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前的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2:2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山陵前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山陵前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中山陵前的教学反思

我对《中山陵前》这一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历史的基础上正确了解历史,知道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伟大历史功绩,了解革命先辈为探索祖国的独立、富强之路,不畏强暴,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理想。

具体来说,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动手: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报刊、网站,收集有关背景史料和当时社会境况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他们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资料的同时,以师生互动的形式重组知识点,使之学得更扎实。

2、动情: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感受当时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社会境况。

3、动嘴:让学生讲史料故事,小辩论“辛亥革命成功与否”,让学生正确了解历史,培养学生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第二篇: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

篇一: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

《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

《巍巍中山陵》是一篇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孙中山>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由远及近按方位顺序描写和说明;叙述特征突出,角度多变;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文笔优美,描写生动””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抓住文体进行。于是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指出中山陵的建筑名称,理出空间顺序,能说出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2.、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3.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及其表达出的庄严的气氛和永垂不朽的精神,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从这三点出发,我感觉教学效果很好。篇二:巍巍中山陵教案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教 学 反 思1、2、3、4、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篇三:巍巍中山陵 教案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巍巍中山陵》 主备人:孙迎春 审核人:徐清远 日期:2013.03.21 教学目标:

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从 “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3.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4.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教学重难点: 1.从 “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目标定向

同学们,清明节快要到了,你知道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呢?(每至此日,人们会准备一些花圈和纸钱等去坟上祭拜祖先和已逝的亲人,因此这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你能用一句诗来形容清明节的情景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与其他节日相比,清明是唯一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节日。今天让我们怀着沉重心情来悼念一个人。他既不是我们的亲人,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但是他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情缅怀,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曾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造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说到这里,你们肯定猜出他是谁了吧?(孙中山)对,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他死后所埋葬的陵墓就叫做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一位名叫刘叙杰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山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板书课题)

目标定向:

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从 “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二、预习检测

嵯峨(cuó’é)断垣(yuán)颓壁 草莽(m?ng)灵柩(jiù)竣(jùn)工 丘岗坡陀(tuó)深邃(suì)石牌坊(fāng)南麓(lù)入殓(liàn)釉(yòu)彩 门楣(méi)龟趺(fū)津梁(liáng)纤(xiān)细 参差(cēn’cī)穹隆(qióng’lóng)巉(chán)岩

三、合作探究

1.《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可以采用说明文学习的“十五字”方法,即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那么通过预习,你能为十五字找到相应的答案吗?

明确:明对象——中山陵;抓特征——巍巍(高大);理顺序——空间顺序;找方法——列数字等;品语言——准确、生动。

2.过渡:从上面五个方面,我们对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了解,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些皮毛,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陵园深处。看看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陵园“巍巍”特征的。

(1)从设计方案的择优,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a.假设一下,如果请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那么你在设计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贝聿铭的设计为参考)

参考:地理环境(中国人对身后事非常重视,要选一个风水宝地)、设计应符合人物身份、要考虑资金预算等 b.我们同学还挺有当设计师的潜力的,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其实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40余份入选,其中最后只有一个方案被选中,它就是吕彦直的设计方案。请大家各自朗读课文的第4段,想想这些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为什么最后只有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

c.交流:可用原话回答,鼓励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要点如下有注重和谐协调;弘扬民族文化;追求形神兼备等。

d.吕彦直的设计凭借这些优势而入选了,但设计方案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建造。课文中简单的介绍了陵园的建造情况,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一生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数字)提问: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些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的?

参考: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用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以及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a.过渡:那么,这样一座巍巍的建筑,到底建筑在什么地方呢?(古都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第一小节里有交代)。但大家知道孙中山是哪里人?(广东香山人)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也就是人死之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明确:因为这是孙中山的遗愿(内部原因);

b.那么,钟山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看看你能找到钟山吸引孙中山之处吗?

交流: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等

c.说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谁能为老师解答一下疑惑?

明确:

一、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

二、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四、个性展示

请在文中至少找出两处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五、整合提升

这节课我们从两个角度:设计方案的择优和地理环境的选择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山陵()的特征。它有两层含义:

六、检测反馈

完成《提分教练》第一至四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 “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3.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教学重难点: 1.从 “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目标定向

二、复习检测

嵯峨(cuó’é)断垣(yuán)颓壁 草莽(m?ng)灵柩(jiù)竣(jùn)工 丘岗坡陀(tuó)深邃(suì)石牌坊(fāng)南麓(lù)入殓(liàn)釉(yòu)彩 门楣(méi)龟趺(fū)津梁(liáng)纤(xiān)细 参差(cēn’cī)穹隆(qióng’lóng)巉(chán)岩

三、合作探究 1.从中山陵的组成部分,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过渡:从中山陵的设计方案、建造过程和地理位置,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看一看中山陵的“庐山真面目”,看看它本身是不是真的那么“巍巍”。

(2)文章正式介绍中山陵建筑群体的是哪些段落呢?(从第5~11小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

(3)请大家阅读第5和第6小节,了解一下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和总平面图。

思考三个问题:a.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b.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c.既然文章第7~11小节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小节还要总

写陵园平面布局?

交流:a.三处风景区连为一体;b.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也体现了孙中山的精神万年长存;c.使读者对中山陵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也表现了设计者的思想。

2.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怀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哪些地方可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呢?

交流:直接用数字体现中山陵的高大;“博爱”“天下为公”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雕像和卧像等。

3.阅读第6~11段,理清说明顺序

(1)刚才,我们匆匆的游览了一下中山陵,对里面的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放慢脚步,细细地欣赏一番,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山陵由南北两区组成,南区包括石牌坊和墓道;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和墓室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哪个小节里提到的?(第六小节)那么这一节与其他小节是什么关系呢?(总分)

(2)请对照着课文,边阅读边完成课后的图表,并思考两个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如果请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这幅平面图介绍清楚吗?

(3)学生自主完成图表,并交流:

a.说明顺序: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

b.讲解: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四、个性展示

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语言通常有两大特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生动形象。根据这两种语言特色,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平实说明;一是生动说明。平实说明就是用一些平淡朴实的语言进行说明,而生动说明就是用一些形象优美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采用生动说明的语段,读一读,想想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五、整合提升

至此,我们从三个角度:设计方案的择优、地理环境的选择、陵园布局的组成等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山陵___ 的特征。它有两层含义:

六、检测反馈

完成《提分教练》第五至八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四: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2013届中考语文《巍巍中山陵》复习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2013届九年级中考复习语文《巍巍中山陵》

教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计 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课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突出重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先后及空间位置的变化来介绍对象的方法,能根据课文内容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

3、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

文内容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教学难点:说明顺序的理解

课题 巍巍中山陵

月 日 总计

1方法——列数据

2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征。

3所包含的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言。教学难点:

的景仰之情。课时数:2 篇五: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

姓名: 李琨

“活动式”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活动式”教学设计

1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伟大的品格和不朽

2.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教学重点: 根据课授课时间 年 课时

教学目的:、体会文中的说明、体会文中准确、、理解“巍巍”中说明方法和说明语无处不在的对先生【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革命先的精神。

了解中山陵的体会本文准确

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

4.领悟中山陵建筑中蕴含的华夏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

和不朽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活动

学生按学习小组,选择完成下列任务(可一组多选):

1.“走近孙中山”:搜集、整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制作ppt准备课堂上演示,播放时间1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大家敬慕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了解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进一步理解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博爱”“天下为公”的思想。2“中山陵面面观”:搜集、整理中山陵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均可,尤其欢迎游览过中山陵的同学将自己或家人亲自拍摄的风景照、纪念照贡献出来与大家共享,并制作ppt准备在课堂上展示,播放时间也在1分钟左右。

3.“美文美读”:为朗诵课文寻找合适的配乐,并做好朗诵准备。

二.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近孙中山 增加积累

“走近孙中山小组”播放有关孙中山的ppt图文资料。

师:认识这个人吗?

(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

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

师: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以贝聿铭的设计为参考)

教师及时点评,强调其中有价值的信息。

活动二:观赏风景 表达感受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请“中山陵面面观”小组播放有关中山陵的ppt风景图片资料,然后请大家说说“观后感“。若是学生游览过中山陵,可请其结合亲身感受来谈。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主观感受(“雄伟”为主),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与课文学习紧密相关的亮点,及时点拨、引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活动三:整体感知 提炼中心

紧接上一个活动环节,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师:看看作者抓住中山陵的什么特征来说明中山陵的建筑风格的?看谁的“火眼金睛”特别厉害,发现的又快又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教师巡查)教师要激发、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快速找出全文说明的特征——巍巍。

(教师及时点拨)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

师:中山陵的象征标志是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规模雄伟,巍巍高大均可)。课文是怎样表现的?(找出其中有关语句。)

师:钟山的地形、环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

(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师: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联系《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

生: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主要见课文第二节)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注重和谐协调),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弘扬民族精神),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追求形神兼备)。

师: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作业: 根据课文对中山陵各部分建筑的描写,画出示意图。

第二课时

活动四.读文填表 理清顺序

图,并读课文5—11自然段标明各部分名称。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学生出示所画示意

第三篇:中山陵前的追忆教学设计

山美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2.《中山陵前的追忆》 龙泉镇满贡小学 纪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第4条的要求编写。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了解孙中山及其他仁人志士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历程,感觉中国人民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进行的不懈努力,认识中国民主革命斗争的曲折与艰难,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刻苦学习、立志成都、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革命斗争的艰难,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克服的勇气。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知识目标

(1)了解中山陵。

(2)探究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

(3)知道其他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事迹。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以中山陵为切入点,通过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以及辛亥革命后期孙中山继续为革命做出的努力,体现出革命道路的艰难。在学习艰难的革命道路的同时,一方面要突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例或数字,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危险性。许多仁人志士,如: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的斗争,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等等,为了救国救民,纷纷投身革命、献身革命,值得后人尊敬和怀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中山陵的资料片(2)中山陵的整体结构图(3)孙中山的个人资料、及领导的革命斗争

学生准备:(1)孙中山的资料。(2)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中山陵资料片及图片,引导课题

1.教师谈话: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朝代和政权在今天的南京建都,更有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那里。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坐落于此,供人们永远瞻仰。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预设:喜欢

2.出示课件,中山陵资料片和图片。

3、教师:观看了中山陵的资料片,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想知道中山陵的来历。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中山陵的资料片和图片,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1、教师:大家对孙中山有什么了解?(学生汇报交流关于孙中山的基本情况)教师补充孙中山的资料

2、教师:孙中山为了救国救民走上了一条艰辛的革命之路,并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搜集的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事例和故事。具体要求是:

(1)汇报时,要讲明自己搜集资料的来源。

(2)个人汇报后,小组内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汇总。(3)每组推选两名代表在班内发言。

3、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在班内交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或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或作补充说明。

4、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辛亥革命的部分影视图文资料。

5、教师:了解了孙中山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你有什么感受吗?你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

预设:革命先辈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英勇不屈、视死如归。

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危难

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搜集到的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事例的讨论和教师的相关补充,让学生体会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知道革命的艰难和危难以及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明白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拓展延伸

教师谈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他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之前,还有一些仁人志士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也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们都是谁?他们又是怎样前仆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的?希望大家课下通过上网、看书、访问等方式去搜集资料。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搜集辛亥革命前仁人志士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事例,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四、谈话导入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认识孙中山,知道了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挽救中国而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和英勇的斗争。那么,辛亥革命前,还有哪些仁人志士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呢?让我们交流一下吧!

五、合作探究

1、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把学生搜集的资料分为几部分,板书: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等,便于学生围绕几个方面去汇报交流。

3、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及时进行补充、解释和纠正。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六、说一说

1、教师谈话:(1)从这些为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先辈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2)大家汇报交流的英雄人物中,你最佩服哪一个?为什么?(3)作为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学生,我们应该为国家的富强和文明做些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七、拓展延伸

1、教师启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大家都有了很多收获。课下你们还想继续了解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确定课后研究题目。教学反思

第四篇:《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600字

在上《巍巍中山陵》这一课的时候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是,按照传统的方法,通过几个问题连结,虽然也是用的模式,有小组合作,有交流评价。但是由于我对于学生的控制痕迹太重,整个课堂有点枯燥,学生虽是一贯地积极,但是在听的学生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心不在焉。学生的回答被我限定在了一定的范围。比如:在讲“文中有哪些地方从中山陵建筑本身直接表现它“巍巍”的特征的?”学生的答案好多都不是建筑本身直接表现的,而是通过一些侧面的说明孙中山的精神。我上课的时候总要强调是“建筑的本身直接”这几个字。但是上完之后我发现,那些间接表现的内容对文本的解读也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讲解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在无形中让学生忽视这些文本中的信息。

于是,在上另一个班的时候,我调整了策略。我想“巍巍中山陵”中的巍巍是本文最重要的要写出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我就问学生巍巍是谁的特征?学生第一反应是中山陵,在我等待过后,我的学生开始认为是孙中山了。我就让他们分别找哪里体现中山陵的巍巍,哪里体现孙中山的巍巍。在交流中,帮他们区分直接和间接。我觉得这节课才上出了味道。《巍巍中山陵》也可以不那么枯燥了。

在上这课的时候,还有一得,就是让我感觉到了提问方式的重要性。我在讲孙中山为什么选择钟山作为墓地的问题时,没有说明要从文中找答案。然后有一个学生就说南京对孙中山而言十分重要,我认为他的回答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脱离了文本。但是我当时太急了,说他的回答是错误的,后来课后我想想他说的也有道理,于是课后找到了他,和他又进行了交流。

第五篇:前鼻韵母教学反思

在上拼音第14课un、ün这一课时,这两个前鼻韵母长得非常像,区分他们的读音是一个难点。

在让孩子们观察得出它们样子的区别是两点之后,我又让学生们自己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这两个韵母宝宝?有的说温度温度un、un、un,其中一个小朋友说:“云上两点ün、ün、ün”,非常有创意,我大力表扬送她两个积极发言章。接着我趁热打铁,又讲述了un其实是“uen”的简写,这样一来就能很清楚地分辨这两个韵母。

一年级的孩子们词汇量也很不错,有些词老师可能都会一时想不起来,比如在用yun四声调组词时,我们分南北组玩“爬楼梯”的游戏,孩子的积极性立马调动起来,特别是在用yun的第三声组词,我只想到“允许”,有个孩子组出“陨石”,我大力称赞她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相信学生,适当引导,与学生们良性互动,相信学生们会给我一个又一个惊喜!

下载中山陵前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山陵前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山陵介绍

    中山陵讲解词 中山陵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坡。中山陵坐北朝南,前临平川,背靠青山,其建筑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墓室建......

    十一 中山陵

    十一、中山陵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六朝古都南京!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x,有多年驾驶经验的司机王师傅在,大家可以放心、安心的随我游览。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景点是中山陵。......

    中山陵随想

    中山陵考察报告 10月21日,我们去参观了中山陵,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孙中山——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中本名孙文,字逸仙。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

    中山陵计划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团总支 ——社团部文学社有中山陵计划书 以“培养兴趣、吸取知识、开阔视野、交流心声、发挥才能”为宗旨,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

    中山陵解说

    旅客朋友门,马上我们就要来到南京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中山陵风景区。中山陵位于 南京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 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陵墓动......

    中山陵游记

    商女已去百千年,奉安弹痕亦铜锈 -----探中山陵有有感 “古来江宁风烟迷,秦淮灯船又红楼”,南京这个六朝旧都从来不乏风流,但又有多少不是“雨打风吹去”?所以那些繁华和曾经繁华......

    前抛实心球教学反思

    前抛实心球教学反思 李占军 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是近几年初三体育中考选项之一。在投掷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仅靠手臂的力量投掷,是一个非常普遍而又较难解......

    前抛实心球教学反思

    前抛实心球教学反思 前抛实心球教学反思1 总体来说本节前抛实心球的体育课上的比较成功,课堂上教师能合理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只是适时指导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