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举例如何发挥
1、当前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一)评价过程不科学
一次规范的小学语文书面考试过程 , 应包括决定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解释分数等这些步骤。但是目前学校组织的单元考试、期终期末考试 , 或市区统一 命题考试 , 有的由题库组合成卷 , 较多是临时组织教师或任课教师凭经验主观命题,无双向细目表,对题库中的题目也不 经试测、校正就直接施用 , 对考试结果不作质量分析 , 一些基本问题如信度、效度等也无法作科学的回答。(二)评价内容不全面
目前小学语文考试卷结构有二种。一是由三部分组成 :基础知识、阅读分析、作文。二是由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两 部分组成。这二种结构的试卷都无法反映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体现现代社会对人际交往之高要求 , 再加上命题作文 无法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写作能力 , 使语文评价的可靠性下降。此外,评价内容中有关学生语文学习态度和兴趣、习惯 的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三)试卷编制技术不规范
小学语文考试卷中常有干扰学生正确答题的技术性问题,包括语法性、知识性错误,导语不明确,各类题型的编 制不符合题型要求。如判断题本身蕴含暗示性词语,选择题的选项形式不一致或少于三项,填充题的语境不完整等。(四)评分和分数解释缺乏客观性
现行的小学语文评价中 , 尤其是一些学校自编考题中评分标准有误时有发生。同时,对评价结果即分数的意义的认 识也存在偏差。考试分数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量化指标。语文评价从内容来看有不同层次,如有考知识的内容,有测 试能力的内容 , 因此分数是各层次内容的综合代表值。但是每一次评价不可能兼顾每一种知识、每一种能力水平能面面 俱到,所以一次评价的分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目前,对评价结果的认识和应用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认为语文分数绝对地代表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了他们口语交际、读、写技能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 也就是把考试分数价值绝对化;二是在将分数绝对化的观念驱使 下,语文分数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追求高分无形中成为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三是不顾具体需要、具体 条件,任意扩大语文分数的应用范围,造成分数的滥用,产生消极后果;四是评价结果的利用率低。在评定学生语文 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中,往往容易只看重一次评价的结果,而忽略对以前评价结果的利用。
2.请举例说明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个别差异性原则、多主体参与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人。二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独特性的差异观等。
2.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使评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并为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人员所认可。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做到:一是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二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3.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4.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评价标准呈内隐状态,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3.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举例论述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 性功能认为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内涵和意义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这是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所凸显的 价值取向。
要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首先应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 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 发展。第二,从评价内容和评价领域突出语文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第三,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第四,关注评价主体,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提倡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 价活动。
第二篇:发挥美术评价功能促进美术教学发展
发挥美术评价功能 促进美术教学发展
冯英杰
近年来,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设计的研究、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对它的功能一直不太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相对滞后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学问题日益凸现。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将自己在学习及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关于教学评价
评价即评估价值。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事物(事情)的发展过程及预测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冯平在其《价值论》中指已“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所以说,教育评价是教学常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检验和改进我们课堂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发成就感,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独特的价值。
二、关于过往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象的检索
1.不可否认,教学评价在我们过往的教学过程中是存在的,只不过,它的评价内容过于片面和随意,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片面性,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欠缺全面与客观的评价判定,学生好的方面未能得到肯定,而不足的方面又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来,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检讨学法,亦不可避免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3.教师缺乏对其预期教学目标的检测方法,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及时、全面的反馈与评估,从而影响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影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4.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一人说了算,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互评,学生评价结果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学生之间缺乏学习结果优劣的交流,这样既影响了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5.教师没有摆脱原来美术大纲的束缚,对待学生学年美术成绩评价方法单一,仅凭一幅画、一一份问卷或以平时作业批改的平均等级大概而定。未能很好地体现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要求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各方面素质的形成水平。
三、关于美术评价的实践和再认识
经过对美术课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和领会,尤其是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对美术教学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和转变。
1.教学思想的转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经常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主导核心位置上,教师的权威性的“神圣”不容置疑,而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展开的。而这恰恰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当然也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从教变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没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及是否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评价的标准也从知识转向了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已经从中心主导地位转变到了学生美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以往旧的思想理念,要自我审视;看自己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习提高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精神,并使其保持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至于一些表面形式的东西真的需要彻底摒弃了。
2.评价方式的转变。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美术教学就应尽最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井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对学生美术行为的正确评价,应是从素质教育的内涵的情感、认知、操作、能力几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应是贯穿教学总过程的评价;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从表象到内心的和谐的、深刻的体验,要体现出它的科学化、全面化、多样灵活的特点。例如在上小学美术第一册《我的太阳》一课时,教材以几歌的形式对学生提出作业要求:画一画自己喜爱的太阳,它新奇又美丽。这样的作业要求很“宽松”,孩子们兴趣很浓,表现得无拘无束,他们创造的太阳有的带帽子,有的扎小辫,有的瞪着大大的眼睛,有的长着红红的嘴唇,色彩也是五颜六色的,充满了儿童特有的气息,他们表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不一定能看懂理解,甚至无法定出高低。所以,作业完成后我让学生把它们张贴在作业展示台上,然后评价提问,一是:“你认为惟画的太阳既神奇又美丽?”二是:“说说自己的小太阳。”第„个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现创造的价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第二个问题我提供给动手能力相对“差”的学生,让他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去表现太阳。(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师能够了解他绘画时的心理过程,以引导其心理向健康的方面发展,使作品的客观评价阐发出深刻的内涵,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可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样就减少了我们美术评价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并促使我们由此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3.站在评价者的角度评价教学。前两点是笔者个人的实践学习体会,当我们站在评价者的角度去评价一节课时,同样要以科学的、客观的标准去评判,去规范我们的美术教学工作。看一看教师是如何教的,他的教学目标是否十分明确;看一看一节课里学生理解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发展了什么;看一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情绪和思维反应、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每一位美术教师都要敞开心扉,多做交流和探讨,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功能,以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的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当然,任何评价标准和方式的确定,都受到社会的需要和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也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不管教学如何改革,只要我们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格完善的整体素质教育精神为前提的,我们的工作就应是受到尊重和肯定的,我们的美术教学就能得以健康地发展。
第三篇:发挥电教优势 促进语文教学整体发展
发挥电教优势 促进语文教学整体发展
新浦区建宁小学
杨梅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研究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整体观念的指导,需要注重整体效益。电化教学,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它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教育方面显示了现代媒体最优化的功能。几年来,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采用录音、投影、录像等诸种电教手段,努力促进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在语文教改的大道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下面谈几点实践体会。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它大体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几个阶段。其中感知教材,即充分感知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形成生动、完整的表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促进理解、深化认识的必要前提,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感知材料越丰富,越明确,获得的概念才会越清晰、越深刻。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再现其它直观手段难以展示的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形象,以提高感知成效,正确认识事物,激起相应的情感。怎样运用电教手段来促使学生感知的正确、丰富呢? 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然。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电教手段,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比如,建筑在河北赵县校河上的赵州桥,以它独特无双的设计在世界建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地处芜湖的农村小学生很少有人去过河北,对赵州桥的历史也知之不多。从这一“学情”出发,必须设法变古为今,化远为近,借助电教来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我紧紧扣往“创举”这个统领全课的中心词,选编了几组录像片断,让学生在录像上的壮观画面和凝炼的文字解说中形象地看到这座高度科学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再配上一框“分流泄洪”的投影片,让学生懂得赵州桥的珍贵,不仅在于它的古朴和巨大的跨度,而在于大拱的两肩各背着两个小拱的绝妙布局,也使学生理解了“既能减轻洪水的冲击,又能减轻桥身的自重”的构造特点,体会到这真是一个聪明无比的创举。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庄重、刚毅、坚贞。她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是我们祖先智慧与力量的结晶。《长城》这课教学一开始,我就用投影仪出示多框投影片,从俯瞰全貌的远景到城墙顶上的方砖特写,多方位地展现长城那举世无双的雄姿,扩大了学和的观察面,丰富了学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课文打下了基础。
课文《珊瑚》第一、二段文字分别介绍了珊瑚的颜色和形状、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来的石灰质。配合这二段文字选用了一组录像,它让学生饱览了姿态各异、光彩夺目的珊瑚形象,听到了珊瑚各种各类的珊瑚一个个有趣的名字。根据录像输出的信息,教学中安排了两次说话练习,旨在感知理解语言文字,又吸收消化新的知识。
第一次练习是在阅读了课文前两段文字后,用“(怎么样的)珊瑚”的形式说说此时学生脑海中珊瑚的形态。第二次练习放在观看这一组录像后。三个小题的要求由浅入深,知识面由窄到宽。
①珊瑚的色彩(),有(),有(),有(),有()。②珊瑚的形状有的象(),有的象(),有的象(),有的象()。
③珊瑚的种类很多,有的象(),叫();有的象(),叫();有的(),叫()。
第三题虽有一定难度,但由于视听前要求明确,学生观看全神贯注,因此仅看了一遍录像,不少学生就能互相启发、补充:有的象蘑菇,叫石质珊瑚; 有的象花中之王,叫牡丹珊瑚„„
电化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产生,使教育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智力功能负载。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的运用,将形象和语言分别作用于大脑,使大脑两半球同时发挥作用,使之交替兴奋、抑制、相辅相成。这有利于记忆的巩固,观察、思维、想象力的提高,特别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新问题能力的培养,促进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语言和思维紧密联系,是一个整体。借助电教手段,在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的统一轨道上下功夫,能收到显著成效,常用的做法是:边看边讲:比如出示一组系列投影片,让学生边看图边讲述列宁自觉接受卫兵洛班诺夫检查通行证的情节。学生从画面上形象地感知了卫兵的“拦”(住列宁),列宁的“拿”(出通行证),一个同志的“嚷”(起来);感知了列宁的“交”(出通行证),与卫兵的“不安”。从而更体会到人物对话时动作、神态、情绪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表达的连贯性、形象性。
看(听)后讲:《跟秋姑娘旅游》是一堂低年级语言综合训练课。课中假设“秋姑娘”带领学生来到了丰收的果园。“秋姑娘”要求学生听记欣赏一篇一百多字的短文──《秋天的果园》:秋天,果子熟了。阳光下,那熟透了的柿子象一盏盏灯笼挂在枝头,红彤彤的枣象一颗颗玛瑙似的逗人喜受。满树的苹果象一张张孩子的笑脸。葡萄架下,成串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绿的、紫的„„闪着迷人的光彩。多么美好啊,秋天的果园!一陈凉风吹来,树枝摇晃,{儿点头,散发出甜甜的香味。教学中,视听结合,形声同步,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上积极进行。在出示的()的()象()的句式扶助下,减少学生识记的难度,加快了识记的速度,变机械的纯内容识记为有思想,有情感和内心感受的丰富的情绪记忆,促进了儿童智力的发展。
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应当及时引导学生联系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去正确认识事物,反映事物,不断提高认识水平。这是语文教学整体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教学中,电教煤体常常与其它教学媒体(如教师的语言、板书、图画、课本等)配合使用,能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与电化教育具有的智力功能负载同步的是它的审美功能负载。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和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使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赢得潜移墨化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
1、激发兴趣,轻松愉快地主动学习
教材中,不可能每篇课文都富有生动的情节性,有的仅是介绍一种常识,有的则寓理于文。表面看来,这类课文(或这一章节)平凡无奇,学起来也许会感到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教材和学生感知的实际,恰如其分地运用电教手段,无疑将成为学生渴求知识好奇之火的助燃剂,成为探求新知的乐趣而产生愉快感。比如用旋转复合片结合演示和讲解,揭示了蝙蝠飞行的原理后,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另一第“飞机夜航,追击敌机”的灯片,几乎全班学生都要求发言。一名学生一边操作灯片,一边流利地告诉大家:“夜航机上的雷达相当于蝙蝠的嘴和耳朵。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遇到敌机这个障碍物,无线电波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飞机收到信号就可以对敌机作出反应──打得它有来无回。”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电教手段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构通了课内与课外的渠道。我让学生自己(或在家长帮助下)制作录音带。磁带上录下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情、语调、还录下了家长的评议意见。然后利用语言兴趣活动时间组织交流、评比。播放录音时,你可以从各人或是洋洋自得,或是垂头害羞,或是抿嘴微笑,或是一本正经的不同神态中观察到他们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极大关注和满身心的欢乐。
2、丰富情感,生动形象地自我教育
学生良好的积极情感发展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课文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的模拟直观,更能激起丰富的想象,受到深刻的教育,产生强烈的共鸣,陶冶静化学生的心灵。
大海是神秘而诱人的, 大海怎么会唱起欢乐的歌呢?课文《大海的歌》描述了大海美丽的景色和海港繁荣的景象,赞颂了祖国建设的新貌。配合教材,给学生欣赏一段“浪涛声”。只听得喧哗的浪涛声中传来了几声海鸥的鸣叫,是那么逼真,那么使人神往!学生似乎一下子来到了烟波浩渺的大海,和大海一起欢歌,一起涌上无数朵感情的浪花„„学生和课文中的“我”融成一体,正驾驶语言文字之舟犁开着一道道“爱我大海,爱我中华”的波澜。同时,在这特定的意境中,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河山壮、激发起对祖国深深的爱。
在《狼和小羊》中,他们能从观察到的狼的外形,神态、动作、语言中揭露狼的凶恶、奸诈的本性,表达了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电教的气氛使学生的情感,意志倾注到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生活中。
有人这样形容电化教育:“电与教结合,如鱼得水 ”“教与电结合,如虎添翼”。运用电教手段,改革语文教学,我还是刚刚起步,新的探索还在后头.电化教育在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已显示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性。随着电化教育的发展,将引起教育的又一场变革。电化教育一定会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总目标献出更多的硕果,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第四篇:语文各文体教学目标举例
1.文言文学习目标
积累选文中出现的常见实词、虚词意义;初步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现象、特殊句式;
学会查工具书,借助工具书给浅易文言文加注释;学会根据语境推敲语意,尝试给浅易文言文断句。2.古典诗词学习目标
学习朗诵古诗词,能恰当处理诗句的停顿、音调的高低; 积累背诵所选古代经典诗文;
学习诗词的一般鉴赏方法,能初步运用常见的鉴赏术语鉴赏诗词,简单评价某一首诗词的美。初步了解古典诗词中出现的表现手法。
3.戏剧、小说和电影剧本学习目标
了解戏剧、小说和电影剧本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学习通过揣摩戏剧和电影台词去欣赏作品中人物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通过人物形象的鉴赏把握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4.议论性文章学习目标
了解议论文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阅读议论文,能辨别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学会理清文章说理思路以及论证层次; 能仿照选文中说理的方法写一篇短小的论说文。5.诗歌散文学习目标
学会通过在朗读中对重音、语速、停顿等声音形式的处理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了解诗歌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学习写景散文铺陈的写法和片段式结构。6“.走进语言现场”专题学习目标
阅读文本,能体会到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习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得体、简明地回答问题;
学习辩论,学会针对某个问题作有理有据的辩论。7.方法习惯目标
学习阅读学术论文、随笔、杂文一般方法,能提炼关键性的词语、句子,写出内容提要;
学会在阅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养成与学习同伴探讨问题的习惯,能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尝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学会运用精读、略读和速读等阅读方法; 养成在阅读中圈点勾画、评点批注、提问的习惯。8.思想品质目标
体验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不凡人物内在高尚的品质和人格光辉,树立正确对待不同文明的态度,探究人性的复杂。9.作文训练目标
树立作文结构意识,积累一些经典文章构思模式,能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文章结构,能写出在结构上有特色的文章。
1.研读文本,感受作者思想感情,探讨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个体应对祖国承担的责任,激发内心的爱国情感。(思想品质目标)
2.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和诗歌的特点以及表现手法,学会运用散文、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来解读文本。(知识与能力目标)
3.了解写景散文全景描画和铺陈的写法和片段式结构。(知识与能力目标)
4.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结合这些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方法目标)
5.学会朗读,学会在朗读中对重音、语速、停顿等声音形式的处理。(方法和能力目标)
6.写作:模仿全景描画和铺陈的写法以及片段式的结构。(能力目标)
《十八岁和其他》一文(苏教版高中必修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⑴把握文中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⑵通过多重对话,让学生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⑶重视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学会敬爱父母,关心他人。尽管以上教学目标突出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但它不像语文教学目标,其原因是没有突出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因素。如果以此作为班会课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似乎更合适些。
如有人这样设计《西地平线上》一文的教学目标: “⑴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⑵体验和认同悲剧式美丽和英雄情感;⑶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⑷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⑸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诉诸文字。”
该教学目标的设计,除语言表述要好好推敲外,项目也要作调整。五项之中,直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竟有三项。,可达12种: 目标1:理解并能分析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五人)目标2:认识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一人)目标3:能抓住故事线索,把握情节发展脉络(二人)目标4:了解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一人)目标5:引导学生体会想象和夸张的作用,培养想象力。(一人)目标6:认识本文讽刺假丑恶的思想意义(一人)目标7: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体会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妙处。(二人)目标8:合作探究故事离奇现象产生的诸种原因。(一人)目标
9:教育学生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敢于说真话。(一人)目标
10:能初步分析皇帝被骗的原因并体会现实意义。(一人)目标
11: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树立敢讲真话的勇气。(一人)目标
1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一人)我们看下面的这些课堂教学目标:(一)《〈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0)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二)《〈散步〉教学设计》(《教育技术资讯》2007.7)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利用学习机解决文中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脉络,了解课文的大意,理解文章的人 性美。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深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思想感情。
(三)《〈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之 友》2007.4)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今昔及变化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联系现实,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宝玉挨打〉教学设计》(《语文建设》2007.3)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中的“哭”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赏析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哭过的人、不哭的人、应该哭而且可以哭却没
有哭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把握人物特点。
2、探究和鉴赏相结合。以“哭”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探究、鉴赏能力。
教师比较爱用这样的句式陈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培养(引导、激发)学生„„。上面例子基本如此。我们先看下面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一)《〈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8.1)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文学常识,把握矛盾冲突,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掌握剧本欣赏的基本方法,研读、品味戏剧语言,学会从语言出发分析人物性格。
3、体会安东尼奥、巴萨尼奥之间的真挚友谊,鲍西娅的沉着机智、夏洛克的复仇心理,感悟洋溢在剧本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剧中的是非善恶 有自己的思考。
(二)《〈登高〉教学设计》(《中学语文》2007.12)教学目标:学会赏析诗歌的常规方法。
(三)《〈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教学与管理》2007.11)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语文建设》2007.10)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和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剧情,了解电影剧本和话剧剧本的区别;
3、分析毛泽东等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五)《〈赤壁赋〉教学设计》(《现代语文》2007.8)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体会情、景、理交融的写作艺术。
3、体悟苏轼乐观旷达的胸襟,学习在逆境中进 取的精神。(六)《春》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中小学语文教师涉及的目标一般有两种:
1、《语文课程标准》上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2、教学用书上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课程标准上的目标陈述的是对某个领域、某个阶段的总体要求,比较概括。
(一)《<春>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2)知识 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美好情感。
(二)《牧场之国》教学目标(《新课程小学语文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崔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56):
1、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2、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2)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初步感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
3、情感目标:(1)感受牧场之国的宁静、和谐之美。(2)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探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和方式设置课堂教学目标:(一)《春》教学目标:
1、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陈述自己喜欢的理由。
2、学生能找出使用了比喻或拟人的句子各两例,并表述其作用。
3、学生能用比喻或拟人句子描述某种景物。(二)《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
1、学生能比较准确复述课文内容(皇帝爱新装—骗子吹新装—大臣察新装—皇帝穿新装—百姓看新装—小孩揭新装)。
2、学生能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各个人物的语气。
3、学生能就文中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皇帝—昏庸、骗子—狡猾、大臣—愚蠢、百姓—愚昧、小孩—天真)。
(三)《桃花源记》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结合课文语句就桃花源的景或人发表自己的看法(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3、学生自己选择某些语段当堂背诵。
这种教学目标:
1、陈述的是教学结束时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
2、是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是笼统的课程阶段目标;
3、目标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4、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谁都知道课堂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但现实是教师常常把关注点放在教学的中间环节——教什么(教学内容)、怎么教(教学方式方法)上,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比较忽略、随意。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一定要避免这种经验型的“教书匠”,从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开始,做一个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的研究型教师。
1能复述故事梗概(具体的),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抽象的)、)2欣赏本文塑造的哈尔威船长这个高大的人物形象(抽象的),谈谈从中获得的对人生的 如《背影》的传统目标设计: 能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能正确把握文章段落的划分、这种目标设计注意即时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很好操作,但其产生的后果是学生死记硬背文章中心思想等内容,这对学生的发展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这样修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体会文中蕴涵的父亲的一片爱子之情、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If}l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例1:《黄鹂———病期琐事》教案的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通过对四个不同环境中的黄鹂的描写所阐发的哲理,并作一点分析。
2.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精彩的语言。
3.培养学生发现美理解美的能力,体会作者对美的执着追求。[1] 例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的教学目标: 1.解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创建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两方面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2.领悟本文内容高度概括、论述逻辑严密的特点;体味本文在记叙和议论中的抒情。[1] 以上两例,是现在教案编写中十分典型的教学目的设计。从表述和知识点的落实应该都没有问题,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例1的第一、第二条都是针对课文的知识性目标,第三条是能力目标,但不够具体,即没有具体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例2的两条教学目标全是知识性的目标,根本没有学生的能力目标
在2007年第三期的《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中有一篇《<茶馆>两人教》,现将方案一中的教学目标部分收录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了解《茶馆》特殊的喜剧结构。⑵体会本剧矛盾冲突的特点。⑶品味剧本生动幽默而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感知文本,进一步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初步形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品味本剧京腔京味、幽默而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⑵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观察生活。
可以说,这个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者的新课程理念,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学目标叙述的最明显缺陷就是,行为主体混乱。
第五篇:浅谈对教学评价的理解
浅谈对教学评价的理解
在教育改革不断创新的形势下,为了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的功能。” 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改革的方向。但不少中小体育教师忽略了对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与改革,使得体育教学评价相对滞后,再加上体育学科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很容易步入误区,其体现如下:传统评价误区: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成绩,往往以动作规范不规范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年龄特征。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兴趣的调动。主观评价误区:教师认为体育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活动刚完成,教师就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上好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评上差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抑制了学生的体育活动积极性,长此以往,则造成厌学情绪。单一评价误区: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体育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单一活动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完成指定的活动如立定跳远或长跑,然后给出一个成绩,这样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体育评价的全面性和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重过程、重创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
一、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
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方式,体育评价要做到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式”评价,可将整一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多次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反馈。兴趣评价:音乐课教学内容十分广泛,大部分客观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在音乐课的开始阶段,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态度,有助于学 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热情予以肯定,加发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动手试一试。这样,学生主动性被激发,主体意识得以增强,从而使其向教学内容的深入方向发展,反过来又提高了学生参 与整个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
二、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体育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性,将学生在此间的体育活动作为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一个方面,是十分很重要的。它能追踪确定每个学生的体育煅练活动表现,而且能准确评价学生在许多情境中的表现。要建立课外活 动的全面化评价。
体育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一)以学生为本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一切是围绕主体的需求来进行的,教学中主体地位已经得到了确认。情境教学、场地设计、器材配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与传统的教学要求完全不同。传统体育课由于始终未能解决“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没有跳出“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圈子。体育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健康为本的教学理念,传统的以竞技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渐被扬弃,体育正在从完整的运动技术传授型转变为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爱好与习惯,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
在学习目标方面,教师可以设计许多可能达成学习目标的内容,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下选择不同的内容来表达学习目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来达成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是受学习目标制约的,在同一学习目标下,确实存在着多种途径可以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就应该考虑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以便选择。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的是统一、规范和有序,但忽略了学生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新课程的体育教学恰恰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因此,在一节课上,如果同时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活动方式,只要是对达成目标有利,就是合理的,也是应该提倡的。这充分反映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二)情感交流
教学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师生双方情感的交流过程,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活力。做课教师大都注重情感教育,如创设情境、关注差异、师生平等、尊重人格、尊重选择等。这会促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情感,唤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计划中已经出现了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的教学设计,但这种教学设计围绕教师的“教”而开展的。也就是说,这些师生互动是在“教师要如何教”的前提下来研究“学生应该如何学”的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在体育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表现出互动的特征,即是双向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引导者、启发者。教师还要通过观察、分析,掌握信息反馈,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这时教师的职能可能就是帮助者、服务者、伙伴。学生的学习既有主动学习的一面,也有产生疑惑,要求教师帮助的一面,这种双向性的交流形成了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反映了师生双方对体育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逐渐趋于一致。
(三)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的特点是故事化、游戏化和儿童化,趣味性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情境教学的陈述方式是语言式的、连贯的陈述方式。传统的体育课阶段分明,构思严谨,程序不变,设置细致,紧扣时间,独立性强等。传统的教学设计是紧紧围绕教材而进行的,其中各阶段的设计既可以具有相关因素,也可以互不相关。例如每节课都要出现的队列练习和热身活动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教师可以选择与基本教材无关的内容来操练队伍与热身,结束阶段的放松练习同样也是如此,这样的结构形成了一种断裂的、间隙的教学,对养成学生学习时的思维连贯性和完整性都很不利。采用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维变化,加强课的整体教育效果和前后的呼应性,因此,整个教学活动是连贯的、递进的。采用情境进行教学时,应注意情境完整,逻辑性强。另外教材要包容在合理的情境之中,锻炼过程与情境发展过程要紧密结合,情境不离锻炼,锻炼依托情境。一个教材能有几个情境去设计,一个情境能用于几个教材。
(四)评价机制
主要采取整体联动的评价机制。包括物品评价、教师口头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在评价方式上全国由于地域广阔等原因内容较丰富、方法较灵活。
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会感受到友谊、赞扬、批评、激励等,并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体育运动过程是不断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反复体验挫折和困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超越昨天、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客观评价自我的习惯和能力,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总之,让学生在体育课玩的开心,全身投入到课堂中去,积极锻炼身体,快乐体育陪伴他们健康的成长,终身热爱体育,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课也才是名符其实的现代体育。