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课堂教学规范
教师课堂教学规范
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举止文明,衣着端庄。教案教具,严格考勤,手机短信,内容充实,板书工整,精神饱满,授课完毕,精心制作;强化管理;远离课堂;科学新颖;书写规范;教态得体;关闭媒体;提前到位,迟到早退,瞌睡闲聊,方法手段,语言标准,师生互动,整理仪器,作好准备。及时过问。随时提醒。灵活多样。清晰流畅。气氛活跃。记录离场。
第二篇:教师研读新课标,规范课堂教学
教师研读新课标,规范课堂教学
规范出实效,实效促高效,规范的课堂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石。这是棉纺织厂学校的领导、教师在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中得出的感悟,形成的共识。为此,该校以“全县提升年”为契机,以“学课标,讲规范,促高效”为总抓手,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力求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规范课堂教学。
一、领导决策,强力推行教师全员学习“新课标”
学校召开校委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成立学习《新课程标准》领导小组,马校长亲任组长,业务校长李子文为常务组长;制定、出台《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方案、督促措施、评估细则等;召开学部主任会议,年级主任会议,学科组长会议,全体教职工大会,层层动员,营造全员参与学习“新课标”的氛围。
二、集中学习,深入研读“新课标”
棉纺织厂学校投放专项资金购买《新课程标准》读本,按照任教学科发放人手一册,以学部为单位,以每周四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写读书摘要,写学习反思;组织教师开展“研读新课标”沙龙、“学习新课标”论坛,撰写“学习新课标”教育随笔,学校教科处编辑《教师研读新课标》专辑;组织教师依照“新课标”集中议课、说课、备课;着力培植教师群体依据《新课程标准》备课的意识和行为。
三、尝试规范课堂教学,积极实践“新课标”
为强化教师群体的“规范课堂教学意识”,该校以学部为单位开展了“规范课堂教学赛课”活动,学校教科处制定出明确的上课要求、评课标准。要求教师严格遵循“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目标、课时进度来实施教学,不得随意篡改学习目标、课时;要求教师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手段,重达成结果不重形式;评委以“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目标来衡量教师课堂教学的绩效;不得以自我感觉评课;力促规范,力求实效。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准确性,实现学习目标的时效性,培植了教师“规范上课”的意识,锻打了教师“规范上课”的课堂教学行为。取得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学课标,促规范,求高效,优化了该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培植、锻打了教师遵循“新课标”,实施规范课堂教学的理念与行为,使该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方向明、路子正、见实效”的良好景观,为该校构建高效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基本要求
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基本要求
1.教师是课堂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管理、控制教学过程的第一责任人,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安排、课堂纪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等教学工作完全负责。
2.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同时具备课程教学大纲、教案、教材(讲义)三个基本教学文件,并提前做好教学日历安排。
3.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内容、教学安排、授课方式、作业要求、考核方式以及成绩评定等内容,并提出学习纪律要求,以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
4.教师上课应衣着得体、仪表大方,应在课前五分钟到达教室并做好所有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严格遵守上课时间,不迟到、早退、拖堂,上课时间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
5.教师讲课要有热情,精神饱满。教师要求站立授课(年老体弱教师经批准后可放宽要求);课堂讲授语言应准确、规范、简炼、生动,要求普通话教学(1953年之前出生的教师可放宽要求),文字规范,板图正确。
6.教师应严格遵循教学大纲,掌握好教学进度,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得减少课时和教学内容;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重视信息反馈,并根据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课堂设计,加强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7.教师讲新课前应通过讲述、提问等方式简要回顾上次课的内容,介绍本节重点,结课时应总结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布置思考题及作业。
8.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应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多媒体课件应集图、文、声、像、动画于一体,做到繁简适度,字体大小、色彩搭配合理,音像清晰;多媒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但在教学中不能滥用,不可因利用多媒体而影响教师的表达,必须辅之于必要的板书。
9.教师应坚持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课程特点指导学生自学,安排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做练习、作业等,应检查与评阅作业,各课程作业须全批全改,并以公正、公平的原则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10.教师授课期间,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学校的教学纪律,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言行举止符合教师风范,不得讲授与国家法律、社会道德相抵触的内容,不得讲授损毁学校或专业发展的内容,不得讲授与课程无关的内容。
1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对课堂教学秩序负有直接责任。教师应严格管理课堂教学秩序,坚持对学生实行课堂考勤,对学生出勤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学生考勤记录表》须于学期末交教务处备案),对学生缺课学时累计超过课程总学时数1/4者,应在该门课程考试的前一周报教务处,取消其考试资格。
12.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除无法预知原因外,不得擅自停课、调课、请人代课,如有特殊原因需请假者,应事先按规定程序做好教学安排,并填写《调、停课申请表》,经系部审核同意、教务处审批通过方可执行。
第四篇:课堂教学规范
课堂教学环节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上好课,就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熟练掌握和应用教学技能和方法。课堂教学牵涉面广,灵活性强,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作长期的艰苦不懈的努力。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掌控好自己的主阵地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下面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谈谈课堂教学环节的几个要素。
一、课前准备
什么是“课前准备”呢?说起来好象每一位老师都能谈出几点来,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前准备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现在,“备课”一词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备课”就显得比较简单,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既是一个复杂的物质准备又是一个理想的心理预期。
一提起教学设计,自然就要想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化,是用文本形式展示的教学蓝图。所以,教案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预设越完美,给呈现留的余地就越少,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在教学设计理论中,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的认识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物理”系统(传统的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渐进过程,把教师的教学要素视为决定性因素,把教学过程视为刚性的过程,以追求教学“效率”为原则。在这种观点中是不具备成长的观念的。新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料,具有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应该不应是完全预测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的话语,进行师生交流,这样,必然导致教学过程的不确定状态。教学设计应该是宽松的、灵活的、多少带有不确定方式,以容纳和利用意外事件,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当在学生的挑战(质疑、不解、发问……)中使教学计划不断生成和实现。
☆
二、情境导入【不超过3分钟】
(之前根据需要可以有作业、小测处理,但时间不宜太长,不超过3——5分钟为宜)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 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一般来说,设计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始的导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符合教学内容。
3、从学生是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不要用过深的教学内容作为引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讲评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注重问题的呈现,引起学生共鸣;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5、导语要短小精悍。一般来说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基本导入的方法。
1、由问题导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章节教学之始,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主题。
2、由科学故事导入。
3、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
4、由学生身边实例导入。
5、由社会热点导入。
6、由多媒体演示导入
☆
三、学习目标展示(1、2分钟)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是具体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任何一种课型都应有学习目标,一节课的成与败、得与失,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全面、准确、具体、切合实际。
首先,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的行为。书面上未必按照技术规范在目标开头写上“学生能够如何”,但思想上必须明确目标要指向特定的学习者。其次,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词语,如写出、说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背诵等,而不是掌握、领会、理解这样的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再有,应叙写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包括允许使用的辅助手段、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最后,说明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概而言之,现代教学目标的叙写,应 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应主要选用反映外部行为变化的词语来陈述,说清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可测量。
☆
四、主题探究 【师生互动,师讲授不应超过一半时间】
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主题探究。“主题”指课堂教学的主题,“探究”指师生对本课主题的学习和研究。传统的教学把这个环节称作“教师讲授”。
新课堂的主题探究环节的处理方法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但新的主题探究的核心特点是“探究”,而不是“接受”,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是这一教学环节的核心问题。“主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实施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进行这个环节的教学?恐怕一百个老师就有一百种看法。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5、成果展示、汇报交流通过扮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6、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课堂教学确实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固定一种进行“主题探究”的模式,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主题探究”环节的优劣。
(一)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巧妙的设置结合点
一堂课,无论讲授什么内容,不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都要遇到以下几对基本矛盾。
1、接受间接知识与亲历经验的矛盾
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快速接受间接知识的环境和路径。间接接受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主题探究的主要形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接受间接知识,进而否认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的重要性。亲历才能使一个人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体验获得知识的艰辛,才能实现立体收获,既收获知识,有享受了过程教育,体验了学习中成功的愉悦。
2、教师作用与学生作用的矛盾 教师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学生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跟进者,没有学生的作用同样没有教学的发生。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会使学生陷入被动,产生消极;过分强调学生的作用,就会使教学无序、低效。
3、学习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矛盾。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强调学习目标的一致,强调主题的共性,但共性包含在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没有学生的个别学习也就没有班级教学的总体收获。这就是班级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不收,共同学习就很难维持,不放,学生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不会被充分的调动。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做到收放自如。
上述矛盾几乎每一节课都有。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提倡探究学习,就否认讲授学习,即便是在以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也不能在承认讲授作用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拒绝探究的方法,即便是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中。“过犹不及”,这是一个基本理念。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就在于一定条件下确定好矛盾双方的结合点。结合点找得准,课堂教学就能和谐进行,这样的课就是一堂好课。
(二)学生的参与度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指标
按照新课程的主张,教师与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客体。因为教师的引导地位和成人优势,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是不成问题的。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过度参与会抑制、排挤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是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个别教学、小组学习、动手做、自主探究等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策略和方法。在传统教学定势还十分牢固的今天,在知识考试垄断评价世界的今天,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
☆
五、强化巩固 【包括上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强化巩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巩固一般发生在主题探究之后。课有课的巩固,单元有单元的巩固。巩固的目的就是强化。但是强化不只发生在巩固阶段,强化往往与主题探究交替进行。那么如何搞好这个环节呢?
1、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巩固
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要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首先在传授时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留下极深的印象。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教学中还应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做机械记忆。例如,英文字母,古诗词等。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力求具体、明确;要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及时进行;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运用提问、讲授、作业、实验等各种方法进行复习。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学会通过整理编排知识、写成提纲、口诀帮助记忆。
3、提倡积极的强化巩固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变式教学来巩固,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与实际来巩固,还可以采取变更学习的组织形式来巩固。这些方法与简单的复习相比较,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巩固,这个要求学生在巩固中前进!
4、讲练结合是巩固强化理解知识的最好方法,提问、当堂小测、课前小测是督促的最好手段。
☆
六、总结、拓展(预习、作业可在此环节中布置)【5分钟左右】
老师们认为什么样的课堂总结是好的呢?“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句号走”,所有的问题都得到圆满的解答,这样的一堂课是我们曾经拍手叫好的。可是,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能过于关注学生的认知,不能忽视学生情感,如果过于关注学生的知识达成,将会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好的课堂总结,既能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
(一)课堂总结的意义:
1、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 ;
2、深化概念、规律、反馈信息 ;
3、设下伏笔,活跃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
(二)总结拓展的方法:
1、画龙点睛法:老师在结束时,把精彩的片段或关键问题,或重要的方法加以精辟的概述,或设计成能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升华。也可把学生兴趣引导到课后作业上。作业切忌将没有思维含量的填空题充斥其中,学案也是一样
2、置疑法:老师在学生顺着自己思维走,准备结束新课的学习时,突然设置疑问,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这种置疑也可以延伸到课外。
3、求异法: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将一些有共同特点的内容的相异点列出来,进行分析对照。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加深认识。
4、衔接法:为了下节课的顺利进行,老师通常在结束一堂课时,向学生提出预习新课的要求。
5、启迪法: 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可以是思想上的引导,也可以是艺术形式上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微课的运用、板书、多媒体、普通话等都是不可忽视的手段,以上是对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要素的简单阐释,希望老师们能有所收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些要素,通过对课堂主阵地的掌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荣成市第五中学
第五篇:课堂教学规范
课堂教学管理规范(试行)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规范课堂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特制定本规范。
一、课堂教学设计规范
1、贯彻执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学科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反映出来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严格按教学大纲施教,杜绝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2、科学编制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授课计划即课程进度的安排和课堂教学类型的选择,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多少、难易、讲授方法精心制订,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3、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订详细的课堂目标,确定认知的层次,以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
4、把握课堂教学内容:认真领会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把握知识的思想性、系统性、科学性,了解相关学科知识与课程的联系,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是教师学识基础、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5、认真编写课堂教学方案:教案的质量是完成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教案应体现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认知层次、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型设计和教授方法,安排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办法,设置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媒体和使用方法等。在编写教案时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过程规范
1、教学环节要做到相对完整: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须有新的知识讲授、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技能训练、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课外辅导、检查测验等教学环节。
2、知识讲授要突出结构体系:知识的讲授要准确,注重科学性。要阐明这部分知识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中的位置、与以前知识的联系、比较、引伸和为新
知识铺垫。要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融入知识结构的体系中,特别注意讲授内容与应用实践和学科前沿的联系。
3、信息总量要安排均衡合理:每个教学单元的知识内容要充实、饱满,难易、深浅安排得当,教学过程要紧凑,恰当分配和充分利用时间。课堂教学类型不同,其教学过程应有所侧重,但均应提供充分的信息量及其有价值的知识点。
4、重点难点要突破:要结合学科的内容和特点,考虑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精心策划,通过创设情境、发挥联想、以旧引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以及借助先进的教学媒体,达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水到渠成,提示本质。
5、教学方法要讲求启发诱导:课堂教学形式应多样化,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放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启发式、导学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密切沟通教与学之间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6、教学情境应体现生动活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心理品质、学识和修养的影响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倡双边活动,师生共同创造出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三、课堂教学基本规范
1、讲究职业道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要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2、管理课堂纪律:严格组织课堂教学,按学院有关规定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
3、注重教学仪表:教态端正自然,真诚亲切,仪表端庄整洁,站立讲课。
4、规范教学用语: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精练、流畅、生动,语调明亮,快慢适度,讲普通话。
5、板书设计合理:板书要精简、整齐,字迹工整、规范。
6、严格成绩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考核、评价,公正合理地评定学生成绩。
7、杜绝教学事故: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教学规程。
四、课堂教学工作细则
(一)编制授课计划
1、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学时来组织教学,选择教材,安排教学进度。选用的教材经系主任批准之后,不得随意更改,同时,还需向学生公布适量教学参考书和参考资料。
2、任课教师应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按统一要求制订好学期授课计划表,授课计划表应在学期开课前完成,经教研室主任审核、系主任批准后执行,系部、教研室和本人各留一份。教师应将学期授课计划告知学生,便于学生了解课程进度、内容重点及要求。
(二)备课
1、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的基本要求是:紧扣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无教案者不得上课。
2、备课要做到“三备”、“一结合”。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及结构体系,明确本章、本节、本篇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和教材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把握该课程及具体章节的重点、难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突破的手段与方法。
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规律。
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学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3、教师课前应认真撰写教案和备课笔记,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讲授课题、教学目标和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预习和练习内容的布置等,提倡写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单元教学的得失。
4、教师备课进程应有提前量,学期上课前应有三至四周的备课内容,平时应有超前两周的备课内容。
5、课前做好教学模型、挂图、教具、演示实验等准备,使教学用具处于完好状态,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三)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成功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注重师生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戒平铺直叙或“满堂灌”式教学。要随时注意教学信息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控教学活动。
2、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不允许私自调课、停课。教师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者,一般应提前一天办理书面请假手续。
3、教师上课应该带好教科书、教案、备课笔记、学生名册、课堂教学记录及其它教学文件和教学器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有认真的记录,课堂练习、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课外作业都应评定成绩,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可靠依据。
4.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强化课堂管理,应采取必要的方式,如全班点名、抽查、当堂作业等加以检查,以强化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对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或旷课学生要认真记录,及时批评教育,并反馈给学生所在系部;对一学期内所修课程累计缺课时数达到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任课教师应于考试前一周将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名单及原因报学生所在系部,并报教务处备案。
5、教师要为人师表,服装整洁,仪态端庄,教态自然大方。教师应站立上课,在学生课堂作业、测验、实验、实训、实习时应进行巡视或辅导。
6、教师上课不允许使用手机或其他通讯工具,禁止在教室或其他教学场所吸烟。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不得随意离开教室,特殊情况必须离开教室的,应当向学生说明。
7、教师的教学应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使用普通话教学(外语类课程除外),语言要准确、精炼、生动、流畅。板书工整,文字规范,布局合理。
8、教师要牢固树立德育摆在首位的思想,努力做到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得散布违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或其他思想内容不健康的言论。
(四)布置和批阅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是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也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
识加深理解、巩固和熟练的学习过程,对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及时布置并批阅学生作业。具体要求:
1、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课程的特点及时精选布置作业,做到目的明确、数量适中、难度适当。
2、作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书面作业、课外阅读、课外训练等,以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3、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要对作业完成时间、解题规范提出统一的要求。对不按时完成作业、草率地应付作业和个别抄袭作业的学生要批评教育。
4、作业原则上应全部批改,教师批阅作业必须认真、仔细、及时,要有批注、记载,作为该课程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对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自行修正。对于作业中共性的错误,要采取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及时讲解、指正。
5、各系(部)应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抽查,以便了解学生作业和教师批改情况。
(五)习题课与讨论课
1、习题课与讨论课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列入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执行。
2、习题课的题目要精选,选择典型的、易暴露学生概念模糊的、引起争论的,能开阔思路、加深理解、带有综合性的多种类型的题目。
3、习题课中教师主要起诱导、启发作用,教给学生解题思路。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精神。
4、讨论课要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教师在讨论课中主要起组织、总结和归纳的作用。教师要事先拟出讨论题,应选择具有思考性、综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讨论题一般应先发给学生,以便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主讲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选题方向和原则。
(六)课外辅导与答疑
1、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补充形式,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重要环节。
2、辅导答疑不仅要解答学生中的疑难问题,而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辅导答疑时间内,教师必要时安排质疑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了解平时提问较少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密切师生关系。
4、辅导答疑应注意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钻研与本学科有关的较深广的问题,并介绍有关参考资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启发其掌握好基本内容。
5、教师应注意记载辅导答疑过程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利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法。
6、对固定时间或约定时间的辅导答疑,教师应向学生公布辅导答疑的具体时间、地点。
(七)成绩考核
考核是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具体要求:
1、考核可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多种形式,除闭卷考试外,可结合分阶段、看过程、重能力、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2、考核内容既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更要注重能力的考核,考核命题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和适当的难度。
3、课程成绩可由平时成绩和课程结束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听课情况、作业、实验(实习)、课堂讨论、阶段考核等,其比例一般占总成绩的40%左右。
4、课程考核成绩经教研室主任签字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