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我的书包》说课稿 没修改
我的书包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第7课《我的书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继而体会设计的乐趣。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生活物品制作基础上,学习书包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本课的知识储备和连贯性在本册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新课标提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设计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生活环境,但动手能力还较弱。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学会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材质、结构与功能,设计既实用又美观的书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研究、对比与观察等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书包的材质、结构和色彩搭配等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养成观察身边人与物的习惯,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需求,设计一款实用美观的书包。
难点是:运用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解决现有书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紧扣新课标,在本节课我将以引导者的身份,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教法学法的灵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示范法、展示评价法。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两种学法:一是探究性学习法,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二是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准备课件,单肩包,学生准备:铅笔、水彩笔、图画本
下面我将说一下重点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李沧区“多元化评价,健身、益智、多彩童年”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课我共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一则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天价书包”,看完视频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不会选择这样的书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选择书包的看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从实用、经济等角度考虑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同时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我的书包》
第二环节:新授知识
(解决知识目标,攻克重难点,为后期创作积累经验)
1:情境交流
教师创设包店开张的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为新学期选购自己喜欢的书包。课件中播放各种不同款式的包,让学生欣赏选择。以这种有趣的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书包的兴趣。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款包作为书包,它的优点在哪里?我将引导学生发现书包与别的包之间的不同,小组互相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书包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解决了本课的知识目标。2:探索发现
这一环节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看一看,咱们班同学的书包,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书包都是双肩带,型号大小基本一样。我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选择都是双肩带的书包,而不选择单肩挎包?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书包,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单肩包,让学生分别背上体验感受,小组间对比、讨论得出结论,这是因为双肩包使重量分布均衡,而单肩包受力不均衡不利于学生身体骨骼的发育;书包太小太大,都不合适。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书包的内部结构及分配的。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探索实践,主动学习,了解书包,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探索发现书包设计的奥妙,攻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深入积累
我出示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背书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年龄、性别的不同,选择的书包颜色、样式也有不同。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视觉艺术积累,促进后期的设计创作。
第三环节:创作实践
教师让学生欣赏书本16、17页学生作品,并示范设计图的绘制方法。提问学生对自己现在的书包满意吗?在使用中遇到过困难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进行书包设计,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醒学生设计图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本环节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书包自我评价,同学之间又进行互评、最后是教师进行点评。评价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指出问题所在。对积极行为及时进行表扬。
设计意图:有效评价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艺术源于生活,同学们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设计改造身边的事物。
四、板书设计
(题目)
实用 美观
以人为本
第二篇: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我的书包》说课稿
我的书包
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今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我的书包》,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继而体会设计的乐趣。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生活物品制作基础上,学习书包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本课的知识储备和连贯性在本册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新课标提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设计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生活环境,但动手能力还较弱。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学会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材质、结构与功能,设计既实用又美观的书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研究、对比与观察等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书包的材质、结构和色彩搭配等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养成观察身边人与物的习惯,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需求,设计一款实用美观的书包。
难点是:运用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解决现有书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紧扣新课标,在本节课我将以引导者的身份,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教法学法的灵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示范法、展示评价法。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两种学法:一是探究性学习法,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二是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准备课件,单肩包,学生准备:铅笔、水彩笔、图画本
下面我将说一下重点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李沧区“多元化评价,健身、益智、多彩童年”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课我共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一则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天价书包”,看完视频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不会选择这样的书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选择书包的看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从实用、经济等角度考虑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同时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我的书包》
第二环节:新授知识
(解决知识目标,攻克重难点,为后期创作积累经验)
1:情境交流
教师创设包店开张的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为新学期选购自己喜欢的书包。课件中播放各种不同款式的包,让学生欣赏选择。以这种有趣的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书包的兴趣。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款包作为书包,它的优点在哪里?我将引导学生发现书包与别的包之间的不同,小组互相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书包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解决了本课的知识目标。2:探索发现
这一环节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看一看,咱们班同学的书包,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书包都是双肩带,型号大小基本一样。我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选择都是双肩带的书包,而不选择单肩挎包?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书包,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单肩包,让学生分别背上体验感受,小组间对比、讨论得出结论,这是因为双肩包使重量分布均衡,而单肩包受力不均衡不利于学生身体骨骼的发育;书包太小太大,都不合适。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书包的内部结构及分配的。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探索实践,主动学习,了解书包,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探索发现书包设计的奥妙,攻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深入积累
我出示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背书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年龄、性别的不同,选择的书包颜色、样式也有不同。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视觉艺术积累,促进后期的设计创作。
第三环节:创作实践
教师让学生欣赏书本16、17页学生作品,并示范设计图的绘制方法。提问学生对自己现在的书包满意吗?在使用中遇到过困难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进行书包设计,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醒学生设计图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本环节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书包自我评价,同学之间又进行互评、最后是教师进行点评。评价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指出问题所在。对积极行为及时进行表扬。
设计意图:有效评价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艺术源于生活,同学们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设计改造身边的事物。
四、板书设计
(题目)我的书包
实用 美观
以人为本
第三篇: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中国龙》说课稿 没修改
《中国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是吉林省白城市海明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师刘文晶。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六册第十课《中国龙》(课件出示)。
本课是以“欣赏〃评述”为主,融“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于一体的一节美术课。本课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
龙曾经是原始人崇拜的图腾,寓意着幸福,吉祥,威武。现在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材中收取了部分龙的图案。通过学生认龙,画龙,做龙,让学生走进龙文化,感悟中国龙的昂扬精神。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所提出:“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总目标。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课件出示)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龙文化、理解龙的造型特点,欣赏有关龙的艺术品,并以合作的形式共同创作一条龙的形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概括、想象、夸张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合作与创新引导,使学生体会龙的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学生只有了解了龙的特点,体会了龙的精神。才能进行创作。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抓住龙的特点,集体创作一条龙。
教学难点是:大胆夸张、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在创作中表现出龙的精神、气势,抓住龙的特点、造型及动态。
三年级学生能用口头或书画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以合作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研究。因为龙的形象复杂,所以本课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此采用集体创作一条龙的形式,以降低学习难度。
为了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课件出示)设疑法、欣赏法、启发引导法、互动探索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欣赏、讨论、互动等一系列主体活动中,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在欣赏交流中建构,在解决问题中总结方法。
在导入环节中,我首先播放舞龙的场景。(课件播放)并让他们谈一谈感受。这样从生活引入,直奔主题。让学生对龙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认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导出课题《中国龙》。(板书)
教学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美术活动为主线,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1.自主探究,拓展思维。
因为龙是中国人造就的理想化动物形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它身上具有很多动物的特征。在教学中我用课件出示龙和几种动物的形象,让学生仔细观察研究,龙的哪些地方与这些动物相似呢?(课件出示)学生抢着回答:“它的角像鹿,身体像蛇,尾巴像鱼„„从而找出龙的代表特征。我做总结比如:“角似鹿、身似蛇、鳞似鱼、爪似鹰等等”。
2.欣赏评述,感受认知。
伴随音乐欣赏,观察比较不同时期龙形的变化,(课件出示图片)从距今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玉猪龙,到唐代云龙纹葵花镜,再到明,清时期的金冠,龙袍。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龙文化的久远。
3.讨论交流,探索总结。
课标强调让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4.审美表现,自由创作。
本课的练习要求是:让学生用布、纸等材料共同制作一条龙,因此我引导学生研究分析龙头、龙身、龙尾(板书)结构特点。一条有精神的龙,龙头是关键。(板书:画龙)我向学生介绍民间画龙的诀窍:昂首、张口、露齿、睁眼。(课件出示)在明确了龙的造型特点之后,我出示一些学生制作龙和舞龙的图片,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然后把学生按能力分组,分别制作龙头、龙身、龙尾。在这一过程中只有互相配合,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体会龙的精神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创作时播放背景音乐《龙的传人》在音乐的旋律中体会龙的精神、龙的力量。
评价阶段,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并享受成功的乐趣。
板书是教学过程的浓缩,是教材知识重点的呈现。我根据教学设计了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板书。
在课堂教学中,我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让不同的孩子在美术学科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纵观整节课。我力求在教学、教法上有所突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同时在集体活动中,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第四篇: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6课《立体贺卡》说课稿 没修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立体贺卡》,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册第16课的内容。下面我就将我对这一课的粗浅理解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说教材
《立体贺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让学生能迅速地把知识技能转换成生活实践的一节课。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贺卡设计的基本要求;学会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与创新,并学会把知识技能转变为生活实践。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恩、审美等情趣。
二、说教法
这节课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法、合作法、演示法。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可以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对教师给出的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此来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教师还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适时地引用“演示法”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的学法有:小组协作法和自主探究法。“小组协作法”是本课主要学习方法,按照“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协作操练”的步骤进行探究。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团结协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媒体运用
教学ppt课件,用来帮助顺利进入本课构建的学习情境当中,便于发挥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示独特创造能力的平台。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老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新年快要到了,你有没有小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呢?“礼物”引发了学生的联想:有学生很快就会想到“贺卡”,我又问:买到的贺卡完全表达我们对朋友的祝福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经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之上。老师接着说:我今天准备了一些漂亮的贺卡送给所有同学,并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同时用课件展示贺卡,在同学们兴趣盎然的欣赏完贺年卡后,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呢”。通过问题很自然地引出我们今天的课题《立体贺卡》。
2、任务驱动,探索新知。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此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和三个任务,由问题引出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看完课件展示的贺年卡后,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问题
1、老师制作的贺年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与分析后,有同学总结出这些贺年卡的相同点是由文字和图片组成。不同的特点是有的贺卡(睡到)“横着放”,有的贺卡是(站到)“立着放”。此时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贺卡”的一般要求:不管什么贺卡,都有文字、图画、背景登记本元素。
任务
1、决定你的贺卡到底是“站到”还是“睡到”。这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贺卡的需求,根据需求设置纸张的大小.用形象的“站到”和“睡到”能让学生一下就明白我应该选“横向”还是“纵向”呢?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在设计制作贺卡时,首先要确定贺卡的纸张大小和方向,因为它决定了贺卡的风格。当然这只是制作贺卡的第一步,下一步该做什么呢?引出问题二。
问题
2、怎样设置卡片的造型? 基本的造型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但让贺卡立起来,还得老师重点指导。
任务
2、请同学们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对照课本,完成立体贺卡的主体造型,教师及时地请各小组反馈探究的结果,肯定掌握正确方法的小组,对知识方法掌握不充分的小组,教师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演示,展示正确的操作步骤。在学生探索的过程当中,老师对各小组进行针对性指导,此时,老师也可以请一名操作熟练的同学上来完整演示一下方法步骤,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展现作品,及时评价
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带者激情同老师一起探讨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完成了一份精美的贺卡。我通过多媒体展现部分学生的作品,并问他的好朋友喜不喜欢这幅作品,为什么喜欢,请他评价一下作品。及时地展现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展现中相互评价,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既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
4、思维延伸,乐趣无穷
在同学们看完大家的作品后,很多同学觉得意犹未尽,有的同学对自己的贺卡不是十分满意,有同学说“我的贺卡还可以做得更漂亮,更能表达我的心意”。所以我布置了一道拓展实践题,“给自己的父母亲制作一张感恩卡,以表达对父母亲多年的养育之恩感谢”,结合生活实践,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也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
第五篇: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偶戏》说课稿
偶戏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偶戏》,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本册教材中,巧妙地安排了对口戏进行专题欣赏何以制作提线偶为内容的系列学习内容,其意图是引导学生从关注生活入手,以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欣赏处境创作,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素的身影,感受美术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挖掘美术世界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本刻意在通过欣赏多姿多彩的偶戏表演形式和千变万化的狗屁延误造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入研究感受偶戏丰富的艺术形态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内涵。
二、学生情况
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民间艺术已经有了一定了解,认识了剪纸,农民画,你说,刺绣,脸谱等民间艺术形式,知道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色彩特征。即使你说是立体的,现在主要是欣赏其造型和色彩服饰,他们都不能像偶戏这样,融造型、绘画,装饰,服饰,表演及唱腔为一体,因此学习偶戏,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丰富而独特的中国民间艺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偶戏,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及其发展,知道偶戏在造型、表演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偶的不同特色。
2、情感、太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偶戏资料的交流和对传统偶戏的欣赏,认识并感受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体验民间传统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祖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创造生活乐趣的美好情感。
3、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加深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并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4、教学难点
对偶戏表演艺术的感受,对艺术形象特征的理解与评述。
四、教法学法:
在观察材料,欣赏造型和色彩,动手制作,参与表演等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体现民间艺术的美感,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和时代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课前准备:课件偶戏的资料,手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用手偶打招呼。激发学生的兴趣。
2、我到学生中间,展开即兴小剧场,请学生在5分钟内编排一个小故事,并表演出来。
3、小组汇报:把编排的小故事表演给同学。
4、揭示课:同学们你们表演的是什么形式吗?这就是偶戏 板书:偶戏
(二)、深入探究
1、出示教材中的木偶戏演出图,了解偶戏
提问:画是画的是什么?你知道什么是偶戏吗?我国有哪些形式的木偶戏。(四川,杖头木偶、泉州提线木偶、陇西布袋木偶、潮州铁枝木偶)出示课件,你觉得化们在造型、制作和表演上有什么物点?
2、学生观看视频,分小组具体研究偶戏并汇报。
你能发现它们在材料、色彩、表演上又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色彩上古朴、艳丽、多为木头布身,都以表演历史、神话故事等为主。
3、播放视频,欣赏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偶戏文化。
(三)、小结评价
组织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1、在欣赏和了解偶戏的过程中,是否积极与伙伴交流,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怎样的快乐,又有哪些新发现。
六、板书设计 偶戏 木偶特点 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