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猴子》教学反思:关注幼儿

时间:2019-05-15 06:2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活动《猴子》教学反思:关注幼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活动《猴子》教学反思:关注幼儿》。

第一篇:幼儿园活动《猴子》教学反思:关注幼儿

幼儿园活动《猴子》教学反思:关注幼儿

幼儿园活动《猴子》教学反思:关注幼儿

在《猴子》的活动中,我没有收集到相关的资料,也没有配套的挂图,而且我们的孩子玩橡皮泥已经比较长时间了,对于条状泥和块状泥的组合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所以我将原来的活动目标――“学习用泥工作出猴子的造型,掌握条状泥和块状泥的组合结构”进行了调整。在这个主题开展的这个星期中,我发现孩子对孙悟空这个形象比较感兴趣,言谈闲聊之间,总会扯到“孙悟空”:孙悟空是谁?孙悟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小猴子、老猴子都要听孙悟空……其实“孙悟空”的形象虽然是撰写出来的,但还是有他的现实基础:猴子是一种群居动物,猴群中的猴子经过比拼产生一个猴王,这个猴王领导着这个群体,抵御外来的侵害,公平分配食物等,所以大大小小的猴子都非常尊敬他。怎样让孩子的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并学会一些技能?我尝试将孩子关于猴子的问题罗列好,让小朋友自己去找资料,在找资料的过程中,也许我们的孩子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在困难中才能前进。在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讨论了关于猴子的一些知识,然后在交流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将继续寻找答案。

其实,有时候变一下目标,孩子所能学到的知识也是差不多的,甚至更胜一筹。开展教学活动还是应该从孩子出发,无论是兴趣特点,还是已有能力,孩子是课堂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这也是《纲要》所提倡的:“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第二篇:《猴子爬树》活动幼儿园韵律教学反思

抓耳挠腮、机灵调皮、爱捣蛋的小猴子,一向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的小动物。根据《指南》精神,孩子们对自己喜爱的动物的好奇、好学与探索是由内而外的——看图讲述《猴子学样》和韵律活动《猴子爬树》也应需而设、应趣而施。

韵律活动《猴子爬树》开始了,我是以孩子们刚刚学过的、记忆犹新的故事《猴子学样》的表演为导入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声情并茂、手舞足蹈的边表演边讲述着“每一个小猴子都拿起一顶草帽待在头上,‘吱溜吱溜’爬到了大树上。老爷爷一觉醒来,睁开眼睛一看目瞪口呆——哎呀!草帽不见了!……”在表演讲述时,我的眼睛扫视余光中刘石浩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低下头玩玩裤带子,好似心不在焉的,直至听到韵律《猴子爬树》活泼、滑稽、幽默、有趣的乐曲声,看到我的手、身体惟妙惟肖跟着主旋律律动时,发现刘石浩也龇牙咧嘴、表情愉悦的模仿着我动了起来,头也抬了起来……在进入中间一段猴子做惯有动作时,刘石浩也放开手、大方的做起了和同伴不一样的猴子学样或自娱自乐的戏耍动作,我立刻以猴妈妈的角色,走到他身边,对他翘了翘大拇指并大声夸赞道:“哇!这只小猴宝宝真可爱,我们一起来学学他的有趣、滑稽又帅气的动作吧!”这一下,刘石浩可高兴了,咧开他的小嘴乐开了,之后他的动作更夸张、更形象生动了。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为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的。上述案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时时关注刘石浩的需要,为他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把握介入契机,选用适宜的指导策略。

在本次活动中,我做了一个有心人,时时关注幼儿,尤其是像刘石浩这样性格比较外向、跳脱、顽皮以自我为中心又时常影响同伴活动的孩子,不仅需要观察他的外部活动和表现,更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引导他逐渐对货东感兴趣,并愿意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更大的学习乐趣和成功表达自我的满足感。

二、创设情境,快乐、真诚的和孩子们一起韵律、在所创设的游戏情境中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做孩子们真正的良师益友。

在活动中,我亦师亦友,在观察中支持幼儿的自主创新,在支持中引导,在引导中求发展与创新,最终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刚开始的导入活动故事表演时,刘石浩的那种心不在焉、神游于活动之外的状态,我没有以教师高高在上的身份去强求、去斥责,而是以音乐的魅力以及我自己的有趣、诙谐的表情、动作去感染他、吸引他,激发其内驱力,情不自禁的主动、积极、愉悦的投入到《猴子爬树》的韵律活动中,你瞧——他们学着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一会儿爬上树、一会儿“吱溜”爬下树,一会儿荡秋千,一会儿抓耳、一会儿挠腮,你学他、他学你,把“猴子爱学样”的特征表现的活灵活现。

第三篇:幼儿园教学反思——您真的关注幼儿了吗

幼儿园教学反思——您真的关注幼儿了吗

本案例中的辰辰是一位中班小朋友,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天真可爱、大胆活泼、快言快语,很有个性。

一、案例描述

1、“老师,我知道”

这天上午观摩活动是玩色游戏,因为有许多老师观摩,所以活动地点改在小礼堂,小朋友们席地而坐。辰辰跑进了活动场地,朝听课的老师笑笑。

活动开始了,老师问:“你们觉得这张画画得怎么样?”辰辰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没有点到他。但没等第一个小朋友回答完,辰辰又把手高高地举到了老师的面前。这次,老师让他发言了,他大声说:“我觉得很美!”“说得真好!”辰辰高兴地坐下了。“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老师,我知道!”没等其他小朋友反应,辰辰指点着画已经喊出来了:“这是用藕印的,这是用蘑菇印的。”但是,老师把回答的机会给了其他小朋友,没有理辰辰。辰辰很失望,坐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2、“我不想等他们了”

终于有动手的机会了,辰辰以极快的速度冲到前面,拿了一个脸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切藕和蘑菇了。没到一分钟辰辰就切完了,他把切好的藕和蘑菇拿在手里看了看,又放回小脸盆里。过了一小会儿,他打算开始印画了,转身一看,颜料就在旁边,他非常高兴。但是这时老师是这样布置的:“小朋友们,现在开始切藕和蘑菇,等会儿我们印画。”辰辰刚伸向颜料盆的手缩了回来,他左看右看,看到大家正切得不亦乐乎。“老师,我不想等他们了。”辰辰自个儿拿起藕和蘑菇在颜料盒里蘸起来,弄得满手都是颜料。

3、“老师,我现在干什么”

老师让小朋友自由印画了。辰辰迅速地拿起藕,在三张纸上印上同样形状、同样颜色的图案。然后,他又拿起蘑菇,在另外的几张纸上印画。一会儿,他就全部完成了。这时,他自言自语道:“我现在干什么呢?”他大声告诉老师:“老师,我完成了。”老师一直在忙着辅导个别不会切、不会印的小朋友,没有时间过来看。辰辰有点不开心了。

4、“老师,我画得好吗”

经过漫长的等待.大部分小朋友完成了作品。老师说把作品陈列到前面来.让大家一起欣赏。辰辰坐在自己的作品面前,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期盼老师的表扬。但老师讲评了别的小朋友的作品,没有讲评到他的作品。这时,辰辰也就不去关注别人的作品,东张西望起来。

二、分析

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坚持以幼儿自主游戏为主,促进幼儿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发展。教师努力地做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并且教师全面关注幼儿的需要,力求促进幼儿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当然,问题是存在的。辰辰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老师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本来,老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自主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来,考虑过进行分层指导。可是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有点紧张,更由于过于追求“过程的圆满”,因此对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关注较少。可见虽说教师已有新的理念,但转化到教育实践中尚有一定的困难。

三、反思

1、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氛围,关注幼儿的需要

传统的教育是教师预先设计教学程序,将教学中的知识点条分缕析,关注的是如何教,幼儿的主体地位无从体现。而今,教师应学习新(纲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事实上,健康并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都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方式密切相关。教师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与幼儿形成一种平等的、相互支持的关系。本案例中的辰辰似乎还感受不到这种环境氛围和新型的师幼关系,他只能无奈地等待。其实,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地给予帮助。

2、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幼儿的发展

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各异,一些比较特殊的幼儿往往会被教师忽视,就如辰辰,他们不需要教师更多的帮助。对于这样的特殊幼儿,教师应适当提高活动要求。当辰辰说“我知道”时,教师如能作类似这样的回应:“我们把机会让给别的小朋友,你仔细听一听,看看他们的想法和你一样吗?”那么,幼儿的积极性就受到保护了,教师也就真正尽到了“引导者”的职责。

3、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

问题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幼儿探究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幼儿思维的起点。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向幼儿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发展智慧。”

当辰辰出现无所事事的情况时,他是多么需要教师的指点啊。教师如果对他说:“你能不能印出变化更多、图案更漂亮的画来?”相信辰辰就会进一步去尝试.去思考,从而维持他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由教师预设并展开的接受性的活动过程,更是由师幼共同设计、不断交流、不断生成新问题的活动过程。

第四篇:关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关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摘 要】 幼儿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体差异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理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差异层次幼儿的需要和发展,促进全体幼儿同步发展,确保每一位幼儿受益。

【关键词】 幼儿园体育教学 关注 幼儿 个体差异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一直以来是我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了更为有效的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让幼儿积极、愉快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我园针对园内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开展了幼儿园体育课题的研究。我在参与开展中班体育活动《快乐跳跳跳》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幼儿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训练以及其他各项体育训练中,一部分幼儿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在某些方面的技能掌握得较好,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规定的目标,而有的幼儿相对而言就比较困难,感到力不从心,怎么努力也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引发了我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的几点思考:在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如何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地方法,因材施教呢?

1 针对个体差异,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可能存在两个能力完全相同的的孩子。”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孩子相互间是有一定差异的。所谓幼儿间的差异指的是幼儿由于受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所反映出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位幼儿都受益。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幼儿。因为一个班的幼儿虽然年龄层次、智力发展水平相当,但除了这些共性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他们所具备的一些个人的身体特征、体能或体育技等方面的能力是大不相同的,教师一定要正视幼儿身体上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位幼儿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如我在首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青蛙捉害虫》这一活动时,由于忽略了幼儿在身高和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投放的“害虫”在悬挂时所设高度一致,从而导致了“小青蛙”们一进入庄稼地去捉害虫,个子较高和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很轻易就把害虫捉到了,但他们依然意犹未尽,还觉得捉得不过瘾;而个子较小和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却一只害虫都没有捉到,面对“满载而归”的同伴有种很强的失落感,感到很沮丧,丧失信心。经过课后的反思,发现问题所在就是教师在布置体育游戏的环境时,没有考虑到幼儿个体间的身高的差异以及能力掌握程度的差异,导致一部分个高或能力稍强的幼儿能够轻而易举的完成任务,而个子较矮、能力稍弱的幼儿却没有收获。《纲要》第三部分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既要兼顾群体,又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教师要依据幼儿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水平幼儿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差异发展。考虑幼儿差异不是消极被动的适应幼儿差异,是要力求幼儿通过努力来完成,使每个幼儿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曾强学习自信心。

因此作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更应注意从幼儿的个体差异方面的因素来考虑,既要注意幼儿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幼儿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些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另外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应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来考虑,可以悬挂高度不一的害虫,让个高或个矮的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选择捉“飞”得高或者“飞”得低的害虫,这样既能很好的照顾到不同身高、不同能力幼儿纵跳触物技能的发挥,又能让敢于挑战更高高度的幼儿大胆的去尝试,孩子们在捉害虫的游戏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纵跳触物的技能,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幼儿个体差异,选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教育应关注个体差异,要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在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必须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已经充分预想了幼儿的差异,但是,由于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预想之外,例如由于受先天、生长发育、营养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虽然同一年级同一个班的幼儿,身体条件却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必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根据幼儿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女孩和男孩的身体条件不同,男孩比较活泼好动,不用老师特意去发动,给他们一些体育器械就可以玩得满头大汗、兴致勃勃。而女孩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她们的运动特点,通常比较被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参与他们的练习,发挥活跃幼儿的带头作用与影响力,和她们一起游戏、一起比赛,在玩的过程当中,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发起她们的动力、热情与兴趣,使幼儿忘却彼此的技能差异,在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她们的运动技能,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精神,缩短了教师与幼儿的距离,也加深了师幼间的感情,学习效果会非常明显。

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般要求低起点多层次。在体育活动一开始,就尽量使活动达到公平、统一的状态,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活动过程中应很好利用时间和空间,对能力强的幼儿要尽量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身体和运动能力稍差的幼儿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要特别关心和照顾有心理障碍、体弱或有生理缺陷的幼儿。可通过观察老师示范、重温技能、练习体会,逐步通过试探练习过渡并迁移到新的教学内容,在练习中发现新知识和新技能,达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目的。

“教无定法,教要讲法,贵在得法。”只有根据体育活动的实际,选择灵活恰当的方法,才能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获得最佳健体效果,增强幼儿体魄。

3 关注幼儿兴趣爱好的差异,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的学习保证。幼儿有兴趣的参与活动,教师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反之,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因此,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多的观察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捕捉到幼儿的信息,让他生成下去。因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一定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的潜能就能得到发展、得到发挥。我认为,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对幼儿的观察,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对所有的幼儿提出相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幼儿感到“吃”不饱,提不起兴趣,能力较弱的幼儿则不敢“吃”,丧失了信心,这都将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观察后在对幼儿的要求上要因人而异。以“小小跳水运动员”活动为列,为了发展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活动中我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高度,让幼儿自主选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作为教师,我只是起到引导、保护的作用和用微笑鼓励他们。通过活动,大多数的孩子能从最高的高度上跳下,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不敢完成,但我没有强求他去完成。因为对所有的孩子来说,他们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所以,活动中对孩子的要求,就是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基本方式,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特征,避免枯燥重复的技能训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善于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丰富的游戏情境,将知识技能融于愉快的气氛之中,使幼儿主动地去学习,并根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采用自由组合群体、按技能分组、尝试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难易不同的内容,让不同体质的幼儿都有活动的机会,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在创新的认识上,要重在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如“双脚连续向前跳”的活动,第一层次的探索可以是自由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比赛谁跳得远;第二层次的探索是找出别人跳得快、跳得远的方法;第三层次可为幼儿提供布袋、呼啦圈、画格子等辅助材料,使幼儿与器械积极交流,创造出“袋鼠跳”“过荷叶”“跳房子”等各种饶有趣味的新花样、新玩法。让幼儿在教师层层递进、循循善诱的指导中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和成功乐趣,培养了幼儿自尊、自信、团体合作和相互竞争的意识,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4 教学中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个体不同,运动技能也就千差万别,在体育学习中,运动技能的好坏一下子就可分辨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他们的这种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为不同个体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有弹性的学习内容,采用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方法,使不同的运动技能水平的幼儿都能很好地学习,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感受到成功。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幼儿在跳过“障碍物”时,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缩短跳的距离或改变“障碍物”的宽度等等,这样既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可完成教学目标,更能使不同人体享受到在自己获取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适度的要求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行。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幼儿普遍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如在“小小跳水运动员”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自由选择从不同高度的椅子上往下跳,大部分的孩子在较高的椅子后面;当我在另一边将几张椅子叠放成最高时,所有的孩子都不约而同的排在了我的后面,都跃跃欲试。由此可见,孩子们喜欢冒险,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作为教师,要了解自己班级孩子的特点,能力发展的不同程度,提供给幼儿的运动的材料要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水平,不同的层次面,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活动的器械与材料,才能让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关注儿童的发展潜能。

总之,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体育教学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生理发育、心理状态等,针对他们间的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选择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使幼儿能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确保每一位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10

2 张向葵主编.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2

3王景英主编.教育评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7

4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7

第五篇:《三只猴子》活动反思

★课程提示

《三只小猴》这个大班音乐活动来源于上海幼教名师应彩云的观摩交流活动,对于《三只小猴》这个音乐教材,她挖掘、处理得独具匠心。根据大班幼儿对于节奏表现的优势特点,将《三只小猴》这一普通的歌唱教学进一步设计为一个节奏活动。活动主要是让孩子感受歌曲的有趣并学唱,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体验合作的快乐。所以在上次的培训回来后,我经过一系列的整理和修改,并结合我们幼儿园自身的特点,将这节音乐活动进行了公开教学。

这个音乐活动的情节突出,音乐欢快、好听。第一段:三只小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以个包,妈妈急的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第二段:两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同上);第三段:一只猴子在床上跳,它的头上。。(同上)————前三段音乐旋律一样;第四段: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道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它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间段时,音乐旋律慢下来。是一首趣味性强、幼儿易于演唱和表现的歌曲。

平时,孩子们对跳这一动作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又不能一味地乱跳。为了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到平时玩耍时才能体会到的这一“跳”的乐趣,因此,我请孩子感受音乐的同时,用“跳”的形式来表现音乐节奏,并提供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尝试的过程就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对节奏巩固充分体现了创新,对幼儿虽有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在互相合作中得到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活动中,感受到另一种味道,挖掘的点不仅精而小,而且又贴近孩子生活,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音乐活动。

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并学唱,能根据音乐节奏用“跳”的动作一下一下的表现。根据这一重点,我采用了图片与音乐相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聆听歌曲。感受到音乐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初步将八分音符这一拍跳两下的节奏跳准确,并体验合作跳的喜悦与快乐。

活动开始,我先让幼儿听赏一遍音乐,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到了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意在让幼儿听明白歌曲含义,并通过提问:歌曲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做为引题。接着进入了活动的基本部分,让幼儿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能用跳这一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的节奏。从集体跳节奏——分组跳节奏——合作跳节奏,这样一步一步增加难度,我用我的微笑和亲切的语言鼓励着孩子们去一步一步地克服困难。从中也让我看到了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的快乐。最后的结束部分是学唱歌曲,虽然整个活动的下来我并没有让幼儿跟着我学唱任何一句歌词,但这时的他们已经会唱这首歌曲了。这个神奇的结果,大家不难以猜测,因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都用自己的歌声一遍又一遍地感染着他们,通过幼儿和教师之间的互相配合,运用幼儿跳节奏、教师唱歌的形式,让幼儿在无形中学会了这首歌曲。

【观摩体会】

从活动过程来看,本次活动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1、在教学时,我太在乎预设的教学过程,而忽略了幼儿实际对跳八分音符这个节奏的掌握。只是让他们集体跟着音乐过了一遍就马上进行小组跳了。应该让他们跟着音乐再练习多跳几次,使孩子们完全掌握八分音符的节奏,这样他们面对后面的合作跳就会表现得更好一些。

2、进行小组合作组合节奏的环节时,决定将八分音符的节奏放在其中一拍,然后让幼儿自己先跟着音乐试着跳一跳,我考虑到借助两块黑板,实际上大可节省这段时间,可以将四分音符的节奏也直接分发给每个组,然后直接让他们摊在地上进行组合,这样,老师方便了许多,幼儿看到的图谱也直观了很多。

3、在幼儿合作跳的环节时,我请上一组小朋友上来跳,却忽视了坐在下面的小朋友,虽然看着别组的小朋友展示节奏,他们显得很认真很安静,但如果这时我调动一下活动气氛,让在座的小朋友和我一起为跳节奏小朋友唱歌曲的话,那就更加精彩了。

4、对于这首《三只小猴》的歌曲,还有待进一步地考究,因为它不是一首普通的2/4拍歌曲,而是歌曲每段的前三句同是一个速度,但到了最后一句“赶快下来别再跳”的时候渐慢下来了,一、二、三段都有这个节奏特点。但是等到第四段,却完全以慢速贯穿整一段,让孩子们也感觉到三只猴子都进了医院很是悲哀。所以在这么一首具有特色的歌曲面前,我更应该去深入挖掘,这样的节奏,还可以设计怎样的活动环节供幼儿去感受是值得我思量的。

下载幼儿园活动《猴子》教学反思:关注幼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活动《猴子》教学反思:关注幼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反思 三只猴子

    《三只猴子》是一首简单、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它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容易引起共鸣。《纲要》中的教......

    《猴子种树》教学反思

    《猴子种树》教学反思《猴子种树》故事本身极富儿童情趣,且课文语言生动,通俗易懂,适合朗读和表演。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在引导学生明理......

    猴子盖房幼儿故事

    幼教网整理了幼儿故事:猴子盖房,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黑夜突然降临到森林中,人和动物纷纷向各自的家里跑去。他们都想在自己的家里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否则,他们很可......

    猴子的烦恼——教学反思

    《猴子的烦恼》教学反思 《猴子的烦恼》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中有0)的除法计算,教学目标是1、结合已有的知识......

    《猴子种树》教学反思(汇编)

    《猴子种树》教学反思 《猴子种树》是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童话,通过猴子与乌鸦的对话、与麻雀的对话、与杜鹃的对话来形象地叙述了小猴子满怀激......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文字比较简单。它的简单,一是课文结构相似,三次对话意思略显重复,文字也是差不多。二是课文的语言浅显,没有多少嚼头的词语。三是猴子没有种成果树的原因非常清楚,学生一......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三只猴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三只猴子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体验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学会......

    猴子上树反思

    《猴子上树》课后记: 本课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猴子上树”,并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