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 中山陵
十一、中山陵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六朝古都南京!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x,有多年驾驶经验的司机王师傅在,大家可以放心、安心的随我游览。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景点是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2000年,中山陵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级风景名胜区。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等地行医。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组织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因积劳成疾在北京逝世。
葬于紫金山是孙中山先生生前决定的。据说,孙先生在辞去总统职务的次日,与胡汉民等人到紫金山一带打猎,他环视周围地形,笑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孙中山先生临终前,他又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先生逝世后,为了尊重其遗愿,由孙中山葬事筹备处确定陵址,选定青年建筑师吕彦直的设计稿。吕彦直所设计的中山陵,平面为一木铎形,表示使“天下皆达道”及“木铎警世”之义。同时,吕彦直被聘为建筑师。遗憾的是,他因主持建造中山陵积劳成疾,于1929年3月18日患病去世。整个陵墓,既融合了中国古代陵墓的布局及建筑形式,保持了民族风格;又汲取了西方先进的建筑方法。中山陵建筑工程从1926年破土动工到1932年春完工,历时六年,共耗资220万银元。1926年,6月1日正午12时举行“奉安大典”,从此孙中山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当时,为迎接中山先生的灵柩,还修筑了一条“迎柩大道”,西起中山码头,东至现中山门,是南京市第一条柏油马路,还修筑了一条长3公里的陵园路,通往陵址。这条路是南京绿化的代表,道路的两侧种植了南京主要的行道树悬铃木。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中山陵的半月形广场,在广场的正南面有一座三层八角形平台,每层均围以石栏,在平台上有一尊三足双耳的紫铜宝鼎。这只鼎是1933年由戴季陶和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捐赠,鼎高4.25米,重达5吨,腹径达1.23米,鼎的腹部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另一面还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但遗憾的是文革时期被磨掉,鼎内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面有戴季陶母亲手书的《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名“孝经鼎”。
半月形广场的正中便是“博爱坊”,是一座四楹三楼檐的冲天式牌坊。建于1928年,高12米,宽17.3米,由四根大石柱和六个长横额相连,横额上覆蓝色琉璃瓦,牌坊上雕刻莲瓣云和古代建筑彩绘等图案。正中横额上有一块石匾,上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字。据说孙中山先生生前最爱将这两个送人。“博爱”一语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纵观他的一生,也正秉承了博爱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这两个字也成为他一生极好的概括和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为长480米,宽近40米的墓道,墓道分为左、中、右三道。中间墓道宽12米,两侧各为9米宽的草坪。其间种植了雪松、桧柏等长青树木,左右两边墓道各宽4.6米。中山陵既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精神,又具有独特的风格。墓道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庄严的感觉,以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了古代惯常的石人石兽,更好地表现了高洁长青的象征意义。
走过墓道,我们来到陵门前的水泥平台,这是中山陵的第二大广场,宽约70米。平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卫士室”,这是仿木结构由钢筋水泥制成,为硬山卷棚式琉璃瓦顶建筑。广场的正北方就是单檐歇山顶的陵门。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用福建花岗岩筑成,上覆蓝色琉璃瓦。陵门檐下的石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语出《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陵门前有一对3米高的石狮。
陵门之后就是碑亭,高17米,宽12米,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覆蓝色琉璃瓦顶,亭身用花岗岩砌成,亭中间立有一块用整块花岗岩刻成的石碑,碑文8.1米,碑身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 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二十四个颜体楷书大字。字为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所写,碑额上有阴刻的国民党党徽图案。这块碑的重要特点便是突出了“党葬”。
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大石阶,上三下五八段平台,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三民”为民族、民权、民生,“五权”为立法、司法、监察、行政和考试,八段平台共有290级台阶,如果从博爱坊算起,共有392级台阶,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在第五段平台上,大家能看到左右各有两个大铜鼎,鼎身上铸有“奉安大典”四个篆字,一路攀登,使人油然而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觉。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祭堂前的平台。北部和东西都是花岗岩拥壁,后面是草地,祭堂两旁还有一对华表,高达12.6米,为林森所赠。平台两侧各有一个石座,石座上各有一尊仿古石鼎,为孙科所赠。
祭堂是一座仿古代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屋顶为重檐歇山蓝色琉璃瓦顶,墙身全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在重檐中嵌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正气”直额,檐下祭堂正面开了三个拱门,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生”“民权”六个阳篆镏金大字,为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祭堂内有云南产的大理石铺地,四壁上部为人造石,下壁为黑色大理石,堂内左右前后排列着12根黑大理石柱。东西护壁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建国大纲》全文,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祭堂正中端坐着中山先生长袍马褂全身坐像,石像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成,高4.6米,由法国籍波兰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于1930年在法国巴黎制成,总造价150万法郎。石像基座四周有六幅反映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浮雕,南面一幅为“如抱赤子”,东面两幅为“出国宣传”“商讨革命”,西面两幅为“振聋发聩”“讨袁护国”,北面是“国会授印”。
祭堂与墓室两端相通,墓门分为两道,外门是两扇铜质大门,门楣上刻有“浩气长存”,取自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的题字;内门为单扇铜质门,门上刻有张静江所书“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墓室为天穹状半球形封闭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顶为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四壁是淡红色大理石,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墓室正中有一圆形大理石圹,直径3.9米,深1.6米,四周围以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由捷克雕塑家高祺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建。卧像下五米处就是墓穴。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放在中央楠木棺座上。
沿祭堂外广场西侧后壁有一边门,通向后花园。中为墓室宝顶,呈半球形。后墙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安全过程。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孙中山纪念馆及中山植物园,还有音乐台、光华亭、行健亭、流徽榭等等。它们大多是 1929年奉安大典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友人捐款修建而成。
各位游客我们此行的游览到此结束,谢谢!
第二篇:中山陵计划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团总支
——社团部文学社有中山陵计划书
以“培养兴趣、吸取知识、开阔视野、交流心声、发挥才能”为宗旨,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致力于把伊之梦文学社办成真正培养同学们能力的社团。让梦翱翔,放飞梦想
一.活动目的:1.加深我们文学社各会员之间的交流
2.了解中华民族的近代史
3.缅怀孙中山先生
二.活动时间:2011年5月7日至5月8日
三.活动地点:中山陵风景区以及附近的景点包括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陵门,流徽榭,美龄宫,行健亭,仰止亭,议政亭,音乐台,永丰社等
四.活动对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会社团部文学社所有会员
五.活动宗旨:激扬青春,回味历史,缅怀先烈
六.活动宣传:通过张贴海报进行宣传,并且通知各班班委,让所有人都了解本
次活动
七.活动准备:提前租校车,沟通好时间,地点,总人数等具体情况
七.活动流程:1.5月7日早上八点,大家一起在一食堂前集合,共同乘坐校车
2.由于时间关系,大家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游览不同的景点,3.大家约定好时间地点在某地集合,共同离开。
八.活动结案:大家回来后写一篇观后感,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团总支 社团部
文学社
2011年5月4日
第三篇:欢迎词+中山陵
南京市中文考生的现场考试景点(9个):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雨花台、中华门、总统府(中轴线+西线)、总统府(中轴线+东线)、夫子庙(夫子庙+学宫)、夫子庙(夫子庙+贡院)
双手递上准考证和身份证,向后退,说“老师好,我抽的景点是(某某)景点”欢迎辞: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首先我代表青春旅行社欢迎大家到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来参观游玩,我是导游袁泱,大家可以叫我小袁,在我身边这位就是我们今天的司机李师傅,今天将由我和司机李师傅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能有这个机会我们感到十分的高兴,我们会尽全力做好导游服务,同时也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们预祝大家今天玩的愉快,游得开心!··在游程开始之时,我们提醒您几点注意事项,首先,请您注意好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在到景点需要下车参观游览的时候,请您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记好我们的车号、停车位置和上车时间。谢谢大家合作!
南京概况: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现在我们正向第一个游览景点()驶去,借此机会,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概况,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南京位于江苏省的西南部,地跨长江两岸,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下辖2县11区。
··各位游客,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古都,南京就是其中之一,从公元前472年范蠡在秦淮河畔建造越城开始,南京至今已有2470多年的建城历史,公元229年,东吴大帝孙权受诸葛亮“中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评语启发,将国都迁到了我们南京,这一年是南京建都的开始,距今有将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也都在南京定都,史称六朝。随后,又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也都将南京作为他们的国都,所以南京又有“十朝都会”的美誉。南京是中外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山水壮丽、四季分明、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物产丰富,并且十分重视绿化,南京还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水、陆、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东以钟山景区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以及”水上明珠”玄武湖;西以石城风景区为看点;难以著名的秦淮风光带为主打,实乃南京城的民俗风情荟萃之所;北以沿江风景区为主,包含了长江大桥、阅江楼、静海寺等景点;这四个景区绕南京一周,彼此之间互相联结,由明代城墙蜿蜒贯穿其中,交错形成了名扬中外的明城墙风光带。整个南京它是以山、水、城、林为风光特色的旅游城市。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说的就是我们南京。中山陵停车场
中山陵半月形广场 为何葬于南京?
各位游客,来到南京,如果不到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半个南京。中山陵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位于南京钟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香山,于1925年牺牲于北京,其一生都在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据说1912年四月初,先生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打猎,到此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说:“待他且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吾躯壳?尔”,在1925年临终前又曾经嘱咐过:“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为尊重先生遗愿,葬礼筹备处实地考察,由吕彦直主工修建了中山陵,1929年6月在此举行了奉安大典,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在的路就是通往中山陵的一条陵园路,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如南京一条绿长廊”,说得就是这条林荫路,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道路两旁种的是法国梧桐,枝繁叶茂,深吸一口气,你是否闻到大自然的味道呢?
那好,我们车已到达了(中山陵停车场),请各位带好照相机,您的随身贵重物品、旅游帽随我下车。我们在这里的游览大约1小时30分钟,请到时准点在车上集合,我们的车牌号码是苏A88888,请各位记住我们停车的位置,记住集合时间、地点。
··紫铜宝鼎:那好,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中山陵半月形广场),大家朝南看在这三层石阶上有一座三足双耳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径腹1.25米,这是1933年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师生和戴季陶捐赠的。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在鼎内竖有一六角型铜牌,这是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称为孝经鼎。
·博爱坊(四柱三门冲天式的石牌坊):·迎面,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四楹三阙门冲天式的石牌坊,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坊额正中有“博爱”两个字,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它原出自韩愈《原道》中“博爱之为仁”一语,而这两个字又是对孙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人们又习惯的称之为“博爱坊”。
墓道:穿过博爱坊我们就来到了墓道(长480,宽数十米),墓道两边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中山先生精神象桧柏一样万古长青。
·陵门(天下为公):·穿过墓道,我们就来到了陵门,正中横额上有“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完墓道,我们便来到了陵墓的正门。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楼花铜门。陵门平面为长方形,高16.5米,宽27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屋檐为单层歇山式(歇山式建筑是我国古代第二等级的建筑屋顶式样)。门楣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它最早出自于孔子的《礼记、礼运》一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意思是说国家政权并不是哪一家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最高理想和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碑亭(24个镏金大字):
··穿过陵门就来到了碑亭,亭中有一块高大的石碑(9米),上面刻有国民党的元老谭延凯先生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大字。(在碑的顶部还有一枚阴刻的国民党党徽,从这枚党徽和上面所刻的字可以看出,当年为孙先生举行的是党葬。)大家可以看到碑后面没有铭文:当初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写碑文,胡汉民、吴敬恒写传文,张静江撰记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孙先生的思想功绩是用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大家看到的形式
石阶(392层、290层、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出了碑亭,迎面的这些石阶层层叠叠,我们常说中山陵的台阶就像卢沟桥的狮子数也数不清,那么中山陵一共有多少层台阶呢?原来它自基至顶一共392层,我们迎面的这一段有290层,一共分为8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紫铜鼎(奉安大典):
··在平台上陈列着一对巨大的紫铜鼎,这是当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给中山陵园的,鼎身上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弹孔,这是1937年末日本侵略军进攻南京时留下的痕迹,它是为了提醒我们莫忘国耻。
青石狮子:
··在第五层平台上还陈列有一对青石狮子,这是福建著名的雕刻家蒋文子先生的杰作。左边这只狮子的右前腿也是被侵华日军的炮火击断的。石鼎:
··在第八层平台上陈列有一对石鼎,这是孙中山的长子孙科赠送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建筑叫祭堂,又称灵堂。它是一座中西合璧式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在门楣上有国民党的元老张静江先生手书的篆字“民族、民生、民权”。在门楣与屋檐之间还嵌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个金字。下面请各位随我进入祭堂参观。
祭堂(建筑特色):
··步入祭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孙中山先生坐像。坐像高4.6米,先生身穿长袍马褂,双脚并坐,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显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国著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石雕刻的。造价达150万法郎。坐像底座四侧,还刻有以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为内容的六幅浮雕,分别是“1.如抱赤子”、“2.出国宣传”、“3.商讨革命”、“4.国会授印”、“5.振聋发聩”、“6.讨袁护国”。坐像四周是12根黑色石柱,左右两侧墙壁上镌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祭堂内顶部是彩色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青天白日满地红”。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门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这四个字原是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墓题写的。
墓室(建筑、卧像、墓穴5米深处):
··经过祭堂我们就来到了墓室,墓室为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窿状,以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墓室的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矿,墓矿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卧像,这尊卧像是捷克雕刻家高琦按照孙中山先生安葬时遗体原样1:1雕刻的。孙中山的紫铜棺就安葬在卧像下5米深处,由钢筋混凝土密封,从来没有打开过。
设计呈“警钟型” ··整个中山陵墓庄严肃穆,精美雄劲,它是由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他设计的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寓含“警钟长鸣,唤起民众”之意,整个中山陵在继承了古代陵墓礼制建筑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将建筑艺术与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完全融合,相得益彰。
附属建筑:
··各位游客,中山陵的主题建筑,我就暂时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在它的周围还有藏经阁、音乐台、光华亭等纪念性建筑。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介绍了,那好,今天的中山陵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合作!
欢送辞:
··各位游客,在大家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之下,我们这次南京之行即将结束了。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不周到之处请您留下宝贵意见和建议。俗话说“相逢是缘分,分手是祝福”,我们在缘分中相识,在祝福中分手。我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各位!。
灵谷寺各位游客,接下来我们就要参观到的是灵谷寺了,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灵谷寺始建于南朝,是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在高僧宝志圆寂后,为之建立了一座有名的琉璃宝珠塔,其原址在现在的明孝陵处,由于朱元璋选中了其址来建陵,才迁北面是来到此的。在明代,灵谷寺也曾盛极一时,僧侣千余人,下辖包括栖霞寺、定林寺在内的12座下院,但在太平天国时期,在战火中付之一炬,仅存无梁殿了。1928年,北伐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寺旧址为阵亡烈士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把这里改名为灵谷公园。现在的灵谷寺是新建的,并且集寺庙、公墓、公园为一体,成为了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灵谷寺风景区,面前的水池叫放生池,又叫万工池。相传朱元璋见灵谷寺里有景而无水,遂征用上万军工掘池,栽种莲花,建成了这座万工池。池边有石刻佐证。
广场北面有一座大门: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原来刻有蒋介石所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墓”,现改为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手书的“灵谷胜境”。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大家知道哪一座是雄狮吗?对,这只爪子下面两只球的是雄狮,象征环宇一绕。这只爪不是小狮子的是母狮,象征“子嗣昌盛”:
进入红山门,我们走上了一条青石铺就的甬道两侧松柏参天,桂树浓郁。42级台阶上,是天王殿的原址,现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这座古牌楼是仿照北京十三陵入口牌楼形式建的:6柱5门11楼,牌坊的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是我国最大的排放之一。牌坊上刻有国名党的党徽,并有梅花图案,梅花中间横刻“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先生题写的。
大家知道牌坊前的这对石像是什么吗?它们叫貔貅。貔貅是传说中皇帝阵前猛兽,冲锋陷阵,一往无前,是陆军17军赠送的,用以象征国民革命军的能征善战的形象。
经过一道小径我们来到了一座古老建筑前,这就是著名的无量殿了。无量殿因为其供奉的是无量寿佛而得名,又因为整个建筑没有一根梁柱而著称。那么这样的建筑又是怎样建成的呢?有两种说法,一是用土夯成一个坡,然后在土上建造房屋,建成后将土挖掉;另一说法是用木架构造成一个拱形,然后在木架上修葺,完工后将木架拆掉。不管其是怎样建成的,都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大家请看,这里原先供奉的是无量寿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西方三圣的佛龛,上面的三个洞的光刚好站在像上,取意为佛光高照。现在这里已经是作陈放祭器用的祭坛,每座祭台都有一方石碑。请看:中碑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碑为“国歌”,右碑为“国父遗嘱”。三个洞也刚好用来采光。祭堂四周壁上,嵌有有110块太湖青石碑,镌刻阵亡将士姓名,全部碑文共165000字,祭堂修复竣工后,定名“正气堂”,下面我们绕家堂一周,参观一下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这里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蜡像,这些蜡像是依据当时的历史照片、资料,参照人物各种角度的镜头,按真人大小1:1制作的,共组成22组带有故事情节的动态画面,蜡像造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革命先驱叱咤风云的生动场面。
穿过无量殿,我们来到半圆形的花坛草坪前,中有一株巨大的桂花,人称“桂花王”,每年金秋时满树繁花,香气浓郁,现在花早已败了,确实可惜,不过大家可以拍照留念。正这个花园是一号墓,主要葬的是北伐战争中牺牲的将士。由于当时牺牲人数众多,于是采用了代表葬,就是通过抽签来安排葬在这里的烈士,共有大小墓?个。这里也是每年桂花节的主会场所在地。
绕过一号公墓,我们就到了松风阁,原来是“阵亡烈士革命纪念馆”,现在它已成了茶室和小卖部了。为了达到灵谷塔,我们得穿过松风阁。各位游客,前方就是灵谷塔了,灵古塔是目前南京地区最高的塔,高61米,共有9层。如果大家想一睹灵谷公园的全貌,就一定要登上这座造型优美的宝塔,灵谷塔内外?上?嵌满了大理石碑,并留下了许多名人字迹,大家在登塔时可以参观一下。
好了,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就去参观宝公塔宝志和尚舍利的搭,当时建塔耗资20万银两。后因朱元璋建明孝陵,将塔与寺一起迁往这里,改名叫灵谷塔。塔初建时为5层,可惜原塔早已毁尽。宝志和尚是南京栖霞东阳人,7岁出家,死于梁大监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宝公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碑上刻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所以称为“三绝碑”。但是原碑早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损坏殆尽,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是清乾隆年间法守和尚根据旧藏拓本摹刻的,志公殿前有两个明代遗物分别为飞来剪、双龙石。
大家一定很好奇,来到灵谷寺怎么不见寺庙呢?大家请随我来,绕过无量殿,就到了灵谷寺,是于右任题的寺匾,但却不能和明代的灵谷寺相比拟,只是同治年间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在龙王寺的旧址上所造建的龙神庙,民国时造公墓将无梁的佛像迁到这里,改为灵谷寺,规模小了很多。寺前的大照壁,上刻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表明了该寺与宝公的缘脉关系。大雄宝殿主供释迦摩尼像,出了灵谷寺,现在我们行走的这条路,名叫“琵琶街”。为什么叫琵琶街呢?相传,人们在此踏地能听到清脆的回声,击一下掌能听到与弹奏琴弦一样美妙的回音,这就是被称为灵谷人景之一的“空街应掌”。不信?您可试一下。但愿我的导游讲解也能给你们留下记忆的音符。除了刚刚我们看到的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景区内还有邓演达墓、谭延凯墓,八功德水等景观,请大家自由参观。
第四篇:中山陵导游词
中 山 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景区,位于紫金山麓的中山陵。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孙先生出生于1866年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年少时学习医学,早年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首次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后来,孙先生为求得南北和平,将大总统之职让于袁世凯,此后又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的风风雨雨;1924年底先生应冯玉祥将军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家大计,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在北京。
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择南京作为安葬之处,由我国青年设计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评为首奖。陵墓的设计呈“木铎”之状,含有警钟长鸣之意。1926年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三年多,耗资150万银元,陵墓主体部分在1929年春竣工,也就是在这一年的6月1日,国民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自奉安大典以来,孙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至今已有80多年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广场造型为半月形,绿化规整,气势开阔,在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那尊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一。它是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捐资建造,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这是中山大学的校训,也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军人必备的三大精神。鼎的上半部还有六角形的铜牌,上面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这座鼎又被称为孝经鼎。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坊额的正中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出自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为仁”。最广博的爱就是一种仁慈,在这里引申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孙先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两个字也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博爱坊向前是480米长的墓道,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雪松、荟柏、银杏和红枫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能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
穿过墓道,是一座单檐歇山式的建筑--陵门,为陵寝的入口。正中的横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的政权不是哪一家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也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最高理想和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在陵前广场上,四块草坪两两相对,修剪成圆球状的是大叶黄杨,两侧还有6棵日本友人赠送的千头松和一排银杏树。不同的树种,不同的形态,为整个陵区增添了庄重肃穆之感。
穿过陵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碑亭,为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亭中石碑高8.1米,上面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大字,碑的顶端还刻有一枚国民党党徽,由此可见为孙中山先生举行的是党葬。
从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从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共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其中第四层平台上,陈列着一对紫铜鼎,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有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孔。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是福建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在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青石鼎。
登上连绵的台阶,我们就来到了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为宫殿式结构,周围有西式堡垒衬托,两座华表拱卫。重檐歇山顶上覆盖着蓝色琉璃瓦,正中是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正门有三券拱门,在门楣上书有“民族,民权,民生”六个篆字。步入祭堂,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尊孙先生的坐像,这是由法国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的。先生身穿长袍马褂,双脚并坐,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睿智的目光凝视前方,神情沉思。坐像底坐的四周,还有六幅浮雕,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讨袁护国。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身从事革命活动的片断。左右两侧的护壁上有孙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所铺的国民党党党徽的图案。后壁的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门额上有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
墓室为半球型封闭建筑,异常坚固。顶部仍然是马赛克所铺国民党党徽的图案。墓室的中央,是个圆形的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有大理石栏杆。墓圹正中就是由捷克雕刻家高崎按照1:1的比例雕刻的汉白玉的孙先生卧像。孙先生的遗体就在这个卧像下面5米深的地方,已经长眠了整整80个年头了。在墓室后方现开辟墓包公园,展出了当年修建陵墓的一些图片资料,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当年,为先生举行的奉安大典是一个浩大隆重的典礼,为此,国民政府还专门修了一条从中山码头直通中山陵,全长15公里的奉安大道,在中山陵周围还建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孙中山纪念馆、藏经楼,音乐台,光华亭、行建亭、流徽榭等,它们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以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捐款修建而成,中山陵给人一种朴实、庄重的完美感。整个陵墓即融合古代陵墓的布局又吸取了大量西方的建筑艺术,是中国近代陵墓的精典之作。
中山陵就为您讲解到这,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谢谢大家。
第五篇:中山陵导游词(本站推荐)
中
山
陵
概述
各位游客,中山陵景区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小茅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5A级景区。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定了墓址。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于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陵墓建于1926年,于1929年完工,整个陵墓由南向北沿着山势逐级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平台、祭堂、墓室。它的设计者吕彦直匠心独具,将整个陵寝设计为“木铎”之状,寓含警钟长鸣之意。
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后,国民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将先生的遗体自北京香山碧云寺移出,由专列护送抵达南京,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三天公祭后,于1929年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从此孙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距今已有80多年。
接下来,我为您简单介绍下孙先生的生平。孙先生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年少时学习医学,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他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名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又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的风风雨雨。1921年1月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将军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家大计,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在北京。陵前部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在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那尊三足两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一。它是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于1933年秋捐资建造,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这是中山大学的校训,也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军人必备的三大精神。在鼎上有梅花图案,鼎的上半部还有六角形的铜牌,上面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这座鼎又被称为孝经鼎。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半月形博爱广场,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称为博爱坊,它的高度为12米,宽17.3米,花岗岩石柱上盖蓝色琉璃瓦,柱脚前后夹抱鼓石,牌坊上雕刻莲花瓣及和玺彩画等图案。正中横额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语出自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孙先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高度概括的最好写照。
博爱坊向前是墓道,墓道长480米,共有三道,中道最宽为9米,东西两道为4.5米,间隔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雪松、荟柏、银杏和红枫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能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整个陵前广场部分气势开阔,绿化规整,具有西方园林开阔大气的美感。
墓道、陵门、碑亭、台阶
穿过墓道,来到陵门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木铎的声音洪亮,而且传的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寓意,其用意也在警示后人。陵门广场的边缘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广场东西栽有千头松和银杏。陵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显得非常的庄严古朴。现在我们看到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陵门,上覆蓝色琉璃瓦。陵门正中的门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是与“家天下”相对立的思想。这是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崇高理想。
穿过陵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碑亭,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亭内石碑高8.1米,正中镌刻有国民党党徽,上面是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
从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目的是让后来人在艰苦攀登时牢记总理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召唤。五权宪法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合掌权利。第四层平台上,陈列着一对紫铜鼎,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上有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孔。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是福建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在不断攀登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产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叹,祭堂、墓室
中山陵的修建依托紫金山,陵墓更显气势雄伟壮观。从最下方的博爱坊到祭堂,我们已经走过了平面大约700米,高度大约70米的距离。
先生的祭堂与墓室依托着钟山气势,更显巍峨,让谒陵者感悟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与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青石鼎。祭堂前还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捐赠的一对华表。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祭堂和墓室。祭堂墓室的修建为一期工程,工程开始于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后的1926年3月12日,在祭堂的后面开辟墓包花园,内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用大量翔实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展示了中山陵从设计、建设到奉安大典的全过程。
祭堂是陵墓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丄覆蓝色琉璃瓦,坊额正中是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祭堂正面有三扇拱形大门,在门楣上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民族,民权,民生”六个篆字。
祭堂内采用云南的大理石铺地,十二根黑大理石柱采用四隐八显的手法,左右两侧的护壁上有孙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祭堂正中孙中山坐像由法国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孙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在坐像底部的四周,还有六幅浮雕,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讨袁护国。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片断。
祭堂与墓室相通。墓门分为两道,外门为两扇对开铜门,门额上有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第二道门为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纂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墓室为穹隆状封闭式建筑。顶部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墓室中央是一大理石石圹,石圹中有孙中山先生的白色大理石卧像,是由捷克雕刻家高琪雕刻而成。孙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石圹下5米深处。自1929年6月1日到今天墓室从未被打开过。附属建筑
在中山陵周围附属建筑也很多,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原名为藏经楼,收藏有孙先生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在藏经楼后有三名主义碑廊。藏经楼外有一尊孙中山铜像,是孙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捐赠。
音乐台,是由美国旧金山华侨代表和国民党辽宁省党部捐资建造的。仿中国传统五山屏风样式。光华亭,是由华侨捐赠的,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八角亭。行建亭是供谒陵人及旅游者休憩用的。流徽榭,是中央军官学校的校友捐资建造的,流徽榭上覆盖着白色的琉璃瓦,显得圣洁而宁静。钟山植物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建于1929年,前身是“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廖仲恺何香凝墓在南京紫金山西麓中山植物园的西侧林海中,2001年7月,廖仲恺何香凝墓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山陵周围还有其他一些附属建筑谭延闿墓、紫霞湖、正气亭。这些建筑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以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捐款修建而成的。
中山陵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我们接下来要游览的景点是灵谷寺,请各位游客30分钟后在停车场集合上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