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导学教案[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11:4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巍巍中山陵导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巍巍中山陵导学教案》。

第一篇:巍巍中山陵导学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揣摩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学法指导】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主要掌握说明的顺序,语言特点,使学生掌握写作这类文章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字音互填,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zuò()落 林yīn()大道 叱咤()风云

嵯峨()chán()岩 深suì()纤()细

jùn()工 断垣()颓壁 参差()

2.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老师想考考你的历史知识。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你能说出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吗?(至少两件,它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3.依据所给的标题,你能确定这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吗?

A、《镜子小史》 B、《霜叶红于二月花》 C、《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D、《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E、《我的学校》 F、《万紫千红的花》

时间顺序_____________它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

空间顺序_____________它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

逻辑顺序_____________它一般适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

4.根据课文说明的内容填写下列示意图,并思考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

5.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好的语句,把它写在下面,说说作者在说明中穿插描写的好处。

描写句:

好处:

6.读完文章,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疑问: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①第二段为什么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式、优美景色?

②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③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对形成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有何作用?

○4文章第7至11段既分写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

3.合作探究

①你认为中山陵的哪些建筑、设计直接表现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

②研读课文,谈谈中山陵“巍巍”气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③本文语言典范,准确平实之中不乏生动形象,读来富有兴趣。请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角度各举一例,谈谈你的感受。

4.释疑解难

5.教师小结

四、课堂巩固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台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天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龙,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文段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吗?

3.请根据原文写出“工笔长卷”和“泼墨山水”具体所表现的内容。

○1工笔长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泼墨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并就其中一处比喻,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五、拓展延伸

(一)课外练笔

如果有一群外校的学生慕名来镇江实验学校参观校园环境,学校派你当陪同参观的小导游,你将如何介绍?请简单写一段能吸引参观者的解说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节选自七(下)《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了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门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3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万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屋顶是穹窿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3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礼堂底层席位的桌柜都装有能同时翻译12种语言的译意风,每4个席位还有一个即席发言的扩音器。第一层挑台的第一排同样装有扩音器,其余席位都有能听到一种语言的扩音小喇叭。屋顶和挑台下的灯光,能够把礼堂的各个角落照得通明。

1.在括号内填写“我们”走进万人大礼堂的路线:

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朝西直入大礼堂

2.从走进万人大礼堂的路线来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大会堂的?

3.从第3段中摘录一些描写语言,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作者在介绍突出了万人大礼堂在建筑规模上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3、4两段文字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段中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两个词语是从哪个角度准确说明万人大礼堂座布局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巍巍中山陵导学教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第二篇:巍巍中山陵导学案

巍巍中山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特点。2.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3. 揣摩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学习重、难点】

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特点。2.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一.走进本课:

多媒体——出示孙中山先生图片,了解他的一生由此导入。二.课题及作者把握:

1.从课题中你明确了什么?

2.走近作者:刘叙杰是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刘敦桢之子,南京师范大学附中49届校友,东南大学教授,著名古建园林专家、建筑学家。三.学——目标学习:

(一)一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字词掌握: 山麓()莽原()嵯峨()汲取()参错()灵柩()坡陀()深邃()牌坊()琉璃()门楣()趺()嵌()巉岩()竣工()叱咤风云()可歌可泣()2.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3.中山陵的地理位置,孙中山陵墓选在这里的原因?

4.吕彦直的设计方案选中的原因?中山陵的总体布局?

(二)二读——文体知识探究:

1.作者是如何抓住说明对象特征的?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中山陵园的?并结合内容完成课后习题“二”。

3.说明方法及语言探究。(找例句并作出分析)

(三)三读——走近人物:

1.陵墓主人的形象分析.(找出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

2.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练——能力提升: 1.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无不感染着我们,学了这一课你将如何表达此时的心情?

2.中山陵已成为旅游胜地,如果你有幸成为那里的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请简单写一段能吸引参观者的解说词)

3.片断练习:介绍属于你的天地——选择你的书房、家庭、班级、学校写一篇短文,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说明方法。

第三篇:初中语文《巍巍中山陵》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认识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

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

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

二、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

出示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三、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

四、钟山的地形、环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主要见课文第二节)

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五、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联系《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

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注重和谐协调),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

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弘扬民族精神),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追求形神兼备)。

六、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确:(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七、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八、作业

根据课文对中山陵各部分建筑的描写,画出示意图。

第二课时

一、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

1、学生出示所画示意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2、假如让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解说清楚。

3、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由外而内,由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

二、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中山陵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人民对中山先生的怀念及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的?(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讨论)

(文章运用数字介绍了陵门、祭堂、墓室的高度和深度,石阶的级数,具体说明了建筑的高大宏伟。)

你认为有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

(陵门:中山先生手书“博爱”、“天下为公”

祭堂: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山先生遗像

墓室:中山先生卧像)

三、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明确:(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四、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本文语言准确、简明。表现在大量运用确凿的数字进行说明;充分运用限制词、修饰语。

本文虽然是一篇介绍中山陵的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优美,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朗读它,并在句子旁写好批注。

如描写平台所见景象时,运用描写性语言和比喻、对偶等修辞,用语生动,蕴含深情,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

五、作业:

1、进行“我心目中的校园”设计比赛。勾画出心目中校园的草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描述。

2、课后学习:收集你感兴趣的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资料,分小组办一次“祖国大地”图片展。

第四篇:《巍巍中山陵》练习1

巍巍中山陵·课后练习

基础题

1.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山脉(A.mài B.mò)()

崖峭(A.yá B.yé)()中轴(A.zhóu B.zhú)()

灵柩(A.jiù B.qū)()穹隆(A.qióng B.qiōng)()纤细(A.qiān B.xiān)()参错(A.cēn B.cān)()

门楣(A.mié B.méi)()称道(A.chēn B.chēng)()

龟趺(A.fū B.fú)()2.解释加粗的字。

南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蓝色的天幕下,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巉岩________,形成了一幅________而又________的大自然的图画。

(2)道外的丘岗坡陀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________,莽苍________,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之中。

(3)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________,山若________,馆阁楼台,________,远峰近树,________,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________。4.介绍中山陵,作者采用了()

A.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

B.以作者的行踪为主的空间顺序。C.以建筑先后的时间顺序。D.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

5.文章开头介绍中山陵的地理环境是为了()

A.说明孙中山独具慧眼。

B.说明此地确是罕见的风水宝地,最宜于安葬伟大人物。

C.渲染气氛,说明中山陵环境与陵园表现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和谐一致。D.具体表现祖国山河多姿多彩,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6.根据句意和句后提示,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1)站在________(山顶),果然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2)这件事太________(突然发生,出乎意料)了,我简直无法接受!(3)你画的奔马真是________(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

(4)山势一直平缓,到了这里________(突然改变或变化)增高,我简直喘不过气来。(5)他为大家做了那么多好事却丝毫不求回报,确实________(值得表扬)的。

能力题

7.阅读理解

①自碑亭再往北,地势

A 高峻,由此上至祭台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②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③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④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便近观,()宜远眺。⑤当阳光灿烂时,________________⑥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龙,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⑦()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要向人们展示它那

B 的奇妙景色。

(1)在第④句和第⑥句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近义词:()——()()——()反义词:()——()()——()(2)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处。

A________(突然

忽然

居然

陡然

果然)B________(变幻无穷

变化万千

变化莫测)(3)选文中的括号内应填的关键词是()

A.既

即使

B.不但

而且

无论

都 C.既

无论

D.不但

而且

即使

(4)填上第⑤句横线上空缺的语句,并分析第⑤、⑥句的表达方式和作用。(5)文中与加粗的“高峻”一词照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对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C.本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北往南。(7)“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中“至”能否改成“和”?为什么?

创新题

8.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文字构成排比句。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到过哪些富有纪念意义的地方(陵园、纪念碑、纪念馆等)?请举一例,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它主体建筑的特征。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A A A A A B A B B B 2.山脚

密生的草

深远

渡口 3.(1)相互衬映

鲜丽

和谐

(2)复叠

深邃

安祥宁静

庄严肃穆(3)潜龙

伏鳖

隐约参错

依稀可辨

泼墨山水 4.B 5.C 6.(1)山巅

(2)突兀

(3)栩栩如生

(4)陡然

(5)值得称道

能力题

7.(1)犹-若

眺-望

出-没

远-近(2)陡然

变幻无穷(3)C(4)略。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作者用形象优美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在平台上看到的美丽景色,令人身临其境。

(5)与入口处石坊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6)D(7)不能。“和”表示只有两种情况,不符事实;而“至”表示一个范围。

创新题

8.大地无语,却展示了广博;天空无语,却隐藏着奥妙。9.略

第五篇:第12课巍巍中山陵

十二 巍巍中山陵

刘叙杰

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革命尚未成功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说明。2.学习准确、简明而生动语言说明。

3.体会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二、学习重点

1.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学习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2.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三、教材分析

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要让学生先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征,有重点地说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以上这些问题,可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说明文和记叙文一样,也是有详略有中心的。纪念碑一棵抓住开头“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选材,详写纪念碑的规模、构造和10幅浮雕。既给读者纪念碑的结构知识,又突出怀念、赞扬革命者和人民英雄。而此文虽然也写了中山陵的布局、造型,但重在钟山环境的描绘和先生的手写字上,为什么呢?是为了衬托、突出孙中山的高贵品质和伟大形象。由此看来,说明文的写作,不仅要给读者以知识,还要给读者以思想。这才是精髓。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一下中山陵。(板书课题。)

2、孙中山此人你知多少? 孙中山(1866~1925),伟 大 的 爱 国 主 义 者 和 民 主 革 命 先 驱 者,为 中

国 的 独 立、民主、富 强 而 奋 斗 了 终 生。在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时 期,他 的 活 动 开 拓 了 一 个 新 阶 段: 提 出 了 具 有 比 较 完 全 意 义 的 民 主 革 命 纲 领,领 导 中 国 人 民 推 翻 帝 制,建 立 了 共 和 国。

一、初读

1.查资料,了解中山陵及孙中山生平和思想。2.介绍作者

知其名即可。3.学习字词注音

灵柩

竣工

深邃

牌坊

琉璃

门楣

参错

二、寻读

1、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即作者抓住“巍巍”的特点选材。

2、本文介绍中山陵的哪些内容?填写课后作业二图,然后根据内容理清层次。

(由低到高,有总到分的顺序说明。)

3、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

钟山南麓

明确:(1、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2、钟山的环境优美,雄伟气势,庄严肃穆映衬出孙中山的高大形象。)

2.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3.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确:(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4.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明确:(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5.文章第9自然段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明确: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6、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朴实。为什么第9自然段写平台所见景象却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手法? 诚然,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平实。但为了生动地表现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不排斥适当使用描写的手法。(本文写登临平台所见景象即为典型一例。它用语生动,蕴合深情,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优美环境)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

六、评读

1、写法

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②说明中记叙、描写的作用。

A、增添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B、突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C、衬托出所写人物的形象。

2、拓展你还了解或者参观过哪些著名的建筑物。口述。

3、建筑物片段练习

4、课内阅读,然后答题。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祭堂是一座宽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堂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1、在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4分)近义词:()—()

()—()反义词:()—()

()—()

2、在这段文字中,涉及了哪些说明对象?(2分)

3、作者描写眼前景物时使用了哪两个比喻。有何作用?(2分)

4、第1自然段大量运用了数字说明,有确数,也有概数,请举例说明它们的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写大平台上近观远眺,运用了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文笔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下面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有两层大的比喻:一是“当阳光灿烂时”,眼前景色仿佛“工笔长卷”;二是“当日出日没之际”,又像“泼墨山水”。B.两层中又有比喻:“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C.这四个比喻又构成两组对偶句。“城犹潜蛇,山若伏鳖”是比喻兼拟人。D.“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等由四字短语构成排比句,读来气势磅礴。E.骈句间以散句,既有整齐之美,又有错综之美。在说明文中运用描述性文字,是为了使读者有所感。

6、第2自然段中的加点字分别说明了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C.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摹状貌。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南往北。

8、结合你自己的登山经验,分析文中加点的词语如何理解?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4、“宽135米,深30米”是确数,确切地说明了大平台的宽度和深度。“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是概数(约数),说明了每段石阶大致的步数。

5、E(“有所感”应改做“有所知”。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使读者“有所知”。而记叙文中的描写,才是使读者“有所感”。)

6、“重檐歇山”说明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形成两坡或四坡的屋顶,叫重檐歇山)“花岗石”说明圆柱砌成的材料。“黑色”说明大理石的颜色。“中央偏北处”是说明中山石像的位置,“端坐平视”是说明中山石像的姿势和眼神,“栩栩如生”是说明中山石像的高度艺术性。

板书设计:略

下载巍巍中山陵导学教案[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巍巍中山陵导学教案[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

    篇一: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 《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 《巍巍中山陵》是一篇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

    《巍巍中山陵》教案_1(合集五篇)

    《巍巍中山陵》教案 教学目标:一、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二、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三、体会准确、简明、生动的说......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

    授课时间:2003年3月12日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二、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三、体会准确、简明、生动......

    《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600字

    在上《巍巍中山陵》这一课的时候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是,按照传统的方法,通过几个问题连结,虽然也是用的模式,有小组合作,有交流评价。但是由于我对于学生的控制痕迹太......

    12《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共5篇)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能从“十五字”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2)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学习文章是如何......

    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篇(写写帮推荐)

    一、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常常容易读错,请你先注音,然后再逐个查字典,看看自己有没有读准。 纤细气氛机械城犹潜蛇 凹穴牌坊分外隐约参错 二、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要注意书写......

    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知识点整理(共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知识点整理 、如何理解题目。【1、体现陵园的特点,巍巍2、说明建筑群气势宏大3、表明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是的文眼。】 2、为什么中山陵......

    巍巍井冈 教案

    巍巍井冈 教案 课前交流: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去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去看一看。 在江西西南部有一座传奇的山脉,这里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会师的地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