夸张造就了浓烈的童话氛围。儿童的思维方式中带有夸张的特点,有限的知识使他们难以准确地反映出面前世界的新奇,他们对事物的把握与想象跟客观现实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而超越自己本领驾驭一切的愿望又使他们的表达中经常出现过甚其词的现象。强烈的夸张使平淡无奇的生活故事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儿童接受。如张天翼的《不动脑筋的故事》中的赵大化,既不是拟人化的物,也不是神仙和妖怪,没有一点魔力,更没有居住在一个奇异地方,他是一个14岁的普通的孩子。作者就是靠把他不动脑筋的毛病夸张千万倍的变异色彩才深深吸引了小读者。赵大化不动脑筋竟达到自己几岁得问妹妹的程度;床上搁着个秤砣垫疼他,却以为自己腰疼有毛病,双脚套在一只裤管里,却嚷道自己少了一条腿;自己刚放下的钓竿,一定说是别人遗失的;最后竟然把自己的家都忘记而去敲别人家的门,甚至连自己的妹妹也当成别家的人……简直太离奇了。总之夸张能使幻化的意境和形象的某些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从而造成神奇、怪异、充满趣味。

(二)象征。象征就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或联系,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强烈、集中而又含蓄、形象的表现。作为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的童话,常常采用象征手法。通过象征性的形象,确切地概括了人的特征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1.象征是童话创作把幻想与现实融合起来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童话创造典型的独特手法。童话形象与情节常常带有象征性。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象征了现实生活中倍受歧视而又善良、忍耐、追求光明的美好小人物;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象征“不劳而获”思想;比利时的莱勃伦克的童话《青鸟》中狄狄和米狄对青鸟的艰难寻觅的情节,象征了生活中幸福既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但又很难把握的人生哲理。贴切的象征会使童话创作获得更高的审美价值,象征形象以它们鲜明的寓意、以它们独特的形象和格调表现着一种更为深远的意蕴,使童话蕴蓄的内涵更丰富,使童话和现实的关系更密切。

2.童话的象征是通过形象或情节的全部内容来体现的。童话的象征意义,建立在幻想世界与现实生活某一特征的相似之上,但两者并不是任何意义上都贴切相符的。童话中的象征性形象,只能概括某一特征,并不包括被象征者的全部。林格伦《小飞人三部曲》中的卡尔松这个精神奕奕、活泼勇敢的童话形象,以他好吃贪玩、爱吹牛、喜欢恶作剧等性格特点,象征了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儿童内心世界对自由发展的渴望;怀特的《小老鼠斯图亚特》在小老鼠的生活趣闻和冒险经历的叙述中,通过他蓬勃的生命力,象征了勇于做生活的主人、充满信心地迎接生活中的挑战的勇敢少年;周锐的《扣子老三》通过扣子老三的历险故事的全部象征了人生的沧桑。所以应该正确理解象征的运用,着眼于童话作品内容的整体去审视其象征意义。

(三)拟人。拟人是指赋予人类以外有形无形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能力。拟人亦称“人格化”。

1.拟人是表现童话幻想的主要手段。童话借助拟人手法,使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甚至一些无形体、无生命的抽象概念,都可成为童话的主人公,使其有人类的语言行为、思想感情。严文井的《四季的风》,借助拟人手法,展开奇妙的幻想,于是我们看到了真诚善良的风对一个失去双亲病卧茅屋的苦孩子体贴入微,是何等地凄婉感人啊。为了让苦孩子享受到春天的愉快,他“带来了各种花的香味,青草的气味,以及各种小鸟歌唱的声音”;为了给苦孩子弄到渴盼中的水果,他“一连跑了好几个果园”弄来了野杏子;为了让病情沉重的苦孩子得到一点快乐,他吃力地跳着“回旋舞”;苦孩子被冻死了,风狂暴地、愤怒地吹呵吹呵,“要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罪恶都扫荡得干干净净”。作者通过拟人手法塑造了一个鲜明生动、充满人情的风的形象,使这篇童话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拟人之所以广泛用于童话创作之中,是因为这种手法十分适合儿童的心理,也符合儿童的思维要求。因为在儿童的心目中,一切鸟兽虫鱼、山川草木、日月星辰,无一不是有生命的。富于想象和幻想的孩子们喜欢拟人,也善于拟人。

2.童话的拟人应注意人性与物性的自然结合。拟人童话形象具有独特的风格,既具备人的某些特点,又保留某些物的属性:(1)人性的塑造是第一位的,否则拟人化形象的存在便没有意义。任何拟人手法塑造形象的目的不为写物,而是为写人,一切拟人化形象都起着在幻想境界中反映现实生活中人的思想行为、品格特色的作用。《快乐王子》中直面人生、舍己为人的快乐王子,代表着生活中对劳苦大众寄予同情并勇于为之献身的人。正是因为具有了这样动人的人的思想品格,快乐王子的形象才如此光彩照人。(2)忽视了物性和无缘无故地违反物性,都会破坏童话应有的情调。《木偶奇遇记》中的小木偶是一个真实可爱的儿童的典型形象,由于他贪玩、任性、逃学、说谎,结果使自己吃了不少的苦头。经过许多波折和磨难,他终于吸取了教训,最后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在形象塑造中,作者始终注意保留皮诺乔物性特点,在人性物性的自然结合中突现童话色彩。如他从家中逃跑后,在寒冷的夜晚烤火时,疏忽大意,竟将自己的脚烧掉了。这一物性因素决定的情节安排,把皮诺乔第一次因调皮而吃苦头的懊悔表现得真切自然。试想如果忽视了皮诺乔木偶的物性,或违背了它的物性,那么势必要影响到形象的生动有趣,而造成童话的逻辑混乱,减弱了真幻虚实相因相成的童话情调。(3)物性的选择可以根据形象塑造的需要,有一定取舍的自由。这是因为任何的选择都是为塑造童话形象服务的,而且物又往往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在选用某物做童话角色时,不必全部囊括其物性,完全可以取其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而略去其他。例如,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是被插在泥土里“身子跟树木一样”“连半步也不能动”,所以他不能替农妇捉虫、帮渔妇煮茶、去搭救寻死的女子……作者自愿地受到物性的约束限制,是因为这符合他要塑造的那个善良而又软弱的人物形象。而美国作家鲍姆笔下的“稻草人”,当多萝茜“把他举起来离开了竹竿”,他就“靠着自己的力量在旁边走动”,他同人一样,能说话会走路,只保留了没有知觉不怕痛、没有脑子不会想办法、很害怕火烧等物性,因为作者要塑造的“稻草人”是童话故事中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战胜困难的四个好伙伴中的一个,所以作者必须超越或放弃他的某些物性。

(四)神化。运用神化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赋予童话形象以超自然的力量。运用神化手法时,常常借助于魔法宝物,如《七色花》中的小珍妮,获得了有七片不同颜色透明花瓣的花朵,就能随心所欲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神笔马良》中的神笔就是赋予马良超人力量的宝物。新时期童话作家的魔法道具往往选用现代色彩的科学技术,如《皮皮鲁外传》中的皮皮鲁乘坐“二踢脚”,像火箭那样离开地球直奔太阳。

(五)变形。即形象的异变。童话创作中,常常运用幻想、夸张等手段把人形变成其他各种事物,或者使人体的某部分变形。前者称为全部变形,后者称为部分变形。如《格林童话》中“青蛙王子”是因为中了魔法而由王子变成了青蛙,“六只天鹅”是六个中了魔法的王子的变形,二者都属于全部变形;《木偶奇遇记》中的皮诺乔说了谎话鼻子就变长,用的是部分变形。运用变形可以使故事情节发生奇异的转变,又可形成浓郁的幻想气氛。

(六)怪诞。是运用尖锐的形象夸张,使现实中的实际现象具有离奇古怪、玄妙幻想的形式。童话创作中有人物形象的怪诞、环境的怪诞和情节的怪诞之分。例如英国特来维丝的《随风而来的玛丽

波平丝阿姨》中的玛丽阿姨,当“东风在樱桃树光秃的树枝间呼呼吹过”,她就随风飘进了院子;西风骤起,她就飞过树梢,飞过屋顶,最后飘过山头不见了;贾透法叔叔因为过生日非常高兴,肚子里充满了笑气,就像气球一样飞起来,悬在半空看报纸,最后想到不愉快的事才回到了地面。这一切从人物情节到环境的怪诞,使童话意境更神秘而富有诗意。除了以上几种艺术手法外,童话还有其它一些表现手法。(1)对比。在描写正面事物的同时描写反面事物,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行为、命运等置于强烈的对比之中,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这种在对比中互相衬托、互为渲染的手法,大大强化了童话的表达效果。对比有通篇对比与局部对比两种,前者如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大林与小林不同经历以及性格命运的对比),后者如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小孩的率真与周围人物的虚伪的对比)。

(2)误会与巧合。这是童话中两种较特殊的表现手法。前者通过某种误解或误差,后者经由某种凑巧相同的行为来制造情趣、开展情节、强化表达效果。前者如《小蝌蚪找妈妈》,后者如《猪八戒吃西瓜》。(3)反复。这是童话中用得相当普遍的手法之一。反复的手法既有加深感情、强化形象的作用,还有加深印象、帮助记忆的作用,因此,在给低幼儿童阅读的童话中使用率更高。反复在童话中有几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一是相同或相近辞句的反复,如严文井《小溪流的歌》中写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的辞句在童话中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复沓的情感流动和跌宕的哲理意味;二是“循环反复”,故事情节转了几个弯,周而复始,终点又回到起点,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让整个故事在反复中深化;三是“三”的反复,如三个问题、三个考验、三个兄弟、三只小羊等都代表多数,是一种特殊的反复,强化某种问题的艰巨性或差异性。

第五篇:童话教学反思

篇一:童话教学反思

第七册第三单元收集的课文全是童话题材,有外国童话《巨人的花园》、《小木偶的故事》等,有中国童话《去年的树》。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人生来都是爱幻想的,都是向往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孩子们同样也是,单纯的心理更是使他们爱上了童话、漫画、卡通、动画等东西。童话想象丰富,主人公大多是神仙精灵、王子公主、妖魔鬼怪、花鸟鱼虫,它们都有超常魔力,尤其能像人类一样说话、思考、生活。童话不仅动人,还能告诉人们一些生活的道理,正如我班的学生陈思源在课堂上说的:“小故事,大道理。”这也是它们亘古永存的原因。

我在教学中认为讲析童话应注意几点:

一由于有的童话篇幅很长,在课前应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分析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如《巨人的花园》是按故事发展顺序写的,就应围绕寻找花园变化的原因这个主线来分析课文。如《去年的树》是以对话为主,就应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二利用表演来深入理解课文。童话充满了表演性,故事充满了趣味性,童话中往往出现的人物众多,每个孩子理解的角度也不同,就可以鼓励孩子们分小组,自己分角色表演,加入自己的动作和语言,再全班交流评析。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读出感情,读出个性。

三学习童话,总结道理。童话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阐述了一些深刻的教育人的道理。如《巨人的花园》教育人们对人不要任性、冷酷。《幸福是什么》教育人们幸福是靠劳动换来的。《去年的树》教育人们诚实守信、珍爱友情。《小木偶的故事》教育人们光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懂得了道理才是真正学会了童话。

四课后要拓展阅读。童话世界非常精彩,应鼓励孩子多看童话,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还可以办童话报、编童话故事集,掀起学习童话的高潮,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学完这组童话故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道作业题,一道是编一个童话故事,另一道是办一期童话故事小报,效果还可以。

篇二:童话教学反思

我选择这样的材料主要基于这么几点考虑:

一是学生阅读现状的需要。学生读童话往往注重的就是故事情节,读一遍,知道说了什么故事就算读完了,至于童话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却很少沉下心来深入思考,所以我选择了学生熟知的、喜欢的《安徒生童话》这本书,重点指导学生树立:一本好书要反复读、读一次有一次的新感受,并交给孩子再次阅读的方法。

二是课堂实际的需要。面对陌生的老师、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课型,学生的情绪是紧张的,情绪是复杂的,为了师生尽快融合,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有效的阅读指导,我采取了聊天似的谈话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和经验,采取的指导方法是自主阅读、汇报提升的形式,促使个性阅读和合作阅读相结合,实现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层次。

三是发展的需要。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更是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厚积薄发”,为了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作者的童话,逐渐实现从阅读一本书到阅读一系列书,直至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我确定的本课教学目标是:

1、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增加阅读积淀。

2、提升课外阅读认识,形成好书自待反复读的意念。

3、了解阅读童话的方法,尝试用老师提示的方法阅读童话。

4、拓展阅读一系列童话。

教学过程的主要思路是:

一、回顾课本并导入本课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对五年级课本第一单元的回顾,把学生顺利地引入本课的课外阅读教学,因为这一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围绕读书展开的,这对建立本课的学情基础是有利的。

二、呈现阅读材料

这一环节主要分作两个部分:呈现和初读。尤其在初读部分,我特别强调了书要有选择的来读、要读好书、要读出新东西、要反复读这几个概念,希望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对“好书不厌百次读”这句话产生积极的认同心理,从而实现对他们的阅读习惯加以指导。

三、在教师引导下阅读《安徒生童话》。

主要完成两项内容,一是了解学生自读安徒生童话的经验,()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徒生童话》是值得读的好书,从而强化学生深入阅读、反复阅读的意识。

下载童话特征及其教学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童话特征及其教学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童话教学设计

    四年级习作: 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1.进一步弄清童话的特点,能够以多种形式创编童话。 2.通过创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习作的兴趣。 3.学生在创作童话的活动中,体验童话......

    童话教学反思

    主题教研活动反思 ___学生阅读童话后的乐趣培养 杨家寺小学 庞爱英 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孩子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童话课文以它所特......

    童话教学设计

    童话教学设计 童话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不仅学会写作,更能陶冶情操,培养环境保护意识2、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创......

    童话 教学设计

    童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这种题材的特点。 2、学会运用想象和拟人这两种写作手法。 3、学会创造童话题材的作文。 二、重点:学会创造童话题材的作文。 难点:合......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征及意义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征及意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各自的特质。物质文明的核心特质在于先进生产力, 精神文明的核心特质在于先进文化, 政治文明的核心特质......

    论荆轲人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论荆轲人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12金融3班4号 赵文文 摘 要:荆轲刺秦王一举引出了一个深刻的思想话题。有人认为从今天的某种历史观点来看,荆轲刺秦王未成功,才得以秦统一六国,而荆轲......

    税务稽查的职能 特征 作用和意义

    税务稽查的职能 税务稽查的职能要从两方面来界定,一方面税务稽查依据税收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权,对纳税人纳税行为进行税务检查监督,同时依照税收法律法规对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

    童话作文教学案例

    童话作文教学案例 一、设计理念 当前的作文教学效益仍是不尽人意,学生或是怕写作,或是所写的作文成人化、模式化,真正富有童趣的,表达童真的学生作文寥若晨星。 对于编童话,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