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蛇 诗歌分析

时间:2019-05-15 06:4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冯至--蛇 诗歌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冯至--蛇 诗歌分析》。

第一篇:冯至--蛇 诗歌分析

二、意象经营法

此诗最為人称道的是作者的构思新奇,创新之处是作者将「寂寞」与「蛇」联想在一起,而以「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的譬喻法,发展整首诗的主要架构。将「譬喻」法加以扩张铺写的其中一种修辞法即是「详喻」法,也就是将喻依加以详细说明与解释,让文气延长而加强譬喻的效果。例如先提出「A像B」的譬喻,然后接著铺陈B的性质、特色等等,让文句拉长,藉由对喻依阐述说明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喻体的解说,此即為「详喻」。例如: 十年间,我宛如一头牛,驮负著理想的犁,在广阔的阡陌中埋首耕耘,所冀望的是一季理想的收成。(黄武忠〈岁月的河床〉)

此例的A(喻体)是「我」,B(喻依)是「一头牛」,C(喻解)则是「驮负著理想的犁,在广阔的阡陌中埋首耕耘,所冀望的是一季理想的收成」。而当对B进行铺陈的时候,也就是在C中进行叙述的时候,是不直接对A予以述说,而以经营意象的方式对B进行意象的构筑或塑造,比较简单的是静态的描述(静态式意象),比较复杂的是动态(动态式意象),甚至,在串连诸多动态后形成情节(情节式意象),此即為「意象经营法」(详见王昌焕《语文表达能力祕笈》首次定义及解说)。由於「意象经营法」是经营画面的艺术手法,在性质上偏於新诗的创作手法,技巧上较為繁复,因此,在散文创作中较為少见,但在新诗的创作中,却是大可加以发挥的创作方式。冯至此诗实即「意象经营法」极佳的典范。

诗作的题目是「蛇」,一开始便说「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可见「我的寂寞」是喻体,「蛇」是喻依,换言之,「寂寞」才是作者真正要述说的主题,但这一个主题只出现在第一段第一句,当作者开宗明义地破题之后,「寂寞」一词便不再是叙述的焦点,也不再被提及,而以喻依—「蛇」作為叙述的对象。因此,第一段述说「蛇」的「冰冷地没有言语」,是说明蛇的特质以及蛇进入姑娘梦境时所可能发生的情景。第二段则是说「蛇」的思想与感情,将「蛇」拟人化,以「蛇」的「心裡害著热烈的乡思」,并且渴望姑娘头上乌黑的秀髮,「蛇」的形象是热切而渴望,而蛇的热切与渴望其实就是作者的热切与渴望。第三段是写蛇的身躯细长,当蛇行走时,就是轻轻地、潜伏式地走过,就如同作者内心小心翼翼,想引起姑娘注意的心情,最后,作者的渴望也是透过「蛇」把梦境衔来。

由此见出,作者的「寂寞」是因為害著相思,而作者的寂寞如「蛇」,是藉由「蛇」作為寂寞的喻依,接下来整首诗的写法完全是以「蛇」為叙述对象,让「蛇」的一切动作、行為、心境、渴望等,做為贯穿整首诗的主要意象,并且同时完成作者所要表达的所有情思。

此种写法表面上虽然是「譬喻」法中的「详喻」,但因藉由「喻依」而发展全部的情思,也就是在「喻解」部分全是对喻依的叙述,而且,内容也比一般的详喻复杂,故称為「意象经营法」;以本诗来说,当喻解展现「蛇」的一切种种时,在诗中展现的就是「寂寞」的种种,只是藉由「蛇」的意象来处理,凡是讲蛇的任何一句话都必须能回应到寂寞的任何一点,换句话说,必须句句都可以同时比喻到寂寞本身,因為,喻体终究是寂寞啊!

三、写作技巧

此诗总共有三段,每一段有四行,而作者以标点符号的运用,更加强情绪的表达,同时,「蛇」的意象一方面以「蛇」的属性发展情节,另一方面即是用「蛇」代表作者自己的情意。

第一段第一句作者使用「譬喻」以引起全文。由「寂寞」联想到「蛇」的确不易,也就是说将「寂寞」比喻成「蛇」是极為新鲜而奇妙的比喻,冯至这首诗成功的地方首先就是在这两者关系建构的奇特。「蛇」属物,「寂寞」属人,且属於人的抽象情思,两者所建构的关系其性质差距较大,且从未听闻,所以造成的张力和新奇感也就较强,所以会造成读者极為强烈的新鲜感和感染力。

除第一句之外,便是写蛇的特性,「冰冷」是以温度的凛冽阐明寂寞的心境,「无语」是以拟人化的手法阐明寂寞时的沉闷之感。同时,也引出作者思念的对象—「你」,当蛇在梦中出现时,表示作者想要在姑娘心中占有地位,也就是作者想要向姑娘有所表白;进一步说,万一姑娘发现作者的情意后,千万不要因為这番情意而害怕。「千万啊!」与其下的「不要悚惧」分开,在同一行中的这种处理方法是為了强烈表达「千万」这个程度副词,加上「啊」字则是强化口语化的亲切和自然,这和的「姑娘,你……时」这种口语化的呼告语气是相同的基调。

第二段再进一步述说「蛇」的特质:「它是我忠诚的伴侣,/心裡害著热烈的乡思:」第一行可代换成「寂寞是我忠诚的伴侣」,意思是说思念姑娘的情思常常与我相依相伴;而此寂寞之心伴随的是「热烈的乡思」,「乡思」与「相思」谐音,这种和南北朝乐府民歌有相同调性的谐音双关,在诗作中可以表现出比较柔美而含蓄的情感。「害著」两字是纯為口语化的词语,书面语是「患了」,此与前述的口语基调相同;而「乡思」用「热烈」二字去形容,不以一般常见的「浓郁」,是诗作中常见的脱俗去陈的技巧。

下两句则以上一句的「乡思」来布线,作诗意的进一步开展,以表达深切的渴望:「它在想著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茂密的草原」是蛇可以隐藏身躯的所在,好像是「家乡」一样;而「茂密的草原」与「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又恰巧有形态与性质上的雷同,因此,在具有解释作用的破折号之后,将形容的「物」与被形容的「人」自然地联结起来,而形成由物到人的转折。物所思者即為人所念者,其意即為蛇所想念的草原,也就是我想的姑娘的髮丝。於此,也可以看出「乌丝」这一古典词语即「姑娘」的「借代」。诗中「乌丝」透露出几点意义:一,他所想的姑娘拥有一头浓郁的秀髮、年轻而有活力的少女。二,作者的情感是含蓄的,而不敢有进一步要求。三,头髮的意象给人的感受是浪漫的、清纯的,而不从正面描写姑娘的长相,却强调姑娘的美在於一头乌黑的髮,此意象的选择使内容具有朦朧的美感。侧面述说比直接叙述留给读者更大的想像空间。另外,有趣的是,上一段的「悚惧」是古典的语词,这裡的「乌丝」也是古典的语词,与上述的口语在性质上形成强烈的对比,不过,由於所用的词语都是易懂常用的,所以还不至於造成阅读时扞格或怪异的感觉。

第三段必须转写,才不至於单调或冗赘,也就是说,同样是写蛇,但必须写蛇的其他动作或状态,於此,第三段的确也做到这点:「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走过」,这两句述说蛇的行动方式。「一般」二字已透露出比喻修辞,在此已运用了比喻中又有比喻的高度技巧;而一面要注意的是「蛇的行走」像「月光」,这是极為新鲜的联想和比喻;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轻轻」、「潜潜」两个语词,都是迭字,迭字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也都是平声中的阳声,即二声,其轻巧之状可藉由声音的感觉触及。所以,由这两句可知作者很想唤起姑娘的注意,却又不敢太过放肆,而蛇的行走方式正说明作者那种想要逗引姑娘却又只能悄悄地行动的心境。此与上述作者情感含蓄内敛而有些却步,不敢直接表白的情绪是一样的。

然而,作者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渴望:「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緋红的花朵!」「蛇」悄悄接近姑娘的用意,就是希望把姑娘的梦境衔来;换言之,「蛇」变成了我爱情的使者,為我把姑娘的梦连繫,蛇进入姑娘的梦,就是作者自己在姑娘心中有一席之地,也就是作者期望与姑娘有相知相惜的情思。此与第一段相呼应,第一段写蛇进入姑娘的梦境中,第三段是希望蛇将梦境衔来,可见作者最终还是希望自己能打动姑娘的芳心。「像一只緋红的花朵!」作者再次运用一个比喻中的比喻法,避免直接述说的缺憾;「緋红的花朵」正可说明姑娘含羞带怯的神情,也是代表作者的期望与憧景。在此,也可注意到本诗的三次比喻,其写法都不相同,第一次是「A是B」,第二次是「B一般」,第三次是「A像B」,可见诗人在创作时已经注意到「变化」在新诗创作中的重要。

四、梦境塑造

「梦」是作者的遐想,第一段:「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作者的寂寞如同蛇一般,「可能」会钻进姑娘的梦裡,引起一阵悚惧。而在第三段:「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緋红的花朵!」此时,蛇的作用反而是把姑娘的「梦境衔来」,而姑娘的「梦」像「一只緋红的花朵!」此一喻依是如红色般热烈的情感,是代表娇羞却具热情的回应,可见作者希望蛇所带来的是一个美丽的梦。第一段与第三段的梦境相呼应,实為作者运用梦境表达情感的手段,所以对於梦境的对待方式因情节发展而有不同层次的进展。第一段:「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是指蛇进入梦境的动作,梦境会使人由实境进入虚境。作者利用「蛇」侵入姑娘的梦,开始对姑娘作一连串内心情意的表达。而第三段:「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蛇所衔的不是实物,却是虚无的「梦境」,梦境似為实物,又化虚為实。在这虚实交替运用时,便让意象形象鲜明而有趣。

梦境的情节设计,表达出作者不以实境实物去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而以一个虚构的梦境做為作者进入姑娘内心与之產生交会,并在梦境中才能尽情表现自己情感。梦境的设计比现实场景的表达更令作者放心,因為,梦总会醒来,若是姑娘在梦中拒绝了作者的情爱,则现实生活中也不会尷尬,因此,「梦」是一个比现实直接表达更转环更委婉的表现方式。同时,也是较具美感、想像力的意象。

五、色彩运用

作者既以「蛇」為主要意象,其使用的色调与蛇的主观印象也应有所相关,因此,「月光」、「冰冷」、「轻轻」、「潜潜」等轻冷的色调是配合意象系统而出现的形容词。但在冰冷的背后充满作者强烈的渴望,故此诗的最后一句却是「緋红的花朵」,刚好与前述的蛇的冰冷意象呈现截然不同的立场与对比。可见作者始於冰冷的寂寞,而终於热烈的期待,两者的对比更显出作者对於未来怀抱极大的希望。而色彩正是作者心境的转折与变化。

六、结论

综而论之,首先,此诗的情感是含蓄的,带著热烈的渴望,却用一个冰冷的意象—「蛇」来呈现,当其因矛盾而產生张力时,便突显了作者运用「蛇」作為寂寞的喻依的特殊性。其次,此种因比喻而发展整首诗的写作方式—「意象经营法」,对於许多诗人而言,是其创作时所採用的主要写作策略,但究其结构的主要方式,即為由譬喻发展而来的「意象经营法」。再次,梦境的运用使得诗境在虚与实之间穿梭,也使得诗境具有朦朧的美感与言而不尽的意外之想。

冰冷地——以温度的凛冽阐明寂寞的心境。

没有言语——以拟人化的手法阐明寂寞时的沉闷之感。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当姑娘你了解我的情意时,你不要感到害怕。心裡害著热烈的乡思——热切与渴望地思念姑娘

它在想著那茂密的草原——情意想要让姑娘知道,作者想要进入姑娘的心中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希望姑娘心中有作者。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走过——作者那种想要逗引姑娘却又只能悄悄行动的心境。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蛇进入姑娘的梦,就是作者自己在姑娘心中有一席之地,也就是期望与姑娘有相知相惜的情思。

像一只緋红的花朵!——作者的期望与憧景,也代表姑娘娇羞却具热情的回应。

第二篇:冯至《蛇》教案

导入新课

一、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二、学生朗读

三、蛇的意象的探讨

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

四、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在“蛇”这一冰冷寂寞的对象物上,沉淀、蕴含、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何等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这条长蛇作为诗人寂寞心绪的外现,成了通人情、有灵性,让人信赖和喜爱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伴侣”。

四、分析结构 全诗分为三节,诗的第一节写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寂寞”。第二节写“蛇”的“相思”(乡思为相思谐音),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用这比拟“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

第三节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蛇

将“寂寞”比喻为“蛇”,就是“爱”的同义语

第三篇:冯至蛇教案

蛇—冯至

教学目标:

1、分析诗中意象的运用,理解“蛇”这一意象的隐喻。

2、通过诵读与意象分析解读作者的情感走向。

3、理解以丑为美的诗歌审美特征。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联想理解“蛇”这一意象的隐喻。

2、教学难点在于通过感受诗歌情感体会诗歌以丑为美的审美特质。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结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2009年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就是“寂寞”。吃的是寂寞,喝的是寂寞,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一时间似乎什么都可以“寂寞”一下。其实,寂寞是人的心理状况的一种反映。大家都有寂寞的时候,谁能形容一下自己寂寞的感受?(学生发言)

不同的人对寂寞的体会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事带来的寂寞感受也是不一样的,80多年前,一位现代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冯至写了一首诗。不,他写的不是诗,是寂寞。他说,“我的寂寞是一条蛇。”诗人的寂寞为什么会像一条蛇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早年既开始诗歌创作和翻译。1923年曾与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等创办浅草社,出版《浅草季刊》。1925年又与人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浅草和沉钟都是五四后曾发生较大影响的文学团体。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的诗歌创作分为两个阶段:

1、二十年代,主要是抒情诗歌的创作,讲究意象,注重感觉,用非常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

2、四十年代集中创作了一批十四行诗,成功移植了这种外国诗体(分为意大利式、法国式、英国式),《十四行集》在新诗体式移植方面做出了新贡献。

十四行诗:

原为中世纪意大利民间流行的短歌,后被“西西里诗派”和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发展成为具有严谨格律的诗体。其组成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每行诗有11个音节,用抑扬格,末尾按ABAB ABAB CDC CDC格式押韵脚,也可按ABBA ABBA CDC DCD 或ABBA ABBA CDC EDE 格式押韵脚。这种诗体,在英国最为流行,莎士比亚、弥尔敦、雪莱、济慈等都有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作。《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歌创作的新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诗人关注国家、人民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

2、表现出了对诗情哲理化的追求,能从敏锐的感觉出发,注重从细节着眼捕捉诗意,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

3、善于进行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不露“锋芒”。

4、利用十四行诗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堪称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三、课前预习

学生诵读,教师配乐范读,指导,学生再读。

这里有台湾的一道大学入学试卷上的题目,出的刚好是这首冯至的《蛇》,我们一起来做做看。来检验一下读明白了没有。

①本诗是一首情诗,诗中之“乡思”即“相思”之谐音。下列叙述最符合本诗诗旨的选项是()

A.描写双方热恋之爱情 B.描写双方相互之关怀 C.描写一己暗恋之情思 D.描写一己绝望之悲哀 ②诗人在诗中藉长蛇衔来“你”的梦境,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你”的心情。下列四则流行歌词中,若仅就文意来看,最接近诗人此种心情的选项是()

A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

B所有的爱情只能有一个结果,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

C我多么希望知道你的心里怎么想?年轻的心,是否拥有一样的愿望 D心中想的念的盼的望的不会再是你,不愿再承受,要把你忘记。明确:C、C 问题:从什么地方看出写的是单相思?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四、合作探究

1、讨论小问题:《蛇》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诗人把“蛇”比作什么,它们有哪些相似性?

主要意象是“蛇”;配合意象有:草原、乌丝、月影、花朵。诗人把“蛇”比作(爱情的)寂寞(苦闷)。

相似性:在作者笔下,寂寞如蛇,“蛇”,取其相似点——静静、没有言语。蛇:形体修长、冰凉无言、咬人缠人„„寂寞:深沉、凝重、挥之不去、咬噬心灵„„

3、讨论小问题:明明写爱情,为什么会成了“乡思”?为什么相思的是抒情对象的头发?而不是明眸?皓齿?这些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二节写“蛇”的“相思”(乡思为相思谐音),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用这比拟“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这里用的是间接表现法:“我”的寂寞──蛇;蛇栖息于草丛,它的乡思──草原;草丛与姑娘的青黑的发丝近似──姑娘的乌丝。经过三个转折才将“我”对姑娘的相思暗示出来。这一节,诗情、诗意、诗趣三者兼具。

4、讨论小问题:“绯红的花朵”隐喻了什么?

明确: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一方面是暗示姑娘心境、感情,另一方面也隐约地暗示“我”的意愿,“我”的企盼。这时,抒情主人公也就非常心满意足。这种写法,有诗情诗趣。把“我”的爱意,她不在身边时的寂寞的心,化成了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给人难忘的印象。

5、“蛇”意象解读

寂寞,是人人都曾有却难以捉摸的情绪和复杂的心理活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如果想用具体的语言赋予它以鲜明可见的形象,就更是难上加难。

诗人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蛇”?诗人笔下的“蛇”给人怎样的感觉? 静静地没有言语,忠诚的侣伴,害着热烈的乡思„„ 这一意象给人亲切、可爱、忠诚的感觉。

五、课后练习

1、诗歌第二节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比喻和谐音的手法。诗人使用了隐喻,将“浓郁的乌丝”比喻为“茂密的草原”。“蛇”害着“乡思”,而“乡思”与“相思”谐音,其实隐喻的是自己热烈的“相思病”,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心有所属的强烈渴望。

2、《蛇》在最后一节中为何要将“你的梦境”比喻为“绯红的花朵”? 把“你的梦境”比喻为“绯红的花朵”,以温暖的颜色修饰花朵,点缀姑娘的梦,意味着对姑娘应许的期待以及姑娘一旦应许的醉心的欢喜。色彩上淡与浓的对比与变化,反衬出诗人情感的痴迷和浓烈。日思而不得,乃寄托于梦,梦境像“绯红的花朵”,竟然也是这“蛇”衔来的。

3、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蛇”这个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新意,一反常态,别有妙处。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的笔触翻新蛇的形象。这里,蛇不再是可怕的、令人厌恶的,而是通灵的、温情的爱的化身,爱的使者。

这首爱情诗围绕“蛇”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诗中借“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热烈的单恋情思。

五、总结

冯至曾在《自选琐记》中说过:“我在晚唐诗、宋词、德国浪漫派诗人的影响下写抒情诗和叙事诗。”这种影响在《蛇》里就明显地烙印着:那种绵绵细诉的哀婉腔调就来自晚唐诗和宋词,而选取如此奇绝,反丑为美的蛇的意象所透视的幽玄神秘色彩,却正是来自德国浪漫派。蛇,也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那一颗渴望生活美好、幸福的热烈的心。

蛇的意象无论是在日常的想象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蛇似乎都不是什么美好的形象。它身上总是笼罩着妖异之气,常让人“悚惧”,而很难使人联想到“忠诚”。但在这首《蛇》中,诗人一改我们心目中蛇的原型,使它轻灵忧伤,至情至性。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诗人将少年对爱情“寂寞”而纯真的向往融入这条“静静地没有言语”的蛇之中,借蛇“热烈的乡思”暗喻痴情的相思,又用“茂盛的草原”比附恋人“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只这一层比喻已经使诗歌奇崛不凡,但诗人意尤未尽,更进一步使蛇活动起来。它从恋人的梦中出来,“从你那儿轻轻走过”,仿佛爱的使者,“把你的梦境衔了来”,“绯红的花朵”也成了爱的羞涩与热烈。我们知道,爱的抒情诗极易变得夸张,直抒胸臆常会显得激昂有余而深情不足,那么这首构思精巧,结构完美而意象新颖的诗当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

1、联系闻一多《死水》、李金发《有感》、波特莱尔《恶之花》等让学生鉴赏以丑为美的意象的审美趣味。

2、背诵该诗。

七、课外拓展: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我也随了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第四篇:冯至蛇教案 - 副本

高二语文导学案

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爱的心语

编制人:胡小丹 课时:1 总课时:7 编制日期:2014.02.21

教学目标:

1、分析诗中意象的运用,理解“蛇”这一意象的隐喻。

2、通过诵读与意象分析解读作者的情感走向。

3、理解以丑为美的诗歌审美特征。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联想理解“蛇”这一意象的隐喻。

2、教学难点在于通过感受诗歌情感体会诗歌以丑为美的审美特质。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结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

蛇—冯至

教学流程:

一、导入

2009年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就是“寂寞”。吃的是寂寞,喝的是寂寞,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一时间似乎什么都可以“寂寞”一下。其实,寂寞是人的心理状况的一种反映。大家都有寂寞的时候,谁能形容一下自己寂寞的感受?(学生发言)

不同的人对寂寞的体会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事带来的寂寞感受也是不一样的,80多年前,一位现代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冯至写了一首诗。不,他写的不是诗,是寂寞。他说,“我的寂寞是一条蛇。”诗人的寂寞为什么会像一条蛇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早年既开始诗歌创作和翻译。1923年曾与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等创办浅草社,出版《浅草季刊》。1925年又与人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浅草和沉钟都是五四后曾发生较大影响的文学团体。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的诗歌创作分为两个阶段:

1、二十年代,主要是抒情诗歌的创作,讲究意象,注重感觉,用非常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

2、四十年代集中创作了一批十四行诗,成功移植了这种外国诗体(分为意大利式、法国式、英国式),《十四行集》在新诗体式移植方面做出了新贡献。

十四行诗:

原为中世纪意大利民间流行的短歌,后被“西西里诗派”和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发展成为具有严谨格律的诗体。其组成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每行诗有11个音节,用抑扬格,末尾按ABAB ABAB CDC CDC格式押韵脚,也可按ABBA ABBA CDC DCD 或ABBA ABBA CDC EDE 格式押韵脚。这种诗体,在英国最为流行,莎士比亚、弥尔敦、雪莱、济慈等都有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作。《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歌创作的新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诗人关注国家、人民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

2、表现出了对诗情哲理化的追求,能从敏锐的感觉出发,注重从细节着眼捕捉诗意,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

3、善于进行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不露“锋芒”。

4、利用十四行诗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堪称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三、课前预习

学生诵读,教师配乐范读,指导,学生再读。

这里有台湾的一道大学入学试卷上的题目,出的刚好是这首冯至的《蛇》,我们一起来做做看。来检验一下读明白了没有。

①本诗是一首情诗,诗中之“乡思”即“相思”之谐音。下列叙述最符合本诗诗旨的选项是()

A.描写双方热恋之爱情 B.描写双方相互之关怀 C.描写一己暗恋之情思 D.描写一己绝望之悲哀 ②诗人在诗中藉长蛇衔来“你”的梦境,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你”的心情。下列四则流行歌词中,若仅就文意来看,最接近诗人此种心情的选项是()

A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

B所有的爱情只能有一个结果,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

C我多么希望知道你的心里怎么想?年轻的心,是否拥有一样的愿望 D心中想的念的盼的望的不会再是你,不愿再承受,要把你忘记。

四、合作探究

1、讨论小问题:《蛇》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诗人把“蛇”比作什么,它们有哪些相似性?

2、讨论小问题:明明写爱情,为什么会成了“乡思”?为什么相思的是抒情对象的头发?而不是明眸?皓齿?这些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3、讨论小问题:“绯红的花朵”隐喻了什么?

4、“蛇”意象解读

寂寞,是人人都曾有却难以捉摸的情绪和复杂的心理活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如果想用具体的语言赋予它以鲜明可见的形象,就更是难上加难。

诗人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蛇”?诗人笔下的“蛇”给人怎样的感觉?

五、课后练习

1、诗歌第二节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2、《蛇》在最后一节中为何要将“你的梦境”比喻为“绯红的花朵”?

3、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五、总结

冯至曾在《自选琐记》中说过:“我在晚唐诗、宋词、德国浪漫派诗人的影响下写抒情诗和叙事诗。”这种影响在《蛇》里就明显地烙印着:那种绵绵细诉的哀婉腔调就来自晚唐诗和宋词,而选取如此奇绝,反丑为美的蛇的意象所透视的幽玄神秘色彩,却正是来自德国浪漫派。蛇,也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那一颗渴望生活美好、幸福的热烈的心。

蛇的意象无论是在日常的想象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蛇似乎都不是什么美好的形象。它身上总是笼罩着妖异之气,常让人“悚惧”,而很难使人联想到“忠诚”。但在这首《蛇》中,诗人一改我们心目中蛇的原型,使它轻灵忧伤,至情至性。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诗人将少年对爱情“寂寞”而纯真的向往融入这条“静静地没有言语”的蛇之中,借蛇“热烈的乡思”暗喻痴情的相思,又用“茂盛的草原”比附恋人“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只这一层比喻已经使诗歌奇崛不凡,但诗人意尤未尽,更进一步使蛇活动起来。它从恋人的梦中出来,“从你那儿轻轻走过”,仿佛爱的使者,“把你的梦境衔了来”,“绯红的花朵”也成了爱的羞涩与热烈。我们知道,爱的抒情诗极易变得夸张,直抒胸臆常会显得激昂有余而深情不足,那么这首构思精巧,结构完美而意象新颖的诗当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

1、联系闻一多《死水》、李金发《有感》、波特莱尔《恶之花》等让学生鉴赏以丑为美的意象的审美趣味。

2、背诵该诗。

七、课外拓展: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我也随了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第五篇:冯至蛇教案---副本

高二语文导学案

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爱的心语

编制人:胡小丹 课时:1 总课时:7 编制日期:2014.02.21

教学目标:

1、分析诗中意象的运用,理解“蛇”这一意象的隐喻。

2、通过诵读与意象分析解读作者的情感走向。

3、理解以丑为美的诗歌审美特征。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联想理解“蛇”这一意象的隐喻。

2、教学难点在于通过感受诗歌情感体会诗歌以丑为美的审美特质。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结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

蛇—冯至

教学流程:

一、导入

2009年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就是“寂寞”。吃的是寂寞,喝的是寂寞,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一时间似乎什么都可以“寂寞”一下。其实,寂寞是人的心理状况的一种反映。大家都有寂寞的时候,谁能形容一下自己寂寞的感受?(学生发言)

不同的人对寂寞的体会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事带来的寂寞感受也是不一样的,80多年前,一位现代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冯至写了一首诗。不,他写的不是诗,是寂寞。他说,“我的寂寞是一条蛇。”诗人的寂寞为什么会像一条蛇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早年既开始诗歌创作和翻译。1923年曾与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等创办浅草社,出版《浅草季刊》。1925年又与人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浅草和沉钟都是五四后曾发生较大影响的文学团体。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的诗歌创作分为两个阶段:

1、二十年代,主要是抒情诗歌的创作,讲究意象,注重感觉,用非常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

2、四十年代集中创作了一批十四行诗,成功移植了这种外国诗体(分为意大利式、法国式、英国式),《十四行集》在新诗体式移植方面做出了新贡献。

十四行诗:

原为中世纪意大利民间流行的短歌,后被“西西里诗派”和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发展成为具有严谨格律的诗体。其组成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每行诗有11个音节,用抑扬格,末尾按ABAB ABAB CDC CDC格式押韵脚,也可按ABBA ABBA CDC DCD 或ABBA ABBA CDC EDE 格式押韵脚。这种诗体,在英国最为流行,莎士比亚、弥尔敦、雪莱、济慈等都有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作。《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歌创作的新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诗人关注国家、人民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

2、表现出了对诗情哲理化的追求,能从敏锐的感觉出发,注重从细节着眼捕捉诗意,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

3、善于进行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不露“锋芒”。

4、利用十四行诗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堪称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三、课前预习

学生诵读,教师配乐范读,指导,学生再读。

这里有台湾的一道大学入学试卷上的题目,出的刚好是这首冯至的《蛇》,我们一起来做做看。来检验一下读明白了没有。

①本诗是一首情诗,诗中之“乡思”即“相思”之谐音。下列叙述最符合本诗诗旨的选项是()

A.描写双方热恋之爱情

B.描写双方相互之关怀 C.描写一己暗恋之情思

D.描写一己绝望之悲哀 ②诗人在诗中藉长蛇衔来“你”的梦境,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你”的心情。下列四则流行歌词中,若仅就文意来看,最接近诗人此种心情的选项是()

A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

B所有的爱情只能有一个结果,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

C我多么希望知道你的心里怎么想?年轻的心,是否拥有一样的愿望 D心中想的念的盼的望的不会再是你,不愿再承受,要把你忘记。

四、合作探究

1、讨论小问题:《蛇》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诗人把“蛇”比作什么,它们有哪些相似性?

主要意象是“蛇”;配合意象有:草原、乌丝、月影、花朵。

诗人把“蛇”比作(爱情的)寂寞(苦闷)。

相似性:在作者笔下,寂寞如蛇,“蛇”,取其相似点——静静、没有言语。蛇:形体修长、冰凉无言、咬人缠人„„寂寞:深沉、凝重、挥之不去、咬噬心灵„„

这是由于诗人只取蛇的某些特点加以描写的缘故。

沉浸在相思之中的诗人为爱而寂寞,为爱而冥想,为爱而期盼,这种感觉让人沉浸其中,挥之不去,就像“蛇”的沉寂无言、忠诚缠绕。

2、讨论小问题:明明写爱情,为什么会成了“乡思”?为什么相思的是抒情对象的头发?而不是明眸?皓齿?这些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二节写“蛇”的“相思”(乡思为相思谐音),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用这比拟“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这里用的是间接表现法:“我”的寂寞──蛇;蛇栖息于草丛,它的乡思──草原;草丛与姑娘的青黑的发丝近似──姑娘的乌丝。经过三个转折才将“我”对姑娘的相思暗示出来。这一节,诗情、诗意、诗趣三者兼具。

3、讨论小问题:“绯红的花朵”隐喻了什么?

第三节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写蛇像月光般轻轻走过,同时为“我”衔来姑娘绯红的花朵般的梦境,姑娘的梦境,可以作多种理解,如她的心境,她的爱意,她的希望,她的理想,甚至她对“我”的感情等等。“像一只绯红的花朵”,一方面是暗示姑娘心境、感情,另一方面也隐约地暗示“我”的意愿,“我”的企盼。这时,抒情主人公也就非常心满意足。这种写法,有诗情诗趣。把“我”的爱意,她不在身边时的寂寞的心,化成了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给人难忘的印象

4、“蛇”意象解读

寂寞,是人人都曾有却难以捉摸的情绪和复杂的心理活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如果想用具体的语言赋予它以鲜明可见的形象,就更是难上加难。

诗人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蛇”?诗人笔下的“蛇”给人怎样的感觉?

五、课后练习

1、诗歌第二节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2、《蛇》在最后一节中为何要将“你的梦境”比喻为“绯红的花朵”? 甚至她对“我”的感情等等。“像一只绯红的花朵”,一方面是暗示姑娘心境、感情,另一方面也隐约地暗示“我”的意愿,“我”的企盼。这时,抒情主人公也就非常心满意足。这种写法,有诗情诗趣。把“我”的爱意,她不在身边时的寂寞的心,化成了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给人难忘的印象

3、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五、总结

冯至曾在《自选琐记》中说过:“我在晚唐诗、宋词、德国浪漫派诗人的影响下写抒情诗和叙事诗。”这种影响在《蛇》里就明显地烙印着:那种绵绵细诉的哀婉腔调就来自晚唐诗和宋词,而选取如此奇绝,反丑为美的蛇的意象所透视的幽玄神秘色彩,却正是来自德国浪漫派。蛇,也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那一颗渴望生活美好、幸福的热烈的心。

蛇的意象无论是在日常的想象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蛇似乎都不是什么美好的形象。它身上总是笼罩着妖异之气,常让人“悚惧”,而很难使人联想到“忠诚”。但在这首《蛇》中,诗人一改我们心目中蛇的原型,使它轻灵忧伤,至情至性。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诗人将少年对爱情“寂寞”而纯真的向往融入这条“静静地没有言语”的蛇之中,借蛇“热烈的乡思”暗喻痴情的相思,又用“茂盛的草原”比附恋人“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只这一层比喻已经使诗歌奇崛不凡,但诗人意尤未尽,更进一步使蛇活动起来。它从恋人的梦中出来,“从你那儿轻轻走过”,仿佛爱的使者,“把你的梦境衔了来”,“绯红的花朵”也成了爱的羞涩与热烈。我们知道,爱的抒情诗极易变得夸张,直抒胸臆常会显得激昂有余而深情不足,那么这首构思精巧,结构完美而意象新颖的诗当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

1、联系闻一多《死水》、李金发《有感》、波特莱尔《恶之花》等让学生鉴赏以丑为美的意象的审美趣味。

2、背诵该诗。

七、课外拓展: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我也随了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下载冯至--蛇 诗歌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冯至--蛇 诗歌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冯至 蛇 教学设计(5篇模版)

    蛇 教学目标: 1、分析诗中意象的运用,理解“蛇”这一意象的隐喻。 2、通过诵读与意象分析解读作者的情感走向。 3、理解以丑为美的诗歌审美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于......

    行走的花朵——冯至、邵洵美诗《蛇》的读解

    行走的花朵 ——冯至、邵洵美诗《蛇》的读解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第一次的拥......

    吹箫人的故事 冯至

    【吹箫人的故事】 我唱这段故事, 请大家不要悲伤, 因为这里只唱到 一个团圆的收场。 一 在古代西方的高山, 有一座洞宇森森; 一个健壮的青年 在洞中居隐。 不知是何年何月 他独......

    冯至 十四行诗(精选多篇)

    十四行集 (二十七首)一 我们准备着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

    如期而至诗歌

    每个夜晚,如期而至,一点不徘徊,与你有关的无耐。是谁?让它总是,如期而至?忧伤的思潮,在这儿澎湃。像风吹动柳枝,像水漫过岸边,像夜幕兵临,如期而至。这世界因为你,而不精彩,因为我交给你......

    冯星6.1赞美老师诗歌

    ※赞美老师诗歌※ 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赞美老师诗歌★★我......

    诗歌鉴赏(1至20)

    诗歌鉴赏(1至20).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

    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24、《使至塞上》赏析 王维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