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语下: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孙家祥(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6:3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语下: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孙家祥(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语下: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孙家祥(共)》。

第一篇:九语下: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孙家祥(共)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学案(71)

课题: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九年级()班

姓名:

完成日期: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2、掌握文言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过程:

环节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5分钟)(学生先自行查找资料,教师进行补充)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环节二:检查预习,双基训练。(10分钟)(学生课前完成,上课时小组互评,视完成质量酌情加分,完成好的小组加10分。然后进行记忆巩固。)

1、读准字音。

昳丽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

2、实词:

①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③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④ 面刺寡人之过者(刺:)⑤ 时时而间进(间:)⑥ 王之蔽甚矣(蔽:)

⑦ 期年之后(期:)⑧ 能谤讥于市朝(谤: 讥:)3.虚词: “于”

① 欲有求于我也(于:)② 皆以美于徐公(于:)

③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于:)④ 皆朝于齐(于:)“而”

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而:)②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而:)③ 时时而间进(而:)4.词类活用:

① 名动:朝服衣冠(服:)② 名状:朝服衣冠(朝:)

暮寝而思之(暮:)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

③ 使动:闻寡人之耳者(闻:)④ 意动:吾妻之美我者(美:)5.古今异义:

地方: [今] [古] 环节三:课堂探究,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1、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

2、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3、简要说说本文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4、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5、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6、事例:妈妈发现自家的男孩跟邻居的女孩交往密切,有事没事老呆在一块儿。妈妈心里担心,想提意见。请你替设计一条合适的提法。

环节

四、课堂小结(5分钟)(师生共同梳理后总结)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学案(72)

课题: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九年级()班

姓名:

完成日期:

学习目标:

1、复习掌握本文重要文言知识。

2、体味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教学过程:

环节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10分钟)(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及重要的文言知识,然后抽号上台背诵,视熟练程度加分,满分为10分)

环节二:研读课文,完成习题。(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臣妾(qì)昳丽(yǐ)朝服衣冠(zhāo)...B.孰与(shú)弗如(fú)皆朝(cháo)于齐 ...C.窥镜(kuì)期年(qī)数(shuò)月之后 ...D.旦日(dàn)暮寝(qīn)时时而间(jiān)进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 ..3.找出下列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

A.君美甚 B.能谤讥于市朝 C.甚矣,汝之不惠 D.夫晋,何厌之有? 4.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 5.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是寡人之过也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来,孰视之 ..C.能谤讥于市朝/朝服衣冠 ..D.虽欲言,无可进者/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6.填空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7、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8、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2.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②③/④ C.①⑤/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朝服衣冠: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4.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以告,则杀之 ④皆以美于徐公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5.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6.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环节三:课堂小结(5分钟)

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师生共同梳理,小组指名展示。)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答案: 双基训练: 2.实词:

①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③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确实)④ 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⑤ 时时而间进(间:间或,断断续续地)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⑦ 期年之后(期:满一年)⑧ 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微言讽刺)(注:讽:微言劝谏)3.虚词: “于”

① 欲有求于我也(于:介词,对)② 皆以美于徐公(于:介词,比)③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于:介词,在)④ 皆朝于齐(于:到)“而”

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而:连词,并且)②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而:表顺接连词,于是)③ 时时而间进(而:连词,表修饰)4.词类活用:

① 名动:朝服衣冠(服:穿戴)② 名状:朝服衣冠(朝:早晨)暮寝而思之(暮:夜晚)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③ 使动: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④ 意动:吾妻之美我者(美:认为„美)5.古今异义:

地方: [今] 部分、区域、本地,跟“中央”相对的行政区划。[古] 两个单音词。地。土地,国土。方,方圆,纵横。课堂探究:

1、记叙了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的故事。

要说明的道理是: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改良政治。

邹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他劝说的最大特点是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3、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二课时答案

【达标训练】

1.B 2.B 3.D 4.B 5.A 6.①国别 《战国策》 “讽” 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 是名词,指批评意见。“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②“暮寝而思之,曰„„ 欲有求于我也。”“令初下„„虽欲言,无可进者。”

7、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能力提高】

1.D 2.C 3.C 4.C 5.A 6.D

第二篇: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分析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见微知著。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与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通过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教与学方法:

1、诵读法。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2、提问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象,并理解设喻说理的手法。

3、练习法。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课时:2课时 教与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与学要点:疏通文意,把握故事情节

一、导入新课:

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战国时齐威王就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二、解题:

1、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题目。

生交流。

师出示幻灯:邹忌是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是接受、采纳。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提示:课下小注一定要留心哦。

2、请同学们回顾作家作品知识。

师出示幻灯片,提示: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音。

要求:从文章中找出有读音障碍的字3-5个(如生字、多音字、通假字),圈画出来。

师出示幻灯片:读准下列词语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 5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2、再读课文,读准语气、句读。

学法指导: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3、朗读点评和指导

四、深入研读,合作交流:

1、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在《战国策》中谈到了齐国的强大,齐王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在第三段中,作者写齐王制定了对进谏者的奖励方法,并根据人们的议论,兴利除弊,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最终齐国强盛起来了。在这里,作者不惜有意夸张齐国的强大,说它战胜于朝廷,四国朝齐,是为了强调齐王采纳了谋臣邹忌的进谏。臣子的进谏,常见的有直谏和讽谏两种。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的句子,这就是直谏。但直谏不一定都有效,由于君王的昏庸无能,偏听偏信,还可能给进谏者招来杀身之祸。因此有的臣子在进谏时采用了暗示、比喻等方法,委婉地规劝,这就是“讽谏”。邹忌便采用了此法,用家庭小事来类比国家大事,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他讲的是一件什么样的小事呢?

3、邹忌是如何进谏的?他都说了些什么? 提示:

1、结合注释,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串讲课文,以一人为主讲,其他人补充修正。

2、重点实词一定要翻译出来。

3、尽量体现出句式特点

五、把握特点,梳理结构:

课文的故事情节有六个“三”,谁能找出来?

学生思考交流。

师出示幻灯,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 ↓

进谏的依据 进谏的内容 进谏的结果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六、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②君言多务,孰若孤 B、①王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朝而往,暮而归

2、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臣之妻私臣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时时而间进

(5)邹忌修八尺有余(6)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5、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将下边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③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七、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依据注释翻译全文。

2、试分析邹忌形象。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 ↓

进谏的依据 进谏的内容 进谏的结果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C(偏爱)

2、A

3、B

4、(1)确实,实在(2)偏爱(3)过失,过错(4)间或,偶然。(5)长,此指身高(6)仔细、详细

5、B

6、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③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④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第二课时

教与学要点:

1、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设喻说理的手法。

一、检查翻译

二、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紧扣题目,理解课文。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写了什么内容?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的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事展开提问:

1、这件家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5 问妻:我孰与徐公美?(亲昵)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3、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并分角色表演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4、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5、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三、总结归纳,合作交流

1、本文中邹忌和齐威王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2、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提示: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或说: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另外,在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认点。

四、课堂拓展练习

邹忌讽谏齐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提示:邹忌讽谏成功,而扁鹊规劝失败。原因: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使人容易接受,而扁鹊规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直言不讳,让其难以接受。

启发示例1.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理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启发示例2.(1)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的接受意见。(2)用身边的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既能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启发示例3.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五、小结

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 5 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

六、布置作业

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七、学后记:

教后记: 邹忌

齐威王

妻→→→→→→私←←←←←←←宫妇左右

|

|

妾→→→→→→畏←←←←←←←朝廷之臣

|

|

客→→→→→→有求←←←←←←国境之内

受蔽

受蔽

类 比 推 理/ 5

第三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营丘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讲学稿——人教版第六单元2010至2011学年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内容:《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型:阅读教学课时间:2010年12月20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探究从本课中学到的一些人生体会。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

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

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2、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

称。齐威王,是位贤明的君王。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

治。

一、学前准备:

1、你认为本课应该掌握的字音字形有(至少5个:)

2、重点词语解释(写句子,词语加点,不少于6个词语)

3、重点句子翻译(写原句并翻译,不少于4个句子)

4、预习疑难摘要:

①、你准备提问同学的词语有(写序号):

②、你准备提问同学翻译的句子有(写序号):

③、你准备提问同学应掌握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有:

5、试译全文。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并读一读。

3、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活动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气有差别。有

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2、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3、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了吗?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结果如何?

2、从文中的人物言行中,可以体现人物怎样的品质?试简单评价一下文中的人

物形象?

3、读此文,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你还有哪些疑惑?

3、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四、自我测试: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皆朝于齐()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孰视之()窥镜自视()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邹忌()间()进

2.解释下列词语(我是有心人,写过我就会记得特准特牢固!)

讽纳谏修昳丽昳

朝服窥谓孰视何能及旦日不若明日孰美我私

弗如远甚诚知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王之蔽甚面刺谤议闻寡人之耳门庭若市时时间进

期年虽欲言

3.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朝:

1、朝服衣冠()

2、入朝见威王()

3)4)

上:

1、受上赏()

2、上书谏寡人()

美:

1、君美甚()

2、吾妻之美我者()

五、拓展提升:

1、说话练习:(学学邹忌,用你机智说服别人)

星期天,你和朋友约好一起去玩耍,可你妈妈拦住你,一定要你补习功课,你

会怎样说服妈妈让你去呢?

2、课外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思考以下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

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景公披狐裘坐于堂,晏子入见。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臣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

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受教矣。“乃令出裘

发粟,以与饥寒者。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王之蔽甚矣()

(2)臣之妻私臣()

(3)皆以美于徐公()

(4)以与饥寒者()

2、下面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1)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能谤讥于市朝

B:之(1)饱而知人之饥(2)面刺寡人之过者

C:以(1)以与饥寒者(2)皆以美于徐公

D:而(1)时时而间进(2)雨雪三日而不寒

3、翻译。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4、[甲]文,邹忌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齐王纳谏;[乙]文,晏子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景公。[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类比的手法,现身说法说服了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了方式,同样达到了目的。

5、请进一步探究以上两文的相同点,找出你的一点发现(试题已涉及的除外),并简要说明。

3、阅读下面《召公谏厉王弭谤》,完成问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

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厖”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选自《国语》)

1、解释加点的字。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民不堪命矣是障之也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道路以目

2、这篇短文中比喻说理的句子是:

3、这篇短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相同点有:

答案:

二、(一)活动一

1、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

明政治的故事。

2、三次对话,第一段。

3、第一部分(1): 进谏的缘起。第二部分(2): 进谏的内容。第三部分(3、4): 进谏的结果。活动二:

1、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2、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3、齐威王接受了谏言,措施:面刺寡人受上赏;上书谏寡人受中赏;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二)1、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结果: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2、邹忌:

○、他能从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可谓忠于职守,勤于王事。

○、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他没有得意忘形,这说明他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事物深入细致,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毫不迟疑地向君主进谏,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

○、他的进谏,以耐人寻味的小事打动齐王,以己之受蔽推论到齐王之受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齐威王: 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广开言路,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兴利除弊,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3、主题: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现实意义:当今社会,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启示:领导者应从善如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做“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厉王;群众,提意见应讲究方式方法。

五、拓展提升:

1、受蒙蔽,偏爱,认为,给。

2、B

3、(1)满一年后,即使想要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了的。(2)(自己)觉得温暖(却)能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很安逸也能知道别人的辛劳。

4、纳谏,行善(救济穷人)关心百姓疾苦,类比,对比。

景公衣狐裘不知天寒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有一次大雪连续下了三天也没有停。齐景

公披着用狐狸腹部的毛皮做成的裘衣,坐在大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进来拜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真是奇怪呀!下了三天大雪,天气竟然一点也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尽管自己吃饱了肚子却能了解别人的饥饿,尽管自己穿得很暖和却能了解别人的寒冷,自己过着安逸的生活却知道别人的幸劳,但如今,大王你都不知道呢!”齐景公说:“对!我愿意听从你的教导。”于是,晏子便让景公脱掉裘衣,浑身发抖就和那些穷苦的百姓一样。让景公公平地对待那些贫困的人,在路上看到的,不管他是哪个乡的;在里中看到的,不管他是哪家的;巡行全国,统计要赈济的人数,而不管他们姓什么叫什么,对于有职业的人,供给他们两个月的粮食,对于生病的人,则供给他们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了这样的事,不禁赞叹说:“晏子善于表达,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景公也能够做自己认为好的事情啊!”

《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三、归纳整理:

1、词类活用(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梅?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3)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2、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委婉劝说)

3、句式(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第四篇: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2.了解《战国策》。

过程方法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周忌及齐王。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敢于直谏的魏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想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行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资料助读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 也是先秦一部重要的历史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邹忌,齐国的谋臣,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kūn)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听朗读,正字音,识断句。

昳 yì

窥 kuī

间进 jiàn 期年 jī

谤讥 bàng jī 市朝 cháo 朝服衣冠 zhāo guān 皆朝于齐 cháo

1、邹忌 /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四、译读课文。

1、在注释中勾划、理解以下字词意思

讽谏、修、昳丽、朝服衣冠、窥镜、孰、旦日、美我、私我、蔽、面刺、谤讥、市朝、期年、时时

2、补充注释:

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燕、赵、韩、魏闻之:闻,听说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宫妇左右:左右,身边近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④王之蔽甚矣。

明确:

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五、字词小结

(一)一词多义

1、朝服衣冠(早晨)

2、时时间进(间或,偶然)入朝见威王(朝庭)又何间焉(参与)

皆朝于齐(朝见)危难之间(期间)

3、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不宜偏私(私情)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哪一个)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6、受上赏(上等)

7、乃下令(颁布,下达)

上书谏寡人者(送上,进献)受下赏(下等)

8、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门庭若市(像,如)

9、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欲有求于我也(与“无”相对)

10、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的人,形→名)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王曰:“善。”(好,可以。表示同意或应允)

11、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治理,整治)

1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私见张良(私下,暗地里)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己的)

(二)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某区域、地区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身边近臣 方位名词

3、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规劝别人 讽刺

4、能谤讥于市朝 背后批评 诽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

5、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修理

(三)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早晨,名词作状语 服:穿戴。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偏爱,形容词作动词。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名词作状语

4、受上赏 头等的,方位名词作形容词

5、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

(四)特殊句式: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者”“也”表判断

2、忌不自信。“不信自”,宾语前置

3、朝服衣冠(邹忌)朝服衣冠,省略句

4、王之蔽甚矣。“蔽”,被蒙蔽。被动句

5、吾孰与徐公美? 即:吾与徐公孰美?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选择。意思是“跟„„比较,哪个„„ ?” 固定格式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一段。

1、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

2、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怎的怎样的回答?

3、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但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

4、接着写邹忌与徐公比美:邹忌与徐公怎样比美?结果怎样?

5、邹忌“暮寝而思之”,思的结果,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自主探究,教师明确

1、邹忌外貌魁梧美丽: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行动:窥镜。反映他自我欣赏的心理。

2、提出问题:我(吾)孰与徐公美?(三问)得到的回答都是:徐公不及君(邹忌)美。(三答)

3、妻——不假思索,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用反

问句表示肯定语气,偏爱之情溢于言表。

妾——也采用反问句,只是基本附和妻的话,表现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

从的心理。

客——不用反问语气,只是平淡肯定,表示应酬、逢迎的态度。

4、比美:孰视之;窥镜而自视。比美结果:自以为不如;又弗如远甚。

5、受蒙蔽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三思)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大意是什么?——邹忌讽谏

2、这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家事 类比 国事 三比 证明王之蔽甚矣 使齐王懂得纳谏的重要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效果?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上书→中赏 时时而间进 谤讥→下赏 无可进者 除蔽措施:三赏 除蔽效果:三变 齐威王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2、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广开言路,悬赏求谏,收到可喜之效

四、小结

邹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威王受蔽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威王除蔽 三赏 上书→中赏 三变 时时而间进

谤讥→下赏 无可进者 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五、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从全文来看有一种结构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

六、讽谏艺术: 设喻说理: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 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邹忌 设喻说理 齐王

妻 → 私 → 宫妇左右

妾 → 畏 → 朝廷之臣

客 → 有求 → 四境之内

受蔽 类比推理 受蔽(甚矣)类比推理:

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七、分析人物: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 邹 忌:三思——三比

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齐威王:三赏——三变

闻过则改、虚心纳谏;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八、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1、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评价自己,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

4、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广泛听取意见。

5、要从善如流,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

历史上纳谏的反面事例:

商朝的比干和商纣王:比干被暴君商纣王剖腹挖心。春秋吴国的伍子胥和夫差:夫差听信伯嚭谗言,将相国公伍子胥赐死。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和楚怀王:昏君楚怀王听信谗言,致使屈原投江自尽。有关劝谏的名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闻过则改,从谏如流。——《贞观政要》

九、课堂练习:再读课文,注意语气: • 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 • 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 • 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 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发的深思,他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第二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节奏感很强,要读出恳切、至诚之意。

“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顿。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五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之二、三

DZCF—YW—09—035 编写时间:2014-02-09《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案

(二)主编:阮兴刚审核:高海明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先学(10分钟)

根据自学情况做下列小题:

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3.讽谏的结果如何?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二、后教(20分钟)

把握特点,帮助记忆文本

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三答

三、当堂训练(10分钟)

学生六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分角色朗读,更有利于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人分别朗读:邹忌、妻、妾、客、齐王以及旁白。六人可以轮换角色多读几遍,以至成诵。

学后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ZCF—YW—09—036 编写时间:2014-05-09《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案

(三)主编:阮兴刚审核:高海明 班级姓名

一、先学(10分钟)

根据自学情况做下列小题:

明确: 场次(同时理清了思路):

第一场,问美比美,反思感悟;

第二场,邹忌劝谏,齐王纳谏;

第三场,门庭若市,战胜朝廷。

二、后教(20分钟)

1、人物(人物外貌的语言):邹忌(修长,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齐王。

2、语言(学习语言与人物身份的关系):妻、妾、客语言的细微变化。(体会语言)邹忌思

考的语言语气;邹忌上奏的语气;齐王下令的语气。

3、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时还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视之”“暮寝而思之”“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如何表演?

邹忌反思的内容是出声还是不出声,语气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内容?等等。

三、当堂训练(10分钟)

1、背译全文,增加积累。

2、拓展延伸: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学后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九语下: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孙家祥(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语下: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孙家祥(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一、基础知识 1、注音 昳( )丽 朝( )服衣冠( ) 窥( )镜 (27)乃下令 (2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9)上书谏寡人者 (30)能谤讥于市朝 ...(31)闻寡人之耳者 (32)门庭......

    2014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学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学案

    2014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学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及重点:1、记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积累文言词语。 2、掌握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翻译语句。 3、......

    20、《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5篇模版)

    20、《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主编者:吴志仲 审核人:孙植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谤讥、面刺、朝、诚等)的词义及用法并做归纳。 2.掌握文......

    九语下:23、《愚公移山》教学案—孙家祥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学案(73) 课题:23、《愚公移山》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九年级班 姓名:完成日期:月日 学习目标: 1、准确熟练的朗读课文,掌握生字和通......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新人教版1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重点)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深入理......

    九语下:18、《孟子两章》教学案—孙家祥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学案(53) 课题:18、《孟子两章》 课型: 新授课班级: 九班姓名: 完成日期:月日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

    九语下: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案—孙家祥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学案(57) 课题:20、《庄子故事两则》 课型:新授课 班级: 九班姓名:完成日期:月日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了......

    “讽”的艺术展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一法(共五则)

    牵一发动全身,牵一“讽”而动全文 ——浅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一法 綦江打通中学 张开芹 题要:牵一发动全身,牵一“讽”而动全文 关键词:讽 谏《战国策》 除蔽纳谏邹忌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