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山陵介绍
中山陵讲解词
中山陵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坡。中山陵坐北朝南,前临平川,背靠青山,其建筑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墓室建在海拔158米的山顶最高处,比旁边明孝陵所处的位置高出90多米;从牌坊到墓道,高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显得十分雄伟壮丽。
【孙中山生平—安葬紫金山的夙愿—陵墓设计者吕彦直】
孙中山生平:
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在他带领下,推翻了 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他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
1912年1月l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逝世。生前孙中山十分喜欢紫金山。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回长眠此山的想法。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将他的墓建在了紫金山。
中山陵介绍:
中山陵。于1926年1月15日动工,历时三年多,孙先生的遗体是 1929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各位游客:进入中山陵,首先来到的是陵前的广场。广场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虽然不很大,但却为陵墓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势。请大家留意,我们脚下的这片广场呈半月形,是“钟”的下缘。四周苍松挺立,树大荫浓,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大家再看,广场南面的高台上,矗立着的是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
广场南面那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八角形石台上的紫铜宝鼎,高4.25米,腹径1.21米,重约5000公斤,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这尊鼎铸于 1933年秋,是广州中山大学师生和校长戴季陶捐赠的、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还刻有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叫孝经鼎。
【博爱访—墓道—陵墓正门—碑亭—条堂—墓室—孙中山遗体安葬经过】
各位游客:由广场拾级而上就是墓道。在墓道的人口处,大家请看:这座冲天而立的花岗岩牌坊,高12米,宽17.3米,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 “博爱”二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这座牌坊建于1930年,采用花岗岩仿木结构,建筑格局为四揽三闭门冲天式。牌坊,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寝的人口处,用来歌功颂德,至此朝拜者必须下马步行。我们眼前的这座牌坊上所镌刻的“博爱”两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迹,也是他生前的座右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
经过牌坊,就到墓道。整条墓道长480多米,分为三道:中道宽12米,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二道各党4.2米,柏油路面。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道常用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其中的雪松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走完墓道,我们便来到了陵墓的正门。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楼花铜门。陵门平面为长方形,高16.5米,宽27 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屋檐为单层歇山式(歇山式建筑是我国古代第二等级的建筑屋顶式样)。门楣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表达了孙先生毕生的奋斗目标和所追求的理想。
陵门之后,是一座方形的碑亭,边长12米,高约17米,全部用花岗岩建成。亭中这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碑的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大字。字为颜体,道劲有力。谭延闿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是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孙中山曾经当过临时政府大总统,并没有担任过政府总理,为何碑文称他为“总理”而不称为“总统”呢?当时段棋瑞政府虽然明令国葬孙中山,但实际上举行的是党葬,孙中山在国民党内的职务是总理。再看碑的背面,没有题写任何文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撰写墓志铭,可花了两年时间碑文内容也没能定下来。大家都认为像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其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评述的,于是就决定不写铭文。游客们:这座碑亭四面各有一个拱门,北侧的拱门下设有石栏,我们在此可凭栏远眺中山陵祭堂的雄姿,也可摄影留念。
出了碑亭,循着层层石阶到祭堂前平台,共有八段石阶,共290级,每段石阶上都有一块平台。平台上还陈列着一些纪念品,丰富了石阶的景观内容。石阶两旁种满了各种终年常青的树木,有松柏、枫树、石铺、海棠等。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这里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这是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请大家仔细看西侧的那只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据说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第十层平台,这是陵墓的最高处,海拔158米。让我们环顾一下平台四周,这座平台东西宽162米,南北进深38 米,祭堂就位于平台的正中。到了这里,我想问一下,哪位游客能说出刚才我们一共走过了几级石阶?对了,从广场到祭堂总共有392级石阶。设计者为避免单调,将这392级石阶分为十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有大小十个平台。朝下看,不见台阶,只见平台。如果从下往上看,那么就只见到台阶,不见平台了。或许有的游客要问:这392级台阶的数字是否巧合?不是!而是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现在我们来到了祭堂前,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的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用花岗岩砌成。祭堂的三拱门婚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还有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4个金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人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有0.8米,四隐八现,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 12个月,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个季节。大西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宽 2.1米,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1930年雕成后从治国巴黎运到中山陵,总造价150万法郎。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再现了辛亥革命后,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场面。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另一幅是“讨袁护国”,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
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墓门分为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婚上刻有“浩气长存”横额,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第二道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篆字。门开启时,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看见。
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室内圆形,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用妃色人造石贴面。墓室的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墓壁上装有目光灯,顶上装有8个反光镜;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墓室的中央是安葬孙中山灵棕的大理石矿,直径约4.3米,石矿深1.6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墓护正中的长方形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卧像身穿中山装,神态宁静,面容慈祥,如同生前安睡一样,令人肃然起敬。这是捷克雕塑家高浓按孙中山遗体的形象而创作的。
讲到这里,大家最关心的一定是孙先生的遗体是否仍在中山陵,事实上,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了磨难。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1929年6月1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各位游客:中山陵的主体建筑就介绍到这里,有兴趣的游客还可到祭堂外墓堡公园内去看一下《中山陵建设史料图片展》,以便更多地了解中山陵建设的情况。参观完毕后,请大家准时到停车场上车,继续游览下一个景点。谢谢各位!
第二篇:介绍中山陵的英语作文
The Sun Yat-sen Mausoleum is Sun Yat-sen's tomb.Sun Yat-sen is China's great statesman.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Nanjing xiaomao mountain east of China's Jiangsu Province.As a famous
March 12, 1925, Dr.Sun Yat-sen died in Beijing, in accordance to his wishes in his lifetime, he was buried in Zhongshan.His coffin was suspended on Biyunsi in xiangshan, beijing.People decided to build his tomb in Nanjing Zhongshan.It spent about three years to build from 1926 to 1929.The Sun Yat-sen Mausoleum sits north to south, covering an area of 800 million square meters, of which the Great Hall of the festival palace-building simulation, have three arches.Doorway has a banner inscribed with “nation, civil rights, and the people's”.Dr.Sun Yat-sen wall engraved with the text of a handwritten “principles for national reconstruction”.Its main buildings are : the arch, coins, Mausoleum doors Pavilion, and the tomb of the Great Hall and other ceremonies.Seeing from the sky, The Sun Yat-sen Mausoleum is like a supine “freedom bell” in the Green delivered acrylic blankets and the statue is like a steeple with a semilunar roof arcs.At the top of the tomb there is a hemispherical dome roof, just like a round slipping bell.The tripod at the southern square(now the images of Dr.Sun Yat-sen)is the centre of the clock bell.“Ding” is the symbol of power in ancient times, the clock therefore has the meaning of “to arouse the people to build the Republic of China(1912-1949)”.Sun’s heroic vitality, as well as his gesture seem to delivere a speech that related to the destiny of the country.During the 30 years, Sun Yat-sen Mausoleum is constantly renovated, now the entire garden area has more than 3,000 hectares.Around the graveyard is full of dynamism and attractiveness.Sun Yat-sen Mausoleum is a Dr.Sun
Yat-sen's tomb who is our great revolutionary forerunner,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Nanjing Zijinshan Maoshan China.People who pay a visit to Nanjing, will not miss their chances to look at Sun Yat-sen Mausoleum with reverence.Although Dr.Sun Yat-sen died, his noble spirit will never perish, which is instead admired by the world people.
第三篇:中山陵计划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团总支
——社团部文学社有中山陵计划书
以“培养兴趣、吸取知识、开阔视野、交流心声、发挥才能”为宗旨,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致力于把伊之梦文学社办成真正培养同学们能力的社团。让梦翱翔,放飞梦想
一.活动目的:1.加深我们文学社各会员之间的交流
2.了解中华民族的近代史
3.缅怀孙中山先生
二.活动时间:2011年5月7日至5月8日
三.活动地点:中山陵风景区以及附近的景点包括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陵门,流徽榭,美龄宫,行健亭,仰止亭,议政亭,音乐台,永丰社等
四.活动对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会社团部文学社所有会员
五.活动宗旨:激扬青春,回味历史,缅怀先烈
六.活动宣传:通过张贴海报进行宣传,并且通知各班班委,让所有人都了解本
次活动
七.活动准备:提前租校车,沟通好时间,地点,总人数等具体情况
七.活动流程:1.5月7日早上八点,大家一起在一食堂前集合,共同乘坐校车
2.由于时间关系,大家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游览不同的景点,3.大家约定好时间地点在某地集合,共同离开。
八.活动结案:大家回来后写一篇观后感,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团总支 社团部
文学社
2011年5月4日
第四篇:欢迎词+中山陵
南京市中文考生的现场考试景点(9个):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雨花台、中华门、总统府(中轴线+西线)、总统府(中轴线+东线)、夫子庙(夫子庙+学宫)、夫子庙(夫子庙+贡院)
双手递上准考证和身份证,向后退,说“老师好,我抽的景点是(某某)景点”欢迎辞: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首先我代表青春旅行社欢迎大家到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来参观游玩,我是导游袁泱,大家可以叫我小袁,在我身边这位就是我们今天的司机李师傅,今天将由我和司机李师傅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能有这个机会我们感到十分的高兴,我们会尽全力做好导游服务,同时也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们预祝大家今天玩的愉快,游得开心!··在游程开始之时,我们提醒您几点注意事项,首先,请您注意好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在到景点需要下车参观游览的时候,请您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记好我们的车号、停车位置和上车时间。谢谢大家合作!
南京概况: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现在我们正向第一个游览景点()驶去,借此机会,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概况,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南京位于江苏省的西南部,地跨长江两岸,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下辖2县11区。
··各位游客,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古都,南京就是其中之一,从公元前472年范蠡在秦淮河畔建造越城开始,南京至今已有2470多年的建城历史,公元229年,东吴大帝孙权受诸葛亮“中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评语启发,将国都迁到了我们南京,这一年是南京建都的开始,距今有将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也都在南京定都,史称六朝。随后,又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也都将南京作为他们的国都,所以南京又有“十朝都会”的美誉。南京是中外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山水壮丽、四季分明、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物产丰富,并且十分重视绿化,南京还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水、陆、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东以钟山景区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以及”水上明珠”玄武湖;西以石城风景区为看点;难以著名的秦淮风光带为主打,实乃南京城的民俗风情荟萃之所;北以沿江风景区为主,包含了长江大桥、阅江楼、静海寺等景点;这四个景区绕南京一周,彼此之间互相联结,由明代城墙蜿蜒贯穿其中,交错形成了名扬中外的明城墙风光带。整个南京它是以山、水、城、林为风光特色的旅游城市。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说的就是我们南京。中山陵停车场
中山陵半月形广场 为何葬于南京?
各位游客,来到南京,如果不到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半个南京。中山陵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位于南京钟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香山,于1925年牺牲于北京,其一生都在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据说1912年四月初,先生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打猎,到此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说:“待他且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吾躯壳?尔”,在1925年临终前又曾经嘱咐过:“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为尊重先生遗愿,葬礼筹备处实地考察,由吕彦直主工修建了中山陵,1929年6月在此举行了奉安大典,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在的路就是通往中山陵的一条陵园路,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如南京一条绿长廊”,说得就是这条林荫路,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道路两旁种的是法国梧桐,枝繁叶茂,深吸一口气,你是否闻到大自然的味道呢?
那好,我们车已到达了(中山陵停车场),请各位带好照相机,您的随身贵重物品、旅游帽随我下车。我们在这里的游览大约1小时30分钟,请到时准点在车上集合,我们的车牌号码是苏A88888,请各位记住我们停车的位置,记住集合时间、地点。
··紫铜宝鼎:那好,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中山陵半月形广场),大家朝南看在这三层石阶上有一座三足双耳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径腹1.25米,这是1933年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师生和戴季陶捐赠的。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在鼎内竖有一六角型铜牌,这是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称为孝经鼎。
·博爱坊(四柱三门冲天式的石牌坊):·迎面,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四楹三阙门冲天式的石牌坊,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坊额正中有“博爱”两个字,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它原出自韩愈《原道》中“博爱之为仁”一语,而这两个字又是对孙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人们又习惯的称之为“博爱坊”。
墓道:穿过博爱坊我们就来到了墓道(长480,宽数十米),墓道两边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中山先生精神象桧柏一样万古长青。
·陵门(天下为公):·穿过墓道,我们就来到了陵门,正中横额上有“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完墓道,我们便来到了陵墓的正门。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楼花铜门。陵门平面为长方形,高16.5米,宽27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屋檐为单层歇山式(歇山式建筑是我国古代第二等级的建筑屋顶式样)。门楣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它最早出自于孔子的《礼记、礼运》一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意思是说国家政权并不是哪一家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最高理想和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碑亭(24个镏金大字):
··穿过陵门就来到了碑亭,亭中有一块高大的石碑(9米),上面刻有国民党的元老谭延凯先生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大字。(在碑的顶部还有一枚阴刻的国民党党徽,从这枚党徽和上面所刻的字可以看出,当年为孙先生举行的是党葬。)大家可以看到碑后面没有铭文:当初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写碑文,胡汉民、吴敬恒写传文,张静江撰记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孙先生的思想功绩是用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大家看到的形式
石阶(392层、290层、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出了碑亭,迎面的这些石阶层层叠叠,我们常说中山陵的台阶就像卢沟桥的狮子数也数不清,那么中山陵一共有多少层台阶呢?原来它自基至顶一共392层,我们迎面的这一段有290层,一共分为8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紫铜鼎(奉安大典):
··在平台上陈列着一对巨大的紫铜鼎,这是当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给中山陵园的,鼎身上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弹孔,这是1937年末日本侵略军进攻南京时留下的痕迹,它是为了提醒我们莫忘国耻。
青石狮子:
··在第五层平台上还陈列有一对青石狮子,这是福建著名的雕刻家蒋文子先生的杰作。左边这只狮子的右前腿也是被侵华日军的炮火击断的。石鼎:
··在第八层平台上陈列有一对石鼎,这是孙中山的长子孙科赠送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建筑叫祭堂,又称灵堂。它是一座中西合璧式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在门楣上有国民党的元老张静江先生手书的篆字“民族、民生、民权”。在门楣与屋檐之间还嵌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个金字。下面请各位随我进入祭堂参观。
祭堂(建筑特色):
··步入祭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孙中山先生坐像。坐像高4.6米,先生身穿长袍马褂,双脚并坐,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显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国著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石雕刻的。造价达150万法郎。坐像底座四侧,还刻有以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为内容的六幅浮雕,分别是“1.如抱赤子”、“2.出国宣传”、“3.商讨革命”、“4.国会授印”、“5.振聋发聩”、“6.讨袁护国”。坐像四周是12根黑色石柱,左右两侧墙壁上镌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祭堂内顶部是彩色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青天白日满地红”。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门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这四个字原是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墓题写的。
墓室(建筑、卧像、墓穴5米深处):
··经过祭堂我们就来到了墓室,墓室为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窿状,以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墓室的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矿,墓矿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卧像,这尊卧像是捷克雕刻家高琦按照孙中山先生安葬时遗体原样1:1雕刻的。孙中山的紫铜棺就安葬在卧像下5米深处,由钢筋混凝土密封,从来没有打开过。
设计呈“警钟型” ··整个中山陵墓庄严肃穆,精美雄劲,它是由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他设计的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寓含“警钟长鸣,唤起民众”之意,整个中山陵在继承了古代陵墓礼制建筑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将建筑艺术与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完全融合,相得益彰。
附属建筑:
··各位游客,中山陵的主题建筑,我就暂时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在它的周围还有藏经阁、音乐台、光华亭等纪念性建筑。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介绍了,那好,今天的中山陵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合作!
欢送辞:
··各位游客,在大家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之下,我们这次南京之行即将结束了。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不周到之处请您留下宝贵意见和建议。俗话说“相逢是缘分,分手是祝福”,我们在缘分中相识,在祝福中分手。我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各位!。
灵谷寺各位游客,接下来我们就要参观到的是灵谷寺了,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灵谷寺始建于南朝,是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在高僧宝志圆寂后,为之建立了一座有名的琉璃宝珠塔,其原址在现在的明孝陵处,由于朱元璋选中了其址来建陵,才迁北面是来到此的。在明代,灵谷寺也曾盛极一时,僧侣千余人,下辖包括栖霞寺、定林寺在内的12座下院,但在太平天国时期,在战火中付之一炬,仅存无梁殿了。1928年,北伐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寺旧址为阵亡烈士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把这里改名为灵谷公园。现在的灵谷寺是新建的,并且集寺庙、公墓、公园为一体,成为了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灵谷寺风景区,面前的水池叫放生池,又叫万工池。相传朱元璋见灵谷寺里有景而无水,遂征用上万军工掘池,栽种莲花,建成了这座万工池。池边有石刻佐证。
广场北面有一座大门: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原来刻有蒋介石所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墓”,现改为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手书的“灵谷胜境”。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大家知道哪一座是雄狮吗?对,这只爪子下面两只球的是雄狮,象征环宇一绕。这只爪不是小狮子的是母狮,象征“子嗣昌盛”:
进入红山门,我们走上了一条青石铺就的甬道两侧松柏参天,桂树浓郁。42级台阶上,是天王殿的原址,现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这座古牌楼是仿照北京十三陵入口牌楼形式建的:6柱5门11楼,牌坊的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是我国最大的排放之一。牌坊上刻有国名党的党徽,并有梅花图案,梅花中间横刻“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先生题写的。
大家知道牌坊前的这对石像是什么吗?它们叫貔貅。貔貅是传说中皇帝阵前猛兽,冲锋陷阵,一往无前,是陆军17军赠送的,用以象征国民革命军的能征善战的形象。
经过一道小径我们来到了一座古老建筑前,这就是著名的无量殿了。无量殿因为其供奉的是无量寿佛而得名,又因为整个建筑没有一根梁柱而著称。那么这样的建筑又是怎样建成的呢?有两种说法,一是用土夯成一个坡,然后在土上建造房屋,建成后将土挖掉;另一说法是用木架构造成一个拱形,然后在木架上修葺,完工后将木架拆掉。不管其是怎样建成的,都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大家请看,这里原先供奉的是无量寿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西方三圣的佛龛,上面的三个洞的光刚好站在像上,取意为佛光高照。现在这里已经是作陈放祭器用的祭坛,每座祭台都有一方石碑。请看:中碑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碑为“国歌”,右碑为“国父遗嘱”。三个洞也刚好用来采光。祭堂四周壁上,嵌有有110块太湖青石碑,镌刻阵亡将士姓名,全部碑文共165000字,祭堂修复竣工后,定名“正气堂”,下面我们绕家堂一周,参观一下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这里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蜡像,这些蜡像是依据当时的历史照片、资料,参照人物各种角度的镜头,按真人大小1:1制作的,共组成22组带有故事情节的动态画面,蜡像造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革命先驱叱咤风云的生动场面。
穿过无量殿,我们来到半圆形的花坛草坪前,中有一株巨大的桂花,人称“桂花王”,每年金秋时满树繁花,香气浓郁,现在花早已败了,确实可惜,不过大家可以拍照留念。正这个花园是一号墓,主要葬的是北伐战争中牺牲的将士。由于当时牺牲人数众多,于是采用了代表葬,就是通过抽签来安排葬在这里的烈士,共有大小墓?个。这里也是每年桂花节的主会场所在地。
绕过一号公墓,我们就到了松风阁,原来是“阵亡烈士革命纪念馆”,现在它已成了茶室和小卖部了。为了达到灵谷塔,我们得穿过松风阁。各位游客,前方就是灵谷塔了,灵古塔是目前南京地区最高的塔,高61米,共有9层。如果大家想一睹灵谷公园的全貌,就一定要登上这座造型优美的宝塔,灵谷塔内外?上?嵌满了大理石碑,并留下了许多名人字迹,大家在登塔时可以参观一下。
好了,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就去参观宝公塔宝志和尚舍利的搭,当时建塔耗资20万银两。后因朱元璋建明孝陵,将塔与寺一起迁往这里,改名叫灵谷塔。塔初建时为5层,可惜原塔早已毁尽。宝志和尚是南京栖霞东阳人,7岁出家,死于梁大监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宝公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碑上刻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所以称为“三绝碑”。但是原碑早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损坏殆尽,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是清乾隆年间法守和尚根据旧藏拓本摹刻的,志公殿前有两个明代遗物分别为飞来剪、双龙石。
大家一定很好奇,来到灵谷寺怎么不见寺庙呢?大家请随我来,绕过无量殿,就到了灵谷寺,是于右任题的寺匾,但却不能和明代的灵谷寺相比拟,只是同治年间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在龙王寺的旧址上所造建的龙神庙,民国时造公墓将无梁的佛像迁到这里,改为灵谷寺,规模小了很多。寺前的大照壁,上刻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表明了该寺与宝公的缘脉关系。大雄宝殿主供释迦摩尼像,出了灵谷寺,现在我们行走的这条路,名叫“琵琶街”。为什么叫琵琶街呢?相传,人们在此踏地能听到清脆的回声,击一下掌能听到与弹奏琴弦一样美妙的回音,这就是被称为灵谷人景之一的“空街应掌”。不信?您可试一下。但愿我的导游讲解也能给你们留下记忆的音符。除了刚刚我们看到的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景区内还有邓演达墓、谭延凯墓,八功德水等景观,请大家自由参观。
第五篇:中山陵导游词
中 山 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景区,位于紫金山麓的中山陵。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孙先生出生于1866年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年少时学习医学,早年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首次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后来,孙先生为求得南北和平,将大总统之职让于袁世凯,此后又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的风风雨雨;1924年底先生应冯玉祥将军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家大计,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在北京。
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择南京作为安葬之处,由我国青年设计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评为首奖。陵墓的设计呈“木铎”之状,含有警钟长鸣之意。1926年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三年多,耗资150万银元,陵墓主体部分在1929年春竣工,也就是在这一年的6月1日,国民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自奉安大典以来,孙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至今已有80多年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广场造型为半月形,绿化规整,气势开阔,在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那尊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一。它是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捐资建造,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这是中山大学的校训,也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军人必备的三大精神。鼎的上半部还有六角形的铜牌,上面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这座鼎又被称为孝经鼎。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坊额的正中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出自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为仁”。最广博的爱就是一种仁慈,在这里引申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孙先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两个字也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博爱坊向前是480米长的墓道,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雪松、荟柏、银杏和红枫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能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
穿过墓道,是一座单檐歇山式的建筑--陵门,为陵寝的入口。正中的横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的政权不是哪一家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也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最高理想和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在陵前广场上,四块草坪两两相对,修剪成圆球状的是大叶黄杨,两侧还有6棵日本友人赠送的千头松和一排银杏树。不同的树种,不同的形态,为整个陵区增添了庄重肃穆之感。
穿过陵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碑亭,为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亭中石碑高8.1米,上面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大字,碑的顶端还刻有一枚国民党党徽,由此可见为孙中山先生举行的是党葬。
从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从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共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其中第四层平台上,陈列着一对紫铜鼎,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有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孔。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是福建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在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青石鼎。
登上连绵的台阶,我们就来到了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为宫殿式结构,周围有西式堡垒衬托,两座华表拱卫。重檐歇山顶上覆盖着蓝色琉璃瓦,正中是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正门有三券拱门,在门楣上书有“民族,民权,民生”六个篆字。步入祭堂,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尊孙先生的坐像,这是由法国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的。先生身穿长袍马褂,双脚并坐,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睿智的目光凝视前方,神情沉思。坐像底坐的四周,还有六幅浮雕,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讨袁护国。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身从事革命活动的片断。左右两侧的护壁上有孙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所铺的国民党党党徽的图案。后壁的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门额上有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
墓室为半球型封闭建筑,异常坚固。顶部仍然是马赛克所铺国民党党徽的图案。墓室的中央,是个圆形的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有大理石栏杆。墓圹正中就是由捷克雕刻家高崎按照1:1的比例雕刻的汉白玉的孙先生卧像。孙先生的遗体就在这个卧像下面5米深的地方,已经长眠了整整80个年头了。在墓室后方现开辟墓包公园,展出了当年修建陵墓的一些图片资料,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当年,为先生举行的奉安大典是一个浩大隆重的典礼,为此,国民政府还专门修了一条从中山码头直通中山陵,全长15公里的奉安大道,在中山陵周围还建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孙中山纪念馆、藏经楼,音乐台,光华亭、行建亭、流徽榭等,它们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以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捐款修建而成,中山陵给人一种朴实、庄重的完美感。整个陵墓即融合古代陵墓的布局又吸取了大量西方的建筑艺术,是中国近代陵墓的精典之作。
中山陵就为您讲解到这,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