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时间:2019-05-15 06:2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深州市东安庄学区 西安庄完小 单秋燕

摘要: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音乐的灵魂,也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主要从几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以达到孩子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音乐节奏感,培养,训练,感受,理解。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所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呢?本学年我担任小学音美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培养音乐节奏感要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学生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必须抓住学生的直接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倾向。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游戏,所以,把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还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学生对节奏的兴趣。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但学生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学生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小学生喜欢的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学生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并用语言、动作、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学生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节奏感要重视听力节奏训练。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学生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学生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学生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音乐节奏感要重视语言节奏训练。

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学生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节奏大多是从人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为了表现节奏,可进行有节奏的语言朗读,讲一些词、短语、简单句,并拍出节奏。即兴说一句有节奏的话,这样学生们都想说出最漂亮的词句,拍出最好的节奏,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学生们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

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要重视动作节奏训练。

培养音乐节奏感要通过形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学生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学生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让学生观察人体本身的许多动作中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受形体动作能表现节奏;也可选择切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配上简单优美的音乐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学生听音乐模仿喜爱动物的动作表现节奏。为了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学生一起做动作,并注意培养学生合拍的能力,选择生动有趣、强弱节奏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学生随着音乐用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要求动作与音乐的快慢一致、和谐。当学生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要引导他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在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时,一定要注重让孩子自由发挥,切忌不要让学生一味模仿,如果学生出现动作不协调等现象应及时引导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形体与节奏的协调统一。

可见,节奏能力提高了,学生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更有助于促使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五、培养音乐节奏感要加强节拍感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应该从等速感着手加强节拍感的训练。良好的节拍感是学生学习音乐应具备的音乐基本技能,也是视唱、合唱等基本能 力赖以形成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节拍感能够帮助孩子有意识地去体验不同节拍的不同律动,是帮助学生理解节奏,组织节奏和表现节奏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利用电子琴的自动节奏反复打拍子,甚至形体动作参与,从中用心领略各种节奏的律动;在弹奏乐曲时,也应选用与乐曲相符的节奏来练习,使学生听到音乐就有节奏的反应,通过节奏又能感受到音乐内在的情感;在学习一首乐曲时应先做出节拍分析,增强学生对节拍律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节拍感,还能养成完整的听辨乐曲的好习惯。这样节奏感就会随着音乐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

六、培养学生节奏感应把节奏融于歌曲中。

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学生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学习《火车开了》一课歌曲时,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学生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学生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在乐曲伴奏下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感受出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学生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七、培养音乐节奏感要将节奏教学与其它学科结合。

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节奏与其它学科的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表现、记忆节奏,如节奏与美术结合,用画苹果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节奏,一个四分音符就是一个苹果,一个八分音符就是半个苹果。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每一拍的时值。节奏教学与语言也能有效结合,有节奏的朗诵不但能巩固节奏还能帮助记忆内容。如:在语言活动中,教歌时我们不仅自己示范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让学生有节奏地学习朗诵歌,有了节奏的加入,学生念时会朗朗上口,加强了内容记忆,使学习得心应手。所以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辐射到其它学科中,才能获得广泛的节奏感。

八、培养音乐节奏感要用乐器训练节奏。

利用乐器等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乐器直观性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孩子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在听完乐曲后,让学生边听边敲打,边敲打边唱歌,为自己伴奏,同时要引导孩子感受节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并通过对小乐器的操作应用,了解各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既培养了节奏感也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九、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要创设歌舞情境。

歌表演与集体舞都是要学生在歌声、乐曲中翩翩起舞。歌表演是边唱边手舞足蹈。而集体舞作为自娱性舞蹈人人都可以跳,它不表现某一情节、某一形象,而追求一种统一的美感。现在的音乐教材有很多歌曲和欣赏都适合于表演。教师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一些规定的表演动作,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动作。如在学《大风车》这首歌时我发现有一句歌词学生节奏一直唱不准(这 里 的 风 景 呀 真 好看),在教学这首歌前,我先出示这条节奏,让他们根据这条节奏编不同的儿歌,然后加上旋律让他们边唱边进行歌舞情境表演。还有在教唱《粉刷匠》这首歌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教师头戴方巾,身穿劳动服,一手提桶,一手拿刷子,让学生猜今天老师去干什么,“刷房子”,一位小朋友说,“对啊!老师最近买了一套新房,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会粉刷房子吗?”让说会的小朋友示范各种动作,然后请他们把身边的打击乐器当作粉刷房子的刷子,个个当一回粉刷匠,在《粉刷匠》乐曲的伴奏下,只见他们有的拿着铃鼓边拍边挥舞着,有的拿着双响筒边敲上下推动着„„这样他们在自己的表演中既领会了歌曲或乐曲的意境,同时也感受了音乐节奏情绪的变换。舞蹈中,同学之间有着切实的合作和情感交流。同时又在感受着音乐的诸多要素,发展了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合作,实实在在地得到一种总体协调的感觉及时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实体概念。它有利于孩子们体会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及某些曲调的结构协调感。

总之,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坚持不懈的进行练习,时间长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那么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就达到了,从而音乐艺术也得到了升华。

第二篇: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养成教育、情感教育、感官教育和社会性发展、智力发展、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我选择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音乐教育作为研究课题。

我主要对幼儿进行音乐书奏感方面的培养。音乐是听觉艺术,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嘀哒嘀哒;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 节奏。

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雪花飘》、《小燕子》等,认知三拍子时,就 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

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 长音、是短音,这样敲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在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日生活中,如早上体检时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使幼儿尽快醒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如在音乐教育活动《到全国各地去旅行》中,孩子们一会儿骑上小车去游览天安门,一会儿又在草原上快马加鞭,一会儿又在长城上挥汗如雨。在活动《看大海》中,孩子们一会儿划船学习海军,一会儿又下网捕鱼;在《冬天》中,孩子们一会儿是狂风怒吼,一会儿是雪花纷飞,一会儿是热火朝天的堆雪人,一会儿又抒情地载歌载舞。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音乐,而且用身体去表现音乐,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一、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感知节奏。

音乐是一门 听觉 艺术 ,音乐节奏感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用听的方法来探索节奏的本领。大自然中有很多丰富奥妙的声音,如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狂风吼叫,雷雨交加……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来并将其带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变化的规律性。如快、慢、轻、重及清脆、沉重、轻柔、悲愤等等。当学生们已经倾听和认知大量声音后,再告之这些有规律的声音便是节奏。再如:张老师设计的一年级《快乐的一天》一课中,她将一位一年级小学生从清晨闹钟闹醒-听着鸟

儿叫上学-认真上课-课间玩打手枪的游戏-晚上安静睡五个场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主题,在不同场景中都设计一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运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激趣,效果又明显。而在张珂琦老师设计的另一节一年级《有趣的节奏》一课中,她首先播放了一段音乐,请学生们认真倾听。在音乐中能听到很多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叫-认真声,如:小鸟叫、青蛙叫、小羊叫、母鸡 叫、小狗叫、知了 叫……对于孩子们来说,从音乐中辨别动物的叫声并不难,但他们对节奏并不太了解。于是张老师引导他们模仿并 体会 每种动物的叫声,感知其节奏,同时采取了小组进行比赛的形式来让学生们体验。渐渐地,他们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张老师又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模仿出来,这时他们的 学习兴趣 更浓了,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多次的教学 实践 证明,这种

借助与孩子们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事物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最真实、最直观、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肢体 语言 ,体验节奏。

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方式。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它们让学生表现和体验节奏,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柯达伊 的教学法中正是采用变化多样的肢体语言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做各种不同的游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

(一)声势

”声势”是用最简单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动作节奏训练活动之一。最基本的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和捻

指。”声势”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对不同音色的感受,训练学生准确的听觉、敏捷的反应、记忆力和节奏的句式感。如:我在执教研讨课《奇妙的音乐》一课中,就充分利用声势来引导学生辨别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我们知道,辨别拍号的关键是对音的强弱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听辨出强拍与弱拍。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会辨别2/4拍、3/4拍。课中,我没有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基本拍号乐理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孩子们听到强拍双手击掌,弱拍时轻轻拍击左手掌;遇到弱拍休止时,则可以采用摊掌或握拳来表示。当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强弱规律后,我先组合节奏句式让学生拍奏出来,然后学生分小组组合后再练习拍击。等到学生熟练掌握后,我出示 《两只老虎》 的歌曲用 柯达伊教学法 来引导学生边 视唱 边做 柯达伊手势 ,以此来加强学生节奏感和 音准 的练习。当遇到 休止符 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动作来区分,有的学生握拳,有时学生摊掌,还有的学生双手在胸前搭成小屋状。这种用相应的声势动作来表示节奏中的不同时值的反复练习,会逐渐使节奏符号、声势与相应时值之间建立稳定的认知联系、形成记忆。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音的长短、建立节奏感觉、掌握节奏准确。以上的两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逐渐成为我们引导学生听辨音乐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的固定使用法。

(二)律动

律动是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它对学生节奏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条件,让学生能运用各种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增强其节奏感。在一、二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音乐延续、终止及快慢强弱,然后给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启发、引导他们根据音乐设计动作。学生们根据节奏发挥想象:听到进行曲节奏的音乐模仿军人走正步,听到轻柔 的乐曲就学小鸟飞等等。在 节奏音乐 活动中,孩子善于用肢体语言来体验节奏,我就让他们来个”全身”总动员:头、肩、腰、口、手、脚都活动起来。这样的节奏练习,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他们经过本身肢体动作的表演,不但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并且表现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

当然,肢体语言还包括指挥、舞蹈、表演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合理、恰当的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之中,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三、运用打击乐器,强化节奏训练

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它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一年级,我们根据每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去认识一到两种打击乐器,并了解乐器 的节奏特点,学习演奏方法,指导学生用它来进行节奏训练。二年级,当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打击乐器时,我们便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能发出声音的、与自己熟悉的乐器音色、音质相同的物品来自制乐器。矿泉水瓶或易拉罐装小石子或豆子替代 沙锤;一串金属 小调 羹用丝线串在一起替代 串铃;用饼干盒替代 小鼓;金属调羹敲击瓷碗充当”碰铃”……形状各异地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 应用 而生。课堂中,孩子们拿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随着悦耳的伴奏声,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编配出打击乐伴奏曲。体验成功后,学生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探索奇妙的音色与节奏之中,并大胆主动参与演奏活动之中。这种民主、开放式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节奏感,更激发了学生创造欲望与积极性,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片音乐新天地。

实践证明,这些在课题研究中 总结 出来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了

学生节奏感,学生们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与体验。尝到课研的艰辛与甜蜜后,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遵循艺术教学规律、吃透新课标理念,扎实有效的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与研究,必定会大力推进我们音乐教学改革,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从而培养一批真正会听、会唱、会体验音乐的学生,更会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怎样培养音乐节奏感?!

一、培养音乐节奏感要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孩子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必须抓住学生的直接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倾向。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游戏,所以,把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还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孩子对节奏的兴趣。

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孩子难于理解,但孩子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孩子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孩子喜欢的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孩子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并用语言、动作、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孩子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节奏感要重视听力节奏训练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孩子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孩子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孩子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音乐节奏感要重视语言节奏训练

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孩子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节奏大多是从人的生活中提炼

出来的,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为了表现节奏,可进行有节奏的语言朗读,讲一些词、短语、简单句,并拍出节奏。即兴说一句有节奏的话,这样孩子们都想说出最漂亮的词句,拍出最好的节奏,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孩子们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

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要重视动作节奏训练

培养音乐节奏感要通过形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孩子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让孩子观察人体本身的许多动作中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受形体动作能表现节奏;也可选择切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内容,配上简单优美的音

乐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孩子听音乐模仿喜爱动物的动作表现节奏。为了提高孩子练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做动作,并注意培养孩子合拍的能力,选择生动有趣、强弱节奏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孩子随着音乐用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要求动作与音乐的快慢一致、和谐。当孩子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要引导他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在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时,一定要注重让孩子自由发挥,切忌不要让孩子一味模仿,如果孩子出现动作不协调等现象应及时引导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形体与节奏的协调统一。可见,节奏能力提高了,孩子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更有助于促使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

五、培养音乐节奏感要加强节拍感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应该从等速感着手加强节拍感的训练。良好的节拍感是孩子学习音乐应具备的音乐基本技能,也是视唱、合唱等基本能力赖以形

成的基础,培养孩子的节拍感能够帮助孩子有意识地去体验不同节拍的不同律动,是帮助孩子理解节奏,组织节奏和表现节奏的重要手段。让孩子充分利用电子琴的自动节奏反复打拍子,甚至形体动作参与,从中用心领略各种节奏的律动;在弹奏乐曲时,也应选用与乐曲相符的节奏来练习,使学生听到音乐就有节奏的反应,通过节奏又能感受到音乐内在的情感;在学习一首乐曲时应先做出节拍分析,增强孩子对节拍律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的节拍感,还能养成完整的听辨乐曲的好习惯。这样节奏感就会随着音乐在孩子的心里产生共鸣。

六、培养孩子节奏感应把节奏融于歌曲中

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孩子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怎

样把节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学生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在乐曲伴奏下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感受出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孩子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七、培养音乐节奏感要将节奏教学与其它学科结合

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节奏与其它学科的结合能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表现、记忆节奏,如节奏与美术结合,用画苹果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节奏,一个四分音就是一个苹果,一个八分音就是半个苹果。孩子更好地理解了每一拍的时值。节奏教学与语言

也能有效结合,有节奏的朗诵不但能巩固节奏还能帮助记忆内容。如:在语言活动中,教歌时我们不仅自己示范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孩子感兴趣,并且让孩子有节奏地学习朗诵歌,有了节奏的加入,孩子念时会朗朗上口,加强了内容记忆,使学习得心应手。所以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辐射到其它学科中,才能获得广泛的节奏感。

八、培养音乐节奏感要用乐器训练节奏

利用乐器等对孩子进行节奏训练,乐器直观性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孩子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在听完乐曲后,让孩子边听边敲打,边敲打边唱歌,为自己伴奏,同时要引导孩子感受节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孩子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并通过对小乐器的操作应用,了解各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既培养了节奏感也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

力。; 总之,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坚持不懈的进行练习,时间长了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那么孩子的培养目标也就达到了.从而音乐艺术也得到了升华。

第四篇:培养小学音乐节奏感的方法

培养小学音乐节奏感的方法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是组成音乐的七大要素之一,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节奏训练,尤其是从低年级最基础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循序渐进的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和培养。

一、激发小学生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我们很难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能力,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在节奏方面的兴趣,人是受环境影响的,所以当学生一进入班级,我就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来吸引小学生。首先,教师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小学生,教师弹琴让学生倾听,教师跳舞让学生欣赏,并且让学生多接触音乐,除了每周的两节音乐课外,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音乐活动。每天利用各个环节活动时间放音乐,当教师弹歌曲《小星星》时学生会马上感觉是安静的音乐,该上课了,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听音乐,感受音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此激发学生对节奏的兴趣。节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因此,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幼儿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公鸡叫“喔喔喔――”、小猫叫“喵――喵――”等;自然界的声音:小雨声“滴答,滴答”、吹风声“呼――呼――”,流水声“哗啦哗啦”等;交通工具的声音:火车声“呜――呜――”,汽车声“嘀嘀―嘀嘀”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有趣的前提下,学生产生了模仿这些节奏的兴趣,并用口说、拍手、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学生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到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同时进行的理论教育主要是视唱,都能帮助学生在乐器上表现他已经掌握的各种节奏习惯。但是这主要是音乐的习惯,学生从歌唱中了解和感觉到节奏的性质,而这种了解和感觉也得在演奏上加以表现。我们不能把本来速度很快的用十六分 音符写的练习曲改用四分音符来演奏,把速度减慢四倍的害处很大,会养成学生不注意乐曲的真正速度的习惯,以致后来不愿按乐谱上所指示的时值准确地演奏.而这些时值正是音乐进行的本质。在学生理解和表现节奏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技术上的困难。只有逐步克服了这些节奏的困难以后,学生才能在演奏中表现出生动的节奏。因此有必要对那些接受过初期教育的学生加以适当的修正.要求他同时完成各种各样的有关姿势、音的奏法、读谱、手的配合动作以及其他演奏细节等的复杂任务。

三、加强听说节奏的训练

⒈ 对于低年级初学节奏时,我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听说节奏练习。让学生用耳朵去聆听,去感知各种各样的节奏,我播放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声音(如:火车声、汽车声、滴水声、钟声、走路声等),让学生猜一猜,由于猜一猜是低年级学生的爱好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很自然地把音乐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知道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再。当我播放火车鸣叫声:呜—呜—,学生一听就知道是火车的声音,听着听着便会将词、节奏脱口而出,同时对节奏的长短、强弱、高低掌握的也不错。此外,还让学生听一些乐曲或伴奏(包括前奏、间奏、尾奏),听多了,学生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节奏哼了出来。而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把握了许多不同的节奏,逐步形成了一种听记节奏的能力。2.说节奏,结合刚才听了的声音节奏外,还让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还听到了哪些声音的节奏。

比如:小鸭叫: 2/4 × × | × ×||(四分音符)嘎 嘎 嘎 嘎 大钟响: 2/4 × ─ | × —||(二分音符)铛 铛 闹钟声: 2/4 ×× ×× | ×× ××||(八分音符)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

机枪扫射声:2/4 ×××× ××××||(十六分音符)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 此时孩子们就会畅所欲言,不知不觉中对节奏就有所感悟,慢慢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因此,听说节奏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动口能力等,也为以后的视唱练耳打下基础.二、模仿节奏训练

低年级学生擅于模仿,模仿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模仿成人的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进行角色扮演等,他们都乐此不疲。传统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和学生都着眼于动作,学得会、做得像就达到了要求。为了学会这一技能,使参差不齐的学生都做得整齐划一,师生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训练、重复以达到要求,而以素质能力着手进行教学则可采用游戏法,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首先,模仿的节奏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之中,由于学生个性各异,爱好不同,我们老师要给学生多多示范,在示范时,必须要准确、规范、到位,在音乐声中完整的进行示范,使学生对音乐的动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时要求动作尽量不重复,生动有趣的动作常常使学生边做边笑,感到有趣,几乎每首歌曲,都可用律动来表现,我们可以允许音乐课中“乱”一点,因为这种游戏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认为模仿节奏应抓住这几点:

1、进行语言节奏练习。让学生从语言出发掌握节奏,以往的节奏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论音符时值的长短,一律用一个“哒”字把节奏念出来,如:2/4拍Ⅹ Ⅹ∣Ⅹ-∣ 哒 哒∣ 哒 –∣

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简单,但由于各种音符的读法都一样,不仅使学生容易混淆,还易破坏他们学节奏的积极性。我们应当积极地从生活实例中寻找节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小鸡叫:Ⅹ Ⅹ∣Ⅹ Ⅹ∣ 叽 叽 叽 叽 火车开: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小狗叫:ⅩⅩ Ⅹ∣ⅩⅩ Ⅹ 汪汪 汪 汪汪 汪

等学生掌握熟悉后,再进行语言读说训练如:念诗歌、念儿歌,有节奏的念。在练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第五篇: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节奏感

学科: 小学音乐

题目:

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浅谈如何

培养幼儿节奏感 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节奏感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也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这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同时还能提高幼儿对音乐欣赏的能力。

【关键字】幼儿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培养 节奏感

作为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节奏是极为重要的。它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精髓,是音乐中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1]。所以节奏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并且《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学应该相渗透,有机结合[2]。但是幼儿因其自身年龄太小,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不能完全与音乐节奏的感受相协调,所以节奏感较差。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从3岁开始记忆急速发展,教师要在反复中加深他们所学知识的印象。在语言方面已经学会辨别,并能发出我们汉语中的绝大多数音,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音系统。在审美方面,能直接感知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会知道什么颜色好看,什么音乐好听,什么语言美,什么行为美,什么图案美等等。幼儿在这个时期观察能力也有所增强,会注意到身边的很细小的事物,有时甚至注意力还会比较集中。幼儿的这些特点表示幼儿从3岁起,是培养节奏感的最佳时机。

一、节奏以及节奏教学的目的(一)节奏与节奏感

所讲节奏,一般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比喻均匀、有规律的轻重反复及其各种变化组合。而节奏感是节奏中的一部分,同时节奏感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节奏的感知。如果我们让不同的人来听同一段节奏,我们会发现,他们复述出来的节奏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他们的节奏感有强弱。由此可见,节奏是自然界或人文艺术界因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是固定的,而节奏感有时候是与生俱来的对事物的把握能力,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达到,是可以培养的。

(二)节奏教学的目的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教学手段之一节奏教学是作为学科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最常见运用最广泛的元素。每一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节奏。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节奏每时每刻都存在,也是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东西,所以说以节奏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亲切、易懂易学,可以说节奏是无需专门训练和技术准备的音乐要素,也是直接作于人的身心的最富有生命意义的要素。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目的,就是开发人的与生俱来的节奏潜能感,并且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将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使之成为培养身心均衡发展、有较高素养与能力的适应现代生活、有创造性的劳动者的重要教育手段。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艺术,在它的教学空间里,包含了语言文字、音乐美术、表演设计等多方面的教学门类。奥尔夫在其音乐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原本的音乐” [3]。他说:“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3]”这种行为方式,是合乎儿童天性的。他强调:“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它简单易行,没有人为的附加物,没有繁赘的结构,近乎于生活、自然及儿童的天性。它是儿童的良师益友。”[3]

三、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

对于幼儿这个年龄阶段,首先应该注重兴趣的培养。没有趣味的学习方式,很难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无法掌握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所以激发幼儿在节奏方面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1、感知生活中的节奏

(1)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节奏。节奏存在幼儿身边,怎样引导幼儿去感知它呢?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亲近大自然,来发现自然界的声音。并通过让小班幼儿模仿,如:小狗叫“汪—汪—汪—”、小猫叫“喵—喵—喵-”、下雨的哗啦声,汽笛声,打鼓声,打雷声,火车开来的声音等等,或者节奏可表示为X拍一下手、或X跳一步、X—拍两下手等等来感知节奏。通过这些形象的节奏来让幼儿了解节奏的时值。因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所以幼儿能够轻松的找到并在兴 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通过用语言、动作、或者借助乐器等形式来表现出来。虽然幼儿并不能完全了解节奏上的本质意义,但是可以通过用让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来感受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来提升他们对节奏的兴趣,从而为培养节奏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将音乐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如中班在上课之前用节奏型X X ︳XX X ︳,一边摇铃鼓一边说到:小手|拍一拍|,那么小朋友自然会跟着老师的节奏说到我就|拍一拍|这样不仅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还能训练简单的节奏型。又如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设计了点名活动,请幼儿有节奏地报出自己的名字如:我叫××或我叫××|×0|,早上好,我们两来抱一个。这个活动不仅会使小班的新生很快消除了对老师幼儿园的陌生感,还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在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可以经常对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潜移默化的接触节奏。例如比较柔和、安静的钢琴曲可以在睡觉的时候放给小朋友们听,他们自然而然就会知道,噢,要安静,睡觉了。幼儿受着音乐的熏陶,逐步知道听到某一乐曲就该干什么了。这样,幼儿不仅节奏得到训练,常规行为也得到了提升。

2、将节奏蕴涵于游戏之中

孩子在幼儿时期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幼儿园的主要教学形式也是通过游戏教学。在游戏活动中贯穿音乐,将游戏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如在小班音乐游戏歌曲《幸福拍手歌》中,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那么小朋友自然就会打出节奏型X X,甚至还可以创新一点,例如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握握手、耸耸肩、眨眨眼等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小班小朋友对身体各部位的认识还训练了简单的节奏。与游戏的结合不仅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活动氛围,还让幼儿在游戏中形成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促进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如中班手指游戏《土豆土豆》①,土豆土豆|心 心|土豆土豆|背 背|土豆 心|土豆 背|土豆 心心|土豆 背|,再运用手上的动作,那么就更能吸引小朋友了,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同时也更具趣味性。再如大班《老狼老狼几点了》②这个游戏中,安排一个小朋友当老狼,其他的小朋友就齐声问:老狼老狼|几点 了|这时,老狼随便说一个数,当老狼说到天黑了的时候,就可以下去抓小朋友了。这个游戏也是在玩中训练了小朋友的节奏感。

(二)结合语言、动作在节奏活动中的运用

1、将日常的语言富于音乐的节奏 语言本身即是有旋律和节奏,也是一种音乐。用语言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这样会使幼儿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常会让幼儿学习儿歌、诗歌等,所以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启发引导幼儿利用儿歌、诗歌等结合节奏训练,将语言寓于音乐的节奏,这也就体现了奥尔夫音乐原本性的原则。如我们在学习中班儿歌《小老鼠,上灯台》②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学这首儿歌时,节奏的正确把握对幼儿的理解和记忆力有很大帮助。我觉得这首儿歌的节奏是XX X0 |XX X0 | XX X0 | XX X0 |XX X0 | XX X0| XX XX| X X | X 0|并且这首儿歌可以加上动作,例如可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练习,跺脚、拍腿、拍手、来唱这首儿歌。小老鼠,上灯台,配上声势练习依次是跺脚,拍腿,拍手,捻指,或者可以创新一点,拍肩,拍头等等,那么这首儿歌的韵律、趣味性就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幼儿也会更感兴趣。把它详细分解:

“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节奏:X X X 0 |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0|X X X X| X X | X 0| 动作:拍腿拍手|拍肩捻指|拍腿拍手|拍肩捻指|拍腿拍手|拍肩捻指|拍腿拍手|拍肩捻指|

2、用动作表现节奏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和音乐欣赏四方面的内容。律动活动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其他节奏动作。其共同之处是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要求动作符合音乐的情绪和节奏、力度、速度的变化。

在这里介绍一种奥尔夫音教法中动作教学方式——声势教学。所谓的“声势”就是指用身体来作为乐器,通过动作使身体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表现、交流、宣泄、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它是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动作组成。在《问好》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和小朋友问好,可以边说,边做声势。如,小朋友,(拍手)早上(拍肩)好(做出拥抱的动作),小朋友又可以换不同的动作像老师问好。如果节奏训练的比较好的话,还可以教小朋友简单分声部的声势练习。这样不仅仅是掌握了节奏,而是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真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4]

(三)利用打击乐器加强幼儿节奏

奥尔夫认为,打击乐器是最早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种类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打击乐器的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动作,对于小肌肉动作能力尚还处于发展初期的幼儿来说,他们是最自然的音乐表达工具,也是最容易从中获得快乐的源泉。

演奏打击乐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不同音色的乐器可以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可以更好地表达音乐内容。各种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幼儿间相互倾听协调配合,更好的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我们可以让3岁以上的幼儿操作打击乐器,进一步帮助幼儿培养节奏感。教师可以用一些乐器如铃鼓、沙球、三角铁、双响筒等乐器,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地去敲敲打打,感受打击乐器,不同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响。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和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性能、音色等,并让幼儿亲自操作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打乐器可产生不同的音响。在幼儿对乐器有了兴趣之后,就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加入打击乐器。首先引导幼儿寻找歌曲的旋律节奏,边听边拍手,然后学唱歌,最后让幼儿每人手拿一件乐器合着节奏敲打,这样幼儿很有兴趣,学起来也很容易,对节奏的把握也无形中加强。例如,在大班《长针短针》这个儿歌中,我们可先引导幼儿找到每一个小节的强拍与次强拍,并在每一小节的强拍●上用双向筒表示,弱拍○上用双向筒表示,三角铁把每个音符都打出来。把它详细分解:(三代表三角铁)

长针短针|好伙伴|一快一慢|怎么办|长针短针|好伙伴|追追赶赶|来作伴|强弱:● ○ |● ○|● ○|● ○ | ● ○ |● ○|● ○|● ○| 节奏: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乐器:双响筒 |双响筒|双响筒 |双响筒| 双响 筒 |双响筒|双响筒|双响筒| 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 这样幼儿不仅在玩中感受到了乐趣,还意识到了节奏的强弱关系以及训练了简单的节奏。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初步系统地培养有而节奏感,并帮助幼儿发展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是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而感受和表现又是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所以说注重幼儿的音 乐素质中节奏感培养,把对音乐表现手段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学前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之中是非常必要的。[5]

四、结语

音乐的教育对于幼儿而言,应该在和谐的充满爱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优美。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随时保持一致的目的和良好的心态,引导幼儿通过探索、认识和发现,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让孩子在肯定和鼓励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在乐趣中获得知识,进一步形成自己优秀的性格和气质。总而言之,我们通过幼儿音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增进幼儿学习、认知音乐的兴趣和方法,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准备,从而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释:

①《幼儿园新课程新游戏》林平凡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11 《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周丛笑,刘美罗 东方出版中心 2005 ②[参考文献]

[1] [M].李妲娜、修海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国教育报,1996(3)26 [3] [M]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4] [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3(5)12 [5] [J] 陈雯《奥尔夫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的运用》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35

下载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节奏感(推荐5篇)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节奏感小学音乐教学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蕴含着比知识传授更为复杂更为艰巨的素质培养。两年来,我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结合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在众......

    浅谈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摘 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到节奏的美,并且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大有裨益。幼儿园教师应当从生活与教学两方面,结......

    小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让幼儿爱上音乐课 ——小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小二班 胡瑛 2011年2月 一、情况分析: 我们班的幼儿经过上个学期对音乐的接触,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对音乐很感兴趣。节奏感是音乐......

    论文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精选5篇)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商洛市幼儿园王亚静 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培......

    专题总结: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专题总结: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

    内心节奏感的培养(精选多篇)

    内心节奏感的培养摘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节奏是声音艺术的灵魂,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缺乏节奏的声音只能说是一种不中听的噪音。所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

    小班幼儿节奏感培养游戏化计划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小班时期是培养幼儿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而游戏化的方法符合幼儿的......

    幼儿音乐节奏感是怎样养成的

    幼儿音乐节奏感是怎样养成的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