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巍巍井冈 教案
巍巍井冈 教案
课前交流: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去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去看一看。
在江西西南部有一座传奇的山脉,这里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会师的地方,他们生活战斗在这里,建立了第一支武装政权。这里有巍巍的五指峰,有革命烈士鲜血染就的十里杜鹃长廊,有飞流直下的龙潭瀑布,还有令人敬仰的革命烈士陵园。这里有茨坪革命旧址,有雄伟壮丽的笔架山,还有曾经炮声隆隆的黄洋界。在这里云雾缭绕,山峦起伏,群山竞秀,一年四季景象各异,春来绿水淙淙,夏天云霞灿烂,秋来层林尽染,万山红遍,冬天一是一派北国风光。同学们,你知道有这么多红色景点,有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哪里吗? 生:井冈山
师:对,这里就是井冈山,在这里不仅山峰巍巍,高耸入云,更因为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着烈士鲜血的圣地,是令人敬仰的地方。井冈巍巍,赣水苍茫,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学习第6课《巍巍井冈山》——红色记忆。我们的先烈以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诗;我们的画家以他们对先烈的崇敬,用包含深情的笔墨记录了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名家笔下的井冈山吧!黄秋园的《井冈山》,一幅高远的山水把井冈山的巍峨之象表现地淋漓尽致,层层的积墨塑造了一座山峰,又一座山峰,连绵不断,而且把山画得特别高,有一种顶天之势,充分表现了井冈山的巍巍气象。如果说黄秋园的《井冈山》塑造的是井冈山的山水气势,那么下面几峰也包含了红色的主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来谈一谈画家是怎么表达的? 陆俨少《朱砂冲哨口》
师:它是阻挡敌军的最前沿的一个阵地,此地十分险要,在这里发生过多次激烈的战争。
生:下面的江水两岸是红色的。寓言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它。
师:是的,红军在这里阻挡住了敌军的围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保住了政权,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师:下面这幅呢?
生:魏紫熙的《黄洋界》。
师:他为什么把山都画成红色的呢? 生:象征着是革命的鲜血。
师:是的,革命烈士的鲜血不仅染红了井冈山,也红遍了全中国。师:《三湾》钱松岩的作品,能看出什么内容吗? 生:记录了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在这里进行休整改编,把山水与历史融合在一起。
师:说的真好。我们欣赏了名家笔下的山水作品,同学们想不想用中国画的形式来创作一幅山水作品呢? 生:想
师:那我可就考考大家对中国画有哪些了解呢?先来做几道选择题。
1、中国画把描绘大自然的作品称为什么? 生:山水画。
师:回答非常正确。
2、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有多少年的历史? 生:一千多年。
师:对,在唐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独立画种出现了。展子虔游春图,最古的卷轴山水画。
3、中国山水画采用的是什么透视法? 生:散点特色。
师:中国山水画是采用的散点透视法,古人经常是采集奇峰打草稿,在寸纸上写千里江山。
在回顾了一些基本知识后,我们再来尝试一下笔墨。下面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给我们演示一下中国画的基本墨法和笔法。哪位同学敢来尝试?
(表扬踊跃上台学生。)下面的同学一起来画好吗?
第一题:请你用毛笔在宣纸上表现出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学生演示,不正确的地方给以改正。老师可以进行帮助修改。请谈一下体会。
生:如果不掺水的话,墨是焦的,掺的水越多,墨越淡。墨色变化很丰富。师:第二题,请你演示不同的笔法。如中峰、侧峰、逆峰。
学生谈体会:中峰是毛笔竖直,笔尖在中央,墨色均匀;侧峰用笔肚着纸,线条宽,墨色不一样;逆峰,是呛着笔尖,线条苍劲有力。表现散峰、拖笔、点厾。
学生谈体会:散峰是毛笔打散了,线条散乱,墨色不一;拖笔是横拖着毛笔,线条柔细。点厾是随意点,富有变化。
师:同学们,刚才尝试的墨法和笔法,接下来我们就能发挥他们的作用了。大家请看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表现方法是:勾、皴、染、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谈一下自己的理解。生:勾是用线勾山石的轮廓。
生:皴是根据山石的纹理结果,用淡墨辅以各种线条,加强其凹凸起伏与质感。生:染是根据山石的阴阳向背,用淡 渲染,使山石体积感进一步加强。生:点是根据山石所处的环境与季节,点上各种浓淡墨点,使山石表现更加充分。师:对,勾就是勾轮廓,皴是表现纹理结构,染是阴阳向背,点是表现植被。下面老师就来演示一下。
1、勾:外形、以及结构关系,大体的内部结构。
2、皴:注重石头的纹理,突出石头的质感。
3、染,把石头的亮面、暗面表现出来,突出“石分三面”的体积感。
4、点:给石头以生命,小石点苔,大石点植被。
师:刚才老师所画的几块小的石头,但山水不仅包括山石,还有树木、云水、瀑布等等,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利用这些基本技法进行表现。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同学们临摹书中山、石、云、水的画法。学生尝试绘画,教师进行指导,点评,修正。
同学们刚才所画的云水、树木、山石很漂亮,我们可以把他们进行组合一下,这样就成为一幅比较完整的山水作品。请看......我们把石头放在前面,旁边有树,树上生叶,远处是一个清泉顺流而下,再远处是山,山西大云雾飘荡,一幅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幅画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不就是井冈山的美景吗?!老师也创作了井冈山的两幅山水画,分别表现了夏景和秋景,看勾皴染点的技法都在里面得到了运用。我们再来欣赏下我们的同龄人画的山水作品,虽然并不是多么成熟,但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创作井冈山的山水画吧!请看作业要求:
1、创作一幅山水小品。
2、充分利用本节所学勾、皴、染、点进行创作。
3、注意分清层次,构图合理。
在展示与评价时,我们要每组推选2——3幅进行展示。自评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互评时注意说出优点和缺点。下面请同学们大展身手,请注意不要弄脏衣服哦!展评环节: 学生自评 互评
教师点评。
也许短短的一节课,我们稚嫩的笔触绘不完井冈山的苍劲,但那一草一木,一份革命情怀也许已深留你的心底。井冈山的美景等待我们用笔墨来描绘,井冈山的革命精神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巍巍井冈山,满满映山红,当我们用画笔描绘革命圣地,一份悠悠爱国情也一定会在你心中涌动,那一幅幅从笔尖流淌而出的美丽画卷就是我们的民族梦,更是我们的中国梦!热爱祖国,从热爱家乡做起,我们山东的革命老区沂蒙,也有着令人难忘的革命故事和美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那里去写生,去创作,用我们的画笔来描绘可爱的家乡!
第二篇:《井冈翠竹》教案
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井冈翠竹的重点句子的表达效果
4、能体会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5、初步领悟记叙、描写、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描写井冈翠竹的语句在文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2、了解时代背景并体会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了解井冈翠竹吗?它曾经做过杀死敌人的武器,用它做过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它对人们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它!
1.简单介绍井冈山毛竹的生长过程。
2.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知道其意思:翠,绿的意思。
(2)向学生介绍作者:袁鹰。
(3)提问:为什么说“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二、检测预习,了解学情。
1.检查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 匪、嗥、硝、锁、粮、腥、稠、茨、殷。
(2)教师重点强调:“嗥”“稠”“殷”的读音。
2.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检查
(1)学生通读课文,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情。
(2)学生把自己认为不容易读通的句子再给大家读一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读准课文里的字音,把句子读通。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
四、学生阅读课文,理清结构,找出线索。
要求思考:
1.读完课文之后,然后想想课文的写作顺序。
2.全文结构和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找出线索:竹之功绩。
3.写竹子时,作者都联想到些什么?
4.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五、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写法等方面给课文提出问题。
2.提问: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六、课后作业:
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1.听写
粮食 封锁 委员 稠密 派遣 摇撼 殷切
2.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感悟,探究交流
1.井冈山的毛竹是怎样的?
(1)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朗读,引导背诵。
2.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1)默读课文3到9自然段,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2)用“~~~~~”勾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用———画出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明修辞手法。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重点理解下列句子:
a出示:“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借助手中资料理解。
b出示:“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的毛竹在革命年代里所起到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毛竹的赞美之情。
板书: 当年——坚贞不屈默默奉献
c出示:“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加点词语体会句子在表达方面的特点。
(4)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三、总结
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篇:初中语文《巍巍中山陵》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认识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
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
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
二、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
出示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三、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
四、钟山的地形、环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主要见课文第二节)
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五、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联系《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
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注重和谐协调),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
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弘扬民族精神),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追求形神兼备)。
六、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确:(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七、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八、作业
根据课文对中山陵各部分建筑的描写,画出示意图。
第二课时
一、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
1、学生出示所画示意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2、假如让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解说清楚。
3、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由外而内,由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
二、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中山陵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人民对中山先生的怀念及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的?(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讨论)
(文章运用数字介绍了陵门、祭堂、墓室的高度和深度,石阶的级数,具体说明了建筑的高大宏伟。)
你认为有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
(陵门:中山先生手书“博爱”、“天下为公”
祭堂: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山先生遗像
墓室:中山先生卧像)
三、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明确:(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四、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本文语言准确、简明。表现在大量运用确凿的数字进行说明;充分运用限制词、修饰语。
本文虽然是一篇介绍中山陵的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优美,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朗读它,并在句子旁写好批注。
如描写平台所见景象时,运用描写性语言和比喻、对偶等修辞,用语生动,蕴含深情,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
五、作业:
1、进行“我心目中的校园”设计比赛。勾画出心目中校园的草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描述。
2、课后学习:收集你感兴趣的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资料,分小组办一次“祖国大地”图片展。
第四篇:巍巍中华魂
庆元旦演讲比赛演讲稿
舞钢市第六小学六年级二班孙竞达
巍巍中华魂
舞钢市第六小学六年级二班孙竞达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六二班的孙竞达,十分荣幸我能站在这里为各位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中华魂》。
巍巍中华,有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有大气磅礴的昆仑山,有巍峨雄壮的祁连山„„那是我们的脊梁;也有奔腾的长江,咆哮的黄河,平静安祥的松花江、黑龙江„„那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千百年来,她缔造了我们民族至高的美和至深的爱。祖国有着无比灿烂的辉煌,但也经历了无数磨难,饱受欺凌。侵略者的魔爪,将你的每一寸肌肤都烙上深深地血痕。可曾听见,山河在呜咽,松涛在哀鸣。然而英雄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敌人的刺刀吓倒,那悲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给我们民族注入了无穷的力量,为了挽救祖国,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豪杰,血染疆场。
南湖的红船吹响了革命的号角,井冈山的红旗点燃了燎原的星星之火。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和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每个中华儿女,无不热血沸腾、壮志激昂。
国旗,是那样鲜艳,他使每个中华儿女都充满力量,在国旗指引下,勇往直前。
国歌,是中华儿女的呐喊,她的每一个音节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骨气,她的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咆哮的力量!
正当中华民族在探索前进中不断摸索发展方向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指明了道路。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向着小康社会一步步迈进;那南海的碧波,震动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那珠江的潮头,涌起了春天的气息;那扬子江畔的东方明珠,闪烁着神州迷人的色彩;那九曲黄河的浪花,勾勒出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蓝图。
年的沧桑巨变,61 年的光辉历程,让所有中华儿女看到了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在中华儿女的努力下,中国,正以矫健的步伐稳步走向世界。“两弹一星”上了浩淼的蓝天,“神舟飞船”遨游了太空,“嫦娥一号”探月成功,“嫦娥二号”即将发射升空。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让我们看到了在世人眼里成为奇迹的中国。
英雄的中国人民,永远不倒!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响,这是炎黄子孙心中凝结的永恒:中华民族之魂。那轮喷薄而出的红日,指引着万千热血战士乘风破浪,奋勇前进,披荆斩棘,英勇斗争,鼓舞着中华儿女在疾风骤雨中顽强拼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书写着她永不停息的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她永不磨灭的对民主富强的探求。
朗朗乾坤,巍巍中华。这是我的祖国,我的母亲。我愿我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赞颂着你的伟大,歌颂着你的辉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巍巍中山陵》教案_1
《巍巍中山陵》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二、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体会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文是怎样说明中山陵的建筑特征的?
二、教学难点;
文在说明中山陵的雄伟的特征时,为什么要详细描绘中山陵的地理环境?
三、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学习、教师点拨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文,学会提出问题和根据文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时
教学流程:
一、外自学:(学生按常规自学文)、通读文,将生字词找出来并各抄写4遍
2、就的语言、结构、思想主题以及表现方法等提出两个问题。
二、内学习
(一)导入新:
同学们有谁到过南京去旅游吗?如果有那是一定要到中山陵去参观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瞻仰先生丰功伟绩的地方,也是游览观光的好去处。如果没有游览过,今天我们就随着刘叙杰一同去参观中山陵。
(二)学生自读文、解决生字词
2、根据文自己理解后练习。
3、学生质疑
(教师巡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要求学生订正错误)
(三)师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用)、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第2段用了一半多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环境、优美景色?
2、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的设计方案有哪些特点?
3、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对形成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有何作用?
4、第7至11段既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平实。为什么第9段写平台所见景色却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手法?
6、本文写陵园建筑,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襟怀和不朽业绩外,哪些地方还用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
(四)堂学习总结、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说明中山陵的特征
2、说明的时候采用什么顺序:空间顺序(行踪)
3、其他
(五)内练习
《基础训练》21页
(六)外作业、语文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决定。
2、查阅有关孙中山的资料,进一步理解他的高尚人格和不朽精神。
板书设计:
地理环境
设计
巍巍中山陵
南北中轴对称
烘托安详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
总
三区名胜相连
特点
大面积绿化
衬托、表现高尚人格和不朽精神
分南北两区
分
南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