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游记

时间:2019-05-12 15:2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山陵游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山陵游记》。

第一篇:中山陵游记

商女已去百千年,奉安弹痕亦铜锈

-----探中山陵有有感

“古来江宁风烟迷,秦淮灯船又红楼”,南京这个六朝旧都从来不乏风流,但又有多少不是“雨打风吹去”?所以那些繁华和曾经繁华的地方我多不留念,让我流连的是那些给人精神以充能的地方,中山陵便是这样的地方。这不,最近我又去了一趟中山陵,这应该是第三次,第一次是去告诉孙先生我来南京了,第二次则是11年国庆祭陵,而这次…….没有想好的理由。

按照以往,为了表达敬意在苜蓿园站下来我就我改为步行,同时也享受下陵园路的两排梧桐树荫。时间是早上8点多,漫步在静谧的陵园路上我不禁想起第一次走在这条路上感受到的震撼:

高大的梧桐如同护卫般把整条路紧紧围住,前方葱葱然后面绿茫茫,隔绝喧嚣与尘埃,阳光微微漏进来,轻轻洒落在树叶上和我身上。路上行人寥寥,偶尔碰到上山晨练的老人和沙沙扫地的环卫工人。听得最多的还是那若虚若实,若远若近的鸟语。这些小生灵的漫谈有如精灵语私,亦如仙子谈凡。我深深折服于这样的景象,走在其间仿佛自己已化作一片落叶,融入其中。低调随和,肃穆却不乏亲和,让我想到了父亲,确实这里长眠着我们的国父。不像北京皇陵那样处处渗出专制极权的森森威严和强权下卑屈的迎合,也没有西安那漫漫黄土和雄壮兵马俑现陪衬着的帝国失落之意,这里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沁心之清风。两年洗练,如今景色依旧,同样此时此刻占满大脑的想法也未变:如果我死后能葬在这里,守卫中山陵的宁静,那一生奋斗也有所值,荣辱沉浮也无谓。文章写到这里时我不禁苦苦一笑,两年后离开南京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了,可能真的是生后事。

伴着幽静环境,一路上我想着很多,我的大脑不想一刻减速。滞胀、私有化、政改,„„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人物、言论一一浮现,思考开来才发现线索千千万万。就着这样的思考我不知不觉就到了陵门前,“天下为公”四个大金字印入眼帘,那是孙先生的笔迹。对于孙先生个人的历史我了解不多,但这个我知道他确实践行了,一生呕心沥血,为了共和连总统位置都能让,无论其成败与功过,其心为民为民主,无私致公。封建思想统治我们几千年,其思想深入我们的骨髓,融进我们血液,甚至已成为我们民族特性的一部分,要完全跳出这个臼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一百多年前的孙先生就有如此坚定的民主共和意识不愧为伟人。

继续往前走到祭堂外,我在这里打住,没有再往前的心思。我第一次来到这里首先注意的是两旁的奉安铜鼎,看到了侵华日军留下的弹痕,那是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国耻实迹,愤怒说不上,更多的是叹息,叹息以前的破碎山河。但这次我只顾盯着三道拱门上的“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两年时间,“攘外”和“安内”竟然如此转变。

写到这里是应该提起孙中山的思想,对于孙中山的思想我没有深入研究,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当年关于“民智”的辩论。一百多年前,清王朝覆灭之际,梁启超和孙中山之间爆发了一场论战:是革命还是立宪,但无论是革命还是立宪,双方的前提都是一致的,即“民智未开”。一百多年前先行者在讨论,现在我们也在讨论,我不由得感慨民族复兴道路之艰辛。当时先行者认为国民奴性重,没有民主意识和思维,所以孙先生设计了“军政、训政、宪政”三步来建国。莫说清末,就是49年建国时国民思想中的封建成分也非大。记得小学课文张天民的《开国大典》里这么一幕:毛主席的九叔带着老乡进京探他,众乡亲见到他一下子后不知所措,“山羊胡子(即九叔,笔者注)掸掸衣服,迈出方步,准备下跪”小学时佩服毛主席的伟大,现在回想起来好笑当时之愚昧。经过建国六十多年来的洗礼,我们的民智又开化到了什么阶段?我认为我们是在不断进步的,从建国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尽管曲曲折折,但我们在不断打破惯性思维,突破落后思想,民主意识一步步融合进我们的灵魂中。建国,我们接受了新的制度,抛下了落后的封建思想,思想得到整体性的提升;文革,我们卸下了盲从、极端,恢复人性和理性,深重的劫难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民主、平等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我们得到了多元化和兼容共存,我们接触到各种在外国得到验证的体制,借鉴的同时我们也有了反思。而现在,我们在延续和深化反思的同时,开始尝试革新。如今在强大的物质基础的依托下,各种思潮如火山喷发,论战此起彼伏,思想正呈现出新一轮解放迹象,这个解放主要内容是深化反思至突破到革新。其首要表现为近几年来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和深入发掘,以此对正规历史进行各种突破,实现历史观的革新。我一直认为统一的历史观是一个国家稳定的主要基础,在统一的历史观下众志成城,民族向心力和国家凝聚力空前强大,这样国家运作效率极高。但是这种统一的历史观不能建立在欺骗和隐瞒的基础上,真相总浮出水面的那一天,这将导致毁灭性的思想混乱。其次,统一的历史观也不是静止的,统一的历史观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阐释出新的内容,如果落后于时代,那么它将分化,被替代。我们现在以上两者兼有之,统一的历史观处于分化中,这意味着其中酝酿着新思想,新解放,也是所谓民智的新一轮开化。

反过来思考我们从各种思潮激烈争夺地盘也可以看出国家在思想控制上的瓦解。这种瓦解我认为主要有这样的因素:一是随着教育的普及特别是高等教育,我们足够规模的人接触到了足够规模的知识,这个规模足以对社会产广泛影响而国家则根本不可能遏制这种规模的影响,这可理解为;二是新的信息传播平台的出现,即互联网,互联网使传统的控制手段失效并且相较以往的信息传播平台难以控制,正如当年报纸的流行一样,让思想有了更广泛深入传播的途径;第三,西方的思想再次传入,西方思想的再次传入使我们不再受限于单一思想,我们有了相对于官方思想优越的其他选择。第四,改革开放后的国家思想控制相对放松也是重要因素,一方面文革的巨大震荡不得不使国家放松控制,另一方面当时民众更关心的是经济,如不全力发展经济无异于倒施逆行。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物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全民性的觉醒,是民智的新一轮开化。

这样子来看私有化,那可以看到这个观点不是凭空突然冒出来的,也不是所谓的“和平演变”。他它是有基础的,这次爆发是矛盾酝酿的结果,民智开化到新一阶段的结果。我们可以翻翻国企几年来有多少丑闻?我们也可以翻到关于国企压制民营的新闻逐渐多起来,这是基础。而另一方面,从一开始的揭露社会黑暗面,到现在对于制度利弊的讨论以及制度设计萌芽的产生,这是民智的不断开化。再转到政改,这是温总理在今年的总理新闻发布会时说的。他提到重庆,直言不讳说那是文革遗风。我们知道重庆和广东是我们改革的实验田,现在重庆被说为有文革倾向,其震撼可想而知。这反映出了我国改革已陷入困境,利益获得者已力量强大,不想往前,内部斗争激烈。反过来说,给改革造成巨大阻力的利益获得者如此惧怕改革不正反映出他们获得利益的非法性?那又是什么样的制度能让他们获得能左右国家的利益?
把私有化、政改联系到我们处于滞胀的经济,我感觉到有两部分人要“改”。在经济困局日益加深,非体制改革越来越不奏效的情况下,那部分已经赚得盆满钵溢的人倒想“改”,像苏联那样;另一部分人在同样形势下,痛恨利益分配不公,要求“改”以重新制定利益规则、分配财富。当然中间还有一批人观望的人,小有获利,既想获得更多,又怕失去现在的。掐架的主要是前两部分人,但对于私有化这两部分人想法都是一致的,一个想卷钱跑,一个想推倒重来。急的是中间的那些人,他们想跑跑不了,想重新洗牌却又放不下。

“商女已去百千年,奉安弹痕亦铜锈”站在山上面对这中山陵392级台阶,我想说的是我们处在历史转折阶段。当年孙中山在万马齐暗的中国敢于振臂一呼,走天下之先,直面清专制,后勇当重任,创建共和,开辟中国新景象,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实为伟人。当然孙的时代与我们不同,那时的武装革命现在是低级的革命方式,现在政治、经济革命是高级革命。我深相信我们有足够的智慧使我们摆脱当前的困境,避免流血,不像苏联,再次回复正常轨道。

金陵王气沉已久,阴霾连绵潇潇雨。古来江宁风烟迷,秦淮灯船又红楼。商女已逝百千年,奉安弹痕亦铜锈。

第二篇:中山陵游记作文专题

中山陵游记作文

俗话说,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中山陵的墓址是伟大的革命家——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枢,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中山陵中最著名的景点就要数博爱坊了。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现在正是暑假,炎热的气息扑面而来。可是去中山陵游玩的人还是很多。这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瞻仰,也充分表明了:中山陵真是古城南京的一座代表性建筑啊!

第三篇:南京中山陵游记

南京中山陵游记

天空下着毛毛细雨,让人的心情也蒙上了一层薄雾。我们一行人结伴来到了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紫金山中茅山南麓,1929年建成。这个我们伟大的国家开创者孙中山的陵墓。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遗体暂存于香山碧云寺。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安葬于中山陵。每年都有很多人前来瞻仰,为这个伟人献上自己的一份敬爱。

这是一个红色旅游景区。尽管天上下着雨,也没能阻挡前来参观的人们的脚步,到处都盛开着伞花,人们带着虔诚的心情来看望在这里长眠的伟大的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还记得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那一个为人民着想的先生,那一位创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革命家。“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这正体现了中山陵对孙中山一生事迹的诠释!

从陵园广场拾级而上,“博爱”、“天下为公”、“浩气长存”、“民族、民权、民生”……一路仰望先生的胸怀和理想,我们无不佩服这一爱国之人的赤子之心。据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副处长说过:上面的几个词把孙中山先生一生倡导的精神浓缩地反映出来,是其留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据我了解,先生对“博爱”有关的最早提出,是为爱国华侨邓萌南先生资助革命,勋绩国家而题写的横匾,而先生的一生都是对“博爱”的最完美的诠释,他用“博爱”精神激励这战争时代的革命战士,和平年代的每一个中国人!而南京对外的

城市名片也是“博爱之都”,表达了南京“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我们一行人积极讨论着先生的丰功伟绩,将陵园的每处肃穆、壮观定格在脑海。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最后一个台阶,就是第392级台阶。石阶的最高处便是当年举行奉安大典主祭仪的地方祭堂。祭堂正中是孙中山先生的坐像,着长袍马褂,双腿并拢,膝上摊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像是在为后人勾画着美好的蓝图。祭堂后有木门两重,里面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铜棺盛殓。出于对先生的敬仰之情,我们都只在门外向孙中三先生的坐像鞠躬致礼,在心中默默感谢先生为中国人民所付出的努力。还有一些谒陵者向先生敬献花篮,缅怀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

俯瞰脚下,同伴说,如果从高处往下看,陵园平面呈警钟形平卧在绿绒毯中,气势雄伟。陵园的全部建筑都是用白色花岗石和钢筋水泥建筑,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庄严雄伟。

可是我不禁有一个疑问,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为何要从香山运送到南京呢?同伴告诉我,南京是先生记忆的凝结,人生意义的象征和对未来的寄托。先生临终前嘱咐要葬于紫金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其遗嘱中还提到:“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各需继续努力,争取最后的胜利!”这是一个爱国之人垂死前的最后发自肺腑之言!我们可以深思,是什么力量让他有如此的力气说出那些话?是什么精神支撑他只身战斗到最后?是那熊熊燃烧的爱过之火,是那为百姓着想的博爱情怀,是那为人民负责的胸怀……

在中山陵里,我们还看到了几个气势雄伟的大词,生动翔实地再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一生,“少年壮志”、“奔走革命”、“创建革命”、“讨袁护法”、“新的征程”、“巨星陨落”。先生一生的革命生涯,领导的那一场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时代大门。若不是他引发的这场革命,又怎么会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覆灭?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立作出了不可腐朽的贡献,又岂是我们能够说的完道的尽的呢?

回顾《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我又再次想到了那些残忍的画面,看到了那一张张无助的脸和他们身后面目狰狞的凶残的杀手,听到了那轰隆隆的飞机轰炸声,那一声声无力的求救声……这次没有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接受这些真实存在的历史,这些真切发生过的故事,这些受过苦难的同胞……我们都是胆小的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却不能勇敢地直面惨痛的场面,这是我们的懦弱!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无疑弥漫着更沉重肃穆的气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曾经想过,如何去做一个爱国之人,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个爱国之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可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问题岂是我们这些初入大学的学生所能解决的了的呢?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提升个人修养,做一个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大学生,为中国的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很简单,为他人让个座,也是在营造社会和谐气氛!

国家是小国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我们身为中国新一代的青

年就应该立志做一个赤子,但我想这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已!以博爱之心,做人民之子!

第四篇:关于中山陵的游记

南京中山陵

服装学院 韩焕 091410125 去年国庆节我和几个同学跟团一起去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南京中山陵,在到达中山陵之前,有一段很长的马路,道路两边种满了参天大树,树荫可以把阳光全遮住,抵挡了夏季的酷热,据导游介绍,此地的平均气温比南京市区要低2到3度。走过这段马路,到达中山陵,远处崇山峻岭,爬上去之后俯瞰下面,台阶被遮挡,看到的一片平坦的大地,真是佩服设计者的匠心。两排种的高大的梧桐树,看起来跟南京市区里面的那些梧桐一样,蕴含着南京的那些岁月桑沧里的历史。当看到这个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这个建于灵水之上的十分壮观的陵墓时,我为此感到十分震撼。它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这边感觉像是南京市所规划的一块历史参观园区,包含着许多值得去观览的历史文化。印象最深的是中山陵上面写着孙中山先生的民权、民族、民生三大主义,让我们瞬间就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而且它的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时刻吸引着你我。

中山陵是在1926年1月动工兴建的,我们都知道它是中国近代十分伟大的政治家、以及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并在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是我们国家首批5A级景区。在孙中山逝世后,南京民国政府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并为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最后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也有称:警世钟)式图案荣获首奖。“钟”含有警示之意,象征了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贡献。吕彦直的方案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并以此在紫金山选址建造中山陵。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这一切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当我们刚从入口处进入时,我们看到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做工十分精致的花岗石牌坊,上面有中山先生亲自手书书写的“博爱”两个金色大字。石坊后是大约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我们沿着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主要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我们知道,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往里走便看到大祭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最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孙中山纪念堂,纪念堂中间是一个用汉白玉做成的孙中山先生雕像,所有敬谒(ye)的人在庄严的气氛中绕着雕像慢慢地走了一圈,然后从侧门轻轻地走出纪念堂。站在陵前高台上,就能看出整座中山陵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居高临下,把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有这么开阔的视野,让人的心胸也宽阔了许多。我想,孙中山先生生前所创下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后人会建造规模宏大的陵墓来纪念他。一路光看的时候,我们听到那些很有经验的导游说当我们从空中俯瞰时候,中山陵似是一座平卧的“自凸由钟”造型,而且中山先生的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暗喻“警世钟”,告诫那些权欲熏心的政凸客:天下为公,不可为私;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些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这一次旅游一路爬到最高处还是蛮累的但很有意义很充实,我们那天去的时候人特别多,几乎是人挤人地一路爬上去的,我看到红色的、黄色的以及白色的帽子的旅行团一个接着一个,从高处往下面看到像是蚂蚁成群似的网上爬得人群。上面也卖有许多的小玩意以及很多很有当地特色并有着纪念意义的东西,所以在整个的旅程当中我们也感到很有乐趣。几乎在每一个建筑的前面我们都拍照留念了,以此纪念这次完美的旅程。同时自己对这一次很有意义的旅程也有很多发至内心的心得体会,我感受到了当时孙中山先生的那种驱除鞑虏,振兴中华抱负,以及天下为公的伟大想法,他的那种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精神振奋着我们每一个人,他那“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以及以国家之本,在于人民的关怀民心的胸腹在我们内心如同一鸣清醒,我们的心志由此沸腾。他是近代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虽然岁月无痕,但他的正气永驻。

第五篇:中山陵计划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团总支

——社团部文学社有中山陵计划书

以“培养兴趣、吸取知识、开阔视野、交流心声、发挥才能”为宗旨,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致力于把伊之梦文学社办成真正培养同学们能力的社团。让梦翱翔,放飞梦想

一.活动目的:1.加深我们文学社各会员之间的交流

2.了解中华民族的近代史

3.缅怀孙中山先生

二.活动时间:2011年5月7日至5月8日

三.活动地点:中山陵风景区以及附近的景点包括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陵门,流徽榭,美龄宫,行健亭,仰止亭,议政亭,音乐台,永丰社等

四.活动对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会社团部文学社所有会员

五.活动宗旨:激扬青春,回味历史,缅怀先烈

六.活动宣传:通过张贴海报进行宣传,并且通知各班班委,让所有人都了解本

次活动

七.活动准备:提前租校车,沟通好时间,地点,总人数等具体情况

七.活动流程:1.5月7日早上八点,大家一起在一食堂前集合,共同乘坐校车

2.由于时间关系,大家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游览不同的景点,3.大家约定好时间地点在某地集合,共同离开。

八.活动结案:大家回来后写一篇观后感,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团总支 社团部

文学社

2011年5月4日

下载中山陵游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山陵游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欢迎词+中山陵

    南京市中文考生的现场考试景点(9个):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雨花台、中华门、总统府(中轴线+西线)、总统府(中轴线+东线)、夫子庙(夫子庙+学宫)、夫子庙(夫子庙+贡院) 双手递上准考证......

    中山陵导游词

    中 山 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A级景区,位于紫金山麓的中山陵。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孙先生出生于1866年广......

    中山陵导游词(本站推荐)

    中山陵 概述 各位游客,中山陵景区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小茅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5A级景区。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讲解 各位朋友:下面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景点是中山陵。 【孙中山生平】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词 景点概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坐北朝南......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 各位游客,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有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有去中山陵,可以说年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来到了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她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中山陵无疑......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 景点概况:(2分30秒) 各位团友,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京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是南京民国时期的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