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共5篇)

时间:2019-05-13 00:0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第一篇:12《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能从“十五字”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2)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3)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4)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2.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合作探讨文章的重点难点,采用自主研究和全班交流的方法,理解建筑物的特征和语言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的了解,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教学设想:

1.重点:理清说明时采用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

2.难点: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相得益彰。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你知道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呢?(每至此日,人们会准备一些花圈和纸钱等去坟上祭拜祖先和已逝的亲人,因此这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你能用一句诗来形容清明节的情景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与其他节日相比,清明是唯一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节日。今天恰巧是清明,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日子特有的沉重心情来悼念一个人。他既不是我们的亲人,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但是他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情缅怀,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曾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造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说到这里,你们肯定猜出知道他是谁了吧?(孙中山)对,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他死后所埋葬的陵墓就叫做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一位名叫刘叙杰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山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把握内容

1.《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脑海中应自然浮现出说明文学习的“十五字”方法,有谁能为我们回忆一下?(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那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能为十五字找到相应的答案吗? 明确:明对象——中山陵;抓特征——巍巍(高大);理顺序——空间顺序;找方法——列数字等;品语言——准确、生动。

2.过渡:从上面五个方面,我们对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了解,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些皮毛,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陵园深处。

三.从设计方案的择优,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假设一下,如果请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那么你在设计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贝聿铭的设计为参考)

参考:地理环境(中国人对身后事非常重视,要选一个风水宝地)、设计应符合人物身份、要考虑资金预算等

2.我们同学还挺有当设计师的潜力的,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其实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40余份入选,其中最后只有一个方案被选中,它就是吕彦直的设计方案。请大家各自朗读课文的第4段,想想这些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为什么最后只有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

①交流:可用原话回答,鼓励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要点如下有注重和谐协调;弘扬民族文化;追求形神兼备等。

②吕彦直的设计凭借这些优势而入选了,但设计方案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建造。课文中简单的介绍了陵园的建造情况,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一生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数字)提问: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些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的?

参考: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用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以及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四.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过渡:那么,这样一座巍巍的建筑,到底建筑在什么地方呢?(古都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第一小节里有交代)。但大家知道孙中山是哪里人?(广东香山人)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也就是人死之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明确:因为这是孙中山的遗愿(内部原因);

2.那么,钟山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看看你能找到钟山吸引孙中山之处吗?

交流: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等

3.说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谁能为老师解答一下疑惑?

明确:一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二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整体上对文章了解了一番,通过对设计方案和地理位置的选择这两个角度,初步理解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除了这些内容,文章还有哪些部分也能或明或暗地表现这一特征呢?留给大家思考,我们下节课一起探讨。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主,让学生回忆“巍巍”的含义和作者是如何写出中山陵“巍巍”特征的,再由上节课的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从中山陵的组成部分,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过渡:从中山陵的设计方案、建造过程和地理位置,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看一看中山陵的“庐山真面目”,看看它本身是不是真的那么“巍巍”。

2.文章正式介绍中山陵建筑群体的是哪些段落呢?(从第5~11小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

3.请大家阅读第5和第6小节,了解一下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和总平面图。

思考三个问题:(1)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2)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3)既然文章第7~11小节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小节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

交流:(1)三处风景区连为一体;(2)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也体现勒令孙中山的精神万年长存;(3)使读者对中山陵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也表现了设计者的思想。

4.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怀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哪些地方可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呢?

交流:直接用数字体现中山陵的高大;“博爱”“天下为公”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雕像和卧像等。

5.小结:至此,我们从三个角度:设计方案的择优、地理环境的选择、陵园布局的组成等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从三个方面:用钟山的雄伟衬托,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从陵墓的主人介绍。

三.阅读第6~11段,理清说明顺序

1.刚才,我们匆匆的游览了一下中山陵,对里面的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放慢脚步,细细地欣赏一番,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山陵由南北两区组成,南区包括石牌坊和墓道;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和墓室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哪个小节里提到的?(第六小节)那么这一节与其他小节是什么关系呢?(总分)

2.请对照着课文,边阅读边完成课后的图表,并思考两个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如果请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这幅平面图介绍清楚吗?



3.学生自主完成图表,并交流:

(1)说明顺序: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

(2)讲解: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四.精段赏析,体会语言特色

1.知识介绍: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语言通常有两大特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生动形象。根据这两种语言特色,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平实说明;一是生动说明。平实说明就是用一些平淡朴实的语言进行说明,而生动说明就是用一些形象优美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

2.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采用生动说明的语段,读一读,想想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①各自朗读交流,找出描写生动之笔 ②在朗读中品味描写的精彩之处 ③感受精彩描写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

用课后探究一为起点,总结文章作为说明文的优秀之处,并鼓励学生向墓主孙中山致 以崇高的敬意,牢记伟人的训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以此自勉。

第二篇:《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阳城五中

刘芳萍

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生字新词。

2、自主设疑探究学习课文内容。

3、为相应的“景点”,配上解说词。

4、仿写课文,学会抓住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

5、感受孙中山伟大的人格和不朽的精神。

(注:目标2、3、4定位重点选修目标,小组课前自主重点选择其中一个,围绕所定目标重点准备。)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导语设计:

草长莺飞,百花竞放,“又是一年春好处”。大家都纷纷走出户外,观光旅游,亲近自然,享受阳光,放飞心情。然而我们的旅游另有特色:刚刚瞻仰了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感受了百年来人民英雄为革命为国家付出的一份沉甸甸的厚重;今天,我们又来到“巍巍中山陵”,去缅怀伟大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慈祥的面容、博大的胸怀、崇高的理想、不朽的精神。

教师板题。

二、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和方法:

熟读课文。

1、积累识记生字词。

2、各小组在重点选修目标中选定。

3、教师依次呈现针对2、3、4目标的三个“知识超市”。教师讲解三个“知识超市”的内容和有关活动方法。

投影:

①知识超市(1)——获取“解说能力” 路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图片,结合课后平面图,为相应的“景点”设计解说词,解说词要符合课文内容,要有一定的创意。组长负责组合,排练解说,在展示课上展示。

②知识超市(2)——获取“解读能力”

路径提示:假如你当老师,怎样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请你针对课文内容、思想、写法提出相应的“有价值”问题,以走进作者,走进人物,解读课文。(请注意:问题一定要出自我心我口,绝不照搬问题提问题。)活动方法: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并研讨解决,组长负责汇总,最后模拟“作者答记者问” 的形式展示。

③知识超市(3)——获取“写作能力”

路径提示:在观察阳城五中校园的基础上,仿写这篇课文,以“

五中”为题写一片说明文。

活动方式:小组里选出精彩片段或“问题片段”。在课堂上朗读展示,可以是作者朗读,也可以其他同学代读,还要进行点评。组长负责展示的连贯性。

四、各小组精读课文,积极准备,为下一节班级展示课努力。教师了解学生状况,进行必要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投影呈现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生字新词。

2、自主设疑探究学习课文内容。

3、为相应的“景点”,配上解说词。

4、仿写课文,学会抓住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

5、感受孙中山伟大的人格和不朽的精神。

(注:目标2、3、4定位重点选修目标,小组课前自主重点选择其中一个,围绕所定目标重点准备。)

二、听写生字。

1、各小组抽一个人到黑板上写。

2、教师读,学生写。

叱咤风云 chì zhà

南麓 lù

断垣颓壁

yuán 丘岗坡陀 tuó 巉岩 chán

嵯峨

cuó

é

淳朴 chún

灵柩

jiù

莽苍

mǎng

深邃 suì

3、订正错字。

三、学生展示。教师做点评和点拨。

教师:又是一节快乐的语文课,我们将在这里尽情汲取知识的甘露,成长的营养,让我们走进《巍巍中山陵》这篇课文,走进“知识的超市”,体验“生命的狂欢”——

投影活动过程的展示方法及评定办法。

全班六个大组。我们把三个“知识超市”定为三个活动板块,每一个活动板块有两个小组竞赛展示。

1、展示组大胆展示,每组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同时,不参加现在展示的同学要认真观看,做好记录,展示完毕就是点评环节,请积极参与点评。每个板块展示完毕后进行点评,点评时间不超过2分钟。

2、展示的两个组分出优胜组,小组加5分。

点评1人次小组加1分。点评好的(公正客观,有理有据)加2分。

3、三大板块评出若干个展示之星,为小组加3分。

(一)走进“知识超市一”的同学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解说进程为学生投影相应的图片。

然后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二)走进“知识超市二”的同学展示: 学生以模拟“答记者问”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点评 教师点评:

投影“教师点拨”幻灯片: 让学生明确:

1、提问题可以从课文结构、内容、思想感情、写作这四方面展开。

2、从标题入手,提纲挈领,便于把握全文。

3、内容方面如果比较复杂,可以提出梳理内容的问题。(比如:某段写了什么?从哪几方面写?)

4、揣摩作者写作的用意。可以提出:某段写作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这样写是为什么或有什么好处。阅读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抒发这些思想感情是想告诉读者什么?——这里就把握主旨方面的问题

5、关于写法,可以考虑文章的顺序;为了表现主题,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文章的语言有哪些值得称道之处?

6、本文是说明文,写法上要注意文体特征。

对课文内容的梳理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题目解读“巍巍”。“巍巍”是中山陵的总特征,文章处处体现这两个字:从中山陵的巍峨高大衬托“巍巍”;从确凿的数据说明“巍巍”;从建筑的刻字体现“巍巍”。“巍巍”是指建筑的雄伟高大,又指孙中山的人格伟大精神不朽。

(三)走进“知识超市三”的同学展示。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重点指导:

注意首先要说明学校的总平面布局,使读者对学校有个总印象;方位词要表述准确;抓住重点建筑介绍,不必面面俱到。

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参观的不仅仅是一群建筑,更是一种令人敬仰的精神和建筑后面的文化。相信我们的旅游绝不俗套:因为大家的目光因为仰视,而不再短浅;大家的内心因为沉思,而增添了一份厚重!感谢作者,感谢编者,感谢语文,感谢大家的精彩展示!

下课。

第三篇: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

篇一: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

《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

《巍巍中山陵》是一篇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孙中山>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由远及近按方位顺序描写和说明;叙述特征突出,角度多变;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文笔优美,描写生动””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抓住文体进行。于是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指出中山陵的建筑名称,理出空间顺序,能说出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2.、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3.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及其表达出的庄严的气氛和永垂不朽的精神,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从这三点出发,我感觉教学效果很好。篇二:巍巍中山陵教案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教 学 反 思1、2、3、4、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篇三:巍巍中山陵 教案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巍巍中山陵》 主备人:孙迎春 审核人:徐清远 日期:2013.03.21 教学目标:

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从 “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3.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4.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教学重难点: 1.从 “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目标定向

同学们,清明节快要到了,你知道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呢?(每至此日,人们会准备一些花圈和纸钱等去坟上祭拜祖先和已逝的亲人,因此这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你能用一句诗来形容清明节的情景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与其他节日相比,清明是唯一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节日。今天让我们怀着沉重心情来悼念一个人。他既不是我们的亲人,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但是他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情缅怀,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曾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造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说到这里,你们肯定猜出他是谁了吧?(孙中山)对,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他死后所埋葬的陵墓就叫做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一位名叫刘叙杰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山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板书课题)

目标定向:

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从 “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二、预习检测

嵯峨(cuó’é)断垣(yuán)颓壁 草莽(m?ng)灵柩(jiù)竣(jùn)工 丘岗坡陀(tuó)深邃(suì)石牌坊(fāng)南麓(lù)入殓(liàn)釉(yòu)彩 门楣(méi)龟趺(fū)津梁(liáng)纤(xiān)细 参差(cēn’cī)穹隆(qióng’lóng)巉(chán)岩

三、合作探究

1.《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可以采用说明文学习的“十五字”方法,即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那么通过预习,你能为十五字找到相应的答案吗?

明确:明对象——中山陵;抓特征——巍巍(高大);理顺序——空间顺序;找方法——列数字等;品语言——准确、生动。

2.过渡:从上面五个方面,我们对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了解,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些皮毛,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陵园深处。看看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陵园“巍巍”特征的。

(1)从设计方案的择优,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a.假设一下,如果请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那么你在设计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贝聿铭的设计为参考)

参考:地理环境(中国人对身后事非常重视,要选一个风水宝地)、设计应符合人物身份、要考虑资金预算等 b.我们同学还挺有当设计师的潜力的,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其实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40余份入选,其中最后只有一个方案被选中,它就是吕彦直的设计方案。请大家各自朗读课文的第4段,想想这些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为什么最后只有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

c.交流:可用原话回答,鼓励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要点如下有注重和谐协调;弘扬民族文化;追求形神兼备等。

d.吕彦直的设计凭借这些优势而入选了,但设计方案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建造。课文中简单的介绍了陵园的建造情况,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一生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数字)提问: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些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的?

参考: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用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以及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a.过渡:那么,这样一座巍巍的建筑,到底建筑在什么地方呢?(古都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第一小节里有交代)。但大家知道孙中山是哪里人?(广东香山人)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也就是人死之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明确:因为这是孙中山的遗愿(内部原因);

b.那么,钟山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看看你能找到钟山吸引孙中山之处吗?

交流: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等

c.说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谁能为老师解答一下疑惑?

明确:

一、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

二、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四、个性展示

请在文中至少找出两处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五、整合提升

这节课我们从两个角度:设计方案的择优和地理环境的选择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山陵()的特征。它有两层含义:

六、检测反馈

完成《提分教练》第一至四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 “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3.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教学重难点: 1.从 “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目标定向

二、复习检测

嵯峨(cuó’é)断垣(yuán)颓壁 草莽(m?ng)灵柩(jiù)竣(jùn)工 丘岗坡陀(tuó)深邃(suì)石牌坊(fāng)南麓(lù)入殓(liàn)釉(yòu)彩 门楣(méi)龟趺(fū)津梁(liáng)纤(xiān)细 参差(cēn’cī)穹隆(qióng’lóng)巉(chán)岩

三、合作探究 1.从中山陵的组成部分,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过渡:从中山陵的设计方案、建造过程和地理位置,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看一看中山陵的“庐山真面目”,看看它本身是不是真的那么“巍巍”。

(2)文章正式介绍中山陵建筑群体的是哪些段落呢?(从第5~11小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

(3)请大家阅读第5和第6小节,了解一下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和总平面图。

思考三个问题:a.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b.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c.既然文章第7~11小节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小节还要总

写陵园平面布局?

交流:a.三处风景区连为一体;b.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也体现了孙中山的精神万年长存;c.使读者对中山陵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也表现了设计者的思想。

2.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怀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哪些地方可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呢?

交流:直接用数字体现中山陵的高大;“博爱”“天下为公”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雕像和卧像等。

3.阅读第6~11段,理清说明顺序

(1)刚才,我们匆匆的游览了一下中山陵,对里面的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放慢脚步,细细地欣赏一番,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山陵由南北两区组成,南区包括石牌坊和墓道;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和墓室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哪个小节里提到的?(第六小节)那么这一节与其他小节是什么关系呢?(总分)

(2)请对照着课文,边阅读边完成课后的图表,并思考两个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如果请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这幅平面图介绍清楚吗?

(3)学生自主完成图表,并交流:

a.说明顺序: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

b.讲解: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四、个性展示

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语言通常有两大特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生动形象。根据这两种语言特色,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平实说明;一是生动说明。平实说明就是用一些平淡朴实的语言进行说明,而生动说明就是用一些形象优美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采用生动说明的语段,读一读,想想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五、整合提升

至此,我们从三个角度:设计方案的择优、地理环境的选择、陵园布局的组成等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山陵___ 的特征。它有两层含义:

六、检测反馈

完成《提分教练》第五至八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四: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2013届中考语文《巍巍中山陵》复习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2013届九年级中考复习语文《巍巍中山陵》

教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计 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课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突出重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先后及空间位置的变化来介绍对象的方法,能根据课文内容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

3、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

文内容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教学难点:说明顺序的理解

课题 巍巍中山陵

月 日 总计

1方法——列数据

2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征。

3所包含的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言。教学难点:

的景仰之情。课时数:2 篇五: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

姓名: 李琨

“活动式”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活动式”教学设计

1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伟大的品格和不朽

2.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教学重点: 根据课授课时间 年 课时

教学目的:、体会文中的说明、体会文中准确、、理解“巍巍”中说明方法和说明语无处不在的对先生【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革命先的精神。

了解中山陵的体会本文准确

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

4.领悟中山陵建筑中蕴含的华夏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

和不朽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活动

学生按学习小组,选择完成下列任务(可一组多选):

1.“走近孙中山”:搜集、整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制作ppt准备课堂上演示,播放时间1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大家敬慕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了解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进一步理解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博爱”“天下为公”的思想。2“中山陵面面观”:搜集、整理中山陵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均可,尤其欢迎游览过中山陵的同学将自己或家人亲自拍摄的风景照、纪念照贡献出来与大家共享,并制作ppt准备在课堂上展示,播放时间也在1分钟左右。

3.“美文美读”:为朗诵课文寻找合适的配乐,并做好朗诵准备。

二.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近孙中山 增加积累

“走近孙中山小组”播放有关孙中山的ppt图文资料。

师:认识这个人吗?

(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

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

师: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以贝聿铭的设计为参考)

教师及时点评,强调其中有价值的信息。

活动二:观赏风景 表达感受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请“中山陵面面观”小组播放有关中山陵的ppt风景图片资料,然后请大家说说“观后感“。若是学生游览过中山陵,可请其结合亲身感受来谈。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主观感受(“雄伟”为主),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与课文学习紧密相关的亮点,及时点拨、引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活动三:整体感知 提炼中心

紧接上一个活动环节,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师:看看作者抓住中山陵的什么特征来说明中山陵的建筑风格的?看谁的“火眼金睛”特别厉害,发现的又快又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教师巡查)教师要激发、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快速找出全文说明的特征——巍巍。

(教师及时点拨)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

师:中山陵的象征标志是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规模雄伟,巍巍高大均可)。课文是怎样表现的?(找出其中有关语句。)

师:钟山的地形、环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

(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师: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联系《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

生: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主要见课文第二节)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注重和谐协调),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弘扬民族精神),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追求形神兼备)。

师: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作业: 根据课文对中山陵各部分建筑的描写,画出示意图。

第二课时

活动四.读文填表 理清顺序

图,并读课文5—11自然段标明各部分名称。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学生出示所画示意

第四篇:《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

授课时间:2003年3月12日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二、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体会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课文是怎样说明中山陵的建筑特征的?

二、教学难点;

课文在说明中山陵的雄伟的特征时,为什么要详细描绘中山陵的地理环境?

三、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学习、教师点拨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课文,学会提出问题和根据课文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外自学:(学生按常规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将生字词找出来并各抄写4遍

2、就文章的语言、结构、思想主题以及表现方法等提出两个问题。

二、课内学习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谁到过南京去旅游吗?如果有那是一定要到中山陵去参观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瞻仰先生丰功伟绩的地方,也是游览观光的好去处。如果没有游览过,今天我们就随着刘叙杰一同去参观中山陵。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解决生字词

2、根据课文自己理解课后练习。

3、学生质疑

(教师巡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要求学生订正错误)

(三)师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用)

1、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第2段用了一半多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环境、优美景色?

2、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的设计方案有哪些特点?

3、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对形成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有何作用?

4、文章第7至11段既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5、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平实。为什么第9段写平台所见景色却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手法?

6、本文写陵园建筑,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襟怀和不朽业绩外,哪些地方还用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

(四)课堂学习总结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说明中山陵的特征

2、说明的时候采用什么顺序:空间顺序(行踪)

3、其他

(五)课内练习

《基础训练》21页

(六)课外作业

1、语文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决定。

2、查阅有关孙中山的资料,进一步理解他的高尚人格和不朽精神。

板书设计:

地理环境

设计

巍巍中山陵 南北中轴对称 烘托安详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

总 三区名胜相连

特点 大面积绿化 衬托、表现高尚人格和不朽精神

分南北两区

分 南

第五篇:《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600字

在上《巍巍中山陵》这一课的时候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是,按照传统的方法,通过几个问题连结,虽然也是用的模式,有小组合作,有交流评价。但是由于我对于学生的控制痕迹太重,整个课堂有点枯燥,学生虽是一贯地积极,但是在听的学生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心不在焉。学生的回答被我限定在了一定的范围。比如:在讲“文中有哪些地方从中山陵建筑本身直接表现它“巍巍”的特征的?”学生的答案好多都不是建筑本身直接表现的,而是通过一些侧面的说明孙中山的精神。我上课的时候总要强调是“建筑的本身直接”这几个字。但是上完之后我发现,那些间接表现的内容对文本的解读也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讲解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在无形中让学生忽视这些文本中的信息。

于是,在上另一个班的时候,我调整了策略。我想“巍巍中山陵”中的巍巍是本文最重要的要写出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我就问学生巍巍是谁的特征?学生第一反应是中山陵,在我等待过后,我的学生开始认为是孙中山了。我就让他们分别找哪里体现中山陵的巍巍,哪里体现孙中山的巍巍。在交流中,帮他们区分直接和间接。我觉得这节课才上出了味道。《巍巍中山陵》也可以不那么枯燥了。

在上这课的时候,还有一得,就是让我感觉到了提问方式的重要性。我在讲孙中山为什么选择钟山作为墓地的问题时,没有说明要从文中找答案。然后有一个学生就说南京对孙中山而言十分重要,我认为他的回答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脱离了文本。但是我当时太急了,说他的回答是错误的,后来课后我想想他说的也有道理,于是课后找到了他,和他又进行了交流。

下载12《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巍巍中山陵导学案

    巍巍中山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 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

    《巍巍中山陵》练习1

    巍巍中山陵·课后练习基础题1.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 山脉(A.mài B.mò)崖峭(A.yá B.yé) 中轴(A.zhóu B.zhú)灵柩(A.jiù B.qū) 穹隆(A.qióng B.qiōng) 纤细(A.qiān B.xiān) 参错(A.cēn B.c......

    第12课巍巍中山陵

    十二 巍巍中山陵 刘叙杰 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革命尚未成功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说明。 2.学习准......

    《巍巍中山陵》教案_1(合集五篇)

    《巍巍中山陵》教案 教学目标:一、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二、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三、体会准确、简明、生动的说......

    初中语文《巍巍中山陵》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教学重点、难点:了解......

    巍巍中山陵导学教案[大全五篇]

    【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特点。2. 揣摩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学习重、难点】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知识点整理(共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知识点整理 、如何理解题目。【1、体现陵园的特点,巍巍2、说明建筑群气势宏大3、表明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是的文眼。】 2、为什么中山陵......

    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篇(写写帮推荐)

    一、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常常容易读错,请你先注音,然后再逐个查字典,看看自己有没有读准。 纤细气氛机械城犹潜蛇 凹穴牌坊分外隐约参错 二、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要注意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