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几点看法
语文综合实践课探索
三亚市第三中学——林吉武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而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语文综合实践。因此,开展语文综合实践的教学,不仅是语文科本身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就如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围绕教材,但又不受教材及课时的限制。
有些教师设专门的课时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这是正常的,不可厚非。但是,语文综合实践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在于课后学生的活动,课后的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历练,这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比如我教《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篇课文时,我布置学生用一周时间,在课后搜集沙漠中奇怪的现象并记录下来,在下周进行专题发言,结果,学生们几乎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沙漠:中国的、非洲的、南美的、北美的„„学生了解到的沙漠中的奇怪现象,不仅有课文中提到的海市蜃楼和声音,还包括沙暴、沙漠中奇怪的动植物,甚至还包括人在沙漠中遇险如何自救等等。能接触这么广泛的知识,得到这么多的经验,若非是课后充足时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光靠专门的课堂活动,那是无法想象的。
同时,语文综合实践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围绕着教材来进行,否则就会无的放矢,难以提高。若是受教材限制,又难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我在教《阿里山纪行》一文时,我不仅要求学生了解阿里山的林海神木,我还要求学生搜集阿里山的地形地貌、台湾的风景名胜、社会现状等资料,极大地拓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语文综合实践课要面向学生。
面向学生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为了综合实践而实践,初中学生科目多,课业任务重,不可能每篇课文都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学生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综合实践课过多过滥,就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学生疲劳厌烦,效果反而不好。根据我的经验,一学期进行2—4次专门的综合实践课教学比较适当。这样的安排就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去进行实践,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面向学生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去精心挑选设计综合实践课。比如我挑《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进行综合实践教学,这是因为环境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学生肯定早就有所了解,而他们在地理课中也了解土地沙化的问题,通过广泛搜集资料,使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而挑《阿里纪行》作为综合实践课,是因为台湾问题是我们国家民族统一的焦点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台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精心设计语文综合实践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综合实践的理念。
语文综合实践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而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综合实践的理念,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按综合实践的理念,教师在引导学生疏通课文生字生词,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做出评价,或是对课文某部分的描写论述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更进一步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根据以证明自己的评价或看法。比如我教《木兰辞》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后,又引导学生对课文作评价或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木兰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不是真的。”问他的根据,他说:“女人没有那么充沛的体力,古时候打仗,都是面对面的刀枪砍杀,女人的体力顶不住;再说征兵时当地的村官肯定知道木兰是女的。”我趁机让班里的同学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讲,这种看法的对与否是不重要的,我想要的也不是这个问题的最后答案,重要的是通过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这才是我想要的东西,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发现和讨论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四、语文综合实践要面向学生的未来。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不能把意义局限于对课文的理解和补充,而应该把目光放在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学生人生观的形成上,否则,综合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就大打折扣。又如,我教《幽径悲剧》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对“‘愚氓灭美’这一悲剧感到悲痛”这一中心后,我让学生搜集“文革”期间及历史上有关“愚氓灭美”的资料,并要求学生分析产生“愚氓灭美”悲剧的原因,并向学生提出一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我们如何防止‘愚氓灭美’的悲剧再重演?”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在班中的专题讨论会中交流。学生的分析、观点及看法有些比较中肯,有的比较幼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因为语文综合实践追求的目的不是结论,而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提高,是在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情感价值观念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因此,我设计的《幽径悲剧》一文的综合实践,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一次洗涤,对学生形成爱美、护美、追求美的观念有所帮助,以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因此,语文综合实践要面对学生的未来,面对学生的人生来设计。
最后,语文综合实践要把提高语文能力贯穿其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语文综合实践也要贯彻这一要求。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要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并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将之用一篇结构合理的文章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又得到提高语文能力的训练。
以上是我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几点心得,愿和诸位共享。
第二篇:牵手语文综合实践课
牵手语文综合实践课
马庄乡中心小学
小探
内容摘要:
学生的学习生活应是多姿多彩的,语文的学习应是其乐融融的。他们的头脑需要文化的滋润,他们的心灵需要人文情怀的熏陶。老师要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学校教育资源,上好每节语文综合实践课,让学生用乐于思考的心灵感受生命的意义,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愉快地成长,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敞开心扉,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要具有诗心慧眼,努力挖掘语文之美,引领学生在语文的百草园中尽情地游玩,不断汲取语言文化的汁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自信而快乐的走着人生的路,不断地去品尝人生的甘味,这是语文新课改的召唤,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综合实践课 素质教育
正 文:
生活中有美,你得去发现、去挖掘、去感受。老师的神圣职责是借助教学,用“心”施教,拨开挡在学生眼前的“迷雾”,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开创出一条使学生能自由发展、快乐成长的路子来。
“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终于遇到了你——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你正是这一次语文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你为学生们创设了极富趣味性、挑战性丰富多彩的情境,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兴趣,尊重学生需要,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养成态度,内化成价值观,成为了我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在实践中我认清了你,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
于是我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择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努力地呵护着你。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新教材每一单元有一次综合性学习,紧扣该单元课文内容,为师生提供了可实施的内容与项目,应贯穿在整个日常教学活动中。如教《春》这个单元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寻找春天的足迹”,在轻音乐中朗读与春天有关的诗词,讲述与春天有关的动人故事,交流与春天有关的美丽图画等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兴趣盎然,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又如在“马的世界”里,同学们颂马、画马、拍摄马,讲有关马的故事,热情高涨;在“漫话探险”中,各正反双方主辩口才过人,全场掌声不断;在“古诗苑漫步”中,学生更是各显神通,酣畅痛快„„在实践中反思,我逐渐明白:在新课程中,教师已不仅仅是教材的传授者,更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诗心”、“慧眼”,具有“触手成春”、“点石成金”的本领。可以从《感受自然》的一草一木中,让学生去寻找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可以从《民间采风》中将时尚广告与文化对接;还可以从《漫游语文世界》中,从一成语入手,追根溯源;从民居对联中直指地域文化„„
另外教师在授课中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学习活动。美在探索中,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愉快成长,培养能力,展示个性。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能够获得愉悦体验及深刻感受的过程。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对问题、对困难的看法及态度将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一生。其中所形成的互助友爱的集体意识,更是一般的一两节班会课所做不到的。关键是他们在最后成果展示时获得的成就感,那可是他们最为宝贵的人生情感,人生体验,是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过程中的一次小结。
当然,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少不了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更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营造一种和谐共处、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这将是新课改的幸事。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及研究范围的确定,教师可提供一些参考,如:如何有效把握文章的主题,怎样培养归纳能力,语文学习兴趣激发途径的研究,朗读技巧的培养等等,还可以引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对民族传统文化或家乡习俗的研究等广阔的领域,关键是要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来确定研究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及经验,将优秀的文章结集出来,这便成了活生生的“教材”,是很有说服力的课程资源,很能反映问题。研究性学习,它促使学生形成了一种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二、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上好语文综合实践课。
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育资源,上好语文综合实践课。在“桥”这一综合性学习中,我把它分为四个部分:桥梁大观、迷人的桥、思考与研究、我是桥梁设计师为了让四个部分的内容都有学生准备资料,提前一周将这四个部分要完成的资料查找任务分给各小组,让他们搜集并鼓励做成课件,在课堂上自我展示,每部分内容展示10分钟课件展示了古今中外不同形态、不同质材、不同结构的桥,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没有制作课件的同学用绘画的形式把平时看过的、学过的、想象的桥表现出来,也是姿态万千,色彩艳丽同学们兴趣盎然,到下课,依然余兴未尽丰富的资料,让同学们达到共识:桥也有一种文化内涵。
通过这节语文实践活动,我开始对此充满了兴趣与好感,重新对我们的教学进行反思。我认为语文实践活动的成功之处是“找准语文与综合实践课的结合点”。于是我针对目前学生对待读书的不良态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教育资源,开展课外阅读课,美在读书中,让学生用心灵感悟人性的美。我利用一星期的一节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出来,完全交给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名家精品、世界名著、人物传记、优美时文等。学生不会读书,是语文老师的失职;学生不爱读书,则是语文老师的罪过。不要把文章完完全全地地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疑问、探讨学习,让他们自己动手把书“弄脏”,从中获得他们自己对文章的真正感受、理解,对蕴藉于文中的东西领会。当然,必要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以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心态参与他们的学习和讨论,这样,一种良好的“读书——交流——探讨”的学习氛围便会逐渐形成。课外阅读中,我要求学生作读书笔记,定期开展读书会,个人读书经验报告会等活动,总结读书心得,交流读书体会,最后整理出比较优秀的文章,积累起来,这可是学生成长的材料,也是学生成功的催化剂,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乐事。
三、配合家长,上好真情流露课,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类课旨在教育学生要善于沟通、善于理解、善于表达,学会轻松的生活,愉快的学习。其形式类似于电视中的“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邀请“嘉宾”参加,“嘉宾”可以是本班的学生,也可以是外班或其他年级的学生,也可以是家长、老师、校领导、已毕业的学生,等等。关于主题、内容,组织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主题应明确、鲜明,内容应宽泛、新鲜,形式要灵活、多样。
如在“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中,我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资料,汇成小册子:收集名人背后母亲的故事;名人说母亲;与母亲有关的诗、词、美文、格言、俗话等。再在家中采访母亲生儿育女的甘苦,为鼓励学生,并激发他们的热情,我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评比、展示或交流心得。当进入展示“我背后母亲”环节,教室
里异常寂静,留下一片啜泣声有的同学说:母亲为她永远点亮一盏心灯;有同学说母亲的脚步声永远那么轻,生怕打扰自己;有同学说母亲宁愿自己受屈辱也要呵护自己;有同学痛哭母亲打自己以后那诚挚的道歉;有同学说母亲如何让病弱的自己放开走路;还有一位同学高声谈:母亲,那就是你——老师„„这是我感到最幸福的课,这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魅力,这种浸染的氛围,是课文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最高的境界。
四、开展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才艺展示表达对生活的赞美与热爱。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通过一次作文竞赛或一次征文活动,当学生的一篇小文章被变成铅字或受到奖励时,他们就会更加坚定学习语文的信心。一次书法比赛,能使学生认识写好字的重要性,带动相当一部分学生去练字,同时也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一次演讲比赛或辩论会能使那些平时只埋头作业,不注重语言训练的学生,暗下决心,去锻炼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能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几年来我一直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回农村去搞农村调查报告,有谈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有介绍农村一些致富领导头人事迹的等等,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利用他们纯真的情、真诚的心,独到的眼光去感受生活、了解社会、批驳邪恶。这样自然而然地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芽苞也随之潜滋暗长了。学校召开运动会,要举行文艺汇演或是要召开“文明礼貌月”动员会,这时我瞅准机会让学帮领导设计开幕词或写动员报告。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有兴趣,自然会绞尽脑汁去思索设计,都想使自己的稿子能被采用。如悉尼奥运会召开,我就鼓励孩子们为参加奥运会的中国健儿分写封信,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之情。孩子们的一封封信新颖别致,有些在内容的挖掘上简直令人赞叹不已„„
总之第二课堂形式多样。有学习型的语文第二课堂,如游戏、表演、演讲、书法、写作等兴趣小组,这些活动内容主要是对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巩固和发展;有实践型的语文第二课堂,主要有课外写作、课外听说、视听活动等形式。课外写作包括写游记、参观记、访问记、读后感、书评、影评、剧评等;还有出墙报、办校报。撰写演讲稿、发言稿、书面汇报、小通讯等;课外听说包括听讲座、听戏、听音乐、听广播、听故事、参加言谈、时事报告会、读书报告会等。视听活动包括看电影、看电视等 ;有社会型的语文第二课堂,主要形式有:参加社会公众活动。如各种集会、展览、促销。各种社会宣传、咨询活动、义务劳动等;参加社会教育机构的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旅游景区,参与文化馆、青少年宫组织的有关活动等;自主参与的活动。如考察、劳动、见习、集邮等收集活动;有学科渗透型的语文第二课堂。以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相关活动为主要内容,主要形式有:参加科学书籍心得报告会、科技动态报告会、形势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科普创作活动、教具、学具制作、乡土调查等。
这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特色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爱心、责任心的教育,还使学生深深懂得:只有用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的道理。
五、开设生活感受课,让学生用乐于思考的心灵感受生命的意义。
综合性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具有教育教学的新理念,要学会引导,要善于做“导演”,将学生“导”向生活,“引”出学生对生活真实而独特的思考。语文,即生活,他们的内涵及外延是一致的。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描绘生活的多姿多彩,用乐于思考的心灵感受生命的意义。
生活感受课是综合活动课的一种,其过程是老师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善于思考、总结,寻找感悟的切入点,其对象可以是人、事、物,可以是景、季、情,老师不做任何限制,让学生从自己最为关注的角度出发,写出文章,大家交流,抒发性情,展示特色,让大家一起分享文章作者的那份“珍贵”的思考。每节课可有一个主题,如“生活中的我”,“生活中的他人”,“我在集体中,”“幸福二三事”等等。老师引导学
生评点,一起研讨,一起切磋。如在执教“生活中的我”时,我让学生熟读自己写的文章,交流感受,接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生活中的我是怎样的,如积极的、富有热情的、坦诚的、悲哀的、孤独的等,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我眼看生活,我心悟人生,我口说我想,我手写我心。最后,有学生跟我谈,说“感受极深”,明白了要“真实地生活”,原来写作的“根子”就在生活中,打消了作文的畏惧情绪。经过一段时间,可将学生的文章积累起来,这是他们成长的印证,能明显地展示出一个人思维认识水平、价值观、人生追求、性格变化等发展过程,对老师教改工作的展开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些正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特点,在实施过程中,既体现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又体现教师学生的思维见解的高端碰撞互动,因此,没有一点过人的本领,没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是难以胜任这样的课程教学的。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诗心”、“慧眼”,具有“触手成春”、“点石成金”的本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极强的组织调控能力:要引导学生选好题选题要接近学生,对学生有价值,又要自成体系,不可漫无边际;要指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要启发学生充分表现自我,满足他们的欲望,使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多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多参与、多体验;还要鼓励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总之,教师需要投入,需要思考,需要整理,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开创教改的崭新局面。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常怀有效的教学理念,做“反思型教师”,积极创设活动的情景,认真落实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乐观的学习态度,树立终生学习、终生研究的信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语文实践课,让我们牵手到永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教与学研究》 2008.2 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于漪)4.《河南教研》 2007.12
第三篇: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
语文综合实践课初中二年级课时设计:XX中学朱XX
教学设想:
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和名著对话,对中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次灵魂的洗涤。针对目前学生对待读书的态度,我认真学习新课标,觉得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读名著的兴趣,积极挖掘教学资源,所以设计了这节综合实践课。我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讲解理论等脱离实际的倾向,选拔有表演才能的学生精心表演,使学生感受情境,从而在活动中增长才智,净化心灵,提升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及道德修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解读名著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②、引导学生选择知识性强的书籍,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③、通过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情境演示法、讨论法、问卷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名著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①、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解读名著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②、引导学生选择知识性强的书籍,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选择知识性强的书籍,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约2分钟)
几名学生穿报纸服,站在前面扮演书橱(背对观众。第一排蹲坐;第二排坐;第三排站立)
师:每当站在书架前,面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鼓舞了几代人的小说,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保尔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情景,眼前就会清晰的现出他的人生轨迹,心中仍能强烈的感受到他的痛苦与欢乐……。有没有这样的书使你有过这种体验?
这样的书,人们称之为名著,打开这样的书,就是和名著对话。听,有人正和名著对话呢!
二、演授新课:(和名著对话,学生表演)(约16分钟)
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这么好的书,上哪儿去读呢?
三、指导读书:(多媒体演示)(约9分钟)
1、介绍中国图书馆(配音介绍)
2、读书的目的:增长才智,净化心灵。
误区:猎奇、炫耀。
3、读书的原则:“绝不滥读”。
4、如何选择:知识性强,切合自己水平的有益书籍。
摒弃:国家明令查禁的书刊;低级无聊、庸俗的书刊;思想平庸、水平低下的书刊。
5、名人谈读书:师列举高尔基、孙中山、歌德、陆游等人对读书的言论,引导学生交流补充。
四、研讨探究:(交流读书体会)(约10分钟)
请请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读过的名著的主要内容,并就自己的体会谈一点认识,或背诵一段精彩片段,或谈一谈读书方法。
地
师:既然和名著对话有这么多的好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我们以后还要不要和名著对话呢!你想不想和名著交朋友呢!
五、拓展创新:(和好书交朋友)(约8分钟)
㈠、问卷调查:(收上问卷)
1、你家有几个书柜或书架?共有多少册书?可分几类?学习辅导类有多少?课外读物类有多少?摆放的顺序怎样?
2、电视和书籍对你的帮助有什么不同?你认为电视可以代替书籍吗?
3、你读过的名著有哪些?还计划读哪些?
4、4、你知道哪些图书网站,请推荐给同学们。
师小结、推荐优秀篇目、推荐读书网站。
㈡、制定读书计划,塑造健全人格。
第四篇:语文综合实践课 教案
第七单元
地名
学习目标:
1、感受地名的特点,了解地名的由来和内涵。
2、通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树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积累相关的词语和古诗句。
教学难点: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大量关于地名的信息资料,筛选、整理;
2、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单元——地名。(板书课题)
1、出示中国地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我们中国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在地图上指认34个省级行政区。
2、师指省份,生说出省会及别称。
山东-济南-泉城 云南-昆明-春城
重庆-山城
湖北-武汉-江城
广东-广州-羊城
四川-成都-蓉城
二、地名游艺会
导入:地名里的学问真不少,一起开个地名游艺会吧。
1、猜城市名,编地名谜语。
(1)猜书上地名,并简单说出理由;
(2)出示学生编的谜语,猜谜语,并简单说出理由。
天无三日晴
船出长江口
萤火虫,亮晶晶
觉醒的地方
两个胖子睡一头
黄昏时刻
春城无处不飞花
东、西、北三面堵塞
2、找一找诗中的地名。
①找书上诗里的地名,课件出示,对照纠正。(先读诗句,再找出地名,最后背诵)
②拓展:(先读诗句,再找地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3、抢答,说地名。
①出示书上三个抢答题。(分别出示,一一抢答)②拓展:
说出三条以人名命名的路名: 说出三个含有数字的地名: 说出带“州”字的三个城市名: 说出三个含有花草树木的地名:
③游艺会间小花絮:
讲故事(把地名串联在一起,学生自编的一个旅游故事); 表扬相声:趣说地名
4、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
你最感兴趣的地名是什么?小组交流,并为大家介绍。
三、强化运用。
填成语组地名:
至高无____ ____底捞月
语重心____ ____暖花开
金石为____ ____官许愿
难能可____ ____春白雪
人才济____ ____征北战
五湖四____ ____诛笔伐
说东道____ ____死不屈
一步登____ ____津有味 板书:
地名 猜地名
找地名 说地名 说来历
有趣
第五篇: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
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
语文教学中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可教师们又不敢放手,这种矛盾成了语文界最头痛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我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因此,我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了一次尝试,上了一堂综合实践课——成长的烦恼。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希望与同仁们共飨这次活动课。
一、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
在上这节课前,我打印了一份问卷调查表,每个学生人手一份,调查表分两个版块:第一版块是自我调查,分3个小问题:①你从童年迈入少年,成长中你的烦恼是什么?②你怎样对待这些烦恼?③那么你愿不愿意长大,为什么?第二版块设计的问题是由小记者调查采访父母或老师,问题如下:①你在少年时曾经有过烦恼吗?②你认为应该怎样渡过中学时代?下去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这些问题,而我常鼓励他们完成这份问卷。
二、给一个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
前序已奏响,正幕就要开场。这样在准备了一个周后,才上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特意找了心理辅导员、家长代表、校领导来帮助他们解决烦恼,使他们感到新鲜,参与意识更强了。
为了让学生感到课堂属于他们自己的,我特意邀了班上的一位同学与我一起当主持。在实施中,我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有共同烦恼的同学坐在一起。两个组分别讨论的问题是:有关于学业方面的烦恼;有关于生活方面的烦恼。班上的每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座位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一些智慧的火花不时迸贱出来。有同学说, 因考不出好成绩,母亲总会骂自己不争气。许多同学都站出来帮忙她解答,最后请家长代表来帮忙她指点迷津,家长恳切地说每个家长都望子成材,可都又知道第一名毕竟只有一个,只要孩子尽力了家长也会理解孩子的。父母的烦恼可能会迁移到孩子身上,那也只是个别情况。我们可以与父母沟通,了解他人,查找自己的不足。有同学问个子矮很苦恼,有学生却羡慕他说个子高也苦恼,也有学生说可以去踢足球。总而言之,人无完人,自己可以扬长避短,烦恼会消逝。我们请心理辅导员帮忙解答,同学们听后获益匪浅。有学业上的苦恼,我们又请校领导帮助指引学习方向。这次大讨论让每个人收获颇丰。
根据第二版块,由学生们汇报小记者采访结果,由此认识到今天与昨天的区别,了解二十年前青少年的烦恼,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三、让学生及时总结,写好随笔,教师评点。
学生上了这堂课,会有所感悟。所以我就让他们拿起手中的笔,写几句劝勉之语。这样在短短的三分钟内,学生们就开始陆续举手发言,他们畅谈思想,而我又适时地给予鼓励,更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热情,不断闪现许多富有哲理的语言,如友谊是苗,须要浇灌;友谊是花,真诚会让它开放。
课堂最后,我们一起倾听了《生命之杯》,齐声背起“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短短的45分钟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感到时光飞逝,而意犹未尽。这时我不失时机的让学生用作文的形式写下“烦恼”。同学们在第一课堂的影响下很快写好了作文,收上来的作文比以前大有长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有写日记体的、有写书信体的,体裁多样,令我很欣慰。这堂实践课没有白上,学生们有了真正的语文活动课。为了继续鼓舞他们的斗志我在班上公开招募主持人,我们下次的活动会更精彩,学生们感觉作文课活了起来。
《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因此,素质教育呼唤这种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师不能放过这种契机。
(作者单位:襄樊市第三十一中学
李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