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节 学会自主选择》教案
《第二节 学会自主选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的生活需要自主选择,在现代生活中,要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了解自主选择的方法。
2、懂得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中学会作出正确的选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从而在意识和能力上增强自己的自主选择能力。
3、能够分辨是非、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领悟到选择所包含的智慧:谨慎、果断、有远见、学会放弃、量力而行等。
教学难点:
1、明辨是非善恶轻重是学会自主选择、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美国诗人费罗斯特有一首短诗,题为《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师:人生因选择而不同,不同的选择决定着不同的生活模式,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结果。这首小诗从一定意义上告诉我们,造就理想的人生,离不开智慧的选择。没有自觉明智的选择,就没有有价值的人生。在成长道路上有无数选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健康成长,需要自主选择。那么我们该如何自主选择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我们学会自主选择。”
二、学习新课
(一)我们需要自主选择
1、云南一女大学生退学的事例。
2、活动一:讨论:女大学生为什么会退学?你有没有过和她一样的体会,父母不在身边就会“六神无主”?在怎样的情况下会有这种感觉?后来又是如何消除这种感觉的?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过分依赖父母,分析哪些问题是可以自己解决的。
3、继续讨论“这位大学生过分依赖父母会给她将来带来怎样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自主会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
4、刚才是一位无法离开父母怀抱的永远长不大的女孩,再来认识一位很想长大,但妈妈却不让她长大的女孩。——教材上P44的一封信(用画外音的方式呈现)
讨论:你有过这样的苦恼吗?我们真的不能和父母很好地交流吗?站在父母的立场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安排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来选择我们的路?我们需要自主选择的同时是否就完全不需要父母的指导了?哪些事情我们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哪些事情需要父母的协助与指导?
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我们需要自主选择,它有利于我们的成长,但自主选择不等于完全不需要父母的指导,而一意孤行。
小辩论:怎样对待父母的经验。
5、总结:父母的生活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但不能代替我们的亲身经历,父母的安排有时可能造成我们对父母过多的依赖。教师引领:要学会听取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意见,不能一意孤行。
(二)我们学会自主选择。
师:那英的《雾里看花》大家听过吗?
师:这世界是复杂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交织在一起,我们渴望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1、阅读:P46驴子的故事。
想一想:你从这段文字中得到什么启示?(尽量让学生说)
2、故事会:安排三个擅长讲故事的学生分别讲述教材中“毛驴与干草”、“小鳄鱼的选择”以及“狐狸的哲学”三则故事。
3、学生分小组讨论三则故事的启发 设问:
A、你最欣赏哪只动物的做法?为什么?
B、请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这头毛驴。想象一下这头毛驴死之前最渴望的是什么? C、完成“写一写”:小鳄鱼选择了离开也就选择了什么? D、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以上哪只动物的经历?
E、回顾自己的经历,填一填(教材48页)你抓住了选择的机遇的事情是什么?你曾想也没想就错失机会的事情是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总结,如呈现关于“抓住机遇”的一些名言;让学生认识有时放弃也是一种选择,要学会权衡轻重;果断选择也很重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等等。
5、引导学生思考:不管怎样的选择,明辨是非善恶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完成教材46页“你是如何辨别的”(一个好的网站、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个好朋友等等)和P47填一填(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选代表说一说)。
①你判断一本好书的标准是: ②你判断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是: ③你判断一个好人的标准是:
特别注意:明辨善恶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学习、磨砺不断积累起来的。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自主选择;而要学会自主选择,我们必须提高选择能力,明辨是非,谨慎选择;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你学会怎样自主选择了吗?
7、教师寄语:一个人只有一生,是选择丰富了人生,是选择让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是选择让我们体会酸甜苦辣。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选择,学会自主选择,创造幸福人生!
第二篇:我们学会自主选择 教案
我们学会自主选择 教案
第二节第2课时
我们学会自主选择
一、课程标准
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2、能力目标
懂得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中学会作出正确的选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从而在意识和能力上增强自己的自主能力。
3、知识目标
懂得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自主选择,了解自主选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要不断提高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难点:明辨善恶是学会自主选择,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美国诗人费罗斯特有一首短诗,题为《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师:人生因选择而不同,不同的选择决定着不同的生活模式,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结果。这首小诗从一定意义上告诉我们,造就理想的人生,离不开智慧的选择。没有自觉明智的选择,就没有有价值的人生。在成长道路上有无数选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健康成长,需要自主选择。那么我们该如何自主选择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我们学会自主选择。”
里面的一样,性格暴躁。
(1)结合小袁的案例,分组讨论小袁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他的教训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小袁的案例,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3~5分钟后,各小组的代言人来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在对小袁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正是由于小袁没能分辨网络中的是非善恶,才没能抵抗住诱惑去了网吧,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也正是没能明辨是非善恶,才使他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迷失了正确的人生方向。从而,让学生得出“为了保持正确的人生方向,抵制不良诱惑,做出正确的选择,一定要明辨是非善恶。如果善恶不分,是非不明,那么,我们的选择就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后果,选择需谨慎”的启示。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在我们身边还存在那些是非善恶不分的现象?请根据剧情,设计情景并表演出来。
活动环节:课本剧《自行车被偷以后………》
剧情:早自习之前,王贝把自行车放学校,中午发现自行车被偷了,同学李全告诉他也去偷一辆自行车…….如果你是王贝,你会怎么做?请根据剧情,设计情景并表演出来。
你判断一本好书的标准是:。
你判断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是:。
你判断一个好人的标准是:。
你培养明辨是非善恶能力的想法是:。
总之,作为中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就表现在你的行为是否合乎法律规范、合乎伦理道德、合乎中生日常行为规范、合乎学生身份等等。
小结:只有我们明辨是非善恶,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要提高辨别能力,增强自控能力,做一个自强自律的中学生,抵制不良诱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明辨善恶的能力不是先天获得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磨练、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提高自己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二)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材料一:小鳄鱼的故事
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小鳄鱼选择离开也就选择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小鳄鱼选择离开也就选择了新生。
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机遇会在不经意间影响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果牛顿不是生在他那个时代,而是早生200年,那么他不可能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因为伽利略和第谷等人的观察数据还没有出来;如果比尔•盖茨早生5年,那么他不可能创立微软帝国.因为那时电脑制造成本还没有降下来,个人电脑还没有成为趋势。相反,没有机遇的人才是十分可惜的,屈原含恨投泪罗,杜甫悲天抒茅屋,这都令人叹为观止。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20世纪80年代,摆个地摊就能发财,可很多人不敢。90年代,买支股票就能挣钱,可很多人不信。21世纪,开个网站就能赚钱,可很多人不试。世界上大多数值得做的事情总是在做之前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你要做的只是在别人明白之前先完成它。因此要想有大作为,一定要善于审时度势,看清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机遇”。
面临机会的来临,我们常有不同的选择方式,有的依赖身边的人,单纯的接受他人的意见,有的抱着怀疑的态度,站在一旁观望,有的固执己见不接受任何意见。这样的人通常会错失机遇。审时度势的人则能够抓住机遇,改变人生。
材料二:很久很久以前,两位不相识的英国青年杰克和约翰不约而同去某个海岛寻找金矿,到海岛的邮船很少,半个月一班。为了赶上这趟船,两人都日夜兼程赶了好几天。当他们双双赶到码头还有100米时,邮船已经起锚,天气奇热,两人都口渴难忍。这时,正好有人推来一车柠檬茶水。邮船已经鸣笛了,杰克只瞟了一眼茶水车,就飞快地径直向邮船跑去。约翰则抓起一杯茶就喝,他想,喝了这杯茶也来得及。杰克跑到时,船刚刚离岸一米,于是他纵身跳了上去。而约翰因为喝茶耽搁了几秒钟,等他跑到时,船已经离岸五六米了,于是,他眼睁睁地看着邮船远去------
杰克到达海岛后,很快找到了金矿,几年后,便成了亿万富翁。而约翰在半个月后勉强来到海岛,却因为生计问题只得做了杰克手下的一名普通矿工。
思考: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分析后教师归纳)
机会总是转瞬即逝的,不会为某个人而停留。当条件改变了,机遇也就消失了。因此要把握住来之不易的机会,切忌因为一点儿小事而白白浪费了机会。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以上类似的经历?回顾自己的经历,填一填教材P48的内容,你抓住了选择的机遇的事情是什么?你曾想也没想就错失机会的事情是什么?
师: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来。抓住机遇才能够自主选择。而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选择需要涵养,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涵,才能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不望而却步,踌躇徘徊。因此别只顾着羡慕别人有多好,感叹命运的不公平。其实往往机遇离你仅仅一步之遥,有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只要你勇于跨出一步就成功了!
温馨提示1:人需要有克制力,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不要在无谓的事情上浪费宝贵的时间与机遇。
温馨提示2:
机遇转瞬即逝,可遇不可求!没有遇到机遇或者没有发现机遇的时候,我们要好好的积聚力量,修炼自己!一旦机遇降临,我们就用积聚的全部力量去抓住它,成为卓越的成功者!
七、课堂小结:一个人只有一生,是选择丰富了人生,是选择让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是选择让我们体会酸甜苦辣。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选择,学会自主选择,创造幸福人生。
八、课堂练习、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要(B)
①明辨是非,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
②自觉用法律和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杜
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
③积极巧妙的同丑恶势力作斗争
④积累社会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使自己拥有一双识别是非善恶的慧眼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黄芳和季洁都喜欢演讲。有一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黄芳因担心自己讲不好而放弃了,季洁则报名参加,并积极准备,结果获得了这次比赛的第一名,这启示我们,面对机遇,应该(D)
A
持怀疑态度,站在一旁观望
B
接受他人的建议依赖他人做出选择
c
固执己见
D
审时度势,及时抓住
九、板书设计
学会自主选择
我们需要自主选择
我们学会自主选择
明辨善恶,谨慎选择
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第三篇:学会选择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项羽本纪》节选主要写项籍小时候学习写字和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后来又转为学习剑术,也无疾而终。在他的叔叔项梁对他的行为表示深恶痛绝之时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的是能以一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
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不同的人读《项羽本纪》节选就自然而然会得到不同的心得。
也许你会认为项羽的为人过于轻狂。从某种程度来说,项羽确实有点轻狂。什么叫做“剑术,只能敌一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难道他就不 知道,敌一人与敌万人的关系吗?也就是说只有熟谙打败很多个‘一个人’才能练就敌‘万人’的本事。如果他连一个人都敌不过,那还谈什么‘敌万人’呢!从表 面上来说,项羽从学文到学剑,再到学兵法,咋一看上去我们都觉得项羽这个人在学习方面真的是三心二意。于是乎,我就联想到了小学时学的那篇课文《小猫钓 鱼》里的那只小猫,小猫一边钓鱼,一边想着捉蝴蝶,结果却是鱼没捉到,蝴蝶也飞走了。可情况不同的是,项羽虽然在学习方面三心二意,在某些方面还有点儿狂 躁不堪,但是他却用他的三心二意学到了东西:和刘帮一起灭了秦朝,并以‘西楚霸王’留名青史。所以从辩证的角度来说,项羽在对待学书、学剑、学兵法时,他 懂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林语堂曾说过:明智霸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所以说呢,在学文方面,足以记姓名就够了。更何况项羽又没有打算通过学文走上仕途。难道 说一个人走上某条路,他就得一直走下去。尽管他明明知道那条路永远没有尽头,也许他还会迷失在那飘渺的路的尽头吧!难道你能说:“他一直沿着那条路走能走 向光明的未来吗?再说学剑吧,项羽本身就有优势: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在先天条件的辅助下,学剑对与项羽来说,能使他的优势完美的展示在世人的眼前。虽然 项羽学剑不成,又何以使殷通,宋义成为自己的刀下鬼呢?另一方面,就算项羽学剑有成。以他个人之力有怎能打败成千上万的秦兵呢?学剑有成,能以一当百,但 能以一当千,以一当万吗?很显然我们知道那时不可能的事。再说项羽学习兵法吧。《项羽本纪》节选,是这么描述的: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尽学。可见项羽 本人对项羽本人“敌万人”的本事的强烈追求。虽说项羽略懂了一些兵法,但他的兵法太浅显,很难得到比较理想的实践成果。例如在《项羽本纪》中就提到:项羽 善用兵法谋略。在钜鹿之战时,他并没有让赵军与秦军鹬蚌相争,使楚军坐收渔翁之利。而是从中看到了秦军必胜赵必负。赵负秦则愈强。秦愈强对楚国的威胁愈 大。所以他认定应楚、赵里外夹击秦军。破釜沉舟使楚过将士们身无后路,他们以一当十,英勇斗争,最后楚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从学问不成、到学剑不成、再到学兵法又不肯竟学。项羽在不停的进行选择和放弃。选择学什么东西,选择学习的深度;放弃对自己利益不大的东西,达 到最后的全面整体发展。如果把学问比作小儿麻痹症患者的一条腿,把学剑比作另一条腿,因为两条腿的长度有差距,所以造成了该患者走路有点摇晃,并且影响个 人的整体形象。从中我也看到了学习方面样样专而精不现实,和学会选择、学会放弃的重要性。选择是成功者前进路上的航标,只有量力而行的选择,才回拥有更辉 煌的成功。而放弃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知取舍,只有懂得合适放弃的人,才会事事如鱼得水。
项羽在对待学书、学剑、学兵法方面,不就秉行着力能进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当一个人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他总拥有着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既然你已经选择了放弃,请谨记鲁迅的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第四篇:《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3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生活方式的概念;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与作用。
2、认同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认同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3、确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通过对几种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性实验,认识到烟、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
难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并完成一份完整的探究实验报告。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图片、资料(包括形成原因、症状和危害)。准备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的材料和用具。拒绝毒品的宣传资料(包括宣传片以及相应的宣传报道)。
学生:收集有关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图片、资料(主要是一些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资料,包括形成原因、症状和危害)。
预习教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回忆健康的概念及评价健康的标准。
学生分析并认识到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提问健康的概念及评价健康的标准,故事引言,引入生活方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新课学习
(一)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资料分析: 1957年和1999年中国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讨论:(1)40多年来,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资料分析:1957年和1999年中国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表,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积极肯定。
(二)深化理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思考、分析、交流深化理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再与学生一起阅读教材P95的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小结: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三)探究活动:
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并完成探究实验报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制定实验步骤和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表达交流:探究活动的过程及方法,汇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并讨论教材P96的第1题: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什么影响?第2题:酗酒和吸烟对人体的健康可能有哪些危害?认真听取学生汇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四)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
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待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情况向全班汇报,不完善的地方同组的同学可进行补充。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播放拒绝毒品的宣传片,指出毒品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危害,从而引入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
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从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营养配餐好,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三、知识回顾与信息反馈,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案。提出为自己拟定健康方案的生活方式方案并自觉遵守。
第五篇:第十课_学会选择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判断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知道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初步具有通过观察、分析做出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正确地做出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做一个正直的人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是非善恶的标准 教学难点:培养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或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
孔融(公元1 53~208年),字文举,汉朝著名文学家,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山东曲阜人。
孔融从小在父母的教育下,非常懂事,对父母恭敬孝顺,对兄弟谦让友爱,对朋友热情诚恳,对奸邪嫉恶如仇,因此深受人们的赞誉。
孔融4岁时的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带了一篮子新鲜的梨,送给他们家尝鲜。
父亲便把孩子们叫来了。他们围桌而坐,母亲也在场。
“这篮梨是客人送来的,你们喜欢,就分吃了吧。当然要谢谢。”父亲端坐着说。
“谢谢!谢谢!”孩子们站立起来,恭敬地对客人施了一礼。但他们谁也没把手伸向篮子。
“那好吧,孔融,就由你来给大家分梨吧。”父亲说道。
听了父亲的吩咐,4岁的孔融站了起来。他来到桌边,踮起脚,手刚刚能伸进篮子。他先拿起了一个又圆又大的梨,放到鼻子前闻了闻,随后双手捧着,送到了父亲面前;他又拿起了一个黄澄澄的大梨,欢快地来到了母亲的面前,递到了母亲手里。随后,他把篮子里又大又好的梨一个个地挑了出来,又一个个地送到了哥哥们的手中。
最后,孔融拣起了篮中最小的一只梨,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低下头吃了起来。
父景自始至终在观察着孔融的一举一动,到了这时候,便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微笑着问道:“你为什么拣最小的吃?”
“我年龄小,应该吃最小的。”正在吃着梨的孔融稚声稚气地答道。
客人也被这情景感动了,说道:“小公子年方四岁,便能如此明了事理,将来必成大器啊!” 环节二:情境体验
教师:我们可能都听过这个故事。对4岁的孔融来讲,是把大梨给自己吃还是给其他人吃,这是一种选择。在人生途中,我们常常需要分清是非善恶,做出正确选择。
引入第十课课标题:学会选择
教师过渡: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或许,你常常为一种行为是对是错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或许,你想做的事,父母却不赞成;或许,在弱者面前,你面临着恃强凌弱、漠然以对还是倾囊相助的选择„„谁是谁非?孰善孰恶?这些问题总萦绕于你的脑际„„ 环节三:新知探究
引入本课时标题:是非善恶有公论(上)
教师:在我国京剧的舞台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人,他是谁呢?
多媒体展示或图片直接展示:京剧中的包公
教师:几百年来,包公在我国民间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其执法断案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智捉曹国舅’’更是家喻户晓,那么,包公究竟是怎样智捉曹国舅的呢?
请一个学生根据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一个◆的情景一讲述包公智捉曹国舅的故事。
教师:包公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包公人生修养中的哪些品质?请结合情景一的材料进行说明。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一个◆第一个◇的问题。
学生:略。
教师:其实,不仅仅是在“智捉曹国舅”这一个案例中,在包公的所有断案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其人生品质中的一个重要亮点,那就是:明辨是非,善恶分明,疾恶如仇,为人正直。包公具有的这种人生品质,一直为后人所肯定和赞颂,我们可以从后人为纪念包公修建的包公祠内的一幅对联看出来,那么,这幅对联的内容是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也可图片展示,也可直接看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一个◆的情景二)
教师:从包公祠内的这幅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到后人赞颂包公做人为官的品质。你认为这幅对联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愿望?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一个◆第二个◇的问题。
学生:略。
教师:其实,后人借这幅对联,既是对包公做人为官品质的赞颂,同时也是对今天为官者的一种期盼,盼望他们也具有和包公一样的人生品质:明辨是非,善恶分明,疾恶如仇,为人正直。可见,自古以来,人们便把分清是非善恶作为为官者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
教师过渡:那么,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否仅仅是对为官者的要求呢?请阅读领会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一个◆的情景三中的古语。
学生阅读、领会古语。
教师:这段古语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一个◆第三个◇的问题。
学生:略。
教师:这段古语的大概意思是,不要因为善事太小而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太小而去做,只有贤德之人,才能使人信服。这启示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应该明辨是非,择善弃恶,做一个有道德的正直的人。这不仅是对为官者的要求,而且是对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可见,分清是非善恶,具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具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教师: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倡导明辨是非善恶的人物故事、名言警句,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下面请四个大组的同学分别把你们收集的相关资料展示出来。请每个组推选一人讲一个你们认为最能体现“具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这个主题的故事,同时把你们组收集的相关名言警句抄写在投影纸上。看哪一个组讲的故事最贴近主题又讲得精彩,收集的名言警句既多又好。
学生讲故事:略。
附:我国历史上倡导明辨是非善恶的人物故事
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
1948年6月间,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如江河日下,日日贬值,物价飞涨。教授们的薪水月月涨,但还是赶不上物价的上涨与法币贬值的速度,生活每况愈下,和广大人民一样,原来生活优越的教授的生活也拮据起来,甚至活不下去了。
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害怕高校的知识分子受不了,就耍了个“手法”发了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面粉。这时候美国又在扶助日本。北大学者吴晗等为了揭穿国民党的阴谋,抗议美国的侮辱发表声明。内容如下:
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污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质,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晚年衰病的朱自清教授看过声明,一丝不苟的毫不迟疑的签了名。临死前,又告诉妻子说:你要记住,我是在拒领美国粮上签过字的。
朱自清逝世一年后,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郑重颂扬了他,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爱憎分明的海瑞
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诔,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公元1569年,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即现在长江下游两岸,包括南京、苏州、常州等地,这是非常富庶的地方。但海瑞到任后却发现,人民在重赋和恶吏贪官的压迫下生活极为困苦。又赶上当年发生涝灾,直到冬至的时候,还有一半田地被淹在水里。粮价飞涨,百姓不去讨饭就会饿死。于是,海瑞决定将治水与救灾一起解决,既为当前又为将来谋利。后来,终于弄清受灾原因是由于连接太湖通海的吴凇江淤塞所致,海瑞便召集饥民,趁冬闲季节开工,疏浚吴凇江及其支流。又经上书请求,将应该上交的粮食留下一些解决灾民吃饭问题。这样就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工程很快完成,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海瑞。
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海瑞进一步惩罚恶霸,要他们归还强夺的土地。但对海瑞有恩的徐阶在当地占有的土地最多。徐阶也怕一点不退不行,于是就象征性地退了一些。海瑞则写信劝他应该做出表率,多退一些田,同时劝说他的儿子也改正错误。许多京官纷纷为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说情,但海瑞还是联合一些官员,迫使徐阶退了二分之一的田地。海瑞依照法律将徐阶两个违法的儿子充了军。其他地主们见此情景,赶忙将多占的田依数退还。
海瑞还在赋税方面减轻了人民负担。当时江南的赋税很混乱,有田的地主往往不纳或少纳,地少的农民却要负担很重的赋税,其实,加重的部分都是替地主所交的,由地方官平摊到每个百姓头上。这无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海瑞组织人清查土地,简化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地主们联合诬告他,说他支持倭寇,不久,海瑞被罢了官。
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时,自己却生活得很俭朴清苦。所到之处不许鼓乐迎送,也不住豪华的住宅。地方上为迎接他大摆宴席,他却规定物价高的地方每顿饭不能超过三钱银子,物价低的地方不超过二钱银子。他闲居家中,只靠祖上留下的一点土地过活。他没有置买田产,母亲去世后靠别人帮助买了一块坟地,才将母亲安葬了。
海瑞去世前几天,还退还了兵部多送来的七钱银子。他的妻子、儿子早已去世,丧事由别人料理,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靠同僚的帮助,他的灵柩才得以运回故乡。船在江上行驶时,两岸的百姓自动穿孝哭送,店铺也停了业,送行的队伍长达百里。如今,在人民心中,海瑞成了正义的象征,各地共有十几种地方戏在传唱着他的故事。
教师:刚才同学们讲的我国的历史人物故事都挺好,故事人物和内容不同,但都表达了一个道理,即在是与非、善与恶、曲与直、利与义、美与丑面前,他们都做到了明辨是非,择善弃恶,正是他们具有这种做人最宝贵的品质,这些历史人物才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景仰。
教师过渡:在我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倡导明辨是非、扬善惩恶的名言警句,看看我们同学们收集了哪些?
学生:各组同学代表把抄写好的名言警句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附:名言警句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一言之善,重于千金——晋.葛洪
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南北朝.萧纲
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明•方孝孺
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公羊传•昭公二十年》
教师:刚才四个组分别展示了你们收集到的相关名言警句,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不错。从开始同学们讲的历史人物故事以及这些名言警句中,可以看出我国自古以来对是非善恶的主流观点,那就是:辨别是非善恶,赞美善,鄙视恶,倡导善行,抑制恶行,并把它作为人生修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自古以来,明辨是非是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
教师过渡:我国古人的是非善恶观在今天的社会中是否被赞同和延续呢?让我们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
多媒体展示:(文字见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的情景一)
一个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爱的老人
补充材料:白芳札助学记录(不完全统计)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
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捐款800元
1990年为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捐款2000元
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共捐款81OO元
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
1993年为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
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自1995年开始的三年问为红光中学藏族困难学生捐款,金额近5万元
自1995年开始的三年间为天津大学困难学生资助金额总计近5万元
自1 996年开始,白芳礼用“支教公司”的全部税后利润资助南开大学困难学生,总金额约3.4万元。
此外,在白芳礼十几年的蹬车支教历程的同时,还先后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45届世乒赛、市养老院等团体捐助款项,据不完全统计,他的累计捐款总额超过55万元,其中包括300多名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教师:听了白芳礼老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你对白芳礼老人事迹的主要感受。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第一个◇的问题。
学生:略。
教师:无私奉献,爱的奉献,好人好报,善始善终,感人肺腑,高风亮节,彪炳千秋„„看来,白芳礼老人的事迹确实让我们感动万分,正如有的同学说的那样:我已经感动得不知用什么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这也是一种真实感受。
教师过渡:白芳礼老人的事迹,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肯定和赞扬,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第二个◇的问题。
学生:略。
教师:白芳礼老人捐资助学的行为是一种善行,是对他人、社会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行为,国家和社会对白芳礼老人事迹的肯定和赞扬,正是对“善”的肯定和弘扬。教师过渡:白芳礼老人把自己所有的爱都无私的奉献了出来,他生病后,社会各界也纷纷向他献出爱心,这又反映了什么呢?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的问题。
学生:略。
教师:社会各界对白芳礼老人生病后的关爱,其实就是爱心的传递、延续和扩展,是人们对“善”的肯定和追求。
教师过渡:有人认为,我国那么大,贫困学生上千万,白芳礼一个人的善行对社会的影响不大,因此一个人做好事意义不大;也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善行也可以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一个人做好事也很有价值。你们的看法是什么呢?请同意第一种观点的同学举起你的左手,请同意第二种观点的同学举起你的右手。
学生举手。
教师:看来双方势均力敌,那么你举左(右)手的理由是什么呢?请根据就近原则和你观点相同的同学进行讨论,并在草稿纸上简要写出理由,讨论时请结合白芳礼老人的事迹。
讨论活动:一个人的善行对社会的影响大(小)
教师请持相同观点的同学找一个代表将同学们刚才讨论的意见收集整理一下,然后双方代表各自用3分钟阐述本方的理由,其他同学也可做适当补充。
学生阐述各自所持观点的理由:略。
教师:唇枪舌战,刀光剑影,刚才双方的辩论好精彩!就我看来,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只是站的角度不一样。站在个体的角度看,个人的能力、水平、力量总是有限的,相对整个大社会而言,个人行为的影响是微弱的,所以,尽管白芳礼老人已经尽自己的全力来资助贫困学生,但直到他去世,贫困生受教育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站在社会的角度看,社会总是由个人所组成,社会的功能和作用总是通过个人的作用体现和实现的,离开了个人,社会将无以存在,所以,如果白芳礼老人的善行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政府的赞扬,社会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像白芳礼这样的人,这样,一个人的善行将会变成千万人的善行,所以,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的善行是可以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
教师过渡: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明辨是非,彰善瘅恶,不仅是白芳礼老人个体的价值取向,而是现代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
★明辨是非,彰善瘅恶,仍然是现代社会的共同取向
教师:为什么说这是现代社会共同的取向呢?让我们看看“希望工程”:请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情景二的材料。
教师:短短十五年,希望工程能够发展这么快,在社会上激起那么大的反响,希望工程的强大力量来自于什么呢?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第五个◇的问题。
学生:略。
教师:希望工程的强大力量来自于人们的善心和爱心,来自于人们对是非善恶的正确选择,即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指导下的选择。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评价是一种无形而强大的社会力量,它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希望工程的快速发展反映出:在我国,行善不仅仅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追求,而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共同认识和价值取向。
教师过渡:其实在我国,社会倡导的、人们自觉参与的类似希望工程的活动还有很多,如扶贫、赈灾、助残等。能不能举出一两个发生在你身边的事例呢?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第六个◇的问题。
学生讲述:略。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讲述,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人们自觉参与希望工程、扶贫、赈灾、助残等公益活动也再一次说明,明辨是非,彰善瘅恶,仍然是现代社会倡导的人生品质和共同的价值取向。
教师小结:做人是做事的基础,要做好事,必须先学会做人。自古以来,人们便把分清是非善恶作为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明辨是非,彰善瘅恶,仍然是现代社会的共同取向。可见,具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做人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品质,这也是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必须具备的人生品质。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假定选择:假如你有一万元现金,拿去做一件你认为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你会选择做什么,为什么要选择做这件事?这种选择又对不对呢?请把你们的答案用黑颜色的笔写在投影纸上。
学生选择:略。
展示学生的选择,并请3~5个学生起来简要阐述选择的理由。
教师:通过刚才投影展示出来的同学们的选择看,有的选择拿去投资,有的选择买电脑,有的选择去旅游,都有自己选择的理由。但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用这笔钱去援助贫困学生上学,理由是援助贫困学生和救助失学儿童不仅有助于改变受助对象本人的命运,还对受助对象的家庭和国家的发展有利。
教师过渡:刚才你们的选择,不是来自于外力的强迫,完全出自个人的自愿,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选择。在这里,自愿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其实是受到一种是非善恶标准约束和制约的。同学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是非善恶标准在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以此判断自己的选择对不对。那么,在我们今日之社会,有没有一种判断是非善恶的统一标准呢?
★在当代中国,评价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需要和利益,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人们的是非善恶观并不完全相同。同一社会、同一时代,不同的人的是非善恶观也不完全相同。但每一个社会、每一时代,都有一个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是非善恶观念。在当代中国,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需要和利益,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评价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而道德评价标准又是评价是非善恶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现阶段,它主要通过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现出来。
★道德评价标准是评价是非菩恶标准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现出来。
教师:(配合多媒体内容讲解)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主义道德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二个◆下的事例。
教师:在这个事例中,你认为值得称道的行为有哪些?应该谴责的行为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二个◆第一个◇的问题。
学生:略。
教师:在这个事例中,出租车司机受到谴责后,终于向电台打了一个认错和道歉的电话,并悄悄加人了捐款的行列。你认为,是什么力量促使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发生变化?
学生:略。
教师:是道德的力量促使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发生了变化。道德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确定是非善恶的界限,引导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而出租车司机行为的变化正是道德力量的作用结果。
★道德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确定是非善恶的界限,引导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教师:出租车司机正是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并采取行动弥补自己的过错。由此可见,道德是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的重要标准,也是引导、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无形力量。环节四:心灵感悟
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评价是一种无形而强大的社会力量,它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人们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并不完全相同,在当代中国,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需要和利益,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评价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道德评价标准是评价是非善恶标准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现出来。环节五:行为提升 感悟名言:
才敏过人未足贵也,博辩过人未足贵也,勇决过人未足贵也;君子之所贵者,迁善惧其不及,改恶恐其有余。
——徐干:《中论.虚道》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含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杨万里:《庸言》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标准,在生活中学会选择正确的事情,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以社会主义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名社会主义现代化公民。
课后习题
1、一位智者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怎样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也没有错,关键是走的路是否正确,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学会选择,我们可以()
①做自己的主人②让别人赞扬我们③总结成败的经验和教训④在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⑤在作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在当代中国,评价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是通过下列哪一选项体现出来的()
A、社会主义道德
B、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
C、社会舆论
D、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