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案例(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6:4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教学案例》。

第一篇:科学教学案例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案例

单位:金河小学

姓名:韩虹燕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和魅力,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和深刻地获取和掌握科学知识。小学科学作为一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基础课程。它强调了体验、增长、获取、尊重和善于等一系列科学学习的过程、方法和素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拧螺丝钉的学问》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4课。《拧螺丝钉的学问》这一课,通过组织学生用螺丝刀将螺钉又快又轻松拧进木头里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在生产生活中像螺丝刀一样的机械,进而总结像螺丝刀、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的概念,接着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轮轴是否省力,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搜集、分析数据认识到《轮轴》也是简单机械之一,它能将较小的扭转力转变为较大的扭转力,进而将《轮轴》这种机械的应用推广到生产生活中。【案例片断】 片段一:认识新朋友

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出示去掉把手的螺丝刀)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工具是干什么的吗? 生:是螺丝刀。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它的使用方法? 生:就是这样把螺丝转进木板里的(空手比划动作)。

师:演示得很好。老师来选一位“大力士”来试试将螺丝拧进木板里。

(高大的男生拧螺丝。教师板书“拧螺丝钉”。)师:我们的“大力士”看来有些困难,老师来挑一位“小力士”帮助他。

(教师选了一个瘦弱的女生用螺丝刀拧螺丝。)师:为什么力气小的同学很轻松地就拧进去了,但是力气大的同学很费劲? 生:老师给的工具不一样,不公平。

师:看来大家都发现奥秘就在老师给两位同学的工具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师补全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点评:这个切入点选的非常好。“杠杆和斜面,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过渡很自然顺畅。

让学生亲历实践的过程、对比的方法,他们一下子发现奥秘就在工具里,为接下来的进一步探究做好了准备。

片段二:找找新朋友

师:大家认为奥秘在工具中,那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老师的两种工具: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男生用的是一根杆,女生用的工具在杆上还有粗把手。(老师板书两种工具的简笔画。)师:大家回想一下,两位同学是怎么使用螺丝刀的? 生:用螺丝刀把螺丝钉拧进木板里。(老师在简笔画上标记“转”。)师:我们把这样转动的长杆称为“轴”(板书“轴”),把轴上的粗把手称为“轮”(板书“轮”),像这样“轮”与“轴”连接在一起,能够一起转动的机械,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我们称它为“轮轴”。(教师板书:“轮轴”。)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生活中有没有我们新认识的朋友——轮轴。(出示图片:方向盘、球形门把手、水阀、水龙头)哪些是轮轴

生:方向盘,水龙头是轮轴。生:球形门把手,水阀也是轮轴。

师:那你能指出这些生活中的用具,哪些部分是轮,哪些部分是轴吗? 生:方向盘中,手握的地方是轮,连着轮子的是轴。生:门把手手握的地方是轮,连着一起转的是轴。生:水龙头的把手是轮,连着的金属杆是轴。

生:水阀上的金属轮子是轮轴里的轮,下面连着的金属是轴。师:(出示图片:扳手、辘轳、钥匙、刨笔刀)那么这些机械也是轮轴吗? 生:我觉得刨笔刀是的,其他的不是轮轴。生:我没法确定。

生:我觉得刨笔刀不是轮轴,其他的不敢确定。

师:不少同学对这些机械有争议,看来“轮轴”确实是一位新朋友,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我们的新朋友吧。

点评: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老师出示的两种不同的螺丝刀,弄清楚了轮轴的基本构造后,组织学生寻找教室里、生活中的新朋友,把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片段三:探究新朋友

师:请同学们拿出书桌里的实验盒,利用实验盒里的滑轮盘和小滑轮组装“轮轴”。(教师展示示例图,学生组装轮轴。)师:你能指出我们组装的“轮轴”中,哪里是“轮”、哪里是“轴”吗? 生:我们小组组装的轮轴里,小滑轮是轴,大的滑轮是轮,把它们固定在一起。

师:我们在课堂一开始,就使用了螺丝刀这种轮轴,感受到轮轴是能够省力的,那么使用轮轴真的能够省力吗?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我们的新朋友。

(出示实验记录表。学生分组实验、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师:下面请大家来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物投影汇报。)生:我们小组实验了3次,把2个钩码挂在轴上,用弹簧秤测量轮上绳子的拉力分别是o.6牛顿、o.4牛顿、0.5牛顿,计算了平均值之后,我们知道了轮上绳子的拉力平均是o.5牛顿。

生:我们小组3次实验,把3个钩码挂在轴上,用弹簧秤测量轮上绳子的拉力,3次的结果都是小于3个钩码的重量。

师:我们听了两组同学的汇报,其他小组的实验情况怎么样? 我们来进行汇总。

(教师汇总各组的平均数据。)师:通过汇总大家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经过大量的实验都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在轮上用力时,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点评:这个新朋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为什么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多地方如方向盘、水龙头、球形门把手、水阀等,都用到了轮轴的原理?轮轴为什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们自然会对这个新朋友

展开新的探究。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对汇总数据的分析,解开了轮轴的秘密。片段四: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我们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了这位新朋友,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模型(展示自制轮轴模型),它是什么? 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轮轴。

师:(转动轮轴模型)我在转动轮轴的时候方便吗? 生:不方便,不好使劲。

师:像这样只有轮子,我们不容易使用它,如果我想装个把手,应该装在哪里? 生:(指着轮子的边缘)装在这里。

师:我装好了,观察老师怎么使用它。(拿着把手转动轮轴)同学们想一想,轮子多余吗? 生:轮子没什么用了,只要把手就行了。

师:好,我们来去掉轮子。(去掉模型上的轮子)现在它的样子你认识吗? 生:图片里的辘轳跟它一样。

点评:自制的轮轴模型变成一个辘轳模型,很好地解决了轮轴的变形问题。老师的设计很巧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生:还有刨笔刀。

师:同学们很厉害,联想到了我们前面看的图片。(图片展示:扳手、辘轳、刨笔刀、钥匙)大家能指出它们谁是轮轴吗?如果是轮轴的话,哪里是“轮”、哪里是“轴”? 生:扳手是轮轴,和螺丝相连的地方是“轴”,手握的把手是“轮”。生:辘轳是轮轴,绕绳子的地方是“轴”,把手是“轮”。生:刨笔刀也是轮轴,绕着转的是“轴”,手抓的手把是“轮”。师:有些同学对钥匙是不是轮轴还有疑惑,我们来看看这样一幅动态图片。

(展示钥匙开锁的动态图片。)生:老师,我知道了,钥匙也是轮轴!手握的地方是“轮”,插到锁孔里的是“轴”。

师:同学们真棒,生活中的轮轴不仅仅是我们一开始看到的样子,有些像扳手、辘轳一样长着把手,有些像钥匙一样很瘦,但是,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轮轴,是大家生活中的好帮手。

总评

本课通过“认识新朋友、找找新朋友、探究新朋友、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四个活动,把《拧螺丝钉的学问》这课的教学任务串在了一根线上。全课教学把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重点在引导上下功夫。自制教学具设计新颖,制作巧妙。面对学生的疑惑、不解,老师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突破了教学难点。【案例反思】

《拧螺丝钉的学问》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四课,本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轮轴,体验轮轴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让学生自己完成探究拧螺丝钉的学问,体验轮轴的作用有一定难度,主要有以下几面的原因。

首先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没有时间概念。我用拧螺丝钉的操作活动引入课文,讲清什么是轮轴后,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合作制作一个轮轴。尽管全班学生100%完成了操作任务,但这2分钟就能完成的活动,许多学生超过了5分钟才安装完成。大多数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其次,学生的实验习惯还没有很好的养成。应该说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科学课的学习,对于一些科学课的基本习惯和要求都知道得很清楚,可事实上并不如此。学生在实验操作时随意性较大,同学之间不知道怎么合作,浪费了很多正常的教学时间。

最后,学生对实验计划的制定存在着好多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到制定实验计划的问题。科学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能独立制定计划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在本课的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没有考虑好实验计划就动手实验,结果实验不能成功。如学生在探究使用轮轴提起重物是否省力时,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挂重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只有50%的学生完成了实验。五(1)班12组学生中5组学生完成实验;五(2)班12组学生中7组学生完成实验。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实验的效率。

第二篇:科学教学案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生命从哪里来》

(教材版本名称、章、节名称)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

作者及工作单位

张士聪扬芬港镇第七小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体现三维立体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本课是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课,以学生对生物的繁殖以及在繁殖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和变异等现象的初步了解为基础,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许多多万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搜集,阅读,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科学短文等方法,探究生命的起源问题并为后面研究关于进化问题,研究生物、非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图表的能力,和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本课最大的难点是学生对传说和科学事实的判定与比较,对各种依据的可信度的判定。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

2、寻找依据科学地判断各种说法的可信性。

3、能通过比较发现各种观点的有理之处和荒谬之处。

4、能用科学短文的形式描述自己对外星生命存在与否的看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正确看待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通过收集、阅读、整理、分析资料等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技术在探究人类未解之谜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及理论依据,可信程度。科学、技术、环境目标

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有效的促进科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既通过不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并以科学的态度评价各种观点的有理性和可信度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本课主要分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和“地球以外的生命的探索”两部分内容的教学。

第一部分先通过一段视频(女娲造人)勾起学生对生命起源之谜的研究兴趣,并将学生搜集到的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问题的资料,以图片和表格等形式展开和归纳。表格中通过选择“你认为最有道理的观点并在后面标星”的形式,引领学生对各种说法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判断,最终形成“要以科学实验的方法探究生命之谜”的结论。

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程序与第一部分雷同,既通过视频(动画中的外星人)勾起学生对地球以外生命探索的兴趣,并组织学生对人类探索外星生命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讨论和分析,通过图片展示汇总并最终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人类探索能力”的结论。

最后通过作业布置(撰写科学短文)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索世界的认识。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宇宙中数亿颗星球中的一颗,在地球上除人类外还生活着形形色色的生物,从海洋到陆地,从赤道到两极,几乎每个角落都有生命的踪迹,那么,生命从何而来?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然而,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止。

出示课题《生命从哪里来》

(二)新授

1、激情引趣

通过课题我们了解到了今天要研究的主要内容,那就是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想知道答案吗?除此之外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想知道:人类经过了怎样的探索?提出了哪些观点?可以下结论了吗?有外星人吗?„„„

2、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1)、视频导入《女娲造人》片段,了解一下长期以来人类关于生命起源的种种看法。西方国家很久以前也曾有过上帝造人的神话传说,以上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我们称之为——神创论,那么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观点,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交流,如: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化(腐肉上长蛆)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过程逐渐演化(实验得到氨基酸)外星生物入侵(科幻作品)

……………(2)、图片演示(关于各种观点的相关图片)

包括:神创论、自生论、化学进化说、外形物种移植说等。(3)、整理归纳

出示统计表,填写统计表。(包括观点、依据、可信度评价)重点体现:学生对各种生命起源说的描述;学生通过对各种依据的分析来评价各种说法的可信性;体现以科学的态度考虑问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破解众多谜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序号

观点

依据

最有道理的观点

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神话传说

生命由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化而来

直观感受(蛆)

生命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化而来

科学实验(氨基酸)

外星生物移植

科幻作品

(4)小结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起源的种种猜测越来越有说服力,但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目前为止仍是个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的进一步研究,相信只要站在科学的高度思考问题,寻找依据,不断探索,终有一天这些谜团会被我们一一破解的。课件显示:要以科学实验的方法探究生命之谜!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人类对地球以外生命的探索)师:有人提出,生命来自于地球以外的星球我们从一些科学幻想电影或小说中可以发现很多线索。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动画片中的外星人》 师:但是,这只不过是人们想象中的外星生命。那么: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真的有生命存在吗?谈谈你的看法。

这需要我们寻找更有力的证据才能证实。那么:人类对地球以外生命的探索活动,你都知道哪些?

(2)人类对地球以外生命的探索

出示相关图片:人类登月、海盗号登上火星都未能发现生命。

(3)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更多的信息包括:射电望远镜探索、发射“旅行者”号星际飞船。(4)小结:由于人类当今的科学技术有限,所以还未能发现证实外星生命存在的有力证据,但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甚至会发生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课件显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探索能力在不断提高,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你就是发现重要线索的人„„

四、作业:(课件显示)

课后搜集更多的有关外星生命的资料,并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一片科学短文。

(短文不但要反映出自己的观点,还要尽可能提出有一定说服力的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生命从哪里来 神创论人类登月 自生论飞船登陆火星

地球生命起源说化学进化说地球以外生命探索射电望远镜 外形物种移植说发射星际飞船

……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通过本课教学活动实现了学生使用不同方法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总结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交流的科学探究目标。实现了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看待生命起源的问题,体会科学技术在探究人类未解之谜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了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及理论依据,判断诸多观点中可信度最高的观点的科学知识目标。

如重上这节课我还会选择多媒体教学,并且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能力。

第三篇:科学教学案例

《听听声音》教学案例

擂鼓镇小学教师:张应喜

案例背景 :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是很熟悉的东西。但学生有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呢?有没有思考过他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为了了解学生关于关于声音的认识情况和引发关于声音问题的思考,教科书设计了“听听周围的声音”的活动。在这一课,每一组学生将用两种不同型号的音叉(或大小不同的铁钉)做实验,两种音叉(或铁钉)会产生明显不同的音高,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从中真切感受到声音的不同,并进行真实地描述。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讨论他们已有的声音知识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产生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几课对声音问题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并参考书本上的对话和图解来设计如何做实验,然后教师给予适当引导指路,从而达到师生共同进入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探究学习气氛。

本课的引入从谈话开始,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去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寻找这些声音是什么物体发出来的,然后交流听到过的其它声音,并描述这些声音的不同。学生对声音的经验是各不相同的。而且,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是有千差万别的。教科书不要求学生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各种声音的特点和不同,也不要求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声音。教科书的目的是要引领学生学生去倾听各种声音,体验到声音的多样性,感受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从而思考更多的关于声音的问题,为本单元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准备。

案例描述 :

一、课前预习。

1、阅读教材P44——46,准备本节课所需实验材料。

2、阅读本课内容,弄清本课基本知识点。

二、合作探究。

合作完成实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步骤:

(1)将实验材料准备好,放在课桌上。

(2)讨论实验过程(包括怎样操作,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猜想实验结果。

(3)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4)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情况。(5)将交流后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

1.我收集的关于声音的事情。

2、我对声音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有。

3、我想研究声音

等问题。

(二)我会选。

1、牛的叫声和鸟的叫声相比,牛的叫声()鸟的叫声()。

A、高

B、低

C、强

D、弱

2、狮子的吼叫声震耳欲聋,小猫叫声很柔和。我们说狮子的叫声(),小猫的叫声()。

A、高

B、低

C、强

D、弱

(三)我会判断。

1、两个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相同的。()

2、同一个音叉击打的轻重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四)你问我答。

你听到过的声音中那些是自然界发出来的?那些是人类活动产生的?

案例分析 :

生本教学的关键是导学案中问题的提出,再小组合作用实验去验证。而问题能否有学生自己提出,这个比教师提出问题要好的多。因此,上课应该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适当的对他们进行鼓励,及时的肯定他们正确的哪怕是点滴发现。

生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探究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个引路人。生本教育是针对全体的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每个孩子参与探究和发表意见的权力,发挥他们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他们真正投身科学课中来,逐步培养学习科学、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情操。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合作精神。“合作”是“探究”的基础,相互合作与讨论可以互相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和逻辑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科学打下基础。

第四篇:科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太阳和影子

课程改革启用的新教材,编排科学合理,紧贴学生的生活。因此使用这些教材进行教学时,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生活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体验。以前,科学这个词眼在我们看来是高、精、尖的代名词,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了。当真正接触科学课程,我自己才理解了什么是科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而儿童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他们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生活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人人可以做科学,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如在学习《阳光下的影子》一课,这课是以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为重点内容的课文,它改变了室内实验研究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到室外以太阳为光源进行实验研究,由室内转向室外研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身体的解放,贴近孩子的生活;但完全遵照课本安排去研究,孩子们的兴趣显然不大,摆弄一会儿就失控了,满操场地跑开了,我感到这时只解放了孩子们的身体,没有完全溶入他们的生活,他们并没有完全投入这个学习状态中,望着孩子们欢快跑动的身形,忽然灵机一动:何不投其所好,让他们利用自身的跑去研究影子的秘密。于是,我把孩子招集过来,给他们布置了四个活动任务:①快速找到自己的影子;②很快把影子藏出来;③变化你的影子,你有什么发现;④想尽办法去踩到别人的影子。最后,跑累了,大家围坐在草坪上,进入了研讨:一找—藏两次活动,无形中的比较使孩子们毫不费力地发现了影子产生的条件,根本无需你多说半句,而这是本课的重点!更让你惊喜的是,他们对影子的描述是那样逼真、细腻、实在:我的影子有时比人大,有时比人小;影子在我的前面,是因为太阳在我的后面;要是太阳在东面,那影子就在西面;影子是黑色的……。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叶明辉

珠海斗门区乾务五山中心小学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学三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研究空气的性质,感知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以及防止空气污染和保护的方法,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内容: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学三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研究空气的性质,感知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以及防止空气污染和保护的方法,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空气知识的基础上,对空气的性质进行深入探究。大部分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知识有了解,知道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重量,是气体,知道身边处处被空气所包围;空气的作用在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但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极少数学生对空气的认识还不太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应该是可行的。设计理念:

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一定要按部就班地严肃地进行吗?我们现在面对的只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如果本课能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那将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师生如果能很好地进行沟通,我们的教学效果就不只是能让学生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会学习并不难,只要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原来蕴藏着很多知识,从而学会在生活中轻松地学习。这样通过知识的内化与行动的外显,体现学生的个性价值,使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得以全面发展。

因此,在这堂课中,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不同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些游戏和活动,尽量使用生活中的我们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让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以猜谜引领学生进入空气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请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空气与我们生活,健康成长有密切的关系。设计一系轻松的游戏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愿意去感受到空气的新鲜以及空气的性质,对人、动、植物的生存有了浅显的了解。从而对空气和我们生活有具体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导入,进入活动主题。面对三年级的学生,怎样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又不让他们明显感受到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教师设计的导入是一个猜谜游戏?“看不到,摸不着,闻不到,有感觉,人人都需要”。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激活课堂的气氛。] 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空气的了解以及知识的来源。

[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状况。也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教师还设计鉴别气体的方法,让学生怎样鉴别。

师:这里有二杯气体,分别是空气、二氧化碳。没有贴标签,你怎么鉴别,你所选用的鉴别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请两位同学在黑板桌子上鉴别这两瓶气体,具体的做法是:

1、用两根火柴划燃后,同时放入这两个瓶里,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让学生自己说:一个瓶里火柴继续燃烧,另一个瓶里的火柴熄灭了。师:燃烧这瓶是什么气体? 生:空气。

师:熄灭的这瓶是什么气体? 生:二氧化碳。

(二)通过活动,感知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在平静的时候,我们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到操场上跑一圈,回到教室后马上数一数,每分钟呼吸多少次? 教师出示活动计划:

1、每两个人一组进行比赛,在平静的时候,另一位同学数一数脉搏每分钟的次数。

2、到操场上跑一圈,回到教室后,再为那位同学数一数脉搏每分钟的次数。

3、对比一下这两个数字,我们能知道平静、跑步的脉搏每分钟不同。[在这一环节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修改,增加了教材上没有的内容。(教材的安排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平静与跑步的游戏让学生感知空气的新鲜,每分钟呼吸次数不同。二是通过每两人一组进行比赛,看谁憋气的时间长。潜水员在水中为什么要带上氧气瓶?)除了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空气的困难,还让学生正式认识氧气这概念。结果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接受这一概念并没有困难,使得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了。]

(三)开展跑步比赛,引领学生作出假设。

在认识空气以后,通过跑步比赛,失败的学生找原因。这个游戏让学生提出假设;跑得慢的同学,一个是力气不足,呼吸有困难引起的。

这个游戏使这一节课的气氛异常活跃,避免了较为深入活动开始后的沉闷氛围。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兴趣被激发。

(四)探究活动“看谁能说服我”。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中对空气性质进行深入探究的体现。师:用手憋气的时间长了,就会晕倒,这是缺氧气而晕倒的。

[号召学生想办法来说服老师,其实是引导他们验证没有空气(氧气)的人、动、植物就不能生存。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挑战,想要说服老师的心情,使学生对探究内容更为关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利用跑步进行更深入后探究活动,寻找到说服老师的方法,并进行了表述和观察记录(活动中学生还发现了有关空气的其他问题和现象,对以后继续对空气进行探究有了兴趣。)从而证明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科学离不开生活。让学生们从生活中了解科学,并应用所学去真实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对学生们的最好锻炼。] 评析:

1、教师实现了课堂角色的转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能与学生很好地交流和沟通,让他们研究与发现。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可以从已有的经验入手,通过“跑一跑“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

2、能够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民主化。对小学生来说,科学探究是不断参与,主动探究的过程。要实现这一切,必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做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在大部分时间里较好地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共同探究与交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3、教师角色的把握有待于提高。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以人为本”应该是把学生学习、发展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中,仅以同桌两位同学为一小组,有几个组的学生基础很差,根本无法开展自主探究。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的探究课。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空气的知识,知道了空气与我们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导向,从做中学,在玩中求知;让小组长带领他们去自主互动的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有自主能力的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潜能的开发。这里我把实验目的的要求以跑步的方式出现,使学生兴趣大增,积极地促进学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真正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这些将使学生终身受用。

下载科学教学案例(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教学案例(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老师,请尊重学生的实验成果 ——由一节失败的科学课 如果说人世间有一种心灵的天平,那就是尊重。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孩......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

    《塑料》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重点难点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老师,请尊重学生的实验成果 如果说人世间有一种心灵的天平,那就是尊重。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孩子是受保护受教育之列,而往......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老师,请尊重学生的实验成果 ——由一节失败的科学课 如果说人世间有一种心灵的天平,那就是尊重。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孩......

    科学实验室教学案例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二章 第十一课——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实验:制作风动小鼓实验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课在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利用以及动植物与能量的......

    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为主体,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故事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故事 学校安排我接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这对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来说,是一个考验。开始我认为小学科学课就是引领学生自己随便谈一谈,说一说,做一做。可是一段......

    科学教学案例(观察金鱼)

    《观察金鱼》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金鱼》是动物单元最后一个着重认识的小动物,本课是认识生命体特征的观察课型,我认为培养初接触科学的三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