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肥学院教学检查制度(试行)
合肥学院教学检查制度(试行)
院教字[2006]19号
教学检查工作是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使教学检查工作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学检查的目的
教学检查是评估学院教学状况的重要手段,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检查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调动教师教书育人、深化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良好的学风;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全面了解学校教学状况,发现问题,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教学检查还为教师的评优、提职、晋级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二、教学检查的组织和形式
1.组织:教学检查由教务处负责组织进行。各部(部)也应健全相应的检查机制,积极主动的做好自查工作。
2.检查的形式:教学检查采取部(部)自查和教务处重点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单项检查相结合的形式。
三、教学检查的内容
教学检查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开学教学检查
开学教学检查安排在每学期的第一周。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到岗情况;课桌椅、教室灯光等教学设备的完好情况;教师的授课进度表、补缓考成绩等教学资料齐备情况;学生注册率、教材到位率等教学信息状态。
2.期中教学检查
期中教学检查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第十周。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各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教师的教学进度、备课、考勤、作业批改、教学纪律、教学态度等教书育人的各方面以及教研室活动、听课制度等。
3.期末教学检查
期末教学检查一般从期末考试周前两周开始持续到学期结束。检查内容包括各类考试检查;教学实践环节检查;各专业教学情况总结等等。
4.日常工作检查
对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不定期的常规检查。
此外,教学检查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各部(部)是否认真制定并切实执行了相应的教学检查制度。
四、教学检查方法
1.领导干部教学检查,详见合肥学院听课制度。
2.各部(部)平时加强对日常教学环节的检查,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教务处。3.教务处平时也将对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不定期检查。教务处、高教研究室将结合教学督导组的检查情况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并向有关部(部)通报。
五、教学检查工作的管理
教学检查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工作,由教务处负责全面组织,各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对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报,各部门应相应提出整改措施,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六、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在教务处。
第二篇:合肥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20130612)
合肥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讨论稿)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适应学院改革、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职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皖人社发„2010‟61号、皖政办„2012‟7号、合政办„2012‟24号、合人社秘„2010‟318号、合人社秘„2012‟210号和院党委„2010‟3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校内部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能力态度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分配原则
(一)坚持注重实绩,注重贡献原则。向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和贡献大、成绩突出的部门倾斜,向教学和科研一线教师倾斜。
(二)坚持质效优先,按劳取酬原则。尽量做到津贴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
(三)坚持分级管理,包干使用原则。绩效工资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考核、统筹包干使用,增强学院各教学单位和部门的活力,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三、实施范围
本暂行办法的适用范围:学院在编在岗教职工(含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实行合同管理人员)。
四、绩效工资的构成
绩效工资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以外的补贴性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构成。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是指学院按照教职工受聘的岗位等级,履行规定的基本职责,由市财政拨款所支付的基础性津贴。依据合人社秘„2012‟
210号规定的不同职务(职称)对应的标准,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的60%。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是指学院根据教职工所完成的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的大小所支付的奖励性津贴。可采用学期内预发和年终核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市财政拨款的40%绩效工资+当学院自筹配套资金”组成。
(三)其它津贴:
1、特殊津贴:为了稳住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学院设立特殊津贴。在完成相应额定任务的基础上,教授每月发放1000元,博士每月300元。每年年底,根据实际完成额定任务情况,进行决算。对同时符合享受2种特殊津贴的人员,按高档次享受。
2、科研奖励津贴:是指学院对教职工在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进行奖励所支付的津贴,具体实施办法由科技处、服务地方办根据上级有关指导性文件精神,制定的细则另行执行。
3、教研或教改奖励津贴:是指学院对教职工在教学研究或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进行奖励所支付的津贴,具体实施办法由教务处根据上级有关指导性文件精神,制定的细则另行执行。
4、战略性目标奖励津贴:是指学院对于完成诸如“模块化教学改革、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等影响学院重大战略发展的工作,设臵“战略性目标奖励津贴”,分别由教务处、科技处和研究生处等与实施单位签订协议,根据任务落实情况实施激励。
五、岗位设置
岗位绩效工资的岗位分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技能岗三大类,其中:教学岗和其它专业技术岗等均为专业技术岗。
(一)管理岗位设臵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和办事员8个等级。
(二)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包括正高级岗位、副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助理级岗位和员级岗位,共设臵5个等级。
(三)工勤技能岗位设臵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5个等级。
六、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1、教学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教学人员包括承担专业课教学的专任教师和承担公共课的专任教师。根据学院发展实际情况,要求所有教学人员必须承担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三项工作任务。其中:
⑴专业课专任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量为(系数折算后)300学时;承担科研工作要求是:正教授或相应职称人员260标时,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含博士未定职称人员)160标时,讲师及相应职称人员100标时,助教及相应职称人员50标时;管理工作量相当于50学时。
⑵公共课专任教师(专指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量(系数折算后)为400学时;承担科研工作要求是:正教授或相应职称人员200标时,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含博士未定职称人员)120标时,讲师及相应职称人员75标时,助教及相应职称人员35标时;管理工作量相当于50学时。
教学人员在当内完成相应额定工作任务,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专业技术人员对应比例按月发放。
完成额定工作任务60%~至额定工作任务之间者,除扣减基础绩效工资外(当结算时,按照实际完成工作任务占额定工作任务的比例进行扣减),考核将直接定为基本合格;完成额定工作任务60%以下者,除扣去基础性绩效工资外,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
2、非教学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非教学人员包括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其它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学院根据部门职能和各岗位要求,在其履行对应职责的基础上,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各类非教学人员相应比例按月发放。
3、“双肩挑”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双肩挑”人员是指在学院、校产企业、省级基地或中心(设臵在学院内)从事管理岗位且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就高原则”,其主岗位基础性绩效工资,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规定的对应比例,比照非教学人员按月发放。同时,要求“双肩挑”人员必须承担同类教学人员1/3的额定教学工作量和1/3的额定科研工作量。
4、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是指编制在实验室,专门从事实验管理及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任务包括:实验管理、实验教学和科(教)研等三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工作量应不低于同类教学人员额定工作量(系数折算后)的1/3;同时,必须承担相应专任教师额定科(教)研工作量的1/3。在完成上述各项额定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规定的对应比例,比照非教学人员按月发放。
完成额定工作任务60% ~ 额定工作任务之间者,除扣除基础绩效工资外(当结算时,按照实际完成工作任务占额定工作任务的比例进行扣减),考核将直接定为基本合格;完成额定工作任务60%以下者,除扣去基础性绩效工资外,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
5、专职辅导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专职辅导员是指根据学院工作安排,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既可以申请相应管理岗位,也可以申请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专职辅导员必须带满学院规定的学生数,在履行基本岗位工作量的基础上,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相应比例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1、教学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教学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为超学时学院支付的奖励性津贴。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学人员内学时不得超过600学时(系数折算后)。超出600学时以上的学时,原则上只计工作量,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确因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且聘请不到外聘教师而导致教学人员超出600学时以上的,必须由系务委员会集体研究,经分管院领导签署意见后,统一报院长审批。
教学人员300~600学时之间的课酬,根据当奖励性绩效工资预算额度,按照所测算的不同职称对应的课酬标准进行发放。
2、非教学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非教学人员根据受聘岗位等级和岗位职责,严格考勤、考核,以完成院、系部党政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和临时性、突击性工作为基础,并与个人考核和其所在系部在学院当综合考核的结果相挂钩。依据当奖励性绩效工资预算额度,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规定的对应比例,计算出各部门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统一划拨至各部门,由各部门根据部门成员完成的实际工作效能情况,制订相应奖励标准进行发放。
其中:学院正厅级干部按照合政办„2012‟24号规定发放;副厅级、正处级和副处级干部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规定的对应比例分别再乘以1.5、1.3和1.2后进行发放;其他非教学人员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规定的对应比例进行发放。
3、“双肩挑”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双肩挑”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照非教学人员的方式核发。同时,为了保证其履行主岗位的管理工作,“双肩挑”人员内学时总量不得超过216学时(系数折算后)。超出216学时以上的学时,原则上只计工作量,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特殊情况下,须经分管院领导签署意见后,报院长审批。
“双肩挑”人员100~216学时的课酬,根据当绩效工资预算额度,按照教学人员所测算的不同职称对应的课酬标准进行发放。
4、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照非教学人员的方式核发。为了保证其岗位工作质量,其内实验教学工作量不得超过260学时(系数折算后)。超出260学时以上的学时,原则上只计工作量,不发放奖励绩效。特殊情况下,须经分管院领导签署意见后,报院长审批。
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学基本工作量~ 260学时之间的课酬,根据当绩效工资预算额度,按照所测算的不同职称对应的课酬标准进行发放。
5、专职辅导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及发放办法
专职辅导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总量为全院在编在岗专职辅导员(含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实行合同管理的专职辅导员),按照合人社秘„2012‟210号规定的对应比例计算出总额,由院学生处、相关系部及服务对象组织对全院专职辅导员进行工作考核后,依据考核结果和等级分档次发放。其业绩考核方案由院学生处另行制定。
七、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绩效工资分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学院领导、纪委监察审计处、党政办、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服地办、财务处、学生处、团委、发展规划处、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和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确定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2、审议各类岗位职级聘任人员名单。
3、审查各系部二次分配方案。
4、审议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提交的相关问题与建议。
八、有关具体问题的规定
1、为了促进各系部的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学院根据当1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预算额度,按各部门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含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实行合同管理人员)数量划拨。各系部必须根据学院和各系部的发展需要,对系部管理任务轻重程度进行岗位分级,确定各级标准进行发放,并报学院人事处备案。同时,教学单位原则上遵循“行政坐班人员与非坐班人员划拨 的管理经费互不挤占”的要求。各系部分配时严禁平均发放,一经发现,及时收回。
2、已列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二课堂学分”工作任务,其对应酬劳,分4年平均发放,每年年初一次性划拨至各系部,由系部根据教职工承担实际任务量的情况进行二次分配(之前未兑现的酬劳,采取同样方式予以补发)。学生所获“第二课堂学分”是通过非本系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完成的,将从下一计算第二课堂总学分时扣减。第二课堂学分分为专业学科类与非专业学科类,只有开展专业学科类的第二课堂学时,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可按教学工作量计算,开展的非专业学科类的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工作量可按管理工作量计算。
3、指导学生进行认知实习,学院按每个学生75元的费用,将总经费划拨至系,由系进行分配。指导教师工作量按照《合肥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中相关办法计算执行。
4、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以教务处和研究生学位办制定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为准,学时总量中不包括继续教育学院授课学时;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办法以科技处制定的计算办法为准。
5、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可以按照“3学时等于1标时”的关系进行相互转换,但转换额度不能超过岗位规定相应任务的三分之一。对因教学任务过重致使科研或教研开展有一定困难的专任教师,经所在教学单位和教务处批准,可用超教学工作量折合科研或教研工作量,所折合的教学工作量不再计算为超教学工作量;对因教学任务不足,不能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专任教师,在必须承担一定任务的前提下,经所在系部和科技处批准,可用科研或教研工作量折合应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不足部分,所折合的科研或教研工作量不再享受科研或教研奖励。
6、经学院同意,教职工必须通过非正常工作日完成的任务或临时性突击完成的任务,在不能调休的前提下,各单位要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折合成适当的学时,经分管院领导审批后,报送人事处备案,于每学期末进行
单列核发。对于一些原先已经相对固定、性质相似于临时性任务的工作,参考近年的实际支付情况,采取固定项目支付的方式,统一划拨至牵头单位,由牵头单位根据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
7、经学院研究同意在职攻读学历(学位)或进修访问学者的人员,在履行合约规定的基础上,进修学者期间,根据实际在学院承担对应的工作任务情况,酬劳作相应处理。
8、经组织选派参加支农、支教、挂职锻炼以及上级部门借用人员等,享受同职务(职级)非教学人员绩效工资。
9、休产假的女教职工,产假期间,按照国家规定,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绩效考核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予以减免相应任务。
10、教学人员在三年聘期结束未完成工作任务的,在新的一轮聘任时低聘一级;连续两个聘期未完成基础绩效部分任务的,在新的一轮聘任时聘任到低一级职务的最低档,基本工资相应降低。
九、附则
1、本方案在执行后,学院过去有关津贴分配方案和有关规定自行终止。执行过程中如有国家、省、市有关新的政策出台,以国家、省、市新的政策为准。
2、本方案由人事处负责解释,并会同教务处、科技处、服地办、学生处、财务处和工会组织实施。
合肥学院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二日
第三篇: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检查制度
为了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一.教学检查的目的及意义
教学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环节的状况,加强教学组织,规范管理,建立良好、稳定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建设。通过教学检查可以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及时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二.教学检查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检查工作由教务处协助教学督导组织实施。学校教学督导与质量管理科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三.教学检查分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同时采取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一)期初教学检查
安排在每学期开学的前一周至开学后二周。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学准备和教学秩序状况等。检查的重点有:
①各科的课程安排情况
②教室安排、教室卫生与环境、实验室情况 ③学生和教师的到位情况
④教学仪器设备检修、维护、准备情况 ⑤教材到位情况
⑥教师教学准备情况,新进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主要是检查教师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料的准备情况和授课进度计划表的完成情况。
⑦开学第一周的教学检查情况(出勤、基本纪律)⑧学生注册情况
⑨《教师聘用登记表》填报和的情况等。检查方式主要是在校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所属教研室对本单位的教学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务处或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以便及时统筹协调解决。必须及时掌握所有新开课及开新课的教师教学情况,教学督导组进行抽查,确保走上讲台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期中教学检查
期中教学检查在每学期中期,用2周时间进行。检查内容以常规教学检查为主,对照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的有关要求,检查教学秩序、教学运行情况、教师教学情况和教学管理工作状态等方面。检查的重点是:
①授课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 ②学生的学风情况
③课堂教学情况,各类教学实习等环节的教学质量状况 ④教师备课、作业批改、辅导答疑、指导实验、教学组织等情况。⑤教学单位的检查,包括教学秩序、教学管理等,有针对性地检查必要的教学管理文件。
检查方式有:教师自评、检查性听课、组织观摩教学、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进行各种问卷调查、查阅有关资料、期中考试、领导听课查课等形式,了解所有教学环节(包括备课)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管理状况。学院教务处和教学督导组负责不定期抽查。期中教学检查之后,各组要对本次的教学检查进行总结,找出成绩和不足,同时提出改进措施。
(三)期末教学检查
期末教学检查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周的前后进行,目的是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检查的重点是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情况、各系部考试工作的准备情况、学生成绩评定情况以及该学期各项教学目标和教学工作完成情况总结等。检查结束,各组要提交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与《学期教学情况汇总表》。
(四)不定期抽查
根据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及有关教学情况随时安排抽查,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抽查、教学文件抽查,实践教学抽查,试题、试卷及课程考核抽查、学籍管理抽查、教学管理抽查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抽查等。不定期抽查分教学督导、教务处、教学系部三个层面进行。
四.教学检查结果的处理
在每次教学检查后,各系部应认真进行总结并将教学检查结果如实上报教学督导与教务处,由教学督导与教务处进行统计、梳理,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拿出处理意见和解决措施,并及时总结上报主管院、院长。在检查过程中还可以引入相应的奖惩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和静中等职业学校
2016年1月6日
第四篇: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检查制度
为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运行,不断提高我院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1、教学检查的目的与意义
开展教学检查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检查教学环节落实情况,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教学检查,可以对我部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测、考察,了解和鉴定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和管理。
2、教学检查的组织与实施
系部成立教学检查小组,由部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为主要成员,根据检查内容吸收部分教师参加。做好汇报材料,并向教学副院长汇报检查情况。
3、教学检查的形式和内容
教学检查分为平时抽查和集中检查。
(1)平时抽查。平时抽查根据该学期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工作情况随时安排。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情况、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教学管理情况以及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
(2)集中检查
开学初检查。每学期开学前由教学科着重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课程安排、教师聘请、教师教学一体化设计、教材到位等情况进行检
查,开学后,着重对课表执行情况、学生参加教学活动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等进行检查。
期中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在期中考试前后进行。内容主要包括:期中考试安排情况、教师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教学组织情况、作业布置批改情况、学生参加教学活动情况、教学环节落实以及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检查主要采用听课、检查作业本、召开座谈会、随访等方式进行。
期末检查。在期末考试前后进行。内容主要包括:期末考试安排情况、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教学效果、形成性考核完成情况、下学期教学安排情况、教材预订情况以及教学工作小结情况等。检查采用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检查作业本、考试质量分析、查阅有关教学记录等方式进行。
4、教学检查结果的处理
教学检查人员要对每次教学检查情况进行小结,及时处理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学院领导要认真分析研究教学检查情况,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订整改措施。
第五篇: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检查是学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常规性工作。教学检查的目的在于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加强教学管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开展教育理论科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检查的主要内容:
1.按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综合检查课堂教学情况,检查学生理论学习情况。
2.检查实践教学情况,反映学生实际掌握技能情况。
3.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前准备、课堂授课内容、课后辅导情况。
4.检查教师执行授课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的情况。
5.认真而慎重地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不适合或不能胜任该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更换和调整,保证教学质量。
6.检查教研室教研活动和教研室工作开展情况,教研室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等情况。
7.对学生的学习精神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情况进行综合检查。
8.检查实训中心实践教学执行情况,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建设、维护、管理等情况。实验人员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
9.检查选用教材、自编讲义以及参考资料、习题集、实验实习指导书的使用意见和建议。
12.检查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13.考察和反映学学校行政、后勤等方面对教学服务情况。
二、教学检查方法
1.教学检查主要是通过听课观摩、教学交流、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抽查作业、个别谈心、各类测评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地统计分析,通过检查较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
2.教学检查应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按学学校学期教学工作要点提出的要求,1
拟出教学检查的重点专题,把重点检查与一般检查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检查的效果。
3.教研室在教学检查中应把经常性检查与集中检查结合起来,在拟订与执行教研室工作计划时,要把教学工作和教学检查工作的安排落实较好地结合起来,把期中检查、期末总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检查中获得的资料信息认真加以综合分析研究,使检查起到改善和促进教学工作的目的。
4.教学检查实行领导检查与教师自查相结合,相互配合进行,领导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对部门的教学检查工作作出总结和计划安排。
5.通过教学检查,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对检查中的好经验、好方法,充分肯定,大力宣扬,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教学检查中反映问题较大的教师,系部要对其严肃认真地提出意见和建议,限期改正。
三、教学检查实施过程
教学部召开教师大会,布置教学检查工作,组织检查性听课和分析学生试卷,检查授课计划执行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检查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作业批改情况。把教学检查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务处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测评和随机抽查,对各部教学检查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教学检查形式,一般分为开学初教学检查、经常性教学检查、综合性教学检查和期末教学检查。各个检查应紧密配合,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综合性教学质量检查,在期中考试后进行,由主管校长主持,教务处组织各部实施。
(一)开学初教学检查制度
开学初教学检查主要是检查新学期的教学准备工作,以保证尽快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开学初检查由教务处、部和教研室共同负责,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1.各部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的落实准备情况。
2.各部、教研室工作计划、教研室活动计划、实验(实习)计划制定情况,教师教案备课余量等。
3.学生报到、注册、升留级、退学和补考人数情况。
4.检查教室设施,实验室设备维护保养、开课前的准备情况。
5.检查教材、教学用品、课表、课外辅导安排及教学日志发放等。
(二)经常性教学检查制度
经常性教学检查重点是通过对各教学环节常规工作检查,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计划顺利贯彻实施。建立日检查值日制度,由教务处、部组织值日人员负责巡视课程表、作息时间执行情况,教学日志的填写、选修课教学等;检查教师教案、备课笔记编写,作业批改,授课计划执行进度等,掌握日常教学活动信息。
(三)综合性教学检查制度
综合性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教学进展情况,是每学期全校定期性检查。是对教学各个过程、各个环节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检查。通过检查肯定成绩,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综合性教学检查组织
教务处负责制订检查计划,汇总检查结果,写出教学检查总结。教务处负责编制有关教学检查表格,各部检查有关材料的汇总报教务处存档。各部主任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教学检查,检查表格的填写和汇总。
2.检查实施办法
检查实施办法是:教师自查、教研室内互查,各部重点检查,教务处抽查。教研室重点检查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执行情况,督导室通过听课、检查教案及及时完成其他教学工作情况,学生座谈、测评等手段综合评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
3.检查内容
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教学各环节进展情况、教研室工作情况、教师执行教学、授课计划与课程教学相符情况,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实验、实习教学质量,实验、实习开出率,设备购置、设备管理,实验室管理规范以及实验人员工作情况等。
(四)期末教学检查制度
期末教学检查是教学成果检查,根据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提出下学期教学工作改革和整改措施。
期末教学检查内容为:
1.各专业科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学改革计划完成情况。
2.实践性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计划完成情况。
3.期末考试准备工作、学生学习成绩分析等。
4.下学期教学任务落实情况(制订或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编写授课计划、教材选用和实验设备购置计划等)。
5.检查学期结束前教研室活动记录、教研室工作总结、各部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手册填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